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朱集矿主井冻结壁和井壁结构设计 土木建筑学院毕业设计(土木矿井) 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030387       资源大小:1.32M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朱集矿主井冻结壁和井壁结构设计 土木建筑学院毕业设计(土木矿井) 毕业论文.doc

    朱集矿主井冻结壁和井壁结构设计A FREEZE ON THE MAIN SHAFT AND THE SHAFT WALL STRUCTURE DESIGN OF ZHUJI COAL MINE摘 要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既朱集矿主井的冻结壁和井壁结构设计。设计内容一共分为四章,分别为:第一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冻结壁和井壁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包括:设计理念的形成、实践,在我国的的引进发展,和对更深层次设计思想的探索等。第二章主要介绍朱集矿的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概况,和主井的主要技术参数,为而后的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储备。第三章是主井的冻结壁设计,主要包括:冻结壁厚度的计算,冻结壁平均温度的计算。冻结壁厚度的计算,主要是从表土段土层中选出三段控制其厚度的土层,然后采用多姆克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和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的平均值,来比较得到。冻结壁平均温度的计算,主要是利用体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由于体平均温度计算公式是适用在单排管冻结下的,而实际主井的冻结方案是三排管的差异冻结,因此最后的计算平均温度与实际设计平均温度有出入。第四章是主井的井壁结构设计。主要设计理念是采用双层复合井壁,内层井壁按承受水压力计算,外层井壁按承受冻结压力计算,全井筒按水土压力校核。确定井壁厚度,主要是根据井筒地质柱状图,把表土段土层分成三层,每一层又按内外层井壁各自承受的力分别计算出相应的井壁厚度。然后是井壁的稳定性、强度验算以及配筋计算等,主要计算内容有:井壁环向稳定性的验算,内外层井壁环向配筋的计算和按吊挂力计算的外层井壁的抗裂验算和竖向抗拉钢筋的配筋计算。关键词:立井、冻结壁设计、内层井壁,外层井壁,设计。 A FREEZE ON THE MAIN SHAFT AND THE SHAFT WALL STRUCTURE DESIGN OF ZHUJI COAL MINE ABSTRACTThis design has two main design task is not only the Chinese set of freeze wells mine shaft wall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 Chapter I: at home and abroad to introduce a freeze on the main shaft wall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design concepts, practice, in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and a deeper exploration of design ideas. Chapter II: mainly mining projects Zhu Overview, hydrological geology, and the main shaft of the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the design and then provide the necessary data on reserves. Chapter III: is the main shaft of the frozen wall design, including: a freeze on the calculation of wall thickness, freezing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wall. A freeze on the calculation of wall thickness, mainly from the topsoil layer selected paragraph three of the soil to control its thickness, and then used dome third, fourth strength theory 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of the results to be compared. A freeze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wall, the main body is to use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verage body temperature as a result of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is applicable to freeze in a single row under control, but the actual freezing of the main shaf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pipes to freeze, so the final the calculation of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is different from the actual design. Chapter IV: is the main shaft of the wall structure design. The main design concept is the use of double-layer composite wall, the inner wall by water pressure to bear, the outer wall by the freezing of the pressure to bear, the whole shaft by checking the pressure of water and soil. Determine the wall thicknes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lumn shaft, the surface soil lay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agraphs, each layer of wall and flo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respectiv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were calculated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wall thickness. Then the stability, strength and reinforcement of checking the calculations, are: Central to the stability of wall checked,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ring wall to the reinforcement layer of calculation and calculation by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outer layer of the anti - Checking and vertical split tensile steel reinforcement of the calculation.KEYWORDS: shaft, frozen wall design, the inner wall, outer wall design.目录摘 要IABSTRACTII引言1第一章 国内外冻结壁和井壁设计现状概述21.1 我国建井发展概况21.2 国外冻结法凿井的研究现状21.3 我国冻结法立井施工技术发展历程31.4 井壁结构概况41.5 我国井壁结构型式和冻结井壁的发展概况51.6 国外冻结井壁发展概况71.7 我国现阶段井壁设计方法及工艺71.8 深井施工需要研究的几个课题91.9 设计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0第二章 朱集矿主井设计概况122.1 井筒概况122.2 地质概况122.2.1水文地质122.2.2 环境地质16第三章 朱集矿主井冻结壁设计213.1 冻结方案的选择223.2 冻结壁厚度的计算223.3 冻结壁平均温度的计算253.4 钻孔施工26第四章 朱集矿主井井壁设计324.1 计算原则324.2 确定井壁厚度324.3 井壁环向稳定性验算354.4 井壁圆环受均压时的强度验算和内外层井壁配计算364.5 按吊挂力计算外层井壁竖向钢筋及抗裂验算40结论44参考文献45致谢46引言在我国煤炭相对于石油、天然气属资源属于比较丰富的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我国煤炭资源埋藏深度在10002000m的约占总储量的53.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能源仍有70%依赖于煤炭。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生产的缺口很大,煤炭深部资源开采问题日益突出,建设一批新的大型、特大型矿井已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必须。因而冻结钻井等凿井法成为我国建井发展的必然课题,然而虽然许多凿井法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各种技术难题也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难点。本设计的主要研究了建井工程中的两大课题冻结壁和井壁结构设计。文中:主井的冻结壁设计;主要包括:冻结壁厚度的计算,冻结壁平均温度的计算。冻结壁厚度的计算,主要是从表土段土层中选出三段控制其厚度的土层,然后采用多姆克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和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的平均值,来比较得到。冻结壁平均温度的计算,主要是利用体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主井的井壁结构设计;主要设计理念是采用双层复合井壁,内层井壁按承受水压力计算,外层井壁按承受冻结压力计算,全井筒按水土压力校核。确定井壁厚度,主要是根据井筒地质柱状图,把表土段土层分成三层,每一层又按内外层井壁各自承受的力分别计算出相应的井壁厚度。然后是稳定性、强度的验算和配筋的计算等,主要有:井壁环向稳定性的验算,内外层井壁环向配筋的计算和按吊挂力计算的外层井壁的抗裂验算和竖向抗拉钢筋的配筋计算。第一章 国内外冻结壁和井壁设计现状概述1.1 我国建井发展概况我国煤炭相对于石油、天然气属资源赋存比较丰富的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我国煤炭资源埋藏深度在10002000m的约占总储量的53.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能源仍有70%依赖于煤炭。煤炭生产的缺口很大,煤炭深部资源开采问题日益突出,建设一批新的大型、特大型矿井已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必须。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井建设的平均深度有加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不同时期前5位深井平均的深度统计,70年代为583.6m,80年代为615.4m,90年代前5年为679.5m,后5年为815.3m。进入 21世纪,开始了几个千米井的兴建,我国新建深井平均深度已超过千米。但在新井建设中,首先面临着井筒穿越深厚不稳定表土地层的技术难题。尤其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省,表土覆盖层较薄的煤田已经开采,新建矿井的煤层都处于深厚表土地层的覆盖之下。例如淮南地区丁集矿530m、顾北矿463m、板集矿580m、口孜东590m、展沟矿620m、口孜西矿680m;淮北的涡阳矿区在410m以上;河南的薛湖矿井410m、程村矿430m、赵固矿522m、赵楼矿471m;山东的济西矿458m、梁宝寺矿480m、龙固矿567. 7m,郭屯矿587m(冻结深度702m),万福矿井表土达到700m,口孜东矿冻结740m等等。目前,我国通过深厚表土地层的凿井方法主要有冻结法和钻井法。由于冻结法施工适应性广、在施工过程中后续手段多、施工速度快,因此,在工程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对煤矿井筒施工来说,穿越表土地层深度的大小是反映井筒施工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冻结表土地层深度的大小又是反映冻结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各主要使用冻结法凿井国家的最大冻结深度如下:英国为930m,加拿大915m,波兰725m,中国740m,比利时638m,德国628m,前苏联620m,法国550m,荷兰338m。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井筒,最大冻结深度740m口孜东矿冻结。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采用冻结法凿井最多的国家和冻结深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解决东部地区600800 m深厚冲积层冻结法、钻井法凿井技术以及10001 500 m井筒地面预注浆技术是今后特殊凿井领域要重点研究的课题。1.2 国外冻结法凿井的研究现状国外对冻土温度场的研究己有160多年的历史,但早期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对冻土温度场的认识只是处于一种表面的和感知状态.直至20世纪早期,俄国成立了冻土研究委员会后,才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20世纪中叶(1945-1960年和1961-1971年)又经历了两个较快的发展时期,先后开展了与温度场有关的热力学、热物理学、土壤水热改良、工程建筑地基稳定性以及地球表面和岩石圈层的形成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和以解析解为主的理论计算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和数值方法在前苏联冻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使以前许多难以解决的具有复杂几何形状和地质条件、考虑热质交换的非线性问题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真正开始理论性研究并被公认为这门学科理论奠基人的是前苏联学者CymtnhM.在温度场等热物理研究方面以Kypbueb B.A为杰出代表。北美西北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与前苏联一样,出于自然资源的开发需要,也推动了冻土温度场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20世纪初阿拉斯加金矿的开采和1942年北美战备公路的严重冻害的出现,促进了对温度场理论上的较全面研究。在加拿大,这项研究的蓬勃发展主要起源于对极地多年冻土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上世纪70年代,这些国家相继进入了研究的高潮。除自然资源的开发需要外,现代监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冻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加速了该学科的发展。BonaicinaC和Fasana Ac(1973)求得了一维非线性温度场的数值解,同期,还开展了与温度有关的其他问题的科学研究。1.3 我国冻结法立井施工技术发展历程自1955年从波兰引进冻结凿井技术并开凿了开滦煤矿林西风井首次应用成功后,很快在河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山西、辽宁、黑龙江、内蒙占、吉林等省区推广应用。50多年来,应用冻结法施工了700多个立井井筒,累计冻结井筒延伸达150 km,最大冻结深度702 m,冲积层最大厚度587.4 m,成为通过不稳定冲积层及其下部基岩风化岩层的主要特殊施工方法。50多年的冻结法凿井发展过程如下: (1).引进推广阶段 (19551962年)。冻结壁和井壁设计以及打钻、冻结、掘砌工艺基本上套用波兰和前苏联冻结凿井的有关规程规范。共施工39个立井井筒,累计冻结井筒3 582 m,冲积层最大厚度154. 8 m,冻结最大深度162 m。总体水平是初步掌握了小于200 m冲积层冻结凿井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主要问题是单层井壁接茬缝封水性差,一般每100 m井壁漏水量为2040 /h。 (2).探索改进或自力更生阶段 (19631988年)。随着冲积层厚度和冻结深度较快增长,冻结管断裂、井壁压坏和井壁漏水量超标现象不断发生,轻则延长工期和提高工程造价,重则导致冻结壁或井壁破裂透水淹井,危及施工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实践中,认识到波兰和前苏联的原有冻结凿井规程规范已不能适应不小于200 m冲积层冻结凿井设计和施工的需要,从而迈上边探索边改进的自力更生道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工艺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冻结法凿井技术的发展。共施工了281个立井井筒,累计冻结井筒延米近50 000m,冲积层最大厚度为358.5 m,冻结最大深度415 m。在冻结壁温度场、冻结压力、井壁温度和壁后冻土融化回冻特性、低温早强混凝土强度增长规律以及制冷冻结、钢筋混凝土双层井壁、液压滑模套壁、钢筋混凝土塑料夹层井壁等试验实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总体技术水平是初步解决了小于300 m冲积层冻结凿井的设计和施工难题。这期间经验与教训并存,随着冲积层厚度不断增大,地压、水压、施工难度增大,冻结管断裂、井壁压坏、井壁漏水仍然突出,虽在防治措施上取得了不少经验,但未得到有效的根治,所以工程事故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冻结壁厚度偏小且强度低、掘砌段高偏大与井帮裸露时间过长、井壁强度偏低与整体封水性能差、冻结管材质的低温韧性和接头密封性差、井壁夹层注浆时间偏早或偏迟、施工管理水平低。(3).组织攻关或完善提高阶段 (19891999年)。随着冲积层厚度的进一步增大,冻结管断裂、井壁压坏和井壁漏水量超标问题愈加突出,为此原煤炭部和国家能源投资公司提出 “认真总结已有的经验与教训,在陈四楼主、副井开展深厚冲积层冻结凿井技术攻关,有组织有计划地攻克技术难题”。这一阶段共施工了110个立井井筒,累计冻结井筒延米超过20000 m,最大冲积层厚度为383 m,冻结深度为435 m。在冻结壁和井壁设计、冻结器盐水流量、冻结壁和外层井壁位移、竖向附加力、井壁受力性能以及C40C55早强高强混凝土和防裂密实混凝土、冻结管材、短段掘砌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在冲积层厚374.5 m和冻结深度435 m的陈四楼主、副井创下冻结管无断裂、井壁无压坏和无淋水的记录。至此,深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的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 600 m深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研究和应用探索阶段 (2000年以来)。刚跨人21世纪,我国煤炭基本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高潮,立井穿过的冲积层厚度和冻结深度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冲积层厚度不小于400 m的冻结井筒开工建设,我国深厚冲积层冻结法凿井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进人冲积层600 m冻结法凿井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阶段。通过科研、设计、院校、施工、建设单位攻关,在近600 m冲积层冻结壁和井壁设计、冻结工艺、掘砌工艺、信息化施工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但系统规范性的工作还有待开展。关键技术现状:通过冻结壁温度场、冻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冻结井筒地压及井壁受力实测、竖向附加力、混凝土井壁的养护温度及壁后冻土融化与回冻特性、外层井壁整体受力性能试验等一系列研究,解决了近600 m冲积层深井冻结的冻结壁、井壁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4 井壁结构概况在整个矿井建设中,井筒工程量为矿井总工程量的3%8%,耗用的投资为矿井总投资的10%21%,施工工期即占矿井总工期的30% 55%;而冻结段对施工安全要求较高从而又是井筒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冻结段的施工速度是控制井筒施工工期乃至矿井建设总工期的关键。井壁作为维护井筒几何尺寸及使用功能并支撑地压的结构物,是矿山的咽喉,根据特殊凿井施工特点和受力特性,选择合理的井壁结构型式,合理设计井壁,对降低建井成本,保证矿山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5 我国井壁结构型式和冻结井壁的发展概况我国在不稳定浅表土层中,现行井壁结构型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素混凝土井壁;2)钢筋混凝土井壁;3)内层钢板钢筋混凝土复合井壁;4)双层钢板混凝土复合井壁。井壁结构是一种地下工程结构,促进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采矿工业的发展,使得井壁结构不断的发展。40多年来,我国对冻结井壁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5年我国首次在开滦矿区林西煤矿风井采用冻结法凿井至70年代末),其特征是:沿用岩石段井壁的结构形式和设计原则,仅是外载荷大小不同。林西煤矿风井井筒全深 111. 95m,净直径 5m,穿过第四系表土层厚50. 7m,冻结深度105m,采用72cm厚缸砖单层井壁,工程进展顺利,但解冻后井壁漏水严重。以后冻结井壁改用单层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近20个井筒均出现较大漏水,虽采用壁后注浆堵水等措施,但收效甚微。开滦矿区范各庄煤矿主井为解决漏水问题,在原井筒内又加套一层200 mm厚的井壁,效果很好,因此在 1 964年邢台煤矿主井井壁设计时首次采用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外层井壁自上而下分段掘砌,内层井壁自下而上连续砌筑,减少接茬而减少了淋水,又可克服厚井壁一次浇筑的困难。邢台煤矿主井通过表土层厚248. 3m,冻结深度260 m,井壁厚0.7m1.2m不等,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30,但工程完成后,仍有大于工程要求的淋水。为解决双层井壁漏水问题,有的科技工作者从“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入手,如大屯矿区张双楼煤矿主井在内壁浇筑混凝土前将外壁混凝土面打毛、内外壁钢筋连在一起,结果工程质量虽优,但解冻后井壁仍漏水这个阶段由于井筒通过的表土层厚度较浅,井壁的强度、稳定性均可满足工程要求,但渗漏水超过规定量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第二阶段(70年代末期到1987年),其特征是:通过现场实测和实验研究获得双层井壁漏水的原因和机理,并在工程实践基础上为解决井壁漏水提出了技术方向和措施。70年代,华东地区的充州、大屯、徐州、淮南、淮北等矿区先后开始大规模开发,井筒多用冻结法施工,解决井壁漏水问题更显紧迫。由于在传统的对井壁认识和经验基础上所提出的技术措施未能如愿,促使建井界转向开展工程实测和实验室试验研究,作为工程措施的基础。这是我国建井技术的发展从 “经验型”向 “科研型”的重大转变。实测结果表明:在井筒施工中,内层井壁环向钢筋开始受拉,当冻结壁解冻、温度恢复后,环向钢筋转变为受压,这是由于温度变化使内层并壁冷缩时受外壁所阻而产生拉应力,温度恢复正常过程中井壁热胀而转变为压应力。同理,在纵向冷缩过程中混凝土发生裂缝,致使解冻后漏水。发现并认识了冻结井壁漏水机理后,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路线指出了方向:主要是消除温度应力,使内壁无裂缝。工程实测和实验研究还获得了冻结壁温度、厚度、掘进段高及段高暴露时间与冻结壁径向变形的关系,径向变形对外层井壁施加的冻结压力随井深、冻结壁温度和段高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和数值,及对外壁的破坏作用,这些成果为冻结井壁结构的改进、设计理论的更新创造了条件。 第三阶段,(1987年7月以来),华东地区的淮北、大屯、徐州、充州等矿区先后有40多个在特厚表土层中建设的立井井壁发生横向破裂灾害,其共同特征是:井筒装备异常变形,排水管、罐道纵向弯曲,甚至造成卡罐事故,罐道梁向上弯曲,呈现井筒下沉特征,工业场地均有沉降,井壁均为横向环状破裂,内壁混凝土呈楔形块状剥落,内侧纵向钢筋向井内外凸弯曲、环向钢筋间距减小;破裂时伴有声响。破裂高度 110m左右不等;破裂处多集中在表土与基岩交界处附近,距地面100m250m;破裂带漏水,甚至水中带砂;建井后含水层水位下降30m90m不等,这一突发性灾害,严重影响了矿井的生产,危及矿井的安全,迫使一些矿井停产,如张双楼煤矿(设计年产量1. 2Mt)、淮北海孜煤矿(核定年产量0. 9Mt)、临涣煤矿(核定年产量1.2Mt)等先后停产28个月,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井壁破裂灾害对有厚表土覆盖矿区的开发、开采构成威胁,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多次研讨、分析原因、探讨对策,但众说纷纭,由于发生井壁破裂灾害的时间和地区相对集中,曾怀疑是地震的影响。经调研得知:自1985年以来,这些地区处于地震平静低潮期。1987年除仅有几次2级左右的小震外,无异常现象。在1966年邢台7.3级地震中,邢台、邯郸、峰峰矿区井筒均未发生破裂;1975年唐山大地震,开滦矿区井筒破裂部位在地面以下20m范围内,其破裂特征与华东地区井壁破裂特征完全不同,因而基本排除地震主因说。也有的专家怀疑是井壁工程质量欠佳,经对已破裂井壁施工质量资料分析,确有质量差的井壁发生破裂,而质量好的一些井壁也发生了破裂,个别质量差的井壁还未发生破裂,因而用工程质量难以解释这一现象,但认为质量是一个因素。有的专家从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观点进行分析,怀疑是郊庐大断层活动的影响,或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但为什么郊庐大断层通过的开滦、东北等矿区井壁并未大量破坏呢?况且如何影响也无资料佐证。还有一些专家根据井壁破裂的特征,分析认为有一个向下的竖向力导致井壁破裂,但这个力是如何产生的?有多大?影响因素是什么?不得而知。己有的常规理论和知识、现有的工程经验均不能解释这一灾害产生的原因,因而探讨治理方法时技术方向不明。为攻克这一难题,建井界开展了大规模的现场工程实测和实验室模拟试验、模型试验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认识到:井壁破裂主要是由于采矿活动或人为疏排水使含水层水位下降,土体有效应力增加,土层固结压缩,造成地层下沉,地层在下沉过程中给井筒外壁施加了一个方向向下的竖直附加面力,该力是导致井筒破裂的主要原因。从此破裂机理出发,建井界提出了一系列确保井壁破裂的方法。1.6 国外冻结井壁发展概况自50年代后半期以来,前联邦德国新建井筒冻结段采用滑动复合井壁支护取代了传统的丘宾筒支护方法,1963年又对这种复合井壁的外壁作了改进,并用于奥·维克托利亚8号井,此后这种井壁就以该矿缩写字母字头命名为“AV"井壁,并成为400 m深度以内的冻结段井筒支护的标准井壁。这种井壁结构各层从外向内依次为:水泥砂浆充填层、混凝土预制块加可压缩木垫板构成临时外壁、沥青层,密封防水钢板筒 6mm10mm厚(内层涂薄层沥青层),钢筋混凝土内壁为永久井壁,沿纵向可弯曲,3m为一段高,中间涂以润滑油作施工缝,这种井壁的最大优点是兼有可弯曲、可滑动和可压缩的特点。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而且可以承受一定的动压,适应无煤拄开采技术。为了提高内层井壁的强度,德国采用钢板(单或双)与钢筋混凝土复合,英国采用铸铁丘宾筒、双层钢板混凝土复合并壁,丘宾筒井壁是前苏联等欧洲国家所常用的、初期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以后发展为铸铁或钢丘宾筒井壁,具有强度高、柔性好等优点。1.7 我国现阶段井壁设计方法及工艺目前,我国冻结井筒常用的内层井壁结构形式有素混凝土井壁和钢筋混凝土井壁。随着井筒穿过的表土层厚度增加和地压加大,对井壁承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井壁结构承载力已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对特厚表土支护的要求,必须要研究冻结井筒新型井壁结构。冻结井筒内壁主要承受水压力,因此从内壁受力状态来看,若采用现浇高强钢筋混凝土内壁结构,其内缘处于二向应力状态,抗压强度低于三轴受压状态值;若采用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内层钢板高强钢筋混凝土复合井壁,其内外缘都处于三轴受压状态,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内层钢板高强钢筋混凝土复合井壁合理地利用约束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即利用内层钢板对混凝土筒体起了良好的约束作用,又保留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特性。由于内层钢板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大于外层钢筋混凝土,两层材料在交接面上通过锚卡连接,始终保持变形协调和良好的复合作用川。外层结构受力变形,将力传递给内层钢板,而钢板在承受外力的条件下,又以径向力的形式,反作用于外层混凝土筒体,使其内侧产生径向约束压应力,从而减小了混凝土内侧径向应变,当该径向应力达到一定值后,内侧径向应变小于混凝土的极限值,井壁就不会过早地发生保护层脱落和破坏。利用内层钢板来约束断面内混凝土的径向变形,使其处于三轴受压状态,井壁的承载能力则可明显地提高。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内层钢板高强钢筋混凝土复合井壁承载力明显高于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因此,在深冻结井筒内壁下部当高强钢筋混凝土井壁结构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时,深厚表土层冻结井筒内层钢板高强钢筋混凝土复合井壁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我国自1982年以来,首次在淮南矿业学院地下工程结构研究所,针对潘三西风井对钢板混凝土井壁进行了试验研究,但当时的研究都是针对钻井井壁普通混凝土进行的。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在特厚表土层中建井,要求井壁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但井壁又不能太厚,提高井壁结构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在钢板复合井壁中采用高强混凝土,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技术角度考虑都是十分可行的。北京建井研究所在多年对钻井法凿井井壁内外力测量基础上,进行了钻井壁后充填与井壁固结效果的研究,进行了钻井法井壁与地层摩擦力模型试验,得出钻井井壁竖向附加力值,同时从结构理论上开展了约束混凝土井壁的机理研究,提出了在井壁的内圈加钢板筒,对钢筋混凝土产生约束作用,可以提高井壁抗御竖向附加力的能力。针对龙固主井582.75 m钻井工程条件,首次将竖向附加力作为荷载引人钻井井壁设计,全面考虑了井壁实际受力,设计中首次增加竖向附加力作用下危险截面径向应变的计算,提高井壁抗竖向附加力的综合强度,为防止特殊凿井井筒使用中局部破坏提供结构保证;首次提出了近600 m井壁设计理论体系和计算方法,研究成功拥有知识产权的单内钢板约束混凝土井壁结构和削球厚壳井壁底,提出用材料力学和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将静力等效转换成截面内力进行内力计算、再按现行国家规范设计的设计计算体系,结构合理,计算先进,安全有保证,解决了井壁承受巨大外力对强度要求和悬浮下沉安装对自重限制的矛盾;井壁底成功地承受了22300多吨悬浮安装荷载的考验;首次开发出节间处理新技术、壁后充填工艺及防止井壁悬浮下沉整休失稳控制技术。使近200层楼高的井壁,轴线偏斜仅134 mm和137 mm,是钻井法凿井在深主、副井应用的重大突破;并首次将C70混凝土成功应用于双向受约束钻井井壁结构,同时解决了钻井井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防裂技术难题,确保了井壁施工质量。1.8 深井施工需要研究的几个课题1. 深井支护技术井深地压大,岩石软岩化,致使一般支护技术难于适应,在国内几个超千米深井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富有特色的深井支护方法。但系统地归纳成规律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对于深厚冲积层的支护问题就更为突出,深600m左右冲积层冻结法施工净直径67m的井筒,井壁总厚度一般都超过2m,随着深度的增加,井壁加厚不但造价高、施工困难而且结构不合理,因为厚壁筒结构的厚径比大于一定值后,材料效率急剧下降;钻井法凿井由于受悬浮下沉安装基本工艺的限制,井壁太厚浮不起来,就失去了钻井法实施的可能性。因此,“结构创新”将成为深厚冲积层特殊凿井支护技术发展的关键。2. 通风降温技术井深地温升高,劳动条件差,设备使用效率低,因此在深井掘砌施工中,加强通风降温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突出。另一方面,地温升高将增加了冻结法施工对冻结壁维护的困难以及钻井法施工中造成泥浆发酵而失效等问题,都是实践中屡次遇到的现象,是深井特殊施工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3. 防水、治水技术随着井深加大,地层构造一般比较复杂,含水层水量大、压强高,水的治理往往是深井施工的大问题,成为制约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瓶颈。采用注浆方法,仍是深井岩石层治水的有效方法。国内外也有采用地层冻结的方法来解决局部水的问题,如我国山东郭屯矿冲积层厚583587m,井深853884m,由于靠近冲积层的岩层水大,采取加大冻结深度到702m的方法来解决该层水的问题。4. 施工工艺与装备技术为提高深井建设水平,除上述专项技术外,关键在于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近年来通过引进学习国际上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适合我国条件的深井掘砌工艺和机械设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唐口矿3个千米井的兴建,平均月成井超百米;仅用4.5a建成实际生产能力825万t/a矿区的“济北模式” ;山东龙固、郭屯,安徽丁集、板集的深厚冲积层特殊凿井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有所突破和创新。上述成绩,虽然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煤矿深部矿井开发的先进理论、施工工艺和设备,在建井界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协同攻关,在10001500m深立井综合防治水、井筒凿砌施工工艺与技术装备研究,深井支护以及深厚冲积层冻结法和钻井法凿井技术等各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使我国深井快速建井综合技术跃居世界前茅是完全可能的。1.9 设计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 功冻结壁所用冻土力学参数均用地面冻土力学参数值,对深土冻土力学特性参数无论是试验方法,还是数值确定都有待研究;(2)冻土强度仅为试件加载条件下强度,没有考虑到试件强度与以冻土为材料的结构物之间的关系,即未考虑尺寸效应和结构效应;(3)对冻土单试件强度研究较多,对冻结壁结构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研究有待深入。2. 对冻结法凿井的井壁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在厚表土层中,施工对井壁的要求是有足够的强度和不渗水.自5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厚表土层中井壁强度尚能满足要求,但均有淋水.采用井壁外、井壁内注浆堵水效果均微.为消除井壁裂隙而淋水,加强施工管理提高质量,力图达到井壁无裂缝,但均不成功.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井壁受力实测中,发现内层井壁受温度影响,产生较大温度应力以至产生裂缝川.这是对井壁工况认识的一次飞跃,发现了井壁产生裂缝的原因.在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外层井壁间加一个薄的夹层,允许内、外层井壁间有小量滑动,从而消除温度应力,保证了内壁无裂缝,而达到了无淋水的目的。3. 1987年以来,在华东地区,先后有30几个厚表土层中竖井井壁发生横向环状破裂,严重影响安全和生产.经数年研究发现,在厚表土层中,含水层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的条件下(常称“特殊地层”条件),由于采矿活动(或人工抽水)造成含水层疏排水,水位下降、地层有效应力增加而固结压缩,地层下沉.在地层下沉过程中对井壁外壁施加一个向下的竖直附加面力(简称“竖直附加力”)是造成井壁破坏的主要原因,这是对特殊地层条件下井壁工况和受载理论和观念上的一个突破。4.传统的理论和观念是:表土段井壁和岩石段井壁一样主要承受水平地压,仅地压值大小不同,井壁自重等竖向力大部分由地层承担.实际上,在特殊地层条件下井壁在竖向不只承受自重,还要承受竖直附加力.对井壁的力学计算不能简化为平面力学问题,而是三维空间力学同题.其后,为保障特殊地层条件下,达到井壁安全,开展井壁研究,在受载组合、井壁结构与设计原则等方面都取得创新性的进展.但对井壁结构与介传质间藕合作用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对新型井壁结构的力学研究还很欠缺,也缺乏实用时间的考验。第二章 朱集矿主井设计概况2.1 井筒概况 (1)基本概况朱集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境内,距洞山约38km,井筒位于矿井工业广场内,场地内地势平坦,多为农田,无障碍物。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主、副、风、矸石井四个井筒均在同一个工业广场内。其表土段均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地面预注浆封水。井筒主要技术特征见下表:表2-1 井筒直径与冲积层厚度序号 项目名称单位主井副井回风井矸石井1 井筒净直径m7.6 8.27.58.32冲积层厚度m323.40328.10330.90327.66(2) 施工条件矿方提供6KV电源接口,进场临时道路已经具备,水源由矿方提供,其他现场施工条件施工单位自行考虑,矿方予以协调。在矿方提供的工厂平面图上界定自己的施工区,合理布置临时设施和利用施工现场。工厂内的永久设备总

    注意事项

    本文(朱集矿主井冻结壁和井壁结构设计 土木建筑学院毕业设计(土木矿井) 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