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2862089       资源大小:38.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毕业论文.doc

    专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学生姓名: 学号: 系 部: 中文系 专业年级: 语文教育专业2009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 目 录摘要.关键字(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1、有胆有识,有勇有谋2、奸诈狠毒,残酷冷漠3、雄才大略,自信乐观(二)重视人才,以礼待人.1、重视人才,笼络人才2、妒忌人才(三).文学气概.注释.参考文献致 谢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摘要: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制。作者罗贯中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便是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塑造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位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奸诈狠毒,残酷冷漠,雄才大略,自信乐观的枭雄。他既重视人才,笼络人才,又害才妒才。他有很高的艺术才华,继承了汉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风格苍劲雄厚。关键词:三国演义; 曹操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制。作者罗贯中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曹操便是其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塑造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在民间,更是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更是被看做一个谋权篡位的奸臣。这就是曹操真实的一面吗?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形象呢?在他“奸雄”的背后,是否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呢?一、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作者在第一章就对他幼时的行为品行下了几句断语“好飞鹰走犬,喜歌舞吹弹。少机警,有权数,游荡无度。”1在小说中,曹操第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表现是自荐行刺董卓。董卓入洛阳后,执掌朝权,汉政权旦夕难保。司徒王允假称过生日 ,设宴后堂,与众大臣商讨对策。酒中半酣,王允忽“掩面大哭” 2 ;谈起董卓欺主弄权,自己一筹莫展,吾等舍死,无盖于国。 说到这儿,众大臣也痛哭流涕。这时只有骁骑校尉曹操艺人抚掌大笑,说“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3王允厉声责备他,曹操回答说“非笑别事,笑众大臣无一计杀董卓耶。某虽不才,略施小计,可断董头,悬于都门外,以谢天下。”4 曹操以献刀为名,刺杀董卓。“转身而卧,转面向内”,曹操于是拔刀,结果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喝问“孟德何为”,曹操假装献刀。吕布回,曹操借试马离开。曹操的刺杀行动,虽勇敢,但却鲁莽,结果未能得手。但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以献宝刀为借口,瞒过了董卓,得以脱身。行刺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比起那些只知道掩面大哭而无所作为的众大臣来 曹无疑是显示出有胆有识,有勇有谋,高出众人一筹,成为汉末政权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二)奸诈狠毒,残酷冷漠曹操行刺董卓未遂,仓皇逃跑,在中牟县被抓获后,得到县令陈宫的拯救,陈宫佩服他是“天下忠义之士”5,弃官跟随曹操逃难。两人逃到成皋地方,前往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借宿。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自己骑驴到西村去沽酒。当时曹操惊魂甫定,忽听到庄后有磨刀之声,心里怀疑他们要谋害自己,跟陈宫一起潜入草堂后,听到有人说:“缚而杀之,何如?”6曹操先下手为强,立即与陈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一概杀之,一连杀死八人。后来发现厨下,缚着一头猪,欲杀未杀,才知自己误杀好人。二人连忙逃走。途中遇兴冲冲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故意对吕伯奢说后面有人来,吕伯奢转过头去,曹操便一刀把他杀了。陈宫责备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而曹操却毫无悔意的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7陈宫觉得他是个大不义之人,便弃他而去。热情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竟被他心狠手辣地杀得一个不留。“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一生的人生准则,充分暴露出曹操极端利己主义的心理特征,而且也揭示出封建时代政治野心家共同的人格特质。曹操对待部下更是奸诈、残酷,如曹操率领大军围攻袁术于寿春,久攻不破。粮食接济不上,管粮官王垕于是禀告曹操,曹操命令他用小斛发放军粮,王垕担心兵士生怨。曹道:“你只管按吩咐去做就好了,我自有对策。”8王垕只有照办,各营军士果然怨声载道。曹操乃密令王入垕内,和颜悦色地对王说垕道:“我打算向你借一样东西,以镇军心,你一定不要吝啬。”9可怜的王当垕然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问:“丞相打算借我什么东西呢?”10说:“我打算借你的头平息众怒。”11于是众怒才解。为了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稳定军心,曹操竟然去杀死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人,他的奸诈狠毒叫人心寒。为了防止被人刺杀,曹操对侍卫们说他会梦中杀人,所以他们不要轻易靠近他。为了表明自己所说属实,一天夜里曹操故意将被子滑落在地。侍卫看到了便拾起给曹操盖上。曹操马上一跃而起,拔剑杀了这名侍卫,然后又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第二天曹操起来,看到侍卫死了,还装腔作势地问旁边的人“何人杀吾近侍?”12属下说,是丞相你梦中杀了他,曹操听后,痛哭流涕,命人厚葬。他为了追查在许都纵火的耿纪的余党,竟用讹诈手段把站在红旗下面的三百多人全部斩杀。痛恨祢衡而假手黄祖杀之;忌恨杨脩而加以扰乱军心的死罪。这些都表现了曹操工于权谋、奸诈、残忍,毫无惜民爱民之心。(三)雄才大略,自信乐观当汉献帝被控制在杨奉、董承等人的手中时,曹操不失时机地派专使进京上表,声称辅佐王室,以“勤王”之名,发兵保驾。当汉献帝与百官被李翠、郭汜领兵追逼时,“但见尘土蔽日,金鼓喧天,无限人马来到,”13这是曹操派夏侯惇为先锋,引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前来保驾。随后曹操又差曹识、李典、乐进等上将率步兵数万,背道前来协助。曹操则亲率大队兵马于次日到来,献帝不禁称赞道:“曹将军乃寡人社稷之臣也。”14 “洛阳保驾”的故事,生动地描写了曹操的威仪不凡,调度有方,显示出曹操具有超越其他诸侯的雄才大略。 “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中央政权,以便号令天下,这是曹操政治上最厉害的一着棋。给他的称霸事业带来了重要的专机。曹操早就怀有谋取霸业,统一全国的英雄抱负。他虽有董卓、袁术等人相似的窃国、欺君、跋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董卓之流的昏聩无能,奸恶荒淫。正如毛宗岗所说:“观董行事,是愚蠢强盗,不是权诈奸雄。奸雄必要结民心,奸雄必假行仁义。今焚宫室,发陵寝,杀百姓,掳资财,不过如张角等所有。后人并称董曹,孰知董不及曹也远甚。”曹操的雄才与他的自信乐观是分不开的。在青梅煮酒的谈话中,曹操笑袁术是“冢中枯骨”,袁绍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大利而忘命”,刘表是“虚名无实”,刘璋是“守户之犬”。,称自己为英雄。厚积薄发,占兖、豫以为根本,野心膨胀,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征西讨,除袁术于寿春,擒吕布与下邳,站袁绍于官渡,一句平定了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赤壁大战时曹操率83万水路三军直指江南,本以为一战而定水乡。谁知却被少年公瑾一把火烧个精光;回到南郡时身边只有二十七骑人马。战后曹操三次仰天大笑。一次在乌林附近,一次在葫芦口,还有一次在华容道。打了败仗之后,不是捶胸顿足作痛苦状,而是继续笑谈用兵之道。可见曹操是一个赢得起亦输得起的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有赢必然就会有输,相反,越是在逆境之中,越是镇定自若,谈笑自若,这样不但会给他人无限的信心,也能让自己冷静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终转败为胜,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是像曹操这种既赢得起夜输得起的人。而刘备意气用事,不为大局着想,为义弟出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败退白帝城。曹操曾总结了自己一生的战绩,向身边的大臣说过:“如果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15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更不是不能当皇帝。许田涉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虽不是皇帝,但却行施皇帝的职权。他使国有资产私人化,成为“国有资产”私人化第二人。曹操曾说过:物事汉多年,虽有功德及民,然位至于王,名爵已极,向敢更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二、 重视人才,以礼待人(一)重视人才,笼络人才曹操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的道理。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在公元210年春天,曹操下了一道求贤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打破了依据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 曹操在永州时,便招贤纳士。文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烨等,武有张辽、许褚、于禁、典韦等。这些文武人才一直追随着曹操,成为曹操南征北战的功臣。如曹操与张绣大战时,典韦为了掩护曹操死把寨门,最后中箭中枪而死。曹操亲自为他祭奠,痛苦着对诸将说:“吾折长子,爱侄无痛泪,独号泣典韦也!”回到许都,又立祀祭奠典韦,封其子典满为中郎,收养在府。时隔一年,行军途中,经过典韦死难之地,曹操忽然在马上放声大哭,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祭典韦亡魂,亲自拈香哭拜,三军无不感叹。曹操如此重情重义,谋臣武将,怎能不肝脑涂地以死相报呢?陈琳原是袁绍手下的一名文官,写得一手好文章。袁绍吩咐陈琳些檄文讨伐曹操。陈琳在檄文中不仅将曹操骂得一无是处,而且将曹操的祖先也搭进去了。曹操打败袁绍后,手下人将陈琳押到曹操面前,劝曹操杀了陈琳。但是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忍杀害,只是责怪陈琳说:“你骂我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侮辱我的祖父呢?”16陈琳回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7曹操于是赦免了陈琳,并且让他做自己手下的从事。曹操不仅慧眼识英才,而且想法设法笼络人才。在会盟讨董卓时,袁绍,袁术兄弟瞧不起官职卑微的县令刘备和他的手下小卒张飞。关羽,而曹操却对这三人格外青睐,极力主张派关羽上阵,打败了董卓部下的勇将华雄,关还与刘备、张飞一起在虎牢关共破吕布。而曹操礼遇关羽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小说用了大量的篇幅,从屯土山约三事写到古城聚义,细致地描写了曹操对关羽的非凡礼遇。其中的高潮部分,是曹操为关羽送行的描写。当曹操得知关羽不辞而去的消息时,先是“大惊”:“云长出矣?”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明智、干脆地处理了这一事件。他首赞关羽之行,对关羽离去,曹操的部下皆愤愤不平,有的主张追而杀之,而曹操却力排众议,再三称道关:“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地;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汝等皆可效之。”18 “千金不可易志,其仗义疏财大丈夫也!此等之人,吾深敬之!”19(二)妒忌人才 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其一生可以说杀人无数,其中有几个人,让他留下了千古骂名。一是被冤杀的,如吕伯奢和那个为他盖被子的侍从,让曹操给人留下了“狼心之徒”的印象;一是被屈杀的,如杨修和孔融,让曹操留下了妒才的坏名声。 杨修,袁术外甥,出身高门士族。为曹操主簿,博学能文,才思过人,与曹植是好朋友。曹操在许都建造府第,曹操看后在门上写了一个 “活”字便走了,众人不知何意,杨修说是府门修得太阔气了。曹操过蓝田到蔡邕旧宅,见墙上有一幅画,上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手下皆无人能解,唯杨修说是“绝妙好辞”。后曹操与诸葛亮大战,接连失利,夏侯问今夜口令时,曹操正在喝鸡汤,随口说了“鸡肋”二字,杨修便知曹操意欲撤军。后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斩首。孔融也是名门之后,在当时名气很大,他却也因此而更加性格疏狂,出言无忌,目空一切。有一次,外戚何进荣升大将军,他前去拜贺,何进没有及时接见他,他就大光其火,一把夺回拜帖摔在地上,惹得何进大怒。孔融与袁绍的关系也非常之差。对曹操的主张,孔融经常持反对意见。公元200年,曹操欲与袁绍大战,孔融坚决反对。曹操要远征乌桓,孔融却认为乌桓不过是草芥小患,不值得兴师北伐。曹操准备发兵讨伐刘表时,孔融又持反对意见,说:“天下初定,应稍微安定一段时间,再行征伐之事。”而且事实证明,孔融的意见并不见得高明。比如他所反对的官渡之战,结果却是大获全胜、成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军旅之事如此,日常之事也同样如此。曹操为节约粮食,颁布禁酒令。孔融却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专讲饮酒益处,还嘲讽曹操道:“天上有颗酒旗星,地下有个酒泉郡,人有海量称酒德,帝尧千锺称圣人。您如果非要禁酒,就把婚姻也禁止算了。”就连曹操把袁绍的儿媳甄氏嫁给曹丕这样的家事,孔融也多嘴多舌,加以嘲讽。与杨修一样,孔融也难得有建设性意见,偶然出点主意,也没有给曹操带来什么好处。曹操杀他与杀杨修基本上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可以说曹操是这样的人:如果能为他的军国大事出良谋、划妙策,即使别的地方有点差池,他也能容忍;他讨厌的就是耍嘴皮子卖弄聪明、又不能与他同心同德的人。对一个政治家来说,不能为己所用的人才,纯属多余,如果还要以此卖弄的话,其下场就不会太妙了。就此而言,简单地说曹操妒才,是不确切的。 三、才华横溢,文学气概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真正称得上为诗人的,曹操得算一个。曹操是“建安风骨”中的文坛领袖。其诗可用十二字来评价:有气概,又声势,有深度,有文采。他的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沿用汉乐府古题,却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 曹操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如薤露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为助、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与此相关的还有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的苦寒行、却东西门行也是反映汉末动乱中的军旅征戍生活。前者说:“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描写山路行军的艰苦,历历如见;后者说:“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抒发征夫怀乡之思,也深切感人。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曹操的另一部分乐府诗则表现了他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这类诗悲歌慷慨,具有更浓厚的抒情气氛。短歌行是其中的代表。全诗共八解,开头两解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接着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他爱才若渴的心情。末解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怀抱。全诗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可以感觉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建立功业的艰难和诗人坚定的信心。此外,他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则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可说是我国诗史上的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形象。他呈现为“奸”、“雄”两方面。一方面,他爱民,宽宏豁达,富有人情味等优点,另一方面又有害民、害才、惨无人道等缺点。两方面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使曹操的形象更深刻,更复杂。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你可以不喜欢他,但却不得不佩服他。注释:本文所作品原文均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 参考文献:1. 李殿元,李绍先.三国演义之谜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4.2、陈华胜.煮酒论英雄风云记忆之三国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周建渝.多重视野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盛组昌.说三国上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5、李炳彦,孙兢.说三国话权谋M. 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版.6、郭沫若等.名家品三国中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7、王少农.三国谋事玄机中M. 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8、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版.9、桂华,良石.评三国人物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11月版.10、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M.广西: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6年12月版.11、卢盛江.正说三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12、任永.闲看四大名著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6年7月版.13、曾仕强.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鹭M.福建: 鹭江出版社,2007年4月.14、吴组细.中国小说研究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15、华怎,古敏.英雄的悲喜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1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7、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