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川教版历史八上《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5课时)【精品教案】.doc

    • 资源ID:2887120       资源大小:19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川教版历史八上《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5课时)【精品教案】.doc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法指导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让学生通过“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法建议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说,即教师的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可谓当之无愧(详细内容见资料)。让圆明园这精湛艺术的宝库在学生脑子里占据先入为主的位置。看,即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产生对圆明园的直观印象。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通过听、看活动加深对侵略者罪行的痛恨。议,即让学生发表议论,谈谈感想,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绪。b对沙俄割地行径,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教学手段可利用一图一表,先“以表带图”(看表识图),后“以图代表”(采用地理方位的识记法)。第三板块,可采用连环提问法: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应?(引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最后教师可把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间、侵略者、主要内容及结果做个小结,这样层层归纳,步步巩固,使学生了解,由于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再丧失、领土被强占,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此外巩固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对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五大侵华战争知识的完整性做好铺垫。活动与探究动脑筋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比一比,看谁叙述的更清楚、准确、全面。这个题目课结合到“谴责沙俄割土占地”中进行。学生可示图解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练一练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2能力培养(1)通过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分析论证的能力。(2)指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国的危害和影响,从中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节有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根据史实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异同点的能力。3思想认识(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场侵略战争,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它使我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这是一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作为青年学生都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3)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研讨性教学,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民族的独立与富强是弥足珍贵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难点:由于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政治理论,因此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录像片圆明园,课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图、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列表,相应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课前预习思考并查阅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思考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危害?(3)近代史上沙俄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强占了我国北方哪些领土?(4)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5)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怎样?你的依据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战争的过程则做简化处理。因为在前面的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中,学生已掌握了运用史实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高中的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提供给学生更为丰富的思维载体,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播放录音(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关于圆明园的描述):“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教师)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为人间奇迹的宫殿就是北京的圆明园。电脑出示图片:圆明园盛时鸟瞰图。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教师:140多年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将圆明园由一个人间奇迹变成了一片瓦砾。今天我们就要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新课教学】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投影仪打出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万英磅)年 代 1842 1844 1846 1848 1850 1852 1854 1856 正当贸易货物总值 966 2305 1791 1446 1574 2504 1001 2216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的一部分小字和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此统计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状况如何?你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英国则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提出了什么要求?其要求的实质是什么?这一要求的实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世纪40、5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资产阶级为开辟了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兴奋得发狂,以为能大量销售其产品,获得高额利润。英国资本家曾梦想,“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通过上表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英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在中国销售量有限。原因有三: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自然抵制性,这是根本原因;二是英国输华商品有不少根本不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要求;三是英国等国大量输入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抵消,无力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英国资产阶级把他们的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享受的特权有限。于是英法美等国提出了修改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英法两国就立即制造借口,发动战争。由此看出,这一要求的实质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教师:英国为什么选择在1856年?英法侵略者所寻找的借口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指出:利用此时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于1856年10月,悍然出兵袭击广州城。而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伙同英军出兵,由此点燃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显然,英、法成为主要侵略者。他们还有两个帮凶,是谁?为什么只做帮凶呢?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可以明确回答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或许难以准确回答)教师:帮凶是美国和俄国。美国因为处于南北战争的前夕,国内政局不稳,所以没有直接出兵,而是带着坐收渔人之利的心理加入英、法联合战线,积极出谋划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俄国虽然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英、法,但怀着早以明确的向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也加入了这一阵线。于是四国形成侵略中国的联合阵线。下面请同学们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二、经过学生回答前教师提示学生:对于战争经过需要注意其开始的标志、参与国、重大事件,并据图说明侵略者的进军路线。学生回答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电脑演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课件并对个别问题做补充说明。1战争爆发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1857年底,英法联军5600多人做好了进攻广州的准备。28日侵略军向广州发起进攻。广州很快陷落。广东巡抚柏贵降敌,仍以原职替侵略军维持殖民统治秩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未能达到侵略目的,他们能甘心吗?他们是如何达到目的呢?2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对1858年,为迫使清政府屈服,英法联军北上攻至大沽口外。英法通过照会提出侵略要求,美俄则以“调停者”身份暗中帮助英法做进攻准备。这时,清朝以咸丰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仍把镇压太平天国放在首位,北方防务松弛。结果,英法炮舰攻陷了大沽炮台,随即攻占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咸丰帝慌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俄美则先于英法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教师引导学生看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情景图;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条约内容对中国的危害。用投影片打出思考题。(1)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是否有相似的内容?(2)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3)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危害是什么?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为什么对中国不利?(5)1984年中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与近代史上清政府的通商口岸在本质上是否相同?学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求得共识。)教师:(讨论分析得出相似点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和赔款的内容,要求学生仔细读图,对比归纳出新增加的口岸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0个;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而深则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腹地。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深入,为列强扩大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近代中国的开放实质上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现代中国的开放是中国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动采取的重大决策。近代中国的开放是在主权遭受严重破坏的前提下,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下进行的;现代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教师指导学生对内河航运权进行讨论。着重指出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影响。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长江是中国的内河,此规定表明中国的内河航运权开始丧失,也便利了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实质:一国的公使驻于另一国的都城并不意味着不平等,但是侵略者的意图是准备通过这个步骤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核心,以干涉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因此,天津条约中规定的公使进驻北京带有明显的侵略性。)教师:显然,这比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权益更扩大了。英、法的目的初步达到,他们从大沽口撤军,从而使战争告一段落。为什么只是告一段落,而不是结束?3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教师:关于战争再起,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让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与战争再起的关系。)学生议论,发言。教师:(赞扬学生正在学会把似乎孤立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看,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换约本来只是一种单纯的外交活动,侵略者却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呢?学生阅读有关小字,明确侵略者蔑视中国主权的狂妄和大沽口战役的正义性。教师:一年以后的1860年,英法又开始新的侵略行动。而此时的清政府仍然把重点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上,以至缺乏足够的准备。(课件演示侵略者攻克大沽、再占天津,京东八里桥血战和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往热河行宫等内容。)侵略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咸丰帝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他的弟弟奕訢担任议和大臣向侵略军求和。10月6日侵略军进犯圆明园,13日占领北京。留守北京的奕訢在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下,签订了屈辱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学生:(观看图片: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英法联军在北京街头。观看焚毁前的圆明园录像资料,再阅读观看教材所引英泰晤士报关于劫掠的报道,观看焚毁后的遗迹,从而激发对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要求学生阅读条约内容并进行讨论,对重点条款谈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讲评总结: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增开为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严重威胁着北京的安全,使天津成为外国侵略者在北方侵略的主要活动基地。(关于准许华工出国,力求使学生通过议论、发言,得出列强掠夺廉价劳动力的结论。)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不但使我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而且使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被沙俄以趁火打劫、强取豪夺的方式占领。4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教师讲述: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正是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它不断蚕食其周边地区。中国成为它掠夺的主要对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英法不同的是沙俄“选定了一个没有人能与它匹敌的领域外交领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采取趁火打劫和外交讹诈的卑鄙手段,把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加给清政府,抢占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瑷珲条约签订后,恩格斯曾指出:俄国“从中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因此“沙俄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侵吞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中国强盛时期领土的19。电脑打出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示意图。演示内容包括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侵占我国领土情况的课件。电脑打出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表。把关于不平等条约、割占的领土范围、面积等处空出,让学生复述。教师指导学生对各条约所割出的领土范围的简化记忆方法。瑷珲条约:岭(外兴安岭)南江(黑龙江)北。天津条约:江(乌苏里江)东一岛(库页岛)。北京条约和堪分西北界约记:湖(巴尔喀什湖)东南。教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在中国抢占大片领土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讲述: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对以后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三、结果 由学生总结指出,略。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教材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的?学生回答。教师:对。教材是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的。那么,我们通过哪些史实进一步印证说明这个结论呢?学生发言列举史实,教师加以概括。(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附庸与工具,这就在政治上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论从史出”能力与学史方法。)继续: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扩大:从战争的进程来看: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签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从战争的影响看: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处,割香港岛。第二次开11处,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丧失东北及西北边疆大片领土。赔款增加:第一次是赔款2100万银元;第二次新增巨额赔款。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本课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要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因为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一课学习中仍存在的疑点提出来。(学生反馈的问题,可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当点拨。)背景资料1广州人民反抗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据1858年7月5日香港中国邮报报导:“广州的局势一天比一天糟糕,每天晚上都有火箭投射到联军的阵地上。城郊充塞着乡勇(志愿兵),大家都认为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在我们哨兵最多几百码的地方转来转去。至于城内,即使是几条大街上,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只要不成群结队地武装外出,那么对外国人来说也很少有安全可言。”转引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三次修订本79页2马克思对1859年大沽战役的论述“既然天津条约中并无条文赋予英国人和法国人以派遣舰队驶入白河的权利,那么非常明显,破坏条约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而且,英国人预先就决意要在规定的交换批准书日期以前向中国寻衅了,”“中国人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毫无疑义地也是有理的。中国人这种行为,并没有破坏条约,而且是挫败了英国人的入侵。”转引自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第三次修订本8283页3列强拐卖华工的罪恶捕掠华工的手段是十分卑鄙的。外国人口贩子专门招募了一批中国的流氓地痞,采用各种威胁、利诱、欺骗的手段,说外国如何好,工资又如何高;或是设赌局为陷阱,令赌输了的人卖身出国;或用药酒将人灌醉,然后直接押上洋船;在更多的场合,是用暴力强行捕掠。绝大多数的被掠者是广东、福建两省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被掠后往往先押往“猪仔馆”中暂时囚禁,候船到时再运往国外。容闳在西学东渐记里写道:“当一八五五年,予初次归国时,甫抵澳门,第一遇见之事,即为无数华人以辫相连,结成一串,牵往囚室,其一种奴隶牛马之惨状,及今思之尤为鼻酸。”据不完全统计,从1851年1875年,出洋至中美洲、南美洲及美国的华工约有53500人。数量如此众多的华工都是用海船运送的。西方学者曾把这些运送华工的船只称为“浮动地狱”。这些船“同以前的黑奴船完全一样”1859年10月,一艘贩卖华工的船,在航行中触礁沉船。西方人贩子只顾自己逃生,锁在舱内的850名华工连同沉船一起被大海吞没。摘自屈辱的岁月·奋斗的征程9093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说说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记住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2、能力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的重要基础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老师将时局图上的虎、蛙、鹰、熊动物图扫描剪切放大打印出来提供给学生;学生用动物图制作代表英法俄美四国的面具,并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编成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对话,用于导入新课时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认识侵略者的本性。然后,把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结合起来,找出相同点,(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分析它们的不同点和实质(前者是开始,后者是进一步、扩大。但实质都是要把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说明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故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然后形成概念。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历史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能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上,用活动箭头描述英法联军入侵路线的轨迹,然后由学生看书归纳战争的根本原因、起讫时间、发动者、重大事件、结果。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火烧圆明园:师生合作分工收集整理课文上的、历史资料书上的、网上的、其他报刊杂志上的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和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等的资料。为讲火烧圆明园作准备。然后提问“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资料并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探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上课时,让学生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赞美圆明园,揭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激发学生对祖国宝藏的爱慕之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愤怒之情和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探究欲望。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指导学生把书第1011页的表、图对照起来,在图上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走的中国领土;再把书第11页的图与七年级上册第75页的“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对照起来,观察是哪些条约割走了尼布楚条约所规定的中国领土。并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领土?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激发学生对沙俄趁火打劫蛮横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憎恨。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关于太平天国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通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册P5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和史海拾贝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老师帮助学生收集关于太平天国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资料,让学生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四件事的连锁反应关系。然后由学生看书归纳分析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背景、英雄事迹、历史意义。思考“你从太平军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掌握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小结: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烧毁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2、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四、教具资料:课文中的图文资料、师生收集的资料等。自制的课件。五、板书设计: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况2.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3.战争引发的抗争根本原因起讫时间发 动 者主要事件结 果:Ø 火烧圆明园时间和纵火者:侵略者的暴行:影响Ø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时间:主要条约:范围面积:影响Ø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背景 英雄事迹 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Ø 导入新课(老师旁白、学生游戏):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前波未平,后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学生游戏: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我们现在正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我们相信将会赚很多很多钱的。”(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改用英语对话。“Hellow ,how are you(are you fine)? Twelve years is really a long time,isnt it? We are standing here, China , its a golden place.We believe in that we will make much money .”)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讲台当着清政府。虎:“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鹰:“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虎:“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旁白: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四国公使恼羞成怒。虎:“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 蛙: “那好!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熊、鹰对虎、蛙说:“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行!”(学生改用“OK!”) 熊、鹰、虎、蛙相互说:“再见!”(学生改用“goodbye!” )旁白: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侵略中国。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Ø 讲授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课)放映幻灯片(1):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艺术字)。同时老师指出:“这次战争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请同学们结合上面四国对话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前后为组讨论:“这次战争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归纳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侵略者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外国侵略者的在华利益。 清政府腐败无能。侵略者想通过战争迫使清政府满足他们的要求,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他们的在华利益。等等。然后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比较,找出相同点,从而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学生答后,用示意图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最后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念。放映幻灯片(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 清法 扩大侵略权益 矛 政美 要求修改条约 盾 拒绝修约 府 (增开口岸、公使驻京等) 英法借口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挑起战争 概念: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指19世纪中期由英法发动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的侵华战争。其根本原因与鸦片战争相同,都要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第二次鸦片战争。鼓励学生讲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导入战争过程。放映幻灯片(3):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况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上,用活动箭头描述战争的轨迹:用由下到上“飞入”的动态效果,把军舰上老虎发炮的图片设置在珠江口,然后显示“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之后,用“擦除”的动态效果从广州沿所经路线的方向设置箭头,表示英法联军从广州进攻到天津。之后,显示“1858年,俄美英法迫清签订天津条约”。再后,把箭头从天津连到北京,显示“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迫清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放映幻灯片(4):然后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战争概况。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起讫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 动 者:英国、法国 (一)概 况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重大事件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火烧圆明园。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 果:中国战败,毁掉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Ø 火烧圆明园讲圆明园时,先由学生介绍课前准备的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然后师生补充。放映幻灯片(5):圆明园的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紧接着,放映幻灯片(6,7):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圆明园的残迹。放映幻灯片(8):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然后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

    注意事项

    本文(川教版历史八上《第二次鸦片战争》word教案(5课时)【精品教案】.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