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

    • 资源ID:2825564       资源大小:73.5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

    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委 托 单 位:XXX有限公司提交报告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野 外 调 查:报 告 编 写:审 查:总 工 程 师:队 长:提交报告时间:二O一一年七月目录1、 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 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2、 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 2.1矿山建设概况 2.2矿山开采现状3、评价范围确定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4.1气象与水文 4.2地形地貌特征 4.3生态环境状况 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5.1地层与岩性特征 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 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5.4斜坡类型及特征 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6、评价级别的确定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7.1现状评价内容 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 7.3现状评价方法 7.4现状评价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8.1预测评价内容 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 8.3预测评价方法 8.4预测评价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9.1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 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 10.1结论 10.2防治措施建议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2011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采,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采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目的是为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办理采矿许可证登记提供资料,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监督和管理。要求提交评价报告,组织专家组评审,并报XX市国土资源局备案。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 由于该矿山是计划生育规模为XX吨/年建筑石料用石灰石原矿的露天开采矿山,按宜宾市国土资源局要求,需编制提交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矿山评价的技术标准主要参照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野外调查以原四川省地质矿产厅1998年编制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试用本)为指南。 评价依据主要有:(1)企业提供带的委托书;(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XX编制提交的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石灰岩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X;(3)现场调查收集的资料。1.3以往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 本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最早于XX年代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局XX开展过1:20万XX幅区域调查、XX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局XXX对巡场井田进行过勘探,提交有区域地质及矿产勘探报告,区域工作对本区地层作了划分和对比,对区内主要构造行迹作了调查。以上工作对本区地层、岩性、构造、煤层特征等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对区域内同层位的石灰岩矿产做了简单的叙述,作为有益矿产进行了概略评价;但未对石灰岩矿产资源进行专门详细的勘查评价,故本区内针对石灰岩矿产的地质勘查程度仍较低。 以往工作均未对本区的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故本次开展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十分必要。 XX年X月XX日我们接受企业委托后,及时收集了区内的相关地质背景和地质灾害方面的资料,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矿区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又收集和综合研究了矿山企业已有的相关资料。野外调查采用综合地质调查方法,现场收集了矿区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资料,利用矿山已有的1:5千矿区范围图作为手图,采用手持GPS定位并结合微地貌半仪器发交会定点,方法手段基本能满足本次野外调查工作要求。最后转入室内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制、数字化制图工作,于XX年X月XX日提交报告,随后邀请专家组对报告进行评审,并按评审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正式提交报告。2、矿山建设与开采现状2.1矿山建设概况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位于XX90°方向,直线距离约1.0KM,XX。矿区中心点平面坐标为X:3147X28 Y:35472X78。采石厂有约1.5km简易公路与XX公路相接后,西至XX1km,东至XX(XX)65km,交通较为方便,运输条件好(详见交通位置图)。矿区范围其平面形状为多边形,矿区面积约0.05km2,矿山最高开采标高约为+500m,最低开采标高为+435m,原矿区其边界由19号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列于表1。新划定变更矿区17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列于表2。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表154坐标(北京)80坐标(西安)备注拐点号XY拐点号XY13147X6035472X9813147X0235472X1823147X0135472X5623147X4335472X7633147X8435472X6133147X2635472X8143147X9235472X2843147X3435472X4853147X9935472X9553147X4135472X1563147X8535472X0963147X2735472X2973147X5735472X0773147X9935472X2783147X2435472X0683147X6635472X2693147X4135472X6693147X8335472X86允许开采标高:I号采点+500+440m,II号采点+490+435m,III号采点+495445m,原矿区面积为:0.05km2变更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表280坐标(西安)备注拐点号XY13147X9535472X1223147X7535472X8533147X0635472X7343147X7235472X6553147X6835472X0063147X0135472X5173147X3435472X63允许开采标高:+515m+445m,矿区面积为:0.0178km22.2矿山开采现状 矿区范围内的石灰岩,已开采多年,未来计划年开采建筑石料用石灰岩原矿月XX万吨,原矿区可利用资源量(333)为92.52万t,变更后全矿区保有可采储量(333)92.52万t,按矿石回采率95%,利用率95%,矿石资源备用系数取1.2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为7年,采石场最大采高70m,开采最终边坡角小于60°,台阶高度小于6m。矿山拟采用露天梯形台阶式自上而下开采,将沿由北西向南东方向推进,电钻凿岩机打眼,放炮崩落采矿,产品以碎石为主,其次为石块及石粉,除地表残坡积(剥离比小于0.1:1)及少量不良夹层外,基本属全岩利用矿产,生产工艺为爆破开采,就地加工生产碎石、块石,石粉,销售当地建筑市场。3、评价范围的确定 本矿山矿区范围较小,在确定评估范围时,主要结合相邻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环境条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可能对矿山开采的危害及矿山开采对本区地质环境的影响,在已定矿区范围基础上对评价范围作了适当的扩展,及北以矿区北侧350m为界,西以矿区西侧350m矿务局水泥厂为界;南以矿区南侧350m山包为界;东以矿区东侧300为界,评估范围面积约0.68km2,是矿区面积(0.0178km2)的近38.2倍,可以满足本次评价工作的需要。详见附图1.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4.1气象与水文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潮湿。夏季多暴雨,冬季多雨雾,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7°C,最高降雨量39.5°C以上,最低为-2.5°C;平均降雨量为10001200mm,最大降雨量1597.9mm,最小为902.9mm,年日照时间8931352小时,这些气候特有利于岩石的风化剥蚀。区内水系不发育,除矿区中部有季节性溪沟外,其余地段为次级小冲沟,仅洪水期有短暂地表水流。地表水经斜坡汇入冲沟后,最终流入巡场河,部分沿裂隙补给地下水。由于矿山采石场最低开采标高只略高于最低侵蚀基准面,大气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可能给矿山开采带来一定危害。4.2地形地貌特征矿山所在区域地处四川盆地南缘,紧邻云贵高原,区域山脉走向与主要构造线方向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本矿区一带地貌属低山,切割较深,最高点在矿山南侧外围山顶,海拔标高630m,最低点在矿区北西侧外围冲沟处,海拔标高约为406m,相对高差224m。而矿区位于+515+445m标高之间,位于顺向斜坡、顺向斜坡底部地带(见照片)。4.3生态环境状况 矿区附近主要为石灰岩分布,地表土层较薄,斜坡地带地表有石漠化,在溶沟、溶槽中有较多土层,仅合种植旱季作物,由于保水条件差,土壤结构不良,故农作物产量低。仅矿区北西侧外围的岩溶槽谷平坝地带为水田,土质较好,适合于种植。总体上看本区生态环境质量中等。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矿区内岩溶地貌发育,为岩溶石山地区,农村经济不发达。区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业活动频繁,煤、石灰岩开采较为兴旺,经济技术发达,矿山距“XXX”XX较近,商贸较为发达,社会稳定,这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国家能源开发战略的实施,大规模的能源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启动,将带动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本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矿区内地形为旱地及荒地,局部有杂木、杂草等,植被发育一般,本区生态环境质量中等。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5.1地层与岩性特征评估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新统残坡积层(Qesl)、二叠系下统阳新组(p1y),现将主要地层特征简述如下: 残坡积层(Q4esl):零星分布于山坡、沟谷及缓坡地带,覆盖于基岩的表面,岩性为褐黄色粘土、亚粘土、粉土、亚沙泥夹少量碎石及块石。分布极不均匀,厚度0.51m,局部厚度达1m以上。 阳新组(p1y):该组即为原茅口组(p1m)与栖霞组(p1q)的总称。分布于矿区范围及其以东的广大地区。为一套开阔浅海台地相碳酸盐沉积,岩石厚度比较稳定。该组上部(即茅口组)岩性为灰、浅灰色厚层块状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及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中部岩性为黑色“眼球状”灰岩,下部(即栖霞组)岩性为深灰色块状泥晶生物碎屑亮晶物碎屑灰岩。该组地层富含蜓、腕足、珊瑚化石。区域内全组地层厚度413485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矿区范围内厚度出露不全,本矿区开采的矿层即位于该组的中下部(即栖霞组)。5.2矿区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 矿区位于芙蓉山背斜北东段转折端的北东翼,紧邻大坟坝断层,为单斜岩层,岩层产状为倾向5°,倾角20°.据野外调查,矿区范围内地质构造简单,未见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但岩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共见有两组节理,产状分别为:组为245°68°,节理发育密度1条/M;组为140°65°,节理发育密度1.5条/M,裂隙中重填物为褐色粘土。矿区地处川南活动带。XX地区历史上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6次,震中常沿华莹山断裂、岷江断裂带分布,与两个断裂带长期活动有关,而XX市位于华莹山、岷江断裂交汇处,地震活动强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定(GB50011-2001),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土体的含水性及隔水性特征,可将区内含水层类型分为松散岩(土)类孔隙含水层和碳酸盐岩裂隙溶隙含水层。松散岩(土)类孔隙含水层: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物中,由于本区该类岩土体分布不均,斜坡地带厚度较薄,含水性差,且受大气降雨控制明显,在旱季基本不含水,在雨季,含水量猛然增大,斜坡地带易发生坡面泥石流,随着地表水的排泄,含水性变差,但在沟谷地带含水量丰富,厚度亦较大。碳酸盐岩裂隙溶隙强含水层:该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矿区内及其外围,含水性极不均匀,由于矿区位于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上,矿区为露天开采,开采深度不大,面积小,而矿区处于单向斜坡一侧,自然坡度较大,故无地下水充水影响,但不排除局部溶洞积水对矿山开采的影响,这一点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应引起重视。但本区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又处于潮湿多雨地带,故岩溶化作用比较强烈,在灰岩裸露区岩溶现象主要表现 为石芽、干溶洞、溶沟、溶穴等。矿层节理裂隙发育,矿区致密坚硬,较完整,总体属硬质工程地质岩组,未风化矿石抗压强度大于50MPa,岩石质量级别为III级,力学性能较好,石灰岩矿石致密性脆。矿区溶槽及溶穴中有粘土充填,规模大小不一,是地下水沿节理裂隙溶蚀作用的结果,干溶洞大小不一,多沿层面分布,部分有粘土充填。溶沟宽窄不一,多分布于浅表,切穿岩层,多有粘土充填。松散岩(土)类孔隙含水层: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物中,由于本区该类岩土体分布不均,斜坡地带厚度较薄,含水性差,且受大气降雨控制明显,在旱季基本不含水,在雨季,含水量猛然增大,斜坡地带易发生坡面泥石流,随着地表水的排泄,含水性变差,但在沟谷地带含水量丰富,厚度亦较大。碳酸盐岩裂隙溶隙强含水层:该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矿区内及其外围,含水性极不均匀,由于矿区位于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上,矿区为露天开采,开采深度不大,面积小,而矿区处于单向斜坡一侧,自然坡度较大,故无地下水充水影响,但不排除局部溶洞积水对矿山开采的影响,这一点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应引起重视。但本区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又处于潮湿多雨地带,故岩溶化作用比较强烈,在灰岩裸露区岩溶现象主要表现 为石芽、干溶洞、溶沟、溶穴等。矿层节理裂隙发育,矿区致密坚硬,较完整,总体属硬质工程地质岩组,未风化矿石抗压强度大于50MPa,岩石质量级别为III级,力学性能较好,石灰岩矿石致密性脆。矿区溶槽及溶穴中有粘土充填,规模大小不一,是地下水沿节理裂隙溶蚀作用的结果,干溶洞大小不一,多沿层面分布,部分有粘土充填。溶沟宽窄不一,多分布于浅表,切穿岩层,多有粘土充填。松散岩(土)类孔隙含水层: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物中,由于本区该类岩土体分布不均,斜坡地带厚度较薄,含水性差,且受大气降雨控制明显,在旱季基本不含水,在雨季,含水量猛然增大,斜坡地带易发生坡面泥石流,随着地表水的排泄,含水性变差,但在沟谷地带含水量丰富,厚度亦较大。碳酸盐岩裂隙溶隙强含水层:该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矿区内及其外围,含水性极不均匀,由于矿区位于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上,矿区为露天开采,开采深度不大,面积小,而矿区处于单向斜坡一侧,自然坡度较大,故无地下水充水影响,但不排除局部溶洞积水对矿山开采的影响,这一点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应引起重视。但本区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又处于潮湿多雨地带,故岩溶化作用比较强烈,在灰岩裸露区岩溶现象主要表现 为石芽、干溶洞、溶沟、溶穴等。矿层节理裂隙发育,矿区致密坚硬,较完整,总体属硬质工程地质岩组,未风化矿石抗压强度大于50MPa,岩石质量级别为III级,力学性能较好,石灰岩矿石致密性脆。矿区溶槽及溶穴中有粘土充填,规模大小不一,是地下水沿节理裂隙溶蚀作用的结果,干溶洞大小不一,多沿层面分布,部分有粘土充填。溶沟宽窄不一,多分布于浅表,切穿岩层,多有粘土充填。(见照片3)矿区位于地下水水位之上,地面未见泉点露头,矿区位于逆向斜坡下部地带,地下水水位低于矿山最低开采标高,故可以推测矿山开采受地下水危害的可能性较小。5.4斜坡类型及特征地质灾害的发育与斜坡类型关系密切,参照近年三峡库区斜坡分类原则,选取地形坡向(A)、岩层倾向(B)、坡面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夹角()、岩层倾角(a)及岩性作为斜坡分类数据,分类标准如下: 土质斜坡 松散堆积层斜坡近水平斜坡(a10°)岩质斜坡顺向斜坡(A、B相同,V30°a10)逆向斜坡(A、B相反,V30°a10)横向斜坡(A、B直交或斜交,V30°a10) 评价区内斜坡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沟谷发育展布方向密切有关,矿区范围内斜坡类型可分为二大类。主要为逆向斜坡、顺向斜坡,现对该类斜坡的特征简述如下: 逆向斜坡:由于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控制,分布于矿区及北东部,主要岩性为阳新组石灰岩,地表有残坡积层分布,溶槽、溶谷发育及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节理常切穿岩层层面,在采场切坡后易形成倾倒式岩体,目前斜坡完整性及稳定性较好,如未来由于人类采矿活动的影响,因岩层倾角较大,开采垂高较大,岩石较破碎,容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 顺向斜坡:主要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及其外围,岩性以阳新组的灰色中后层状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充填物以褐色粘土、亚粘土为主,矿区开采垂高较大,自然斜坡较陡,地表覆盖层较薄,大约0.51m,在未来矿区开采、放炮震动及降雨等因素作用下均有可能产生顺层滑坡及崩塌(见照片4)。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通过本次调查,矿区内岩(土)体类型较为简单,按其组合关系、物理力学性能、结构特征可分为二类,即松散土类、碳酸盐岩类。1.松散土类:以冲洪积层及残坡积物为主,由粉质粘土、粘土组成,其间含少量的块石、碎石,属于散体结构类型,呈松散土质,结合力差,孔隙率较大,强度低,稳定性差,除在沟谷地段广泛分布外,其余主要分布于岩溶地貌的溶沟、溶槽中,在矿区地表亦有分布。斜坡地带的松散土在降雨、人类采矿活动作用下易发生崩塌。2.碳酸盐岩类:为层状的硬质工程地质岩组,属于块状结构,本区为大面积的二叠系下统阳新组生物碎屑灰岩组成,不含或少含软弱夹层,岩体质量较好,但性脆,易碎裂变形。6、评价级别的确定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级别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与矿山建设规模确定。通过上述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和资料收集,认为本区地质环境问题不多,现无重要的地质灾害,地形地貌相对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岩层产状变化不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能相对较好,不存在矿区涌水等问题,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为简单类型。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加之矿山开采规模为10万吨/年,属小型生产矿山,据此评价级别确定为三级,本次评价其技术要求,以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定性评价为主的方法进行。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7.1现状评价内容 通过本次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经对比、综合归纳分析,评价区内已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一是矿山处于斜坡地区及顺向斜坡下部地带,为岩质斜坡区,地表有松散层不均匀堆积,矿体的节理裂隙较发育,属潜在不稳定的斜坡;二是矿山是岩溶发育区,评价区内已有溶沟、溶洞等现象发育,分析其成因亦是现状评价的内容。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 对本区地质环境影响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矿山所管位置的地形地貌;2.矿山岩土体类型及分布;3.矿区地质构造,如地层产状、节理发育程度;4.矿区气象及水文条件;5.人类工程活动等。这些因素中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分布、地质构造是主要因素,可占评价因子的70%以上,此为气象及地质构造与岩溶发育因素,占评价因子的30%。7.3现状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野外采用地面综合地质调查,室内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采用类比法相结合,对单要素评价参照了有关规范,研究中采用类比法进行,主要就现有的地质灾害现象或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别进行评述。7.4现状评价 通过本次调查,评估区内现有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小规模有崩塌、危岩和隐伏岩溶等地质环境问题,现作如下评论分析。 1.崩塌:评估区内未发现规模性崩塌体存在,但部分岩体陡峭地段已有零星崩落,是地形地貌、岩体特征为主的因素影响所造成,在暴雨的作用下容易形成零星崩塌,可能对生产设备、矿山建筑、民房等建筑物造成危害或影响。 2.危岩:评价区内岩石破碎,局部可见小型褶皱,且本区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局部陡峭地段在重力作用下已形成卸荷裂隙,在未来开采中,加上人工底部掏挖,支撑力减弱,岩石应力平衡失控,在暴雨作用下容易发生崩塌或坠块。3.隐伏岩溶:评估区内碳酸盐岩广布,调查发现浅部岩溶现象发育,有溶蚀漏斗存在,虽规模不大,但亦有分布,故推测区隐伏岩溶是客观存在的。若一旦发生岩溶塌陷,将给矿山开采及地面建构物造成危害和影响。其成因是因岩体中存在的构造裂隙,随着地表间歇性抬升、地下水在长期径流运动过程中沿裂隙溶蚀石灰岩,形成了溶蚀裂隙、溶洞甚至岩溶管道,随着溶蚀作用的不断加强,溶洞空间增大,上覆岩层的重力作用下不断冒落,最终通达地表所至。 综上所述,矿区现在尚无重要的地质灾害现象及重大的地质环境问题,按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1)中地质灾害程度分级标准, 对本区地质环境条件、已有地质灾害及发育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确定本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属一般级,矿山已开采多年,但目前尚无地质灾害威胁,地质环境条件较好。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8.1预测评价内容 由于矿山将进行露天开采,开采方式为梯形台阶式,台阶高度设计6m,采矿方法为放炮崩落法。根据本区地形地貌及地质环境条件,将评价区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问题作为评价内容:矿山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危岩、可能遇见的岩溶塌陷;矿山开采可能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如废渣、弃石可能引起的土地资源损失等。地形地貌的改变、水土流失等。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 根据矿山未来开采及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将选取矿区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特征及其分布、地质构造、开采方式作为主要因素,共占评价因子的75%,除此之外,矿区已有的生态环境现状、气象水文、土地现状作为一般性因素。8.3预测评价方法 按照本次确定的评价级别,本次采用类比法进行定性评价,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与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在评价中予以分述。8.4预测评价8.4.1矿山地质灾害的预测 崩塌及危岩的预测 崩塌或危岩在评价区内局部陡峭地段存在,是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岩体特征为主要因素造成的,且未来开采中可能形成新的高陡边坡。正因矿区范围内已有该类地质灾害现象存在,尽管尚未构成危害,在矿山未来开采中,若不按开采设计进行自上而下的梯形台阶布置开采平台,不按设计规定预留后缘边坡角或采用不安全的爆破方式进行开采作业,将在斜坡后缘形成高陡边坡,在节理裂隙及岩体重力作用下发育卸荷裂隙,进而演化成危岩,而本身岩石破碎,局部又有小褶皱地面覆盖层较厚,最终在节理发育区段松动岩块凸出地带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加之本区降雨有明显的季节性,大气降雨、地震及放炮震动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容易发生边坡崩塌失稳,从而对采石场构成威胁,其危害中等,矿山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 本区属潜在不稳定斜坡区,岩石自身节理裂隙发育,采矿过程中如人工底部开挖切坡后岩体形成临空面,将打破岩体斜坡原有的应力平衡,随着矿山开采不断的进行,将改变斜坡的形态,在降雨、放炮震动等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岩质滑坡及浅表层土质滑坡;矿山开采中应特别注意防范。地下隐伏岩溶及其塌陷的预测本区碳酸盐岩广布,浅表岩溶现象发育,有岩溶漏斗存在,虽规模不大,但可对开采造成影响,推测隐伏岩溶在区域上是存在的,为了引起企业在开采中的重视,在这里作简单的分析预测。矿山在未来的开采中,可能遇见无水溶洞,还可能将台阶布置于隐伏溶洞的顶板上,当在振动、劈矿过程中可能导致其顶板的破坏,产生塌陷,危及矿山生产中的安全。对地形地貌的改变预测露天来此对地质环境的最大影响就是对开采区内地形地貌的改变。随着矿山开采的不断进行,矿区范围现有地貌将改变。同时,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人工剥离盖层和剔除夹层将大量堆放在采空区边缘,季节性冲沟逐渐填平,下暴雨时会产生小型的泥石流,对下方民房、农田、公路造成威胁。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在斜坡下部进行切坡型开采,开采垂高较大,底部开挖切坡后,将对矿区南西侧及北东侧的斜坡稳性造成不利影响。故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梯形台阶式开采,并按开发方案设计降低开采后预留的边坡角,防治南西、北东侧斜坡滑动变形。对水土流失的预测矿区内以荒坡为主,矿山开采,一方面对区内少量植被及农作物、土地资源产生影响或破坏,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废弃土、废石、降低土质斜坡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内水土流失,矿山采完后应进行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8.4.2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矿山开采将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由于矿区范围较小,开采深度(总的高度)不大,现有资源量服务年限5年,开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小中等。另外矿山开采中将也可能产生相应的地质环境问题,如开采造成南西侧、北东侧斜坡变形失稳;在开采加工中如不按规定修建挡碴坝,碴石乱放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资源有一定的破坏,如在雨水的冲刷下,加快发生水土流失,加快本区石漠化等,会造成泥石流,给下方公路、民房、农田造成危害。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9.1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 前已述及,本矿区所处位置于逆向斜坡及顺向斜坡地面,土地贫瘠,石漠化明显,斜坡上有残坡积松散物堆积,矿区面积小,但区内人口居住密集,矿区中开采点较多,放炮时要注意疏散人员,区内环境功能要求相对较高,如按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合理的开采,在开采中贯彻保护环境的方针,则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反之,则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可达中等程度以上。根据本区的地形地貌、矿区开采采用的方法、矿石加工利用及已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将矿区开采对本区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分为两区,即影响程度中等区及影响程度较轻区。 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中等区(YI) 指矿山开采范围及其直接影响区域,属于重点防范区,在该矿山内主要处于矿区边界以外约200300m,即矿山开采可能直接引起边坡变形(指矿区南西侧、北东侧易发生崩塌、滑坡、坠块及后缘斜坡变形)、放炮震动、弃石堆放造成土地资源及岩溶景观资源损坏的区域,此区也容易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特别是采石场下方有居民住宅、公路、农田。矿山开采业将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居民住宅位于爆破最小安全权限内,采矿开挖对区内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由此引发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对矿山范围及下方影响较大且造成的危害可能也较严重,恢复治理较难,在生产石子、石粉中,粉碎机的噪音、粉尘等都会给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影响,该区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中等区(YI)。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区(YII) 此区位于矿区范围及其开采的直接影响区外,此区段虽有民房、工厂、重要设置,但距离较远,对区内环境功能要求不高,采矿活动对该区影响相对较小,破坏轻,经济损失较小,且容易治理或恢复,同时也将对该区的地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边坡变形、水土流失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但其影响程度较轻(YII)。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矿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工程条件等较为简单,地质环境现状较好,现无地质灾害发育,应属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按照上述现状与预测评价的结果,根据矿区所在位置、开采方式及采矿方法、结合本区地形地貌、斜坡类型,区内人居环境等因素,将本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即矿山开采受地质灾害威胁或危害与矿山开采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或产生地质环境问题对周围的影响程度)划分为两区:即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中等区与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小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中等区(WI)主要位于矿区范围200250m以内,此区主要位于矿区所在开采直接影响区,相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可发生的地质灾害及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可危及或影响该区,废矿渣堆放的不合理,暴雨是可能的崩塌、滑坡、危岩及泥(碎)石流均可对本区开采或民宅、下方居民、公路、农田等造成威胁、同时该区也位于爆破安全限距之内,放炮震动及飞石可影响本区。由于本区处于矿区开采场地附近,其间人口居住较多,并有生产设备等,一旦发生崩塌等地质灾害,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其危害较为严重,恢复治理难,故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中等(WI)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小区(WII): 本区位于矿区开采直接影响范围之外,且住户较多,但距离较远,矿区内多为荒山、以杂木为主,次为旱地,目前地质灾害不发育,本区发生灾害现象时,自身危险性不大,矿山开采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对该区基本无影响,即使发生或遭受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较小,且容易恢复治理,故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小(WII)。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通过前述的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及综合评价认为矿山现无地质灾害体发育,尽管在未来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或产生其他地质环境问题,但均可以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避免或降低其危害性,在开采中若选择方法合理,防范措施恰当,确保本区不发生地质灾害,民舍、农田、公路及居民不受采矿的危害,在本区建设矿山开采石灰岩基本适宜。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10.1结论通过本次评价认为: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总体较好,该矿山属新建露天矿山,所处区段地质构造简单,地形地貌单一,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现无重大地质灾害现象,地质环境条件相对较好,属地质灾害低中易发去。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有崩塌(含危岩)、滑坡及隐伏岩溶造成的塌陷,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对本区植被及土地资源有一定的影响,除矿山开采区及其附近的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为中等外,外围地段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在本区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是基本适宜的。本矿山重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是未来开采中对本区地形地貌的改变进而产生侧缘、后缘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及废矿渣堆放不合理而引发的环境问题,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崩塌(坠块)和滑坡等。企业应特别注意防止此类灾害的发生。10.2防治措施建议 根据本次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本区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供矿山企业参考。矿山开采应按开采设计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实施,采用自上而下的梯形台阶式开采,切忌进行自下而上的开采,避免形成高陡人工边坡:台阶高度、预留后缘边坡角按设计执行。在矿山开采中,应对采场侧缘及后缘进行定期的变形监测,随时清除危岩和松动岩块后方可进入采场作业和推进,对矿体顶部的松散堆积物应及时剥离,应当矿山附近受威胁(特别是爆破安全限距内)的民房尽快搬迁,避免矿山开采对厂房及居民造成危害。随时注意勘查采场地板是否存在岩溶空洞,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整治,放炮时不要在溶洞中躲藏,避免塌陷给人员带来危害。应选择适当场地进行工棚搭建,避免崩塌或危岩体对矿石生产加工造成危害。同时应对弃土、弃碴进行集中堆放,修筑拦碴堤,避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损坏。特别应控制爆破强度和安全距离,避免对周围民房及人员的损害,杜绝爆破飞石伤人。应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监测,特别是采石场后缘及侧缘斜坡的开裂变形监测,在汛期应加密观测,出现变形及安全隐患及时撤离及处理。对采场后缘的高陡坡及卸荷裂隙应及时进行清理和整治,消除隐患,矿山开采即将结束前,应做好土地复垦和绿化工作,有效保护本区自然生态环境。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做到以防结合,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做到矿山开采与地质环境协调发展。本报告不替代与地质灾害勘察有关的其它评价工作。

    注意事项

    本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