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四章 新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ppt

    • 资源ID:2965391       资源大小:8.83MB        全文页数:24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章 新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ppt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姝艳E-mail:,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二、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 二、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 三、科学的奖励系统和社会分层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制约条件 二、科学技术运行的环境特点 三、正确推动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必然引起社会发展和变迁。农业社会学者丹尼尔贝尔对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农业社会是前工业社会的一种形态。在农业社会,生产技术发展缓慢,科学尚处于孕育期,科学对技术的促进作用尚未显现。当时的手工业,如:手工纺织、制陶、打铁、铸铜等是工业社会的雏型。18世纪以前的几千年,人类社会都处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经济类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5,6,7,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形态变革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与社会形态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生产力方面,从手工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2生产关系方面,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调整: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各种社会阶层如寄生阶层、蓝领阶层、中产阶层等开始出现;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得到加强,专家治国、网络民主凸现出来。网络民主最早就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Mark Slouka)在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p71)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3生活方式方面,从农业时代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活方式,走向工业时代商品经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呈现出新的特征。,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如果超过全世界总和百分之二十五,就称为“科学活动中心”。所持续的时间称为“科学兴隆期”。一般60年110年,平均80年左右。,二、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科学家总数是世界的36%以上,他们的发明占世界的发明的40%,牛顿、胡克、波义耳、哈雷等。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科学家总数是世界的42%以上。,意大利所以成为第一个中心,关键是文艺复兴运动砸烂了封建枷锁。意大利封建势力软弱,政治分裂,工商业和航海业发达,促使了城市的发展。,文艺复兴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革命,是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的伟大政治运动。科学与神学是不相容的。因此科学就成了资产阶级的同盟军和有力武器。而古希腊的原子论、欧氏几何、逻辑学、数学、力学知识都成了意大利科学家们的新起点。,佛罗伦萨,在英国,新教伦理孕育的资本主义精神使其注重创新,皇家学会的科学传统造就了一大批科学家,如牛顿、哈雷、波义耳等。,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前期,法国科学迅速发展,承前启后,赶上并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英国,成了第三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据汤浅光朝统计,在17511800年间,英国92项,法国144项。汤浅现象说明:文化的震荡、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学科群的崛起、科学家的集体流动,都是导致科学中心发生转移的因素。科学的兴旺和教育的发达总是一致的;教育的发达总是超前于科学技术的兴旺.,14,启蒙运动(法文:Sicle des Lumi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狄德罗,洛克 人权立法,卢梭社会契约论,霍布斯,伏尔泰 君主立宪,统一后的德国,工业飞跃发展,除了传统工业,还发明了发电机、内燃机和合成燃料等,建立了新兴的电气工业、内燃机工业和化学工业,因而在德国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也是德国利用英、法科学技术成就的结果。,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科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国家和企业投入雄厚的物力和人力,采取新的组织形式进行科学研究,更促使德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德国比英、法更重视科学和工业的结合,重视应用科学的研究,也是它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实践作为发明的开端,例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应用、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是没有成熟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将自然科学就应用到一些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其突出特点就是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是一些化工等行业,这些发明大多是在实验室完成,都是有理论指导完成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主要应用于重工业,是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据汤浅光朝引用的资料,18511900年间,英法美德四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数目分别为:英106项,法75项,美33项,德202项。在19011920年间,在诺贝尔奖得主中,英8人,法11人,美2人,德20人。所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美国为什么能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颗巨星?是有其历史的必然的。美国独立时,资本主义在荷兰、英国已发展100多年,正处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当时资本主义是最先进、最有生命力的制度。不用再经过文明古国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使得美国一独立就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跨入先进国家行列。美国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有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尊重人权就保证了发挥人的创造性,这是美国民族创业精神的前提。,在第一次在战中,德国大伤元气,二次大战中又被分割成两部分,大批科学家被纳粹迫害,逃离德国。而美国在两次大战的刺激下,科学技术却飞速发展,大量网罗科技人才,大资本家出资建立私人基金会,给予科学、教育以财政上的大力支持。,1988年美国还通过了加强教育的法案,加速科学技术管理与协调,使美国取代德国成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看,19011930年美国占6%,远落后于英、法、德;19311940,美占26%;高于英国与法国,比德低3%(少一人),19411978年,美占50%左右,超过英、德、法的总和。,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微观上对生产要素及其关系的改变;(2)中观上对产业结构的改变;(3)宏观上对生产方式的改变;(4)经济模式上深化了全球经济一体化。,2.科学技术对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1)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2)社会政治权力主体的变化(3)民主内容和形式的变化(4)国际战略形势和格局的变化,3.科学技术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1)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2)影响哲学、宗教、艺术、道德等社会意识的变化;(3)改变教育、文艺、体育等社会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4)促进社会知识生产向物质生产的转化和同一。,(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1、科学技术的价值蕴涵:科学技术是蕴涵价值的社会事业,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科学技术活动渗透着人类价值:首先,科学技术活动的动机目的蕴涵个人的价值观念。其次,科学技术活动过程始终受价值观念的引导。最后,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有其独特的价值规范。,(2)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渗透人类价值: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时代精神必然会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到科学知识之中。(3)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价值最明显、最直接地体现在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影响上。,对科学技术价值评价的不同观点:(1)乐观主义(2)悲观主义(3)现实主义(4)中立论 全面客观地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1)积极的价值和消极的价值(2)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价值(3)反对“科技决定论”和“科技万能论”,28,科技乐观主义,近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能将人类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所需的一切,甚至能化解一切社会矛盾,建立一个幸福富裕的社会。尤其是战后西方世界20年左右的经济繁荣,更使人们陶醉在利用科技征服自然的胜利中。于是科技乐观主义、科技救世主义、科技拜物教十分流行。,29,远古时代技术萌芽状态陶器烧制、房屋建造、弓箭发明、丝麻纺织、人工取火等一系列技术的出现,使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初步满足了人类吃穿住行的生活需要。古代文明实用技术体系的黄金时代为农业服务的天文学、力学、数学、农学、水利工程学等经验科学体系,以及手工冶炼铸造、简单机械制造技术等实用技术发展起来了;公元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创造了以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为代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使用知识体系,达到了古代文化的高峰。不仅成为东方文明最为重要的知识中心,也成为了近代西方新社会产生的催化剂。,30,近现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全人类的命运第一次科学革命(1617世纪)始于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中间经过伽利略惯性定律和开普勒的行星三定律工作,直到牛顿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形成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为止。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实用的蒸汽动力技术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以机器加工、蒸汽动力、机械制造、铁路运输和钢铁冶炼等技术为主导技术群的技术体系,实现了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器生产的转化。,31,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以英国为例英国在18世纪中叶开始发生了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从棉纺织业,逐步扩展到采掘、冶金、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各个部门。在18世纪以前,英国还落后于法国等欧洲国家,但从1770年到1840年的70年间,英国工人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00年英国的煤产量占整个欧洲产量的23;1860年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生产的工业品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并拥有世界出口总额的14和进口总额的13。到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32,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使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社会开始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跃进,以大机器生产、组织严密的工厂体系、产业工人大军和世界性的商业市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始取代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还不到一百年,它所造成的生产力却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马克思、恩格斯,33,第二次科学革命(19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以奥斯特、法拉第、麦克斯韦的工作创立的经典的电磁理论为代表。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以实用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为开端,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电气技术为主导技术,以电力技术、电信技术、热工技术、化工技术、石油技术、钢铁和有色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技术,以及公路、航空、海洋运输等技术为主导技术群的技术体系。,34,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气工业为中心的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出现,实现了工业电气化。内燃机的发明和石油的开采和加工,导致了汽车、飞机制造业的产生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形成了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部门,如人造纤维、药品、电话、电报、收音机、照相胶卷、硝化甘油、水泥等等,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生产过程申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到电气化,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推进到更加集中化、大型化和连续化的新阶段。,35,从1870年至1900年的三十年,世界的工业生产增长了22倍,尤其是钢产量增长50多倍,由52万吨猛增到2 830万吨;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多年,世界年产汽车从几千辆猛增至50万辆以上;美国抓住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兴技术和产业,积极赶超英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在电灯、电话、发电机和电动机、机床等方面的技术上,超过了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的英国。1895年后世界技术中心从英国转到美国。1905年后产业中心也转向美国。1945年后,科学中心也转移到了美国。,36,第三次科学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1905年狭义相对论、1916年广义相对论,20年代量子力学,30年代原子结构理论、40年代基本粒子理论,50年代分子生物学等等。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初到现在)以核能源、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及其产业为标志。核能源技术:1942年建成了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1945年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电子计算机技术: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制造成功;空间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年美国实现了登月飞行;,37,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影响人类史罕见的生产大发展从1950年到1970年,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依次为:日本14.1,意大利8,联邦德国7.5,法国5.9,美国4.1,英国3;从1953年至1973年二十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后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之和;科技进步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20世纪初的520增加到70年代的60,80年代后增加到了80以上;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及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委内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较快地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38,近代特别是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人们认为科技进步毫无疑义地给人类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甚至能消除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和痛苦,因而竭力赞美科学技术。“在所有的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我发觉,再没有什么能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新贡献和新发明更加伟大的了。”F培根科学技术的发展被看作是一种不受社会制约的独立自主的过程,似乎是必然会给人类造福的“天国福音”。,乐观主义,代表:美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曼卡恩今后二百年,40,科技悲观主义,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41,近代社会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一段血腥和野蛮的历史,其间科学技术即使不是直接也是间接的扮演着道德的敌人,罪恶的渊薮的角色。“随着科学和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地平线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并且这一现象是在各个时代和各个地方都可以观察到的”“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我们的科学和我们的艺术之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卢梭论科学与艺术,42,20世纪初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发展,科技的负面影响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暴露得都更加明显和突出。只要表现在战争破坏与威胁、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源短缺、人口危机等全球问题上。,悲观主义,代表:以丹尼斯米都斯为代表的罗马俱乐部1972年增长的极限:从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几个方面阐述了不合理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1981年美特德霍华德、杰里米里夫金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热力学定律,44,人类学家 麦克斯格拉克曼曾说:“科学是一门学问,它能使这一代的傻瓜超越上一代的天才。”“你不可能不劳而获”,“覆水难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功垃圾,专栏:罗马俱乐部(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对人类困境的研究计划“如果我们要维护这个我们自己和我们孩子们居住的星球,现在就需要一致行动。”增长的极限,概 述:这个研究计划的目的是要考察给人类所有国家造成不安的复杂问题:富足中的贫困;环境的退化;对制度丧失信心;就业无保障;青年的异化;遗弃传统价值;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和经济混乱。罗马俱乐部把这些问题称为世界性问题。30多年前成功预测石油危机 环保组织先驱罗马俱乐部再度发出警告科技无法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2007年夏天,极端气候事件侵袭世界各地。在欧洲,匈牙利前所未有的高温在一周内热死了500人;英国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在美国,25公斤重的巨大冰块在晴朗的天气里从天而降;在东南亚,因为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加,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登革热病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倍,这些多种多样的问题有三个共同的特征:这些问题某种程度上在一切社会里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包含技术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它们相互作用着。所选择的因素: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污染,罗马俱乐部的结论从增长到全球均衡,1.如果在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2.改变这种增长趋势和建立稳定的生态和经济的条件,以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全球均衡状态可以这样来设计,使地球上每个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而且每个人有实现其个人潜力的平等的机会。,3.如果世界人民决心追求的是第二种结果,而不是第一种结果,他们为达到这种结果而开始工作的愈快,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现实主义,从现实出发的谨慎乐观态度(美)莱斯特R布朗:综观世界全局(美)博特金,(摩洛哥)埃尔曼杰拉: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性论,科学、技术本身科学技术的应用,=,是非、真伪、效率高低,不能用好坏、善恶、损益来衡量,无关,也有人认为:,科学技术不是价值中立的科学判断从根本上是客观内容但不能与人的情感、欲望和行为截然分开事实判断本身包含了价值判断,“认识自然的秘密是否于人类有益?人类是否已经成熟到从这种认识中获得益处?还是这种认识就是对人类有害的?”比埃尔.居里,“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爱因斯坦,科技伦理的概念:人们在科技所发生的伦理关系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是对科技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制约与控制。科技要更好地发挥为人类服务的作用,就必须通过伦理道德手段来进行规范和约束,这已经成为科学家和伦理学家共同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三)科学家的伦理责任,现代社会中责任的含义:从哲学上讲,责任观念和因果性联系在一起。“责任的最一般、最首要的条件是因果力,即我们的行为都会对世界造成影响,且这些行为都受行为者的控制(自由意志)。如果一切行为都出于被迫就谈不上责任。”“对于这种行为,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能预见后果(认识能力)。”,21世纪三大技术:基因技术有关人类个体的同一律问题、无性繁殖与生命的基本权利问题、家庭的性别属性与家庭的组织问题。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沟通方式。纳米技术挑战日常生活中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同一律。“租借子宫”、“替代母亲”、“试管婴儿”等技术:打乱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关系。,性别鉴定技术:虽然可以通过及时终止妊娠,减少某些性连锁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但是,它可能成为重男轻女者保留男婴、摈弃女婴的手段,致使社会男女比例失调,影响人类种族的持续健康的延续。人工流产技术:将会因使胎儿流产失去生命而引发关于胎儿是否是人的伦理争论甚至是人权争论。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冲击“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儒家伦理和关于死亡的传统伦理观(即脑死亡与呼吸死、心脏死之间发生矛盾),降低人的价值与尊严。,“安乐死”技术:冲击“敬畏生命”、“生命无价”的传统生命伦理观。“克隆”技术:将会引发诸如人的基因能否当作商品进行交易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技术:导致虚无主义和自由无政府主义伦理观盛行,使得不道德行为难以监督和控制,个人隐私被侵犯,信任与责任出现危机,信息资源的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随着英国对设计婴儿技术的全面解禁,预示该项技术正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科学家和伦理学家在这项技术是否应该用于其他用途存在分歧,它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道德挑战。,人类不能预测和控制技术的负面价值。在终极意义上,人类不能完全预测和减少技术的负面价值,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界。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因此可以望而却步和悲观失望。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虽然不能完全预测出技术的负面价值,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预测。,62,社会建制(social institution)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主要包括:,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科学技术体制化以科学技术的职业化为核心,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制,一般是指:某学科已有一支专业研究队伍;有了自己的学会或研究机构;有自己的出版物;学科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有相应的学位、学衔等。,实质上,这是指该学科已经作为一个社会实体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如得到经济、政治、教育的支持),成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独立子系统。,如化学工程学社会建制出现的标志:1888年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成立新专业,1908年AICHE(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成立,1908年CEP(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创刊,1892年MIT授新专业学士学位。,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化,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社会建制化”基于某种社会需要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化”核心是“科学技术活动的职业化”、“知识生产活动的体制化”,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社会建制化的内容“价值层面”(思想基础)确立了特殊价值和体制目标科学的体制目标“扩展确证无误的知识”技术的体制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发明,并产生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制度层面”(基本标志)形成了与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传播、应用相适应的社会秩序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行为规范科学技术活动中的奖励机制其他与科技活动相关的制度,如国家科技政策“组织层面”(基本条件)建立了以科学技术人员为活动主体的社会组织学会、研究院、工业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大学“物质层面”(基本保障)为科技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如科研所需的资金投入、仪器设备等,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历史进程 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业余走向专业化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专业化走向职业化国家科技体制形成,第1页,()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业余走向专业化 古代:经验型知识生产自然哲学家的哲学式研究:零散、思辨工匠和技师在实践活动时积累的知识技能:随机、偶然、缺乏理论基础近代:实验型知识生产培根:“实验哲学”英国皇家学会(1662)成立1662-1730年,英国皇家学会集中了全世界1/3以上的杰出科学家:牛顿、哈雷、波义耳、胡克等;科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认可;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属于一个有共同目的和宗旨并恪守一定规范的科学组织。法兰西科学学院(1666)成立由政府资助,设置了领取国家薪俸的院士制度这是科学活动体制化和科学家社会角色形成的重要标志。科技活动在17世纪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劳动,科学家由业余走向专业化。,70,知识生产从“经验型”转向“实验型”,学会、年会协会科学大会出版物,期刊科学院、所科学荣誉:科学奖等级制:院士、教授博导科学裁判:,一个成熟科技建制的内容,早期的专业科学学会,1560年意大利那不勒斯“自然奥秘学院”1603-1630年意大利罗马“猞猁学院”1645年英国伦敦“哲学学会”、牛津“实验哲学俱乐部”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1666年“法国科学院”成立1700年德国“柏林学会”成立(莱布尼兹主持)1766年英国伯明翰成立“太阴学会”(“月社”),74,()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由专业化到职业化 英国皇家学会作为专业化科学的代表,仍是业余科学家聚集的场所,其会员以贵族和政治家为多。19世纪德国科学技术活动以职业化为特征的高度体制化,是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重要阶段。兴建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新式大学:柏林大学(1809)、玻恩大学(1818)、慕尼黑大学(1826),以及专门培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工艺学校。美国大学:系的建立,研究生院制度形成,“业余”科学家的职业,第36页,科学技术活动在产业界的职业化和体制化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建立和工业研发人员的出现。德国合成染料工业如巴斯夫、拜耳、赫斯特最先创建工业研究实验室;德国电气工业(如西门子公司)、钢铁工业(如克虏伯公司)也创建了实验室;美国的贝尔电话公司和通用电器公司也相继建立工业实验室。科学技术活动在政府中的职业化和体制化以政府支持和直接管理的科研机构的建立与政府资助科学技术活动的制度化为特征。1873年德国建立“国立物理研究所”1877年德国建立“国立化学研究所”1879年德国建立“国立机械研究所”,78,早期实验室,79,卡文迪许实验室,80,81,丹麦 哥本哈根实验室,()国家科技体制的形成: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事业是国家资源纷纷建立和扩大由政府支持的科研机构建立了支持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中的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资助机制,如美国科学基金会政府和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改变了以前科技活动主要依赖社会捐助和科学家个人资产的状况。国家纷纷制定鼓励和支持科技活动的政策“科技政策”: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强化其科技潜力,以达成其综合开发之目标和提高其地位,而建立的组织、制度及执行方向的总和。科技政策成为国家科技体制的重要支撑。,“小科学”和“大科学”时代之比较,各国的科技体制类型“多元分散型”:以美国、英国为代表政府用间接手段(法律、政策)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实行宏观调控,没有统一、确定的科技政策和宏观指导方针;政府只对基础性的、国防的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投资,其他研究活动主要靠市场机制来调节管理方式多元化、组织结构分散“高度集中型”:以苏联、法国为代表管理体制和政策方针一元化,集中领导并有金字塔式的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政府直接介入从研究到生产的全部过程,并且是国家科技活动的主要投资者。“集中协调型”:以德国、日本为代表在市场引导集中为主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对科技开发实行集中管理;产业界是国家科技活动的投资主体,政府通过统一而配套的方针政策将政府与民间的各种要素纳入统一的科技发展轨道。,“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是科学的社会建制中相互联系并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实现科学建制的体制目标,科学家需要遵循共同的行为规范;而正是共同的行为规范将科学家从分立的个体结合为互动的社会群体,形成了科学共同体。另一方面,科学共同体发挥着维护科学建制的体制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功能。离开了通过科学家的自律、相互交流与监督而构成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建制的体制目标的实现、行为规范的维护和奖励的分配等是无法完成的。,二、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一)科学共同体20世纪40年代,英国科学家波朗依提出了科学共同体概念:“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命。每一个人都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一个特定集团。科学家的这些不同的集团共同形成了科学共同体。”20世纪50年代,社会学家希尔斯:“科学共同体有自己的组织机构、规则和权威,这些权威通过自己的成就按照普遍承认与接受的标准而发生作用,并不需要强迫。”20世纪60年代,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将“科学共同体”与“范式”概念联系起来,“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学有专长的实际工作者组成。”,价值观念层面上的科学共同体认为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科学作为独特自主的社会事业,主张科学是自由的,科学共同体需要自治。社会建制意义上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作为非实体的组织方式,体现了科学的社会建制中科学家的交往和互动模式与机制。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共同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评价、分配、承认,对科学成果的质量进行社会控制,并由此保证科学这个社会系统有效运行。,科学共同体的表现形式“正式组织”:是指那些有明确目标、任务、结构、职能的机构,并且由此形成了成员间的责权关系,对个人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科学技术研究所、科技学会或协会等。“非正式组织”:是在组织成员之间感情相投的基础上,由于观点、爱好、兴趣、习惯、志向等一致而自发形成的结伙关系。如学派、无形学院。,()正式组织“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创新科学技术为根本任务的知识生产组织。直接或间接受国家的指导和控制。科研院所作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广泛分布于大学、企业、以及各级科学院和政府部门所属的机构中。世界上第一个科研所:卡文迪许实验室(1871)“科技学会或协会”: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主要任务是学术交流,如出版学术刊物,召开学术年会和研讨会,组织国际会议、国际间学术互访等,为科学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学会:英国皇家学会(1662),(2)非正式组织“无形学院”:是地理上分散的科学家集簇,他们虽然分属不同的实体机构,但通过灵活多样的非正式交流与合作,而形成了高度互动。无形学院中的成员往往是本学科的核心科学家,交流的是前沿进展和新知识。交流形式:非正规,通过科学家的面谈、信件或未定稿进行,因而更深入。科学沙龙、学术车间、周末茶话会等意大利“山猫学会”(伽利略首创)爱因斯坦等人的“奥林匹亚科学院”英国剑桥的“三一中心”,“学派”:是由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组成一种科学家集团。该集团围绕共同的学术思想形成公认的学术权威。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如哥本哈根学派,以玻尔为核心,聚焦了海森堡、泡利等一大批青年物理学家,对量子力学和基本粒子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派的特点:内聚性:遵循共同的学术思想,并以学术权威为组织核心,成员联系更加紧密。整体性:由于学派中科学家的思想观点一致,且有共同追求,学派往往是一个有竞争力的集体。传承性:有竞争力的学派往往有发展潜力,会吸引新一代学者,而产生世代相继的师承关系。排他性:学派之所以形成,原因在于其思想未成为整个研究领域的共识,而存在着与之竞争的观点。但学派若过分排他,形成门户偏见,会成为新思想的发展阻力。,师徒链,赫德西 G.P.汤姆森 索迪 阿斯顿 查德威克 卢瑟福 玻尔 J.J.汤姆森 阿普尔顿 玻恩 科克罗夫特 巴拉克 沃尔顿 戴维森 布莱克特 哈恩,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93,家族相关,W.H.布拉格W.L.布拉格J.J.汤姆森G.P.汤姆森E.费歇尔H.费歇尔N.玻尔A.玻尔P.居里 J.居里M.居里 I.居里,他们先后获得 3 次诺贝尔奖,主要以其放射性研究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所作的贡献而闻名于世。,科学共同体的特点:,(1)是由从事实际工作的科学家组成的。(2)科学共同体的组成是划分层次的。所有的自然科学家形成一个共同体。稍下一个层次形成了主要的科学专业集团。诸如:物理学家的、化学家的等等。下一个层次还有有机化学家,或者其中的高分子化学家,或者蛋白质化学家。更下一层次如噬菌体小组。,96,科学共同体与社会学共同体的区别,科学共同体尽管源于共同体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社会学中,共同体通常指与某一个地域范围相联系的人群,而“科学共同体”概念却倾向于舍弃地域的规定性。科学共同体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原则上它是没有国界的。在学术科学中,每一个成员都是超越国家的。科学共同体具有以专业为基础的分层结构。,(二)科学家的行为规范科学家的行为规范一般包括“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两方面。“技术规范”:是指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般要遵循的方法论准则,即主要指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及其成果必须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科学研究经验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等。“社会规范”:是约束、协调科学家行为的制度性要求。科学家的行为规范一般主要指社会规范。,科学家的行为规范【默顿】默顿民主秩序中的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规范结构)(1942),首次对科学家的行为规范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分析主要针对的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学院科学”。UCDOS“普遍主义”(universalism)科学应当是没有国界的。评价的客观、非个人标准一种学说,不管其来源如何,都要按照客观的非个人的标准来衡量,而与提出这一学说的人的个人或社会属性,如他的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等无关。普遍主义表明,科学事业向所有有才能的人开放。这与民主精神是一致的。,“公有主义”(communalism)科学应当是为人类所共有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家对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具有独占权,科学发现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它归属于科学共同体;要获得承认的内在要求。包含着“独创性”规范;用人名命名的定律或理论只是一种纪念性的形式。公有主义VS专利保护制度“专利”是指国家授予发明创造人在一定期限内独占其发明创造的一种特权(知识产权)。表面看来,专利的独占性与公有主义相矛盾,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专利制度在授予发明人一定期限的专利权的同时,也要求他公开新技术,使任何人都可以了解新技术的进展,为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与改进提供条件。因此,专利制度本质上是要打破技术保密的,它只是为了回收发明的投资,才给予发明者一定期限的独占权,这样做是利于发明创造本身的。,“独创性”(originality)这是默顿1957年补充的行为规范。要求科学家只有发现了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做出了别人未曾做出的贡献,科学家的工作才被认为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实质意义。科学是对未知的探索,科学成果应该是新颖的,公有主义规范内在地要求把“独创性”作为制度性要求。,“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袪利性)无私利性并不否认科学家的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家不应该因为对个人私利的追求而影响科学事业。无私利性不是对科学家行为的一种道德上的要求,而是一种基本的制度性要求。科学家可以出于各种动机。当种种科学不端行为(伪造和篡改科研成果、抄袭和剽窃、因利益冲突而有意做出有失客观的评价等)出现时,无私利性这一制度要求便成为一种禁令。“袪利性,既不是指科学家只应为科学而科学,也不是指科学家只能利他、不应利已,甚至不是指科学知识实际上与利益无涉,而在于从制度层面上控制和避免科学活动因各种利益而导致偏见和错误。”,“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 skepticism)科学崇尚合理而有依据的怀疑与批判研究者有责任对他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批评,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怀疑,只要这种怀疑或批评是有根据的、有条理的,而不是毫无道理的妄加揣测。,默顿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其他新的规范。如巴伯增加了“理性精神”、“感情中立”。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行为规范,作为一种理想的基本原则,虽然与现实的社会运行有一定距离,但它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容否定的。默顿指出,当科学家的行为规范这一外在制度性要求,内化为科学家的自觉的行为准则时,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就演变为“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的精神气质,是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可以内化为科学家的科学良心。,默顿把科学家的共同精神气质和行为规范归纳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亦译祛利性)、独创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后来又有人增加了谦虚、理性精神、感情中立、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本身(比如做实验)还应遵守人道主义原则以至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原则。有责任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105,科学社会建制的新变化:后学院科学“后学院科学”(产业科学)的特点:集体化:科研课题日趋复杂,需要集中各类专业的 科学家集体协作。政策化:科学研究越来越被国家等经费提供者操纵。科学家的活动深受政府科学政策的影响,并以不同方式满足政府政策的要求。官僚化:研究经费日益依赖政府和企业的投入,科 学共同体的自治受到政府和技术官僚的约 束和冲击。产业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效用化:科学越来越被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106,科学家的行为规范【齐曼】齐曼在真科学中对后学院科学的科学家的行为规范进行了研究,指出科学家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章 新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ppt)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