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QMZJ21[1].004三管制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doc

    • 资源ID:2986245       资源大小:31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QMZJ21[1].004三管制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doc

    三管制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发布日期:2008-03-3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管制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定义、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生产的三管制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13306 标牌GB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4706.3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T17625.1-2003 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4343.1-2003 电磁兼容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 第1部分:发射GB4343.2-1999 电磁兼容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 第二部分:抗扰度-产品类标准GB/T4798.1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一部分 贮存GB5296.2-1999 消费品使用说明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使用说明GB/T7725-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GB/T17758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18837-200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JB/T7249 制冷设备 术语JB/T4330-1999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QMZ-J81.002 堆码试验评价方法QMZ-J84.014 跌落可靠性试验QMZ-J81.001 运输试验评价方法QMZ-J84.006 长期运行试验标准QMZ-J84.012 中央空调发热可靠性测试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一台或数台风冷室外机可连接数台不同或相同型式、容量的直接蒸发式室内机构成单一制冷循环系统,它可以向一个或数个区域直接提供处理后的空气。3.2 三管制多联空调(热泵)机组室内机可以同时实现部分制冷、部分制热的多联空调(热泵)机组。3.3 标准室内机用来搭配测试室内机制冷量的室内机,其标称制冷量约为所用室外机标称制冷量的50%。两者的允许偏差为±5%。3.4 室内机制冷(热)量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下,室内机(单台)从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排去(放出)的热量。3.5 制冷(热)量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从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排去(放出)的热量。注:通常是指室外机的制冷(热)量。3.6 最大配置率各室内机的名义制冷量之和与机组名义制冷量之比的最大值。3.7 最小配置率各室内机的名义制冷量之和与机组名义制冷量之比的最小值。3.8 分流不平衡率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的各室内机实测制冷(热)量与其名义制冷(热)量之差的绝对值与其名义制冷(热)量之比。3.9 室内机消耗功率率单台室内机处于送风状态运行时所消耗的功率。3.10 制冷(热)消耗功率在规定的制冷能力试验条件下,机组运行时所消耗的功率。注:通常是指室外机的制冷(热)消耗功率。3.11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一个按照GB/T18837-2002附录A所述方法试验和计算的、描述部分负荷制冷效率的值。3.12 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一个按照GB/T18837-2002附录A所述方法试验和计算的、描述部分负荷制热效率的值。3.13 混合模式部分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同时部分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3.14 纯制冷模式所有开启的室内机全部运行制冷模式3.15 纯制热模式所有开启的室内机全部运行制热模式3.16 主制冷模式部分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同时部分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且制冷的能力需求大于制热的能力需求。3.17 主制热模式部分室内机运行制冷模式,同时部分室内机运行制热模式,且制热的能力需求大于制冷的能力需求。3.18 模式切换装置(MS)处于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可以处于分歧管前后,能够通过选择不同冷媒管路实现内机不同模式切换。3.19 主制冷能力机组处于主制冷模式下,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和规定的组合下,机组向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输出的能力(冷量和热量)。3.20 主制热能力机组处于主制热模式下,在规定的制冷(热)能力试验条件和规定的组合下,机组向封闭空间、房间或区域输出的能力(冷量和热量)。4 基本参数4.1 机组的电源为额定电压220V单相或380V三相交流电,额定频率为50Hz。对于外销的其它电压或频率的机组,除非客户或销售区域有特殊技术要求,否则执行本标准。4.2 机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见表1。表1 正常工作温度范围 型式气候类型T1T2T3热泵型-10487357524.3 现场不接风管的机组,机外静压为0Pa;接风管的机组应标称机外静压。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1.2 机组应按铭牌标示的气候类型进行性能试验,对于使用两种以上气候类型的机组应在铭牌上标出的每种气候类型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5.1.3 机组使用的结构和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首先考虑采用可作为再生资源而利用的材料,并鼓励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新材料。5.1.4 机组使用的塑料件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不得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等缺陷,应耐老化。5.1.5 机组的黑色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5.1.6 电镀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剥落、针孔,不应有明显的花斑和划伤等缺陷。5.1.7 涂漆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皱纹和其它损伤。5.1.8 暴露在机组外表面的螺钉等零件应该使用防锈能力加强的材料和工艺来制造,以免生锈。5.1.9 机组的各种阀件动作应灵敏、可靠、保证机组正常工作。5.1.10 机组制冷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且保证整机正常工作。5.1.11 机组的保温层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保证机组表面不应结露,应无毒、无异味且为阻燃材料。5.1.12 机组各零部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管路与零部件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5.1.13 带有远距离操作装置(遥控器)的机组,除了机组开关或控制器之类操作外,应是不会使电路闭合的结构。5.1.14 机组所有配管尺寸的选择应遵循“性能最优,产品成本和工程安装成本最优”的原则确定。5.1.15 机组所有的工程安装附件应最大可能标准化且应给出详细、具体的安装操作指引。5.1.16 机组应设计有方便吊装操作的吊装结构,且牢固可靠。5.1.17 可并联的模块化机组应设计有非常完备的系统压缩机油达到平衡状态的结构或程序设定方法,以保证多模块并联使用时机组能够正常工作。5.1.18 机组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4706.1及GB4706.32的相关规定。5.1.19 电镀件耐盐雾性按6.2.27方法试验后,金属镀层上的每个锈点锈迹面积不应超过1mm²;每100cm²试件镀层不超过2个锈点、锈迹;小于100cm²,不应有锈点和锈迹。5.1.20 涂漆件漆膜附着力按6.2.28方法试验后,漆膜脱落格数不超过15%。5.1.21 起吊按6.2.29方法试验后,箱体应无明显变形,样机无变形或磨损。5.2 性能要求5.2.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按6.2.1方法试验时,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5.2.2 运转按6.2.2方法试验时,机组能正常运行且所测电流、电压、输入功率等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5.2.3 室内机制冷量按6.2.3方法试验时,机组室内机的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此室内机额定制冷量的92%。注:对于用合格(改为已经投产的)的单元一拖一室内机直接转化过来的多联式室内机,室内机制冷量可以不作考核。5.2.4 室内机消耗功率按6.2.4方法试验时,机组室内机的送风工况下实测消耗功率不应大于标称消耗功率的110%。5.2.5 室内机制热量按6.2.5方法试验时,机组室内机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此室内机额定制热量的92%。注:对于用合格(改为已经投产的)的单元一拖一室内机直接转化过来的多联式室内机,室内机制热量可以不作考核。5.2.6 制冷量按6.2.6方法试验时,机组的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其额定制冷量的92%。5.2.7 制冷消耗功率按6.2.7方法试验时,机组的实测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其标称制冷消耗功率的110%。注:此“制冷消耗功率”单指室外机组的消耗功率,不包括所连室内机的功率。5.2.8 热泵制热量按6.2.8方法试验时,机组的实测热泵制热量不应小于其额定热泵制热量的92%。热泵型机组的热泵名义制热量不应低于其名义制冷量。5.2.9 热泵制热消耗功率按6.2.9方法试验时,机组的实测热泵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其标称热泵制热消耗功率的110%。注:此“热泵制热消耗功率”单指室外机组的消耗功率,不包括所连室内机的功率。5.2.10 主制冷能力按照附录1的试验方法测试,主制冷模式下的能力测试的结果仅作参考。5.2.11 主制热能力按照附录1的试验方法测试,主制热模式下的能力测试的结果仅作参考。5.2.12 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按6.2.10方法试验时,机组的实测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允差应为电热装置额定消耗功率的-10%+5%。5.2.13 最大压缩机容量输出制冷运行a) 按6.2.11方法试验时,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机组应能正常运行;b) 机组在连续运行期间,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c) 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d)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并应在跳开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5.2.14 最大环境温度制冷运行a) 按6.2.12方法试验时,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机组应能正常运行;b) 机组在连续运行期间,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c) 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d)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并应在跳开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5.2.15 最大压缩机容量输出制热运行a) 按6.2.13方法试验时,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机组应能正常运行;b) 机组在连续运行期间,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c) 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d)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并应在跳开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5.2.16 最大环境温度制热运行a) 按6.2.14方法试验时,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机组应能正常运行;b) 机组在连续运行期间,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c) 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d) 对于手动复位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并应在跳开10min后使其强行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5.2.17 热泵最小运行制热按6.2.15方法试验时,机组在试验运行期间,安全装置不应跳开,机组化霜干净,底盘冰霜累积不影响换热器正常工作。5.2.18 自动除霜按6.2.16方法试验时,机组结霜均匀,除霜干净,排水顺畅,无冰霜累积;要求除霜所需总时间不超过试验总时间的20%;在除霜周期中,室内机的送风温度低于18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除霜周期结束时,室外侧的空气温度升高不应大于5;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热泵机组内的辅助制热或按制造厂的规定。5.2.19 低温高(低)电压制热运行按6.2.17方法试验时,机组在试验运行期间,安全装置不应跳开。5.2.20 室内机最小运行制冷按6.2.18方法试验时,机组在停机10min后启动,连续运行4h,运行中安全装置不应跳开,室内机蒸发器的迎风面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50%。注1:此项试验只对考核室内机有效。注2:为防冻结而自动控制压缩机开、停的自动可复位保护器不视为安全装置(增加:但压缩机的开停的频率不得超过6次/小时)。有防冻结保护的室内机蒸发器表面冰霜应能在保护结束前完全融化。注3:蒸发器迎风表面结霜面积目视不易看出时,可通过风量(风量下降不超过初始风量的25%)进行确定。5.2.21 低温制冷运行按照6.2.19方法试验时,机组在停机10min后启动,连续运行4h,运行中安全装置不应跳开,且压缩机安全运行时间应大于总运行时间的70%。注1:为防冻结而自动控制压缩机开、停的自动可复位保护器不视为安全装置(增加:但压缩机的开停的频率不得超过6次/小时)。有防冻结保护的室内机蒸发器表面冰霜应能在保护结束前完全融化。5.2.22 室内机冻结按6.2.20方法试验时,室内机蒸发器迎风侧不应有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排水顺畅,机组未出现漏水现象,期间允许防冻结的可自动复位的装置动作。注1:此项试验只对考核室内机有效。5.2.23 室内机凝露按6.2.21方法试验时,室内机箱体外表面凝露不应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5.2.24 室内机凝凝结水排除能力按6.2.22方法试验时,室内机应具有排除冷凝水的能力,并且不应有水从机组室内机中溢出或吹出,以至弄湿建筑物或周围环境。5.2.25 小负荷连续制冷(热)运行按6.2.23方法试验时,机组正常运行,压缩机安全运行时间应大于总运行时间的70%。注:压缩机安全运行时间是指,压缩机存在回气过热度,高压腔压缩机存在排气过热度,且运转无异常现象。5.2.26 低温低负荷超低电压制热启动:按6.2.24方法试验时,机组应正常启动运行,压缩机安全运行时间应大于总运行时间的70%。注:压缩机安全运行时间是指,压缩机存在回气过热度,高压腔压缩机存在排气过热度,且运转无异常现象。5.2.27 高落差、长连管可靠性运行按6.2.25方法试验时,机组系统运行正常,回油、均油良好;标准制冷工况下,所有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应不大于19;标准制热工况下,所有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应不低于30;压缩机在各种模式下安全运行(且符合标准配管下各自模式下的要求)5.2.28 噪声按6.2.26方法在半消声室测量室内外机组的噪声,实际测量声压级噪声值不应超过表2和表3规定的最大上限值。(且没有异常声音,T1型和T2型空调在半消声室噪声测定值(声压级)应符合表3规定,T3气候类型空调的噪声值可增加3dB(A)。如果需要标注为全消声室的值,应当在半消声室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即半消声室测试值减1 dB(A)即为全消声室测试值 。制造厂对空调器噪声的明示(铭牌、说明书、广告等)值的上偏差要求为:室内机+2.5dB(A) 、室外机+3dB(A)。其噪声的实测值不应大于明示值的上限值(明示值+上偏差)和表3的限定值。)表2 室内机噪声限值额定制冷量 kW不接风管 dB(A)接风管 dB(A)2.540412.54.543464.5750517145556146364表3 室外机噪声限值额定制冷量 kW噪声限值 dB(A)7587146014286328566556846784705.2.29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按6.2.27方法试验时,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不应小于表4规定值的92%。全新开发多联室外机应在试产验证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方法测试出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全新开发多联室内机或对室外机进行较小改进时本项目不作考核。5.2.30 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按6.2.28方法试验时,机组制热综合性能系数不应小于表4规定值的92%。全新开发多联室外机应在试产验证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方法测试出机组的制热综合性能系数;全新开发多联室内机或对室外机进行较小改进时本项目不作考核。表4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与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额定制冷量 kWIPLV(C)、IPLV(H)283.0028842.95842.905.2.31 混合模式下可靠性运行按6.2.29方法试验时,机组运行应能保证机组系统运行正常,回油、均油良好,压缩机安全运行时间应大于总运行时间的70%。5.2.32 非正常工作按6.2.30方法试验时,机组运行安全且无异常现象及声音(各种正常的保护除外)。5.2.33 堆码应满足标准QMZ-J81.002-2007的要求。5.2.34 跌落应满足标准QMZ-J84.014-2007的要求。5.2.35 运输应满足标准QMZ-J81.001-2007的要求。5.2.36 电控发热应满足标准QMZ-J84.012-2007的要求。5.2.37 一般环境长期运行应满足标准QMZ-J84.006-2007的要求;在冷媒量为额定冷媒量的80和120的情况下:以各种模式、各种负荷下一般环境长期运行的总时间不少于6个月,且在试验过程中随意变更室内机的模式,机组不应出现异常停机等现象;全新开发产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在市场上少量装机进行长期运行试验。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于可并联的室外机组可以并联运行。5.2.38 电气强度按GB 4706.1中16.3的方法进行试验,机组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部件之间施加规定的试验电压时,应无击穿或闪络。5.2.39 泄漏电流机组按GB 4706.1中16.2的方法进行试验,机组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的泄漏电流不超过10mA。5.2.40 接地电阻机组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标识明显,按GB 4706.1中27.5的方法进行试验,其接地电阻不得超过0.1。5.3 电磁兼容性要求对于带有电子控制电路的机组应符合GB4343.1、GB4343.2系列电磁兼容性标准的要求;当国家强制执行GB/T17625.1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时,还应符合这份标准要求。对于出口机,应符合相应国际标准、认证的要求。6 试验方法6.1 试验条件6.1.1 机组室内机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的试验装置按GB/T17758附录A的规定。6.1.2 机组制冷量和热泵制热量试验的试验装置按GB/T17758附录A的规定。6.1.3 机组制冷(热)综合性能系数试验的试验装置按GB/T17758附录A的规定。6.1.4 试验工况见表5,按机组气候类型分别选用相应工况进行试验。表5 试验工况试验条件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名义制冷工况T1271935-T2211527-T3291946-最大制冷运行工况T132±1.023±0.543 或 调整值-T227±1.019±0.535 或 调整值-T332±1.023±0.552 或 调整值-最小制冷运行工况T121±1.015±0.518±1.0-T210±1.0-T321±1.0-低温制冷运行工况21±1.015±0.572510冻结工况T121±1.015±0.521±1.0-T210±1.0-T321±1.0-凝露、凝结水排除能力工况27±1.024±0.527±1.024±0.5热泵名义制热工况工况20-76名义主制冷工况1制冷内机271976制热内机20名义主制冷工况2制冷内机271920制热内机20名义主制热工况制冷内机271976制热内机20最大制热运行工况27±1.0-21 或 调整值15 或 调整值最小制热运行工况20±1.0-10-融霜工况20±1.0-2±1.01±0.5电热装置制热20±1.0- 注:调整值是指生产厂家根据具体的市场应用情况提出的、比标准规定极限工况值更加恶劣的值。6.1.5 测量仪表和仪表准确度要求按GB/T18837-2002表6,试验工况的读数允差按GB/T18837-2002表7的规定。6.1.6 机组所有试验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 涉及到对机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考核的试验,其室内机应在对应的标称出风静压下运行。6.1.7 试验时,应连接所有辅助元件(包括进风百叶窗和安装厂制造的管路及附件),并且符合工厂安装要求。6.1.8 机组连接应按各试验的具体要求进行连接,连接管的管径、安装、绝缘保护、抽空、充注制冷剂等应与制造厂要求相符。机组室内、外的连接管管长、分歧管长度、室内外机落差应按照各试验的具体要求。6.2 试验方法6.2.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试验机组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对于额定制冷量不超过28kW的机组,用灵敏度为1×10-6Pa.m3/s的检漏仪进行检验;对于额定制冷量大于28kW的机组,灵敏度为1×10-5Pa.m3/s。机组可不通电置于正压室内,环境温度为1635。6.2.2 运转试验机组应在接近名义制冷工况、名义制热、名义主制冷工况、名义主制热工况的条件下连续运行,分别测量机组的输入功率、运转电流和进、出风温度。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检验温度、电器等控制元件的动作是否正常。6.2.3 室内机制冷量试验室内机制冷量试验应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打开两台室内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开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在机组标称出风静压下,按GB/T17758附录A和本标准表2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对被试室内机进行试验,测量出该台室内机的制冷量。其中,分配器前、后的连接管长度分别为5m或制造厂规定,分歧管的形式不限。室外机应为被试室外机,室内侧为一台被试室内机和一台标准室内机(其名义制冷量约是室外机名义制冷量的50)(且室内机能力之和小于等于室外机能力)。室内机组的能力拨码应与其标称能力相对应。 图 16.2.4 室内机消耗功率试验按6.2.3中规定的连接方式连接被试机的室内机,并将其置于标称出风静压下、高风档的通风状态,对被试机进行试验,测出该台被试室内机的消耗功率。6.2.5 室内机制热量试验按图1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打开两台室内机和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在机组标称出风静压下,按GB/T17758附录A和本标准表5规定的名义制热工况对被试室内机进行试验,测出该台被试室内机的制热量。6.2.6 制冷量试验按GB/T17758附录A和本标准表5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对被试机组进军行试验,机组制冷量试验应按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和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打开所有室内机和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测出每台室内机在标称出风静压下的制冷量,这些室内机制冷量之和就是该被试机组的制冷量。其中,分歧管前、后的连接管长度分别为5m或制造厂规定,分歧管的形式不限。室内机可以根据机组额定制冷量的大小,按室外机配置室内机的最少台数配置室内机的数量(至少2台),同时,这些被试室内机的额定制冷量之和应等于被试机组的额定制冷量(配置率100%)。 图 2 图 3如果所用室内机的实测制冷量不足额定制冷量的92%,则应按下式来确定100%配置率: Q = + + + ··· 其中: Q 被试机组的额定制冷量,kW q1,q2,q3 被试室内机的实测制冷量,kW6.2.7 制冷消耗功率试验按6.2.6方法测量机组制冷量的同时,测量机组的消耗功率、电流。制冷消耗功率不包括室内机的消耗功率。6.2.8 热泵制热量试验按6.2.6方法连接好室内外机之后,按GB/T17758附录A和本标准表5规定的名义制热工况对被试机组进军行试验,测出每台室内机的制热量,这些室内机制热量之和就是该被试机组的热泵制热量。6.2.9 热泵制热消耗功率按6.2.8方法测量机组热泵制冷量的同时,测量机组的消耗功率、电流。热泵制热消耗功率不包括室内机的消耗功率。6.2.10 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试验a) 机组室内机在名义制热工况下运行,待热泵制热工况达到稳定后,测量电加热装置的消耗功率。b) 在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工况下,机组制冷系统不运行,将电加热装置开关处于最大耗电状态下,测量其消耗功率。6.2.11 最大压缩机容量输出制冷运行试验按如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打开所有的室内机,使其处于制冷工作状态。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室内侧按表5规定的最大运行制冷工况、室外侧按压缩机能够输出最大容量时尽可能高的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然后停机3min(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注1:对于相电压为240V或以上的机组,高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106%,下同。注2:对于存在低电压限制频率的变频机组,低电压为不限频的最低电压。6.2.12 最大环境温度制冷运行试验按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室内机打开的组合分别为:a) 额定制冷量的20%±10%;b) 额定制冷量的50%±10%;c) 额定制冷量的100%120%;(所有室内机全部处于打开状态)(室内机的组合应根据机组的能力输出情况变动,变动的原则为保证压缩机的输出情况能够全部模拟。举例来说:对于有一个变频一个定速的机组来说,要测试的组合包括:最低频率、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定速、最高频率定速)按表5规定的最大环境温度制冷运行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然后停机3min(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在内机组合c)的条件下,如果机组在室外侧环境接近表2所要求的工况条件时出现较大比例的压缩机容量调节,则以压缩机不发生较大容量调节的、最接近表2所规定的最大环境温度点的状态进行试验。6.2.13 最大压缩机容量输出制热运行试验按如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打开所有的室内机,使其处于制热工作状态。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室内侧按表5规定的最大运行制热工况、室外侧按压缩机能够输出最大容量时尽可能高的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然后停机3min(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注1:对于相电压为240V或以上的机组,高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106%,下同。注2:对于存在低电压限制频率的变频机组,低电压为不限频的最低电压6.2.14 最大环境温度制热运行试验按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110%,室内机打开的组合分别为:a) 额定制冷量的20%±10%;b) 额定制冷量的50%±10%;c) 额定制冷量的100%120%;(所有室内机全部处于打开状态)(室内机的组合应根据机组的能力输出情况变动,变动的原则为保证压缩机的输出情况能够全部模拟。举例来说:对于有一个变频一个定速的机组来说,要测试的组合包括:最低频率、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定速、最高频率定速)按表5规定的最大环境温度制热运行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1h,然后停机3min(此间电压上升不超过3),再启动运行1h。在内机组合c)的条件下,如果机组在室外侧环境接近表2所要求的工况条件时出现较大比例的压缩机容量调节,则以压缩机不发生较大容量调节的、最接近表2所规定的最大环境温度点的状态进行试验。6.2.15 热泵最小制热运行试验按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打开打开的组合分别是:a) 额定制冷量的20%±10%;b) 额定制冷量的50%±10%;c) 额定制冷量的100%120%;(所有室内机全部处于打开状态)(室内机的组合应根据机组的能力输出情况变动,变动的原则为保证压缩机的输出情况能够全部模拟。举例来说:对于有一个变频一个定速的机组来说,要测试的组合包括:最低频率、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定速、最高频率定速)使打开的室内机处于制热工作状态,将室内机的所有风门关闭,将室内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调到最大制热状态,按表5规定的最小运行制热工况,开启机组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4h。6.2.16 自动除霜试验按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打开打开的组合分别是:d) 额定制冷量的20%±10%;e) 额定制冷量的50%±10%;f) 额定制冷量的100%120%;(所有室内机全部处于打开状态)(室内机的组合应根据机组的能力输出情况变动,变动的原则为保证压缩机的输出情况能够全部模拟。举例来说:对于有一个变频一个定速的机组来说,要测试的组合包括:最低频率、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定速、最高频率定速)将装有自动除霜装置的机组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调到最易使室外侧换热器结霜的状态,按表5规定的热泵自动除霜试验工况运行稳定后,连续运行4个完整的融霜周期或连续运行4h(试验总时间从首次融霜周期结束时开始),4h后首次出现融霜周期结束为止,应取其长者。低温超低电压制热启动试验按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的组合条件(室内机的额定制冷量之和不低于室外机的额定制冷量),按如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将机组连接起来。在室外环境温度为-15,室内环境温度为15,额定电压的85%)时,将机组停机放置,压缩机保持预热状态。8小时后,室内机运行最小负荷,使机组启动制热运行。注 如果该机组存在电压限频或电流限频,应当将电源电压调到不限频的最低电压进行测试。6.2.17 低温高(低)电压制热运行试验按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将机组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调到最大制热状态,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85%和115%,按表5规定的最小制热运行工况,使机组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2h。6.2.18 室内机最小运行制冷试验按图1(改为图2或图3,一般进行实验时,室内机的型式实验是放在一起做的,不会再改变联机方式)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打开两台室内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开室外机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将被试室内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调到最易结霜状态,按表5规定的最小运行制冷工况,使记做据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4h。6.2.19 低温制冷运行按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将机组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调到最易结霜状态,按表5规定的低温制冷运行工况,使机组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2h。6.2.20 室内机冻结试验按如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只打开被测室内机,使其处于制冷工作状态。将被测室内机(单台)室内回风口遮住、完全阻止空气流通后运行6h,使蒸发器完全被霜封住。空调器有蒸发器低温保护功能并且在6h试验过程中出现过低温保护动作的,应运行到6h后首次出现保护周期动作时(压缩机关闭瞬间)为止。6.2.21 室内机凝露试验按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只打开被测室内机,使其处于制冷工作状态。将被测室内机(单台)的温度控制器设定温度为最低值,设定风速为最低风速档,出风格栅的状态应调节到表6规定的状态。当只开启一台被测室内机时且达到表5规定的凝露工况后,机组连续运行4h。被测室内机应尽可能模拟实际安装的情况安装好,配管应良好保温。在试验过程中和试验结束后,都应该观察机组的运行情况;如果机组在4h之内已经出现不合格,则中止试验;如果在4h结束时面板凝露严重,但未出现不合格,则延长1h试验时间。对于壁挂式、座吊式、立式、嵌入式机组,在凝露试验结束后,应将机组的易拆件(如面板、接水盘等)拆下,仔细检查机组内部的海绵等部件,看是否有导致机组低水的风险存在。表6 凝露试验出风格栅状态室内机型式垂直导风条水平导风条挂壁式、嵌入式平行于出风方向位置保持上电开制冷状态的初始角度座吊两用式、落地式用手调节到水平偏上状态。最大偏上角度与水平角度的中间位置风管式出风静压调节到1.1倍的额定静压注:对其他机型,由委托与测试双方根据安装说明书的相关要求共同确定合理的状态。6.2.22 室内机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按如图2或图3所示连接方式及要求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只打开被测室内机,使其处于制冷工作状态。将被测

    注意事项

    本文(QMZJ21[1].004三管制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