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西校区连通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资源ID:2808016       资源大小:476.5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西校区连通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西校区连通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建设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评单位:合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2012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西校区连通改扩建工程项目是中科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子项目。中科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高技【2011】2995号批准。本项目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投资建设的,主要位于合肥市蜀山区金寨路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内,部分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东为宿松路、西为金寨路、南为太湖路,北为黄山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原为合肥学院老校区,东为金寨路、西为肥西路、南为曹郢路,北为黄山路。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82884m2,投资约8.86亿元人民币。本次扩建项目位于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内,建设内容包括物质科学教研楼、综合服务中心、综合体育中心、学生宿舍、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和东西校区连通工程。项目建成后,提高了科教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教职工配套生活服务质量,加强了东、中、西校区的连通。本次扩建工程实施后,在校学生数量没有增加,仅增加少量教职工,所以污染物排放情况增加很少,对环境影响不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制度。为此,201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托合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西校区连通改扩建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接受委托后我所评价人员赴现场踏勘、调研,并收集了有关资料,与此同时,受我所委托,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项目区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以上基础上,我所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一、 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项目名称:东西校区连通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地点:东校区和中校区(扩建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1)工程进度:项目预计于2015年完成总投资:88600万元项目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9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大学之一。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现有教学、科研设施和国内同类大学相比相对落后,已不能满足目前学科发展的需要。总体上看,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校园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成为影响学校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目标实现的主要问题。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拟实施东西校区连通改扩建工程项目。本次项目主要位于学校东校区和中校区,总投资8.86亿元。项目位置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包括环保投资),并附工程特性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西校区连通改扩建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82884m2,投资约88600万元人民币。本次扩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表1 扩建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项目工程内容工程规模依托关系1物质科学教研楼一栋16层建筑、局部三层。分别为理论与理论计算相关部、量子部、光学平台及相关研究人员及设备、原子分子部、低维部、理化平台、通用理化大型仪器装备、纳米部、低温实验室、应用科学平台、生命科学部位于东校区东南角,总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38000万元新建2综合服务中心一栋12层建筑、局部6层,主要会议室和学术报告厅位于东校区西南部,总建筑面积26592平方米,总投资约10600万元新建3学生生活服务中心一栋4层建筑,主要功能为学生食堂、超市、社团活动中心等位于中校区,总建筑面积9002平方米,投资3200万元拆除原有建筑重建4学生宿舍学生宿舍由5栋6层建筑组成,约617间学生宿舍,住宿人数约2460人。位于中校区中部,建筑面积33636平方米,投资11800万元新建5综合体育中心一栋2层建筑,其中:一层为游泳池、二层为综合体育场,设计2000座位位于中校区,总建筑面积18750平方米,总投资19000万元拆除原有建筑重建6东中西校区连接通道主要包括:东-中校区下穿金寨路300米中校区道路1200米中-西校区天桥100米总投资6000万元新建各单项工程概况物质科学教研楼: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物质科学教研楼2建设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建设地点:位于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校园内4建设用地面积:4.37公顷二、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437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903.7平方米(地上79229.9,地下15673.8)建筑高度: 72.15 米建筑层数:地下1层, 地上16层,局部3层容积率:1.8 建筑密度: 15.5% 绿化率: 45.8%机动车停车:地上:90 辆 地下:488辆三、功能面积表表2 物质科学教研楼功能面积表楼 层主要内容面积(m2)层高(m)地下层设备用房、车库等15673.83.9底层入口门厅、分析实验室、休息厅、值班室、消防控制中心、强弱电间、男、女厕所、电梯厅、楼梯间等7154.35.1二层资料阅览室、教研室、分析实验室、休息厅、强弱电间、男、女厕所、电梯厅、楼梯间等6705.642三层会议室、教研室、分析实验室、多功能厅、休息厅、强弱电间、男、女厕所、电梯厅、楼梯间等7299.442四十六层资料阅览室、教研室、分析实验室、休息厅、强弱电间、男、女厕所、电梯厅、楼梯间等57925.442屋顶机房层电梯机房、强电间、水箱间145.2总建筑面积94903.7综合服务中心: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综合服务中心2建设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建设地点:位于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校园内4建设用地面积:1.53公顷二、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53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591.9 平方米(地上22025.1,地下4566.8)建筑高度: 49.5米建筑层数:地下1层, 地上12层和6层容积率: 1.4 建筑密度:18.7% 绿化率: 42.6%机动车停车:地上:14 辆 地下:108辆三、功能面积表表3 综合服务中心功能面积表楼 层主要内容面积(m2)层高(m)地下层设备用房、车库等4566.83.9底层入口门厅、休息厅、值班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消防控制中心、男、女厕所、电梯厅、楼梯间等2855.35.4二层250人报告厅、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厅、男、女厕所、电梯厅、楼梯间等3494.342三十二层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厅、男、女厕所、电梯厅、楼梯间等15675.53.9总建筑面积26591.9学生生活服务中心:一、平面功能布置学生生活服务中心位于中校区西南的三角部位,为一栋4层的建筑,总建筑面积为9002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学生食堂、校园超市、社团活动及办公、学生实践中心(兼展厅)、后勤综合办公、设备用房等。建筑形体舒展大气,正对广场入口的建筑为四层,并与塔楼形成视觉中心。办公主入口置于建筑的北侧,面临校园景观大道,次入口分别位于建筑的东北、西北两侧,学生超市置于建筑东南角,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西南角紧邻广场,便于集散,设置学生餐厅。二、建筑分层面积表表4 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功能面积表楼 层功能分区建筑面积(m2)主要功能负一层辅助用房688储藏间设备用房186水泵房、消防水池其他190楼梯、走廊1层学生餐厅895就餐区厨房695厨房操作区配套服务用房530超市、通信、校园网及银行网点活动中心门厅180门卫、接待室其他213楼梯、走廊、卫生间、配电间2层学生餐厅935就餐区风味餐厅515就餐区厨房690厨房操作区其他230楼梯、走廊、卫生间、配电间3层后勤办公370后勤配套办公社团活动1263教师管理用其他357楼梯、走廊、卫生间、配电间4层社团办公264学生社团办公室创业实践及展厅528学生活动及作品展示其它273楼梯、走廊、卫生间、配电间合 计9002学生宿舍:一、平面功能布置学生宿舍位于中校区的东部,靠近金寨路地下通道出入口,位于地下通道北边。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为33636.2,约617间学生宿舍,住宿人数约2460人。学生宿舍由五栋建筑组成,建筑间采用两两围合的形式,打造出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空间。设计宿舍底层为架空层,供学生自行车停车使用;宿舍出入口面向连接黄山路的主要道路,由室外阶梯直接上到一层连廊入口;平台下方则是进到内部庭院的入口;宿舍入口处设置门卫、接待室,外侧连廊设置大型活动室,为学生相互间活动与交流提供场所。宿舍楼于一层设置无障碍居室,每层设置公共活动室,供学生相互间交流使用;每层设置教师房一间,便于对学生的关怀与管理;学生宿舍为四人间,每层设置一处公共卫生间,供学生日常洗浴、盥洗使用;每栋宿舍楼均有一部楼梯上屋面,屋顶部分作为晾晒空间,解决了学生的晾晒需求。二、建筑分层面积表表5学生宿舍功能面积表(1#、2#楼)楼 层功能分区建筑面积(m2)主要功能架空层辅助用房405.7楼梯、储藏间1层学生宿舍1313.4学生居住用教师房29.9×2=59.8教师管理用公共活动空间249.8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管理辅助用房62.6门卫、接待室其他728.8楼梯、走廊、卫生间、配电间2层学生宿舍1349.1学生居住用教师房29.9×2=59.8教师管理用公共活动空间205.6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其他665.2楼梯、走廊、卫生间、配电间36层学生宿舍5203.2学生居住用教师房29.9×2×4=239.2教师管理用公共活动空间56.2×2×4=449.6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其他295.7×2×4=2365.6楼梯、走廊、卫生间、配电间合 计13357.4表6学生宿舍功能面积表(3#、3#、5#楼)楼 层功能分区建筑面积(m2)主要功能架空层辅助用房588楼梯、储藏间1层学生宿舍1860.4学生居住用教师房29.9×3=89.7教师管理用公共活动空间381.2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管理辅助用房125.2门卫、接待室其他1340.8楼梯、走廊、卫生间、配电间2层学生宿舍1879.1学生居住用教师房29.9×3=89.7教师管理用公共活动空间355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其他1183.3楼梯、走廊、卫生间、配电间36层学生宿舍7804.8学生居住用教师房29.9×3×4=358.8教师管理用公共活动空间56.2×3×4=674.4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其他295.7×3×4=3548.4楼梯、走廊、卫生间、配电间合 计20278.8综合体育中心:一、工程概况:位于中校区,总建筑面积18750平方米,总投资19000万元.二、功能布局:一栋2层建筑,其中:一层为游泳池、二层为综合体育场,设计2000座位东西校区连接工程:主要包括:东-中校区下穿金寨路300米、中校区道路1200米、中-西校区天桥100米,总投资6000万元。施工工艺: 本项目除东西校区连接工程外均为一般建筑物的建设,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主要为:运营期施工期土方工程运营期竣工验收绿化工程装修工程主体工程基础工程场地清理装修粉尘、挥发性有机废气、噪声、废水、装修垃圾生活废水、垃圾、噪声、废气施工废水、扬尘、施工机械尾气、施工噪声、弃土石方、建筑垃圾、东西校区连接工程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如下:清理现场制定方案考察地形地质施工准备N、S、G1 N、S、G1 N、S、G1路基平整清除覆盖层临时排水系统测量放样N、SN、S、G1路堑开挖完成边沟施作路床整形机械(人力)修整边坡N、SN、SN、SN、S摊铺找平碾压静压机械(人工)破碎超粒径填料G2N、S振动压实检测压实度沥青摊铺绿化注:N施工机械噪声;G1施工扬尘;G2沥青烟;S施工渣土。工艺简介:本项目与一般市政道路建设工艺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涉及到下穿金寨路工程。下穿金寨路采用顶进法施工,首先按照规定尺寸制作箱体,然后开孔,加顶板,再交叉将箱体顶进,施工过程中不影响金寨路运营。建设周期: 本项目为中科院“十二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子项目,建设周期为2015年底。投资总额:88600万元环保投资额:1060万元,占总投资的1.2%3.建设项目选址选线方案比选,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选址方案分析:本项目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投资建设的,主要位于合肥市蜀山区金寨路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内,部分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东为宿松路、西为金寨路、南为太湖路,北为黄山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原为合肥学院老校区,东为金寨路、西为肥西路、南为曹郢路,北为黄山路。产业政策可行性: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可视为允许类。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合肥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根据合肥市总体规划,项目区为科教文化用地。因此,项目选址符合合肥市总体规划。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地表水环境:南淝河水质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水体功能要求,主要超标污染物是COD、BOD5、NH3-N,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69倍0.43倍、0.58倍。南淝河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对本项目的运营有一定的制约性。空气环境:评价区各项污染物均低于GB3095-2012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其中各监测点PM10、SO2、NO2 占标率均小于1,表明项目区空气环境质量较好。声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敏感点现状环境噪声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交通噪声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要求;厂界噪声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均满足工业企业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地下水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质达到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水环境评价范围:鉴于本项目废水经与处理后达到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经市政管道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南淝河,故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范围为: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1500m的南淝河。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各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评价范围取导则规定最小评价范围,即以校区为中心的边长为5km的矩形区域。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范围:噪声评价范围为厂界外200米。地下水评价范围:项目属类建设项目,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地下水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场地所在区域内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二级评价要求评价范围为距离点源半径3km范围。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处理方式、排放方式和途径及其达标排放情况,对生态影响的途径、方式和范围;废水:本次扩建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见下表:表7 项目废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表废水种类污染物浓度(mg/l)CODBOD5SSNH3-N动植物油项目区废水产生浓度2501501203020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35020020036/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500300400/100经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浓度5010105(8)1GB18918-2002一级A标准5010105(8)1污染物产生量(t/a)5.853.512.800.700.47污染物排放量(t/a)1.170.230.230.12(0.19)0.02污染物削减量(t/a)4.683.282.570.58(0.51)0.45建设项目总排口混合废水各项污染物浓度均达到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因此所排废水可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南淝河,对项目区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区主要污染物的年产生量为COD:5.85t/a;BOD5:3.51t/a;SS:2.80t/a;NH3-N:0.70t/a;动植物油:0.47t/a。经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能够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年排放量为COD:1.17t/a;BOD5:0.23t/a;SS:0.23t/a;NH3-N:0.12(0.19)t/a;动植物油:0.02t/a。废气: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食堂油烟、停车场废气和实验室废气。(1)食堂油烟本次扩建工程新增食堂一座,食堂烹调食物过程中产生油烟,主要由直径10-710-3cm不可见微油滴组成。根据类比,每人每天耗食用油量约为20g,扩建工程增加就餐人员为300人,每天耗油6kg,油烟含量约占耗油量的1.2,每天产生油烟量为72g,油烟产生浓度为6mg/m3,年产生量为0.022t/a;食堂采用复合式油烟净化器对食堂油烟进行处理,去除效率达到75,处理后排放浓度达到1.5mg/m3,年排放量为0.006t/a,排放浓度符合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2)停车场的汽车尾气物质科学教研楼和综合服务中心共设置停车位520个,其中地上104个,地下596个。类比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停车场产生的废气排放强度,平均每个车位年排放总烃:7.05kg/a,CO:16.7kg/a;NOx:1.06kg/a;NO2:0.34kg/a,可换算出本项目停车场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见表3-5:表8 停车场污染物排放总量 (t/a)总烃CONOXNO23.678.680.550.19(3)实验室废气实验室废气是学校产生废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学生实验种类繁多,使用的化学药品较为复杂,但都属于小规模实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物种类较多,成分复杂,也难以确定。本次物质科学教研楼建成后,学校理化平台及相关实验室搬至物质科学教研楼,实验种类及数量基本不变化。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有校区实验室排放的废气排放情况,实验室废气污染物主要排放情况如下:酸性气体(酸雾):实验过程使用盐酸和硫酸等,挥发的酸性气体,经估算,年产生量约为0.01t/a。由于实验是短暂的,瞬时排放的酸雾浓度可能较大,一般来说实验时,瞬时浓度可到40mg/m3。VOC:挥发性有机物,实验时常常会用到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VOC),经估算,年产生量约为0.05t/a。瞬时排放浓度可达150mg/m3。经上分析,实验室废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源强见表9。 表9 实验室废气污染物种类及其源强一览表项目污染物种类产生量瞬时排放浓度实验室废气酸雾0.01t/a40mg/m3VOC0.05t/a150mg/m3噪声污染源分析:本项目主要噪声源强分析见表10:表10项目主要噪声源强一览表污染源设备名称所在位置噪声声压级(单位:dB(A))实验室通风机实验室内75-80配电房变电设备噪声位于中校区70-75 固体废物:扩建工程完成后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量不增加,新增固体废物主要为新增的生活垃圾。本次扩建工程新增在校师生300人,单位人口垃圾产生量按1.0kg/Cap·d估算,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3t/d;年产生量为90t。建设项目产生垃圾每日由环卫工人统一清运,送往合肥市市政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附相关图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东为宿松路、西为金寨路、南为太湖路,北为黄山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原为合肥学院老校区,东为金寨路、西为肥西路、南为曹郢路,北为黄山路。本次扩建项目主要位于东校区和中校区。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旅游点和文物古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具体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0、11,图2:敏感点示意图及大气评价范围图。表10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校外)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名称方位与本项目最近距离(m)性质及规模环境功能空气环境合肥市金融学校W150约1000师生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合肥第四人民医院N120约200床位安徽大学N150约20000师生绿城·百合W250约2500人金鸟花园E200约2000人南园新村E100约1200人地表水环境南淝河N2400小型河流GB3838-2002中类声环境合肥市金融学校W150约1000师生GB3096-2008中2类区合肥第四人民医院N120约200床位安徽大学N150约20000师生绿城·百合W250约2500人金鸟花园E200约2000人南园新村E100约1200人表1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校内)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名称方位与本项目最近距离(m)备注环境功能空气环境/声环境物理楼S30东校区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GB3096-2008中2类区材料科学学院W50东校区图书馆E45东校区图书馆W50中校区6#5#4#3#2#1# 大气评价范围、1#:合肥市金融学校、2#: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3#:安徽大学、4#:绿城百合 5#:金鸟花园、6#:南园新村图2 敏感点示意图及大气评价范围图3.按不同环境要素和不同阶段介绍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空气质量影响结论: 扩建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所在区域及环境敏感点的大气环境影响很小,不会降低现有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地表水环境影响:扩建项目所排的废水可达到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要求,因此可以进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处理,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南淝河。本项目排放的废水,水质成分单一,经治理后能够达到国家及地方相应的控制标准,因此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南淝河的污染负荷,但不会降低其地表水现有环境功能。声环境影响:本项目实施后对厂区周围声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变电设备及通风机,尽量选用低噪设备,设备的安装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减振降噪措施。各预测点的预测值均可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因此建设项目完成后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地下水环境影响:根据现场察看,校区地质情况良好,土壤由耕植土、杂填土层、粉质粘土层、粘土等组成,表层为上更新冲积洪粘土,地基岩为第三纪红砂岩,属微透水层。该区地下水类型属上层滞水(分布在杂、素填土中)和下部轻亚粘土及砂层中的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项目区所在地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各种钢筋混凝土基础均无侵蚀性。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正常状态下,校区的地表与地下的水力联系基本被切断,污染物不会规模性渗入地下水,校区排放废水对区域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很小。4、.按不同环境要素介绍污染防治措施、执行标准、达标情况及效果,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废水:本次扩建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保洁废水,水质成分简单,通过隔油池和化粪池预处理后可以达到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废气:本食堂油烟采用复合式油烟净化器对食堂油烟进行处理,去除效率达到75,处理后排放浓度达到1.5mg/m3,年排放量为0.006t/a,排放浓度符合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停车场以每小时换气6次计算,停车场内设风机,每天排风6h,为了将汽车尾气影响降到最低,在排风口的设计上,建议将汽车尾气排风口引到室外竖井排放,竖井就近设在项目区绿化带中,排气口离地面2.5m处,避开师生居住和经常活动区,以减少对师生的影响。实验室废气采用加强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以保证实验室空气质量和保护实验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对于排放量较大,排放毒性较强的废气,采用排风罩和通风柜(厨),由集气管道进行高空排放,排放高度大于35m,同时加大实验室通风换气次数,可达3040次/小时;对实验废气成分能够确定,且成分较为单一的气体,可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其中酸碱废气采取中和喷淋收集处理;受铅、镉、汞等重金属类、氰化物、砷化物等非金属类和苯系物、苯并芘等有机物类剧毒物质严重污染的气体样品作废后要及时经活性炭管等吸附处理,分类收集。噪声:科大东校区四周均为城市主干路,为了减轻交通噪声对项目区内的环境噪声影响。本评价建议采用以下措施:在出入口设有醒目的限速禁鸣标记,同时应加强对出入车辆的管理,保持车流畅通,严禁轰鸣;严格限制大型机动车辆进入校区,避免区内师生受到交通噪声的干扰;项目区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部位应加筑隔声防护墙,防治出入地下车库的车辆噪声可能对项目区内较近教学楼产生噪声污染影响;对校区紧邻交通道路侧进行有重点的绿化,可种植高大密叶型长绿树种,经测算,成片林可以较大幅度地减轻区外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在校区内道路设计上,尽量避开师生生活和经常活动区,特别是停车场的设计上,更应该合理化人性化,以减少交通噪声产生的影响。在校区内紧邻道路且面向道路的一侧,安装隔声窗,减轻交通噪声对校区的影响。内部噪声具体措施如下:各公用设备选型时,应优先选用噪声低、振动小的设备,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影响。实验室所使用的通风机也应安装在设备室内,减少噪声对实验室师生的影响;通风机风管内风速不超过10m/s,同时还应加固风管,避免排风时产生较大的冲撞声,尽量减少风管噪声;风机基础设置减振器,风机进出管均采用软管,橡胶接头;风管出口安装消声器。对配电房的门、窗都要做隔声处理。凡有噪声和振动的管道穿墙和楼板时,其周围缝隙均做密闭隔声和隔振处理,防止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以分析得出本次扩建项目的设备噪声在经过本评价提出的吸声、消声、隔声处理措施后,可以使扩建项目对外环境的噪声影响降到最低,根据预测章节可知,项目厂界噪声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中2类标准,对外环境影响很小。5.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扩建项目化学实验室涉及的化学药品种类较多,但使用量和储存量较小,以瓶装为主,以克和毫升为单位。其中使用量相对较大的化学药品有盐酸、氢氧化钠、氨水、丙酮、工业酒精等。各类药品的使用量、库存量以及储存方式见附件。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的内容和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有关规定,拟建项目涉及的化学药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按导则要求,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鉴于高校化学实验室环境风险的特殊性,不会产生重大的环境事故影响及较大的环境风险值,因此,本次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主要针对化学实验室提出预防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为减少高校实验室环境风险,本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风险预防措施。(1)危险化学品的采购 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工作由使用单位负责。凡需采购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由实验室主任根据需求品种、数量写出申请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采购计划以满足一周实验教学需要量为宜。对不易存放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严禁超量采购和存储。采购到货的危险化学品,不准临时存放,应及时登记、入库。(2)危险化学品的保管、领取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内。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环境安全、消防标准,配备安全、消防设备(设施)和通讯、报警装置,设置明显标志,并设专人管理。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应采用相应的储存设备,并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防护和危险性质、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仓库内储存。储存单位应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消防、报警等设施经常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符合安全运行的要求。危险化学品仓库必须设专人负责,并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剧毒化学品的出入库必须有精确计量和记载。定期核查库存危险化学品,并记录核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领用危险化学品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凭实验室主任和主管领导审批签字的领取单方可办理领取手续,严格按批准的种类、数量领用,领用人要当面点清并在领取凭证上签收。仓库管理必须使用编码记录本进行登记,记录本连同有关手续定期存档。危险化学品保管人员工作变动的应及时做好移交工作。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保险柜内单独存放,实行双锁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取制度。剧毒化学品实行限量发放制度,每次领取数量不得超过当天使用量,由于特殊原因未使用的要及时退回仓库,严禁存放在实验室或个人保管。(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报废处理危险化学品进入实验室后,应加强安全管理和使用过程的全程监督,对其领、用、剩、废、耗的数量必须详细记录,严禁出现监管疏漏环节。剧毒化学品必须严格遵守双人使用制度,不准外借,任何人不得将其带出实验室。接触、使用危险化学品尤其是剧毒化学品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防止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提倡实验室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试剂,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试剂,尽可能减少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制品的使用,必须使用的,其排放物对环境有危害的,要分类收集和进行无害化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粉尘不得随意排放。必须排放的,应做到达标排放。危险化学品因过期、失效、变质需要报废的,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由单位统一组织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妥善处理。(4)安全与管理实验室无破损,无危漏隐患,门、窗、玻璃、锁、搭扣完整无缺,墙面无脱落及污损。实验时每个学生的实际使用面积不低于2m2,实验台、凳、架无破损。实验室的通风、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完好。能保证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规定的标准。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实验室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高压容器存放合理,易燃与助燃气瓶分开放置,且离明火10m以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者应有许可证、上岗证。有超剂量检测手段;对易爆、剧毒物品有严格的领用管理办法;对病菌、病毒、实验动物有管理措施;对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应具备特殊的技术安全手段。实验室内及周边环境整洁卫生,室内布局合理且无其它杂物。(5)实验市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实验室主任应正式聘任,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若实验室主任是教师兼任的,必须配备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职副主任。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有3人以上,学历、技术职务配备合理,以满足工作需要,高级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20%。实验室人员岗位分工明确,队伍结构合理,有岗位职责、工作日志。实验室有对人员的具体考核办法和定期考核材料。实验室有人员培训计划,有具体实施措施。对本学年首次开的实验,要求指导教师预做;对首次上岗指导实验的教师有试讲要求;按学校的要求,每学年都有理论课授课教师参加实验教学。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要严格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查找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2)凡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要严格遵守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如发现有丢失、被盗等情况,必须保护现场,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3)实验室应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并定期组织演练和检查。 (4)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负责人应当按照预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消除或减轻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并立即报告保卫部门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为有效地控制项目环境污染,对废水、废气、固废和高噪声源均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扩建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见表12:表12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投资估算(万元)备注1施工期150施工期噪声、扬尘、环保涂料、渣土处理2管网650室外污水、中校区雨污管网改造、雨水管网铺设等3化粪池、隔油池40土建及运行维护等4噪声治理10吸音、隔声材料、减振基座、隔声窗消声器、绿化带5排风设施100实验室通风橱、通风道6绿化、景观100苗圃、草地等7垃圾收集10垃圾箱若干8合计1060工程各项环保投资费用为1060万元,工程总投资为88600万元人民币,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1.2%。本工程在采取相应的废气、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西校区连通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