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试论唐诗宋词中的蝉意象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922799       资源大小:23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论唐诗宋词中的蝉意象毕业论文.doc

    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试论唐诗宋词中的蝉意象 院 系: 文化传媒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学 号: 090101402004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教 授 填写日期:2013年4月12日摘 要蝉,作为一种小生物,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它朝饮晨露、暮栖高枝,夏生死亡,它在我们这个苍茫宇宙中是非常微不足道的,是显得非常渺小的。然而它的这一生命特征得到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的厚爱。蝉,作为一种意象,它与月亮、梧桐、流水、杨柳一起被文人们带入诗词中,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的审美情趣,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蝉在文学中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它高尚的品格也为文人们津津乐道,它被带入文学作品中成为众多文人吟唱的对象,尤其是在唐诗宋词中成了文人们较多的描写对象。蝉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是有着独特意义的物象。蝉的某些特殊习性往往能够引发文人士大夫对自身境遇的审视和人生状态的思考。在中国的文学中,最早咏蝉的诗歌出现在诗经里,从春秋时代到魏晋时期,“咏蝉文学”得到的迅速发展。而从初唐到南宋灭完,具有蝉意象之诗篇遽增,这其中意涵耐人寻味。在中国的唐宋时期,蝉凝聚着这些文人的情感体验,成为抒发他们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这一时期,他们通过咏蝉,从而表达了各自的情感。在这些文人的笔下,有的咏蝉为的是表现高洁飘逸的人格象征,有的是为了抒发凄凉哀婉之情,有的是表达对岁月易逝发出的感叹,有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坎坷不幸的艰难身世,而有些诗人写蝉,是为了讥讽那些蝉之污浊者。因而,从这些文人所要表达的意义上说,蝉意象必然凝聚着古代文人的一些心理情感和生命体验,成为古代文人在其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思想特征的一个重要载体。基于唐宋时期中国的诗人众多,其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表达的情感有其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唐宋时期文人写蝉作品中蝉意象的分析研究,从而获取他们的情感内涵,以便于帮助我们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可以更多的了解中国的文化精神,并可以大致探究古代文人思想的价值取向。关键词:唐诗宋词;蝉意象;抒情与代言AbstractCicada, as a kind of little creature, is objective existence of small living things in nature, it is to drink the morning dew, in both them, summer be born and fall died, it is very small in our the boundless universe, is appears very insignificant. But its the life characteristics obtained through the ages many bookman. Cicada, as a kind of imagery, it has to do with the moon, Chinese parasol running water, willows are people into poetry, give people left many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but also leaves a lot to people's cultural connotations. Cicada is a highly symbolic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of noble character is valued by the people, it is brought into literary works become the object of many scholars sing, especially in the tang poetry became the people more of its subject matter. Cicadas in the ancient literati heart is the object has a unique significance. In particular habits often can cause the literati of cicada look to its own situation and the state of life. In Chinese literature, at the earliest cicada poems first appeared in the book of songs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o the wei jin period, at the earliest cicada literature get rapid development. And finish from tang dynasty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ith its cicada image of the poem, implications of these intriguing. In China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cicada condensing the literati's emotional experience,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express their personal feelings. During this period, they through singing cicada,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In these literature, and some singing cicada in order to show personality symbol of the noble and elegant, have a plenty of in order to express his sad pathos of love, have a plenty of express exclamation against time is fleeting, have a plenty of in order to express his bumpy hard life, unfortunately, some poets write cicada, it shows a ridicule attitude to the dirty of the cicadas. Therefore, from the literati to express the sense, the cicada image inevitably embodies the ancient writers of some psychological emotion and life experience, became one of the ancient writers in their literary works to express their thinking features an important carrier. Based on the numerous poet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China, reflected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is also varied, they express emotions have their similarities, there are different places. Therefore, we can through to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literati write cicada cicada image in the works of analysis, so as to obtain their emotional connotation, in order to help u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ppreciation of the poetry, can learn more about the Chinese culture spirit and can explore thought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ncient writers. Key words: Tang poem Song jambic verse ; Cicada images; Emotion and endorsements目录前言4一、试论唐诗宋词中的蝉意象5(一)高洁飘逸的人格象征5(二)抒发悲凉哀婉之情6(三)对岁月易逝发出的感叹7(四)暗喻坎坷不幸的艰难身世8(五)讥讽蝉之污浊者10结束语12致谢13参考文献14前言所谓意象,就是经过创作主体对某个客观物象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他是用来抒发个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从某种意思上说是作者渗透其中的思想感情,是由客观事物人类对客观事物触发的意识活动的表现形式。在黑格尔看来,意象是“艺术家的主体性与表现性的真正的客观性这两方面的统一。”由此可知,客观物象与主观的情感一旦组合起来,各种意象就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越鸟巢南,昆鸡悲鸣,景非一时,物非一地,而且本来不具有特定含义的物象,由于作者带上特定的思想感情把两个层面加以组合,便产生了崭新的意义。蝉在诗词中的意象存在便有了合理的依据。钱钟书提出“诗中所未尝言,别取事物,凑泊以合,所谓言在此,意在彼即可谓之有寄托”。寄托在诗词理论上是举足轻重的,前人认为咏物诗词以寄托为上乘。南宋词家出现了寄托一派。宋四家词选序论云:“咏物最争寄托意,以意贯串,深化无痕。”张炎也在词源中提出了“所咏撩然在目,目不滞留于物。”的创作规范。因此,我们可以说咏物诗词奇妙之处在于有寓意,而寓意的绝妙之处不能指实,它所寄托的是某种情感,心态和人生感悟。咏蝉诗词作为咏物佳品势必渗透了恰到好处的意象。一千多年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为我们道出了文学创作的起点问题,他说文就应该要以情而存在,情要以客观事物而有所感发,即由感悟到生情再到成为的基本文学创作过程。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花一木、一草一禽都是诗文创作的自然触发物,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一篇咏物诗赋就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诞生了。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大量的有关于咏物的诗赋。花草虫鱼、风霜雨雪、山川树木、流水夕阳这些自然之景很早就成为我国的先民们咏唱的对象,成为他们劳动结束后的情感的寄托。在这些林林总总各物象中,蝉就是其中之一,这只小小的鸣虫早就进入这些文人骚客的艺术视野。他们闻其声、视其行、观其容、察其性,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咏蝉诗赋。诗歌是一种感觉中的物化世界,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他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心绪、意志,是诗人传达思想情感的一种重要载体。要领会诗歌中的审美旨趣,就必须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一番整体而深刻的关照。蝉意象作为诗词中意象的一个部分,就应该成为我们关照的对象。一、试论唐诗宋词中的缠意象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指出:每一个意象中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的因素,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方式无数次重复产生的欢乐和悲伤的残留物。蝉,作为一种生命体,它赋予的人们太多的情感意蕴。在古代文人墨客看来,蝉的特性是很独特的。由于在这些文人骚客继承了中国的儒家思想,所以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比较委婉,而蝉的出现,正好为他们表达个人情感找到了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蝉意象必然凝聚着古代文人的一些心理情感和生命体验,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唐诗宋词中的蝉意象,可以大致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价值取向。在我看来,唐宋诗人通过咏蝉,主要抒发了一下几方面的情感。(一)高洁飘逸的人格象征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不少赞美蝉之高洁品格诗词,它寄寓了诗人们高雅的情怀。古人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而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把他比作那些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最早把蝉作为高洁品质进行咏唱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那个动乱的时期,诗人们为了表达自己遇事不争的情操,就把蝉的高洁品质带到了诗歌里面,因而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蝉诗。唐太宗作为一名当政者,却出现了一首清新淡雅的咏蝉诗:“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赋得弱柳鸣秋蝉)唐太宗作为唐朝建立开创者之一,却起到了开头的作用,而他的那些大臣们后来也有了一些有关于咏蝉的诗歌,如李百药的咏蝉:“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从这一君一臣诗句中隐约看出,他们已具有高洁品质的高尚品德,再看看这两首诗中所用到的词汇,“玉阶柳”、“含翠鸣”、“清心”、“华冠”,他们从表面上来看是在写蝉,而实际上,他们则是在标榜自己,从而起到表达自己是一个品行高洁之人。蝉的高洁品行更多的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独悲之心。此种心态最早出现在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中: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霜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从这首诗的题目来看,说的的在狱中进行咏唱蝉的,因而可以知道骆宾王当时的处境。在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字不是在咏蝉的,也没有一个字不是在说自己。在诗人年轻的时候,他是有自己的梦想的,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建自己的一番事业,报效国家。可是有很多的事情总是事与愿违的,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磨越平。而到诗人写提笔写下这首,已经是两鬓斑白,此时的他,不但一时无成,反而因为被人诬告而入狱。“露重霜难进,风多响易沉。”在这里,露和风形容的是那些污浊的人、环境,。蝉如此,人也是这样,在这样的世道下生存,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是对蝉的诘问,同时也是对自己不公平的命运最好的控诉。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上,已经没有人相信高洁了,又有谁能够理解我现在的心情。在骆宾王的笔下,蝉成为他自己表达对这个社会现实的深沉感触和对这个社会现实的愤怒。在这里,他用蝉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从而使诗的内在气势更加激越昂扬,他在这种无限悲愤的情感的体现了个人不屈的抗争精神。在骆宾王先生的笔下,蝉不仅仅是品行高洁的化身,而且还将自身苦难的命运与满腔的愤怒注入其中。其实,在当时那个污浊的现实社会中,高洁的品行通常是于自己孤独的心境密不可分的,因为在这种情况先,他的清高而没有得到别人的赏识,也无人能够理解,缺少知音,陷入一种深深的痛苦之中而难以自拔,这也成为许多有识之士比较普遍的心态。因此,他们这种高洁的节操成为社会大众所排斥的对象。许棠闻蝉十二韵 :“筱露凝潜吸,蛛丝忽迸萦。此时吟立者,不觉万愁生。”由此不难看出,他们有这种悲凉至极的感受,是因为他们只是对自己价值给以确认,但是却找不到实现价值的途径。他们的这种感受,是很愁苦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诗人借助于蝉意象,表达可个人高洁的品行。在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诗中写到“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是一名隋朝旧臣,他因为才学过高并且为人正直而被唐太宗李世民所中用。在他的笔下,蝉成为他具有高洁飘逸的人格象征,他得到中用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而是凭借着自己高洁的品行获得的。在宋朝诗人李复的咏蝉诗中写到:“委蜕疏竹根,舒翼高梧枝。攀缘择阴翳,意求物弗知。清晓喜零露,晴昼弄凉腮。长吟不能休,自喜方得时。”在这里,蝉成为高洁品质的象征。以上几首诗都是唐宋时期咏蝉的名作,虽然他们都是有事用阐来表达高洁的人格,但由于这几位诗人的地位、际遇、气质不同,所寄意的思想情感也不同。这也是他们在表达上的独到之处。 (二)抒发悲凉哀婉之情闻蝉悲秋是咏蝉诗中常见的主题。秋天总是给人一种悲凉的审美感受,它极易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总是给人一种凄凉、惆怅的感觉。在那个树叶凋零的季节里,万物逐渐走向了尾声。在那个秋叶枯黄,秋风萧瑟的时节里,依稀还有蝉的鸣叫,但此时的蝉叫已经不是夏天里的那种蝉叫,不再象征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秋天之蝉,象征的是一种悲凉。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在塞上曲写道:“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这首诗写的是这首诗描写的边塞风光。诗中的首句写道的蝉鸣一次,表现的此诗是以蝉声入题,而“塞寒”、“黄芦草”两词,写的是出塞时的场景,也道出了阐唱出了这个秋天的凄凉。“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是表现了古时战争的残酷性。此诗中的蝉,写的诗秋天的一种悲凉哀婉之情。宋代名儒朱熹的宿寺闻蝉作中道:“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 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夕阳中的蝉显得更加的凄凉,更加的哀婉。秋天的斜阳已去,没有了白昼,到处一片昏暗,而在这样的场景下,一只蝉在这样凄寒的夜里独自哀鸣,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悲怆呢?朱熹在这首诗中把个人的羁旅之情全部寄托在蝉的身上,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普通的人,在面对自然之时表现出的一种无奈,也体现了个人的渺小。在我国的先民中就早已认识到蝉是一个感应时节与物候的生物。自然界的春秋代序,气候的变化,人们早已有所感悟,而作为诗人,对于这方面的感悟更加的敏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唐永贞、元和年间的白居易和刘禹锡有以蝉为题的唱和之作吧。先让我们看看白居易的这首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十载与君别,常感新蝉鸣。今年共君听,同在洛阳城。噪处知林静,闻时觉景清。凉风忽袅袅,秋思先秋生。残槿花边立,老槐阴下行。虽无索居恨,还动长年情。且喜未聋耳,年年闻此声。再看刘禹锡的回赠所作的酬乐天闻新蝉见赠: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是当时社会中的进步人士,他们都勇于几级的投身于政治的革命之中。但有些事情总是不尽人意的。他们在永贞革新的革命中只推行了半年就以失败而告终。这次革命,刘禹锡被贬为远州司马,从此开始了他的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活。虽然白居易当年虽未被贬,但十年后的元和十年,也因为被人诬告而被贬为江州司马,从而也开始了他的五年的贬谪生涯。因为这样,才有他后来所写的琵琶行,才会有:“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的名句。白居易与刘禹锡,一个是“诗魔”,一个是“诗豪”,他们有着兼济天下的理想,但因为时运不顺,命运多舛,同是唐朝时期的其名的诗人,因为有着相似的命运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到他俩,就会自然的想到“生死之交”一词。由此可以知道他们之间的深厚的感情。在酬乐天闻新蝉见赠一诗中,诗人首先写到“十载与君别,常感新蝉鸣。”由此可见,在诗人白居易提笔写这首诗之时,他与刘禹锡已分别十年之久。十年之前,他们因为共同的政治理想而奔入到社会改革的浪潮之中,但因为失败而天隔他方。十年之间,改变了太多的事情。十年后的今天,再次相聚,早已是物是人非了。在这里,十年之蝉,寄托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十年后的今天,俩人相聚在一起,看到这种凄凉的情景,难免让人悲凉。秋来悲生,闻蝉忆昔,曾是天涯沦落”的刘白二人,他们就是因为那种想力挽狂澜去改变这个社会而为成功,他们想报效国家却被贬,他们一心为国,却遭到这样的待遇,这难免让人愤怒,再加上他们远离家乡之痛,那种对家乡和亲人的相思之苦,他们在被贬时的那种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实在是让人异常的沉重,他们的这种凄婉悲凉的情绪都是用那一声又一声的蝉鸣而淋漓尽致的表达的出来。在唐诗宋词中,有许多诗人闻蝉而愁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所说的一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北宋的词人柳永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但这种凄惨的离别之情却十分真切的体现在诗中,从而酝酿可一种离别愁绪的之情,作者也因离别而感伤,因离别而愁。因蝉声而为离别感伤的还有唐代诗人元稹:“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在古代的一些文人那里,蝉抒发的是一种悲凉凄婉之情,而表达凄凉哀婉的方式就是以秋天的蝉为背景来展开的。秋天之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一种离别、相思、羁旅之悲。从离别到羁旅再到相思,从而长相的一种悲凉的心里流程。(三)对岁月易逝发出的感叹蝉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可是在它的短暂的一生中,却凝聚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体验。蝉的短暂一生,也成为这些文人叹时伤逝的对象,岁月易逝,可以从蝉的生命之短暂可以体现出来。蝉出生于盛夏之际,而到了深秋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才会有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蟪蛄不知春秋”,可想而知,蝉的一生是短暂。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蝉的生命与我们人类也有着相似性,因为人的生命也只不过短短几十年而已,就是因为有着相似性,所以我们才会对蝉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当人们在那个深秋的时节里听到高枝上听到那一声声的蝉鸣,就会容易感触到这声蝉鸣已是生命能的片尾曲,从而让人们引发无限的惆怅之感。其实,中国的古代文人本来就对人的短暂的一生深刻的认识,他们在这方面是理性的,当他们意识到但自己的一生已走过了大半的时候而又一事无成之时,这不由得引发他们对生命的哀叹,对生命易逝所表现出的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惋惜。说到蝉的生命的易逝去,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首杜牧的闻蝉: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 杜牧写的这首诗,其实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短促发出的感叹。诗中的很多词语都与生命的短促有关。第一句中的“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火云仿佛出现的那以瞬间就灭了,而之后出现的是天空的一片清明,由此可见火云消失之快,其生命显得非常短促。“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通过这句,可以看出作者行走在这片曾经的故土上,到处是蝉鸣,而现在国家已经不再了,自己曾经的故土已被北方的少数名族所占领。随着时间的逝去,却改变可太多的事情。“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说的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时间照样会逝去。最后一句“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说的是他自己不敢去思量太多,因为这样就会害怕自己又老了很多。从这首诗来看,没一句话都与时间有关,从而体现的生命的短促。暑往寒来、岁月轮回、物换星移本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然而面对理想幻灭、功业难成的境遇,失意志士听到蝉噪声声,看到落叶萧索,夕阳西下,低沉与失落的感伤便油然而生,悲其所遇,无法快然自足,当然感慨老之将至,那正是想“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自怜,使历代作家普遍产生了生命短暂而宇宙永恒的伤逝之感,其实质乃是一种强烈的时间意识。“这种意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与人的生命本身紧密相关联,它的核心乃是生命现象与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在心中引起的深刻顿悟,其具体表现为人对自身生命的惊恐、悲叹,把握和执着。”诗人刻意写蝉,看似对小昆虫的怜惜,而实质上寄托了一种“夕阳好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惜时之感,这是一种砭人股骨的力量。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诗)“红树”、“蝉”、“夕阳”、“白头”自然融为一体,落日相伴的蝉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加上离别之悲,是一种下降凝缩的力的运动。蝉的这一寄托,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即天步悠长,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蝉的这种意象,词微旨远,妙不可言。” 中国文人本来就对短暂的生命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深的留恋,而当他们在意识到大好生命空被消耗、转瞬即逝时, 更会生出一种揪心的痛苦和惋惜。(四)暗喻坎坷不幸的艰难身世蝉诗作品中往往会融进一种文人士子罹难及贬谪之后的凄怆情怀。借蝉以言说仕途的艰险和人生的无奈,这是蝉诗作品的又一大特色。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说:“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意思是说,往往一些名诗佳作都是作者在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人生遭际下创作出来的。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发愤之所为作也。”我们从唐代几首咏蝉诗就能看出这一点,贾岛有一首以病蝉自况的病蝉: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折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贾岛的一生穷困潦倒,他以病蝉来比喻自己,这是他对自己命运多舛的喟叹。文中的“折翼”、“酸吟”揭示了贾岛一生命运的坎坷与穷困。 他尽管在生活上贫困,但它的精神却不贫贱,他不以生活贫困而自薄,不坠入污浊的泥潭而自清,然而他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活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为什么活的这样累,其原因在于有“黄雀”和“鸢鸟”这两个险恶的势力阻止了他前进的脚步,从而活的这样的贫困潦倒,这样的艰难。诗人咏蝉之妙,不仅在于符合同构对应的原理,而且还在于蝉意象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在看下面这首仇远的一首词齐天乐 蝉: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彷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仇远是由宋入元时期的文人,他写这首词,是借咏蝉来寄托自己对国家的哀思之情。他生于南宋末年,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在加上国破家玩的悲痛遭遇,难免有着一种身世之痛跃然纸上。首句“夕阳门苍荒城曲”所渲染的是一种悲凉气氛,夕阳下的荒城好像进入了生命的终点。第二句 “清音早鸣秋树” ,这一句所吟咏的主体是秋蝉,蝉的悲鸣声,使人感觉秋天已经到来。在这个清秋的季节里,露冷风寒。“独饮天边风露 ”通过写蝉境遇之窘迫而体现出诗人境遇之窘迫。接着“朝朝暮暮 ”延伸了时间,“蓦然飞过别枝去”拓展了空间。但只要“尚有残声”,他就不会噤而不发。从这一段文字来看,其节奏是起落有致、缓急相间的,文字中声音有变化,但又有又部分重沓,表达出缠绵悱恻、悠悠不尽的情思。这首词的上片部分是先写特定的时空中的蝉然后拓展了时空的范围,从而体现了蝉的凄苦忧愁之情,进而大大加强了写蝉的广度和深度。下片“齐宫往事谩省”,引出兴亡之感来。齐女化蝉的故事,时至今日仍不时地在人们的脑子里闪现,还常以他为话题,谈论不休。可是如今连齐女的化身蝉也已悄然离去,雨后空山,烟月古柳,又何处可觅踪。清脆的鸣声、终归是梦幻而已。“拂冰笺” 、“拈琴谱” ,总会令人睹物思故的。看着“满地霜红”只好寻觅秋蝉亡去前脱下的外壳,以寄托自己深长的情思。这是一首借蝉咏情之词。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和对当朝统治不满。都借本来不相及的蝉而咏出来。融化“齐女化蝉”的古老传说,巧连“蝉”“人” 。使词人一肚子难于诉说的对处境的不满托蝉而一股脑地倾吐出来,可谓意味极为隽永。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人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古代文人们一开始总是采取了入世的积极态度,他们以天下为已任,积极进取,具有较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可是到了生命的后期,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因为仕途的不顺以及残酷的社会现实,他们最初的梦想总是常常落空,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慌。因此, 他们常常寻求外在事物与自身境遇和生命体验的某种契合,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出来。在这种身处逆境或理想抱负难以实现而苦闷丛生的情况下,他们对蝉寄寓着深切的同情,在其生命意识深层,他们与之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具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在这种前提下,便生发出了文人们在不同境遇下的思想状态。(五) 讥讽蝉之污浊者古往今来,蝉是“饮清露”的,它是性格高洁的人格象征。可是在这里却一改之前的作风,蝉由高洁的象征着转变成为“污浊”的象征,这主要还是因为一些文人个人的境遇所致,说到讽刺蝉的诗,在中国的诗歌中相对还是比较少的,但是也会有几首。我们从唐代几首讽蝉诗就能看出这一点,先看唐末时期陆龟蒙的蝉: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陆龟蒙是晚唐文学家、诗人。他的蝉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在他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他的讽刺即为浓烈,而蝉则成为他讽刺的对象。陆龟蒙笔下的蝉,都是那种见风使舵、无能之徒。它寄托于柳树之上,他们做什么事情,只会像蝉那样寄托于柳树,然后不断的鸣叫。它的鸣叫,不像鸟儿那样,有一种音乐之美。蝉的叫声是非常难听的,它发出的声音就那一种声音,而不懂得变通。陆龟蒙笔下的蝉,就像中国古代时期的那些忠臣,他们以朝堂为他们的寄托之所,每天不去干些事实,而是对天下的形势大发感叹。在他们看来,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他们想通过对这个社会的了解,然后对当时的皇帝写建议,要这么干那么干才能解决问题。他们的心是好的,他们爱这个国家,他们忠于这个王朝,忠于他们的皇上。尽管如此,他们却没有几个好的下场,在中国古代,这样的忠臣常有,但最后能够善终的也就那么几个而已,他们能够善终,也是遇到好的当政者。就例如唐朝时期的魏征。而其他的忠臣,他们一生清廉,他们为了这个国家,不知道费了多少神,到却不为皇帝的待见。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尊严,也要顾及自己的面子,而古代的皇帝也更是这样,他们高高在上,容不得自己遭受侮辱,而那些忠臣们采取而方式不妥当,从而遭来了皇帝的不满,这就是他们不受待见的原因。因此,才会有他们像蝉那样在柳树上叫,却没有什么作用。“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蝉于柳树鸣叫聒噪不已心中无才干就算清廉又如何,毫无作为无用。在“蝉”看来,清廉的人又如何,最终有几个人得到好的下场,同时也不能改变什么。因此,在陆之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再看与陆龟蒙同一时期罗隐的蝉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罗隐,也是唐代文学家,它的诗文多讽刺时政,笔力俊拔,议论风生。由于罗隐生在那个变乱的时代,他的大半生都沦落到不幸的境遇,因而进造成了他那种愤世嫉俗的思想性格,罗隐的大量诗歌,通过对自身坎坷遭遇的感叹,揭露科举的弊端与用人制度的腐朽。罗隐的这一首诗也是一首讽刺诗,他讽刺的是那些没有什么才学也无实干的人却总是依靠自己的关系往上爬的人,他们骄傲自大却无半点真才实干,他们就像枝头上的蝉,他们立于高枝并且还叫个不停,他们这样做却无半点作用。罗隐对唐末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他以蝉来讽刺当时制度的黑暗,官场的腐败,整个社会的污浊。蝉由原来高洁的象征变为污浊的典型。这大概是因为唐末社会腐败不堪,人们对达官贵人所标榜的高洁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诗人陆龟蒙和罗隠都是屡举不第,他们对官场的昏聩污浊有切身体会,作品对现实也多讽刺和揭露,他们笔下的蝉,简直就是“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的卑鄙无能之辈,以及“天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借君绥。结束语蝉诗的意韵,曾拨动了多少文人骚客的心弦,他们颂称蝉为“大自然的歌手”,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蝉诗句。蝉在唐诗宋词里有着不同的意象特征,他们形态各异,但都神形兼备。诗人借助于蝉所表达出来的不同意象,在这些唐宋文人的笔下,或表达高洁的情操,或抒发悲凉哀婉之情,或感慨岁月流逝,或对自己坎坷不幸的命运的悲愤,无论是娱情还是抒愤,正是这只小小的鸣蝉,唱响着唐诗宋词那意境深远的神韵。因此,我们研究唐宋诗词中的蝉意象,探讨的是文人们的精神价值。在这些唐诗宋词中,我们通过诗人的个人情感体验,对周围一花一世界的感触,通过诗人的喜怒哀乐,来挖掘诗词中蝉意象的价值所在,从而起到升华自我的目的,并唤醒人们的审美情趣。蝉作为特定的环境中的独特个体,它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人种种复杂的高洁心态、畏祸心态、超脱心态等,并外化为各异的人格。在蝉意象的价值取向上,形成了有感性情感层面到理性道德层面再到非理性超脱层面的价值构建。作为特定环境中的独特个体,蝉意象在不同层面上折射出文人种种复杂的心态,有高洁、哀婉悲凉、哀时伤逝、自喻身世等心态。诗人在这一蝉一我、亦蝉亦我的诗境中,达到了物我互释的完美融合。他们在价值的取向上形成了由感情层面到理性道德层面的再到非理性层面的超脱层面的价值构建,即由高洁心态到避祸心态再到超脱心态。一样的蝉声,却有着不同的感悟,其原因在于诗人们不同的人生遭遇所形成的。人生际遇受制于许多人无法掌控的客观因素,不是完全由人力所把握的。任何人都不要以为在能力和才智上“居高”必然“声自远”,在失意时也不必抱怨“无人信高洁”,不要问“谁为表予心”,更不要感叹“一树碧无情”!路在自己的脚下,靠自己比靠谁都稳妥。自信、自强、自立,才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人生态度,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诗词中的意象,唤醒人们的审美情趣,让人们在鉴赏的过程中达到审美思维的全方位转换,这是我们鉴赏唐诗宋词中蝉意象目的之所在。意象是我们通向唐宋诗词审美旨趣的入场券,在鉴赏的过程中除了作上述方面的考虑之外,还应该努力培养审美想象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纷纭复杂的唐宋诗词中体会其中的奥妙。蝉,不管是作为高洁品质的象征者,或是凄凉哀婉的代言人,抑或是对岁月易逝的触发着,还是坎坷不幸的悲鸣着,蝉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在一代又一代文人日积月累相传下来的。这小小的鸣蝉,唱响了诗歌那意境深远的神韵,唱响了夏日里的喧闹,唱响了秋季的凄凉,它由贞观之治唱到南宋灭亡,并唱响了中国文人们几千年的情怀。致谢四年的大学读书生活在这个夏季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我的人生却仅仅只是画上了一个逗号。一个阶段的结束,就意味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新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可谓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感谢我的父母,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这篇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思绪万千,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随着这篇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后落笔,我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忆这四年来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回想起同学们在教室里一起学习的日子,回想起室友们嬉笑玩乐的那种惬意,回想起父母来电时的那种幸福,这一切,成为了我们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入学时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到课堂上对各位老师学术学识的深沉沉湎,从奔波于教室图书馆的来去匆匆到业余生活的五彩缤纷,一切中

    注意事项

    本文(试论唐诗宋词中的蝉意象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