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联通省级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doc

    • 资源ID:2960799       资源大小:545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联通省级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doc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2008年9月中国联通省级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V1.0)目 次目 次I前 言V中国联通省级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1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缩略语14 概述14.1 系统建设指导原则24.2 系统建设阶段计划34.3 资源管理范围34.3.1 第一阶段34.3.2 第二阶段35 资源管理系统总体功能要求45.1 系统功能45.2 接口功能56 第一阶段功能要求66.1 资源模型管理76.1.1 资源类管理76.1.2 资源属性管理76.1.3 资源关系管理76.1.4 资源数据导入导出模版管理76.1.5 数据核查规则管理76.1.6 资源统一命名规则管理76.2 资源数据维护76.2.1 动态资源数据的采集和同步76.2.1.1 资源数据类型86.2.1.2 资源同步范围选择86.2.1.3 资源同步周期86.2.1.4 资源同步方式86.2.1.5 资源数据更新86.2.2 静态资源数据录入96.2.2.1 资源数据类型96.2.2.2 资源数据的录入方式96.2.2.3 数据录入的相关操作106.2.2.4 资源数据更新106.2.3 资源数据核查116.2.3.1 配置核查规则116.2.3.2 资源管理数据核查116.2.3.3 核查结果的查看和修改116.2.4 资源数据清查116.2.4.1 条码编制与打印116.2.4.2 清查计划制定116.2.4.3 资源数据清查116.2.4.4 资源数据变动审核126.2.5 资源数据滚动更新126.3 资源数据呈现126.3.1 通用功能要求126.3.2 空间资源视图126.3.2.1 局站分布图136.3.2.2 通信楼平面图136.3.2.3 室内分布大楼平面图136.3.2.4 机房平面图136.3.3 管线资源视图146.3.3.1 管道截面图146.3.3.2 管井截面图146.3.3.3 管道路由图146.3.3.4 缆线资源视图156.3.4 网络资源视图156.3.4.1 传输网156.3.4.2 话务网156.3.4.3 数据网166.3.5 设备资源视图166.3.6 逻辑资源视图166.3.6.1 系统组织图166.3.6.2 通道组织图176.3.6.3 波道组织图176.3.6.4 通道路由图176.3.6.5 电路路由图176.3.6.6 信令路由图176.4 资源的查询和统计176.4.1 基本查询功能176.4.2 基本统计功能176.4.2.1 资源统计报表186.4.2.2 报表发布186.4.2.3 报表呈现形式196.4.2.4 报表定制196.5 资源的分析196.5.1 资源使用情况分析196.5.1.1 资源利用率分析206.5.1.2 资源使用趋势分析206.5.2 资源负荷预警分析216.6 资源信息发布216.6.1 Web发布216.6.2 接口信息发布226.6.3 PDA发布226.7 资源辅助信息管理226.8 系统自身管理226.8.1 安全管理226.8.1.1 权限验证226.8.1.2 日志管理226.8.1.3 用户管理236.8.2 系统管理236.8.2.1 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236.8.2.2 系统硬件设备监视236.8.2.3 数据库监视236.8.2.4 帮助236.9 资源调度管理236.9.1 通用调度管理功能236.9.1.1 调度方案管理236.9.1.2 资源状态管理246.9.1.3 资源调度接口246.9.2 调度资源类型246.9.2.1 管杆路由调度246.9.2.2 光纤路由调度256.10 备品备件管理256.10.1 出入库管理256.10.2 调拨管理266.10.3 维修管理266.10.4 报废管理276.10.5 库存管理276.11 外部接口276.11.1 与传输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276.11.2 与移动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276.11.3 与电子运维系统的接口287 第二阶段功能要求287.1 资源数据呈现287.1.1 逻辑资源视图287.1.1.1 移动和传输网间资源关系图287.1.1.2 传输网和管线资源关系图287.1.1.3 专业设备与动力设备资源关系图287.2 资源的分析287.2.1 资源相关性分析287.2.2 资源专题分析297.2.2.1 路由可视化分析297.2.2.2 网络层透视分析297.3 资源调度管理297.3.1 空间资源调度297.3.2 电路调度307.3.3 通道调度307.3.4 ATM PVC调度307.4 外部接口307.4.1 和数据网管系统间的接口307.4.2 和运行信息发布平台的接口307.4.3 与客服支撑管理系统的接口307.4.4 与网络优化系统的接口317.4.5 与网络业务分析系统间接口31前 言本规范由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运行维护部、北京邮电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省级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中国联通省级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省级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本规范的适用对象为省级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人员以及设计、开发人员。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1 中国联通OSS系统总体框架2 中国联通综合资源数据模型规范3 中国联通综合资源命名规范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TM异步传递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BSC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DDF数字配线架(Digital Distribution Frame)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SM全球移动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HDSL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igh-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HLR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MISN城域综合业务网(Metropolitan Integrated Service Network)MSC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ODF光配线架(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PDA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VC永久虚电路(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s)SDH同步数字序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VLR拜访位置寄存器(Visited Location Register)WDM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4 概述4.1 系统建设指导原则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应遵循并体现系统建设的以下指导原则:1) 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必须和运营体制相结合,同步建设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必然会涉及到维护、工程、计划,甚至市场、客服和财务等各个业务部门间业务和职责的交叉。而目前,大部分试点公司的建设只停留在解决生产环节需求这一层面上,运行维护管理、工程管理和服务管理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环节未被综合考虑到系统建设计划中,各环节间的衔接问题成为系统建设、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其建设难度相对加大。因此,资源系统的建设,除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外,同时要解决维护、工程、服务等各环节管理、流程及考核等体制问题。明确系统在建设中、建设后各组织结构及所赋予的工作职责,理顺跨部门间的处理流程,这是系统开发能否成功的最关键一步。2) 系统建设本身具有周期性、需求不确定性等特点,建设需要分步合理实施在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根据资源管理系统周期性的特点,采取多阶段的形式进行资管系统的建设,制定各个阶段性建设目标,并依据建设目标,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应根据需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系统的建设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3) 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应注重使用性和全面性的平衡综合资源管理系统涉及的专业和管理范围广泛,其面向的用户群也多,因此,一个完整全面的资源系统不仅功能要非常完善,而且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用户。那么,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功能的全面性和实用性间找一个平衡点。原则上,日常应用中经常使用,已明确管理流程和模式的功能,一定要尽快实现并投入运行。4) 多方合作,积极参与建设开发系统开发商与运营商处在两个不同的工作领域。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首先,必须要以“以我为主,厂商为辅,厂商只做技术支撑”的原则开展建设工作;其次,资源管理系统的直接使用人员必须参与到系统的开发建设中,避免系统的建设人员与使用人员脱节,造成建设的功能不实用;第三,要求开发商现场开发,加强厂家开发人员与维护人员的交流,更准确的沟通,使开发的系统更合乎实际运行环境。5) 强制推广,通过应用进一步完善系统新系统的推广必然会遇到使用习惯的问题,由于应用不习惯,不顺手,造成新系统被排斥,致使达不到预期的建设目标,从而逐渐被废弃。如何推广?如何完善?如何让维护人员尽快熟悉系统,习惯使用系统,带强制性的推广使用、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是一条捷径。4.2 系统建设阶段计划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专业,特别是资源数据的普查和整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因此,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宜采用多阶段的形式进行。对于每个阶段,确定该阶段需要完成的明确的目标,并对该阶段的系统投入使用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通过逐步建设、逐步投产的方式,可使建设资源管理系统的投入尽快获得回报。省级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计划采用两个阶段实施:2007年完成第一个阶段的建设,2008年完成第二个阶段的建设。其中,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搭建基础数据平台,完成基础数据的采集、资源数据的滚动更新、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管杆路由和光纤路由调度,满足维护、工程、计划等人员的需求。第二阶段则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网间关系呈现、资源深度分析、空间、逻辑资源调度等功能,将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延伸到市场、客服、财务等相关部门人员。各分公司原则上应按照这两个阶段来进行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4.3 资源管理范围作为资源信息中心,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应支持各类资源信息,其被管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空间资源、管线资源、设备资源、逻辑资源以及业务资源,关于被管资源数据分类和资源模型的详细内容,参见中国联通综合资源模型数据规范。被管资源的范围涵盖了中国联通全网、全专业的各类资源,在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应考虑按工程进度分步实施。4.3.1 第一阶段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第一阶段应实现对以下各类资源的管理:1) 传输专业的骨干网、二级干线网和本地网涉及的动静态资源;2) 移动专业的所有动静态资源;3) 数固专业的省际及省内骨干网络资源;4) 管线资源;5) 备品备件资源。4.3.2 第二阶段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第二阶段应实现对以下各类资源的管理:1) 传输专业的接入网资源;2) 数固专业本地网和接入网资源;3) 动力环境、同步网资源、维修支持资源;4) 业务资源;5) IT系统资源;6) 其它资源。5 资源管理系统总体功能要求5.1 系统功能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应能完整、准确地维护各类资源数据;支持各业务部门直接或间接进行相关专业的资源调度;通过对各专业资源的统计分析为网络的规划建设提供支持;以及通过对网络运维的综合监控为战略管理层提供网络运营的决策支持。综合资源管理的建设需分阶段、持续进行。图1描述了省级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各功能实施的工程规划。其中资源模型管理、资源数据维护、资源的查询和统计、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和负荷预警分析、包括空间、管线、网络、设备和逻辑资源在内的基本资源数据呈现、资源信息发布、资源辅助信息管理、管杆和光纤资源调度管理、备品备件管理以及系统自身管理为第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功能;资源的网间关系呈现(包括移动和传输网间资源关系、传输网和管线资源关系、专业设备与动力设备资源关系等)、资源的相关性分析、资源专题分析、其他(空间资源、电路、通道、ATM PVC等)资源调度管理为第二阶段需要完成的功能。图1 省级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5.2 接口功能按照中国联通OSS系统总体框架,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在整个OSS框架体系下的定位如图2所示。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保存了从网络、设备、业务、客户等多个层面的物理的和逻辑的、粗粒度和细粒度的各种资源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作为整个OSS体系的资源信息中心,支撑其它系统实现相应的应用功能。移动、数据、传输、动力环境等监控类系统从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取静态数据,并把动态数据同步到资源管理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可建立以资源管理系统为企业数据中心的信息结构,各个专业网管系统可减少共有重复资源的维护工作量;电子运维系统作为各个OSS系统的纽带,需要和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双向交互,它根据各种运维流程随时去资源管理系统中获取数据,并根据其它系统或人工的执行情况随时更新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此外,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和统计分析结果还可以对业务分析系统、网络优化系统和客户支撑管理系统提供支持。图2 省级OSS系统目标框架综合资源管理系统需要与多个外部系统实现互联。从而实现资源信息的流入、流出、同步、更新,并对与资源相关的运维调度、业务分析、网络优化和客户支撑管理提供支持。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和OSS系统中的其它系统间的接口关系如图3所示。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应首先实现与传输综合网管系统、移动(GSM、CDMA)综合网管系统以及电子运行系统间的接口,并且这些接口应在系统建设的第一阶段全部实现。其他接口根据相关系统建设情况将在第二阶段和未来逐步规划实施。图3 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关系图6 第一阶段功能要求对于第一阶段要求实现的系统功能和接口功能,原则上也应分批逐步实现。按照功能的基础性、重要性、实施的难易程度以及周期长短进行如下阶段性划分:1) 第一批应实现的功能a) 与传输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b) 与移动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c) 资源模型管理;d) 资源数据的维护;e) 资源数据的呈现;f) 资源数据的查询和统计;g) 系统自身管理;2) 第二批应实现的功能a) 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和负荷预警分析;b) 资源信息发布;c) 资源辅助信息管理;3) 第三批应实现的功能a) 与电子运维系统的接口;b) 管杆和光纤资源的调度管理;c) 备品备件管理。6.1 资源模型管理资源模型管理功能提供建模引擎,从而使得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资源管理需求定义并维护资源以及资源间的关系,为资源数据的导入、维护、核查和资源故障和性能的相关性分析提供模型基础。6.1.1 资源类管理资源类是对具有相似结构、行为、关系的一系列资源对象的抽象和描述,资源类是系统进行资源建模的最基本元素。资源类以名称作为整个系统中的唯一标识。系统对资源类的管理应包括资源类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6.1.2 资源属性管理系统应支持对每个资源类的属性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增、删、改、查;在资源模型中对某个资源类属性进行修改后,系统应自动更新资源信息库中该资源类所对应的实例。此外,属性组是对类的属性进行分类管理的有效手段,用户可以自定义属性组,并在定义属性的时候为该属性指定其所属的属性组。6.1.3 资源关系管理资源关系主要包括继承关系、包含关系和关联关系。继承关系体现了不同类间的抽象和派生关系,子类自动继承父类的属性。包含关系是用于对资源进行分类和组织的有效手段。除继承和包含关系以外,还存在资源的关联关系,如MSC通过中继群链接到HLR,则MSC和中继群是直接的关联关系,MSC和HLR是间接的关联关系。系统应支持对资源的继承关系、包含关系和管理关系进行定义、呈现、修改和删除。6.1.4 资源数据导入导出模版管理系统应能根据资源模型生成相应的数据导入导出模板,并对产生的模板进行管理。6.1.5 数据核查规则管理系统应能根据资源模型生成相应的数据核查规则,并应用规则核查数据关系的完整性。6.1.6 资源统一命名规则管理系统应对所有资源的统一命名进行集中管理,具体资源的命名规则参见中国联通综合资源命名规范。6.2 资源数据维护6.2.1 动态资源数据的采集和同步系统应支持通过各专业网管、适配器甚至网元等系统或设备提供的接口采集资源数据。按照各种资源数据的类型和变化频度的不同,系统应提供完善的数据同步功能,通过接口获取资源数据的变化信息以保证资源数据的准确性。系统应支持采用自动触发和手工触发两种方式进行数据同步采集。各种资源的获取方式及更新周期不尽相同。原则上,如果专业网管中有资源数据,则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必须从专业网管中通过接口得到数据。6.2.1.1 资源数据类型传输类的设备资源、传输逻辑资源包括传输系统、SDH再生段、SDH复用段、SDH通道、电路、光再生段、光复用段、光通道、光路等资源信息需要从传输综合网管采集和同步;无线类和交换类的设备资源需要从移动综合网管系统采集和同步;数据类的设备资源需要从数据网管系统中采集和同步。详细内容参见中国联通综合资源数据模型规范。6.2.1.2 资源同步范围选择系统应支持用户根据需要选择需要同步的资源范围,有利于提供工作效率,减轻网络负荷。一次数据同步可以只选择有限的地域范围、子网范围等;一次数据同步也可以只选择有限的几种类型,比如,只选择数据网中的“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类型,而不选择“HDSL、ADSL、VDSL”等接入设备。 6.2.1.3 资源同步周期针对资源种类不同,存在变化频率的不同。选择同步的周期也不相同。例如:针对网元数据一般变化较慢,可以选择“每天、每周”,而针对传输电路则需要选择“每小时”,最长也必须“每天”,否则将难以反映网络的实际情况。6.2.1.4 资源同步方式为满足工作需要和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系统应提供自动同步和手工同步两种方式:(1)自动同步,对于支持接口采集方式的数据类型,系统提供接口自动同步功能,当用户选定同步的资源类型和范围、同步周期时,系统将按照用户设定的条件进行数据的自动同步。(2)手动同步,针对数据修改、资源变化,需要立即进行同步的情况,系统支持用户选择需要同步的资源类型和范围,并且立即执行同步操作。6.2.1.5 资源数据更新系统通过接口同步方式获取现网数据并与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和更新,更新操作包括下述四种:1) 资源增加更新,现网中有设备等资源数据的增加,系统将资源信息增加到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中。2) 资源删除更新,由于现网设备的割接、拆除等原因,导致原有设备已经不在使用,系统将进行资源的删除更新。3) 资源属性变更的更新,由于设备的割接、扩容等方式,导致资源的属性发生变化,系统将进行资源的属性变更。4) 资源关系的更新,由于资源的增加、删除或数据变更导致资源间关系发生变化,系统应支持进行资源间关系的更新。对于数据的更新操作,一般需要经过维护人员的确认才进行数据的实际更新操作。6.2.2 静态资源数据录入对于无法通过网管或智能设备采集的数据,系统应支持手工录入、批量导入等资源数据的录入方式。6.2.2.1 资源数据类型对于在专业网管中未实现资源管理功能的情况,空间资源、管线资源、动力类设备资源、连接类设备资源、仪器仪表类设备资源、逻辑资源中的中继群和信令链路组、业务资源信息都应通过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录入。不能从综合网管系统或其他系统获得的动态资源的属性信息也需通过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录入。详细内容参见中国联通综合资源数据模型规范。对于在专业综合网管系统中已实现部分资源管理功能的情况,已纳入专业综合网管中管理的资源仍由专业综合网管系统维护,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从专业综合网管系统获取相应的资源信息。除支持对现网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外,综合资源管理系统还应支持对备品备件资源信息的录入。6.2.2.2 资源数据的录入方式1) 表格方式录入针对每一种资源类型,系统应提供专一的录入窗口界面,将资源对象的属性分为基本属性、工程属性、配置属性、资产属性、维护属性等多个属性分组。针对每个属性分组又下列多种子属性。通过录入界面,用户可以添加单条资源数据记录。2) 模版批量录入系统应制定固定格式的导入模版,将文本文件数据、Excel文件数据等转换为固定格式的Excel文件并通过程序快速地导入系统中。系统对EXCEL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处理,转换为系统内部格式的数据进行存储。针对不符合系统格式的数据,系统应能够自动检查配置数据的缺失或错误,并提示用户修改或重新填写。通过规范数据录入流程和录入模板,实现数据录入的标准化。通过录入模板的标准化,可减少数据关联错误和定义错误。3) 现有文档图纸导入系统应能将现有的施工图纸、照片等多媒体信息导入到数据库中进行管理。系统应提供该类信息的查看功能。4) 其他方式此外,系统还应支持离线同步方式实现资源数据的导入。例如,资源录入人员使用PDA在被管资源现场进行资源清查,之后将数据导入到系统后台数据库中。6.2.2.3 数据录入的相关操作数据录入的相关操作包括,数据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导入、导出、打印。功能主要介绍如下:数据查询,系统允许用户设定单个或者多个条件的组合进行数据过滤查询,并以表格和图形的方式呈现;系统允许进行模糊查询,按照资源关键字进行模糊匹配查询功能。数据修改,在静态配置信息管理功能和拓扑图中的配置信息显示窗口中,提供图形方式的配置数据的手工录入和修改功能,修改后可以立即保存,使其立即生效。数据增加,在录入资源数据时按照中国联通网络资源命名规范进行命名录入。数据删除,在删除数据时考虑资源的相关性进行级联删除。数据导入,从模版表格和现有固定格式的Excel表格中进行数据导入。数据导出,查询出的数据能够导出为Excel格式的文件进行保存。数据打印,查询数据支持打印功能。6.2.2.4 资源数据更新系统通过录入方式获取现网数据并与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和更新,更新操作包括下述四种:1) 资源增加更新,现网中有设备等资源数据的增加,系统将资源信息增加到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中。2) 资源删除更新,由于现网设备的割接、拆除等原因,导致原有设备已经不在使用,系统将进行资源的删除更新。3) 资源属性变更的更新,由于设备的割接、扩容等方式,导致资源的属性发生变化,系统将进行资源的属性变更。4) 资源关系的更新,由于资源的增加、删除或数据变更导致资源间关系发生变化,系统应支持进行资源间关系的更新。对于数据的更新,一般需要经过维护人员的确认才进行数据的实际更新操作。6.2.3 资源数据核查系统应支持资源数据核查功能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以及完整性。系统对资源数据库中的资源属性信息以及从被管系统接口上采集到的资源信息、手工录入的资源属性信息进行集中比较核查,将不一致的内容作为核查结果呈现给资源维护人员。系统应具备自动进行数据核查的能力。根据资源数据的相关性(如资源对象之间的承载、包含关系等)或所选定的业务规则,自动检查资源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以及完整性。6.2.3.1 配置核查规则系统应能够定制核查规则,核查规则描述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6.2.3.2 资源管理数据核查系统应能够通过核查规则检查出系统中资源数据存在的资源关联错误,资源关联缺失,数据重复等错误数据,来保证整个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6.2.3.3 核查结果的查看和修改系统应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数据的一致性核查,并以核查报告的方式提供给维护人员进行查看和修改。提供的核查报告包括下述三种形式:1) 资源属性错误的纠错功能:提示维护人员资源信息的属性有错误,如端口属性应该为光口而系统中录的为电口,机盘型号错误,不同业务中心记录的设备名称不相符合等等。2) 资源增加纠错功能:提示维护人员现网中有资源增加的情况,如新增网元,新增机盘等。3) 资源删除:提示维护人员现网中有资源删除的情况,如撤除网元,拔除机盘等。针对核查报告,维护人员查看并确认,可以进行单个或批量资源的确认和修改。6.2.4 资源数据清查系统应根据相关的数据维护制度支持对系统内存储的资源数据与实际网络资源进行比对、校正。系统应提供界面和相应的流程支持资源数据清查,以及根据清查结果对资源数据进行确认和更新。6.2.4.1 条码编制与打印条码的编制是为资源清查做准备的功能,系统根据资源系统已经录入的资源对象的唯一标识生成条形码,并打印成标签。6.2.4.2 清查计划制定系统应根据业务需要制定清查计划,生成清查计划的相关流程数据。清查计划主要包括清查人员、清查范围(地市、机房、设备等)等内容。资产清查计划可以以月为周期,也可以以周为周期。6.2.4.3 资源数据清查计划生成后,资产清查人员根据清查计划下载清查范围内将要访问的资源数据,然后根据所取到的数据到现场执行清查并进行记录。清查的记录会在计划完成后反馈到资源管理系统中,进行数据的比对。6.2.4.4 资源数据变动审核如果在进行数据比对的过程中发现不一致的内容,系统应生成资源数据变动报告提交管理人员审核。如果通过审核,系统应将旧的资源信息进行更新;如果未通过审核并需要重新清查该项资源对象,则系统应协助管理人员生成新的资产清查计划。6.2.5 资源数据滚动更新数据是系统应用的核心,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应用,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应按照相应的滚动更新制度提供对系统管理的动、静态资源数据的滚动更新功能。各资源的滚动更新方式如下:1) 通过专业综合网管采集的动态资源数据(参见6.2.1.1)应能通过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与相应综合网管系统的接口对变更的数据进行更新。系统应支持定时同步和接收变更通知实时同步两种方式;2) 通过手工录入的静态资源数据(参见6.2.2.1),系统应支持以表格方式、模板批量等录入方式进行手工更新; 3) 对于资源调度涉及到的资源,系统应支持根据调度的不同阶段以及调度施工的反馈及时自动或手动更新资源数据。6.3 资源数据呈现资源的呈现管理是指利用简单、易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各类资源信息,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快速查询和定位。资源呈现以图形方式为主,系统应支持网络拓扑图、空间资源视图、管线资源视图、设备资源视图以及逻辑资源视图。此外,系统还应以格式可定制的表格作为资源呈现的辅助手段。6.3.1 通用功能要求通用功能适用于任何资源的呈现,具体要求如下:1) 系统应采用资源树图与GIS图结合的方式呈现资源信息;2) 系统应支持视图的自动滚动浏览;3) 系统应在视图上提供资源的查询、增加、删除和修改等资源维护操作,支持模糊查询以及自定义查询功能,支持将查询结果导出或打印。4) 系统应支持显示过滤功能,使当前视图只显示符合条件的资源信息。例如,对机房内设备的配置情况进行过滤,选择GSM,系统显示所有包含G网基站的机房,选择CDMA,系统显示所有包括C网基站的机房;5) 系统应支持定位功能,即在资源树上选定某资源,系统能够在地图上进行定位;6) 系统应支持在相关联的视图之间进行灵活的切换;7) 系统应支持对网络图的布局和显示风格进行调整。6.3.2 空间资源视图空间资源主要包括:机房、基站、通信楼及其附属资源。系统应支持以下空间资源视图呈现方式。6.3.2.1 局站分布图局站分布图是指在电子地图上呈现基站机房、基站设备、室内分布系统等资源的布局,并提供相关的查询操作。局站分布图可进一步分为机房视图和基站视图,具体要求如下:6.3.2.1.1 机房视图1) 呈现机房的物理位置,具体到经纬度;2) 支持分类显示,机房类型包括设备机房、基站机房、大客户、营业厅等;3) 呈现所选机房的属性信息;4) 呈现所选机房内设备的配置情况;6.3.2.1.2 基站视图1) 呈现全省所有的基站布局;2) 呈现基站、室内分布系统的布局情况(基站可分为:G网宏蜂窝、G网微蜂窝、C网宏蜂窝、C网微蜂窝等);3) 呈现所选基站的属性信息,基站设备的配置情况;4) 呈现基站的小区的角度,天线的方位角。5) 呈现铁塔类型、平台信息;6) 呈现基站系统所有资源图片信息以及图片的描述。6.3.2.2 通信楼平面图通信楼平面图提供通信楼内的机房分布信息,用户可以从通信楼中查看选中的机房信息,可以从通信楼的机房进入机房平面图。6.3.2.3 室内分布大楼平面图室内分布平面图提供用户大楼中室内分布的信息,用户可以从室内分布平面图中直观看到室内分布的信源,各楼层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情况等信息。具体功能如下:1) 对室内分布系统进行定位;2) 呈现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范围;3) 呈现室内分布系统的信源来源;4) 自动显示室内分布系统的图片。6.3.2.4 机房平面图机房平面图呈现机房的布局情况,系统能够提供中心机房的资源树列表。通过资源树在选中一个机房后,系统应显示整个机房的平面图的同时,同时还应在同一视图下显示端口列表,支持查看机房内设备的端口信息。具体要求如下:1) 呈现机房内所有设备的图片的集合,支持滚动显示;2) 系统应支持通过机房平面图手工添加机架,修改机架的显示属性,调整机架的大小、位置,并进行保存;3) 系统应支持设置机架所属的资源名称;4) 系统应支持自动套用设备面板模版,对机架进行实例化;5)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辅助的标签和线段6) 系统应支持根据机架的从属关系呈现资源关系树,并支持将在资源树中所选的的机架进行自动定位;7) 对于已经配置好的机架,系统应提供复制的功能。6.3.3 管线资源视图6.3.3.1 管道截面图管道截面图是指以截面图的形式体现管道中管孔、子管孔与穿入缆线的关系。1) 系统应支持显示所选管孔中光缆名称、子管孔属性;2) 系统应通过不同颜色标注管孔是否使用; 3) 系统应通过不同标识标注管孔、子管孔产权;4) 系统应支持编辑管孔、子管孔排列位置;5) 系统应支持通过管道截面图切换到相关的缆线视图。6.3.3.2 管井截面图管井截面图是指按四个方向展开管井截面,以显示管孔、子管孔排列和缆线穿放情况。1) 系统应支持在管井截面图上增加、编辑、删除管孔和子管;2) 系统应支持通过管井截面图计算管道和光缆数量;3) 系统应支持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管道已用、出售、可用、损坏情况;4) 系统应支持在不同管孔之间移动光缆;5) 系统应支持移动/旋转井面及管块;6) 系统应支持同时操作同一管道的两个断面;7) 系统应支持统计管孔使用情况,并生成打印统计图;8) 系统应支持引出光缆,做光缆割接。6.3.3.3 管道路由图管道路由图显示一条管道的完整路由信息,包括管道的起始点、终止点、所经过的局站、使用状况以及产权等信息。6.3.3.4 缆线资源视图缆线资源视图主要呈现光缆、光缆段、纤芯、光路、楼内光缆、楼内ODF、光交箱、接头盒、光缆附属设备等资源。系统应支持对上述资源进行增加、删除、属性编辑、逻辑拓扑图定位、属性查询操作,以及相关资源的查询和统计。6.3.4 网络资源视图系统应通过拓扑图的方式呈现各个专业网的网络资源视图。6.3.4.1 传输网系统应提供传输网网络组织图,结合地理信息显示整个传输网范围内全部局站及光缆线路的拓扑结构,系统应采用不同的图标标识不同的局站类型,在拓扑图上标注局站名称;局站间通过连线标识光缆传输线路,并在连线上标注线路名称。具体要求如下:1)网络组织结构图属于物理视图,应能将所管辖的所有局站、光缆段的拓扑结构直观地显示在一张电子地图之上。2)拓扑图的背景图应能由用户在界面上选择定制,省级网管系统的拓扑图默认以该省的地图为背景;3)网络组织结构图应能够根据用户需要逐层展开至各个地区的拓扑视图,系统应提供返回前一拓扑图与返回上层拓扑图的功能。4)网络组织结构图应提供资源树辅助用户浏览。在网络组织图上,资源树可以以行政区为单位进行组织,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资源树上的元素来进行资源的查找和定位。5)系统应在网络组织结构图上提供导航图,如果用户想要查看视野范围之外的部分,可通过点击导航图将视图转换到相应的区域。6)拓扑图可以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网络资源;系统应支持用户点击相应的图标查看某局站、局站中网元或光缆段的信息。7)网络组织结构图应通过主菜单、右键菜单、工具栏或其他方式提供进入其他视图的入口,如选择某一局站查看该局站的机房平面图。6.3.4.2 话务网话务网可按类型分成:G网话务网、G网信令网、C网话务网、C网信令网,系统应为每一类话务网资源提供拓扑视图。具体要求如下:1) 拓扑视图应反映出省内公共资源同各个地市的关系;2) 系统应支持在拓扑视图上显示公共资源到地市的电路数;3) 系统应支持在拓扑视图上显示各个T局和HSTP到全国的电路数;4) 系统应支持通过拓扑视图查看各个资源之间的详细的电路信息;5) 系统应支持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联通省级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要求.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