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

    • 资源ID:2808321       资源大小:5.34M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环境影响报告简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2015年6月目 录前 言11规划内容31.1 新区开发历程回顾31.2 新区规划概述82规划协调性分析182.1相关规划协调性182.2环境保护目标协调性183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273.1自然地理条件273.2社会经济条件303.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04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24.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2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44.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44.4固体废物影响预测与评价344.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55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365.1 水资源承载力365.2 水环境容量365.3 大气环境容量365.4 土地资源承载力36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376.1 功能定位的环境合理性376.2 规划产业的环境合理性376.3 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376.4 规划发展规模及时序环境合理性386.5 规划环保设施合理性386.6 规划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38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规划调整建议397.1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97.2规划调整建议418规划环评结论439 联系方式44前 言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加快发展阶段,省会城市间竞争进一步激烈。作为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兰州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诉求十分突出,而兰州市区由于受地形条件制约,城市发展空间受限,城市用地日趋短缺,城市功能提升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兰州秦王川土地资源丰富,拥有机场、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长期以来一直是兰州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备选区域。引大入秦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秦王川地区长期以来的缺水问题,使得秦王川具备条件成为兰州中心城区实现城市功能提升的空间拓展区。因此,秦王川的发展再度受到各界高度关注。2010年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出台,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兰州新区的发展建设被正式提到日程上来。此后,甘肃省和兰州市两级政府对兰州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2010年8月,兰州市十一届第七次全会(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要举全市之力,开发秦王川,建设兰州新区。同年1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有利于破解兰州发展的瓶颈制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壮大经济势力,实现“中心带动”跨越发展的目标。2012年8月10日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国函2012104号),兰州新区在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中,被赋予更高定位,使之担负起更重要的角色。建设兰州新区,有利于兰州发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特大型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兰(州)西(宁)格(尔木)黄河上游经济增长带和西(宁)兰(州)银(川)省会经济圈的发展,有利于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共同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对于优化发展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和必经之路,也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繁荣的一段。在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甘肃省以兰州新区战略平台为辐射,以敦煌国际旅游城和丝绸之路各市经济开发区为承接点,互联互补互动发展,形成整体向西的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兰州新区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局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中地表水评价专题由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0年首轮规划,2012年进行规划优化,石油炼制产业片区东移至段家川,优化后新区规划范围由806km2扩大到821km2。2013年9月,我单位根据兰州新区提供的2012年12月份版兰州新区总体规划,初步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环评工作过程中发现:环评模拟的新区风向(东北风)与规划所采用的风向(西北风)不一致,如果段家川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石化行业发展建设将对新区的规划城市中心产生较大污染,而且环境风险隐患非常突出,需进一步论证石化园区选址和规划布局。针对这一重大发现,我单位与兰州新区环保局多次组织专家对模拟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论证,同时兰州新区于2014年1月份建立了4座70m气象观测塔和4座10m高气象区域站。环评模拟结论和新区气象实测数据显示:段家川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石化园区将处于新区城市中心的上风向,因此从环保角度上,规划环评建议对兰州新区规划总体布局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2014年3月至7月,兰州新区先后提出了五个石化园区选址方案,并于2014年10月启动了兰州新区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2015年4月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2011-2030)完成修改,规划范围由原规划的821平方公里调整为1744平方公里,石化产业园区选址由段家川改到新区西北苗联村。本次规划环评以修改后的规划作为评价依据。1规划内容1.1 新区开发历程回顾1.1.1新区范围内历次规划回顾1.1.1.1 兰州中川镇总体规划(2005-2020)规划确定中川镇的城市性质为兰州市的空港卫星城,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主导,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机械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主的工业城。2020年人口规模为1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到18.4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32平方米。规划确定中川镇在原镇区东侧西槽村、牛路村、何家梁、倒水塘一带选址建设。中川镇区采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心、三片、九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2.1.1.2 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用地结构为“一心、一带、三轴、七块”。“一心”指由以综合办公管理、信息科研开发和会议及展示为主的管理中心、主题广场和绿化公园集聚组成的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一带”指位于园区中心地段南北走向的绿化景观带。“三轴”指园区依托北端东西向道路的发展主轴和两条依托园区2条南北向道路的发展次轴。“七块”指7个产业组团,即生物医药产业组团、农产品加工产业组团、电子信息产业组团、制造产业组团、化工产业组团、仓储区和物流区。2.1.1.3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1)区域空间格局:在兰州-白银地区形成“金三角”格局,其中兰州中心城区为主核心,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为副核心。在兰州市域层面确定了“双城”格局,即兰州新区承载产业基地职能,兰州中心城区集聚中心职能。(2)功能定位:确定兰州新区的城市定位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兰州市区域城市化的重要发展地区和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主要职能包括:国家战略性的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国家内陆地区向西开放的国际性航空铁路双枢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3)城市用地布局:确定兰州新区2030年城市人口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68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布局方面,在方案征集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延续了“北工南居”的基本功能布局模式,强化了具有快捷、高效特点的方格网道路结构,并以此为城市骨架,奠定了新区的基本空间格局。根据已有项目选址和产业园区要求,工业用地占比约40%,以满足其承载产业基地的职能。(4)发展规模人口规模: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30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与规模60万人;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用地规模: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6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1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70平方公里,均不含机场控制范围。考虑到新区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到2030年,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6平方公里的用地。图1.1-1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用地规划图1.1.1.4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优化成果)(1)功能定位优化:延续了对兰州新区产业新城的定位,主导产业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国际化产业新城”的发展目标,核心功能增加了“西部现代服务业基地”。(2)机场周边空间优化:机场对周边限制日益突出,根据中川机场的净空要求,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减少了机场周边的城市功能用地。(3)石化园区选址优化:重点考虑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对石化园区的选址进行了反复比选,最终确定选择段家川作为石化园区的选址。图1.1-2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优化成果)规划布局图1.1.2新区发展情况2014年全年,兰州新区完成生产总值95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4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亿元。新区累计引进项目305个,拉动总投资3870亿元。新区积极引进“三个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已入驻企业34家,中国铁建、敬业农业、正威集团、绿地集团等17个项目已在建设之中。兰州企业“出城入园”已经培育出兰石重装、青岛啤酒等企业搬迁改造升级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2014年兰州新区常住人口总数约17.4万人,多数本地居民仍为农村人口,流动人口规模约5万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约22万人,较2010年增长6.5万人。流动人口是新区城镇人口的主体,城镇化水平约30%。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2.8平方公里(含已供未建用地面积9.3平方公里),提前实现2015年规划目标。1.1.3基础设施与环保设施建设情况1、供水设施现状已完成新区第一给水厂一期6万吨/日供水能力,拟扩建二期14万吨/日供水规模;新区第二给水厂及其水源暂未建设。2、废水处理设施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污水量急剧增长,与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矛盾突出。目前新区仅2个小型污水处理站负责收集处理附近片区污水,已建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运行,其余污水处理厂仍处于选址阶段,导致其负责的排水分区内污水无法处理。同时,部分污水管道建设滞后,未能形成通畅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导致部分区域的污水无法接入污水管网。3、固废处理设施现状在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位于兰州新区东南侧约20.0km的水秦路东侧的王家沟天然沟壑内,设计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520吨。现状已经完成了4座垃圾转运站的选址工作,拟启动建设。兰州新区环卫设施的建设较为滞后。4、集中供热设施现状已建成1#应急调峰热源厂,供热能力1200万平米,为现状建成区的主要热源,已超出了总规规划的供热规模。现状水秦路以西、纬十六路以南已基本随道路铺设了供热管网。虽然现状热源和管网的建设进度较快,但仍然滞后于城市的建设,与新区整体的发展不够协调。1.2 新区规划概述本章节规划概述主要采用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2014年修改)的内容。1.2.1规划范围与位置兰州新区规划范围1744 km2,为国务院批复的兰州新区用地范围,涉及永登县中川、上川、秦川、树屏和皋兰县西岔、水阜六个乡镇。规划范围见图1.2-1。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近期2011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图1.2-1 新区规划范围图1.2.2规划功能定位总体定位:加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区。核心功能为“一平台、两基地、一示范”。“一平台”是指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两基地”是指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与西部现代服务业基地,“一示范”是指产业承接转移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新丝绸之路重要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及面向中西亚的现代物流中心,国际文化、技术、信息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以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生物医药为龙头的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西部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技研发基地、金融商务中心、会议博览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产业承接转移和循环经济示范区:承接创新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多元化,结合甘肃省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打造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1.2.3规划规模2020 年,城市人口规模6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28km2,(不含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园、树屏飞地经济产业园及机场控制范围),GDP达到1000亿元左右;2030 年,城市人口规模100 万人,在新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总共控制246 km2的用地,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1.2.4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兰州新区规划形成“两区三片多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两区:指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三片:石化、物流产业片区,综合产业片区,城市服务功能片区。石化、物流产业片区有:物流产业组团、现代农业加工产业组团、精细化工产业组团、炼化产业组团和新材料产业组团。综合产业片区有:高新技术产业组团、物流产业组团、航空服务组团、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组团和科教研发中心组团。城市服务功能片区有:区域中心服务组团、行政文化中心组团和高新技术产业组团。产业布局见图1.2-2。图1.2-2 产业布局图新区规划建设用地约170km2(不含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园、树屏飞地经济产业园及机场控制范围)。表1.2-1 新区城市建设用地统计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建设用地(hm2)占建设用地比例(%)1R居住用地3546.5720.79其中R2二类居住用地2588.6215.17RB商住用地957.965.612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776.4010.41其中A1行政办公用地221.761.30A2文化设施用地64.440.38A3教育科研用地1296.327.60A4体育用地53.900.32A5医疗卫生用地99.590.58A6社会福利用地14.280.08A7文化古迹用地2.050.01A8外事用地24.050.143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297.917.61其中B1商业用地725.584.25B2商务用地347.092.03B3娱乐康体用地197.911.16B4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4.390.03B9其他服务设施用地22.940.134M工业用地5206.0730.51其中M1一类工业用地1548.249.07M2二类工业用地3657.8421.445W物流仓储用地343.832.026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535.8914.86其中S1城市道路用地2417.2914.17S3交通枢纽用地54.230.32S4交通场站用地64.370.38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471.732.76其中U1供应设施用地291.39U2交通设施用地149.230.87U3邮电设施用地28.190.17U9其他公用设施用地2.930.028G绿地与广场用地1884.7111.05其中G1公园绿地788.104.62G2防护绿地1052.666.17G3广场用地43.950.26城市建设总用地17063.12100.001.2.5 规划产业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推动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石油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研发设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优化发展食品加工、金属深加工、新型建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大力培育旅游服务、商务会展、金融贸易、教育等现代服务业。1.2.6 城乡统筹规划以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产业合理布局,带动乡镇人口向兰州新区集聚;发展现代规模化农业,保持特色乡村景观风貌;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促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形成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功能结构合理配置、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1.2.7综合交通1、对外交通完善多向通达的干线公路网布局。加快推进景中高速建设,并调整至石化园区新选址东侧布局,沿段家川走廊预留兰州外环绕城高速,并相应优化中川-白银高速公路走向,整体形成“十字通道+一联”的高速公路网格局,“十字通道”指景中高速、兰州外环绕城高速,“一联”指中川-白银高速。落位国道G341、省道S102(兰州-永登龙泉寺镇)布局,提升原省道S201(新编号S101),升级新区-皋兰、新区北部(秦川镇)-白银(武川水库)、新区北部(秦川镇)-大同镇等一般公路等级,形成“纵畅横联”的普通公路网,实现与周边重要城镇点均有普通公路便捷联系。构筑“双H型”区域铁路系统格局。建议规划“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主线向兰州新区方向偏移,在兰州新区主城东南部增设客运站,并在兰州新区南部预留铁路客运联络线,兰州-中川-张掖城际、中兰客专和南部客运联络线共同构成“H型”快速铁路通道;加快推进兰州新区-白银铁路向东延伸,打通兰州新区-白银-海原-环县铁路,环海中铁路与包兰线、兰新线共同形成支撑新区产业发展的“H型”普通铁路通道。建设中川机场为服务国家向西开放的航空枢纽。积极拓展国际航线网络,完善以中川机场为枢纽的支线航线网络;构建面向腹地集疏运交通系统,实现“南北贯通、东西联动”的进场通道,满足多向客流进出需求。规划设置四大综合客运枢纽。分别为中川机场综合客运枢纽、兰州新区综合客运枢纽、兰州新区南综合客运枢纽、兰州新区北综合客运枢纽。构建“三园区、两中心”货运枢纽。“三园区”为空港物流园区、新区北站物流园区、高家庄物流园区,共同打造兰州新区成为空港功能与铁港功能联动发展的国际化物流枢纽。“两中心”树屏物流中心、新区东部物流中心,是服务兰州新区生产、生活的两处城市物资集散中心。2、城市道路系统兰州新区城市道路系统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构成,整体形成方格网状道路网格局。规划形成“三纵三横一联”的快速路系统。“三纵”为西绕城快速路-西通道快速路、经十三快速路-中通道快速路、东绕城快速路-水秦路;“三横”为北绕城快速路、纬一路、南绕城快速路;“一联”为经三路(中川机场东航站区进场专用路)。规划总长度达到214公里,远景提升北环路为城市快速路,形成“三纵四横一联”的格局。规划形成“七纵十横”的骨架性主干路系统。满足城市内部各组团快速联系,规划总长度达到487公里。完善各片区次干路系统。各功能组团形成疏密得当的次干路系统,承担组团内部交通集散功能。加强支路网覆盖。根据各组团主导城市功能,建立集散便捷、密度匹配的支路网系统,以提高各组团内部地块的可达性。1.2.8 绿化系统构建完善的绿地系统架构和清晰的绿地网络,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在新区总绿地率达标的基础上,实现片区绿地合理布局。2030年绿地与广场用地1884.7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05%,其中人均公园绿地为7.88平方米。1.2.9 基础设施供水工程:近期以引大入秦工程为主要水源,远期建设引黄入新工程,由兰州市引黄河水至兰州新区,作为第二水源,逐步实现双水源供水。新建新区4个给水厂和3个再生水厂,给水厂供水规模达到85万m3/日。排水工程:规划新建5座污水处理厂。到2030年整体处理规模达到63万m3/d,污水处理厂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后,经蔡家河在什川镇河口村附近排入黄河。供电工程:规划330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110千伏公用变33座。燃气工程:新区天然气从兰银线接口,设计能力为16亿m3, 目前已经通气。供热工程:新区规划新建热电厂两座,采用热电联产和大型应急调峰热源厂集中供热。环卫工程:新区东南姚家川处已建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规划再新建1座工业废渣处理场;规划在新区西侧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填埋场各1座;规划在新区东侧建设石化园区废渣处理场1座。1.2.10 环境保护规划(1)水环境保护目标2030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相应标准,地表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100%。(2)大气环境保护目标2030年,兰州新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均达标排放,空气污染指数全面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3)声环境保护目标2030年,兰州新区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达到100%。(4) 卫生环境保护目标推动兰州新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进程;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垃圾运输密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粪便排放管道化,环卫作业机械化,危险品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1.2.11 开发时序近期(2011-2020):强化区域中心职能集聚,推动产业发展。依托现状用地,重点完善综合服务组团及综保产业组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团、职教园区组团中的北部及西部地区、区域中心组团的西部及中部部分地区、文化旅游组团中部地区、石化产业组团的南部地区以及飞地经济产业组团(机场北)。远期(2021-2030):提升新区品质,完善城市职能。重点完善石化产业组团、职教园区组团东南部、文化旅游组团东部地区以及飞地经济产业组团(树屏)的东北部地区。根据新区定位及职能要求,合理调整现状用地,最终按照总规划要求形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远景(2030以后):将黑石川乡地区纳入远景考虑,积极拓展其他有条件建设地区,加强低丘缓坡未利用地的发展,促进“一主两副五带”的兰白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从而提高兰白经济区整体的效率,提升整个区域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图1.2-3 发展时序规划图2规划协调性分析2.1相关规划协调性将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所拟定的功能定位、产业规划、城乡统筹、综合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内容,与国家、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和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重要的地方专项规划等进行逐项比较和分析,重点突出兰州新区总体规划与“十二五”期间各项规划的协调一致性。规划协调性分析内容见表2.1-1。2.2环境保护目标协调性兰州新区总体规划与各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分析见表2.2-1。表2.1-1 兰州新区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指标兰州新区规划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总体规划功能定位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兰州市区域城市化的重要发展地区和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协调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兰州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上,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新能源和水电、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西北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的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协调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建设(兰州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先导区,黄河上游生态修复与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内陆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和新型城镇化的试验区,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平台。基本协调,功能定位需增加维护黄河上游生态功能目标西北(甘青新)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全面推进国家级兰州新区建设,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家重要的石化、能源储备基地;西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协调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全面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打造兰白核心经济区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实施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协调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兰州新区的发展将是兰白地区发展的重要启动点,兰州新区、兰州中心城区和白银市区将共同构建兰白经济区的“金三角”战略核心区。成为兰白经济区的核心地区,是经济最发达、人口最聚集、综合竞争力最强、承载兰白经济区核心功能的战略功能区。协调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划按照“两轮驱动、三足鼎立、多元支撑、基础先行、全面推进”原则,重点进行兰州新区建设,与主城区实现两轮驱动、互动发展,并将兰州新区建设列为“八大战略工程”协调产业结构主要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和现代农业等七大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划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石化能源比重。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有序推进城市钢铁、有色、化工企业环保搬迁。优化原油加工能力布局,促进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协调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现代能源产业布局(石油天然气开发及加工):建设克拉玛依独山子、兰州、乌鲁木齐、昆明等炼油基地,克拉玛依独山子、兰州、彭州等石化基地,达州、长寿等天然气精细化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生物):建设重庆、成都、兰州、西安、杨凌、贵阳、昆明、通辽、桂林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协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提出全国区域工业发展总体导向中指出原材料工业 “加快甘肃兰州,新疆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南疆、吐哈等地石化产业基地建设。”西南地区工业发展导向,兰白核心经济区 “兰州新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建设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示范区,优先发展先进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协调兰白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心区建设中提出兰州新区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构建与主城区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建设秦王川绿色生态屏障;积极承接兰州主城区产业迁建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型企业;依托兰州国际空港建设,着力发展物流、会展、科技文化交流等现代服务业;以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新区。协调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划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主导产业,打造石化、有色冶金循环经济、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基地,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会展及科技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国家和省级开发园区建设。协调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划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和新能源、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八大支柱产业。协调兰州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发挥环保第一审批权的职能,升级改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限制发展“两高一资”产业,重点发展能源和新能源、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型产业、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低污染低能耗产业。依据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工业布局,改善并增强城市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发展位势,鼓励企业“退二进三”、“出城入园”,向新区转移,减轻主城区环境压力。协调,而建立石油化工基地等,污染物排放可能会给地区总量削减计划实施带来一定的阻力,需要协调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兰州新区主要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和现代农业等七大产业。积极承接西固区重化工业扩能和搬迁。协调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两带一轴,两区四廊”的总体空间结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积极承载中心城区的大型重化工业的搬迁,空间布局体现“南工北居”的发展格局,积极引导大型重化工业向北部地区布局,与石油储备库相对集中布置,缓解整个地区的安全和环境压力,南部地区主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功能,在东南部布置舟曲灾区的异地安置点。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之间留足6-8公里的绿化缓冲带。协调城乡统筹规划以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产业合理布局,带动乡镇人口向兰州新区集聚;发展现代规模化农业,保持特色乡村景观风貌;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促进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形成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功能结构合理配置、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点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安排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 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坚持“全域兰州、城乡一体”理念,围绕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引领农村,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协调交通规划构筑“三纵一横”的区域交通联系廊道。“三纵”:兰州-张掖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快速路(201 省道提级)形成西部交通廊道;兰州新区-安宁快速路,形成中部廊道;兰州新区-城关快速路,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市域轨道形成东部廊道。“一横”:白银-兰州新区-兰新铁路联络线、白银-兰州新区城际铁路、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形成兰州新区至白银交通廊道。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重点,统筹各类交通建设,构建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运能充分、快捷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协调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兰州铁路枢纽、兰渝铁路、兰新第二双线、宝兰客专、兰州-中川城际铁路、银川至兰州增建二线、兰州成都、兰州合作铁路;轨道交通、南山路、南绕城、北环线、兰州永靖、兰州新区快速通道建设;兰州机场改扩建、兰州航空口岸建设;协调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强化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形成 1 条综合性交通廊道(兰州-中川机场高速公路、兰州-中川机场省道201 转换为主干路和兰州-中川机场-张掖城际铁路)和 2 条快速路通道;强化与白银市区的交通联系,规划建设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公路和2条铁路联络线。协调供水工程近期以引大入秦工程为主要水源,中期考虑建设引黄入新工程,从黄河引水至新区,作为第二水源,逐步实现双水源供水。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划实施“河口中川黄河提灌”工程,改造引大入秦主体渠道和管网,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协调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20 年总供水能力为59.0 万立方米/日。改建尖山庙水厂,规划石门沟水厂及跃马沟水厂。保留尖山庙水库,规划石门沟水库及跃马沟水库。协调排水工程逐步建成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提高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率,彻底实现雨污分流体制。努力使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回用率达到70%,污泥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建设;鼓励使用中水,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协调兰州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兰州市建城区内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40%。协调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20 年规划3 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4.0 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回用率达到70%,污泥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协调供电规划110 千伏公网变电站26 座,330 千伏枢纽变电站4 座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20 年规划330 千伏变电站3 座协调燃气规划建设一座LNG 液化工厂(兼调峰储气、应急气源站、石化产业专用门站等功能),供气能力为60 万立方米/天,储气规模为10000 立方米。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划实施兰州周边县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市区天然气管网完善工程以及高压管道穿越黄河工程,到2015年形成年13亿方供气能力,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协调兰州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兰州周边县区天然气利用工程到2015年形成13亿方供气能力,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协调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20 年兰州新区总用气量为12 亿立方米年。气化率为90%。规划天然气门站2 座,配气站3 座,1 座LNG 调峰应急设施。协调供热规划城市供热普及率力达到90%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完善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形式相结合城镇供热采暖系统,到2015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1%。协调兰州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规划以集中供热方式替代分散供热,取代分散供热的小锅炉, 减少一次能源消耗量。到2015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1%。协调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20 年规划3 座热电厂,5 座调峰应急热源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协调环卫规划在新区西面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填埋场各1 座。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新建3座生活垃圾处理场、3座建筑垃圾排放场和1座餐厨垃圾处理工厂,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协调兰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在城关中铺子、七里河西津坪沟、安宁帽帽咀湾沟、西固区野狐沟、兰州新区、榆中县三角城、永登县城西、皋兰县城西南、红古窑街和海石湾分别建设一座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协调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20 年规划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 座,总库容400 万立方米,规划建筑垃圾填埋场1

    注意事项

    本文(兰州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