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礼仪之邦 尴尬不少.doc

    • 资源ID:3033512       资源大小:125.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礼仪之邦 尴尬不少.doc

    礼仪漫谈二 礼仪之邦 尴尬不少     跪拜礼的尴尬     我国以礼仪之邦著称,礼仪文化发达,可是在对外交往中,尴尬却不少。     2000多年间,封建王朝在对外交往时,一直坚持外国来使必须向皇帝行跪拜礼。显而易见,施行这种礼节,有损尊严,常常遭到抵制。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白衣大食(今叙利亚一带)遣使来唐,在朝见唐玄宗时,平立不拜。唐官员以其无礼,欲治其罪。     1656年3月,第一位访问清朝的沙俄使节费·巴伊科夫抵达北京,明确表示不向大清皇帝行跪拜礼,双方为此争论了半年,巴无果而返。1805年,沙俄格·戈洛夫金使团来华,入境后即表示不行跪拜礼,引起清廷不满,只到达张家口,便原路返回俄国了。     1816年,英国特使阿美士德到北京,也是因为拒绝向嘉庆皇帝跪拜,被清廷下令遣送回国。     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愤怒的清军士兵杀死,这可捅了马蜂窝,本来德国及其他列强早就想一口吞掉中国,这下可有了借口。清廷虽然百般赔礼道歉,对方还是不依不饶,清政府被迫任命醇亲王载沣(宣统皇帝的父亲,光绪、慈禧去世后曾任摄政王)为“头等专使大臣”前往德国谢罪。德方扬言,载沣在觐见德皇时必须行跪拜礼。这一棒子把清王朝打晕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种下的苦果,到头来还得自己品尝。后来虽然在中外舆论责难下,德方取消了这一要求,但大清颜面尽失,而这跪拜礼,在对外交往中看来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当前的尴尬     历史上的尴尬已经远去,现实又怎么样呢?我做外交礼宾工作几十年,深感仍有不少问题。     礼宾尊位混乱 我国传统礼仪尊位,同国际上现在流行的做法不一致,甚至相反,即国际上以右为上,而我国传统礼仪却是以左为上。于是,目前在我国就形成了对内对外两种不同做法:我领导人参加我国内部的典礼、大会,座位安排均以左为上;而我领导人参加的对外礼仪,却与国际接轨,以右为上。这种尴尬情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持续了60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尚无法协调一致。这种忽左忽右的状况,让人眼花缭乱,社会各阶层人士不知所从。     礼服问题 我国近年来,恢复了祭奠炎黄、祭祖、祭孔活动,身着古代礼服,甚为庄严、郑重。现代人参加当代的重大礼仪活动,也应穿上讲究的礼服。有人问:我们今天的礼服是什么?答案是:没有。在这方面,西方比我们做得好,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都有规定或惯例,例如结婚时新郎穿黑色礼服,新娘则穿白色婚纱;治丧活动,则一律着黑色服装。他们还规定了晨礼服、晚礼服等等。阿拉伯世界、非洲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礼服。而我们泱泱大国,今天却没有自己的礼服。我们的外交人员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人,在对外场合穿西装。把西服当成我们的礼服,一般情况下,也没什么问题,可是在近邻日本,曾遇到过尴尬。几年前,我新任驻日本某大使,要向天皇递交国书,在谈到大使着装问题时,日方强调西服不是中国人的礼服,认为中山装才是。     中山装由孙中山先生倡导问世,曾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标准服装。前些年我们驻外大使、参赞,在我国庆招待会上往往会穿上中山装,以展示中国的传统。而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中山装几乎被人遗忘了,哪里还谈得上是我们外交人员的礼服呢!至于近来社会上出现的唐装、汉服等,那只是少数人为了新奇而穿,并不是我们当代的礼服。     有人会问,女士的旗袍是不是我们的礼服?尽管我们女士对外活动时常穿旗袍,可用这种民族服装作为礼服,但是,我国至今并没明确规定旗袍就是我们女士的礼服。     没有礼服的中国,难道不是我们的遗憾和尴尬吗?     至于在日常生活、交际等诸多方面的尴尬情形,将在下一节细说。(马保奉,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礼仪漫谈一 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说“非礼”    礼仪漫谈·开篇礼宾官说礼宾(责任编辑: 张慧磊 )  

    注意事项

    本文(礼仪之邦 尴尬不少.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