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数码相机全应用实战调整数码照片数码相机的保养.doc

    • 资源ID:3019980       资源大小:2.22M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数码相机全应用实战调整数码照片数码相机的保养.doc

    数码相机全应用/实战调整数码照片/数码相机的保养专业名词术语 光学应用 光学应用.照片周围发虚(Vignetting).物距(Subject Distance).枕形失真(Pincushion Distortion).视角(Picture Angle).透视(Perspective).微距摄影(Macro).镜头(Lenses).图像稳定器(Image Stabilization).焦距系数(Focal Lenth Multiplier).焦距(Focal Length).景深(Depth fo Field).转换器(Converter).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桶形失真(Barrel Distortion).纵横比(Aspect Ratio).防抖技术(Anti-Shake)曝光.定时拍摄(time lapse).快门优先(Shutter Priority).快门速度(Shutterspeed).遥控拍摄(Remote Capture).测光(Metering).手动模式(Manual).闪光补偿(Flash Output Compensation).曝光弥补(Exposure Compensation).曝光(Exposure).自动包抄曝光(Auto Bracketing).光圈优先(Aperture Priority).光圈(Aperture)数码影像.白均衡(White Balance).色调范围(Tonal Range).TIFF图像格式.锐化(Sharpening).感光度(ISO).解像度(Resolution).RAW图像格式.色调分别(Posterization).降噪技巧(Noise Reduction).噪点/噪音(Noise).摩尔纹(Moire).JPEG图像格局.锯齿现象(Jaggies).插值(Interpolation).柱状图/直方图(Histogram).伽马(Gamma).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数码变焦(Digital Zoom).图像压缩(Compression).色彩空间(Color Spaces).高光溢出(Blooming).位数(Bits).图像失真(人造痕迹,Artifacts).混杂现象(Aliasing)相机系统.取景器(Viewfinder).图片阅读索引(Thumbnail Index).记忆卡/贮存卡(Storage Card).传感器大小(Sensor Sizes).传感器的线性特点(Sensor Linearity).感应器/传感器(Sensors).象素质量/成像质量(Pixel Quality).象素(Pixels).显微透镜(Microlenses).手动对焦(Manual Focus).液晶显示屏(LCD).时滞(Lag time).固件(Firmware).填充系数(Fill Factor).可交流照片文件材料(EXIF).有效象素(Effective Pixels).与其他装备的连接(Connectivity).颜色滤镜矩阵(Color Filter Array).高速连拍(Burst/Continuous).缓存(Buffer).充电.可充电锂电池.可充电AA电池(NiCd and NiMH).不可充电AA电池.电池(Batteries).自动对焦(AutoFocus-AF).自动对焦伺服系统(AF Servo).主动对焦帮助灯(AF Assist Lamp).A/D转换器 (A/D Converter)照片附近发虚(Vignetting) 变焦镜头(尤其是低端的变焦镜头),有时候会使照片的四周发虚。在这种情况下,桶形失真变得更加明显,导致照片的角落出现暗角,如图所示。使用焦距转换器也可能会带来照片四周发虚的问题。 照片四周发虚物距(Subject Distance) 顾名思义,物距就是指照相机镜头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物距的改变会使透视效果改变。在相同的光圈设置下,物距的改变同样会影响照片的景深。 枕形失真(Pincushion Distortion) 枕形失真是由镜头引起的画面向中间“收缩”的现象。我们在使用长焦镜头或使用变焦镜头的长焦端时,最容易察觉枕形失真现象。特别是在使用焦距转换器后,枕形失真很容易便会发生。当画面中有直线(尤其是靠近相框边缘的直线)的时候,针垫形失真最容易被察觉。普通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针垫形失真率通常为0.4%,比桶形失真率低。与针垫形失真相对的是桶形失真,我们在上面的专题已作详细介绍。 针垫形失真使正方形向内收缩 针垫形失真例子 枕形失真的矫正 我们可以通过Adobe Photoshop等一系列软件,矫正数码相机输出的针垫形失真图像,掌握了诀窍以后,难度并不大。 视角(Picture Angle)照片的视野范围由镜头的覆盖角度决定,水平视野范围和垂直视野范围同样能被测量。由于不同类型(格式)的照相机拥有不同的纵横比,因此视角通常可以用来描述镜头能覆盖的场景范围。一枝短焦距的镜头(如28mm广角)产生的较大,一枝长焦镜头(如200mm长焦)产生的视角较小。在35mm格式中,50mm的镜头被称为标准镜头,因为它产生的象角与人类眼睛产生的视角是一样大的(约46°)。 随着焦距的改变,象角也相应改变。下面的例子将作形象说明: 30mm广角 100mm长焦,象角较小,该图像为左图红色框内的场景。 透视(Perspective) 如果两个人分别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拍摄同一个物体,使用广角镜头的人想该物体与使用长焦镜头所得的物像等大,它就必须在拍摄的时候选择离被摄物体近一点的距离。由于上述做法时会影响画面透视效果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不同焦距的镜头拥有不同的透视效果。请读者注意,改变焦距而不改变物距是不会令透视效果产生变化的。 A,以33mm广角拍摄B,图A红色框内图像的放大图C,以80mm长焦拍摄,照相机的拍摄位置与图A相同(物距相同),透视效果与图B相同D,以33mm广角拍摄,但是拍摄距离缩短,两件物体的距离明显增大,与图C的透视效果完全不同。图B与图C说明只是焦距的改变而物距不变,透视效果是不会有变化的。 图D表明不管焦距有何变化,改变物距就能改变透视效果。 图C和图D表明:长焦会压缩透视感(使物体间的距离看上去比实际近),广角夸大透视感(使物体间的距离看上去比实际远)。透视效果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物距的改变,而焦距的改变只是间接原因。人们通常有一种“广角镜头透视感好”的错觉,因为广角镜头可以允许使用者在更近的距离拍摄,长焦镜头可以让使用者在更远距离拍摄。 微距摄影(Macro) 微距摄影的严格定义应该是这样的:微距摄影指照相机通过镜头的光学能力,拍摄与实际物体等大(1:1)或比实际物体稍小的图像。例如你要拍摄一朵直径为21.6mm的花朵,它能填充35mm胶片(斜线长度为43.3mm )的一半面积。在照片中,花朵被放大的倍率为43.3:21.6即2:1(2倍)。微距摄影的放大倍率通常在1倍到50倍之间,严格来说应该在1倍到10倍之间。 通过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理解为何数码相机的微距能力比较强大正是因为传感器的大小比35mm胶片小得多。例如,利用小型数码相机(假设焦距乘数为4倍),拍摄上述直径为21.6mm的花朵,它的放大倍率为1:2,而胶卷照相机需要的放大倍率为2:1。这就说明,小型数码相机比胶卷相机更容易获得微距拍摄的效果。 我们在数码相机上都能找到一个“微距模式”,微距模式方便用户对离镜头很近的物体进行对焦、拍摄。 在本网站的测评中,我们往往以照相机(不可更换镜头照相机)在微距模式下,被摄物体能清晰填充画面的程度来量度微距能力的强弱。例如,一部照相机的微距模式能在画面中能清晰展现20mm长的物体,另一部却只能展现40mm长的物体,我们就说前者的微距能力较后者强。 镜头(Lenses) 绝大部分小型数码相机都不能更换镜头,这些照相机的镜头是专门为特定的传感器大小制造的。一些准专业级数码相机可以让用户利用焦距转换器延伸变焦范围。由于小型数码相机的传感器面积很小,要达到良好成像效果的话,必需一枚轻巧但高质量的光学镜头,然而能做到这点的小型数码相机并不多见。 300、400、500万象素小型数码相机的典型传感器大小 600万象素数码单反的典型传感器大小 图像稳定器(Image Stabilization) 单镜反光照相机的高端长焦镜头通常安装有图像稳定器。拥有大光学变焦倍数的数码摄像机也往往配有图像稳定器。新型的长焦数码相机也开始安装光学稳定器,如防抖系统。 图像稳定技术通过运用一个可移动的光学元件实现稳定图像的目的。可移动的光学元件通常连接到一个快速的回旋装置上,以报偿照相机在长焦端的高频率抖动(例如拍摄者手部抖动)。佳能EF系列单反镜头以“IS”(AntiShake)代表带有图像稳定器,而尼康在尼克尔镜头上使用的是VR(Vibration Reduction)。 通常,图像稳定器可以让用户使用比正常安全快门速度慢2级的快门速度进行手持拍摄,而保持照片清晰。例如当你拍摄某个场景本来需要用到1/500s的快门速度,在开启了图像稳定器后,你可以1/125s(慢4倍)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保持照片清晰。图像稳定期往往能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运动场景、拍摄微距作品和使用长焦段拍摄中大显身手。 请读者注意:光学图像稳定器与数码图像稳定器(数码摄像机常用)是截然不同的。数码图像稳定期只是通过数码摄像时的象素移动,稳定拍摄画面 焦距系数(Focal Lenth Multiplier) 许多数码单反的传感器比35mm胶卷的面积小,典型的数码单反CCD传感器的斜线长度比35mm胶卷小1.5倍。 典型600万象素数码单反的传感器大小( 43.3/28.1,斜线长度比35mm胶卷小1.54倍) 因此,比35mm胶卷小的传感器只能获得胶卷中央部分的照片信息,导致“视野缺失”。一部35mm的胶卷照相机需要一枝焦距更大的镜头才能达到数码单反传感器的视野范围。35mm胶卷斜线长度与传感器斜线长度的比值就是焦距乘数(FLM)。下面我们以两个例子说明FLM: 例1:数码单反与35mm胶卷照相机使用焦距相同的镜头 胶卷照相机200mm镜头的成像 传感器的焦距系数FLM为1.5,获得的只是35mm照相机以200mm镜头摄得的中央部分,导致“视野缺失”,其等效于35mm照相机300mm镜头拍摄出的图像(200 x 1.5 = 300mm)。月亮的绝对大小没有变化,因为焦距仍然为200mm 例2:数码单反比35mm胶卷照相机使用焦距更短的镜头 胶卷照相机200mm镜头的成像 传感器的焦距系数FLM为1.5,由于使用焦距较短的镜头(133mm,200mm/1.5),数码单反获得的是35mm照相机以200mm镜头摄得的图像的全部范围,其等效于35mm照相机300mm镜头拍摄出的图像(200 x 1.5 = 300mm)。月亮的绝对大小变小,因为使用了焦距较短的镜头。(放大倍率不同) 这意味着如果把一枝19mm的镜头安装在数码单反上(FLM为1.5倍),它产生的视野范围其实只相等于35mm胶卷相机的28mm镜头。然而,这种广角端的弊端有时会转化成长焦端的优势。例如,把一枝200mm的镜头安装在数码单反上,它的视野范围就等效于35mm胶卷相机的300mm镜头300mm的镜头通常比200mm贵很多。正是因为这种焦距增倍效应,数码单反容易以较短的焦距,获得较大的景深。 数码单反专用镜头 多数的数码单反都能使用传统的35mm镜头。虽然如此,但是这些镜头本来是为35mm胶卷相机而制造的,对于比胶卷面积小的传感器而言,这些镜头太大和太重了。数码单反专用镜头(如Canon的短黑镜头、Nikon DX系列镜头、Olympus 4/3"系统镜头)比传统35mm单反镜头轻巧,因为它们镜头圈的大小只要满足传感器的需要就行了。 小型数码相机上 为了适应面积细小的传感器,创造良好的35mm等效视野范围,小型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通常比较短。典型的小型数码相机传感器的斜线长度比35mm胶卷小4倍。小型数码相机上标明“7mm”的镜头,其实等效焦距为7mm x 4 即28mm。跟数码单反一样,这些照相机的镜头圈大小只要满足传感器的覆盖范围就可以了,因此它们的镜头很小巧,而且造价便宜。由于小型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很短,因此它比数码单反和35mm照相机在相同的视野范围内,景深更 焦距(Focal Length) 焦距指镜头中心到焦点的距离,通常以毫米mm量度。照相机镜头把拍摄场景中的光线投射到胶卷或传感器上。可见的视野范围(FOV,Field of View)由镜头覆盖的场景水平和垂直距离决定。面积大的传感器和胶卷拥有更大的FOVs,并且能够记录场景中的更多信息。焦距和FOV通常都是以35mm胶卷为参照的,因为这种格式(35mm)比较常用。 在35mm摄影中,焦距为50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因为没有放大或缩小拍摄场景,拍出来的照片与肉眼看到的范围是一样的(图像角度为46°)。 广角镜头(短焦距)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阔”,因为它有一个较大的图像角度;然而,长焦镜头(长焦距)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看到的范围比较窄。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镜头对应的焦距说明: 35mm格式的焦距对应镜头类型 超广角镜头 24mm - 35mm 广角镜头 50mm 标准镜头 80mm - 300mm 长焦镜头 > 300mm 超长焦镜头 通过调整焦距,拍摄者可以选择以较近的距离或较远的距离拍摄,获得不同的透视感觉。一些数码相机在广角端会出现桶形失真现象,而在长焦端出现针垫形失真。 35mm等效焦距 由于数码相机的传感器比35mm胶卷的面积小,因此数码相机工程师们引入了一个“等效焦距”的概念,把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转换成35mm的等效焦距,方便摄影爱好者学习研究。 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 光学变焦最大焦距值/最小焦距值 例如一枝光学变焦镜头的焦距范围是28-280mm,则它的光学变焦倍数为280mm/28mm,即10倍。这意味着物体在长焦端的大小(280mm)是其在广角端大小(28mm)的10倍。光学变焦不能与数码变焦混淆。 转换器(Converter) 准专业级数码相机往往可以使用转换器,达到延伸变焦能力的目的。转换器是一个安装在镜头前面的适配器,它能扩大拍摄角度或使照相机zoom得更远。例如,在35mm镜头上安装一个0.8倍广角转换器,照相机的广角端焦距就变成了28mm。在100mm镜头上安装一个2.0倍增距转换器,照相机的长焦段就变成了200mm。转换器通常不能在变焦镜头的全焦段中使用,因为在一些不适合的焦段上,转换器会使画面的边缘发虚。同样,在使用转换器后,照相机的闪光灯可能因此不能正常工作。因为转换器会遮挡闪光,造成阴影,或遮挡闪光灯感应器。 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单镜头的色差 色差(又称为“色散现象”)是由于照相机的镜头没有把不同波长的光线聚焦到同一个焦平面(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焦距是不同的),或者/和镜头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放大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差又可分为“纵向色差”和“横向色差”,色差的程度随着镜头表明玻璃的色散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纵向色差,不同颜色光线的波长不同,焦距也不同 横向色差,不同颜色光线波长不同,放大倍率也不同。 随着异常颜色线条在照片对比强烈的边缘上出现,我们可以知道照片出现了色散现象。在广角端拍摄时,色散现象特北容易出现。 青边和红边的例子 消除色差 一些特殊的镜头系统(防色散)使用两块或更多块折射率不同的镜片以消除色散现象。可是,这些镜头系统并不能完全消灭色差,色散现象仍然很有可能在广角端拍摄的时候发生。 “紫边”和微型镜头 在色散现象中出现的颜色异常边缘线条通常是紫色的。然而,“紫边”要说明的东西并不仅仅于此。紫边还表示了数码相机在是使用微型镜头导致的一种典型现象。在一幅照片中,紫边比其他色散现象更加显而易见。特别当逆光拍摄或拍摄对比极强烈的物体时,紫边尤其容易出现。高光溢出也是导致紫边清晰可见的原因之一。 紫边的例子 桶形失真(Barrel Distortion) 桶形失真是由镜头引起的成像画面呈桶形膨胀状的失真现象。我们在使用广角镜头或使用变焦镜头的最广角端时,最容易察觉桶形失真现象。当画面中有直线(尤其是靠近相框边缘的直线)的时候,桶形失真最容易被察觉。普通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桶形失真率通常为1%。与桶形失真相对的是针垫状失真,我们在下面的专题将作详细介绍。 桶形失真使正方形膨胀 桶形失真实例 桶形失真的矫正 我们可以通过Adobe Photoshop等一系列软件,矫正数码相机输出的桶形失真图像,掌握了诀窍以后,难度并不大。 纵横比(Aspect Ratio) 顾名思义,纵横比就是指一幅图像的纵向长度与横向长度的比。纵横比通常以两个整数的比表示,例如横/纵1.5表示为纵横比,即横:纵3:2 35mm胶卷、6"x4"印刷品、多数数码单反的纵横比为3:2多数电脑显示器和小型数码相机的纵横比为 4:3防抖技术(Anti-Shake) 图像稳定的另一种技术,是以CCD的移动报偿照相机的移动(抖动),也称作“CCD防抖技术”。柯尼卡美能达DiMAGE A2便是应用CCD防抖技术的典型例子。在CCD防抖技术中,传感器(CCD)被安放在照相机内的一个小小的平台上,当照相机抖动时,动作探测器(motion detectors)会命令平台按照抖动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报偿照相机抖动产生的影响。柯尼卡美能达声称,这种防抖技术可以让拍摄者使用比正常安全快门速度慢3级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而保持照片清晰。例如你拍摄某个场景本来需要用到1/1000s的快门速度,在开启了防抖功能后,你可以1/125s(慢8倍)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保持照片清晰。防抖功能往往能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运动场景、拍摄微距作品和使用长焦段拍摄中大显身手。 柯尼卡美能达DiMAGE A2上的防抖系统 定时拍摄(time lapse) 带有定时拍摄功能的照相机可以让用户控制照相机在一定时间后自动拍摄照片,或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拍摄照片,而无需用户直接控制快门。例如,我们可以把带有定时拍摄功能的照相机安放在三脚架上,拍摄花朵盛开或小鸟做巢的动人过程。一些照相机配置的是内置定时拍摄功能,其他照相机把定时拍摄与遥控拍摄结合在一起使用,当然,使用这些功能的时候需要把照相机连接到电脑上。 快门优先(Shutter Priority) 在“快门优先模式”中,用户能够在照相机提供的快门速度范围内,选择需要的快门速度,拍摄照片,照相机会因应该快门速度计算一个最佳的光圈值,保证照片曝光准确。使用快门优先模式能为照片造出特殊效果,例如用慢快门使瀑布或河流的流水模糊,看起来平滑细腻;或者用高速快门凝固运动场景中的瞬间。(详细请看前面的“快门速度”术语) 快门速度(Shutterspeed) 快门速度决定胶卷或传感器的曝光时间。照相机通过控制镜头与胶卷(传感器)之间的机械快门的“一开一合”两个动作来控制快门速度,从而控制曝光时间。例如,快门速度为1/125s的意思就是照相机让传感器(胶卷)曝光1/125秒。电子快门的原理与机械快门相似,不过它是通过控制传感器中的光电二极管来控制快门速度的。有些数码相机的快门是机械快门与电子快门的结合。 快门速度以秒数的分数形式表现,通常快一级的快门速度是慢一级的快门速度的1/2,即曝光时间减半。例如1/2s, 1/4s, 1/8s, 1/15s, 1/30s, 1/60s, 1/125s, 1/250s, 1/500s, 1/1000s, 1/2000s, 1/4000s, 1/8000s等等。然而,慢快门速度通常以秒数表示,例如8s, 4s, 2s, 1s。 拍摄环境决定了最合适的快门速度。不过在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技巧:运用“1/焦距”秒以上的快门速度能有效防止由于照相机抖动而造成的模糊。当快门速度比这个值低的时候,请你使用三脚架或带光学稳定器的镜头或照相机。如果你想用照相机“凝固”某个动作(例如在运动摄影中),快门速度至少要达到1/250s甚至以上。但是,并不是所有“动作”拍摄都需要高速快门的。如果用户想拍摄一辆运动中的汽车时,你可以通过照相机追随拍摄(照相机移动与汽车移动相对速度相同),把运动中的汽车保持在取景器中间。这样做不仅允许用户使用一个较慢的快门速度拍摄,而且能把拍出背景的动态模糊效果,增加画面动感。 这幅照片以1/500s的快门速度拍摄,凝固了浪花动感的姿态。 以1/125s的快门速度追随拍摄,造成背景动态模糊,速度感强。 准专业级和专业级数码相机通常提供了快门优先模式,允许用户在保持曝光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快门速度。 遥控拍摄(Remote Capture) 遥控拍摄是一种可以让电脑与数码相机相连的软件。遥控拍摄有两大优点:首先,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可以直接记录在电脑的硬盘里面;其次,照片可以直接在电脑的显示器上显示回放,而无需通过小小的LCD显示屏。 测光(Metering) 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按照拍摄的环境以不同的测光方式(下面将具体分析)测量光亮度,并计算出一个最佳的曝光值,使照片准确曝光。自动曝光是所有数码相机都带有的标准曝光程序,只要你选择好测光模式,把镜头对准被摄物体,轻轻一按快门,一张曝光准确的照片立即呈现(在多数情况下)。 测光方式指测光系统按环境中的什么信息测光,以什么法则计算合理曝光值。测光方式随着照相机型号和品牌的不同而不同,但多数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矩阵测光或评价测光 这是一种综合性最强的测光模式,基本能在任何环境中计算出最准确的曝光量。矩阵测光的本质就是把拍摄环境分成一个由多个测光区域组成的矩阵,系统对每个区域进行独立测光,再以一套运算法则计算最佳的曝光值。因此,照相机测光系统的运算法则是决定曝光值的关键,数码相机制造商一般不会对外公布这套运算法则的细节。但是我们知道,这套运算法则通常是根据拍摄环境与一些典型场景的对比来计算合理曝光值的。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这是数码相机最常用的测光模式,几乎所有数码相机的都带有这种测光模式,一些没有测光模式选择的数码相机的默认测光模式也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这种测光模式把整个画面中的光线平均测量,但是特别注重中心区域。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被广泛应用在人像摄影中。 点(部分)测光 点测光让用户对画面中心的被摄物体进行集中测光(一些照相机也可对选定的AF点)。在点测光模式中,招相机只对一小块区域测光,忽略画面中的其他地方。这种测光模式通常用于拍摄剪影效果、微距和拍摄月亮等等。 手动模式(Manual) 在“全手动模式”中,用户能够自由设定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这意味着完全由用户自己决定曝光量。当你想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拍摄数张曝光量相同的照片时,手动模式将会是你的最佳选择。高端的准专业级数码相机和所有数码单反都会设有全手动曝光模式。在全手动曝光模式中,照相机通常会在光圈快门值旁边显示一个模拟测量值,表示用户现正使用的曝光设定所得出的曝光值与照相机测光系统测出的合理曝光值相差有多远。带有LCD实时预览的准专业级数码相机还会在LCD上显示用户自定的曝光设定将得出的照片曝光效果。 闪光补偿(Flash Output Compensation) 闪光补偿(闪光输出补偿)的目的类似于曝光补偿,就是允许用户对闪光灯输出闪光的强度进行调节。一些手动功能丰富的数码相机为用户提供了范围从-2EV到+2EV的闪光补偿设定,其他只提供“高、中、低”输出设定。当照相机的闪光测量系统不能按照拍摄环境准确输出闪光,导致过曝或欠曝时,闪光补偿就能起到很好的修正作用。 曝光补偿(Exposure Compensation) 虽然数码相机拥有先进的测光系统,但测光系统有时候还是会犯错误的,不准确的曝光会导致照片的欠曝或过曝,因此我们需要一项能调整测光系统曝光误差的功能,而这项功能便是“曝光补偿”。曝光补偿功能通常能在准专业级和专业级数码相机上找到(现在越来越多消费级数码相机也开始配备该功能)。一般的曝光补偿功能为用户提供了-2.0EV至+2.0EV,每0.5或0.3EV为一级的调节。一些数码单反拥有范围更广的曝光补偿调节功能,例如从-5.0EV至+5.0EV。 在使用曝光补偿功能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曝光补偿增加1EV相等于曝光值(EV)减少1,即进光量增加一倍。假如数码相机的自动模式对拍摄的环境决定使用f/8的光圈和1/125s的快门,感光度(ISO)为100,即13EV,导致照片欠曝(可从柱状图看到),当你使用+1.0EV曝光补偿时,照相机会把快门速度调成1/60s或把光圈调为f/5.6,让增加进光量(12EV)。 当然,当你十分熟悉自己的数码相机测光系统后,你可以在拍摄照片之前调节曝光补偿,免除麻烦。例如当你想拍摄明亮的云彩时,觉得测光系统偏向于使照片过曝,你可以先把曝光补偿值调成-0.3或-0.7EV,以获得最佳拍摄效果。 曝光(Exposure) 曝光指胶卷或传感器吸收的进光量,它由镜头开启的直径大小(光圈)和胶卷或传感器的感光时间(快门速度)共同决定,而曝光的效率是由胶卷或传感器的感光度决定的。 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可以推出曝光值(EV)由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共同决定。我们把0EV定义为光圈为f/1,快门速度为1s,感光度(ISO)为100时的曝光量。每当传感器吸收的光量减半(例如光圈调小一级或快门调快一倍),曝光值EV就会增加1。例如,6EV中传感器吸收的进光量为5EV的一半。高EV值被用于明亮的环境,在这些环境中,胶卷或传感器只需吸收很少的光,否则照片就会过曝。 下面我们以例子说明。假如你以快门速度为1/125s,光圈为f/8,感光度为ISO 100的参数拍摄,得到的曝光值EV为13。当你把快门速度调成1/250s(曝光时间减半)和把光圈调大一级即f/5.6时,曝光值EV依然等于13。又或者你把快门速度调成1/250s,保持光圈大小不变,但是将感光度调成ISO200,这样也将得出EV13。但是,增加感光度会增加数码相机成像的噪点和胶卷相机成像的颗粒感。 在自动曝光模式中,照相机按照曝光量的需要组合控制光圈、快门与感光度的值,而这项功能是通过测光系统实现的。一个高的EV值暗示拍摄环境明亮,需要高快门速度、小光圈和/或低感光度,否则照片会过曝。当你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时,照相机会按照固定的EV值选择快门速度;而在快门优先模式中,照相机会按照固定的EV值选择光圈值 自动包围曝光(Auto Bracketing) 自动包围曝光是一种通过对同一对象拍摄曝光量不同的多张照片“包围”在一起,以获得正确曝光照片的方法。“自动”指照相机会自动对被摄物体拍摄连续拍摄2、3或5张曝光量在0.3到2.0EV之间的照片(每张照片曝光量不同)。当你不确定曝光是否正确时,可以使用自动包围曝光功能,保证曝光的准确度,提高了照片质素。数码相机上的自动曝光功能,甚至可以让用户把欠曝和过曝的照片合成一幅曝光准确的照片即使你在拍摄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一张照片曝光准确。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例子看到曝光包围在数码相机中的应用。 当你在照相机中选择自动曝光包围功能后,通常可以设定连拍的照片数量(最典型为2、3或5幅)、曝光设定(如0,-,+ 或 -,0,+等等)。请注意曝光设定中的曝光值是曝光补偿的值。 以下是使用曝光包围的一个极端例子,前5张照片的曝光量分别按一级曝光补偿递进。如果不用曝光包围而只用普通曝光模式拍摄照片时,我们只可以得到图3(f/4.0,1/160s)的照片。在下面的例子中,+2.0 EV不被用作合成图片。 f/7.1, 1/306s, -2.0 EV; f/5.6, 1/224s, -1.0 EV; f/4.0, 1/160s, 0 EV f/3.1, 1/71s, +1.0 EV; f/2.8, 1/39s, +2.0 EV; 合成 -2,-1, 0, +1 EV一些数码相机还提供了白平衡自动包围功能。 光圈优先(Aperture Priority) 在光圈优先模式中,照相机让用户在镜头的最大最小光圈范围内选择需要的光圈值,选定后照相机会计算出一个相应的快门速度,让照片准确曝光。当你想控制景深或制造特殊效果时,光圈优先模式就显得非常有用了。由于小型数码相机使用高焦距增倍器,因此即使将其光圈调到最大,也很难得到理想的浅景深效果。 光圈(Aperture)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胶卷或传感器)的光量的装置。光圈开启的大小是由一个可调整的控光装置控制的,该装置的运作原理类似人类眼睛的瞳孔。光圈大小影响曝光量和景深。 跟快门速度一样,光圈值是连续的,光圈每缩小一级,进光量就减少一半。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控光装置按1.4(2的平方根)这个因数缩减光圈开启直径。因此,光圈每缩细一级,进光量减半,这个过程是连续的,入下图所示: 根据基本的光学定律,绝对的光圈大小和直径由焦距决定。打个比方,光圈直径为25mm的100mm镜头与光圈直径为50mm的200mm效果是相等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用焦距值除以光圈开启直径值,你会发现无论焦距是多少,计算结果衡等于1/4。因此,把光圈表达为焦距的分数比直接用绝对光圈大小表示更加方便。这些“相对的”光圈值叫做f值(f-numbers/f-stops)。如果你在照相机的镜头桶上看到“1/4”,即表明该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为f/4。 通过上面的说明,我们已经了解:每当光圈收细一级,其开启直径便缩小1.4倍。因此,在光圈值为f/4的下一级(缩小一级)光圈值为f/4 x 1/1.4即 f/5.6。镜头光圈从f/4缩小为f/5.6表示无论当时焦距为多少,镜头进光量减半。现在,我们可以理解镜头上光圈值的意义了: 由于光圈值是焦距的分数,所以越大的f值代表越小的光圈。 最大光圈/镜头速度 一枝镜头的最大光圈又可以叫做这枝镜头的镜头速度。所有摄影爱好者都应该知道,光圈和快门一起控制曝光量。一枝光圈最大值较大(如f/2)的镜头,可以允许使用者以较快的快门速度进行曝光,并保证不会欠曝,因此我们叫它“快镜头”。在拍摄运动物体或在昏暗环境中拍摄时,这类镜头往往能大显身手。 变焦镜头在广角端和长焦端有不同的最大光圈值,例如28-100mm f/3.5-5.6,广角端(28mm)的最大光圈值为f/3.5,长焦端的最大光圈值为f/5.6。这类变焦镜头通常体型较大。而起比较昂贵。 白平衡(White Balance) 色温 多数的光源都不是100%纯白色的,它们都有一个特定的“色温”。例如,正午太阳的光线与纯白色较为接近,而日出与日落时,太阳的光线会偏黄。下面的图表列举了一些常见光源的色温。 光源类型 色温(k) 烛光 1500 白炽灯 3000 日出日落 3500 正午、闪光灯 5500 干净的天空、明亮太阳光 6000 阴天 7000 蓝天 9000 白平衡 我们眼睛观察到的不同光线有着不同的色温。人的眼睛可以随着环境的不同,区分什么颜色是“白色”。然而,数码相机并没有这个能力。数码相机需要一个参考点来定义“白色”,当这个参考点决定后,数目相机便能计算出其他颜色。例如一盏卤素灯照射在白色的墙上时,墙会显黄色,但是墙的本身是白色的。如果数码相机也“知道”墙本来是白色的。它就能准确计算出场景中的其他颜色。 多数数码相机都有自动白平衡功能,在自动白平衡中,照相机通过画面中各种颜色的比例,计算出最适合的白平衡。然而,自动白平衡经常出现失误,特别在没有白色的场景中,照相机找不到白色,不懂得如何计算其他颜色。如下图所示: 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在画面中找不到白色,时画面颜色呆板,不真实 场景非常类似,但这一次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十分准确,因为它在画面中找到了用作参考的白色(白云) 有很多数码相机还允许用户手动调节白平衡,例如提供预设的白平衡选择(日光、阴天、荧光灯、白炽灯)在我们实际拍摄之前,用户还可以把照相机的镜头对准场景中的某个地方(或一张白纸),自定义白平衡,让照相机找到“白色”,拍摄白平衡准确的照片。 色调范围(Tonal Range) 数码相机的色调范围指描述动态范围的色调数目。动态范围宽不一定色调范围宽,动态范围窄,色调范围也不一定窄,下面的例子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色调范围宽 色调范围窄 动态范围宽 动态范围窄 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和色调范围 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和色调范围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传感器的动态范围是1000:1,其AD转换器最少有10位,那么它必定会有一个宽阔的色调范围。一个拥有10位AD转换器的传感器能输出大约1,000个不同的色调,当然传感器的动态范围要不小于1000:1因为传感器符合线性特征。 图像的动态范围和色调范围 当你使用色调曲线调整传感器的线性数据时,你可以看到动态范围和色调范围是不同而且好像是独立存在的,随着使用的色调曲线不同,具体情况也会有所差异。色调曲线可以压缩动态范围、色调范围或两者同时压缩。 当我们以JPEG格式拍摄照片时,照相机会使用对比度高的色调曲线处理照片,这样可能会损失高光和昏暗部分的细节这是JPEG格式的先天缺憾,如果想避免细节损失,只能用RAW格式记录照片。RAW图像保留了传感器产生的原始图像的整个动态范围,让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一条适合的色调曲线,压缩动态范围和色调范围,以最悦目的颜色和明亮度输出到显示器上,或进行照片打印。下面的图例说明的是一幅32位浮点图像的动态范围和色调范围被压缩后的效果。 显示器和打印机的动态范围和色调范围范围压缩 显示器和打印机拥有有限的动态范围。所以我们必须使用一条色调曲线来压缩照片原始数据中的动态范围,使它适应于显示器或打印机的动态范围。这条色调曲线在压缩动态范围的过程中尽量保留显眼的细节。经过这种处理后,显示器或打印机输出的图像才能使人们感到悦目。 A,暗部细节丰富 B,亮部细节丰富 C,暗部和亮部细节结合,但高光与昏暗比 减小 在上图的场景中,阴影部分比高光部分(11级)暗2000倍。如果读者拿自己的数码相机拍摄上面的场景,拍摄出的照片只会有两种可能:图A或图B。在图A中,照相机为了获得良好的暗部细节,曝光时间必须延长,导致高光部分的细节严重缺失,高光部分象素溢出;在图B中,照相机为了获得良好的亮部细节,曝光时间必须缩短,导致暗部的细节严重缺失。在Adobe Photoshop CS2中,你可以把数幅曝光设定不同的照片结合起来,以获得一幅有宽阔动态范围的图像。但是我们之前已经谈过,显示器和打印机的动态范围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显示器和打印机上输出动态范围宽阔而且悦目的图像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压缩。 现在让我们观察图A和图B的柱状图,红色和蓝色的区域分别表示没有缺失的暗部和亮部细节。我们可以通过同时压缩这两个区域的方法,减少图像色调,使其适应显示器或打印机的动态范围。 在实际的拍摄场景中,高光与昏暗比接近2000,为了让显示器和打印机(特别是打印机)输出悦目的照片,高光与昏暗比必定比2000小得多。当在显示器上观察图C时,我们会发现图C具有宽阔的动态范围,因为它看上去就像一幅由照相机一次曝光照出来的、动态范围宽阔的照片,让人感到自然舒服。色调压缩最好在高位数的环境下进行,因为这能避免色调分离的出现。 TIFF图像格式 TIFF (Tagged Image File Format)是一种国际性的图像格式,它适用于绝大部分图像处理

    注意事项

    本文(数码相机全应用实战调整数码照片数码相机的保养.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