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旅游资源评价.ppt

    • 资源ID:2880177       资源大小:1.06MB        全文页数:13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旅游资源评价.ppt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第一节 旅游资源评价目的与内容,一、旅游评价的目的,1通过对旅游资源类型、规模、等级、功能、价值等多方面的评价,为旅游业发展、旅游区规划确定导向、主题形象及发展规模提供参考依据;2通过对旅游资源规模品位的鉴定,为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比标准;3通过对区域旅游发展的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发挥整体效应提供经验,为确定不同旅游地的建设顺序准备条件。,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2-5节)(第三章)旅游景观质量评价(第6节)资源产品转化适宜性评价(第7节)旅游容量评价(第8节)旅游地评价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第四章)旅游地感知评价旅游地竞争力评价旅游形象与品牌力评价 旅游开发效益评价,二、旅游评价内容,第二节旅游资源价值(单项要素)评价,自然旅游资源评价,一、风景的骨架 地貌旅游资源评价,1.地貌过程对风景总特征的影响(1)地貌构成了一地风景总特征的基本骨架(2)地貌对以非地貌因素为构景总特征的影响起间接育景的作用(3)地貌对风景意境的形成影响颇大(4)地貌影响天然景观内部的风景分区,综上所述:一、地貌的起伏是构成天然景观形态的基本骨架,是风景总特征出现的背景和基盘。二、不同特色的风景地貌,对形成景场总特征、意境及区划有决定性作用。三、地貌基础是旅游景区开发的前提,它影响景观开发效果和投资费用。,2.地貌旅游开发价值评价高度 从旅游角度看,海拔1000-3500米的山地旅游价值高;从人对景观的感受量分析,相对高度大的山地旅游价值高。坡度 构成名山的险景地带,如华山。,山体总体轮廓线及造型 如五岳:(坐、立、卧、行、飞)山顶夷平面的面积大小(1)山顶平坦地面对登山旅游者造成仙境气氛;(2)平坦地面广阔,受水面积大,地下水和地表水丰富,会形成众多泉和瀑布;(3)平坦地面对聚落的形成和旅游者住宿设施的建设十分有利。山地脉络状况 蜿蜒起伏,使人产生深远感;层次多,使人增加深厚感。,3.地貌构景,(1)地貌构景在不同类型的地貌上巧妙地布置一些建筑物,种植花木,使其与地貌原来的特征相协调,或加强原来的特征,使其观赏效果更好。,(2)常用手法:加强手法常用于山前丘陵、平原孤丘、山脉延伸的低矮末端。,山前丘陵,平原孤丘,山脉延伸低矮末端,协调手法(1)山坡基址壁立时,常依附峭壁修建建筑,例如:石窟寺、悬空寺;(2)山坡延伸或阶梯山坡,常依附山势由山 麓逐级蔓延而上,构成壮丽的建筑物,例如:布达拉宫、喇嘛寺,掩盖手法在各种侵蚀冲沟、各类山体的破损面,利用植物掩盖丑陋地貌。,二风景的血脉水景旅游资源评价,1.水景质量评价(1)水面(2)水色(3)水声(4)水影(5)水态(6)水味(7)水质(8)透明度,2.湖库旅游开发价值评价(1)海拔高度(2)旷度(开阔度)(3)深度(4)分布密度(5)湖泊与周围山石配合的和谐度(6)湖库特产的知名度(7)湖水的透明度,3.瀑布旅游开发 价值评价(1)落差(2)宽度(3)流量(4)形状(5)声音(6)周围景色,瀑布景观“三部曲”(1)造瀑层(2)瀑下深潭(3)潭前峡谷,4.海滨旅游开发价值评价(1)气象水温(一年中可下水的时间)(2)海滩长度、潮线以上宽度、坡度、沙粒(3)海象波浪、流速、透明度、有害生物(4)海滩后腹地坡度、绿化率、面积,讨论:海滨浴场旅游开发中,住宿设施应如何安排?,建点式别墅?采用低密度、低容积的别墅式建筑;建中央酒店?采用低密度、高容积的中央酒店,把 建筑空间留给绿地,把沙滩留给大众。,提示:,旅客的消费层次、消费心理沙滩是否一定要留给大众景观效果的比较经济效益是否是第一位,5.泉水开发价值评价(1)造景、育景的观赏功能(2)名泉佳酿的品尝功能(3)治病疗养的功能,评价指标:(1)涌泉量(2)温度(3)含矿物成分(4)感官指标(5)污染物与微生物指标(6)泉水的形状,6.水面风光处理手法(1)小水面宜作“见大”处理A.在进入小水面之前的空间上作文章B.在小水面上作文章C.在湖岸上作文章D.在湖岸的建筑和树木上作文章,(2)大水面宜作“见小”处理A.利用堤围分隔水面B.在大湖中修筑环堤,粗旷水面,精致水面,环堤,7.水文取景常用手法:(1)框景入画把水景引入建筑空间,作为观赏对象。(2)架桥或筑堤使人能登临水面,或亲临水面之上观赏。,三、生物旅游资源评价,1.风景动植物的特点是自然旅游资源总体系中最富有生气的组成部分。以自然旅游资源属性为主,但也有部分人文造景因素。比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具有更多的旅游功能。除人工兴建的动植物园外,一般都难于独立构成单一景区。有适应自然环境维持遗传特性和适应新的条件,被栽培、饲养、引种、驯化的可能性。,2.风景动植物的旅游功能(1)观赏功能(2)造园的功能(城市绿雕、庭院造景)(3)美化、净化环境的功能 净化空气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美化环境(4)精神美学的功能国花、国树评选 节庆活动 名花雅木,3.生物旅游资源评价的因素:(1)古老、稀少(2)形态(3)色彩(4)嗅味(5)风韵(6)声音,四、气象气候资源评价,1.天象景观的评价(1)景观在旅游区的地位(2)景象出现的季节和频率(3)同其他资源的组合关系,2.气候的旅游评价(1)四季的划分(2)舒适度(3)小气候,3.风景气象气候的特点(1)多变性和速变性(2)广域性和差异性(3)背景性和借景性(4)节律性和导向性(5)立体性和层次性,复习思考题,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种类、内容地貌过程对风景总特征的影响地貌构景常用手法风景水的类型和特点水景质量评价及水面风光处理湖泊、瀑布、泉水、海滨旅游开发价值评价要素气象气候的特征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风景生物的特点和旅游功能,第三节旅游资源价值(单项要素)评价,人文旅游资源评价,一、名胜古迹的旅游评价,1.时代的久远性 2.历史的考古价值 3.文化艺术价值 4.科研价值 5.保存的完整性,二、民俗旅游评价,1.民俗特征的地域性2.民俗参与的群众性3.民俗内容的文化性4.民间传说、故事的贴切性,讨论3:文化、民俗风情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有效形式及方法?,提示:,如何避免伪风情和舞台化表演?针对有规模的旅游群体应提供怎样的旅游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时可有哪些载体形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三、园林的旅游评价,1.主题和主景2.设计手法3.工艺水平4.意境5.规模和容量6.园林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宝墨园,馀荫山房,讨论:4 广东四大园林之一馀荫山房与宝墨园的对比,仿古园林是否一定要坚持古园林的风格,其旅游拓展可有那些类型、应如何进行,是否一定要有主题?,提示:,可否“旧瓶装新酒”?可否追求差异,还是保持园林固有的风格?园林中如何增加生活化元素?(着古装)游泳池的设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捉鱼的场所是否与园林氛围相矛盾?,岭南园林桥景与苏州园林框景。岭南园林的湖岸与苏州园林的区别。,1.市政建设新貌 2.市井风情 3.历史遗迹、古城风貌 4.自然风光 5.节事庆典(例:广州美食节)6.博物娱乐设施,四、城市旅游资源的评价,讨论:5事件旅游绩效有何评估方法?,广州城本身就是大月亮,五、饮食购物旅游资源的评价,1.特色佳肴 2.民间工艺 3.名店老铺4.地域性纪念品,弹性消费值最大,讨论:6景区点走出“门票经济”的方式、方法?,复习思考题,古迹、园林、民俗、城市风貌、购物旅游资源评价要素旅游过程中哪些消费是刚性消费?那些是弹性消费?除了以上评价内容外还有其他需要关注的评价内容吗?国家标准(旅游资源评价)与风景名胜区景源评价的有何区别?,第四节 旅游资源价值综合(定性)评价,旅游资源价值综合评价,指在单项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单项要素组合的整体进行评价。,一、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内容,1、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2、旅游资源的特色评价3、旅游资源的规模评价4、旅游资源的结构评价,1.质量评价:(1)资源的特色(八度)(规模、古悠、珍稀、奇特、保存、审美、组合、知名)(2)资源的功能(观光、度假、健身、娱乐、科考、商务)(3)资源的品位(级别高、低),旅游资源特色的区界(人文资源),2.特色评价:,旅游资源特色的区界 指旅游资源特色的影响范围和辐射圈层。它决定旅游资源的价值层次和开发层次。产业型开发 既开发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发展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旅游业;并由此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念:,稀缺性资源遍在性资源,面积、种类、数量决定旅游资源的规模大、小、多、少(广东古迹旅游资源普遍存在的问题:小、散),3.规模评价:,决定综合优势和级别,4.资源组合(结构)和分布状况评价:,二、综合(定性)评价方法,“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开发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 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1.“三三六”评价法(卢云亭),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上海社会科学院黄辉实),(1)对旅游资源本身采用六个标准: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有悠久的历史)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特(特有的、稀缺的、有特色的)奇(有新奇感)用(有实际开发价值)(2)在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方面采用七个项目: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旅游市场,复习思考题,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内容及其旅游资源特色评价要素(八度)旅游资源的特色区界及其评价指标,第五节 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特点:指标数量化、评价模型化、标准科学化,菲什拜因罗伯格评价模型,旅游者出游和决策意向与出游行为同旅游地综合性评价之间呈现为确定的正比相关。即:旅游地的综合性评价值越高,旅游者到其地来旅游的愿望和行为越强烈。旅游者的消费决策和行为规律是旅游地综合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旅游地综合性评价模型:旅游地综合性评价结果值;:第个评价因子的权重;:第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评价因子的数目。,评价因子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 1对评价因子进行选择2对评价因子进行指标分级3对评价因子指标进行量化 计算评价分值,实践证明,只要取得评价因子权重值和评价值的方法适当,这一方法评价的结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区位 到主要中心城市(广州)的时间距离为标准。2)可达性 交通条件、交通工具和到客源地转运条件。3)容量规模 以用地面积和可游时间衡量景区发展潜力和效益 潜力。4)美学价值 综合美感度评价。5)独特性 以有无替代和同类资源中的地位为标准。6)资源结构 资源的密集程度和不同类型资源的组合状况。7)用地条件 旅游开发、设施建设的用地类型和开发条件。8)整体环境 包括旅游区及相邻地区的综合环境。9)基础设施 区域和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10)旅游设施 旅游区和旅游接待区的服务设施配套。11)客源基础 以现已达到的游客量为标准。12)综合效益 以现已达到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标准。,评价因子的选择与确定,进行指标分级和量化评价指标表,计算评价分值旅游资源加权综合评价表,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景源(层次)评价方法: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建设部,应用实例,(一)风景区规划,必须进行景源评价,景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景源调查 2.景源筛选与分类 3.景源评分与分级 4.评价结论,(二)景源评价三项原则,(1)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勘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进行。(2)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三)景源分类,1 景源分类的具体标准是:(1)性状分类原则,强调区分景源的性质和状态(2)指标控制原则,特征指标一致的景源,可以归为同一类型(3)包容性原则,即类型之间有较明显的排他性,少数情况有从属关系(4)约定俗成原则,社会和学术界或相关学科已成习俗的类型,遂不尽然合理又不失原则尚可以意会的则保留其类型,(2)景源调查内容分类有三层 结构:大类,种类,小类。,景源分类简表,景源的结构层,1景物,2景点,5景区,3景群,7风景区域,6风景区,4景线,景源的种类层,1天景,2地景,3水景,4生景,7胜迹,6建筑,5园景,8风物,景源的形态层,1泉井,4湖泊,2溪涧,3江河,6滩涂,5瀑布,8潭池,7海湾,(四)景源的层次,(五)评价单元,风景资源评价单元应以景源现状分布图为基础,根据规划范围大小和景源规模、内容、结构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划分若干层次的评价单元,并作出等级评价。,(六)评价标准与指标,景源评价指标层次表,景源评价应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全重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符合上表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风景区或部分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 2.对景点或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 3.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在因子评价层指表中选择,(七)景源分级,景源分级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景源评价分级必须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个级别 2.应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基期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景源等级 3.特技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何世界遗产价值与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4.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闻名和有国际吸引力 5.二级景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6.三级景源应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7.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八)风景资源评价结论,风景资源评价结论应由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述等三部分组成。,讨论与研究:8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与风景资源评价方法的比较及其合理性,讨论与研究:9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区点规划的异同?,七3.指数评价法 指数表示法,分为三步:1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吸引能力及外部区域环境进行定量分析;2对旅游的需求量、旅游者的人口构成、旅游者平均逗留时间、旅游花费趋向和旅游需求结构及节律性等旅游需求要素进行调查分析;3总评价的拟定,建立表达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和旅游资源之间关系的若干量化模型。公式为:EFiMiVi E旅游资源评价指数;Fi第I项旅游资源在全体旅游资源中的权重;Mi第I项旅游资源的特质和规模指数;Vi旅游者对I项旅游资源的需求指数;n旅游资源总数。,()对影响旅游功能的因素进行分解()对分解出来的各项功能因素进行评价计分()根据公式计算功能评价系数与各类因素的标准分值()将各类因素的标准分,按其内部各因子的得分比重分配,得到各因子的标准分,价值工程法(Value Engineering简称VE),价值工程基本公式:VF/C,即 价值功能成本(或费用),提升价值的五种模式,1保持经营功能,降低经营成本2提高经营功能,经营成本不变3既提高经营功能,又降低经营成本4略为增加经营成本,换取经营功能的更大提升5略为降低经营功能,换取经营成本大幅度降低,功能评分平均数表,主要因素功能评价系数和标准分数表,标准分计算结果一览表,第六节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评价,国家标准旅 游 资 源 分 类、调 查 与 评 价GB/T 189722003,前言 引言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旅游资源分类5、旅游资源调查6、旅游资源评价7、提交文(图)件 附录(规范性附录)A.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释义B.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格式C.旅游资源调查区实际资料表格式,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表,本标准规定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A级旅游区(点),(GB/T177752003),前言 引言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及标志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条件 6、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依据与方法,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番禺莲花山景观质量评分表,第七节 旅游资源/产品与市场适宜性评价,1游憩机会谱(ROS)2资源产品关系(RP关系)模式3资源/产品转化中的机会成本与兼容性 4.市场产品的对应关系分析,游憩机会谱(ROS)Clarke and Stankey(1979),对一地的旅游资源、环境条件是否适合开发为旅游产品以及能够提供何种类型的产品进行了游憩机会谱评价。根据环境条件的现代化程度、讲游憩活动机会分为:现代型、准现代型、准原始型和原始型。从管理因素的角度,将资源环境条件分为:可达性、非游憩资源之使用、现场管理、社会相互作用、旅游影响、可接受的干预水平等6个方面。利用这个游憩机会谱框架,可以对一个区域或景点的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评价,已确定最为合适的游憩方式和产品类型。,游憩机会谱(ROS)框架,资源产品关系模式(1)RP共生关系(老天爷、老祖宗)规划侧重于基础、服务设施的规划,主要 解决可达性、食宿、娱乐问题;(2)RP提升关系(资源品位低)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3)RP伴生关系 原本不是为了旅游而开发建设的设施或场所,但却具有旅游很强的吸引功能,资源产品转化中的机会成本与兼容性 兼容性:旅游资源与其他类型的资源利用方式存在的排他性不强烈;但在旅游资源内部的利用上,表现出一定的排他性。(例如:宗教寺庙旁边不允许开发文化娱乐、集市贸易项目)机会成本同一种资源在旅游业内、外之间,以及旅游业内部不同旅游产品之间,存在着选择性的机会成本问题,产品市场对应关系分析,以休闲产品为例,中国旅游转型期,观光旅游,观光 度假 商务,国际旅游目的结构,入境旅游目的结构,观光游览 休闲度假 商务,国内旅游目的结构,观光游览 休闲度假 商务,时间,需求,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旅游需求差异,大趋势 个性化旅游的时代 主动旅游 深度旅游 体验与经历 随意与惬意,不一样的度假观,依托资源,景区特点,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旅游供给差异,度假地的生活节奏:自行车时代而不是汽车时代新趋势:益智型度假,第八节旅游容量评价,一、旅游容量定义,旅游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世界旅游组织把旅游容量定义为:,所能维持的不对周围自然环境造成损害,不对当地社区造成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的开发水平;保护和发展之间所能达到的平衡;与旅游者所追求的旅游产品的形象、环境类型和文化体验相兼容的游客人数。,二、旅游容量种类与测定方法旅游与游憩规划设计手册,讨论:6五种容量中旅游资源开发应最关注哪一种容量?,三、旅游规划通则所给出的旅游容量极其测算,GB/T 189712003,()国家旅游局(2003)制订的旅游规划通则的附录A中,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旅游容量分为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容量四类,并提出,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的测算是最基本的要求。附录中还列出了日空间容量与日设施容量的量测公式:,日空间容量公式:C=Ci=XiZi/Yi,C为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数值上等于各分区(景点)日空间容量之和;Ci为第i景点的日空间容量;Xi为第i景点的可游览面积;Yi为第i景点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平均每位游客占用的合理游览空间。Zi为第i景点的日周转率。,日设施容量公式:C=Ci=XiYi 日设施容量的计算方法与日空间容量的计算方法基本类似,四、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生态压力指标计算方法,生态容量=有效游赏区域面积*生态压力指标生态压力指标:8人/公顷,容人量计算方法,周转率=每日开放时间/区域游览所需时间线路容人量=游览线长度*周转率/道路容人量指标 N e=L*D/A N e线路容人量 L规划游览线路长度 D周转率 A每个游客所需要的最小长度 线路容人量指标:一般为48米/人(游览道路长度),面积容人量=(道路面积+各景点面积)*周转率/面积容人量指标公式:Me=(Lm+Hi)*D/M 或 Me=S*D/M Me面积容人量 Lm道路面积 Hi景点面积 D周转率 M 面积容人量指标 S区域总面积面积容人量指标:一般为50100平方米/人,五、旅游环境容量及其测算,1.旅游环境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地的最大容人量,容量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1.原有生态质量;2.自然生态环境对旅游场所产生的旅游污染物能够完全吸收与净化的能力;3.人工处理方法所能防止污染的能力;,2.旅游容量估算容人量、容时量,容人量估算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规模,各项服务设施的设置及交通、水电等的方面的指标。(防止过度开发)原则:容人量应满足区域内的生态允许标准和游客心理标准。,()旅游容量量测的修订公式主要是修补传统量测公式的结构性缺陷,解决景区旅游容量被夸大的问题。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保留对不同景点采用不同的基本空间标准这一合理内容,同时考虑到景点之间游客的流动性,不再单独计算各景点的日周转率,而用整个风景旅游区的平均游览时间计算得出的日周转率作为代替。具体的修订公式如下:(刘益),C=Xi T=Di Z Yi tC为旅游区日空间总容量;Xi为第i景点的可游览面积;Yi为第i景点的游客适宜游览面积,即平均每位游客占用的基本空间标准;T为风景旅游区每天的有效开放时间;t为每位游客在风景旅游区内的平均游览时间。Di为第i景点的瞬时旅游容量;Z为整个风景旅游区的日周转率。,()一个区域整体旅游容量以其中最小的容量作为依据,其数学模型为:Ui=min(P1,P2,Pj,P)整个区域的游客容量是各个区域容量之和,即,Fm=i=1n UiFm表示一定管理水平和时间段的旅游容量,Ui表示第个i个单元的容量,n表示景观单元数;Pj表示第个j个影响因素约束下的容量,m表示容量影响因素的个数。对景观单元容量的计算可用线路法和面积法。,3.案例:中恒南昆山25平方公里控制区域的景观区(线)计算旅游容量:(1)十字水度假区十字水度假区游赏区域平地面积50000 M2,其中建筑面积10000 M2,这里作为高档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旅游容量指标以每人100 M2计算 U1=(50000-10000)/100=400(人日)(2)天堂顶游线从观音潭到天堂顶3000M,游人感到舒适的道路容量指标为6 M/人,考虑到游人沿原路返回,山顶附近道路窄,每人占用空间距离12M,平均每人游赏时间为4小时,每天可游时间9小时;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取不均衡系数为0.7,则理论旅游容量为:U1=3000/12*9/4*0.7=394(人次日)若从猴子岭开辟回路,游路长4000 M,而山下道路较宽,游人舒适的距离为6M,则天堂顶生态游览线日旅游容量为:U2=4000/6*9/4*0.7=1050(人次日),4环境容量与LAC理论(新观点杨锐),游憩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里蒙/史迪科)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破坏环境和影响游客体验的利用强度。包括四种容量(里蒙/麦宁)1.生物物理容量 2.社会文化容量 3.心理容量 4.管理容量LAC容许承载极限,环境容量作为一个数字,变量太多,很难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案例对环境容量的影响不同,不同的行为类别资源的敏感度不同不同的空间分布时间因素的不同管理水平的不同,复习思考题,旅游容量评价涵盖哪几种容量旅游资源定性评价的种类和评价体系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及“三三六”评价方法,

    注意事项

    本文(旅游资源评价.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