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油水分离机的设计 (机械CAD图纸) .doc

    • 资源ID:2926462       资源大小:698.50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油水分离机的设计 (机械CAD图纸) .doc

    题 目:油水分离机的设计姓 名: 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摘 要油水分离机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达到不同物质的分离层的分离机的一种。分离机是把混合的物质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物质的机器。分离机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达到不同物质的分离层的分离机的一种。离心机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化工、医学、纺织、治金、船舶、军工各个领域。例如:湿法采煤,中粉煤的回收,石油钻井泥浆的回收,放射性元素,三废治理污泥脱水,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制造,各种抗菌素,淀粉及农药的制造,牛奶,啤酒,植物油等食物品的制造,织品,纤维脱水及合成纤维的制造,各种润滑油,燃料油的提纯等都采用分离机。离心机已成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的机械。本设计是对油水分离机的部分零件进行了改进。对其控制中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对油水分离机的原理,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其齿轮进行了较核。其目的是使油水分离机的寿命延长。对电动机也进行了选用,使其匹配。关键词:油水分离机 ;齿轮;设计AbstractThe breakage of the machine spare parts, generally always from the surface layer beginning of.The function of the product, particularly its credibility and durable, be decided by the quantity of the spare parts surface layer to a largeextent.Purpose that studies the machine to process the surface quantity be for control the machine process medium various craft factor to process the surface quantity influence of regulation, in order to make use of these regulations to control to process the process, end attain to improve the surface quantity, the exaltation product use the function of purpose.Keywords:The machine process ;the tired strength; surface quantity.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 1 章绪 论21.1分离机的发展概况21.2分离机的应用,特点及分类21.2.1油水分离机的特点及应用21.2.2传统分离器分类31.2.3传统分离器液位和压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41.2.4变压力液面控制4第 2 章油水分离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62.1油水分离机的组成62.2油水分离机的工作原理62.2.1分离机的工作原理62.2.2油分计的工作原理62.2.3自动停止装置工作原理72.3油水分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7第 3 章传动系统设计计算93.1电动机的选用93.2齿轮参数设计93.2.1初选参数93.2.2按接触强度设计93.2.3主要尺寸计算103.3大齿轮强度校核113.3.1有关数据及系数的确定113.3.2有关系数查资料如下123.4核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133.5立轴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143.6校核齿根弯曲强度153.7核算齿根弯曲强度173.8轴疲劳强度的校核193.9主轴疲劳强度的计算20小 结26参考文献27致 谢29附录1 中文译文30附录2 英文原文35第 1 章 绪 论1.1 分离机的发展概况分离机是把混合的物质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物质的机器。分离机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达到不同物质的分离层的分离机的一种。自从1836年第一台工业用三足式离心机在德国出现,到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现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离心机繁多,正在向技术发展,系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结构越来越复杂,专用的分离机也越来越多。分离机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化工、医学、纺织、治金、船舶、军工各个领域。例如:湿法采煤,中粉煤的回收,石油钻井泥浆的回收,放射性元素,三废治理污泥脱水,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制造,各种抗菌素,淀粉及农药的制造,牛奶,啤酒,植物油等食物品的制造,织品,纤维脱水及合成纤维的制造,各种润滑油,燃料油的提纯等都采用分离机。离心机已成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的机械。分离器要能保持良好的分离效果,需对其液位和压力进行控制。传统分离器液位和压力的控制采用定压控制技术。在分离器的变压力液面控制中,利用浮子液面控制器带动油和气调节阀,使其联合动作,控制原油和天然气的液量,完成对分离器中液位的调节,而不对分离器的压力进行控制。变压力的液面控制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油气出口阀的节流,减小分离器的压力,提高分离效果。1.2 分离机的应用,特点及分类油气分离器和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在油田接转站和联合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分离器要能保持良好的分离效果,需要对其液位和压力进行控制。本文从减小工艺流程中的节流损失、节能降耗、提高分离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分离器液面和压力的控制工艺,提出了一种简单可靠、降低能耗的分离器变压力液面控制方法。1.2.1 油水分离机的特点及应用油水分离器的原理是采用油水的比重不同,运用过滤、沉淀、浮升等方法汇集一体进行油水分离的。 (1)去除效率高,设备对污水进行强化分离,提高出水水质,真正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 (2)结构独特,设计新型,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引进了新的设计思想,体现了在同类产品中的领先地位。 (3)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低。在国内本产品的价格也大大低于气浮等产品的价格 ,   为广大中小饭店、快餐店连锁店所接受。 (4) 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 (5) 无能耗、无耗材,使用成本非常低,只需对产品按说明作简单的维护。 (6) 浮油和沉渣相对集中,便于收集和清捞,为今后形成高效率、企业型、集中化废物收集创造条件适用范围:a. 厨房污水的隔油,出水动植物含量为 20 至 500mg/L ; b. 出水中悬浮物( SS )小于 1000mg/L ; c. 由处理污水量 1t/h 至 50t/h 的设备可供选择; d. 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定做非标产品; e. 多种材质制造;1.2.2 传统分离器分类(1)油气两相分离器 油气两相分离器将油气混合物来液分离成单一相态的原油和天然气,压力由天然气出口处的压力控制阀控制,液面由控制器控制的出油阀调节。 天然气出口处的压力控制阀通常是自力式调节阀或配套压力变送器、控制器、气源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等。出油阀通常为配套液位传感器、控制器、气源的气动薄膜调节阀或浮子液面调节器操纵的出油调节阀等。 有的油气两相分离器是用气动薄膜调节阀控制分离器的压力,用浮子液面调节器操纵出油阀控制分离器液面。 (2)油气水三相分离器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在油井产物进行气液分离的同时,还能将原油中的部分水分离出来。随着油田的开发,油井产出液的含水量逐渐增多,三相分离器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结构不同,三相分离器的控制方法也不同。两种典型分离器的控制原理如下: a.油气水混合物进入分离器后,进口分流器把混合物大致分成汽液两相,液相进入集液部分。集液部分有足够的体积使自由水沉降至底部形成水层,其上是原油和含有较小水滴的乳状油层。原油和乳状油从挡板上面溢出。挡板下游的油面由液面控制器操纵出油阀控制于恒定的高度。水从挡板上游的出水口排出,油水界面控制器操纵排水阀的开度,使油水界面保持在规定的高度。分离器的压力由设在天然气管线上的阀门控制。 b.分离器内设有油池和挡水板。原油自挡油板溢流至油池,油池中油面由液面控制器操纵的出油阀控制。水从油池下面流过,经挡水板流入水室,水室的液面由液面控制器操纵的出水阀控制。1.2.3 传统分离器液位和压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离器定压控制中,天然气管线上的压力控制阀对天然气进行一定程度的节流,以保证分离器内压力的稳定。气量减小或者气出口处压力降低时,阀门节流程度增加;反之,阀门节流程度减小。 分离器液面控制中,油水出口阀门也对液体进行节流。液量增大时,节流程度减小;液量小时,节流程度加强,以使液面保持稳定。 为保证液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正常排液,分离器具有较高的压力。但是在液量减小时,必须通过油水出口阀对液体节流,使液面不至于降低。因此生产中,分离器一般在较高的压力下工作,液相阀门处于节流状态。 分离器压力过高影响分离器的进液,使中转站或计量站的输出口以及井口回压增高,不利于输油。目前,我国的油井多为机械采油,井口回压升高,增加了采油的能源消耗。此外,在较高压力下油中含有的饱和溶解气,在出油阀节流后,压力下降时,从油中分离出来,易使下游流程中的油泵产生气浊。因此较高的分离器压力不但影响油气的分离效率,增加生产能耗,而且影响安全生产。1.2.4 变压力液面控制浮子液面控制器带动两个调节阀,一个调节阀控制天然气,另一个调节阀控制原油,实现原油和天然气出口处阀门的联合调节。当浮子上升时,连杆机构使气路调节阀的开口减小,油路调节阀的开口增大;反之,当浮子下降时,连杆机构将使气路调节阀的开口增大,油路调节阀的开口减小。通过改变调节阀的开度,改变天然气和原油的相对流量,对分离器的液面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法不对分离器的压力进行定值控制,分离器的压力为天然气出口处或液体出口处的压力与天然气调节阀或液体调节阀前后的压力差之和。当气量和液量以及分离器下游压力变化时,分离器的压力是变化的,所以这种控制方法为变压控制。(1)变压力液面控制在油气两相分离器中的应用 进出油气分离器的液量和气量不变时,液面稳定在某一位置上;当进入分离器的液量或气量发生变化,而使液面上升时,浮子连杆机构将使天然气调节阀的开口关小,原油调节阀的开口开大,使排气量减小而排液量增大,直到进出分离器的液量和气量相等时,液面将重新稳定在一个较原来高的位置上;当进入分离器的液量或气量发生变化,而使液面下降时,浮子连杆机构将使天然气调节阀的开口开大,原油调节阀的开口关小,使排气量增大而排液量减小,直到进出分离器的液量和气量相等时,液面将重新稳定在一个较原来低的位置上。这样随着进入分离器的液量或气量发生变化,浮子连杆机构带动调节阀产生相应的动作,从而使液面保持相对稳定。 (2)变压力液面控制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中的应用 a.变压力液面控制在油气水三相分离中的应用。原油液面的控制与油气分离器的液面控制相同,油水界面由油水界面控制器操纵的排水阀控制。 b.变压力液面控制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中的应用。油池的液面由其液面控制器操纵的原油调节阀和天然气调节阀控制,水池的液面由其液面控制器操纵的出水调节阀和天然气调节阀控制。本设计是油水分离机采用离心形式,属于碟片分离机,碟片分离机是一种转鼓高速分离机,它是利用转鼓内的一组锥形碟片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的离心力达到分层。原油中含有油、水、杂物,它们的密度不同,所产生的离心力也不同,从而能达到分层的效果。油水分离机按照排渣方式:人工排渣,环阀排渣,喷嘴排渣三种形式。本设计的油水分离机采用人工排渣方式,是用于消除燃油和润滑油以及其他矿物油中水分和杂质,减少机械的磨损,提高原油的燃烧率,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第 2 章 油水分离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1 油水分离机的组成为满足MARPOL73/78公约的要求,凡4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应装设有油水分离装置(油水分离器),10000总吨及以上的任何船舶还应装有应装设经主管机关批准的滤油设备和当排出物的含油量超过15ppm时能发出报警并自动停止含油混合物排放的装置。机舱油水分离器主要由滤油设备、油分计(报警器和记录器组成)和自动停止装置组成。2.2 油水分离机的工作原理2.2.1 分离机的工作原理分离机是立式离心机,分离机主要用于将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分开;或将乳浊液中两种密度不同,又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例如从牛奶中分离出奶油);它也可用于排除湿固体中的液体,例如用洗衣机甩干湿衣服;特殊的超速管式分离机还可分离不同密度的气体混合物,例如浓缩、分离气态六氟化铀;利用不同密度或粒度的固体颗粒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不同的特点,有的沉降离心机还可对固体颗粒按密度或粒度进行分级。碟式分离机是也立式离心机,转鼓装在立轴上端,通过传动装置由电动机驱动而高速旋转。转鼓内有一组互相套叠在一起的碟形零件-碟片。碟片与碟片之间留有很小的间隙。悬浮液(或乳浊液)由位于转鼓中心的进料管加入转鼓。当悬浮液(或乳浊液)通过碟片之间的间隙时,固体颗粒(或液滴)在离心机作用下沉降到碟片上形成沉渣(或液层)。沉渣沿碟片表面滑动而脱离碟片并积聚在转鼓内直径最大的部位,分离后的液体从出液口排出转鼓。碟片的作用是缩短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沉降距离、扩大转鼓的沉降面积,转鼓中由于安装了碟片而大大提高了分离机的生产能力。积聚在转鼓内的固体在分离机停机后拆开转鼓由人工清除,或通过排渣机在不停机的情况下从转鼓中排出。2.2.2 油分计的工作原理油分计的功能是能连续记录油水分离器处理水中的油分浓度,并在处理水超过排放标准(>15ppm)时通过自动报警器报警,并将不合标准的处理水通过三通电磁阀的启闭自动泄放返回舱底。目前船上的油分计有:红外线、紫外线、激光和超声波等多种油分计,以YNY-1型油分计为例,其工作原理如(图二)图2-1 YNY-1型油分计工作原理:测量时,靠定时器把运转周期控制在120秒,120秒时,试液泵及三通电磁阀启动,通过红外线分析仪比较标准液与萃取液的油分浓度,并通过放大器放大,通过电讯号控制。如果处理水超过排放标准(>15ppm),报警器报警,并启动电磁阀,把不符合标准的处理水泄放回舱底。同时记录器记录处理水中的油分浓度、日期、时间,并打印在记录纸上。2.2.3 自动停止装置工作原理常见的自动停止装置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气控或电控三通阀,当排放水样超过排放标准时,15ppm报警器报警,同时自动打开旁通回流管路,切断舷外排放管路,将超标污水导回污油水柜;另一种是当排放水样超过排放标准时,15ppm报警器报警,同时打开旁通回流管路、关闭舷外排放管路的同时停止污水泵。2.3 油水分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1)本机采用间歇人工排渣方式,排渣的间隔为11.5h.(2)碟片主要尺寸的确定碟片母线与转鼓轴线所成的锥角与悬浮液中固相在碟片表面上的磨擦角有关。 根据<tg(其中为固相与碟片表面间的摩擦系数),在30°- 45°内。DRY 15C 型取= 40.8°,碟片间隙取1 mm,碟片数79片,内径395 mm,中性孔8个。(3)碟片间生产能力计算:a.分离因数的计算:分离因数是被分离的物料在分离力场中所受的离心力和它所受重力的比值。r-转鼓内径g-重力加速度b.生产能力的计算:Q= ßVg其中 Q- 生产能力ß-效率系数-生产能力指标Vg-沉降系数第 3 章 传动系统设计计算3.1 电动机的选用对传动方案的要求:合理的传动方案,首先应满足工作机的功能要求,其次还应满足工作可靠、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尺寸紧凑、重量轻、成本低、工艺性好、使用和维护方便等要求 。原动机是许多机器中运动和任何一个方案,要统筹兼顾,满足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要求。传动结构设计:动力的来源,其种类很多,有电动机、内燃机、蒸汽机、水轮机、液压机等。电动机构造简单、工作可靠、控制简便、维护容易,一般生产机械上大多数均采用电动机驱动。本设计也采用电动机作为原动力。我国已制定统一标准的Y系列是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适用于不易燃、不易爆、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特殊要求的机械。所以本设计采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了客户,本油水分离机配有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电机规格如下:型号 功率(千瓦) 电压(V) 额定电压(A) 转速(r/m)J02-31-4H(T6) 2.2 380 4.92 1435Z2C-32(T2) 2.2 220 12.5 15003.2 齿轮参数设计因为所设计的齿轮为软齿面齿轮,故按齿面接触强度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3.2.1 初选参数选小齿轮齿数Z=19大齿轮齿数Z=195=95选螺旋角=103.2.2 按接触强度设计由教材查得:载荷系数K=1.2弹性系数Z=189.8节点区域系数Z=因为tan=tan/cos=tan20/cos10=0.3696 =20.28 tan=tan=tan10 cos20.28=0.1654 =9.36所以Z=2.464Z=1.88-3.2(cos=1.88-3.2(cos10=1.6524Z=0.7779螺旋角系数Z=0.9848取=1=45.69mm3.2.3 主要尺寸计算(1)模数:m=cos10=2.17 取m=2.25(mm)(2)螺旋角大齿轮螺旋角: =33.5°立轴齿轮螺旋角 =56.5°大齿轮齿数 =95立轴齿轮齿数 =19(3)端面模数 =mn/cos=2.25/cos33.5°=2.69 =mn/cos=2.25/cos56.5°=4.08(4)分度圆直径 =mt1 * Z1=2.69 * 95 = 255.5 =mt2* Z2=4.08 * 19 = 77.5(5)齿顶圆直径 =d1 + 2m =255.5 +2 * 2.25 =260 mm =d2 + 2m =77.5 +2 * 2.25 =82 mm(6)中心距 a=(d1 + d2)/2 =(255.5 + 77.5 )/2 =166.5 mm3.3 大齿轮强度校核根据齿轮转动强度设计的原则,闭式转动齿轮(HB<=350)要求保证齿面接触疲劳为主,而在实际生产中,分离机主要失效的形式是齿面磨损。所以,只对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3.3.1 有关数据及系数的确定1、电动功率P = 2.2 KW大齿轮额定转矩TT = 9549*P /n =9549 * 2.2 /1435 = 14.64 N.m 2、分度圆上的圆周力Ft= 2000T/255.5 = 2000x14.64/255.5 =114.60 N3、分度圆上的计算载荷FtcFtc =KA*KV*K*Kß*Ft-使用系数-动载系数-齿间载荷分配系数-齿向载荷分布系数3.3.2 有关系数查资料如下(1) ;机械设计第六版 P201 表10-2 取 = 1.25(2) ; 机械设计第六版P202 = 1 + K1/(KA*Ft/b+k2)Z1V = 34.8 = 0.0087U = 19/95 = 0.2V = *255.5*1435/60000 = 19.19 m/s得 = 1.35(3) 查机械设计手册表35.2-30由*/b = 1.25*114.60/20 = 7.16 º< 10º得 = 1.1 查机械设计手册表35.2-31 得 = 1(4)计算载荷 = 1.25x1.35x1.1x1x114.6 = 212.73 N(5)材料弹性模数ZZ = 19查机械设计手册得大齿轮 = 11300 = 0.34立轴齿轮 =20600 =0.3(6)节点数ZH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 =2.16(7)转动比u = /=0.23.4 核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1)总工作时间 本机每天8h 工作,每年工作150d ,共运转10年计算。 = 10x150x8 = 12000 h(2)总应力循环次数N = 60n1 = 60x1435x1x12000 = 1.05x10 =/u = 5.25x10(3)接触强度寿命系数查机械设计手册图35.2-17大齿轮 : = 1.05 = 1.05(4)工作硬化系数因为大齿轮和立轴齿轴均为软齿面 = 1(5)安全系数查机械设计手册表35.2-32, 按高可靠度取 = 1.50 接触疲劳极限应力Hlimb由机械设计手册查得Hlimb = 17.6 Mpa 齿面接触极限应力HlimHlim = Hlimb1xZHxZw =176.4x1.05x1 =185.2 Mpa 安全系数SHSH = Hlim/h1=185.2/330.3=0.563.5 立轴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1)齿面接触疲劳极限应力Hlimb2查机械设计手册得 = 650 Mpa(2)齿面接触极限应力2Hlim2 = Hlimb2xZN2xZw = 650x1.05x1 = 685.2 Mpa(3)有关系数的确定a.弹性模数ZE2ZE2 = 161.2 Mpab.节点系数ZH2c.重合度系数前面 = 1.22 , = 56.5°,查机械设计手册表35.2-15 = 0.75d.计算接触应力 = xx2=463.04 Mpae.安全系数f.许用安全系数查机械设计手册表35.2-32按较高可靠度取 立轴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能满足要求。3.6 校核齿根弯曲强度有关系数的确定齿形系数按当量齿数´ = 95/(cos33.5°)³=164´ = 19/(cos56.5°)³=113查机械设计表10-5 = 2.14 = 2.16端面重合度查机械设计表10-26 = 0.65= 0.64 = 1 +2 = 1.29重合度系数= 0.25 +0.75/ = 0.83螺旋角系数= 1 33.5°/120°=0.75= 1 -56.5°/120° =0.43 (查机械设计手册35.2-19)弯曲强度寿命系数x由机械设计手册35.2-28 得mn =2.25得相对应力集中系数由表35.2-3 按可高可靠度安全系数由表35.232按较高可靠度试验齿轮弯曲疲劳极限应力由机械设计手册大齿轮由图35.216轴齿轮许用弯曲应力3.7 核算齿根弯曲强度(1)齿根弯曲压力轴的强度计算(2)大齿轮轴疲劳强度的精确校核计算a.绘制轴的受力荷图b.计算周上的作用力大齿轮轴上的转矩,由前计算知: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3)垂直平面的弯矩支座反力 C截面弯矩(4)水平的弯矩图 支座反力C截面弯矩(5)合成弯矩图Mcw(2)=(6)联轴器附加F0的受力和弯矩T-轴传递的弯矩,N*MD-联轴器圆周力作用直径D2=112mmMcw(F0)=F0*120=52.25*120=6274.8N*mm力F0作用的弯矩图如图(f)所示3.8 轴疲劳强度的校核较核截面C-C,较核计算按下式进行式中:-只考虑弯矩作用时的安全系数-只考虑扭矩作用时的安全系数S-按疲劳强度计算的安全系数查机械设计手册表38.3-4S=1.5以下有关系数查机械设计手册证明横向的疲劳强度足够由38.1-1得由38.3-5得由38.3-8得由38.3-11得由38.3-13得证明横轴的疲劳强度足够。3.9 主轴疲劳强度的计算(1)绘制轴的受力载荷图(2)求作用于轴上的力 轴设:-电动机额定功率KW-大齿轮的轴功率KW-主轴功率-大齿轮轴滚动轴承的效率 -立轴一对滚动轴承效率-两齿轮间啮合效率查机械设计手册得已知 kw则 轴的扭矩:设 NM r/m 立轴的转矩 NM 立轴的转速 r/m已知: 7250 r/min依 NM 求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不平衡引起的离心力a) 圆周力 Nb)径向力 Nc)轴 Nd) 分离体不平衡引起的离心力 因不平衡引起的偏心矩 式中: 分离体上不平衡, 单位:克 分离体上不平衡的半径位置 G 分离体总重 kg按动平衡精度等级国际标准规定 , 离心机转鼓平衡精度等级 G6.3 即 e6.3其中 G = 68 公斤 取 29.6/2 毫米 考虑到动平衡恶劣(船用倾斜情况恶劣)情况,实际平衡精度按G16处理即 e = 16 克即 在分离体,半径最大处,残留7.35克不平衡由此产量的离心力 N(3)绘垂直平面的弯转圆 1)垂直平面的受力 N立轴疲劳强度计算校核截面I-I 和II-II,校核计算按下式:式中-只考虑弯矩作用时的安全系数-只考虑扭矩作用时的安全系数-许用安全系数以下公式及有关系数均查自机械设计手册查表38.3-4=1.8=由38.1-1得由38.3-5得由38.3-8得由38.3-11得由38.3-13得安全系数由上面计算结果表明:所以,立轴的疲劳强度足够。小 结设计过程中的淳淳教导以及对有关问题的指点和帮助。毕业设计可以说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模拟。通过这次设计,我对将来及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两个月的毕业设计转眼间就到了结尾了,在这两个月的设计学习过程中,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的毕业设计的课题是油水分离机的设计,虽然我以前所没有接触过分离机。但它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机械设备,经过指导老师和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以及对参考资料的解读,我已经对分离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分离机在我们生活中对于我们也并不陌生,尤其是分离机已经广泛用于生产中,但是在这次设计中却遇到不少困难。通过这次设计,提高了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宽和深化了学过的知识,在以前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学到了不少东西。进一步掌握了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机械材料、国家标准、图册等工具书的能力。同时也对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考验,培养我们认真分析问题,多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对我的大学四年的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总之,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到的认识到的,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感谢母校佳木斯大学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忠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老师,没有他的指导,我也完成不了设计。本人设计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望各位老师多多谅解指正。参考文献1 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3 机械工业出版社.50-602 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4 机械工业出版社.48-683 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5 机械工业出版社.36-414 机械制图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78-995 李恒权.朱明臣.王德云主编毕业设计指导书 青岛海洋出版社. 62-696 王栋梁.机械基础. 中国劳动出版社.22-267 黄鹤汀.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15-198 盛慧英.染整机械原理.纺织工业出版社.16-209 王家禾.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教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36-14510 方承远.张振国.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130-14211 曹惟庆. 机构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6-10612 饶振纲.行星齿轮传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70-18013 渐开线齿轮行星传动的设计与制造编委会.渐开线齿轮行星传动的设计与制造. 14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9-9915 行星齿轮传动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41-5016 AutoCAD Visual LISP开发指南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67-7217 校园期刊网 http:/192.168.0.4/kns50/index.aspx18 齿轮手册编委会. 齿轮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45-5519 田希亮.齿轮减速器传动比分配条件分析,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5-6020 张展.齿轮减速器现状及发展趋势,水利电力机械,2001.14-1921 饶振纲.行星传动机械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2-2922 曾振祥.CAD建模与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2000.74-7823 唐定国.齿轮传动现代设计技术J,机械传动,1994.12-1624 胡茂弘.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功率与效率,机械传动,1998.18-2325 杨开秀.徐玲等.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齿轮传动的优化设计,工程机械26 蔡春源.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75-7627 包明宇.曹国强.机械设计中参数化特征造型方法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8 朱宝库.机械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23-2629 蔡汉明.陈清奎.机械CAD/CAM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3-6530 赵奇平.CAD软件二次开发方法与技术探索.理工高教研究,2002.69-7531 Basu 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7, 24: 3-3732 Givoly D., C. Hayn. The changing time-series properties of earnings, cash flows and accruals: Has financial reporting become more conservatism?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0, 29: 287-32033 Hongqi Li,Yung CShinAnalysis of bearing configuration effects of high speed spindles using an integrated dynamic thermomechanical spindle mode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Manufacture2004,44:347-364致 谢大学四年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父母、亲人们,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大学四年学习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在大学四年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和提高;感谢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四年来的关心和鼓励。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洋溢,课堂下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在学习中的认真热情,生活上的热心主动,所有这些都让我的四年充满了感动。 这次毕业论文设计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老师寻求帮助,而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这几个月以来,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附录1 中文译文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摘要:机械零件的破坏,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的。产品的性能,尤其是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

    注意事项

    本文(油水分离机的设计 (机械CAD图纸) .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