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3西峰古道环评.doc

    • 资源ID:2819630       资源大小:4.98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3西峰古道环评.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项目名称: 昌平区西峰古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 2014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昌平区西峰古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建设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张中武联系人汤东生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人民政府联系电话13520615478传真89771640邮政编码102204建设地点昌平区流村镇白羊沟和大东沟立项审批部门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其他环境治理业8029占地面积(平方米)59386.16绿化面积(平方米)11648.6总投资(万元)8222.4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6.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2%评价经费(万元)1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 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流村镇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部,是昌平区5个山区镇之一。流村镇位于八达岭长城、十三岭、妙峰山三大北部景区几何中心,流村沟域本身的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其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丽。有形成京西北重要生态旅游核心区的潜力。一是西峰:流村镇拥有昌平区最高地,昌平最高峰高楼岭位于沟域西部,也是昌平西部。西峰屹立西边,拥有黄花坡高山草甸、众多长城遗址,古村落点缀山脚,形成昌平一景。二是古道:流村是京畿西北重地,历史上是京西北边关重镇和战略要地,是嘉峪关防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边关三城,流村占两城。关和口之间,百里环形串起沟域内的古韵文化道路,形成北京独特的京西古道。流村镇致力于打造西峰古道沟域经济。构筑“一城、一环、三板块”。1、一城:生态新城。打造商务服务、企业休闲为主体功能的小镇,实现对昌平、北京和国家的战略对接。2、一环:百里环廊。环状交通与服务网络串联各个功能板块。 3、三板块:(1)白羊沟 发展生态休闲型产业为主导。以白羊沟为核心,带动周边村落发展形成民俗村,构成景区带动乡村的发展模式。 (2)老峪沟 以休闲农业型产业为主导。依托优良的自然与文化资源,通过新式村落的打造,形成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示范带。 (3)高崖口沟 发展创意产业为主导。以瓦窑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核心,带动地质创意体验、佛教文化创意体验等一系列创意产业形成,打造北京创意产业示范园。 刚刚改建的道路,将把白羊沟、白羊城民俗旅游度假村和禾子涧民俗旅游度假村等景点连成一线,整合了山区的旅游资源,同时方便沿线农民出行,改善西部山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使得当地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流村镇从发展西峰古道沟域经济出发,大力推进生态与环境友好建设项目:从防洪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水文涵养、人文生态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和保护,涉及河道整治、洪水蓄滞、湿地工程、泥石流防治、山体护坡、人文景观恢复与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打造生态山区。本项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 号)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特委托我单位负责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二、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地点及性质项目名称:昌平区西峰古道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建设单位: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人民政府建设地点: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见图1-1。建设性质:新建2、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属于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治理位置位于西峰古道内的白羊沟和大东沟生态区。主要治理沿线不稳定边坡、岩石裸露边坡、塌方边坡等。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边坡防护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等。白羊沟生态景区主要分布在现状北禾路和高老路(禾子涧路)两侧,沿白羊沟治理长度共约1680m,分四个地块:(1)第一号地块边坡安全防护(总长度约1240m);(2)第二号地块边坡安全防护(总长度约140m);(3)第三号地块边坡安全防护(总长度约90m);(4)第二号地块和第三号地块之间边坡安全防护(总长度约210m)。大东沟生态景区主要分布在现状老东路两侧,沿大东沟治理长度共约4920m,分三个地块:(1)第一号地块边坡安全防护(总长度约340m);(2)第二号地块边坡安全防护(总长度约630m);(3)第三号地块边坡安全防护(总长度约3950m)。本项目建设规模包括石方64837m3,清浮石11150m3,挡土墙2605m3,SNS柔性防护网13188m2,截水沟3614m3,边沟1028m3,急流槽2915m3,DN75涵管330m,波形护栏4090m,KLD挂网喷播68178m2,土工格室植草1563m2,生态袋3763m2。白羊沟N大东沟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的分布图见图1-2,平面图分段较多,详见附图。46表1-1 白羊沟建设规模序号工程名称桩号/长度高度/m防护形式位置石方(m3)清浮石(m3)挡墙(m3)KLD挂网喷播(m2)土工格室植草(m2)SNS柔性防护网(m2)波形护栏(m)生态袋(m2)截水沟(m3)急流槽(m3)一白羊沟1号地块1防护段一K0+100-K0+22025挡墙+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313603750K0+220-K0+2702挡墙道路东侧11764701502防护段二K0+270-K0+32013挡墙+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15542001508133防护段三K0+320-K0+41017挡墙+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20894002701914K0+410-K0+51017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282436021244防护段四0+570-K0+60015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18901205635防护段五K0+640-K0+75015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220944020636防护段六K0+780-K0+83015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14202009387防护段七K0+850-K0+95014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117940017508防护段八K0+970-K1+16023KLD挂网喷道路东侧306076054639防护段九K1+190-K1+24020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1754200125010截水沟K0+100-K1+240道路东侧114074111急流槽200m道路东侧1121100二白羊沟2号地块1防护段一K0+000-K0+10025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150031252防护段二K0+010-K0+5025挡墙+生态袋道路西侧700601250三白羊沟3号与2号地块之间1防护段一60m25SNS网道路东侧120080018752防护段二150m25挡墙+SNS网道路东侧180040004504688100四白羊沟3号地块1防护段一K0+010-K0+04030KLD挂网喷播道路东侧150011252防护段二K0+040-K0+09025挡墙+土工格室植道路西侧12001201563五合计29237105501560248781563656310012507411100表1-2 大东沟建设规模序号工程名称桩号高度/m防护形式位置石方(m3)清浮石(m3)挡墙(m3)KLD挂网喷播(m2)SNS柔性防护网(m2)波形护栏(m)生态袋(m2)截水沟(m3)边沟(m3)急流槽(m3)涵管DN75(m)一大东沟1号地块69165301防护段一K0+025-K0+24020挡墙+SNS网道路东侧400104566252防护段二K0+240-K0+3006生态袋道路东侧9004503防护段三K0+300-K0+3406KDL挂网喷播草毯道路东侧3004截水沟K0+025-K0+055道路东侧265K0+240-K1+340道路东侧84.5二大东沟2号地块168.8330601防护段一K0+000-K0+1105生态袋道路西侧200687.52防护段二K0+110-K0+5408KDL挂网喷播草毯道路西侧280043003防护段三K0+540-K0+5808生态袋道路西侧5604004防护段四K0+580-K0+6308挂网喷播草毯道路西侧5005截水沟K0+00-K0+190道路西侧1436K0+220-K0+500道路西侧201.57K0+520-K0+630道路西侧84.5三大东沟3号地块790.213202401防护段一K0+000-K0+1306生态袋道路东侧313409752防护段二K0+140-K3+9508KDL挂网喷播草毯道路西侧382003截水沟K0+000-K0+140道路东侧1044K0+140-K0+480道路西侧227.55K0+600-K1+230道路东侧422.56K1+520-K3+950道路西侧1579.57波形护栏K0+200-K0+570道路东侧3708K0+480-K1+240道路西侧7609K1+240-K3+920道路东侧268010K1+340-K1+520道路西侧180四合计35600600104543300662539902512.5287310281815330图1-2 本项目分段布局图表1-3 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1石方m3648372清浮石m3111503石挡土墙m326054KLD挂网喷播m2681785土工格室植草m215636SNS柔性防护m2131887波形护栏m40908生态袋m23762.59石砌截水沟m3361410石砌边沟m3102811急流槽m3291512涵管DN75m3303、 工程设计方案西峰古道内高边坡裸露山体时间比较长,山体风化比较严重,所以边坡必须经过处理后,实施安全防护和生态恢复工程。本项目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边坡材质的类型、边坡坡度等相关条件做出相应的、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护和边坡稳定性安全防护方案,,同时考虑加大植草绿化面积,减少圬工体积原则,进行防护设计。边坡高度H3m时,根据坡度的大小,选用挡土墙或生态袋进行防护。边坡高度3m<H8m,且坡度缓于1:0.75时,外露岩石边坡稳定,选用生态袋进行防护;坡度陡于1:0.75,且岩石不稳定时采用挡土墙与生态袋相结合的方式防护。边坡高度8m<H16m,且坡度缓于1:0.75时,外露岩石边坡稳定,选用生态袋或土工格室植草防护形式进行防护,并采用两级边坡,设置2米宽的碎落台;坡度陡于1:0.75,且岩石不稳定时采用KLD挂网喷播+草毯或SNS柔性防护网进行防护。边坡高度H>16m,根据坡度的大小,选用KLD挂网喷播+草毯或SNS柔性防护网进行防护。(1)对于坡体的处理方式施工方案的施工顺序:边坡处理-清除表土或软基处理(清理坡体裂缝段不稳定土体)-安全防护方案的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的建设。对于坡脚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挡墙建设位置及施工条件,提前预留一定施工面,以利于挡墙的建设,离道路太近的、无法实施挡墙建设的地段,充分考虑对坡体安全防护和坡顶截排水处理方式。对于坡面的处理在安全防护施工前,稳定地段先清理表层松动浮土和浮石,不稳定地段通过削坡、挖台阶等方式使得边坡稳定性加强,再进行护面处理,然后实施安全防护工程。在将边坡处理为台阶式时,平台的宽度尽量考虑可以接纳落石,以减少太高地段落石对道路的破坏、对行人安全的威胁。对于坡顶的处理通过建设挡水墙和排水沟,防止雨水及地表积水对坡面稳定性的危害,使得处理后的边坡稳定性较好,安全防功能的使用时间增长。(2)工程安全防护施工方案本项目主要采用挡墙、SNS柔性防护、土工格室植草防护、生态袋防护、KLD挂网喷播+草毯防护等几种方式相互结合来进行治理。挡土墙挡土墙主要使用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地段和边坡距离道路相对较远,边坡不稳定,有大面积土石塌落的地段,考虑到景观要求,挡土墙高度一般不超过2m,并与其他防护形式结合使用。挡土墙采用毛石(或块石)砌筑,强度等级大于MU30,砌筑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砌体表面用砂浆勾缝,勾缝凸起1cm,宽3cm。挡土墙素垫层采用强度等级C15的混凝土。挡土墙后填料为碎石或块石。图1-3 挡墙示意图施工前要清理场地、对基底进行处理。先将施工范围内的腐植土、落石全部挖除。挡墙基槽底整平夯实,在砌筑挡墙前,对基础底面的地基土(岩)进行承载力检测,当达不到设计值时,采用换填法进行处理,直到达到设计值,才可进行基础混凝土施工。采用M7.5水泥沙浆砌MU30毛石,M10水泥砂浆勾缝,上部墙顶用1:3水泥砂浆抹成5%外斜护顶,厚度不小于30,沉降伸缩缝15m设置一道。缝宽20mm,沿内、外顶三面缝中填塞沥青木板,填塞深度不小于150mm。SNS柔性防护根据西峰古道生态发展需要,结合白羊沟和大东沟的实际情况,岩石较稳定、坡面较陡(大于1:0.5)地段边坡防护拟采用GPS2(普通常用型)的SNS主动防护网。图1-4 SNS柔性防护示意图1图1-4 SNS柔性防护示意图21) 系统说明 纵横交错的16横向支撑绳和12纵向支撑绳与4.5m×4.5m正方形模式(边沿局部根据需要有时为4.5m×2.5m)布置的锚杆相联结并进行预张拉,支撑绳构成的每个4.5m×4.5m(或4.5m×2.5m)网格内铺设一张DO/08/300的4×4m(或4×2m)型钢丝绳网,每张钢丝绳网与四周支撑绳间用缝合绳缝合联结并拉紧,该预张拉工艺能使系统对坡面施以一定的法向预紧压力,从而提高表层岩土体的稳定性,尽可能地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并将小部分落石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在钢绳网下铺设小网孔的SO/2.2/50型格栅网,以阻止小尺寸岩块的崩落或限制局部岩土体的破坏。钢丝绳:一般采用钢丝强度不小于1770MPa的高强度钢丝绳,并采用不低于AB级的热镀锌防腐处理,其防腐寿命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一般可达3050年。普通钢丝(铁丝):一般采用强度不低于350MPa的热镀锌2.2铁丝,镀锌量不小于100g/m2,其防腐寿命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一般可达510年。菱形钢丝绳网:均采用8钢丝绳编制,根据用途不同其菱形网孔边长一般为300、250、200、150mm,成品网块规格一般为4×4/2、5×3/4/5/6m。编网用十字卡扣的材质、结构尺寸和压接工艺必须保证其抗错动能力(两根相互交叉的钢丝绳,在交叉结点处用十字卡扣固定后,使其中一根钢丝绳沿受力方向滑出最大拉力)不得小于5KN,抗脱落能力(两根相互交叉的钢丝绳,在交叉结点处用十字卡扣固定后,使两根钢丝绳沿其交叉面法线方向发生分离的最大拉力)不小于10KN。铁丝格栅:主要采用网孔尺寸为50×50mm的无纽结编制格栅。锚杆:采用配套供应的成品锚杆。2)施工工艺a)清除坡面防护区域内威胁施工安全的浮土及浮石,对不利于施工安装和影响系统安装后正常功能发挥的局部地形(局部堆积体和凸起体等)进行适当修整。 b)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0.3m的调整量),在孔间距允许的调整量范围内,尽可能在低凹处选定锚杆孔位;对非低凹处或不能满足系统安装后尽可能紧贴坡面的锚杆孔(一般连续悬空面积不得大于5m ,否则宜增设长度不小于0.5m的局部锚杆,该锚杆可采用直径不小于12的带弯钩的钢筋锚杆或直径不小于212的双股钢绳锚杆),应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c)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大于设计锚杆长度510cm,孔径不小于42;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当局部孔位处因地层松散或破碎而不能成孔时,可以采用断面尺寸不小于0.4m×0.4m的C15混凝土基础置换不能成孔的岩土段。d)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标号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浆,宜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e)安装纵横向支撑绳,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为2个,大于30m时为4个,其间为3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f)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以及必要时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1.5铁丝进行扎结,当坡度小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得大于2m, 当坡度大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得大于1m(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g)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1m(或27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截排水工程1) 系统说明 水损坏是边坡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因此合理科学地进行截排水设计和施工,是保障坡体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本项目所要防护的边坡全部为道路开山削坡所造成的,这使得雨季山体积水对边坡稳定造成很大危险。是山体稳定的一个重要隐患,所以此次生态恢复工程中对于截排水工程的实施是很重要的。为防止雨水对坡体造成的危害,本次设计在边、仰坡开挖坡顶设置截水沟和急流槽,在现状道路靠近山体一侧设置浅碟式边沟。截水沟和急流槽采用毛石(或块石)砌筑,强度大于MU30,砌筑水泥砂浆M7.5,M10水泥砂浆进行勾缝;浅碟式边沟采用M7.5浆砌鹅卵石砌筑。为保障山体雨水顺利排除,在山谷汇水位置横穿现状道路设置了直径为0.75米的过路涵管,涵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2)施工方案 在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前首先施作两侧边坡及洞顶截水沟,以防止边、仰坡受地表水冲刷造成塌方。开挖时位置、尺寸、坡度放样必须准确,符合设计要求,并与现场实际情况相适应,如不平整或超挖,不能贴坡填土,要用同标号浆砌片石填平。截水沟与路基截排水设施顺接,以便截排水。另外,截水沟内侧挡水埝填土,要夯填密实,顶部做成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转弯处做成弧形。截水沟位置与长度:截水沟应布设在道路边坡顶部外沿5m左右,从坡面顶部正中向两侧延伸。 截水沟的功能与相应的比降:在集水区来水量较小,截水沟能全部拦蓄的为蓄水型,应沿等高线布设。在集水区来水量较大,截水沟不能全部拦蓄的为截排水型或半蓄半排型,可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并取适当比降。截水沟施工:截水沟采用毛石(或块石)砌筑,强度大于MU30,砌筑水泥砂浆M7.5,M10水泥砂浆进行勾缝。截水沟底部垫层采用强度等级C15的混凝土。具体设计详见示意图。图1-5 排水沟示意图道路防护设施工程方案由于项目为山区自然生态区,道路沿山体而建,为防止驾驶员在白羊沟内车速过高,发生交通意外,在道路外侧设置防撞护栏。防撞护栏是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重要维护和安全保障设施。本项目防撞等级采用B级,护栏采用普通型(Grb-A-B)二波波形防撞护栏,立柱采用4米,视具体情况可按照2米间距加密布置。(3)生态恢复工程方案主要是结合SNS柔性防护方式对坡体进行绿化,以达到生态恢复的作用。爬山虎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生长、适应能力比较强的攀爬植物爬山虎为主。本项目拟采用扦插繁殖。扦插法:早春剪取茎蔓2030cm,插入露地苗床,灌水,保持湿润,很快便可抽蔓成活,也可在夏、秋季用嫩枝带叶扦插,遮荫浇水养护,也能很快抽生新枝,扦插成活率较高,应用广泛。五叶地锦本项目拟用扦插法种植。本项目在生态恢复过程中,拟采用爬山虎和五叶地锦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生态恢复工程成活率。沙地柏以上方案主要与SNS柔性防护和镶补勾缝安全防护相结合,以更好更快的绿化边坡,达到生态修复的要求。(4)生态袋生态袋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是山体生态恢复以及山体水土保持的比较好的一种边坡防护方式,是针对开挖坡度、开挖面基本为未风化或弱风化的岩石边坡的植被恢复技术,适用于坡度缓于1:0.75坡面。生态袋防护通过将装满植物生长基质的生态袋沿边坡表面层层堆叠在边坡表面,同时通过专用的连接配件将袋与袋之间,层与层之间,将生态袋与边坡表面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在堆叠好的袋面采用绿化手段播种或栽植植物,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生态袋是由土工合成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耐腐蚀,不降解,抗UV,反滤,适应环境强,材料不降解,稳固性好。特殊寿命70年以上,具100%回收率。利于植物生长等多种优异性能。装满土(可以选择性的调整土壤营养)的生态袋码砌到边坡坡度很陡的山体外层,生态袋之间用连接扣相连。生态袋砌好后,可以往上面喷播植物种子(选择乡土树种),就可长出绿色植物,植被根系会加强生态袋紧密度和连接强度,形成永久性生态绿色边坡。 其优势特点为: 边坡工程中, 此新型材料,可以完全替代石头,水泥等材料,可以大幅度减少工程成本。施工后的边坡具有可植被覆盖的表面,使开挖的坡面达到绿化的效果,形成自然生态边坡。这样形成的边坡具有高度透水性,对土壤流失,局部泥(土)石流, 边坡塌方等具有很强的防护和稳定作用,可成为永久性高稳定自然边坡。(5)土工格室植草防护土工格室植草边坡防护适用于边坡缓于1:0.75的坡面,且不易适宜植物生长、稳定的岩石边坡。土工格室的标准展开尺寸不小于4×5m,土工格室高度为10cm,抗光老化等级应达到III级,各单位采用插销连接,格室组间连接处抗拉强度不小于120N/cm;三维植被网采用NSS塑料三维土工网,其纵横向拉伸强度不低于4KN/m,抗光老化等级应达到III级;钢钎采用22螺纹钢筋,固定钉采用812圆钢,其长度应根据边坡岩层风化程度而定。(6)KLD挂网喷播+草毯防护KLD挂网喷播+草毯防护是对地质条件限制、坡体整体稳定性不高、抗冲刷能力弱及坡度较陡的边坡,采用打锚杆加固岩体,挂网,喷播经改良后的客土,并用抗冲刷草毯进行覆盖等多种防护形式合成的一种防护效果好、抗雨水冲刷能力强的防护形式,能提高岩体的整体稳定性,植被形成快,减少边坡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实现最佳的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目的。4、 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修改),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一、农林类”中“36、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根据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一、农林类”中“31、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北京市产业政策要求。5、项目投资情况项目总投资为8222.42万元,其中工程费706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770.87万元,预备费391.54万元。拟全部申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金支持。6、建设周期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工期为17个月,拟订实施进度计划如下:(1)2014年8月2014年11月完成前期立项及批复;(2)2014年12月2015年2月完成勘察、设计招标;(3)2015年3月2015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及施工准备工作;(4)2015年5月2015年11月完成施工;(5)2015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扫尾工作;(6)2015年12月底正式投入使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西峰古道内道路基本是沿山布设,两侧多为陡峭山体,部分山体的植被被破坏,山体岩石等裸露在外,造成原始生态破坏,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山体边坡为土夹石和强风化软石边坡,稳定性较差,需采取防护措施,局部路段山体边坡上存在少量孤石危及游客人身安全,需清除。1、白羊沟现状现状岩体裸露现状岩体剥落现状岩体裸露现状岩体坍塌2、大东沟现状现状岩体裸露现状岩体裸露现状岩体裸露现状岩体不稳图1-6 项目现状图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形地貌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白羊沟、大东沟,是流村百丽环形旅游走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936,北纬40°1235。昌平区地处燕山、太行山支脉结合地带,山区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60%,平原占40%。昌平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海拔800m至1000m,平原海拔30m至100m。本区位于温榆河洪积冲积平原过渡带,区域地貌类型属二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调查区为第四系沉积物,厚重大于200m。地表岩性以黄土质粘质砂土为主,其它还有粘土、砂质粘土等粘性土。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始的自然形态已不复存在。二、气候特点该地区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春季少雨多风沙,秋季天高气爽。据气象站资料统计,该区多平均降水量为564mm,降雨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无霜期近200天,年平均气温11.6°C,极端最高气温为41.6°C,极端最低气温为-21.2°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其中7月份最高,平均为79%,一月份最低,平均为41%。据资料统计,年平均风速为2.2m/s,最大风速18m/s,冬季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三、水文地质昌平区平原地区是由南口、高崖口、德胜口、桃峪口等众多沟口的洪积扇相互连接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山前区以砂砾卵石组成含水层,透水性强,直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属强富水区。项目所在区域地面的表层为第四系松散洪积物,从地表至5、6m深度的土层为中等压缩性粘土,该深度以下为级配良好的密实卵石层。评价区的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的含水层岩性为砾石,水位较浅,埋藏深度约510m,该层水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第四系孔隙承压水是该区域地下水的主要开采层,含水层岩性为多层砂卵,砂砾石,埋藏深度在70m以下,该层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少量是侧向径流的补给水;基岩裂隙水埋藏较深,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山区的径流补给。该区域的地下水的蕴藏量比较丰富,为弱富水区。本项目位于地下水源防护区外。根据北京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报告,昌平区平原区全部为超采区。其中昌平区阳坊、土城、回龙观、东小口、百善地区及西北部昌平城关、南邵地区,东南部的沙河、平西府、北七家和东小口地区,属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面积234km2,昌平区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平原,属地下水一般超采区面积208km2。四、河流水系昌平区地表水体主要是温榆河。温榆河发源于昌平区军都山麓,起自沙河水库,终至北关拦河闸,全长47.5km,流域面积2478km2,沿途灌溉农田300 万亩。温榆河上游由北沙河、南沙河、东沙河3 条支流汇合而成,其后又有蔺沟河、清河、龙道河、坝河、小中河等汇入。温榆河在蔺沟河口以上的洪峰流量为400m3/s;蔺沟河口以下的洪峰流量为1562m3/s。五、土壤植被西峰古道自然生态区资源丰富,植被茂盛。地表植被主要以农作物和林地为主,根据北京市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资料,这一区域植被覆盖度在40%左右。项目所在地属于山间洪积和坡积地貌,土壤为褐土。六、野生动物昌平区野生动物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野生动物包括山羊、狍子、松鸡、草兔、松鼠、天鹅、苍鹰、雕枭、猫头鹰、夜鹭等物种。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昌平区是北京市的西北门户,是市区人口和产业,特别是高校科研、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接纳地。昌平区位于北京西北郊,东临顺义区,南与朝阳、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北与延庆、怀柔相连。昌平区区域面积1343km2,全区现辖沙河、南邵、百善、小汤山、北七家、回龙观、东小口、马池口、阳坊、崔村、兴寿、十三陵、延寿、南口、流村等15个镇及城南、城北两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以企代镇行政单位(北企公司),304个行政村,177个社区居委会。 二、 人口根据昌平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3月),2013年年末常住人口18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万人,增长3.2%;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0.6万人,增长5.1%,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3.3%,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201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增长2.2%;其中农业人口18.9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2.9%,比重比上年末下降2.4个百分点。三、社会经济昌平区位于中国首都北京的西北部,北倚军都山,南俯北京城。2013年全年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254.7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292.4亿元,增长7.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967元,比上年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8:44.6:53.6变化为1.8:45.7:52.5。1、农业2013年全年昌平区实现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农业产值完成9.6亿元,下降3.2%;受平原造林工程拉动,林业产值完成8.7亿元,比上年增长47.4%;牧业产值完成8.5亿元,下降7.4%;渔业产值完成0.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9254亩,比上年减少19141亩,下降28%。粮食产量1.4万吨,下降32.2%;粮食亩产290.16公斤,比上年增长5.9%。全年蔬菜产量4.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禽蛋产量0.9万吨,下降6.4%。全区农业观光园199个,跟上年持平;观光园总收入5.1亿元,下降4.1%。民俗旅游经营户314户,累计接待游客118.6万人次,下降7.6%;民俗旅游总收入0.56亿元,下降5.4%。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8116亩,比上年减少632亩,下降3.4%;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下降2.4%。2、工业2013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完成销售产值1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产销率99.6%。其中,现代制造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19.3亿元,增长1.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1.3%;高技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9.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1.1%。3、建筑业2013年昌平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7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4、房地产开发业2013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房屋施工面积达到1524.6万m2,比上年增长15.5%,其中政策性住房房屋施工面积617.2万m2,比上年增加171.5万m2,占全区房屋施工总面积的40.5%。四、交通状况 昌平区交通发达,境内有八达岭高速路、110辅路、立汤路、六环路、京承高速路、北京城市轻轨等交通干道穿行其间,将昌平与市区以及周边区县紧密联系起来。拟建项目北侧为商业街,东侧有鼓楼南街,交通方便。 五、医疗卫生2013年末,昌平区全区共有卫生机构856个;其中中医院6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03西峰古道环评.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