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生态水域综合治理活动实施方案.doc

    • 资源ID:2825250       资源大小:29.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水域综合治理活动实施方案.doc

    生态水域综合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根据2013-2014年XX市生态水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晋政文201339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我镇2013-2014年生态水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树立整治“一盘棋”和“全流域”治理理念,集中力量、系统地开展生态综合治理,促使九十九溪(磁新桥-坝头桥段)流域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置,河道漂浮物及沿岸垃圾得到全面清理,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畜禽养殖业全面整治退出,河道清淤整治及截污工程同步推进,生态水域环境得到改善,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更趋和谐。二、工作任务计划从工业污染整治体系、农业污染整治体系、拦污截污工程体系、河道整治体系、流域绿化体系、环卫保洁体系等6大专项体系全面开展生态水域综合治理,共涉及11个项目(见附件)。(一)工业污染整治体系。镇生态办要以“铁的心肠、铁的纪律、铁的拳头”,从严执法,该停产整改的要停产整改,该限期治理的要限期治理,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打击取缔的要打击取缔,该移送司法机关查处的要坚决移送;积极开展打击取缔污染环境的非法生产点专项整治行动,对小制革、小电镀等“十五小”及废塑造粒等“三无”污染企业,坚决发现一家取缔一家,2014年第一季度前取缔现有 “三无”污染企业。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下点领导、下村干部、村两委监管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取缔”,力求把违法排污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镇环保执法中队要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坚持勤查重罚,强化工业企业环保主体责任,重点开展建陶、造纸、石材等重污染行业污染综合治理提升工作,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和中水回用工程。(二)农业污染整治体系。农业服务中心要根据全市生猪养殖业退出方案要求,细化方案,彻底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重点推进流域沿线的村(社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2014年3月底前,落实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的关闭取缔;2014年9月底前,完成流域内畜禽养殖业全面退出。(三)拦污截污工程体系。规建办要加快推进西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的建设进度,结合流域河道综合整治同步推进河道截污工程,建立健全拦污截污工程体系,2014年12月前全面完成九十九溪(磁新桥-坝头桥段)的截污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2014年12月前污水主干管网已建成的区域配套建成支流管网,实现生活污水纳管处理;对污水管网未铺设的区域,采用人工湿地等缓冲地带或建设小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方式完成一批有条件实施的村生活污水处理。(四)河道整治体系。农业服务中心要配合做好辖区所属流域内河道、沟渠清淤整治征迁及协调工作,2014年10月前基本完成九十九溪(磁新桥-坝头桥段)的河道清淤整治,确保河道畅通。积极开展九十九溪下灶溪支流、彭溪支流、双溪支流等河道整治。(五)流域绿化体系。农业服务中心2013年12月前制定流域沿河植树造林或绿化的具体实施方案,2014年5月前完成植树造林或绿化工作,大力增加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提升流域自然景观,提高流域“造血”功能,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其中,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绿化指导和供苗工作,各村、社区负责苗木种植和管护。积极配合市水利局开展区域内水系调研,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保障流域生态用水。(六)环卫保洁体系。新村办要推进流域沿线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与处置,2014年第一季度前完成流域河道漂浮物及沿岸垃圾的清理;完善城乡环卫保洁机制,合理配置各村(社区)保洁队伍、垃圾收集桶和垃圾收集车,做到日产日清,杜绝生活垃圾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在沿溪、进村出入口、桥头等处设立环境保护宣传栏,沿线村委会聘请环保监督员,建立群众环保监督员制度,鼓励群众自觉参与流域环境保护工作。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镇直有关部门单位要把生态水域综合治理当作一项“法定任务”来抓,亲自部署,建立问题协调机制,要将工作再细化、再分解,明确具体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要把生态水域综合治理纳入年度计划和议事日程,统筹安排,保障项目资金落实到位,确保磁灶镇生态水域综合治理顺利进行,并于每月25日前将项目进展情况报送镇环保执法中队办公室(联系电话:0595-85816766)。(二)加强协同协作,形成工作合力。镇直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XX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统筹协调,加强协作。要树立“一盘棋”整治理念,水域、陆域全面治理,要树立生态型水域目标,统筹河道生态治理;要树立全流域整治的模式,河道截污纳管与河道整治要同步开展。(三)加强联合执法,打击污染犯罪。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XX市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加强对辖区内“三无”污染企业的打击,会同工商、交管、行政执法、派出所、供电所、自来水等部门联动执法,依法惩治有关环境污染犯罪;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联动,从严环保治罪,对符合“两高”司法解释立案条件的,坚决实行“三个一律”:一律依法查处;一律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一律通过媒体曝光。(四)加强环保宣传,营造整治氛围。文体服务中心要充分依托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及在村委会、村口、溪流沿岸、桥头等主要地段路口处设立宣传栏,设置固定宣传标语、警示牌等手段积极提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增强企业主体责任和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群众讲环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加强考核督查,推进工作落实。镇纪委办、效能办主动介入,特别是加强事前、事中介入;加大督查力度,定期组织督查,定期进行通报;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积极促进项目的落实。建立评比考核机制,对完成任务好、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列入干部考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未按标准和时限完成整治项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为进一步净化城市环境,规范我市洗车行业环保设施建设,改善部分洗车场所污水横溢状况,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市创建为契机,切实加强对全市洗车行业的规范管理,引导洗车行业主动落实环保要求,彻底改变洗车行业环境污染现状,提升全市环境水平。二、整治范围以建成区和各镇镇区范围内从事机动车洗车经营活动的(含车辆维修、装潢店附属洗车场所)洗车场所为试点开展洗车行业污染整治工作,逐渐铺开至全市范围内。三、整治内容(一)环保手续。是否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保验收和办理排污许可证。(二)管网分流。排污水是否履行雨污分流要求(洗车作业区四周设置截水沟)。 (三)配套设施。是否按规定设置隔油池、沉泥池,洗涤水经过隔油池和沉泥池二级分隔沉淀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洗车店在城市污水处理管网控制区域外的,是否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四)隔音措施。洗车场所在居民区住房楼(含以居民居住为主的商住楼)内的,是否配备隔音措施。四、工作安排(一)试点阶段(建成区和各镇镇区范围内)1、排查。(2014年6月3日-2014年6月23日)各环保中队认真排查辖区内洗车店污染情况,根据整治内容要求,对存在问题的洗车店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相关排查情况于2014年6月30日前报送污防科(附件)。2、整改。(2014年6月24日-2014年7月30日)各环保中队督促相关洗车店落实整改工作。3、验收。(2014年8月1日-2014年8月15日)污防科、执法大队和各环保中队联合对洗车店整改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整改工作到位。(二)全面整治阶段(全市范围内)(2014年8月16日-2014年10月30日)参照试点阶段工作部署,污防科、执法大队和各环保中队做好全市范围内洗车店污染整治工作。五、工作要求(一)统一思想认识。各单位要把这次专项整治活动视为落实“执政为民”,维护城市形象,提升环境水平的实际行动,各司其责,加强协作,确保专项整治落到实处。(二)注重思想教育。各单位要坚持“加强教育,堵疏结合”的工作方针,在规范整治违规洗车场点的前提下,加强对洗车场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说服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指导其完善相关环保手续。(三)加强长效管理。各单位要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大对违规洗车场点的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洗车行业污染整治工作长期有效。一、2013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市林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更加深入地推进森林生态建设和森林产业发展,更加有效地强化森林保护,更加积极地弘扬森林文化理念,为实现林业事业两个“双增”和两个“双下降”目标,建设美丽宁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一)以“四边”绿化为重点的平原绿化取得新成就今年,全市完成造林更新6.1万亩,完成省计划任务的133%,其中完成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造林13.5公里、2545亩,完成计划102%;珍贵树种造林8800亩,完成计划147%;重点地区森林抚育4万亩,生物防火林带造林150公里,均完成计划的100%;促进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一是积极推进森林系列创建。XX市、XX区积极实施森林城市创建,余姚以城市绿化、屏障绿化、森林提质等8大工程为重点,构建“三片、多廊、多点”的森林生态系统格局;镇海全力推进四边绿化、生态林带、植物园、村庄绿化等工程建设,均取得较好成果,被认定为省级森林城市。余姚低塘镇、慈溪龙山镇、北仑小港街道、象山茅洋乡等7个乡镇和33个村庄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8个乡镇、133个村庄成为市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二是扎实推进四边绿化。环保、交通、水利等部门各负其责,建设公路、铁路、河道沿线森林通道471公里,完成年度计划的119%;完成通道沿线林相改造10850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15%。今年以来,全市平原绿化依然保持强推进、大投入的工作力度,完成平原造林4.2余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06%。三是着力推进美化彩化行动。制订XX市“四边”绿化树种选择与模式配置技术指南,切实提高“四边”绿化的档次和品位,努力营造“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季相明显,景观效果显著,人与自然和谐”的多功能、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相继在XX市、杭州湾新区开展了“美丽宁波彩色树种进企业、进村庄”行动和“美丽宁波,彩化校园,百万学子植树护绿行动”启动仪式,向企业、村庄赠送彩色树种、珍贵树种近30万株;继续做好“XX市珍贵树种进千村行动”,全市有431个村的2.5万户农户种植彩色和珍贵树种56万株;进一步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新增建设生态公益林15.3万亩,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30元,大中型水库公益林提高到每亩35元,中心城区重要饮用水源地公益林提高到每亩40元;启动了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已完成37个标准样地的设置数据采集工作。四是合力推进“关注森林”活动。义务植树节前后,动员和精心组织全市各地机关干部、武警战士、师生、企事业单位员工参加义务植树、绿地和树木认养认种等活动,市四套班子植树活动、宁波日报“春天里,让我们一起去种树”活动、园林部门的“护绿使者”征集活动等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全市294.6万人参与了义务植树,植树860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43个,面积1.25万亩,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7%。(二)以综合防控为重点的森林保护取得新成效。全市森林资源资产未遭受重大损失,林区平安。一是抓好森林消防工作。加强组织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尤其在春节、清明期间及高火险天气,全市各级政府、森防机构组织值班、巡查、监管,有关机关事业单位、护林员取消休假达1.5万余人次,清理防火隔离带687公里;强化舆论宣传,做到“电视里有影像、报纸上有文章、广播里有声音、网络上有文字、手机里有短信”,全市发放公开信、防火通告36.2万余份,张挂宣传标语、横幅1.23万条,安插防火小红旗3.1万余面,发送消防短信301条,约2090万人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严格火源管控,强化巡查、进山路口设卡检查以及对痴、呆、傻人员的监管,全市制止违章用火2600多次,收缴香烛近1000公斤;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全市举办森林消防培训班37次、森林消防演练43次,有力地提高了专业扑火队伍的战斗力;火灾处置得当,科学有效,8月上旬,XX市陈溪乡飞来峰发生森林火灾,火势蔓延到我市山界时,在XX市、市林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被及时扑灭,鄞州、镇海、余姚等几场火灾均未酿成大火灾情;继续推进“引水上山”工程,全市已完成379只玻璃钢蓄水桶、31座混凝土蓄水池、207只消防栓、26600米管网铺设等建设任务;全市森林火灾保险投保面积441万亩,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73.5%,其中生态公益林森林火灾险投保覆盖面达到100%、林木综合险投保面积22.5万余亩。森林消防继续保持低发生良好态势,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13起,火场总面积76.09公顷,受害森林面积70.05公顷,森林受害率为0.16。全市无重大森林火灾及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二是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全市组织了81支队伍上山开展疫木清理除害工作,累计投入用工3.35万工次,清理发病面积6.59万亩,清理病死树6.96万株,清理下山疫木1.13万余吨,火烧木659吨,全面完成年度除治任务;组织开展了春季免疫预防,重点对风景区、交通干线、重点生态公益林、古松群等开展免疫注射,全市共注射免疫剂61.7万瓶,58.5万余株松树得到了预防性保护;加强了疫木安全利用及监管,全市累计收购病死疫木1.13万吨,全部按要求实施了熏蒸除害;开展了“绿盾护林一号”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对全市259家木材加工、经营与利用企业进行检查,查处了一批检疫违章、违规案件,有力地强化了源头监管,最大限度地管控疫木流失,降低了疫情扩散风险。但是,由于今年7.8月间极端高温、干旱,客观上促进了病害流行,导致全市松材线虫害疫情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全市发病面积11.5万亩,病死树(含高温干旱枯死)24.9万株,分别比去年增长76.9%和266.2%。三是抓好林政资源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严禁四XX区域毁林开垦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决定,完成划定四明山的三类区域并上图,告知到每个自然村、每户农户;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以及印发宣传册等形式,开展对四XX区域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专项宣传;制定四明山森林生态考核指标,列入生态市建设任务书,作为生态建设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定XX市四XX区域花木生产技术规程(试行),指导、探索产业替代模式,展开生态环境修复;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毁林开垦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毁林开垦行为,共行政立案26余起,查处刑事案件6起,有力地遏制了四XX区域毁林开垦势头。组织开展“亮剑一号”及“天网行动”,巡护清查野生动物分布区等区域160多次,清理整治各类市场45个,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2起,有力地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组织开展“亮剑二号”禁种铲毒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行为,查处毒品原植物种植点3处,收缴罂粟2039株。全面实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采伐各项制度。强化落实征占用林地限额管理制度,控制总量,统筹安排。加强督促、协调、指导,全面完XX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四是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贯彻落实XX省湿地保护条例,推动湿地生态修复,今年各地共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了余姚城市湿地、XX区皎口水库生态复合湿地、东钱湖马山湿地、北仑春晓湿地等10余个湿地修复工程,修复面积8000余亩;镇海九龙湖湿地公园积极创建省级湿地公园,公园总体规划和可行性报告已通过评审。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管理。切实做好h7n9禽流感等疫情监测防控工作,对17个野生动物和鸟类保护小区实行定期巡查和零报告制度,对310只病死鸟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杜绝了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三)以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林特产业取得新发展今年,茶、果、竹、花卉4大林特业主导产业因政策性、市场等因素和遭受7.8月高温干旱、10月“菲特”台风强降雨严重影响,收成有增有减。全市茶叶总产量19186.3吨,同比减4.2%,销售先抑后扬,总产值6.76亿元,同比增长0.15%,其中名优茶2010.9吨,产值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15%和1.3%。全市水果总产量70.38万吨,总产值3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和13.3%,由于雨水少,果品品质好于往年,干旱导致北方水果减产,大宗水果价格提高等原因,葡萄、杨梅、蜜梨价格有大幅上涨。竹产业受去年台风影响和雷竹覆盖面积大幅减少,全市竹笋产量16.28万吨,同比增长7.8%,由于价格下滑,产值6.36亿元,同比减少14.3%;笋加工4.26万吨,同比减少10%左右,也因价格上涨,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8%。花卉苗木销售受市场影响,因种类、规格不同呈不同程度的涨跌,产苗5.7亿株,同比下降13.6%,销售25.4亿元、产值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和3.6%。今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90亿元。一是启动林下经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组织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调研、考察和林下经济科技沙龙活动,启动林下经济示范点建设工作。二是继续做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专家对申报的现代林业园区项目进行实地察看论证,确定了17个项目立项,其中示范区3个、精品园14个,总建设面积4.2万亩,计划总投资8414.28万元,并督促指导各地及时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抓紧开工建设。完成竹林道建设85公里,进一步改善林区交通条件。三是着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开展了明州仙茗名优茶评比,评出金奖名茶8只。开展了2013年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协会的申报评定工作,新认定市级林业龙头企业12家、林业合作组织2家;并对2011年度认定的各12家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监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春笋、笋干、枇杷进行了76个批次的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对茶叶进行了50个批次的检测,合格率98%。积极推进林地流转,今年新增林地流转面积2.5余万亩,林特产业的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新增贷款2.74亿元,为林特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协助做好竹产业工业园区建设,新落实2个总投资约1.45亿元的进园项目。精心组织相关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参加了在镇海举办的2013XX迎春花展、在济南举办的“XX笋竹产品齐鲁行”、在杭州举办的第四届省鲜花展示展销会、在南京举办的第八届省绿茶博览会、在杭州举办的2013XX精品水果展销会、在常州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第六届中国义乌森林产品博览会,进一步提高了宁波林特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四)以良种、良法引进培育推广为重点的科技兴林取得新成果一是加快种苗基地建设。启动了珍贵树种种质资源库二期项目建设,已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土地平整和清理等前期工作。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生产、良种试验示范、良种种苗繁育培育为一体的XX市林场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按计划实施,并已取得省级林木良种基地认定,同时向国家林业局申报,积极创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今年,全市引进、推广林特新品种67个,进一步改进了林产品的品质结构。二是切实做好技术推广和产业指导服务。继续以 “十大林特产业提升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为平台,组织开展现场培训、技术指导,积极推广适用、实用生产技术。切实抓好水果改良项目,2013年度59项、6770亩柑桔(水果)优化改良项目按计划完成实施。针对柑桔和杨梅等产销情况召开了产销形势分析会,对产销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协助有关县(市)区到北京等地开展推介活动,切实解决林农怎么卖、到哪里卖、怎样卖得好价钱等问题。三是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出台了鼓励林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研究和科技推广政策,组织开展评选年度“林业创业创新人才奖”活动。鼓励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参与由XX大学主持的“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口岸高风险种苗病原分子检测和检疫处理技术研究及其体系构建与应用”等7个项目分获十三届XX省林业“科技兴林奖”一、二、三等奖。组织全市林业干部和科技人员到南京林业大学开展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五)以抗旱抗台为重点的抗灾救灾工作取得好成绩今年7、8月的高温干旱和10月的“菲特”台风,给我市林业生态建设、林特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统计,高温干旱致使全市林业受灾面积达到113.44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1.52亿元;“菲特”台风受灾面积61.1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9.45亿元。灾害发生后,局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组成5支抗灾指导组和技术应急小分队,深入山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发动林农开展生产自救,把灾情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组织林技专家制订抗灾自救技术措施,通过林业网、农民信箱、短信平台和文件简报等源源不断地传送给林企、农户。灾后,又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生产恢复上来。一是组织开展树势恢复、造林补植。指导各地及时清除枯死、浸死苗木,剪除枯枝残叶,加强水肥管理,从XX、台州调运木荷、金钱树、银杏等苗木,确保了及时补植,全市共补植绿化苗木20万株,补植面积2000余亩。二是组织开展林特生产恢复,减灾自救。相继召开了柑桔专题、杨梅和枇杷等小水果专题、茶叶专题等5场现场培训会,来自全市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大户和乡镇林技干部等1000多人参加了培训,对降低灾害损失、科学施救、恢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据不完统计,全市两次抗灾挽回经济损失8.68亿元。三是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抗逆树种研究。针对这次旱情、台风和近年来冰雪灾害、倒春寒、强降雨等极端气候现象,初步筛选确定了一批适合宁波本地条件的抗台、抗旱、抗冻的抗逆树种名录,为新造林应对极端气候树种设计提供参考。(六)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的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建立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对党员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对照检查,分析原因,提出了整改和努力方向;开展了“中国梦·我的责任”宣讲、“三问三观”讨论、赴四明山接受革命传统主题教育,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开展了“深入基层、深入地头,为农送智、为农解难、为农增收”活动,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尤其在抗旱和抗台救灾和森林扑火中,深入重点乡镇、村庄、企业、大户,为降低灾害损失和挽回经济损失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二是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召开了全市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反腐倡廉建设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完善了党委与局领导、局分管领导与机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廉政责任体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条、市委廉政纪律规定,切实落实预算管理、公务接待、业务用车、会议管理的要求,各类会议、文件、“三公”经费同比分别减少25%、165%、36%;认真做好巡视回访工作,对整改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使巡视意见和建议做到条条有落实,条条有结果。三是抓好中层干部选拔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营造风正气清的用人环境,在市林场党政班子配备、局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认真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积极倡导“品行正、想干事、会干事、讲和谐”的用人导向,选拔任用的机关6名中层领导干部、5名中层非领导干部、2 名科级干部和4名局属单位领导,在干部选拔任用群众测评中,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水域综合治理活动实施方案.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