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新塘镇107国道(港口大道广深高速出入口段)截污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 资源ID:2810793       资源大小:272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塘镇107国道(港口大道广深高速出入口段)截污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报告表编号: 年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新塘镇107国道(港口大道-广深高速出入口段)截污工程建设单位(盖章):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民政府编制日期: 2015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状况项目名称新塘镇107国道(港口大道-广深高速出入口段)截污工程建设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李永强联系人郑工通讯地址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府前路38号联系电话13602443636传真/邮政编码511340建设地点新塘镇107国道两侧及两侧支管所在道路立项审批部门增城市发展改革和物价局批准文号增发改投2015167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U 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8、管网建设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4041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1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22%评价经费(万元)1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10月一、项目背景本项目实施区域现状没有污水收集干管,目前区域污水随合流管渠排入水体,对区域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本区域随着多个大型住宅小区的建设完成及区域地铁工程的建设完成,本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也具备了工程实施的条件。建设污水干管管道用于收集107国道两侧污水及上游污水,可提高污水收集率,最大程度减小对东江污染,保护增江水体环境,建设新型生态城市。 二、工程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为新塘镇107国道(港口大道-广深高速出入口段)截污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敷设DN600DN1000管道6.69km(在107国道非机动车道下敷设污水主干管,在107国道两侧支路下敷设污水支管),埋深3.59.0m,其中d600钢筋砼管道1938m,d800钢筋砼管顶管3273m,d1000钢筋砼管顶管1119m,DN800钢筋顶管120m,DN1000钢筋顶管240m,配套污水检查井178座、顶管工作井19座、顶管接收井26座。三、管材选择本项目截污管道管材选择:明挖管道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顶管采用级F型钢筋混凝土管。在与地铁同线路段、横穿高速、干道、过河涌管段等管段采用钢管。四、结构施工方法本项目采用开挖和非开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根据本项目污水管道实际情况:ü1. 对于具有较好现场施工条件,具备实施明挖敷管的管段,从减少工程造价考虑,排水管敷设以采用明挖施工为主的施工方法。 2. 本项目主干管位于广深大道西且部分管段与地铁线路存在交叉,为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采用机械顶管施工。3. 对于下穿河道的管段,采用围堰明挖施工方法。五、建设期、施工方案时间安排根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本项目将于2015年9月进场施工,2016年10月竣工,施工期为14个月。六、人员配置本项目的施工人数约20人,工作时间为早上8:00到下午6:00,所有人员均不在项目内食宿。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107国道两侧及两侧支管所在道路,具体位置见附图1。本项目周边有居民楼、商铺、学校和医院等,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主要包括沿线居民楼、商铺、学校和医院的生活污水,以及道路车辆产生的噪声。项目所在地无明显恶臭、微波等污染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 地理位置新塘镇107国道(港口大道-广深高速出入口段)截污工程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107国道两侧及两侧支管所在道路。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是广州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通往东莞、深圳、香港和粤东各地的交通咽喉。新塘镇明代成圩,2012年有户籍人口12.8万,外来人口40万,辖14个社区和32个行政村。2013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8.51亿元,形成了汽车及其零配件、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牛仔服装三大支柱产业,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占增城60%以上。2. 气象、气候增城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本区气候特点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热冬暖,时有酷热,偶有低温,夏长冬短,四季常青。据增城区气象台历年资料统计:(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8。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13.3,最高月平均气温(8月)28.4。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极端最高气温38.7。(2)日照:全年达1906小时。7月份日照最长,平均日照为240260h,4月份因天阴日照最短,平均为78.9小时。全年日照率为42.9%,其中10月份可达55%,4月份只有21%。(3)降雨量:全年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最大年降雨量为2516.7mm,最小年降雨量为1158.5mm。降雨集中在49月份,以5、6月份降雨量最多,月平均降雨量为293.8mm,最少12月份,月平均降雨量仅有24.7mm。历年46月份为梅雨季节,79月份为台风季节。(4)季风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多出现于8月份至次年3月份,频率为16%。其次是东南风,主要出现于48月份,频率为9%。全年平均风速为2.4m/s。极大风速35.4m/s。静风频率为29%。3. 地质、地貌增城区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面积约占增城区面积的8.3%;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约占增城区面积的35.1%;低丘和台地集中在中南部,约占增城区面积的23.2%;南部是广阔而典型的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约占增城区面积的33.4%。该项目所处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地表起伏不大,属丘陵地带,地层表面为新近沉积的粘土土壤和壤状沙土,10m以下为红色砂岩风化的亚粘土,有机质含量2%左右,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4. 河流水文特征增城境内由于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当丰富;城区内主要河流为增江,是市内最主要河流。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经从化、龙门在增城区东北角流入市内,自北向南纵贯增城区东部地区,至石滩镇官海口汇入东江,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5.9亿立方米。增江在境内河长66公里,河宽90220米,流域面积971平方公里,占增城区面积53%。增江在市内最大支流为派潭河,此河发源于南昆山马坑嶂,流经派潭圩于小楼附近与二龙河汇合流入增江,河长36公里。流域面积35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亿立方米。次为二龙河,河长22.5公里,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5亿立方米。增江过去是增龙两县内主要交通动脉(50年代后期,逐渐改以公路为主)。5. 植被土壤植被:本项目所在区域附近区域植被长势良好,自然植被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带,因受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植被甚少存在,主要是园林人工种植植被及经济植物类植被等,主要种类有马尾松、芒萁、木麻黄、桃金娘、变叶榕、岗松、野牡丹、草龙、水龙、莎草、野慈姑、蟋蟀草、旱莲草、革命草、橄榄、簕仔树、白茅、苦栋、隆缘桉、杉、番石榴、木瓜、苦瓜、丝瓜、百千层、木薯、大叶相思、朴树、柑、荔枝、龙眼、香蕉、大蕉、青皮竹、观音竹、水稻、花生、了哥王、白饭树、飞蓬、马缨丹、潺搞、鬼灯笼等。土壤:增城自然土壤属赤红壤,发育于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土层较深厚,呈强酸性反应。适宜马尾松等树木生长。中、北部山丘间分布着梯田,是经改良的“红壤上发育普通水稻土”。河流两岸沉积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有机物,形成了“潴育性水稻土”。南部属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土层深厚,有机物很丰富。6.环境功能区划表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表项目功能区类别地表水环境东江北干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大气环境属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属4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4a类标准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是否风景名胜区、特殊保护区否是否水库库区否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新塘污水处理厂)是否管道煤气管网区否是否必须预拌混凝土范围否是环保条例24条规定范围否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 行政区域2015年5月29日增城市正式改为增城区。增城区是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州市东部,地处珠三角东岸经济带黄金走廊,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发达城市群和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增城依托广州,毗邻港澳,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西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2. 国民经济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增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含广本)989.45亿元,同比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94072元,增长12.6%。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3.47亿元、599.72亿元和336.26亿元,分别增长4.4、13.1和13.9,对增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7、60.94和35.89,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7.86个百分点,继续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4.63个百分点。3. 交通运输和旅游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年货物运输量2937万吨,比上年下降5.77。货物运输周转量17.3亿吨公里,下降4.34。港口吞吐量达439.41万吨,同比增长37.54%。旅客运输量4910万人,增长52.48%。旅客运输周转量15.63亿人公里,增长29.2%。加快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大交通网络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地铁13号线和21号线的征(借)地和拆迁工作,广惠高速西延线(凤凰山隧道)全线动工。完成广汕公路增江段、派正公路、朱宁公路、小正公路、增城大桥、新新公路等一批路桥升级改造工程,坪中公路改造工程正加紧推进。增城区公路通达里程2295.73公里,其中,国道99.86公里,省道342.24公里,县道163.13公里,乡道1137.6公里,村道552.92公里。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2013年增城区积极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新增4家绿色旅游饭店,新评定7家旅游购物推荐单位、1家旅游购物示范单位,新评定20座星级旅游厕所,规划建设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城市二级旅游集散中心(新塘客运站)等一批旅游配套单位设施。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870万人次,同比增长5.98%;接待过夜游客近380.89万人次,同比下降0.35%。旅游业营业收入达52.67亿元,同比增长15.01%。4. 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2013年增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8.76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3.46亿元,占预算支出19.57%。投入1073万元用于扶持普惠性幼儿园教育,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达标率100%,建成新朱村中学、新塘中心小学。学前教育城乡普及率逐年提高,增城区共有幼儿园113所,在园幼儿3.19万人,3-6周岁入园率94.25%。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目前,增城区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小学95所,初中40所,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分别为7.21万人和3.84万人;公办普通高(完)中10所,在校学生2.19万人。2013学年,增城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8.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16.8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6.12,基础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广州市中上游水平。2013年增城区高考人数7024人,上线率达93%,其中本科以上上线人数3269人,突破3000大关,开创历史新高点。科学技术持续发展。2013年末增城区累计有32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7家为2013年新增认定企业,同比增长28%。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29件,其中发明专利151件,增长33.63%,占申请量的18.21%。专利授权69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件,下降2.78%。2013年末,增城区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421人,同比增加202人;拥有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2528人,初级职称技术人员23180人。5. 文化、体育和卫生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3年末增城区共有公共体育场馆4个,剧场及影剧场5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42万册。增城区“三馆一站”(包括文化馆、文化站、图书馆和博物馆)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1%。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4.95万户,同比增长8.01%。增城区自创小品精雕细榄,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全年开展的市、镇(街)二级全民健身活动及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60项次,同比增长71.43%;其中市级和镇(街)级全民健身活动及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各30次,分别比2012年增长100%和50%。参加各类全民健身活动6万人次,同比增长50%。增城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运动会及2013年全国七人制橄榄球青年锦标赛,连续22年荣获“广东省体育突出贡献奖”。卫生事业投入进一步加大。扎实推进挂绿湖核心区健康医疗综合体项目建设,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范围,推进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3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年医疗卫生事业公共预算支出4.94亿元,同比增长15.99%。2013年,增城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93个,其中医院8个(非政府举办机构5个),镇级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个,村卫生站269间,门诊部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增城区拥有床位2942 张,其中医院床位1857张,占增城区比重63.12%;镇卫生院床位582张,占增城区比重19.78%。增城区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223人,增长11.4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69人,注册护士2217人,药师(士)460人,检验师207人。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12685例,死亡5人;发病率120.6 /万,死亡率0.48 /10万。增城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738.55万人次,医师人均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4070.5人次,分别增长8.37%和6.29%。6.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13年末,增城区户籍总人口85.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86万人,农业人口62.27万人,未落户常住人口3085人。全年出生人数13567人,死亡人数2727人,人口出生率15.88,人口自然增长率7.94。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96元,同比增加3089元,增长10.3%。其中工薪收入23693元,增长7.8,占可支配收入的71.81%;经营性收入增长17.4,财产性收入增长20.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000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5858元,增加1821元,同比增长12.97。其中工资性收入9555元,增长17.37,占纯收入的60.25,比上年提高2.06个百分点。人均家庭经营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5.6;转移性收入增长29.68;财产性收入增长5.44。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8909元,同比增长5.6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同期的2.13:1缩小到2.08:1。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2013年底,增城区参加养老保险52.3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3.17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15万人,覆盖率达100%,获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示范县区称号。参加失业保险13.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7.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1.6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逐年增加,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1万人,同比增长17.1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07万人,同比增长19.38%,参保率达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9.91万人,参合率达99.99%。住院医疗救助年度上限由1.5万元提高到4万元,重特大医疗救助由1.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免费为17290人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7. 生态、环境与安全生产围绕水城花城绿城,全面启动中小微型水库水质保护,出台并稳步实施速生丰产桉树林退出改造方案,实施挂绿湖拓湖工程、西福河整治工程等五大生态工程。46公里贯穿绿道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境内12条高快速路和国省道出入口净化整治及广惠、广河、增从高速增城段景观林带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完成整治7288家“散小乱”养猪场。全面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农村“五场”建设,基本建立了“五个统一”的环卫保洁队伍,派潭镇、小楼镇等6个镇街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镇。完成203条行政村规划编制和4200户农村泥砖房分类改造工作。霞迳村等首批10个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基本见成效的目标,启动第二批11个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加大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推进了农村污水处理二期29条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0%和54%。增城区设有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在增江河、东江北干流、西福河三条河流布设了15个河流水质监测断面,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总处理规模34.8万立方米/日。制定了西福河流域污染源综合整治方案,对流域内173家有废水排放的企业(包括生活污水)进行了全面整治,对一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线路板、废塑料、化工企业进行了依法查处,结合市开展打击“洋垃圾”工作要求,关闭21家废塑料企业,对24家企业进行了立案处罚。增城区森林覆盖面积达8643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4%,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城市公园绿地面积621公顷,同比增长55.25%。城区建成绿化覆盖面积149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9.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3.25平方米。2013年末机动车拥有26.7万辆,其中汽车14.97万辆,摩托车11.7万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4.79人/万车,同比增长10.62%。全年市辖区交通事故362起,受伤人数333人,死亡人数128人,直接经济损失59.92万元,与上年比,事故起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50.21%、168.55%、6.67%和1.03%。发生火灾事故7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25.86万元,同比下降59.37%。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168.06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2人。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区划(修订)的通知(穗府201317号),本项目属于环境空气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次评价采用原增城市环境监理所提供的2013年新塘常规监测点监测数据,如下表: 表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监测因子SO2(mg/m3)NO2(mg/m3)PM10(mg/m3)24小时平均浓度0.0340.0500.073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浓度)0.10.080.15上述监测评价结果表明,SO2、NO2、PM10 24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2. 地表水环境质现状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粤环201114号),本项目附近的水体为东江北干流(增城新塘-广州黄埔新港东岸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本次评价采用原增城市环境监理所(2013年度)对东江北干流新塘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监测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3 新塘断面水质监测统计结果断面指标pH值DO(mg/L)CODCr(mg/L)BOD5(mg/L)氨氮(mg/L)总磷(mg/L)石油类(mg/L)LAS(mg/L)新塘断面监测数据7.045.7512.72.340.640.550.0140.071标准值6952041.00.20.050.2超标率(%)0.00.00.00.00.01750.00.0从监测结果可看出,本项目纳污水体新塘断面处污染物除总磷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3. 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2014)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类标准适用区域: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2)4类标准适用区域: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3)将交通干线边界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分为4a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的确定方法如下: 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50m±5m; 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35m±5m。(4)当临街建筑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时,将临街建筑面向交通干线一侧至交通干线边界线的区域定为4a类声环境功能区。本项目敏感点新塘中学、新都盛世名门、东方名都、水电集团住宅楼、东景华庭、新景豪庭、汇东国际花园属于2类区,距离道路红线15-40m40m,执行4a类标准。 山湖珺璟、金泽豪庭、暨南大学附属暨华医院属于2类区,距离道路红线40m,执行2类标准。本次噪声监测方法严格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进行,在本项目道路沿线布点监测,布设的监测点有10个,监测时间为2015年5月29日,分昼、夜间监测,白天监测时间为10:0011:00,夜间监测为22:0023:00,测量仪器选用积分式声级计。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下表:表4 项目边界噪声监测结果监测点位置昼间dB(A)夜间dB(A)测值标准测值标准1#新都盛世名门69.77054.8552#东方名都69.67054.5553#新塘中学67.87054.2554#水电集团住宅楼66.77053.8555#东景华庭66.57053.7556#新景豪庭66.17053.4557#汇东国际花园66.87053.2558#山湖珺璟59.26048.6509#金泽豪庭5686043.55010#暨南大学附属暨华医院57.36044.250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新塘中学、新都盛世名门、东方名都、水电集团住宅楼、东景华庭、新景豪庭、汇东国际花园昼夜间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山湖珺璟、金泽豪庭、暨南大学附属暨华医院昼夜间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废水:保护项目附近水体水质不因本项目建设而产生明显的影响。(2)废气:保护评价区域大气质量,使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噪声:保护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使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控制噪声影响,减少附近居民的干扰。(4)妥善处理本项目施工期固废,使之不成为区域内危害环境的新污染源。(5)保护本项目建设路段的生态环境,使其能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不对现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大面积的破坏。(6)本项目的管道铺设位于增城区新塘镇107国道两侧及两侧支管所在道路沿线,道路沿线有居民楼、商铺和医院等,具体环境敏感点详见下表:表5 建设项目敏感点一览表敏感点名称性质方位距离(米)影响因素备注新都盛世名门住宅小区东进东路西侧15施工扬尘噪声距离是指项目主干管或支管到沿线住宅小区或学校或医院的距离东方名都住宅小区东江大道东侧支管北边15新塘中学学校东进东路东侧20水电集团住宅楼住宅小区107国道南侧35东景华庭住宅小区107国道北侧35新景豪庭住宅小区107国道北侧35汇东国际花园住宅小区107国道南侧40山湖珺璟住宅小区东江大道西侧50金泽豪庭住宅小区东江大道西侧100暨南大学附属暨华医院医院广深大道西支管终点北侧100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SO224小时平均浓度0.15mg/m3,NO224小时平均浓度0.08 mg/m3,PM1024小时平均浓度0.15mg/m3;2、东江北干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pH69,CODcr20mg/L,BOD54mg/L,DO5mg/L,氨氮1.0mg/L,石油类0.05mg/L,总磷0.2mg/L,LAS0.2mg/L;3、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4a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污染物排放标准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70dB(A),夜间55dB(A)。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市政管网建设工程,不设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管网敷设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开槽明挖和顶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法。1明挖法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管线沟槽开挖修建施工便道余土外运沟槽土方回填管道加固管道安装井室制作管道闭水试验管道覆土管基处理竣工验收噪声、燃油废气、扬尘、弃土噪声、燃油废气、扬尘、弃土试水废水扬尘、弃土噪声、燃油废气扬尘、弃土图1 明挖法施工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2顶管施工(以掘进式为例)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安装主油缸、导轨管道顶进主油缸回油土方运出管外工具管刃角切入土体主油缸推进管道顶进加顶铁安装管道卸顶铁下管子噪声、燃油废气、弃土扬尘、弃土噪声、燃油废气、弃土噪声、燃油废气噪声、燃油废气图2 掘进式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及产污环节主要污染工序:一般而言,在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环境问题主要可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本项目为截污管网建设工程,其建设地点为增城区新塘镇107国道两侧及两侧支管所在道路沿线,主要目的是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因此,对于本项目而言,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发生在建设施工期;在运营时不会带来其它的污染因素。一、施工期的污染源分析根据施工工艺流程可知,管道施工污染因素主要包括:路面开挖、管道铺设、路面恢复及车辆过往时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燃油尾气,路面开挖产生的基坑地下水和试水废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建筑垃圾及弃渣、生活垃圾等。1施工期废水管道敷设施工中的废水包括暴雨的地表径流、基坑地下水、试水废水、运输车辆清洗废水。基坑地下水主要指开挖含水地层的排水,主要污染物为SS;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弃土等,不但会夹带大量泥沙,而且会携带水泥、油类、化学品等各种污染物;试水废水主要指管道安装完毕后通水测试产生的废水;运输车辆清洗废水主要是车辆出入工地时的清洗废水。上述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SS和石油类,类比同类型项目,SS的产生浓度约500mg/L,石油类的产生浓度约20mg/L。2施工期废气(1)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燃油废气在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燃油排放的汽车尾气给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2)施工扬尘;在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挖掘机和推土机等进行开挖或堆填,在土方搬运、倾倒过程中,将有少量尘土从地面、施工机械或土堆飞扬进入空气中;施工期间运送散装建筑材料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有少量物料洒落进入空气中;备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将有粉状物逸散进空气中;原料堆场和暴露松散土壤的工作面,受风吹时,尘土会随风飞扬进空气中;上述污染源均为无组织排放源,主要污染物为TSP、PM10、SO2、NOx、HC。根据广州市建筑施工扬尘排放量核算方法,建筑施工扬尘排放量核算公式:W=Wb-Wp式中:W:扬尘排放量,吨Wb:扬尘产生量,吨Wp:扬尘削减量,吨Wb=A×T×Qb式中:A:测算面积(市政工地分段施工按实际在施面积计算,包括临建工地及其临时占地),万平方米T:施工期,月(自然月)Qb:扬尘产生量系数,市政工程,取11.02吨/万平方米·月Wp=A×T×(P11C11+P12C12+P13C13+P14C14+P21C21+P21C22)式中:P11、P12、P13、P14:一次扬尘各项控制措施(包括道路硬化与管理、边界围挡、裸露地面管理)所对应的达标削减系数,P11=0.67,P12=0.34,P13=0.42,P14=0.25,吨/万平方米·月P21、P22:二次扬尘各项控制措施(包括运输车辆管理、运输车辆简易冲洗)所对应的达标削减系数,P21=2.72,P22=2.04,吨/万平方米·月C11、C12、C13、C14、C21、C22:扬尘各项控制措施达标要求对应得分,为各项分措施达标要求得分与权重之积的总和,本项目取100%本项目采取分段施工,本次评价拟分四段施工,详见下表:表6 本项目粉尘产生量和排放量项目第一段DN600管道第二段DN800管道第三段DN1000管道第四段配套检查井合计A(万平方米)0.120.270.140.110.64T(月)343414Wb(吨)3.9711.904.634.8525.35Wp(吨)2.326.962.702.8314.81W(吨)1.654.951.922.0210.543施工期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振动打拨锤、起重机、吊管机、装载机、载重汽车、牵引机、顶管掘进机、空压机、搅拌桩机、切割机等,设备噪声级约7595dB(A)。表7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源强序号施工机械噪声级dB(A)1挖掘机70802推土机75853压路机70824振动打拨锤80905起重机75886吊管机70807装载机70808载重汽车70809牵引机758510顶管掘进机809011空压机859512搅拌桩机809013切割机85954施工期固体废物施工期间顶管施工、管沟开挖会产生大量余泥、渣土等固体废物。根据管径大小和管网长度计算,本项目产生余泥渣土约4681m3。另外施工期工地工作人员会产生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5kg,20人,施工期约14个月,则施工期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约4.2吨。5生态影响管网建设属于高强度、低频率、线状性质的干扰,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表现为局部、暂时的、可恢复的。而本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为城市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较为简单,主要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施工过程开挖原有路面,造成原有的道路、绿化带受到一定程度破坏。(2)施工过程中排放的“三废”也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废水对土壤、植被以及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6施工布置工程属于窄面长线作业,宜进行分段施工,施工人员在工地附近租用民屋,且施工期较短,因此,本工程污水管网敷设作业不设施工营地、宿舍、食堂等,不会产生生活污水、食堂油烟等污染。二、营运期污染源分析本项目污水管网工程施工结束投入使用后,将加大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率,管道一经敷设完工,在运营时不会带来其它的污染因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1#路面开挖、管道铺设、路面修复扬尘25.35t(整个施工期)10.54t(整个施工期)2#施工、运输设备燃油废气SO2少量、流动源、难以统计具体产生量少量、流动源、难以统计具体产生量NOxTHC

    注意事项

    本文(新塘镇107国道(港口大道广深高速出入口段)截污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