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ppt

    • 资源ID:2878181       资源大小:1.58M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ppt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杨生勇博士/教授,社会工作理论,2023/2/28,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第四节 社会支持理论,第五节 生态系统理论,第六节 人文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第七节 增强权能理论,2023/2/28,?想一想:,1.怎样理解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的作用?2.怎样理解“支持社会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的关系?3.怎样理解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理论的关系?,2023/2/28,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含义与类型,一、什么是理论定义:理论是一系列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和变化,是对经验的抽象概括。在社会工作中,一些人们长期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模式同样具有理论特征,因此被人们成为实践理论,返回,2023/2/28,社会工作的理论来源1,1929年社会工作人员达成共识,一致认为社会 工作需要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实务工作方 法(奥斯汀Austin,1983)。于是在社会学、心理 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中寻求理论基础。20世纪20-3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被 介绍和应用到社会工作中,随后受自我心理学的 影响,心理社会学派和功能学派被应用于个案工 作中(豪owe,1987)。60年代以后,人类学、政治学、公共行政理论 广泛应用于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是个综合性交叉学科,对社工者的知 识面要求较高。,2023/2/28,社会工作的理论来源2,进入70年代以后,系统科学、生态学等理论也被不断地充实到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中来。有学者统计,至少有26种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运用上具有参考价值(特纳Turner,1979)。80-9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女性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学说、社会建构理论也成为社会工作专业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由于广泛地采纳和吸收各门社会科学的专业理论,社会工作已发展成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实务性理论。,2023/2/28,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一般说来,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主要包括:解释问题;预测;确定干预的方法和模式;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发展新的理论,2023/2/28,三、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角度不同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也不相同。这里主要介绍大卫.豪恶马尔科姆.佩恩的理论,2023/2/28,(一)大卫.豪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从理论关注内容的视角,美国社会工作者卫豪(David Howe)将社会工作理论划分为“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for social work)与“社会工作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两个部分。,2023/2/28,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所谓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是指那些对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要素进行理论解释,包括关于人及社会本质的理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理论,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理解服务对象及其所生活的社会,从而支持着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2023/2/28,2、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是关于社会工作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论。在“支持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上,“社会工作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工作者应该为案主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怎样提供帮助,在为其提供帮助的过程中怎样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统一的目标。“支持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是相互依存,有彼此贯通的。,2023/2/28,(二)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马尔科姆.佩恩的分类:实证主义理论与后现代理论。所谓实证主义理论就是一套判断知识有效性的规则。在方法论方面,实证主义主张探索世界形成知识的方法是唯一的,即只有经过人们的感官获得并经过实验验证的知识才是可信的。实证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将自己定位为修正那些偏离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及个人问题,其目标是使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都不要偏离社会的基本目标。,2023/2/28,后现代理论提供了一种对世界更为复杂的理解。后现代主义者认为,所谓知识其实只是人类用象征性的观念、词语对现实进行的表述。知识是权力的反应。沃.威尔士总结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第一,后现代是人们看待世界观念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其标志是机械论世界观已经陷入了不可克服的危机;第二,后现代是一个告别了整体和统一性的时代;第三,后现代是一个彻底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普通基本观念的时代;第四,后现代的基本经验是完全不同的知识形态、生活设计、思维和行为方式;第五,反对任何统一化的企图。,2023/2/28,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一、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史1887年,弗洛伊德作为神经病理学家,开始采用催眠术对歇斯底里症进行治疗和研究,1923年发表自我与本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和关于治疗的理论。阿德勒自创“个人心理学”认为个人在精神中有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自我,其本质是社会的、合作的,会主动寻求目标。荣格反对弗洛伊德过度强调“性”,认为精神不只是由原欲本能构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对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理论的一个突破。他的人格发展理论破了精神分析理论只关注人的内在世界的取向,转而关注内在心理动力与外在环境的交互作用。,2023/2/28,精神分析理论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欧美社会工作中产生影响,直到60年代都在临床社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促使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盛行的原因有三个:一是20年代社会工作方法在助人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二是儿童引导运动推动;三是社会工作专业需要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战争受害者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提供深入的精神服务。自此形成了所谓“精神分析洪流”。,2023/2/28,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一)心灵构成构成: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部分。潜意识是核心,不仅包括趋力、防卫、超我的命令,也包括被压抑的事情与态度的记忆。核心观点: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返回,2023/2/28,(二)人格结构人格: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有内驱力和欲望组成,遵循享乐原则,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不会随时间与经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自我是本我有经验中发展出来的,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所以,自我具有管理人格体系的能力,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我与外界的要求。超我有自我发展的来,包括意识和前意识,也包含部分潜意识。超我包括两个层面:良心和理想。当合乎超我的要求是,个人感到骄傲与自尊,反之感到罪恶与羞耻。超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2023/2/28,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如果能够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就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愉快地工作;当人格失调时,人的活动会出现问题。弗洛伊德理论将治疗的焦点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2023/2/28,(三)焦虑、防卫与转移,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弗洛伊德认为,当个体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发出警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动。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防御机制是一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2023/2/28,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2023/2/28,(四)性心理的发展,性心理发展阶: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不同的方式获得满足,释放能量。欲望不能得到适当满足,就会出现焦虑,并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人的问题行为,需要帮助和治疗。,2023/2/28,三、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认为个人的问题的根源都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的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与潜意识中,理性是无法察觉潜意识的经验。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揭示内在冲突的根源,是个人获得自我了解并能洞察和顿悟。,2023/2/28,原则:(1)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个别化严重。强调每个人的早期 经验都是不同的。这也是对早期社会工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点。(2)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受助人鉴定治疗契约(3)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以保证能够顺利地了解他潜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受助人造成新的伤害。(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受助人的想法和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2023/2/28,四、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在于儿童时期的性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一般说来,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和治疗性对话。在治疗开始时,治疗者要与受助者签订合约。在合约中要明确双方的角色分工、治疗计划和时间。治疗情境还包括治疗者对受助者的态度,治疗者要保持专业、同理的态度,同时还要以中立的态度分析问题。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与受助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感受到支持与安全。这样,他才可能将痛苦讲述出来。治疗性对话是治疗的实质阶段,包括三个内容,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和诠释。,2023/2/28,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认知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整合而来的。,2023/2/28,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及基本观念,(一)认知行为理论的由来行为主义理论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基本取向:将心理与行为分离开来。认为治疗的焦点在于弄清楚什么事情可以持续引起人的行为发生转变,而不去关注人的心理变化。致力于临床行为改变。认知学派源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道扬镳。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来自性方面的动力远不如来自社会方面的动力。人的行为是由个人整体生活形态塑造的,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2/28,斯金纳等在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出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说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这就为认知行为学派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支持。,2023/2/28,(二)认知学派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认为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队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环境产生错误的知己和解释。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先改变人的认知。所谓认知包括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诸如知识、思维、规划和谋略、归属、梦醒等,甚至知觉、记忆和注意等高级心理活动也属于认知范畴。大多数情况下,行为和认知相伴而生,认知可以改变行为,行为也可以改变认知。,2023/2/28,二、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机制的影响。所谓自动化思考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出发。正因为思考是不假思索的,个人的许多错误的想法、不理性的思考、荒谬的信念、零散或错置的认知等,可能存在于个人的意识或察觉之外。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这些可以不假思索发出的行动重新带回个人的思考范围之中,帮助个人在理性层面改变那些不想要的行为。,2023/2/28,艾利斯提出了认知的“ABC情绪理论框架”,即真实发生的事情,人们如何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其所遭遇的事件和人们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此事件的情绪结果他用这个框架来说明人们的思考、信念、自我告知和评估是理性的,则情绪是正常的;相反,则人们会逐渐发展出不正常的情绪、情感和行为。简单的说是,如果人们有正确的认知,他的情绪和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他的认知是错误的,则他的情绪和行为可能是错误的。,2023/2/28,认知理论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所谓前置事件是指环境中出现在目标行为之前的事件或其他相关行为。目标行为是指不想要的或问题行为,或即将予以改变的行为。结果是指在发出行为之后所导致的行为和事件。,2023/2/28,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主要包括问题解决、归因和认知治疗原则三个方面。所谓问题解决时增强个体界定问题、行动目标、规划及评估不同行动策略的认知能力。所谓归因是指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解释。所谓认知原则,指的是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的假定,包括过渡概括、选择性认知或归因、过度责任或个人肇因假定、自我认错或顶罪、灾难化思考、两极化思考等。,2023/2/28,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实务原则1、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1)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2)问题的外在性和内在性。(3)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2、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的原则(1)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2)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3)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的态度,一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2023/2/28,3、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1)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2)修正不理性的自我对话。(3)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4)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023/2/28,(二)认知行为学派的助人过程,1、确定评估重点 评估的重点应该在于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2、专业关系的建立 专业关系式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关系。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在专业关系持续期间,助人者要不断反省,因为服务对象可能会将他对生活中的重要的人的期待投射到助人者身上。3、助人者的角色 两个角色,一是教育者的角色,一是伙伴的角色,2023/2/28,(三)助人的策略及步骤,(1)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 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2)要求受助人自我监控各自己的错误思维或者进行自我对 话。(3)探索受助人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间的关系(4)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5)检验受助人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 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2023/2/28,四、结案和跟踪,与通行的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模式相同,当受助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回到正常轨道上来时,就应该进入结案阶段了。在结案过程中,助人者应该和服务对象一起商讨确定在结案以后的若干具体的行为改善目标,一方面作为服务对象自我监督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助人者在结案以后进行跟踪访问的依据。,2023/2/28,认知行为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因此,其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它能够做到从内在的认知和外在的行为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受助者实现改变的目标。但是,认知行为理论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首先,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人的心理功能是认知、行为和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三者的交互作用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在助人过程中很难明确分清三者的不同作用。其次,认知行为理论对个体的认知能力有较高的依赖,所以面对缺乏足够认知能力的个体来说,其适应性就受到很大的限制。,2023/2/28,第四节 社会支持理论,一、社会支持理论的发展历史鲍尔拜:依附理论,强调早期关系(特别是宇父母的关系)的重要性;柯伯和卡塞尔:工具性支持和情绪性支持;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应用社会支持网络;70-80年代美国:社区支持计划。,2023/2/28,二、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一组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感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2023/2/28,(一)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指运用人际关系作为手段以实现某种目的,如找工作、借钱,或者帮忙照看孩子。表达性支持:指分享感受、发泄情绪和挫折、寻求对问题或议题的了解、肯定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与尊严。包括心理支持、情绪支持、自尊支持、情感支持和认可。,2023/2/28,(二)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1、发展因素2、个人因素3、环境因素 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导致每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不同。最终社会支持网络对于个人的意义是什么,要依赖于个人对社会支持网络的认知和应用。,2023/2/28,三、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服务对象的实务 模式,社会支持网络分为正式支持网络(来自于单位和正式机构,包括社工机构)和非正式支持网络(来自亲戚、同事、朋友等)。作用:一是以其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直接的帮助,以满足其当前比较紧迫的需求,或者提供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所不能提供的社会支持。二是社会工作可以帮助其补充和扩张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提高建立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社会工作的干预模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评估结构(哪些人)与内容(什么关系及关系强度);二是拟定具体的帮助计划,实施帮助。,2023/2/28,四、社会支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在于帮助其学习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案例(见103页)社会支持网络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预防、治疗和恢复。注意:社会支持网络不仅是一个有效地工作手段,同时也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2023/2/28,第五节 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理论的历史1971年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认为生命有机体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系统都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子系统。核心观点在于它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社会工作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始于美国赫恩早期提出的全人或全貌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高德斯坦提出统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平卡斯和米纳罕以系统的观点介绍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和方法,被看做是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正式运用。,2023/2/28,二、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坚持的“人在环境中”的观点是一致的。平克斯和米纳罕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分成三类,即非正式或原生系统(如家庭)、正式系统(如社区)和社会系统(如学校等)。人都生活在系统之中,但是一个人能否与其所生活的系统形成积极地互动关系,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系统取向的社会工作不是单独地面对某个个别因素对个人的影响,而是将人与环境纳入系统的整体。,2023/2/28,在系统理论看来,受助者的问题来自于其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一个看起来是个人的问题,可能与其生活的环境的各个层面存在广泛的联系。对个人的问题来说,问题本身以及各层次的系统都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受助者的问题和提供的服务放在动态的系统之中进行考察。,2023/2/28,三、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深受达尔文的进化论,特别是“适者生存”观念的影响。20世纪初,玛丽.里士满和珍.亚当斯以不同方法推进“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范式,选取的理论倾向成为生态系统理论的先导,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到了80年代,杰曼(C.B.Germain)和吉特曼(A.Gitterman)提出了社会工作的“生态模型”,社会工作实务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生态资源分布,并从生活变迁、环境特征与调和度三个层面入手开展社会工作。,2023/2/28,(二)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1、人生来就有与环境和其他人互动的能力,人与环境是互惠的,并且个人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调适关系。2、个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类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个人的意义是由环境赋予的,要理解个人,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环境之中。3、个人的问题是生活过程中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断必须在其生存环境中来进行。,2023/2/28,系统理论强调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的社会生活功能,社会工作者应该从生活环境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联之处。个人所生活的系统可以分为四层,即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和宏观系统,2023/2/28,四、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该理论的关键: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系统的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要的满足。埃文斯和科尼的提出了系统模式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1)系统观点有助于维持实践的一致性,从服务对象的处境出发,看到他们的限定和机会,分清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权利、责任及其可能的影响。(2)要充分认识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决定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和可能的回应方式。(3)要采用积极视角,在不利情境中看到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4)要辨识行为模式以看到积极的可能性和应改变之处。(5)系统理论重视过程,即关系和互动式如何产生的,内容和结果如何。(6)与他人一起工作也是系统理论的重点,包括重视他人、个人支持网络、机构和社区资源。,返回,2023/2/28,应注意的问题(1)人们遇到的许多问题不完全是有个人原因引起的,社 会环境中的障碍时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2)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着眼点不能仅放在 个人身上,要从与之相关的不同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和着手(3)服务对象与各个系统的关系是动态的,社会工作者必 须不断地对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作出新的判断。(4)对服务对象的帮助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把他们的 问题放到不同层面的系统中去看待和解决。,2023/2/28,第六节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一、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简介 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实现了“人的发现”,人的价值包括尊严、才能和自由得到了承认。20世纪20年代初期,存在主义成为人本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其含义是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一场心理学革新运动。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趋善的。存在主义是从心理治疗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弗兰克尔主张心理治疗的对象要针对人类本质“存在”。,2023/2/28,二、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及应用,(一)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观点来源:人本主义哲学关注:人类的智力能力,相信人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性控制自己的命运。基本原则:诚实和真诚、温暖、尊重和接纳,同理(或同感),2023/2/28,(二)人本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在个案、小组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格拉斯曼和凯茨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认为小组工作过程是一个小组成员之间的民主过程。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1)强调人的内在价值和能力。(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彼此负有责任。(3)个人具有归属和被包容的权利。(4)人们具有参与和聆听的权利。(5)人们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6)群体成员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差别都要得到尊重。(7)人们具有质疑和挑战专业人员的权利。,2023/2/28,三、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及其应用,(一)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核心是个人的存在,个人具有选择的自由。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决定的。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区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在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关注受助者的主观经验。,返回,2023/2/28,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提出了社会工作治疗过程的基本概念(1)觉醒,即个人意识的觉醒。(经历幻灭的过程)(2)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对生命具有指导性)(3)选择的自由。(4)对话的必要性。(个人成长在互动过程中实现)(5)实行。强调不应预先设定受助者如何生活,应该肯定受助者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有选择的能力和自由,社会工作者只是起到协助的作用,协助受助者肯定自己的本质。,2023/2/28,(二)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认为包括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社会工作者在与受助者一起工作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过往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让这些闪光点发挥作用。思考:人本主义对社会工作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023/2/28,第七节 增强权能理论,一、增强权能理论的历史美国学者芭芭拉索罗蒙(Barbara Solomon)(1976)出版黑人的增强权能:被压迫社区里的社会工作,首先提出“增强权能”(empowerment)的概念。1980年左右,社会工作真正进入“增强全能时代”。在这个时期,社会工作强调尊重受助者,帮助其增强权能。,2023/2/28,二、增强权能取向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索罗门总结无力感来源有三:一是受压迫团体的自我负向评价;二是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三是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2)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些障碍可以改变。(3)每个人都不能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强。(4)受助者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权能不是给予的,是通过共 同的活动获得的。(5)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式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2023/2/28,三、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取向,伦理价值上强调:(1)推动社会正义,(2)重受助者自觉与自我实现,并让受助者充分参与服务计划的制定。在框架方面认为:权能不是稀缺资源,经过有效互动可以不断被衍生出来。权能的三个层次:一是个人层次,二是人际关系,三是环境层次。,2023/2/28,注重独特的助人过程:(1)建立协同的伙伴关系,(2)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3)维持人与环境两个工作焦点,(4)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 申诉渠道(5)一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的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的人为服务对象。,2023/2/28,四、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索罗门帮助服务对象提高权能:(1)协助受助者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2)协助受助者了解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巧可分享和应用,(3)协助受助者认识社会工作人员只是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伙伴,受助者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主体。(4)协助受助者明确无力感可改变。,2023/2/28,李(Lee)根据增强权能的要求,提出了社会工作的十个实践原则:(1)所有压迫对于人们的生活都是破坏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挑战环境的压迫。(2)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3)人们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社会工作者是协助者。(4)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人们需要相互增加全能。(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互惠关系。(6)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7)社会工作者应该坚信人是胜利者而非受害者。,2023/2/28,(8)社会工作者应该聚焦于社会持续不断的变迁。(9)在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10)干预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建立合作关系,满足服务对象眼前的需要,包括连接服务对象所需的资源、开始提供意识觉醒、寻找和申请资源;二是教授技巧和知识,并评估服务对象的权能动态机制,包括各类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三是集体行动,旨在形成集体,参与倡导或进行社会行动。,2023/2/28,在家庭暴力案例中,受助者所遇到的问题常常就是权能被压制,个人产生无权感。由于长期受到丈夫的虐待,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力量。在社会工作者看来,其不是没有权能,为啥个人权能被压制了。利用增强权能的观点,社会工作者一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其丈夫的暴力行为;另一方面帮助受助者发现自己在过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长处,让她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消除她的无力感,以帮助她逐渐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2023/2/28,注意:,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要与受助者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视助人过程为分享权能的过程,从而通过分享使参与者获得更多的权能。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真正做到与受助者对话,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真实的经验。针对团体时,社会工作者应该鼓励团体成员建立协调关系,形成团体之间的互相帮助。在与受助者的关系中,社会工作者的多元的,但最基本的角色是受助者的伙伴。,2023/2/28,评价:,看重受助者的长处、受助者的主体地位和个人价值。过度注重个人层面的增强权能,对社会变革关注不够;不同个人的权能可能彼此冲突。增强权能观点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还需不断完善。,2023/2/28,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节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