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讲义.doc

    • 资源ID:3012941       资源大小:633.50KB        全文页数:1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讲义.doc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讲义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1讲讲义环境第一章 概论       本章考纲重点:1、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1、环境和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1、环境的含义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1)环境质量指一个具体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包括综合环境要素和各要素的环境质量。 (2)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的分布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影响评价二、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环评法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而环境质量评价则是针对既有的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和原则(1)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3)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4)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即:第一:客观、公开、公正;第二:综合考虑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第三:兼顾各种环境因素和其构成的生态系统;第四: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2讲讲义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和发展§2、环境影响评价的产生和发展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沿革引入和确立阶段1.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2. 1979年9月,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其中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分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规范和建设阶段1. 1981年,颁发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2. 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订,2000年4月1日实施。3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41986年,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在我国开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管理。1989年9月2日,国家环保局重新颁布。5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2000年9月1日实施。6. 1989年12月2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行政法规中具体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基础。第13条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注意:此条没有相应责任条款,因而无环境评价的,也就没有责任。强化和完善阶段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加强生态影响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2.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253号令颁布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3.1999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第2号令,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同年4月,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公布了分类管理名录。41990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提高和拓展阶段1.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影响评价,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2.2004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3讲讲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我国已经建立了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环境标准、环保国际条约组成的完整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一) 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2004年修正案第9条第2款规定:“国家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综合法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生态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相关法是指涉及环境保护的一些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部门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二)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或批准是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包括:一是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二是针对环境保护的某个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和办法,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二) 政府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办、署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以及政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三)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是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政府机关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在本地区实施,有较强的操作性。(四)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改造的技术依据。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保总局标准(行业标准)。(五) 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国际公约和我国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优先适用国际公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间的关系【小结】宪法是环境保护立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法律的效力高于法规、规章;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地方法规不得违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法与国内法不一致时,执行国际法;国内法或签署时有保留或声明的除外。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4讲讲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1、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应包括: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实用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研究成果;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队伍。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环境影响法律;配套行政法规;涉及有关区域、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与规章,初步形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注意: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1)环评基础法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环评扩展到规划环评)(2)环评单行法海洋环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3)环保综合法1989环保法(4)环评相关法清洁生产促进法(5)环评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图示 例题讲解【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    )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是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依据。A民法    B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宪法答案:D  解析: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总体。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人文因素    D经济因素答案:A  解析: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    )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A生存    B发展 C生存和发展    D生活和生产答案:C   解析: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    )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A环境的影响    B人类健康的影响C人类生活的影响    D生产的影响答案:A 解析: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5下列属于环境保护单行法的有:A环境保护法      B.  环境影响评价法C草原法           D.  森林法答案:B解析: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构成6下列关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说法错误的有: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就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B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包含环境保护国际公约C环境标准也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部分D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低于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答案:A解析: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在环境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对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构成其他单项环境立法的依据D我国现已形成了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答案:ACD 解析: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说法错误的是(    )。A广东省珠海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是我国环境保护地方行政法规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是我国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草原法、生物多样性公约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单行法律D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一部分答案:BC解析:熟悉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3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宪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环境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层次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环境行政法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除宪法以外的其他层次不得与其相抵触D地方环境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E法规的效力高于法律答案:AD 解析: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4下列哪些要素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范畴。(    )A地质公园    B铀矿量  C森林公园   D湖泊   E恒星答案:ABCD 解析: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5下列哪些要素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范畴。(    )A大平洋    B野生狮子C建筑物    D人工饲养的狗E旅游风景区答案:ABCE 解析:掌握环境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5讲讲义本章考纲重点第二章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本章考纲重点: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及原则1、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的立法目的;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3、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1、掌握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类别、范围及评价要求;2、掌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主要内容;3、掌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4、熟悉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报送要求;5、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审时限;6、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7、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采纳的有关规定;8、熟悉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有关规定;9、了解规划编制机关和审查机关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和要求§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和要求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一)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类别1、编制篇章和说明的情形2、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情形(二)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2、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6讲讲义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二)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2、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及评价要求两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编制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1、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主体: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2)对象:十个专项规划中的非指导性专项规划,但是在具体范围上只有9项(除了林业)(3)适用:在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编写(4)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2、编制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1)主体:同上(2)对象:一地、三域和十个专项规划,但是在具体范围上只有9项(除了水利)(3)适用:在编制规划过程中编写(4)内容要求: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是: A.20021028  B.20030605  C.20030901  D.20031001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与颁布时间(20021028)不同。2、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   )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A规划和建设项目  B开发利用项目  C科研试验项目  D开发建设项目答案:A解析:了解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评价对象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     )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A查处并取缔  B预防或者减轻  C强迫制止   D减少答案:B解析:掌握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法律定义4、环境影响评价必须(     ),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A公平、公正、公开    B客观、公开、公正  C严密、精确、科学    D客观、公平、效率答案:B解析:掌握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原则5、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   )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规划编制过程前  B规划编制过程中  C规划编制过程后  D规划草案审批前答案:B解析:熟悉有关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报送要求6、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   )。  A不予审批  B延后审批   C酌情审批   D退回补正答案:A解析:熟悉有关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报送要求7、专项规划的(    )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评价草案  C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答案:A解析:掌握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二、不定项选择题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在(   )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  A规划编制过程前  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B规划编制过程中  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C规划编制过程后  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D规划草案审批前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答案:B解析:熟悉指导性规划应当编写的文件2、我国法律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  )A. 就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B. 必须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C. 包括了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评价D. 包含了对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答案:BCD解析: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3、下列哪些专项规划需要编制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A.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B.区域开发利用规划 C. 林业指导性专项规划    D.渔业发展专项规划答案:ABC解析:掌握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范围4、下列哪些专项规划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A. 畜牧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B. 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C. 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      D. 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答案:ABC解析:掌握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范围5、下列哪些不属于编制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的规划A. 工业指导性专项规划  B. 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C.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D. 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答案:CD解析:掌握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7讲讲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文件报送1、编制规划环评篇章和说明的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一地、三域和10个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的篇章和说明,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评,并将篇章和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2、编制规划环评报告书的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10个专项规划中的非指导性规划(具体就是9个)的环评报告书,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二、专项规划环境报告书的审查(没有对篇章和说明的审查)1、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专项规划环评报告书的审查:   环评法第13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环评报告书的审查    根据2003年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规定: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在报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依法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在作出审批专项规划草案的决定前,应当将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由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30日内,会同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并应在审查小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10日内将审查意见提交专项规划审批机关。3、审查的性质:   环评法第14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8讲讲义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三、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环评法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第11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1、公众参与的组织者: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2、公众参与的时间: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3、公众参与的对象:只限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并且还应是规划实施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4、公众参与的形式:虽然国家鼓励以适当方式参与环评,但是主要形式是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形式。其它形式目前看有新闻媒体、座谈会、书面征集意见等方式。5、公众参与的地位:编制机关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四、专项规划的审批注意:只有规划有审批,而环评本身只有审查,没有审批。1、规划审批的条件环评报告书我国环评法第12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2、规划审批的决策依据环评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我国环评法第14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五、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1、法律规定: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分析:(1)跟踪评价的主体:规划的编制机关(2)跟踪评价的时间:规划实施后(3)跟踪评价的对象:仅是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不是所有规划(4)跟踪评价的后果: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不是停止规划的执行。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一、规划编制机关人员的责任1、规划编制机关的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第29条规定:规划编制机关违反本法规定,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9讲讲义规划编制机关责任人员的处罚2、规划编制机关责任人员的处罚(1)处罚对象(2)处罚机关(3)处罚类型二、规划审批机关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0条规定:规划审批机关对依法应当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而未编写的规划草案,依法应当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而未附送的专项规划草案,违法予以批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1、规划审批机关的违法行为2、违法结果3、违法责任                                          【总结】 例题【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由(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A省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县级以上D. 乡级以上答案:A解析:熟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2、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   )的情形除外。A纯公益性质  B需要保密  C涉及民族宗教  D.涉及公共利益答案:B解析:掌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3、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    )。  A提出口头审查意见  B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C进行事后备案  D提出批评建议答案:B解析:、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二、不定项选择题1、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     )的重要依据。  A评价  B分析  C决策  D审批答案:C解析: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审查意见采纳的有关规定2、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     )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    )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A 作出审批  组成    B 作出决策  组成   C 作出决策  召集    D 作出审批  召集答案:C解析: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3、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对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进行跟踪评价B 对各类规划实施后均应进行跟踪评价C 应由编制机关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D 跟踪评价过程中,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答案:ACD解析:熟悉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有关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精讲班第10讲讲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第三章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本节考纲重点:( 1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 2 )掌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轻度影响,或者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的具体划分;( 3 )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中环境敏感区的含义;一、分类管理的原则分类管理的核心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不同。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6条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7条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公布。  例题【例题】不定项选择: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B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C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D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答案:AD解析: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不同规定的说法不同。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在下列哪些情况下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A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          B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C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D建设项目对环境不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答案:C解析: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七条)、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A 针对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B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C 工业指导性规划         D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答案:B解析: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区别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  有关分类管理的具体要求二、有关分类管理的具体要求根据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环保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对分类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1、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1)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4)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2、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1)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震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2)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同时:未列入本名录的建设项目,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其环境保护管理类别,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4、环境敏感区    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 注意:上述名录是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但是在2001年时,国家环保总局还发布过类似名称的名录,但是已经被本名录取代。2007年10月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41号令又对本名录进行了修改,主要是删除了其中项目类别中的流域开发和区域开发。 例题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讲义.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