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ppt

    • 资源ID:2999521       资源大小:10.89MB        全文页数:12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ppt

    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概论,一、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概念,草坪草病害 臂形草大斑病,蝗虫满天飞,很久以前,人们就致力于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9世纪末,由于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防治的极大兴趣。此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展生物研究,想以此作为最理想的防治方法。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人工合成了有机杀虫剂,随后相继合成了杀菌剂等,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一时间化学防治就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经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污染环境,造成公害,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物等,导致有些病虫害失去控制。最后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得出结论,任何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是不可能的!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兴起一种新的病虫害防治对策,即有害生物综合防治。,1、综合防治的含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会议上,提出IPM的定义为: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协调地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及方法,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在1972年美国环境品质委员会提出“综合病虫害防治方法”,综合病虫害防治方法英文为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为IPM。其原理是:综合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栽培耕作方法,来预防控制田间的昆虫、病菌及杂草所造成的危害,目的是为了减少民众使用化学药剂,减少化学药剂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我国于1974年召开了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与成就,在此基础上,于1975年春全国植保会议上,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方针指出:“以防作为贯彻植保方针的指导思想,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1986年11月中国植保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提出综合防治的含义是:“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2、综合防治的特点,(一)从生态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二)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防治并不排斥化学防治,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三)综合防治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四)综合防治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准则。,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的加强自然防治能力。在整个植物生产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培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为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3、综合防治的原则,(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防治就是在播种、育苗、移栽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孽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为害。,在实行综合防治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2)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作物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为害,又保护了人、畜、天敌和植物的安全。,(3)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的选择及合理的使用农药,应特别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为害,使其为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阈值)是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为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二、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作为有害生物管理体系有一个逐步发展、改进的过程,无论防治对象是一种害虫或病害,还是一种作物上的多种害虫或多种病害。都要形成一个较完善的综合治理体系,一般要经过以下方案:,(一)调查作物地病虫害种类,确定主要防治对象以及需要保护利用的重要天敌类群。(二)测定主要防治对象种群密度与为害损失的关系,确定科学的、简便易行的经济阈值(或防治指标)。(三)研究主要防治对象和主要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相互作用与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明确病虫害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提出控制为害的方法。,(四)在进行单项防治方法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组合,要力求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先进行试验,再示范验证后予以推广。(五)在此基础上根据科学研究不断提供的新信息和方法及推广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治理体系,使IPM从单一作物上的单种害虫(或病害)、多种害虫(或多种病害)水平,向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病虫草害的水平发展。,三、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一)植物检疫,植物检疫也称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的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它对保护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林业生产和农林业生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植物检疫的工作范围及内容,1.1 植物检疫的工作范围 根据国家所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双边协定和农产品贸易合同上的检疫条文等要求开展工作。对植物及其产品在引种、运输、贸易过程中进行管理和控制,目的是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在地区间或国家间传播蔓延。,1.2 植物检疫的任务 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有3个方面:(1)禁止危险性病、虫及杂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2)将国内局部地区已经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蔓延,并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消灭;(3)当危险性病、虫及杂草传入新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紫茎泽兰,学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科名:Compositae 英文名:Crofton Weed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排在第一位。,1.3 植物检疫的内容 植物检疫分为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两部分。对内检疫又称国内检疫,是国内各级检疫机关,会同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检疫条例,对所调运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仅在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及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是国家在对外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检疫机构,对进出口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处理。防止危险性病、虫及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传入和输出。,1.4 植物检疫对象 植物检疫对象是指国家有关植物检疫部门根据一定时期内国际国内的病、虫、杂草发生分布情况和本国、本地区的实际需要,经科学审定,并明文规定要采取检疫措施禁止传播蔓延的某些植物病、虫及杂草。,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Drury),世界性大害虫,可为害317种以上的阔叶果树和行道树,是国际重要检疫对象。,2、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一是国内尚未发现或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二是危险性大,一旦传入可能造成农林业重大损失,且传入后难以防治的;三是能随植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等远距离传播,尤其是能随种子、苗木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3、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1)直接检验 随种子、苗木或其他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病、虫、杂草,如有明显的症状或容易辨认的形态特征,用直接检验法。(2)过筛检验 在虫体、虫瘿、菌核、菌瘿、杂草种子与作物种子或其他粮谷类产品混杂的情况下,多采用这种检验法。(3)解剖检验 很多病害或病害初发阶段,在种子、苗木及其他植物产品表面无明显症状,诊断比较困难时,需用解剖检验进行鉴别。,(4)比重检验 用于检查颗粒与种子大小相仿的带病种子、菌核、虫瘿、杂草种子等。(5)荧光反应检验 利用病原微生物在植物组织中荧光反应能力比正常组织的荧光反应强若干倍的原理,检测植物组织内是否带有病原物。(6)染色检验 用不同化学药品对粮谷、豆类进行染色,通过观察颜色深浅程度鉴别有无害虫及害虫种类。,(7)漏斗分离检验 检查种子或其他植物产品是否带有病原线虫时,可采用漏斗分离检验法。(8)洗涤检验 用蒸馏水洗涤种子,经离心处理后检查沉淀液中的病原真菌孢子和线虫。(9)分离培养检验 主要用来检验潜伏于种子、苗木或其他植物产品内部不易发现和鉴定的病原菌,或外表有病斑但无病原菌可供鉴定时均可采用此方法。(10)噬菌体检验 利用噬菌体在某种病原细菌平面培养基上产生的噬菌斑来检验病原细菌的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血清检验、生物化学反应检验、萌芽检验、隔离试植检验、电镜检验、DNA探针检验等。植物检疫工作一般由检疫机构进行。,(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就是综合运用农业科学技术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消灭或抑制有害生物发生与为害的方法。优点不需要额外投资,一般可结合耕作、栽培管理等农业操作措施进行,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是其他防治方法的基础。缺点防治方法效果缓慢,当有害生物大发生时,还必须依靠其他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虫的作物品种,最理想的作物品种既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又能够对环境中不良因素(如病虫)表现出综合抗性。从抗性育种发展历程的趋势看,首先是培育单抗性品种,继而是培育集团抗性品种,最后是培育综合抗性品种。一些具有综合抗性的品种已经问世,并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如向日葵、烟草、小麦、玉米、棉花、苜蓿、甘蓝等已育出了具有综合抗性的品种,植物远缘杂交为这项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些具有综合抗性的品种在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工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1.1 抗虫育种,作物抗虫育种是把符合育种目标的抗源材料通过适宜的育种方法,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聚合在一起,育成抗虫而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1.1.1 育种目标论证,目标植物应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作物。目标害虫应是在相当大范围内持续大发生,已成为某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限制因素,且其他防治措施又难以控制或其他控制措施相当不经济,不安全的害虫。如棉花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1.1.2 抗源的搜集,抗源即对某一害虫表现抗性的一切植物材料。抗源搜集可以从本地区、本国开始,搜集当地古老的地方种和正在推广的优良品种以及适应性强的高世代材料,这样育出的品种对当地条件才会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外地和国外的品种资源也要有针对性搜集并加以利用,以弥补当地品种所欠缺的性状。,1.1.3 抗虫品种的筛选、鉴定,可分为田间鉴定和室内鉴定。田间鉴定指在害虫常发地区,将供试材料播于田间,让自然害虫侵袭,从而对大量品种进行抗虫性筛选。室内鉴定是因种种原因不能进行田间抗性鉴定,而采用人工接虫抗性鉴定方法。但需注意的是,用于接虫的昆虫在饲育室内经过数代的反复近交,会降低其致害力和繁殖力。应将野外采集的与室内饲育的同一种生物型混合在一起,促进其异交。,1.1.4 抗性机理鉴定,确定植物的抗虫性是属于形态结构抗虫性,还是生理生化抗虫性;是不选择性、抗生性,还是耐害性。,1.1.5 抗性遗传的鉴定,通过鉴定抗虫品种的遗传性状,确定是主效基因控制作用还是多基因的综合效应;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1.1.6 抗虫育种方法,未经改良的抗性品系很少具备生产品种的全部优良农艺性状,野生种一般具有较强的抗虫性,而不良的农艺性状明显。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杂交,把抗虫基因导入改良品种,才可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杂种植株,育成优良的抗虫品种。,抗虫育种常用的方法,系统分离育种 在抗虫材料或品种群体内,寻找性状优良的抗性植株,育成既抗虫又丰产的优良品系,再经过多代繁育便可育成性状稳定的抗虫品种。杂交育种 包括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将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作物品种,与抗虫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既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又抗虫的优良品种。,回交育种 即用原优良农艺性状亲本与优良抗虫杂种后代再杂交,以获得性状与亲本相似的抗虫品种。主要是解决因杂交导入抗虫基因而使得原来的农艺性状变劣的问题。辐射育种 利用辐射技术处理作物品种,产生基因突变,育成抗虫品种。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把抗虫基因导入作物品种,育成抗虫品种,并能遗传给下一代。目前已获得了将Bt杀虫蛋白质基因转入到棉花、烟草、番茄、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体内的抗虫品种。,1.2 抗病育种,抗病育种是通过遗传学方法,在植物遭受严重感染的条件下,经过选择而获得抗病(或耐病)、丰产、优质的品种。包括常规育种和新技术育种。,1.2.1 常规抗病育种,混合选种 从自然发病田的高抗植株采种。系统选育 田间选择高抗单株种子,隔离繁殖,并用病原微生物实行人工接种,以检验其后代的抗性表现。此外,还有杂交育种,轮回选择或回交转育,诱变育种等常规抗病育种方法。,1.2.2 现代新技术育种,组织培养技术 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器官等进行培养,以获得具有抗性基因的植物。这种方法对不易经种子繁殖的抗性作物见效快。分子生物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植物基因,创造新的抗源。此项技术已在烟草、番茄、马铃薯和大豆等作物上得到应用。,2 作物健康栽培技术的利用,作物健康栽培技术是通过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的可能性,增强作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以达到高产、稳产、高效、优质、低成本的一种作物保护措施。,作物健康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2.1 改进耕作制度 农田长期单一的种植模式,为相应的病虫提供了稳定的生态环境,易导致病虫猖獗发生。合理的轮作倒茬,既有利于作物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又因恶化某些病虫的生态环境,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如水旱轮作,能显著降低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为害。合理的间套种能明显抑制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如麦棉套种可减少前期棉蚜的迁入,麦收后又能增加棉株上的瓢虫数量,减轻棉蚜为害。,2.2 深耕改土 土壤是多种病虫生长和栖息的场所。深耕改土,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还可以恶化病虫的生活环境,或将病虫暴露于表土或深埋土中,甚至机械损伤病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2.3 覆盖技术 覆盖技术是通过地面覆盖,达到保温、保水和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抗害力为目的的方法。如在蔬菜和大田经济作物中应用推广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晒土和覆膜技术控制某些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等。,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又能减轻某些病虫发生为害。过度密植,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作物徒长,抗性降低,导致病虫发生为害。过度稀植,浪费地力和光能资源,还会导致土壤板结,有利于杂草生存,降低产量。生产实践中,高密植田块比一般田块病虫为害重,这是应引起重视的问题。2.5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可以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又能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发生为害。合理的肥水管理,既可提高植物的抗害性,又能抑制某些病虫的发生为害。中耕、松土、除草,既可松土增温保墒,又可清除杂草,恶化病虫的滋生条件,还能直接消灭部分病虫。清洁田园,可减少病虫基数,减轻病虫为害。,朱有勇,2005年十大三农人物获奖者陈章良教授为其颁奖,被称为农民教授的朱有勇,是现任云南省农业大学的校长,就是他,最早攻克了困扰世界多年的“稻瘟病”,使全球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成为可能。,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原理与技术朱有勇,陈海如,范静华,王云月,何月秋,陈建斌,探明了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基本原理:在群体水平上明确了群体结构排列和株群空间分布与田间通风透光效应及温度湿度的变化特征;品种构成组分和多样性程度与病菌的稀释和阻隔及病菌群体多样性关系。在个体水平上,明确了品种抗病特性和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因素对控制稻瘟病的作用。在分子水平上明确了品种和病菌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特征,品种与病菌互作的分子基础,品种搭配的遗传差异等原理和机制。发明了专利技术(获国家专利授权):根据原理,发明了“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专利技术”,该发明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遗传差异优化搭配技术参数,品种农艺性状互补搭配技术参数,品种多样性结构比例技术参数;播期调整及育苗技术,移栽时间、方式和规格,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建立了推广应用技术规程和标准: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标准:品种搭配的RGA遗传差异大于25%,品种搭配株高差异为25-30 cm,品种搭配的生育期差异小于10天,品种搭配群体比例为11-15比1,品种种植行比为4-6行比1行,按此规程进行了大面积推广。,(三)生物防治,左:草蛉成虫在植物花上寻找昆虫右:草蛉成虫在林木上寻找昆虫,生物防治是以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生物防治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分,而且可以直接消灭病虫,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病虫有长期的控制作用。可就地取材,降低成本。生物防治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它不能完全代替其它防治方法,必须与其它防治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防治有害生物。,1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成虫寻找猎物,1.1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青蜒、螳螂、猎蝽、草蛉、虎甲、步甲、瓢虫、胡蜂、食虫虻、食蚜蝇等。昆虫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捕食量很大。如一头草蛉1d可捕食几十甚至上百头蚜虫。生产上利用瓢虫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蚧壳虫;利用草蛉防治蚜虫、蓟马、棉铃虫卵、玉米螟卵、白粉虱等都取得了明显效果。,草蛉的成虫在捕食蚜虫(下图为多斑草蛉捕食蚜虫的情况),草蛉的卵,草蛉幼虫捕食鳞翅目幼虫,A瓢虫的卵,B 瓢虫的幼虫,C 瓢虫的蛹,D 瓢虫的成虫,1.2 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和寄生蝇。昆虫寄生于害虫各虫态的体内或体表,以害虫的体液或内部器官为食,至害虫死亡。自然界,每种害虫都可能被数种甚至上百种天敌昆虫所寄生,如玉米螟的寄生蜂可达80种以上。,A 赤眼蜂的生活史,赤眼蜂科 Trichogrammatidae,B 赤眼蜂成虫对寄主检验,C 寄生,D 羽化,绒茧蜂 A 成虫形态,茧蜂科 Braconidae,B 成虫羽化,C 绒茧蜂老龄幼虫,绒茧蜂幼虫在寄主幼虫体内发育成熟后,突破寄主昆虫表皮,准备在寄主昆虫体表(周围)结茧化蛹。,D绒茧蜂的蛹(茧),1.3 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A 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昆虫害虫的自然天敌昆虫种类虽多,但其实际作用因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控制害虫的作用。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就必须有效地加以保护,使其种群不断地增殖。良好的耕作制度是保护利用天敌的基础,如北方地区实行棉麦套作,小麦成熟时,麦蚜数量减少,而棉花正值苗期,棉蚜数量逐渐增加,为麦蚜的天敌提供了食物,天敌大量迁入棉田取食棉蚜,有效地控制了棉蚜种群数量。南方保护黑卵蜂是在人工摘除三化螟卵块的同时,采用卵寄生蜂保护器,使羽化的黑卵蜂能飞回田间在三化螟卵块上产卵。保护天敌安全越冬,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等措施,都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昆虫。,(2)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和释放通过室内的人工大量饲育天敌昆虫,按照需要,在适宜的时间释放到田间消灭害虫,见效快。如在广东、湖南等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引进天敌昆虫从国外或外地引进天敌昆虫防治本地害虫,是生物防治中常用的方法。我国1955年引进澳洲瓢虫,在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等地防治柑橘吹绵蚧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在海南引进并繁育释放姬小蜂防治椰心叶甲取得明显效果。,2 利用微生物及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2.1 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虫害,对人、畜、作物和水生动物安全,无残毒,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形成一定的制剂后,使用方便,并能与化学农药混用,被称为微生物农药。目前已经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2.1.1 真菌,全世界已知的致病真菌达530多种,已形成规模生产的是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ll和绿僵菌Metarrhizium anisopliea(Metch.)sor。真菌致死害虫的尸体硬化,而呈白色、绿色等颜色。主要用于防治玉米螟、稻苞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蚕区不宜应用。,A 白僵菌菌丝,B 卵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C 白僵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D 白僵菌侵染昆虫的死亡症状成虫及蛹,F 白僵菌侵染昆虫幼虫,2.1.2 细菌,在已知的病原细菌中,作为微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是苏云金杆菌(Bacilus thuringiensis)和芽孢杆菌。因细菌致病的害虫,虫体发软变色,有臭味。苏云金杆菌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乳状芽孢杆菌则用于防治金龟甲幼虫。,一个 典故,地中海粉螟Anagasta kiihniella(Zeller)是贮粮重要害虫。1909年在德国苏云金省(Thuringen)的一个面粉厂中发现有一批染病死亡的地中海粉螟,经分离鉴定是一种细菌-苏云金杆菌。Berliner(1911)在粮业杂志上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成为细菌治虫的一个重要里程碑。,A 苏芸金杆菌的营养体,B 苏芸金杆菌的孢子囊,C BT致鳞翅目幼虫死亡症状,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形态(上)。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内芽孢和副雹子(下)。,A 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B 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致病症状,2.1.3 病毒,已发现的昆虫病原病毒主要是核多角体病毒(NPV),其次为颗粒体病毒(GV)。因病毒致死的虫体变软,组织液化,体壁破裂后流出白色或褐色的粘液,无臭味。幼虫病死后,往往臀足紧附在植株上,体躯下吊,前胸膨大。,病毒病幼虫倒挂与枝干上。体色变淡,动作迟缓,体内组织液化,但无恶臭味。(细菌病一般带有臭味)。,2.1.4 线虫治虫,线虫是1类寄生于昆虫体内的微小动物,属线形动物门。有些线虫可寄生于地下害虫和钻蛀性害虫,导致害虫死亡。被线虫寄生的害虫,常表现为褪色或膨胀、生长发育迟缓、繁殖力降低,有的出现畸形。不同种类的线虫影响被寄生害虫的方式不同。如索线虫以幼虫直接穿透害虫表皮进入体内寄生一段时间,后期钻出虫体,进入土壤,再发育为成虫并交尾产卵。索线虫钻出虫体时所造成的孔洞,导致害虫死亡。线虫不仅直接寄生于能够工厂化生产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如斯氏线虫和格氏线虫,已用于大面积防治玉米螟、地老虎、蛴螬、桑天牛等害虫。,是通过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削弱或减少病原物的接种数量与活动,或者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减轻病害,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的目的。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作物病害的技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方面均有迅速发展。,2.2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防治作物病害,2.2.1 抗生菌的利用,抗生菌是指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分泌一些抗菌物质,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被称为颉抗微生物,是抗生菌的延伸。利用抗生菌防治植物病害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50年代掀起高潮。利用抗生菌防治植物病害,有的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利用哈氏木霉菌防治茉莉花白绢病,用抗生菌“5406”或制成菌肥施入土内,可防治棉花苗期病害。,2.2.2 重寄生物的利用,重寄生是1种寄生物被另1种寄生物所寄生的现象。利用重寄生物进行植物病害防治是近年来病害生物防治的重要领域之一。,2.2.3 抑制性土壤的利用,抑制性土壤,又称抑病土。其主要特点是病原物引入后不能成活或繁殖;病原物可以存活并侵染,但感病寄主受害很轻微;病原物在这种土中可以引起严重病害,但经过几年或几十年发病高峰之后病害轻至微不足道的程度。一般认为:抑病土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包括一般性抑制和专化性抑制。一般性抑制表现为微生物活性总量在病原物的关键时期起作用。如争夺营养、空气和空间等。使病原孢子的萌发,前期芽孢生长受阻,以致侵入受到影响。这种作用通常在肥沃土壤,且土壤结构较好的条件下形成抑制。专化性抑制是特定微生物对一定病原物的抑制。,2.2.4 根际微生物利用,根际或根围土壤中细菌种类和数量高于远离根际的土壤,这是植物共有的特征,即根际效应。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的渗出物所形成的。渗出物一部分来自于叶片形成的光合产物,另一部分则是根尖脱落的衰老细胞或组织的降解物。这些物质主要是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生长素,核酸和酶类等聚集在根的周围形成丰富的营养带,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昆虫体内所分泌的具有活性,能调节和控制昆虫个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物质称为激素。由内分泌器官分泌到体内的激素称为内激素。由外激素腺体分泌到体外的激素称为外激素。,3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3.1 外激素的应用,已经发现的外激素有性外激素、结集外激素、追踪外激素及告警外激素。目前已能人工合成,广泛用于害虫测报和防治方面的是性外激素。如小菜蛾性诱剂,棉铃虫性诱剂等。主要采用诱杀法、迷向法、绝育法防治害虫。,3.2 内激素的应用,昆虫的内激素主要有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及脑激素。在生产上已成功利用保幼激素防治蚜虫、棉红蝽等。主要是人为改变害虫体内激素的含量,阻碍害虫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畸形,甚至死亡。,4 蜘蛛治虫,蜘蛛是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昆虫。农田常见的有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拟水狼蛛、三突花蟹蛛等。主要捕食各种飞虱、叶蝉、螨类、蚜虫、蝗蝻、蝶蛾类卵和幼虫等。,5 螨类治虫,很多捕食性螨类是植食性螨类的重要天敌。如四川用畸螯螨防治柑橘叶螨,广东利用植绥螨防治二斑红叶螨。国内研究较多的是植绥螨,其种类多,分布广,可捕食果树、棉花、豆类、茶叶、蔬菜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螨。,6 蛙类治虫,两栖类动物中的青蛙、蟾蜍、雨蛙、树蛙等,能捕食多种农业害虫。如蝗虫、叶蝉、飞虱、蚜虫、蝽类、蝼蛄、金龟甲、象甲、叩头虫、蚊、蝇及多种鳞翅目幼虫和成虫。,7 鸟类治虫,有资料统计,我国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绝大多数捕食害虫,啄木鸟能防治多种树上的吉丁虫及天牛。家燕能捕食蚊、蝇、蝶、蛾等害虫。,(四)物理机械防治,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此种方法防治见效快,防效好,不发生环境污染,可作为有害生物的预防和辅助措施。可作为有害生物在发生时或其它方法难以解决时的一种应急措施。,1.1 温度处理各种有害生物对环境温度都有一定要求,在超过适宜温度范围以外的条件下,均会导致失活或死亡。根据这一特性,可利用高温或低温来控制和杀死有害生物。如豌豆、蚕豆用沸水浸种、日光晒种可杀死豌豆象和蚕豆象而不影响发芽率和品质。又如将棉籽放在5560温水中浸30min可以预防炭疽病。利用低温进行果蔬保鲜,可以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为害。北方利用储粮害虫抗冻能力较差的特性,可在冬季打开仓库门窗通风防治储粮害虫等。,1 物理防治措施,1.2 光波的利用,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设置黑光灯,高压电网灭虫灯或用激光的光束杀死多种害虫。,1.3 微波辐射技术的利用,微波辐射技术是借助微波加热快和加热均匀的特点,来处理某些农产品和植物种子的病虫。辐射法是利用电波、射线、射线、红外线、紫外线、超声波等电磁辐射技术处理种子、土壤,可杀死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等。例如直接用32.2万伦琴的60Co-射线照照射仓库害虫,可使害虫立即死亡,即使用6.44万伦琴剂量,仍有杀虫效力。部分未被杀死的害虫,虽可正常生活和产卵,但生殖力受到损害,所产的卵粒不能孵化,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2.1 捕杀法 根据昆虫生活习性,利用人工或简单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称为捕杀法。如人工扒土捕杀地老虎幼虫,用振落法防治叶甲、金龟甲,人工摘除卵块等。,2 机械防治措施,2.2 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性,除用灯光诱杀外,还可利用害虫的趋化性,采用食饵诱杀,如利用糖、酒、醋毒液防治夜蛾类害虫。利用害虫的栖息或群集习性进行潜所诱杀,如利用草把诱蛾的方法诱杀粘虫。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进行黄板诱杀。如防治多种蚜虫、斑潜蝇等。,2.3 阻隔法 人为设置各种障碍,以切断各种病虫侵染途径的方法,称为阻隔法。如果实套袋,树干涂白、涂胶、粮面压盖,纱网阻隔,土壤覆膜或盖草等方法,能有效地阻止害虫产卵、为害,也可防止病害的传播蔓延。甚至可因覆盖增加了土壤温、湿度,加速病残体腐烂,减少病害初侵染来源而防病。,2.4 汰选法 利用害虫体形、体重的大小或被害种子与正常种子大小及比重的差异,进行器械或液相分离的方法,剔出带病虫种子的方法。常用的有风选、筛选、盐水选种的方法。如剔除大豆菟丝子种子,一般采用筛选法。;剔除小麦线虫病的虫瘿,油菜菌核病的菌核,常用盐水选种法。,(五)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方法所必须重视的因素,当栽培防治及生物防治无法有效的控制害虫及病原菌的族群到达一个可接受的范围时,或者是无法低于门槛值,化学防治方法可提供一个快速有效的控制方法,例如在某些适合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天气状况下,即使已经有了良好的栽培防治,有时还是会引起病害的发生,此时便需要利用化学防治方法来防治病害的侵袭,化学药剂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许多复杂的效应,所以在使用之前一定得慎重的考虑下列因素:1、对环境造成的风险评估 2、使用的时机 3、化学药剂的特性 4、在水中的特性及对水分的需求量 5、作用的对象及功能抗性效应 6、微生物分解药剂的现象 7、法令规范,1 对环境造成的风险评估 迳流作用:药剂顺著土壤表面的水分流失水平流失 淋洗作用:药剂经由土壤层内水分流失垂直流失 挥发作用:药剂从土壤或草坪草表面蒸发至大气内 残基的累积:大部分药剂可被快速的分解掉,但是有些药剂还是会残留在土壤表面或叶片表面数天到数个月 对非目标生物的效应:药剂施用会影响有益的昆虫、节肢动物及蚯蚓的族群数量,真菌及微生物与病原菌的竞争作用,及真菌与微生物分解枯草层的作用 对人类及其他脊椎动物产生的毒性:杀虫剂及杀线虫剂大部分是属于神经毒剂,对人类毒性较高;杀菌剂及除草剂的毒性较低,不过还是会对人体产生其他健康上的问题 混合使用及管理时应考量:避免药剂混用,搬运及储存时发生药剂外泄或外流的情况 成分资料说明书:提供药剂的安全使用剂量,及对环境造成的风险评估,2 使用的时机 每种害虫及病原菌都有其特有的生活史及发育时期,化学药剂的防治重点在于当害虫及病原菌对药剂的防御力最差时使用药剂来防治,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然而有些药剂的作用时间很短,所以使用这类药剂的时机要算得很准确,以免造成浪费及环境污染。预防性施用:在病虫害发生前施用,用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栽培后施用:当有病虫害的病徵出现或者病虫害已经发生了才施用药剂作防治的工作防治病虫害或杂草,预防性及栽培后药剂的施用都需要,要看所防治的对象及其生活特性,以及药剂的特性来决定要如何处理危害。,3 化学药剂的特性 选择使用某一种药剂时需要先考虑其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包括:药剂作用速度的快慢 药效残留时间的长短 药剂的型式:粒剂、乳剂、溶液、水悬粉、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等等,4 在水中特性及水分需要量 视不同功能的药剂,在水中溶解后pH值不同,施用后对水分的需求量亦不同,大致上一般药剂施用后都不能立即喷水灌溉,不然会使其药效功能降低,但肥料类则需要立即灌溉喷水,否则容易发生草坪草被肥料灼伤的现象。,5 作用对象不同,不同功能药剂防治的对象不一样 杀虫剂用来降低昆虫的族群数量 杀菌剂用来预防及减少菌类造成的病害 杀线虫剂用来降低线虫的族群数量 除草剂用来减少杂草的数量,6 抗性效应 大部分的杀虫剂只对某些昆虫会产生作用,因此要防治害虫的族群,要将不同功效的药剂混合使用,或轮流更替使用,才能完全达到防治的效果,杀菌剂及除草剂的效果和杀虫剂雷同。,7 微生物分解药剂的现象 当化学药剂施用后,微生物将会增加其分解作用的进行,若重复一直使用同一种药剂,微生物会建立起一套系统分解药剂,几乎造成施用的药剂都失去效用,微生物表现出其抗性,称此现象为微生物的加强分解作用,在杀菌剂,杀线虫剂及除草剂上都会有这种现象发生。,8 法令规范 每种药剂的使用都须经当地政府机关严格仔细的评估认可后才能使用,评估的标准在于当地的土壤型态,所种植的作物物种等等。,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各种有毒的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优点是杀虫谱广、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便,不受地域限制和季节限制,便于大面积机械化防治等。缺点具有容易引起人、畜中毒,环境污染,杀伤天敌,引起次要害虫再猖獗,并且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使某些害虫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等缺点。当病虫害大发生时,化学防治可能是唯一的有效方法。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化学防治仍然占重要地位。化学防治的缺点,可通过发展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及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同时还要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减少其毒副作用。,结束语,总之,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实际上就是对有害生物实行综合技术管理,也就是在认识和掌握有害生物自然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按人们的愿望采取与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综合措施,把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同时不给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为害。这是我们自身生长的需要,更是后代子孙健康成长的需要!,谢谢同学们!谢谢朋友们!,

    注意事项

    本文(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ppt)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