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 否定因子漂移与“怀疑”句的语义类型识别.doc

    • 资源ID:3015403       资源大小:55.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 否定因子漂移与“怀疑”句的语义类型识别.doc

    否定因子漂移与“怀疑”句的语义类型识别一 引言11 自然语言句子的语义理解,其常用的思路是因形求义和因义求义。形态发达的语言,有些不同的语义范畴,往往有不同的形态(屈折形式)来区别,形态是句子语义识别的天然形式标记(mark)。但是语义范畴多种多样,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有足够的形态来全面标志一种语言的语义范畴。因而寻求语形组合性标记和语形语义综合性标记,就成为一种十分值得研究的路子。12 从哲学的角度讲,一般是个别的抽象,一般包含个别;另一方面,一般寓于个别之中,个别反映一般。语形组合性标记、语形语义综合性标记的探索,可以从一般到个别,也可从个别到一般。本文是通过个别折射一般,即希望通过“怀疑”句语义类型识别的“语形语义综合性”标记及其识别程序的探索,以期在句子语义理解的过程中,更好地建立对人和机器的自然语言识别都具友好性的纽带。 从另一角度看,是句子的功能类型决定“怀疑”的词义。13 句子的语义识别包括具体语义识别与语义类型的识别。一个句子的语义识别有赖于这两个方面的全面实现。但从研究的角度讲,我们可以一次解决一个方面。本文讨论的“怀疑”句的语义识别,是句子语义类型的识别,并兼及相关的理论方法问题。二 “怀疑”句及其否定因子21 “怀疑”句指由动词“怀疑”充当谓语或宾语的句子。例如:(1)他一直怀疑小张。 (2)这次拿三块金牌,我有些怀疑。(3)我怀疑他是小偷。 (4)他怀疑这个人有问题。(5)我怀疑我没开口,怎么会有声音的?根据我们的研究,“怀疑”的词义(或义项)应整理和表述为:怀疑1不(很)相信;怀疑2猜测、估计;怀疑3疑惑、搞不清。“怀疑”的义项不同,“怀疑”句的语义类型不同。如例(1)、例(2)的“怀疑”是怀疑1,句子的意思分别是“一直不很相信小张”和“对这次能拿三块金牌我不敢相信”;例(3)、例(4)的“怀疑”是怀疑,句子的意思分别是“我估计他是小偷”和“他猜测这个人可能有问题”;例(5)的“怀疑”是怀疑,句子的意思是“我感到疑惑(或我弄不清),我没开口,怎么会有声音的”。22 这里“怀疑”的词义是与“怀疑”句句子语义类型对应的意义,本文是用“怀疑1、2、3”表示的,因此与其词义相对的“怀疑”句语义类型就可记作:S怀疑1、2、3。“怀疑”句是思维判断句,语义类型不同,句子的表意功能不同。研究发现:S怀疑1是评判句,S怀疑2是猜测句,S怀疑3是质询句。评判句S怀疑1,句子是思维主体X对思维对象Y进行评判,动词“怀疑”是评判词或看法。如例(1)就是报道X“他”对Y“小张”不很相信,例(2)就是报道X“我”对Y“这次拿三块金牌”不相信。“怀疑”是思维主体X的立场和观点。这类句子又如:(6)打过几次交道以后,我就很怀疑他了。(7)“一汽-大众特许销售商”赫然醒目,玻璃幕墙的销售大厅、230个工位、温馨的休闲厅等,无法让人怀疑其正规性。(8)诸多的便利让公众不得不对是否能按法律规程办事产生怀疑。猜测句S怀疑2,句子是申述思维结论,Y是思维主体X对思维对象的一种可能性判断,动词“怀疑”具有标志结论Y性质的功能:即这种结论是一种“猜测”。如例(3)和例(4)的“怀疑”就是分别标志Y“他是小偷”“这个人有问题”是思维主体X的一种猜测。这类“怀疑“句又如:(9)我怀疑明天会下雨。(10)五角大楼一直怀疑,包括拉登在内的众多“基地”组织高官,很可能就藏身在上述“无法无天”的部落地区和阿富汗境内山区。(11)毫无互联网运营经验的公司,这种高额加盟费用的制定不免让人怀疑有套现的可能。质询句S怀疑3,句子是同步报道疑问Y及其思维主体X对疑问的探询和质疑,Y一般是以疑问句形式出现。如例(5),又如:(12)这么大的暴风雪,我真怀疑你是怎么把车开回来的?(13)这两年又买房子又买车,她老爸也怀疑她是哪来的那么多钱呢?23 不论是哪种语义类型或表意功能的怀疑句,其语义中都包含有一个否定因子(negative gene)或否定义素(negative semantic feature)。不同的语义类型或功能的句子,否定因子的表现及其漂落的语言层面和部位不同:评判句的否定因子,飘落在动词的词义上动词的语义(“不很相信”)中含有否定义素(“不”),句义上反映为评判立场和观点的否定性。如例(1)、例(2)、例(6)、例(7)、例(8)及其动词“怀疑”。猜测句的否定因子,飘落在思维对象的结论上典型性的猜测句的Y一般都是不好的内容。如例(3)的“小偷”、例(4)的“有问题”、例(11)的“套现”等;非典型性的猜测句的Y在表意上反映为思维的结果与思维的起点相对或相反,如例(9)的Y“明天会下雨”是思维的结论,这种结论一般都是针对一个相反的思维起点“明天是晴天或不下雨”之类的看法或言论的。思维起点有的可在上下文中补出。例(10)类推。质询句的否定因子,飘落在动词的语素“疑”上,并且在这个意义上,“怀疑”就是“感到疑惑”“持有疑虑”的意思,Y就是疑惑内容的具体表现。如例(5)“疑”就是“我没开口,怎么会有声音的?”,例(12)的“疑”就是“你是怎么把车开回来的?”。或者说,质询句的Y与动词“怀疑”的一个语素“疑”,在语义上具有同义互注关系:Y就是思维主体的“疑”,思维主体的“疑”就是Y。24 “怀疑”句的语义类型、动词词义及其否定因子的情况,可列成下表。句子动词“怀疑”否定因子类型功能义项及词义类型飘落部位S怀疑1评判1不(很)相信观点的否定性“怀疑”的整体词义S怀疑2猜测2猜测、估计思维起点与终点的对立性思维结论(Y)S怀疑3质疑3持疑、弄不清思维结论的不确定性“怀疑”的一语素义三 “怀疑”句的语义识别31 “怀疑”句的语义类型有三,从理论上讲,只要找到互相区别的特征,就是找到了句子语义类型识别的充足条件。上表中所列四项功能(a)、义项及词义(b)、否定因子的类型(c)、否定因子的飘落部位(d)中的每一项,都可以作为“怀疑”句语义类型识别的充足条件和区别性特征。换言之,只要我们在一个“怀疑”句中把这四个特征中任何一项确立下来,句子的语义类型也就识别出来了。句子的语义识别有不同层面,在不同的层面,区别特征(a、b、c、d)的识别能力和使用顺序是有差别的。但是,不论在那个层面,只要是用来作为识别的区别特征,一定要经过语言检验和理论论证。32 在语言理论研究的句类分析中,a、b、c、d四项特征对“怀疑”句句类的识别能力一般来说是平等的、无序的和任选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种特征的系统解释作用是相同的。如“怀疑”是思维动词,它和“认为、估计、猜测、觉得”等同属一个词族思维动词词族, 如“怀疑”的词义就可描写为:“认为”X,X不同,“怀疑”词义的取值不同。以该词族的动词为核心构成的句子是思维判断句。在思维动词词族中,“怀疑”否定因子与其他思维动词否定因子形成语义对立,因而作为“怀疑”句句型区别特征的否定因子(c、d)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还能在思维判断句中把“怀疑”句与非“怀疑”句区别开来。而相比而言,其他特征句类(a)、词义(b)则不具有这种上位类型区别的功能。本文关于“怀疑”义项的分类和解释不等同于我们手头的任何一本词典,我们把“怀疑”的义项分为3个并选择这样的词义表述,是通过否定因子的类型(c)及其漂移(d)的对应性论证和语言事实的验证的。并且“怀疑”一词义项的确立研究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不能以为只要找到一本权威词典,其义项和词义解释就可直接拿来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而实际上好些词典的义项列举不周延,其义项、列项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其注释有的带有一定的随机性。33 在人的言语交际中,功能(a)是句子语义类型识别的基础依据。在言语交际中,人们的句子理解一般是从言语功能角度切入的,并且这种切入是下意识的。当我们使用“怀疑”句的时候,我们通常不是先理解“怀疑”的词义,而是通过整个“怀疑”句在功能上“评判、猜测、质询”的对立和差异给句子进行语义类型的定性,继而理解整个句子。尽管这种句子功能定位和语义类型定性,还常常借助语境的帮助。比如:当我们说 “他虽然对小王委以重任,但又一直怀疑他的可靠性。”这句话的时候,听者首先感到的是“他”对小王某些方面持有否定性的观点或看法,并根据这种否定性及其功能继而把句子在功能上定性为评判句。其次,将这种否定性的观点具体化为“不很信任”或“不很相信”,即进入到动词词义的取值。又比如当我们听到“我怀疑明天会下雨”这句话时,首先感到说话者表达的是一种论断,继而会感到“怀疑”在这里标明了该判断是一种猜测,从而进入到动词词义的取值:怀疑猜测。同样,当我们说“我真怀疑当时是怎么撑下来的”时,听者一般首先感知到的是“怀疑”后面带的宾语部分是探究的内容,句子是对该内容的质询或探究,句中“怀疑”的词义是随后得知的。因此,总的来说,人们交际过程中的言语理解和句义识别是从句子的功能定性到动词词义的取值的。即在言语交际中我们是在用句子功能定位句子的语义类型,“怀疑”的词义并不走到句子识别的前台。 在口语中,句子焦点常常伴有一定的语音标记。这种标记对句子的类型识别有时有提示和提取功能。有的“怀疑”句是歧义的,焦点标记往往能把这种歧义分离开来(参见4.2)。34 机器的语义识别,“怀疑”的词义(b区别特征)是其基础依据,起着核心定位的作用。但是该特征的使用要借助语形识别的协助和中介。机器识别句子的语义类型通常被称作人工智能,但是机器目前是没法具有像人一样直接通过功能(a)来识别句子的能力的,机器必须通过语形中介过渡到功能(a)的识别,然后再实现句子的语义类型识别。人工智能不可能全是对人的仿生,人交际通过什么进行句型定位、机器识别也要根据同样的依据定位。人工智能最为重要的原则应该是通过最具可操作性的手段和途径,达到和人的工作相同的结果。据此,对“怀疑”句的语义识别来讲,最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不是从语形中介过渡到a、或者c、d进行的句型识别,而是从语形中介过渡到b的识别。换言之,通过语形中介识别过渡到b特征词义的识别,再达到句子语义类型的识别这样一种“语形中介先导、词义特征定位”的识别途径,最为便捷,最具可操作性。并且这种途径对机器和人(第二语言学习者和语言研究者)是都具友好性的。(进一步参看第4节)四 “怀疑”句机器识别的标志类型与程序示意4.1 从逻辑上讲,有的充足条件或区别性特征是单一性的,如英语的“能做状语的是副词”;有的充足条件或区别性特征是复合性的(即几个条件的复合),如汉语副词判定的充足条件就是由两个条件复合构成的:(i)能作状语,(ii)并且只能作状语。一个对象的判定是使用单一性的条件还是复合性的条件,不是任意的,是由判定对象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因为对于汉语来讲,除了副词,形容词、名词等也能作状语,因此其充足条件必须是几个条件的复合。 有时看起来似乎单一性条件和复合性条件仅仅是个表述问题,如汉语副词的判定条件可只用(ii)“只能作状语”来表述,事实上,(ii)的表述中是预设了()“能作状语”的。其实我们就曾采取过邢福义先生的说法,把汉语副词的这种特征表述为“纯状语性”,但“纯状语性”也只是表述不同,并不改变条件构成的复合性特点。本文“怀疑”句类的机器识别使用的条件是复合性条件。单一性充足条件比复合性充足条件经济、简洁,对经济简洁的追求和喜好可能是人的天性,在人类认识的长河中,人们对单一性充足条件的认知也远比复合条件的认知要早,并且具体到某一个充足条件和区别性特征的认识或研究也是如此。比如,李兴亚怀疑的意义和宾语的类型(1987)认为:“怀疑”后头带体词性宾语或不带宾语时,“怀疑”取“不很相信”的意义,例如:我怀疑他我对他的可靠性表示怀疑;“怀疑”后头带谓词性宾语时,“怀疑”取“猜测”的意义,例如:我怀疑他就是小偷。从中不难看出,李兴亚先生对“怀疑”词义判定和识别的依据是一种单一性充足条件。李兴亚:“怀疑”的意义和宾语类型,中国语文1987(2)。但是由于这种单一性条件不能对汉语所有“怀疑”句中“怀疑”的词义做出解释,李运熹也谈“怀疑”的意义(1988)对李兴亚(1987)进行了补充,指出:带谓词性宾语且“怀疑”前没有否定词时,“怀疑”取“猜测”义;“怀疑”前加了否定词,即使带谓词性宾语,“怀疑”也取“不很相信的”词义。例如:我不怀疑这篇文章是他写的。李运熹:也谈“怀疑”的意义,中国语文1988(2)。从判定条件或识别特征的性质看,李运熹(1988)的补充是把“怀疑”的识别和判定从单一充足条件推进到了复合性充足条件。这种由单一性条件向复合性条件的推进,使通过同现成分(宾语或其他成分)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性质识别“怀疑“词义的进程,向语言事实的全面解释迈进了一步。本文使用的“怀疑”词义识别的语形复合条件,在他们基础上又有前进(参看4.2)。复合条件或区别性特征的使用应该是具有十分广泛的前景的,为了便于表述和称代,我们把语形与语形构成的条件称之为“语形组合条件”,把语义(含功能)与语义构成的条件称之为“语义组合条件”,把语形语义构成的条件称之为“综合性条件”或“语形-语义综合性条件”。广义的语形包括否定词和词语的语法性质,本文“怀疑”句类型识别采用的语形中介是有广义语形构成的组合性条件。如果把语形定性“词义”和词义定位“句型”两步结合起来,那么本文“怀疑”句类型识别使用的是“语形语义综合性条件”。从理论上讲,不论是单一性充足条件还是复合性的充足条件,只要这种条件成为一种识别工具,它就是一种标志(mark)。反过来讲,标志就是一种充足条件,不论其是单一性的还是组合性的。因此,本文“怀疑”句类型识别采用的“语形语义综合性条件”就是“语形语义综合性标志”,其由多种语形条件构成的语形中介,就是“语形组合性标记”。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自然语言的机器识别,其入机前的研究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识别标记的构建,识别标记程序化的设计与展示。4.2 “怀疑”句机器句类识别采用的是“语形语义综合性标志”,其识别过程由两个部分构成: 通过语形标志识别流程确定“怀疑”的词义;通过“怀疑”的词义确定句型。至此句型识别可算结束。但是,科学理想的语言识别应该像数学计算之后有验算一样,识别之后还应有一个检验。根据这种想法,“怀疑”句类的识别还应有第三步:句类识别验证。在我们设定的“怀疑”句机器识别的三步进程中,第一步是实现机器识别和检验其识别可行性的关键,为了显示其可行性,下面把语形标志的词义识别画成如下流程结构树。树每个分支的终点(End)标出了“怀疑”词义的取值。结构树上,“怀疑”的思维主体(怀疑者)仍记作X,客体记作Y,为了识别的可操作性,这里把Y又可分为对象P和内容Q两部分。另外,NP表示体词性结构;VP表示谓词性结构(包括主谓结构);“/”表示“或者”。语言实例列于图下。1.1.1 “怀疑”前不带否定标记1.1.1.1 NP=P+Q End:怀疑 = 不很相信 End1:怀疑 = 不很相信1.1 Y=N P 1.1.1.2 NP=P End2:怀疑 = 猜测 1.1.2怀疑前带有否定标记 End:怀疑 = 不很相信 1. X+ 怀疑+Y.1.2.1.1正反选择问句 End:怀疑 = 猜测 1.2.1VP=疑问句 (V不V/ V否)(根据焦点不同,句子可作歧义理解)1.2.1.2.1 VP表已然 1.2.1.2特指问句 End: 怀疑=搞不清 1.2 Y=VP 1.2.1.2.2 VP表未然 End: 怀疑 = 猜测“怀疑”义识别 1.2.2.1.1“不+怀疑” 1.2.2.1“怀疑”前 End:怀疑 = 不很相信 带有否定标记 1.2.2.1.2“不+怀疑”以外 1.2.2 VP=陈述句 其他否定方式 End:怀疑=猜测 1.2.2.2“怀疑”前 End:怀疑 = 猜测不带否定标记 2.1 VP=V+怀疑(V指“表示/产生/ 值得/受到/2. “怀疑”位于句末持有/ 引起/ 令/ 让”等高层动词) End:怀疑 = 不很相信(X+Y+VP/ Y+X+VP) 2.2.1 Y=NP End:怀疑 = 不很相信 2.2 VP=V=怀疑 2.2实质上是1的倒装形式。 2.2.2.1 VP = 疑问句 2.2.2 Y=VP (参照1.2.1) S=Y,X+怀疑 2.2.2.2 VP = 陈述句 (参照1.2.2) “怀疑”词义识别的操作是:在上图所示的结构树上由左边向右行至终点。比如句子“我一直怀疑他的可靠性”,其“怀疑”在XY中间,故沿流程树向上分支进入1; 为了与章节的书写相区别,文章行文中代表树形图中的步骤的数字外面都加方括号表示。由于Y为NP,向上分支进入1.1;由于“怀疑”前无否定词,故再向上分支进入1.1.1;由于其Y由怀疑对象P(他)和怀疑内容Q(可靠性)构成,故又一次向上分支至1.1.1.1,到达终点,“怀疑”词义取值“不很相信”。其余例子类推。除了1.1.1.1,结构树每个分支终点对应的语言实例及有关说明见以下所述。1.1.1.2 他挺怀疑小张。(怀疑=不很相信/猜测)此例可有两种理解,是因为Y(小张)有两种理解。1、Y=NP,如:别看他对小张用得挺多,其实他挺怀疑小张(怀疑=不很相信);2、Y=NP(VP),例如:单位电脑被盗了,他挺怀疑小张(偷)的(怀疑=猜测)。1.1.2 我们并不怀疑他的可靠性。/ 我们并没有怀疑他。(怀疑=不很相信)1.2.1.1 我怀疑他是不是生病了?= A.我猜测他是生病了。(怀疑=猜测) = B.我猜测他不是生病了。(怀疑=猜测)A、B只是焦点的不同。句子如果是口语形式,焦点有语音指明,歧义一般不存在;书面语,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分离歧义,理解句子。1.2.1.2.1 这么难的题目,我怀疑你怎么做出来的?(Y=VP,是已然状态,怀疑=搞不清)1.2.1.2.2 这么难的题目,我怀疑你怎么做得出来?(Y=VP,是未然状态,怀疑=猜测,Y为反问句-Y陈述句)1.2.2.1.1我们并不怀疑你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怀疑=不很相信)1.2.2.1.2我们没怀疑你是小偷。/ 没有人怀疑你是小偷。/ 我们不能不怀疑你是小偷。(怀疑=猜测)1.2.2.2 我怀疑他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怀疑=猜测)2.1 他的工作能力,我表示怀疑。(怀疑=不很相信)2.2.1他的工作能力,我很怀疑。(怀疑=不很相信)2.2.2其例句均可由1.2中的例句倒装形成。4.3 语言处理的程序有的是零起点程序,解决从零处理到目标处理的所有问题。有的处理程序是以其他程序作基础的延伸程序,这种程序所完成的是整个语言处理若干过程中的一个过程。本文的程序属于后者,是有(或假定有)基础程序的延伸程序。因此,我们的“怀疑”句语义类型识别,只要“怀疑”的词义已明,句子所属的语义类型就清楚了。因为从我们给出的词义来看,任何一个“怀疑”句的语义句型(S怀疑X),都可表述为以“怀疑”的词义为自变量的函数:S怀疑XX怀疑XY具体讲就是:当“怀疑”词义取值“不很相信”时,句子就是S怀疑1(评判句);当“怀疑”词义取值“猜测、估计”时,句子就是S怀疑2(猜测句);当“怀疑”词义取值“疑惑、搞不清”时,句子就是S怀疑3(质询句)。4.4 识别验证,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数学计算加法一般用减法验证,乘法一般用除法验证,但这两种方法都是同级逆运算的验证:加、减是一个级别的逆运算,乘、除也是一个级别的逆运算。其实更为可靠的运算可能是异级验算:加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加法验算。从这种思路出发,“怀疑”句的识别验证,我可尝试用否定因子验证,限于篇幅,本文从略。验证的从略,不影响本文提出和探讨的问题,因为本文是想说明:组合性标志、综合性标志的探索和使用,可能是句子语义识别的一种值得探索的途径之一,具有上下位句型区别特征的语义因子的验证,可能是保证句子识别科学性的又一种手段。

    注意事项

    本文(中文专业毕业论文 否定因子漂移与“怀疑”句的语义类型识别.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