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精编,含答案).doc

    • 资源ID:3007712       资源大小:8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精编,含答案).doc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识记: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 理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领悟传统文化价值,激发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预习案【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传统文化的“两个特 点”“两点作用”;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四种形式”和对待传统文 化的“四点态度”。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3.将预习中不 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4.限 时25分钟,独立完成。.教材助读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1)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 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 的继承。中国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具有深刻影响。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 ,同时,它的 。(2)传统文化具有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 的精神纽带。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积极作用;消极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 。 面对传统文化,要 ,分辨其中的 。对于传统文化中 的内容,应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 的东西,必须 ,自觉地加以 。 .预习自测自测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是什么?自测2.我们应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自测3.近年来大量中外游客走进分布在福建南靖县、华安县和永定县境内的土楼景区,体验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据此回答1一3题。1.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又是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下列对传统建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A.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C.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2.福建土楼的灵魂是客家文化,土楼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这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具有 的特点。( ) A.相对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 C.较强的融合性D.鲜明的渗透性3.华安居民蒋来生兴奋地说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土楼人, 感慨万千。老祖宗建造的土楼,我们子孙后代都感到很自豪、很骄傲。今后将好好珍惜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挖掘和弘扬土楼文化。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兼收并蓄,一概拿来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简单模仿,古为今用 D.移风易俗,兼收并蓄,不断更新社会制度【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传统文化有何特点?2.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3.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 查数据显示,民国初年,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 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有数据表明,75%的在校大学生不知道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的奠基经典黄帝内经。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曾调查估计,全国中医院中,中医药的收入与西医药的收入之比 为3: 7。很多中医院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张功耀在 其博客上撰文称,中国应该取消中医中药,彻底停止中医中药的研究,在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国家卫生部的官员辟谣。问题1: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问题2:应该取消中医吗?说说你的理由。探究点二: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措施)材料:问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问题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的知识网络归结总结、串联整合.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近年来,关于过节燃放鞭炮是否应该被禁止的争论一直 不休。文化学者认为,对燃放鞭炮不能一禁了之,应该通过有效地疏导使人们享受到过节的乐趣。节日燃放鞭炮属于() A.传统文艺的继承 B.传统习俗的继承 C.落后的过节方式 D.传统文化中的糟粕2.人们今天所享用的文化,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也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这表明( )A.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 B.各族文化各具特色C.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 D.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我国已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所以要保护传统文化,是因为( )没有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传 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 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 B. C. D.4.下列对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 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鲜明 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具有双重 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抛弃传统文化,学习外来文化A. B. C. D.5.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一 思想既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同时又被 赋予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表明( )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 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A. B. C. D.6.我国发改委宣布,从2012年10月I日起,按功率大小 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白炽灯俗称“电灯泡”,已被人类使用100多年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节能灯比白炽灯有更多的优点,如果 全国都换装节能灯,年省电量可以胜过一个三峡水库的年发电量。逐步淘汰白炽灯,注重照明节能,这是继承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等传统节俭思想 的一种体现。对此,有网友认为:传统节俭思想引导着当前人们的节 能行为,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思想。请结合传统文化的 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训练案一、选择题1.2012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专门下发通知,部署2012 年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 秀儿女。这表明( )A.传统思想主要指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B.传统思想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 有深刻影响2.2012年4月初,福建迎来台胞返乡祭祖潮,彰显了两岸 同胞“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共同情感。 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B.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C.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3.“儒家文化始于春秋后期的孔子,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它 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行为。”这表明( )A.传统文化只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存在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儒家思想依然是当代社会的主导思想D.传统文化不存在历史局限性4.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以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 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 明(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5.京剧是一种堪称完美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瑰宝。被称为“国粹”的京剧等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应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会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障碍A. B. C. D.6.屈原故里端午民俗是中国上古楚文化和端午礼俗等的 活态见证,这一节日民俗还传承了楚辞与其他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下列对屈原故里端午民俗的理解,正确的有( )端午民俗具有继承性端午民俗是应抛弃的糟粕 端午民俗等传统民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端午民俗等传统民俗是传统 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A.B. C.D.7.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导师和代表,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 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 系的形成及发展有着极其重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对 待孔子的思想,我们应该( )忠实地全盘继承取其精华,去萁糟粕研究、 继承和弘扬孔子思想的精华予以放弃,以开创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 A. B. C. D.8.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国外的华人,每 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 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时代性和稳定性B.传统习俗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传统习俗移风易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D.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纽带9.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人们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做祖传的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该学者的观点不相符的 是(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定化,当做物件加以继承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为养料吸收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对于荀子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意为人 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不 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有所淘汰,有所发扬C.批判继承,与时倶进 D.兼收并蓄,通通拿来 二、非选择题11.走进首都博物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京城旧 事.老北京民俗展”: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 九消寒图”、过小年“糖瓜祭灶”大家赞叹之余,也 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有同学提 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 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请说明理由。12.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 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 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孟子中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思想?参考答案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预习案教材助读填空(略).自测1.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传统 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 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自测2.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 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 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 “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自测 3.1. C 2. B 3. B 探究案.探究点一问题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三个特点。问题2:不应该取消中医。理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 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 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探究点二 问题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 视翻拍的文化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含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 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 的是提醒人们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问题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 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 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义”。对待中 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思想;相对稳定性;民族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F. 1. B 2. C 3. B 4. C 5. C6.我国传统节俭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节俭思想影响、引导着当前 的节能行为。对传统思想,我们应坚持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 承,古为今用。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 须加以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 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训练案一、1.D 2. D 3. B 4. D 5. C 6. C 7. C 8. D 9. D 10. D二、11.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随 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逐渐消失是正常 的,不必都恢复。一味地恢复反而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传统文化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保留、传承传统民俗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 特征的内容,传统民俗的具体内涵或形式则可以因时而变。对待传统民 俗,应在继承中发展,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12. (1)在历史上,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 家庭和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味强调“忠孝”,使人们往往屈从于 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国家生活或家 庭关系中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对待传统道德思想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对于传统道德思想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相反,则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注意事项

    本文(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精编,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