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青少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法学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993257       资源大小:32.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青少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法学毕业论文.doc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0前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然而,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它将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死存亡。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未成年人因生理成长、心理发展、体能等方面的特殊性而导致的行为偏差,与成年人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明确的犯罪意图的支配下所实施的犯罪有着明显的差异,未成年人犯罪是可以进行预防的,只要我们明确其犯罪的原因,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其犯罪。对于屡教不改的,我们要对其进行刑事追究,其目的在于教育挽救,防止其重新犯罪,而非惩罚报复。完善青少年犯罪相关立法,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对完善我国青少年犯罪方面的立法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同时应对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丰富青少年的法律常识年的,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从根本上防止青少年犯罪。我国防治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建设始于1980年,但其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及其保障措施的规定却散见于其他法律如宪法、婚姻法和刑法等法律中。其专门化、系统化始于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又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主要内容包括: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司法机关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等。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随后颁布了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等,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犯罪特殊保护制度。1 青少年的犯罪现状 1.1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居高不下,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切忧虑。,以江苏省为例,据省高院的统计,整个江苏省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每年均有一万多名,占全部判刑的35左右。其中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罪犯2001年为3145人,比上年上升15;2002年为3563人,上升133;2003年为3925人,上升1016;2004年为5645人,上升4382;今年上半年为2835人,比去年同期上升3558。我们在2003年曾就此问题进行调查,当时的评价是我省青少年犯罪增长情况比较平稳,且稳中有降。但2004年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上升令人触目惊心,而且到目前为止强劲的上升势头仍然没有被有效遏制。这从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的数字也能得到印证。从每年新收的数量看,该所2002年新收未成年犯712人,2003年新收717人,2004年新收未成年犯迅速增至1101人,比上年增长53,2005年1到9月新收未成年犯1017人,已接近2004年全年新收未成年犯人数。2003年该所共有未成年犯1666人,而现在有2272人。上述情况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应相当严重,亟待解决。1.2我国青少年犯罪较以往所呈现的不同的特点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1)疯狂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2)突发性。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如案例三种的小新,其行为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网而非杀人。(3)连续性。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案例二中的徐某即带有鲜明的学生团伙性质。虽可能是因为玩游戏或其它简单原因纠结。(5)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青少年犯罪一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而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一时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发犯罪;而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案例三中小新的手段可谓残忍,一死一重伤的结果非常人所能想象得出的。(6)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目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犯罪。案例三中小新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行为时严重的盲目性和不计后果性。(7)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案例一中犯罪人陈某正是从报复的而萌生杀害村人陈某的犯意,进而进行勒索。在这类案例中,我认为暴力电影并不是毫无干系的。(8) 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通过调查了解,目前,青少年犯罪中“四化”现象极为明显。案例一中,从缴获的工具、枪支以及犯罪的过程看,陈某与成人犯罪已十分相似,是先有一定的计划并准备一定的犯罪工具,杀人后进行弃尸等等。2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2.1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社会现实及丑恶现象不时的腐蚀着青少年的纯洁心灵。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一是社会上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上学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经常逃学,就业困难,使一些青少年整日无所事事,久而久之走上邪道;二是影视、互联网传播不健康、暴力、淫秽等丑恶的东西;三是社会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分化、一切向钱看等不正常观念的影响;四是社会上偷盗、抢劫、黄赌、斗殴、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潜移默化。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2.2 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社会不良文化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在孩子心灵成长中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一定层面上不无道理,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西方腐化的“泊来品”蜂涌而入,加上我国体制转型和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社会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恶化,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混乱是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由于社会不良环境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抵毁作用。如校园周边开设电子游戏室、网吧、卡拉OK厅等,部分业主唯利是图,播放各种恐怖、枪杀、抢劫、强奸、绑架、色情等影片,吸引青少年出入其中,以致染上不良习气。目前出现青少年犯罪类型的恶劣性与此不无关系而是社会上的小群体的吸引和束缚,使部分青少年不能自拨。这些小群体的青少年游离于犯罪边缘、行为异常,对一些有不良倾向的青少年具有影响驱动作用。这种小群体通常由社会闲杂青年和流失生组成,经常三五成群地在学校周围活动,吸引和拉陇学生加盟。小群体中,参与结伙打架,偷盗勒索、赌博淫乱等违法犯罪的情况不胜枚举。他们往往重哥们义气,经常一起吃喝玩乐,青少年一旦入伙,难以自拨。2.3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不良行为,主要有: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家庭经济差,平时很少给孩子零花钱,造成青少年去偷、抢;三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下,孩子的心理畸形;四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五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养,娇生惯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助长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六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任其发展,不闻不问。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耳濡目睹,久而久之,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4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已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而且法制教育缺乏,很少对学生上法制课、出法制黑板报等进行普法教育;另外在具体教育中联系实际缺乏,盲目的超越阶段,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的还逃学;并且有些教师岐视后进生,动不动就进行所谓的“批评”,甚至是人格侮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影响了身心健康;有些学校受时常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周末补课的要交补课费,无法参与补课,自认为低人一等,产生悲观,形成畸形心理;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抑制;班主任缺乏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和关心,对学生的情况缺乏全面掌握;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有的采取变相体罚,致使一些学生弃学、辍学,甚至流浪社会。在校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习,极易走上邪路。2.5 学校法律道德教育缺乏。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一是道德和法制教育滞后。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全面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责任。但是,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道德和法制教育明显欠缺,青少年自身又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二是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护教育。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但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忽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和自护能力培养,青少年处事的盲目性和无知性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从而导致行为失范,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三是部分学校为省事,对于成绩差、品德差的“双差生”不是有针对性地教育、管理,而是置之不理,人为地、不负责任地把“双差生”推向社会,成为闲散青少年,从而造成他们被社会上坏人引诱利用。资料表明,失学辍学问题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明显,有近一半的青少年罪犯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6 相关立法滞后 青少年犯罪呈现上升趋势,而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法规却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实体性规定比较笼统,缺乏可适用性;程序性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处置性规定过于原则和空泛,缺乏针对性;同时,关于消除青少年刑事污点方面也存在立法空白。尽快修改刑法,条件成熟时再制定单独的少年刑法。为满足处理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急需,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修改刑法典,单设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理专章,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独立的少年刑法,专章内容应在现有刑法有关未成年人条款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补充,尽量做到完善,并充分体现专章规定的特殊性。 3 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预防3.1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气氛。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是传播和学习科学文化,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和课堂。 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育孩常识的学习。家长们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的素质如何,教育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以民主、平等、宽容取代专横,权威、独断、惟命是从,承担起为人父母的教养责任,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化解他们的忧虑,努力缩小代沟,以文明的谈吐举止,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尊重孩子的人格,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注意孩子在社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 3.2政府应保障青少年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是保障,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据调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业的,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无来源,势必去偷、抢等。因而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地区间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务工人员的盲目而无序流动。 3.3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要加强法律、道德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把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并认真考核。组织青少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做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统一,以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贴近青少年实际,讲求科学,避免政治课、德育课教学形式化,把正确的是非观映入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积极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正气成为健康心理的支柱。通过各种心理活动情景和模拟实际训练,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3.4设置心理咨询机构。 由专家和心理医生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专门的系统调研,掌握其现状,研究控制不良心理的对策,提供预防犯罪和犯罪预测的实践依据,对青少年心理教育起到指导和帮助。 3.5政法部门应做好打击危害青少年成长的各种犯罪及对已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 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和谐、健康的生存与成长空间,加强和做好已犯罪的青少年的改造以及服刑期满后心理学问题、青春期问题等同时进行引导、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上课、开讲座。政法部门特别要加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力度,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场所及各种影视、网吧,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淫秽,营造一个青少年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已经犯罪的青少年来说,一定做好改造的工作,青少年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相对待一般烦人那样,毕竟他们的心智及阅历都很缺乏,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从根本上净化他们的思想,从而走上正途。 3.6借鉴国外经验完善青少年犯罪立法 在建立健全少年司法制度的基础上,我国还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完善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立法。国外有少年法、少年法庭法,许多国家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且在这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比如,有的国家禁止18周岁以下青少年在公共场所持有香烟,无论是否点燃;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买烟,哪怕是为别人买,违者将被处罚。还有的国家规定晚上10点以后,如果再向青少年销售白酒即视为违法。值得我们借鉴。再如日、美等发达国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矫治时,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专门设立缓刑机构,对青少年犯进行诊断、治疗及有效的社会监督,及时了解青少年犯的悔罪态度、改造表现、思想动态等,真正使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此外,为了防止犯罪青少年释放后受到歧视,日、德等国家专门对犯罪青少年的刑事污点的取消作了有限的规定,使犯过罪的青少年能够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我国虽然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补了我国少年司法的空白,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许多未成年人家长和有识之士,呼吁有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但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要加强法学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尽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青少年犯罪数据库和定期通报制度,以便为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立法提供理论参考。4结论 本人自2009年至2011年进行了法学第二学位的学习,在两年的学习当中,我掌握了法学本科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本次论文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平时学习的经验积累并查阅诸多相关文献写出了此论文,希望此文能够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所帮助,但是,由于参考资料有限,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批评指正。所谓“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兴则国兴”,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面向未来的百年大计。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学校、家庭、社会实行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文化等手段,以教育预防为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不断改善大的社会环境,消除各种消极影响,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犯罪。 5致谢 本人历时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都克服了,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杨福军老师,他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开题报告以及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6参考文献1 彭彤彤. 浅谈青少年犯罪预防J.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4,(03).2 江志华. “社会键”理论与青少年犯罪预防J. 当代青年研究, 2004,(06).3 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6月北京第1版 (03).4 赵丽荣;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5 参见刘家琛主编:刑法(总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6 参见赵卫东:做好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载青少年犯罪与研究2002,(02).7 张雅维. 浅淡青少年犯罪问题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0,(03).8 陈剑旄. 论青少年犯罪与道德教育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5).9 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等译.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92-293; 302.10 鲁加伦主编:中国未成年罪犯改造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63页.

    注意事项

    本文(青少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法学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