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922754       资源大小:5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doc

    【标题】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 【作者】戴 婷 婷 【关键词】诗歌  意象  女性意识  情感  语言 【指导老师】杨 爱 平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      言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他们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把对时代的思考和自己的独特感受融入了诗歌创作之中。朦胧诗作为一幅卓然独立的风景,已在华夏大地上留下潇洒辉煌的定格。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代表,是中国当代诗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都说生活是创作的来源,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舒婷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她的诗歌创作不仅有对新颖生动的意象的描写,充满着丰富的想象,让读者耳目一新;而且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怀,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又饱含着丰富的情感,那种忧伤痛苦、失望孤独、欢乐喜悦、坚定执着的诉说散发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还以平淡朴实、清新别致的语言使诗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舒婷的诗写出了特色和个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她也因此成为诗坛永久的话题和读者最喜爱的诗人。阅读舒婷的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段难忘的历史,更让我们读出了真诚、平淡、美好、感动。一、新颖生动的意象新颖生动的意象是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之一。朦胧诗的时代是一个诗歌意象的时代。在诗中,意象常常是指用某个词或词组表示某种特定情绪、情感、意义的具象符号。舒婷选取意象的角度十分独特,常常从生活中获得灵感,这位生长在美丽的鼓浪屿海边的南国诗人有着别致的眼光和不一般的感受,在她的作品中,最新颖生动的也是最吸引我的则是“树”“海”“灯”这三种意象。在名篇致橡树中,“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把她的真实情感蕴藏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赋予这两棵树性别色彩,“橡树”象征着男性,“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是高大伟岸的;“木棉”象征着女性,“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1同样高大的树,红硕美丽。诗人如此描写两棵树的并肩而立,采用表白的口吻,为的是将他们人格化,表达出作者心中的伟大的爱情理想。这种既形象又含蓄的抒写使诗歌显得别致精美,更富有内涵。整首诗以“树”的意象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的确是颇具匠心。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这两个意象,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象征形象。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你的位置/在那旗帜下/理想使痛苦光辉/这是我嘱托橄榄树/留给你的/最后一句话” 2这里作者采用的是自白的方式,运用橄榄树这一意象,赋予了橄榄树使命,那就是:为爱人留言。这也体现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外,在心愿中,“愿崖树代我把手摇一摇/愿星儿为我多瞧你一眼/愿每一朵三角梅都送一送你呵/愿你的脚步不要被家乡的泪容牵绕” 3这里的代人招手致意的崖树同样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代表了伟大而崇高的理想。我们都知道“树”本身就有遮风挡雨,使人冬暖夏凉的自然属性,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舒婷的诗歌中,“树”这一意象是别出心裁的,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海”也是舒婷诗歌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一个意象,作为一个在海边生活的诗人,她对大海肯定有着不一样的情结,甚至她已经把海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她用极其敏感而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对大海的感受。“海”的意象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海是宽广的,是辽阔的,是神秘的,是变幻莫测的,更是深邃的。海的奔涌让我们想到希望和追求,诗人的欢乐和忧伤都体现在这一意象之中。1973年2月舒婷在致大海中写到:“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诗人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儿,还由海风日夜/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4通过这些诗句,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在情感的起伏中所要表达的现实中的苦闷与寂寞,追求理想的执着与艰难。在海滨晨曲中,“一早我就奔向你呵,大海,把我的心紧紧贴上你胸膛的风波”“大海呵,请记住我是你忠实的女儿!”5诗人把大海人格化,在诗中扮演的是“海的女儿”的角色,并且是奔向大海,迎接风暴的来临。表现出了内心的渴望。这里的“海”化成了母亲形象。“满潮的海面/只在离它几米的地方/波浪喘息着/水鸟焦灼地扑打翅膀/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 6这是船中的“海”,搁浅的小船和大海“隔着永恒的距离”,也写出了一种无力感。这种搁浅的情绪或许正是暗示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处境。再看会唱歌的鸢尾花中一边渴望爱情“涌起热情的千万层浪花/千万次把你淹没”, 7一边又希望自己在“晕眩”的时候能得到“永远清醒的大海”的提示。舒婷在诗歌中借助“海”的意象传达的是对生命的追求,对现实的反抗,是心灵深处最无奈的写照。写得如此的传神,如此的醉人。让我们仿佛也走进了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内心深处。谢冕先生在文章中曾提到舒婷诗歌中存在着双重声音,即“一半是忧伤,一半是骄傲,一半是反抗的愿望,一半是无法反抗的现实”。 8的确如此。    除了“树”和“海”,还有一个给人以温暖的意象,那就是“灯”。创作于1976年4月的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反复吟咏“灯亮着”,表现出了对黑暗的鄙弃,并相信光明终会到来。灯是坚定的信念,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9她这里的灯也是一种理想的象征,道出了所有像舒婷一般的敢为“渺小的灯”的人心中所想。那就是哪怕困难重重,也要尽力而为。在舒婷的名作双桅船中,也有着具有明显象征性的“灯”。灯是希望,不仅在激励自己也在激励当时的人们,要充满希望和信心去面对生活。另外,还有象征着友爱、理解、关怀的“灯”。那就是在赠别中的“我但愿每一个站台/都有一盏雾中的灯”“但愿灯像今夜一样亮着吧” 10这些诗句,给我们的心灵增添了丝丝的温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树”“海”“灯”这三种新颖生动的意象构成了舒婷诗歌的特殊语言,它暗示了诗人许多内在的复杂情感,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充分的拓展,并使诗歌从写实的土壤上飞腾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意象美。二、鲜明的女性意识鲜明的女性意识则是舒婷诗歌创作的主要审美特征。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与其他同时代的朦胧诗人相比,舒婷独特的艺术个性就在于她常常以敏感细腻的女性心灵去感受外部世界,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她就像一只“报春的燕子”带来了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先是她的成名作致橡树,突破了传统观念,大胆提出了女性的自立自强。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11这几行诗句鲜明的亮出了诗人的爱情观,是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诗人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同甘共苦的爱情。不再依附也不再痴恋,更不是一味的奉献。对以往旧式的爱情观进行了层层否定,她认为作为一个女性不应该是依偎或者依靠在爱人的身边,应该是自尊、自爱、自强的,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这首诗散发出一种理性的气质,是对女性情感的深刻感悟和诠释。“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表达了一个新时期的女性对爱情的理解,传达出一种全新的现代爱情观,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正如汪剑钊所说:“朦胧诗的起点之一,就是人道主义的张扬和主体意识的凸现,作为女性诗人,舒婷正是以这首致橡树参与了这一场恢复人的尊严的诗歌运动,从而使读者在品味一种纯真的情感的同时,又听到了那更为深刻的女性解放的呼声。”12创作于1981年的神女峰则是一首歌颂“人”的价值的动人篇章,鲜明地表现出对传统爱情观念的反思与批判: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3神女峰位于长江三峡,一向被文人视为女性坚贞的化身而备受称赞,千年传唱。可是当这一美景呈现在诗人舒婷眼前时,她并没有像其他游客那样激动和兴奋,而是感到了阵阵的心酸“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 诗人以女性的慈悲和仁爱看到了“风景”背后的痛苦和残忍,并发出了深深的疑问:“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对生命的呼唤。在诗人看来,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以作为封建礼教与男权的祭品而为人礼赞,却永远也不能享受到生命的欢乐。在她后来的女祠的阴影这一散文中明确写道:“从五四反封建至今,80年过去了。我们对女性的奉献、牺牲、大义大仁大勇精神除了赞美褒扬之外,是否常常记住还要替她们惋惜、愤怒,并且援助鼓励她们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发扬一下男性自己的民主意识和奉献牺牲精神?我不是个女权主义者,在我的事业与女人职责中,我根据自己的天性与生活准则比较侧重家庭,我清清楚楚我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可以损失时间,错过一些机会,在情绪和心境中遭到一些困难。但我不放弃作为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尊。”14于是,诗人写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强烈反思与批判,鼓励女性大胆地追求幸福,这在当时是多么地难能可贵。诗人第一次以诗歌的形式说出自己的想法:那化为石头的神女不应该再这样下去,寻找新的幸福比把自己化为石头更重要更有意义。整首诗充分地张扬了现代女性意识。在惠安女子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的视线转移到了当代社会,以沉重的笔触展现出了中国当代女性的现实处境: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的琥珀色的眼睛里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呵,浪花无边无际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15诗人深情地描绘了经常被视为封面和插图中风景和传奇的惠安女。“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这是奇特的服饰文化,给惠安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优美的形象,引得世人瞩目,但是却隐隐地透出一种伤感。“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诗人用最深切的语言体现了惠安女子内心潜藏的悲凉,有着淡淡的忧愁。他们有着优美的姿态,却只能成为许多人猎奇的目标,从未有过“人”应有的待遇。诗人从独特的人性观念出发,关注的是他们的命运,因此把自己的愤怒融入了图画之中:“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背后隐藏的是苦难和忧伤,是那些只懂得欣赏封面和插图的男人们所无法体会的。几年后,舒婷在一篇题为惠安男子的散文中呼唤到:但愿“千百人将猎奇的目光从杂志封面、摄影展览收回,沉思在他的群雕之下,从惠安妇女腕上银镯的叮当声里,倾听被咸涩的海风和潮音所掩盖的年代悠久的颤栗和微语”。 16由此可以看出,舒婷对中国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并且在关注中高扬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与主体精神。总的来说,舒婷以自己敏感的笔触表达了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反思了女性的现实处境,关注她们的历史命运。站在女性的立场呼吁人们去寻找真正的幸福,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女性内心世界,拓展了诗歌内涵的深度。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今天再次回味尤其深刻。三、丰富真挚的情感丰富真挚的情感是舒婷诗歌创作的又一个审美特征。所谓情感,就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对自己独立的个人态度。舒婷的诗歌创作正是这一定义的最佳体现。有人说,“爱是舒婷情感和意识供养的神明。她虽然直面特定年代人们共同的爱心的匮乏,但更多的是用诗歌去唤醒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爱心。有人形象地描述她的诗作:对于忧愁的心,它是温柔亲切的笑容;对于痛苦多于欢乐的生活,它是扶助人们进取和追求的手。对爱的咏赞和歌唱构成了舒婷诗作一道亮丽的风景,铸造了坚强的诗魂。”17(一)写给祖国的篇章舒婷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的经历,她把自己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带着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织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膀;祖国呵!”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出祖国母亲千百年来充满灾难的历史,十分的贫困和落后,深沉而凝重。接下来诗人又写祖国挣扎奋进,在苦难中获得新生:“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老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呵!”18通过前后对比,诗人真切地抒发了人民与祖国的血肉深情。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美好前途。诗歌的末尾还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让我们感受到了舒婷身上强烈的责任感。古往今来,赞美歌颂祖国的诗篇不计其数,但是舒婷却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爱,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时代精神,也看到了一个诗人身上不可缺少的东西。另外,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也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无限眷念和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然而,我的名字和我的信念/已同时进入跑道/代表民族的某个单项纪录/我没有权利休息/生命的冲刺/没有终点,只有速度” 19 有着远大志向和追求的诗人真正地把自己和祖国融为一体了!作为祖国的一员,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像舒婷在生活、书籍和诗中说的:“我从来认为我是普通劳动人民中间的一员,我的忧伤和欢乐都是来自这块汗水和眼泪浸透的土地。也许你有更值得骄傲的银桦和杜鹃花,纵然我是一枝芦苇,我也是属于你,祖国啊!”20(二)献给亲人和朋友的诗在舒婷“爱的世界”中还有着最温馨最温暖的献给亲人和朋友的诗,每当读到这些诗句时,心中都会为之一颤。在呵,母亲中,我感受到了母亲爱的温暖,那是让所有儿女都无法忘怀的。诗人在深情地回忆:“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21写出这样的句子是多么地痛心,那是失去母亲的痛,是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尤其是最后一句“呵,母亲,我的甜蜜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22更让读者读出其中“涩”的味道。同样,在怀念奠外婆中,从那反复的诗行,零星的片段,让我们也读出了诗人心中深沉的爱和无限的怀念。我们知道舒婷生活的那个年代,友情是匮乏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没人愿意敞开心扉说真话。而舒婷用自己的笔架起了那座沟通的桥梁。把自己对友情的理解用诗歌诠释得尽善尽美。如兄弟,我在这儿“只要夜里有风/风改变思绪的方向/只要你那只圆号突然沉寂/要求着和声/我就会回来/在你肩旁平静地说/兄弟,我在这儿” 23让朋友在孤独寂寞中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和力量。又如春夜:“我知道你是渴求风暴的帆,依依难舍养育你的海港。但生活的狂涛终要把你托去,呵,友人,几时你不再画地自狱,心便同世界一样丰富宽广。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24这样的诗句中包含着理解鼓舞,表达得如此真诚。相信作为舒婷的友人一定会倍受感动,又多了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气。她的诗,就像是黑夜中的火把,照亮了当时的一切,扫除了人们心中的障碍。就像她自己说的:“今天,人民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我相信:人和人是能够相互理解的,因为通往心灵的道路可以找到。”25(三)唱给恋人的歌对于爱情,诗人也有着自己的见解。 关于爱情的诗极具个性又别有一番滋味。舒婷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将自己的感受融进了诗歌里。中秋夜“要有坚实的肩膀,能靠上疲倦的头;需要有一双手,来支持最沉重的时刻。”26在生活中,当自己遇到困难和倍感疲惫的时候都希望有这样的一个“肩膀”让我们依靠,给予我们支持。让我们感受到来自爱人的温暖。可是在第二年,诗人却一改中秋夜中的感性,写下了理性的诗篇致橡树,为读者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那就是要和爱人并肩而立,追求一种独立平等的爱情。还有雨别写出了恋人分别时的心境,是痛苦的、无言的,刻画得十分细腻:“我真想摔开车门,向你奔去,在你的宽肩上失声痛哭: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我真想,我真想我的痛苦变为忧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27情感的起伏是多么地明显。另外一首爱情诗无题(一)写得更是精彩,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热恋中的主人公。矛盾的心理、调皮的话语使这首诗读起来十分地有味道。    舒婷是情感型的诗人, 她把自己全部的情感都宣泄在了她的诗歌里。无论是祖国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还是恋人之爱,都被她表现得真挚感人。她用诗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力量。正如孙绍振所说:“舒婷的全部天赋,全部才华都集中在她的抒情上,先天的敏感和后天的多情都使她不费劲地在抒情上取得成就,她写出了那么多我们天天感到却说不出来的平凡的、不起眼的、被颂歌和战歌遗忘的情感她美化了这些情感,以优美的旋律和璀璨的色彩,使我们的感官和心灵震惊。”28确实如此,这就是舒婷的魅力。四、平淡朴实、清新别致的语言平淡朴实、清新别致的语言,也是舒婷诗歌创作的一个审美特征。舒婷诗歌的语言极具表现力,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说她的诗歌语言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首先表现在对语言的大胆翻新。谢洛夫斯基说“诗就是把语言翻新” 29舒婷从来不跟随大众,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用鲜活清新的语言来完成自己的诗歌创作。如“我爱你”“于是,走过这里的人/都染上无名的相思” 30 “相思”本来是一种内心的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是在这里舒婷用一个“染”字把这种情感写得鲜活并且很有意境美。舒婷还常常把一些毫不相干的词语进行组合,表现出自己某种瞬间的情绪。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31 童话诗人“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很大很大”32大和小是我们常常用到的毫不出奇的词语,但是经舒婷的重新排列组合,变得丰盈,耐人寻味。在后期的作品中,舒婷多了些平淡的生活叙述,更贴近读者的现实生活,让人产生共鸣。如离人“离人如期归来还是/那个不爱刮胡子的丈夫/端把凳子让他修理保险丝/我去洗他带回的臭袜子” 33 水仙“闽南小女子多名水仙/喊声/水仙仔吃饭罗/一应整条街” 34 停电的日子“妻在叫唤/孩子打开作业/歌星在电视里一见你就笑” 35这些平淡朴实、天然纯净、十分口语化、又具有浪漫色彩的语言使诗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难得的是,口语化叙述不是不加修饰的语言,也没有使语言骨架松散、血液稀释,更没有完全和生活口语划上等号,而是将抒情和叙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精心设计后由复杂转变为简单再变为最真实的平淡。所以每当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读者或许都会发出会心的笑,这种笑正是对舒婷诗歌语言特色的肯定。其次,舒婷充分利用现代口语的特点,善于利用“但是”、“却”、“然而”、“即使”等转折性词语,让诗歌发挥神奇的力量,造成情感的落差,在鲜明的矛盾对比之中把情感的抒发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流水线“但是奇怪/我唯独不能感觉到/我自己的存在”、 36 神女峰“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37 船“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 38 赠“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 39 会唱歌的鸢尾花“然而我的名字和我的信念/已同时进入跑道”、40 奔月“即使月儿肯收容你的背叛/犹有寂寞伴你千年”、41 献给我的同代人“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敏感的大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 42等等,这样的结构方式,不仅使诗情的深度加强,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曲线,而且突出了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再次,舒婷大量运用具有中国古典诗词韵味的词汇和句式。尤其体现在后期的诗歌创作中。如皂香草“袅袅余音”“绿肥红瘦”、 43 朔望“搔首”、 44 女侍“东篱” 45 最后的挽歌“冲天烽烟”“千里驰援”“楚歌”“大漠孤烟” 46等等。在离人中则直接引用古典诗词。“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7由此可以看出,舒婷把中国诗词的古典美融进了自己的诗歌语言中,实现了古典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使诗歌语言清新别致,具有舒婷式的韵味。最后,舒婷的诗歌还频繁使用通感的语言。使诗歌的语言空间得到了拓展,充满张力。例如女侍“菊在浊流之上/紫红地安静” 48 红卫兵墓地“桉树有你白银的笑声” 49这是视觉和听觉的交融。在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回味的时候诗歌便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又如四月的黄昏,“四月的黄昏/流曳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在峡谷低回/在天空游移”,50这里诗人把看到的绿色转化为旋律,把视觉变为听觉,使语言富有立体感。舒婷这样的语言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无形中被深深地吸引,陶醉在其中。通感的运用使诗歌的语言更生动,为舒婷的诗歌创作增添了新的亮点,带来了新的审美内容。又再一次地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人说第一个比喻姑娘为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材。51这说明美的全部意义在于创造。舒婷确实给诗歌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弹性活力,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透过舒婷诗歌中的句子,我们读出了舒婷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追求,看到了她写诗的心境,也正是因为她的个人魅力,生成了她诗歌中有别于其他诗人的平淡朴实却又清新别致的语言的审美特征。结      语舒婷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用她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她的人格魅力。无论是诗歌创作中新颖生动的意象、鲜明的女性意识,还是丰富真挚的情感和平淡朴实、清新别致的语言,都是诗人丰富人生经历的浓缩精华,是诗人善良和真诚的心灵最完美的呈现。上述几个特点共同构成了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从而使其成为新时期诗坛最灿烂耀眼的那一颗星星。透过舒婷的诗,我们看到了整个世界,猛然变得成熟,学会了爱与被爱,懂得相信,读出了幸福,更收获了美好与感动。   参考文献1 2 3 4 5 6 7舒婷: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舒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08页,82页,100页,3页,8页,11页,78页. 8谢冕:在诗歌的十字架上.论舒婷A.中国现代诗人论.重庆:重庆文艺出版社,1986.292302. 9 10 11舒婷: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舒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6页,121页,107页.12汪剑钊: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6页.13舒婷: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舒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02-203页.14舒婷:舒婷文集(第3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15舒婷: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舒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01页16舒婷:舒婷文集(第2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17孙艾葵、孙麦青:爱的宣言浅谈舒婷诗的思想J,文学研究,2005.10,30页.18 19舒婷: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舒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39-40页,79页.20舒婷:舒婷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10621 22 23 24舒婷: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舒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36页,137页,128页,90-91页.25舒婷:青春诗会J,诗刊,1980,(10).26 27舒婷: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舒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7页,104页.28孙绍振:现代意识和古典的意境论范方的现代诗追求J,当代文艺探索,1987. 29罗振亚: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15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舒婷:中国当代名诗人选集?舒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99页,98页,206页,303页,234页,251页,193-194页,202页,11页,88页,79页,204页,26页,313页,289页,288页,367、368、373页,302-303页,288页,281页.51罗振亚: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16页.致      谢本文从拟定题目到定稿,历时数月。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教师的的督促指导,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首先要向杨爱平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杨老师平时工作繁忙,但是从确定结构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以及论文的反复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修改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佩服杨老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他治学严谨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是他们教给我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让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更能认清方向,走得更坚定,更踏实。另外,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和好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再次,衷心感谢我的母校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让我的人生因为有了大学这段历程而更加的精彩。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指导。

    注意事项

    本文(论舒婷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