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仪器分析(第二版)第七章 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法.ppt

    • 资源ID:2872083       资源大小:366.50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仪器分析(第二版)第七章 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法.ppt

    第七章 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紫外吸收光谱 第三节 光的吸收定律 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五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第六节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七节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第一节 概述,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分类 1.按测量光的单色程度(即所含波长范围的宽窄程度)划分(1)分光光度法 单色程度好,指应用波长范围很窄的光与被测物质作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用棱镜和光栅进行分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波长范围:100-800 nm.远紫外光区:100-200 nm 近紫外光区:200-400 nm 可见光区:400-800 nm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2)比色法 应用单色性较差的光(即包含相当宽的波长范围的光)与被测物质作用而建立的方法,仅在可见光区使用(400-780 nm),包括目视法和光电比色法。2.按测量光所在的波谱区域划分(1)紫外分光光度法 用于分析具有芳香结构及含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2)可见分光光度法 通常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溶液呈现的颜色是透过光的颜色,如左图 所示,也就是物质所吸 收光的互补色。三、UV-VIS 法特点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应用范围广 设备和操作简单 价格低廉,第二节 紫外吸收光谱,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由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跃迁而产生。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价电子主要有:形成单键的电子,形成双键的电子,未成键的 n(p)电子。当吸收一定能量后,这些价电子将跃迁到能量较高 的能级,形成紫外吸收光谱。,可能发生的跃迁种类:(1)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之间的跃迁 包括*,*(2)非键电子向反键轨道跃迁 包括 n*,n*(3)电荷转移跃迁 所需能量大小:*n*n*二、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1)荷移光谱 LM ML,MM(2)配位场光谱 包括 ff 和 dd 跃迁,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一)紫外吸收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生色团:分子中能吸收 UV 光的基团。它们含有键和 n 电子,可发生 n*和*跃迁。如:C=C,C=O,S=C,C=N,N=N 及 N=O 等。,助色团: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基团。这些基团都含有孤对电子,借助 p-共轭,使体系能量降低,使吸收峰移向长波。如:-OH,-Cl,-Br 等。,红移,蓝移,增色效应,减色效应,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增色:吸收强度增大减色:吸收强度减小,1.饱和烃*通常波长小于 200 nm 例如,CH4*125-135 nm CH3I*150-210 nm n*259 nm 2.不饱和脂肪烃*,(1)含孤立双键、叁键的吸收峰位于远紫外光区。(2)若双键上有助色团取代,向长波方向移动。(3)若烯烃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但不共轭,其吸收峰的位置与孤立的 C=C 双键基本一致,但前者吸收强度增大。,(4)若烯烃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共轭时,其吸收峰波长增加,吸收强度增大。这种由共轭双键中*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 K 带。由 n*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 R 带。,3.芳香烃 芳香烃为环状共轭体系。苯在紫外光区有三个吸收带,它们都是由共轭的*跃迁产生。E1带:185 nm,摩尔吸光系数 68000 E2带:204 nm,摩尔吸光系数 8800 B 带:254 nm,摩尔吸光系数 200 苯环有取代基时,峰的位置发生红移。稠环化合物,峰位红移得更明显。,(二)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1.溶剂的影响(1)溶剂的极性 溶剂极性的影响,En,Ep,En,Ep,极性,非极性,极性,非极性,极性溶剂致使 n*跃迁发生蓝移,使*跃迁带发生红移。,互变异构,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max=204 nm,max=243 nm,溶剂 pH 的影响,E2 210.5 nm 235 nm B 270 nm 287 nm,230 nm 203 nm 280 nm 254 nm,(2)分子结构的影响 共轭体系的影响 构型的影响,构象的影响,立体效应,顺反异构,空间位阻,发生红移,(3)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几率,跃迁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三)吸收波长计算的经验规则 1.Woodward 定则 适用于计算共轭二烯,共轭多烯,共轭烯酮类化合物*跃迁(K 带)的吸收峰波长。,max=母体二烯烃+环外双键+延伸双键+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共轭体系上取代的助色基,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跃迁max 的计算方法,已知某化合物的max286 nm,确定其结构。,基本值:215 nm 215 nm 烷基取代:12 nm 0 nm:0 nm 18 nm:18 nm 18 nm 环外双键:5 nm 5 nm 共轭系统延长:30 nm 30 nm max=280 nm max=286 nm,2.Scott 定则,Y=烷基或环残基 基本值为 246 nm Y=H 基本值为 250 nm Y=OH,OR 基本值为 230 nm取代基 X 分邻位,间位与对位,(四)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定性分析 2.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推测化合物的共轭体系,200-400 nm 无吸收,无共轭体系 210-250 nm 强吸收,K 带,有两个双键共轭,260-350 nm 强吸收,K 带,3 到 5 个双键共轭 270-350 nm 弱吸收,R 带,分子中含有羰基 250-300 nm 中等强度吸收,含有苯环,区分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 互变异构体的测定,式中,En、N 为在非极性溶剂中跃迁的能量和波长;Ep 和p 为在极性溶剂中跃迁的能量和波长;N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3.氢键强度的测定,4.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纯度,第三节 光的吸收定律,一、LambertBeer 定律 前提:单色光 方法:用选定波长的光照射被测物质溶液,测量它的吸收度,A-吸光度;I-透过光的强度;I0-入射光的强度;k-比例系数;b-比色皿的厚度;c-溶液的浓度,T=,A=,0 A;0 T 1,T-透光率;,A=kcb,二、比例系数 k 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A=kcb k=A/cb k 表示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的吸光度,它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有关。k 的表示方法依赖于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当 b 的单位为 cm 时,k 有以下 3种表示方法。c 的单位为 g/L,k 称为吸收系数,以 a 表示,单位为 Lg-1 cm-1。c 的单位为 mol/L,k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以表示,单位为 Lmol-1cm-1。c 的单位为百分浓度,k 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 表示。,三、吸光度的加和性 四、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 1.入射光非单色性引起的偏离 为讨论方便,假设入射光仅由波长1 和2 组成,对于1,吸光度为 A,则,,1bc1+2bc2+nbcn,对于2,吸光度为 A,则,测定时,入射光总强度为(),透过光强度为(),因此,实际测得的吸光度值为,2.溶液本身引起的偏离 化学因素:要求络合物组成一定且稳定存在 溶液折射率变化 溶液散射,当 时,则 A 与 c 不成直线关系;其差别越大,A 与 c 间线性关系的偏离也越大。,当 时,A=b c,A 与 c 成直线关系;,光度计,一、仪器的分类,光电比色计(VIS),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单色器,滤光片:其颜色应与溶液颜色互为补色棱镜:玻璃棱镜、石英棱镜光栅:平面或凹面反射光栅,3.吸收池,石英吸收池-UV 光区 玻璃吸收池-VIS 光区,4.检测系统: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5.读数显示系统 检流计、自动记录型和数字显示性装置,二、仪器基本结构,第五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一、显色反应的选择,1.无机显色剂 硫氰酸盐、钼酸胺、过氧化氢等 2.有机显色剂 偶氮类、三苯甲烷类、卟啉类、安替比 林类、杂多酸类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有色化合物组成恒定、稳定性好。二、显色剂,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用量的选择,则:,上式左边的比值越大,说明反应越完全,显然 k 大、显色剂用量大,利于生成有色络合物。,显色剂用量的确定:CM 及其它条件固定,改变 CL,测其吸光度,绘制吸光度与 CL 关系曲线。,确定方法:固定待测组分及显色剂浓度,改变溶液的 pH 值,测定吸光度,绘制 A-pH 曲线。3.显色温度,2.溶液的酸度,4.显色时间 确定方法:配置一份显色溶液,每隔一定时间 测一次 A,绘制 A-t 曲线。5.干扰离子的影响及相除(1)干扰离子的影响 与显色剂生成有色配合物,产生正误差;干扰离子本身有颜色,产生正误差;与被测离子反应,产生负误差。(2)消除干扰的方法 控制溶液的酸度 加入掩蔽剂 分离干扰离子 选择适当测量波长及参比溶液,一、入射波长的选择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1)显色剂及其它试剂均无色,可用纯溶剂做参比溶液。(2)显色剂或其它试剂有色,可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3)显色剂无色,而试样有色,可用试样作为参比溶液。,第六节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三、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在不同吸光度范围内读数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误差,最适宜的读数范围为 0.2-0.8 之间。对于一个给定的光度计,透光率读数误差 是一个常数,约为0.2-2,但透光率读数误差不能代替测定结果误差,测定结果误差常用浓度的相对误差 c/c 表示。,A=k c b A=k bc c/c=A/A,假设T0.5,可算出不同 T 时的c/c 值。,A=0.434 或 T=36.8%时,浓度测量误差最小,约为1.4%;A=0.15-1.0 或 T=70-10 范围内,浓度测量误差约为 1.4-2.2。,第七节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一、单一组分的测定 例如,邻二氮菲法测 Fe 2+,在 pH 3-8,形成橙红色配合物,max=512 nm,=1.1 104 二、高含量组分的测定 需采用示差法,即用比试液浓度(Cx)稍低的标准溶液(Cs)作参比,调节仪器的透光率为100%(A=0),然后测定试液的吸光度(Ar,称为相对吸光度);若用普通法,以空白为参比,可测得试液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分别为 Ax 和 As,根据 Beer 定律:,Ax=bcx As=bcs,Ar=Ax As=b(cx-cs)=b c cx=c+cs,普通法,浓度相对误差的计算:,示差法,浓度相对误差的计算:,式中,Tr 为试样相对于标准溶液为参比时测得的 透光率,Ts 为标准溶液在普通法测得的透光率。,三、多组分分析,1.吸收光谱不重叠 2.吸收光谱重叠,在波长1 和2 处测定吸光度 A1 和 A2,由吸光度的加和性,可得,式中,cx 和 cy 分别为 x 和 y 的浓度。,四、光度滴定,通过测定待测液吸光度的变化以确定反应终点的方法,称为光度滴定法。这种方法是将盛有待测溶液的滴定池放入分光光度计的光路中,测定滴定过程中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滴定体积和对应的吸光度曲线,根据滴定曲线就可以确定滴定终点。五、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摩尔比法:设金属离子 M 与络合剂 L 的反应为,固定 CM,增加CR,并测定一系列MRn 的吸光度 A,以CR/CM 比值对A 作图,得如图所示曲线。其中,曲线拐点处对应的值为配合比 n。,稳定常数:,在曲线上任取一点 A i:,于是,可得 K,六、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等吸收法:,

    注意事项

    本文(仪器分析(第二版)第七章 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法.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