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doc

    • 资源ID:2921486       资源大小:3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doc

    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于志涛(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摘要美国电影塑造了许多暴力女性形象.其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成功展现了女性的暴力,又考虑了暴力形象的两性差异.近年来,有学者采用社会学内容分析法,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本质特性.暴力女性这一不同于传统电影女性的形象,并没有突破电影创作艺术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囿限.在男性主导的社会现实中诞生的这些女性形象,有天生的缺陷.暴力女性形象,始终在娱乐受众和追求女性自身解放之间矛盾地前进着.关键词美国电影;暴力;女性形象女性一直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角色载体,但有电影评论家指出,在男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美国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往往成为男性视角的客体,很少具有独立的精神人格.电影情节囿于男主女副,英雄救美,女性角色沦为男性陪衬,多强调女性形象的"视觉和情色感染力".暴力动作角色与男性的阳刚气质更为契合,所以电影多设置男性英雄形象.但现代美国影片中,暴力女性形象也不缺乏.由于其与女性主义的关联,一直受到电影研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相关研究采用社会学内容分析法,通过量化特征研究,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本质特性.一,暴力女性形象的发展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发展,主要受到女性主义思想和美国电影审查制度两方面的影响.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使电影制作人尝试将女性形象放置于男性形象同样的情境中,以拓宽创作主题,扩展受众范围.但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美国电影审查制度,由于受宗教思想的影响,一直将电影中的女性严格限定为"贤妻良母"形象,以为社会做出"正确榜样".(Rosen,1973;Doherty,1999;LaSalle,2000)此前,电影创作的氛围比较宽松,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女性的坚强,独立,自信.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则实行电影分级制度,只对受众范围进行控制,对电影内容不再严格限制.所以,银幕上出现了各种女性形象,包括暴力女性.与这一历程相对应,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发展,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默片时代的暴力女性形象.Gilpatric(2006)指出,美国电影中的第一个动作女英雄可以追溯到惊险黑白默片系列海伦的冒险故事(TheHazardsofHelen).该系列于1914年11月至1917年2月上映,总计119个情节独立的单卷短片,23.8小时.女主人公海伦坚强独立,与火车盗贼有一系列惊险争斗,"从楼顶跃下,在疾驰的车轮后翻滚,从飞驰的小汽车或奔跑的马上跳到行进的列车上."在关键时刻,有时需要男英雄的拯救,但大多数情况下海伦靠自己战胜了火车盗贼.该系列在当时很受欢迎,但也很快湮没无闻.一1914年3月还上映了动作默片系列波林历险记(ThePerilsofPauline),总计20个短片,410分钟,情节集中于财产监护人柯纳(Mr.Koemer)和波林之间的迫害与反迫害."波林"与海伦这一形象不同,是一个程式化的"落难少女"形象.但作为受害者的女性形象更容易被美国观众接受,波林这一形象被奉为默片系列的典型.(Gilpatric,2006)2008年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NationalFilmPreservationBoard)列入国家影片登记部(NationalFilmRegistry)典藏名录.随后有许多电影仿效了该片,如Elaine系列.然而,由于审查制度,作为女性独立精神象征的暴力女性形象自此却销声匿迹.第二个阶段是暴力女性形象的新突破.传统动作电影的颓败,使得好莱坞重新考虑动作女性形象.在1979年上映的电影异形(Alien)中,西格尼?韦弗(SigourneyWeaver)首次出演暴力女性形象瑞普莉(Ripley),在与异形生物的战斗中展现了女性"硬汉"形象,成为美国流行文化中女性形象的新代表.(Brown,1996,2005;Clover,1992;Inness,2004;Tasker,1993)第三个阶段是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暴力女性形象.1991年上映的末路狂花(Thelma&Louise),将女性主义与公路电影融合,宣示了对男权的反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暴力电影.(汪献平,2006)自此之后,电影创作的艺术性和商业化逐渐找到了一条融合的道路.暴力女性形象逐渐被受众接受,得到社会认可.这一时期,美国电影塑造了许多成功的暴力女性形象,如不归路(PointofNoReturn,1993)中的瘾君子和政府杀手Maggie,特工狂花(TheLongKissGoodnight,1996)中的SamanthaCaine,霹雳娇娃(Charlie'sAngels,2000)中的三名女杀手,终结者(Terminator)中的人类救世主之母SarahConnor.整个发展历程中,异形代表了女性形象的转变,古墓丽影(LaraCroft,2001,2003)中的劳拉?克罗夫特集美丽性感,智慧和力量于一身,杀死比尔(KillBill,2003,2004)中的比阿特丽克斯(BeatrixKiddo,"新娘")渲染了女性暴力的直接性和凌厉性,奠定了银幕上的暴力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强调力量和暴力行为,打破了美国动作电影中男英雄一统天下,女性形象温柔甜美的传统.二,暴力美学:女性之美与力量的完美结合暴力对力量的追求一度严重破坏电影中女性暴力的美学欣赏价值.美国电影中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成功展现了女性的暴力,又考虑了暴力形象的两性差异.暴力女性形象自然以暴力搏斗为主要特征,早期电影更突出其阳刚力量,抹杀了性别差异.(Herbst,2004)身体的去女性化和动作的强悍甚至影响到了传统的"娇柔,曲线"等女性之美.但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女性突破僵化的性别限制,将力量载体从女性形象的男性化,转移到了女性身体之外的高科技手段.再者,从暴力动作本身来讲,西方格斗强调击打动作的力度,需要格斗者肌肉强健.大块头的男性符合审美习惯,但大块头的女性却破坏了女性形象的美感.而中国武术讲究动作速度和技巧,弱化了对角色形象肌肉块头的要求,使暴力动作"不容易区分是男性特征的还是女性特征的,也很难区分是搏斗还是舞蹈".美国动作电影中徒手格斗对女性形象的美学破坏,通过借鉴中国武术使动作细腻化和飘逸化得到了修正.暴力女性形象对身体能力的超越,已在女性的阴柔之美和力量之间寻找到了平衡.古墓丽影系列中,劳拉身着无袖衫,军用短裤和高筒皮靴,配备高科技设备,借鉴中国武术美学.这保持了劳拉作为女性的美丽形象,也使其所具有的力量合乎逻辑.霹雳娇娃中的三位女性,同样集功夫,科技于一身,着三点装或紧身衣,性感又有力量,英姿飒爽又妩媚妖娆.暴力角色形象对力量的需求,不再破坏女性的形象.但这样的美学平衡,也限制了暴力女性电影的题材.也许,在非现实主义题材中,女性的暴力之美才能有最完美的展现.总体来讲,数字技术和中国武术美学的应用,软化了女性暴力行为的攻击性.电影艺术的幻想性,使观众对电影暴力产生可以置身于暴力之外进行观赏的心理距离.由此,暴力女性的暴力成为一种纯粹的美学欣赏客体.但也要看到,暴力女性形象在展现力量,速度,智慧和独立的同时,其衣着暴露程度显着高于男性角色(Richard&Zaremba,2005;Beasley&Standley,2002).美国电影中,暴力女性的角色是依赖于其身体和情欲特征的.三,暴力女性形象的电影社会学解读有西方社会学学者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暴力女性形象确如女性主义的批评,其实并没有突破电影创作的性别囿限.综合相关研究可看出,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大多数情况下是配角,与男英雄常有爱情关系,多处于被支配地位.好莱坞电影已习惯于男性赋权,男性形象往往无所不能,女性形象则地位较低.(Bielby&Bielby,1996;Hass,2005)暴力女性的年龄多为20岁至30多岁.年轻是漂亮的代名词,自然是和角色的观赏性相联系的.暴力女性形象多以死亡终结,这也许暗示了暴力女性的非现实性和女性暴力之后社会认可的归宿.King(2008)对19672006年间291部好莱坞警匪片的内容分析表明,女性主演的仅有24部.女性警察角色通常是新手身份(占41.7%,而男性仅为10.2%),未婚(80%),和男警察角色有浪漫关系.女性警察形象通常从事侦查,卧底,而审问,监视,证人保护,与犯罪嫌疑人对质搏斗则是男性警察的工作.Gilpatric(2010)以IMDB为数据支持,对19912005年间112部美国电影中的157个暴力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发现,暴力女性为主角的仅有24部,占15.3%;辅助男主角的占28.O%;受男主角保护的占25.5%;既辅助男主角又受其保护的占5.1%,女性反派占17.8%.女性只能作为助手或伴侣,多是弱势的求救对象,推动男主角的拯救行动.与男主角有爱情关系的占42%,与男性反派有爱情关系的占12.1%.年轻暴力女性形象占90%多;其中,20多岁的占55%,30多岁的占38%.30%的暴力女性在影片结束时牺牲;另外47%因邪恶行为被杀死.以暴力女性为主角的少数电影,展现了女性的独立行为,但情节设置主要为努力融入男性群体,复仇,超现实任务,如美国女兵(G.I.Jane,1997),古墓丽影和杀死比尔.此类影片中,男性角色已退居从属地位,但其影响力和对情节发展的原动力却始终存在,要么是女性梦寐以求想跻身的目标群体,要么是女性的复仇目标或者隐形老板.该类影片的票房收入远不如男性主演的动作影片,(Gilpatric,2010)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暴力女性形象的接受程度.男性主导的文化意识反映在电影艺术中,更加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和影片表达的男性视角.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突出强调威武阳刚的气质,坚强独立,粗犷智慧,就像人类的起源及性选择中所讲的,"强壮有力,肩膀较宽,肌肉发达."这样的男性形象并不凸显情欲色彩.反观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在具有力量的同时,不是被塑造成"女性施虐狂",就是被"幼儿化",成为大眼睛,爱撅嘴的可爱小女生;这种对女性形象的情欲表征,恰恰是电影创作男性视角的例证.(Ging,2007;Flanagan,1999)四,女性主义的影响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水岭,之前的女性主义通常被归为第一波,之后的则为第二波,更加关注女性的全面性平等.2o世纪8O年代,西方产生了所谓"后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已取得平等,女性赋权取决于其自身的意愿,主张两性和谐.女性主义的这一发展历程,在电影艺术创作中有融叠的体现.女性主义的初衷,以抗争男权为主要目的,因此电影中暴力女性形象的塑造多以激烈的反抗瓦解电影工业对女性性别的囿限,其男性化特征尤为突出.异形中的瑞普利是海军陆战队中的一员,短发,穿军用背心,脸部线条硬朗,讲粗话.终结者2(1991)中的女金刚形象,力大无穷,类似施瓦辛格.美国女兵中,女主人公奥妮尔为了成为海军特种部队"海豹特遣小组"成员,参与和男兵同样的高强度和高难度训练,剃光头,着男衣,讲脏话.但是当女性在寻求个体独立,站到男权的对立面之后,却也意识到独立个体的无助与孤独.寻求这一困境的突破,暴力女性形象要么孤军奋战,要么借助于男性辅助,要么转向同性情结.杀死比尔中的杀手"新娘",独自一人,一路狂杀至影片结束.古墓丽影中,劳拉的战斗则有许多男性的帮助.末路狂花的两位女主人公,背心,牛仔裤,荷枪实弹,在厮杀和逃亡的过程中,同性之间的情谊成为惟一的依靠.霹雳娇娃中,娜塔莉,戴兰与艾利克斯是查理手下的三名女打手,她们互相依靠,伸张正义.美国电影中,对女性形象的暴力建构,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讲,是女性自身反思和追求平等的象征.但同时也是对"女性天生和平主义,因而优越"的文化女性主义思想的解构,也更加掩盖了现实的不平等.Herbst(2004)指出,影片中的暴力女性可以对男性或者相互之问实施暴力,却忽视了现实中对准女性自身的暴力;电影对女性具有应对暴力攻击甚至还可以主动进行暴力袭击的超能力的塑造,恰恰暗示了男权社会对暴力压迫女性的宽容.通过武器装备产生的女性赋权,相对于现实的约束来讲,只能是虚幻的.对于现实世界女性自身真正的解放并无益处,可能更是一种误导.也许,暴力女性形象在美国电影中的出现,不是女性主义在电影艺术中的实践,反而是美国电影利用了女性主义,使其成为粉饰男女平等的帮凶.五,结语暴力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出现,有两个审视的角度.一个是从电影创作艺术角度,确实是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与现实的关系方面,却招致了很多批评.有许多暴力女性形象的塑造,其实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如女魔头(Monster),即取材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连杀6名男子的公路女谋杀案.但是,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出于受众,票房和男性主导意识的影响,对事件的某一细节无限夸大,导致了对真实事件的扭曲.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得承认,电影从来不仅仅是创作者的艺术想象,还要受到社会建构的规范,商业标准,经济结构,运营规则的影响.(Hesmondhalgh,2002)电影创作者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取悦于男性的视角的.男性希望看到女性遵守"为悦己者容"的规则.在男性主导的社会现实中诞生的这些女性形象,必然有天生的缺陷,或许会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并非女性主义的理想构想.女性观看了这样的影片,其实很难认同银幕上的形象,她不会关注影片中的性,也不会赞同女性作为被征服者的存在.美国电影要想真正反映女性的行为和思想,就必须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进行思维和创作.但是商业化运作的票房考虑无法催生这种唯艺术化创作.所以,暴力女性形象,始终在娱乐受众和追求女性自身解放之间矛盾地前进着.注释:TheHazardsofHelen.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Haz-ards_ofjelen.20100329.TheHazardsofHelen,helen%5Bserial%5Dv238602/summary.2010一O329.海伦的冒险故事29,details.html#menu.20100329.ThePerilsofPauline(1914seria1),http:/en.wikipedia.ors/wiki/ThePerilsofPauline一(1914一seria1).20100329.AaronAnderson:Kinesthesiainmartialartfilms,inJumpCut:AReviewofContemporaryMedia,vo1.42(1998),URL,http:/www.ejumpcut.org/archive/onlinessays/JCA2folder/anderson2/text.html,20100327.2O世纪70年代,西方女同性恋者甚至提出"女权主义是理论,女同性恋是实践",否则就是虚假的女性主义.torofgenderrolestereotypinginvideogamesJ.MassCommunication&Society,2002(05).2BielbyDeniseD,wjlliTBielby.WomenandFtbeinfilm:GenderinequalityamongwritersinacultureindustryJ.Gender&Society10,1996(O3).f3BrownJ.Genderandtheactionheroine:Hardbodiesandthe"PointofNoReturn"J.CinemaJournal,1996,35(03).4BrownJ.Gender,sexuality,andtoughness:badgirlsofac-tionfilmandcomicbooksA.InSInness(Ed.).ActionchicksC.NewYork:PalgraveMacMillan,2005:4774.5CloverCJ.Men,women,andchainsaws:Genderinthemodernhorrorfilm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2.6DNGreenwood.Arefemaleactionheroesriskyrolemodels9.Characteridentification,idealization,andvieweraggressionJ.SexRoles,2007(57).7DebbieGing.AlltheRage:DigitalGames,FemaleViolenceandthePostfeminisationofCinema'sNewActionHeroinesJ.FilmandFilmCulture,2007(04).8EBehmMorawitz,DMastro.Theeffectgsofthesexualizationoffemalevideogamecharactersongenderstereotypingandfemalseg-con?ceptJ.Sex舶,2009(61).9FlanaganMary.MobileIdentities,DigitalStars,andPostCinematicSelvesJ.WideAngle,1999,21(O1).10GilpatricK.ViolentfemaleactioncharactersincontemporaryAmericancinemaJ.SexRo/es,2010(62).11HassNancy.Hollywood'oldgirls'networkN.NewTimes,2005,24April,1.12HerbstClaudia.Lara'sLethalandLoadedMission:Transpo.singReproductionandDestructionA.InsherrieAlnness.(Ed.).ActionChicks:NewImagesofToughWomeninPopularCultureC.NewYork:PalgraveMacmillan,2004:2146.13InterrtetMovieDataBase("IMDB")OL.Retrievedfromht-tp:/,2010.14GilpatricKA.ViolentWomeninFilmandtheSociologicalRele'oaneeoftheContemporaryAcitonHeroine.Adissertationsubmittedinpar-tial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octorofPhilosophyDegreeinSocilogyD.GraduateCollege,UniversityofNevadaLasVegas,2006.15KingN.Genericwomanhood:GendereddepictionsincopactioncinemaJ.Gender&Society,2008(22).16RichardB,ZarembaJ.Gamingwithgrrls.LookingforsheroesincomputergamesA.InJRaessens,JGoldstein(Eds.).HandbookforcomputergamestudiesC.Cambridge:MA:MITPress,2005:283300.17ShahrokhiSholeh.Bobeautf:makingthefigureofwomenlm,contemplationontheiraniannewwauecinemaofthepastdecade0L.http:/escholarship.org/uc/item/92f6plp8,2009.18EmmersSommerTM,PauleyP,HanzalA,TriplettL.Love,suspense,sex,andviolence:Men'sandwomen'sfilmpredilections,expo-suretosexuallyviolenmedia,andtheirrelationshiptorapemythacceptanceJ.SexRoles,2006(55).19TaskerY.Spectacularbodies:Gender,genre,andtheactioncin?enlzLM.London:Routledge,1993.20汪献平.娱乐还是抗争当代女性暴力电影研究J.戏剧一中央戏剧学院,2006(O3).21徐建纲.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J.电影文学,2009(O7).作者简介于志涛(1978一),男,山东高青人,发展与教育心理参考文献学硕士,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1BeasleyB,StandleyTC.Shirts.skins:Clothingasanindica一心理学及语言心理学.

    注意事项

    本文(美国电影中的暴力女性形象研究.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