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本知识(PPT 99页) 》 .ppt

    • 资源ID:2720483       资源大小:1.48MB        全文页数:9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本知识(PPT 99页) 》 .ppt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本知识,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第四部分.地裂缝、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 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七部分.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汇报内容,四个方面,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要求调查评估要求 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一般方法,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在地形地貌、岩土结构性质、区域地壳活动性、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作用下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域或地段。,一、基本概念,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广义共分12类48种:(1)地壳活动灾害:地震、火山、断层错动;(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3)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5)城市地质灾害:地基与基坑变形、弃土垃圾堆积;(6)河、湖、水库灾害: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7)海岸灾害: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崖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8)海洋地质灾害: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9)特殊岩土灾害: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10)土地退化灾害: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12)水源枯竭灾害: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狭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基本概念,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等级:特大级、大级、较大级和小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建设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有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地区对拟建工程区、在建工程区或正在运行的工程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可能的危害程度评估,评价建设用地的地质适宜性,提出防治措施。,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一、基本概念,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及不稳定斜坡等。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2)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3)简要分析评估对象在建设或运营过程中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方式、强度与持续时间。,二、基本要求,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4)分析论证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中和运营中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5)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6)给出建设场地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的评估结论。(7)针对不同建设阶段,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地质工作意见和防治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建议。,二、基本要求,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类型:(1)现状评估: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2)预测评估: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加剧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二、基本要求,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类型:(3)综合评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二、基本要求,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对象与评估等级:(1)按评估级别分:一级、二级和三级评估。(2)按评估灾种分: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裂缝、地面塌陷等。(3)按工程形式分:点状、线状、面状等。(4)按工程类别分:有矿山、水电、公路等。,注意:要充分考虑不同评估阶段、不同灾种、不同工程类型与地质环境的作用特性和不同评估级别的不同要求。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开展1:10万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段开展1:1万1:5万地质灾害调查,建立信息系统。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开展1:10万地质灾害调查,建立信息系统,重点地段进行路线追踪。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重点地段进行路线追踪。,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1)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2)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3)对于泥石流活动,应该包含汇水区、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六、地质灾害危险性工作程度要求:(1)对拟建工程区,要求查明重要地质灾害的发育地段,圈定危险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能满足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建设用地决策的要求;(2)对在建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能明确指出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段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提出工程对策;(3)对正在运行的工程区,应对工程运行以来的地质灾害危害性进行回访调查,对工程未来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1、对建设工程分析;2、地质环境条件分析;3、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7、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8、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七、总体思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方法如下:1、了解到。(即充分收集利用已水、工、环和气象水文等基础资料)2、看到。(即强调以现场调查为主,对边坡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或一级分水岭为限。)3、分析到。(即利用掌握资料,进行合理的现状、预测评估;评估过程中遵循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计算为辅的工作方针)4、讲到。(即提出明确的结论和建议),七、工作方法要求,一、路线踏勘:为编制技术设计,确定工作精度,谈判项目经费而需要。二、资料搜集:本项工作具有明确的工程减灾目的,又不同于直接为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的工程地质调查勘察工作,资料“搜”集工作占有特殊的地位:地质资料包括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和区域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等。工程资料包括历史人类活动状况、规划或拟建工程的投资、建设周期、主要工程技术指标、工程布置、工程建设与运营的特点,特别是关键工程单元对地质环境的特殊要求等。,三、地质调查:(1)调查范围与方法:不同灾种的调查评估范围是不同的,崩塌、滑坡的调查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调查方法采用路线穿插追踪调查为主,根据工程性质、前期工程地质工作程度和资料丰富程度或业主要求,决定是否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2)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参照评估技术要求):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可能原因;活动断层:断层活动的规模和方式,地震烈度,地壳稳定性;气候环境: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方式、强度与范围。,四、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评估: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可将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自身的控制因素,或称内因,包括原始地形、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岩土体结构、构造和后期变化等;二是影响因素,也称外因,它包括自然影响因素和人为影响因素,前者如降雨或融雪、地下水变化、地震和温度变化,后者如地上或地下开挖、堆土或弃渣,地表或地下排水不当等。,五、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关键:一是划分出危险区域,二是明确重点危险地段甚至是地点。本项工作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实质上带有危害性分级的性质。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等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每级的四项条件中有一项满足视为达到相应危险等级。下述条件适用于一级评估,二、三级评估相应的危险等级条件(直接经济损失)可降低12个数量级考虑。,五、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确定:(1)危险性大级:遭受、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威胁人员安全;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或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达到35以上;(2)危险性中等级:遭受、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5000万元之间或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处于535之间;(3)危险性小级:遭受、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或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不足5。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分级、预测评估分级和综合评估分级均可以参照上述要求进行。,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计算。常用方法有综合指数法、参数叠加法、模糊数学评判法、信息量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等。,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划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划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工作目的和工作尺度。一般可考虑两种方法,一是从高到低的方法,二是从低到高的方法,或二者结合考虑。(1)从高到低的方法 从高到低的方法是一种先综合再分解的工作方式,一般以定性分析为主,可能情况下对主要因子予以赋值,给出量的概念。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小比例尺地质灾害空间区划图的编制和分区评价。由于是在综合意义上的分解工作,就要求研究者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方面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对以往资料的收集分析比较系统全面,对所要研究评价的地区比较熟悉,能够比较准确地列出不同级别评价单元的主要影响因素。,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划方法:(2)从低到高的方法 从低到高的方法是一种先分析再综合的工作方式,一般是按某一尺度选定一系列评价单元(方格、行政区或自然搜索),对各单元按同一套因子定量(量化)计算,最后把数值接近的的单元合并同类项。研究建立空间数据处理的数学方法可采用图斑合并方法传统聚类方法,基于空间邻接系数的聚类方法等。重复这种方法,直至达到工作目的。工作过程中注意不同级别的分区要采用不同的因子系列,并尽可能用量化指标表达。,八、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防治工程简单的,地质环境基本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差(见下表,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分级表)。,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分级表,九、工程措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选择应立足于减轻灾害,在此前提下,选择的工程技术类型越简单,越易于实现越好。因为治理灾害一般不直接产出经济效益,经济实用的技术是应该首先推荐的,自然,为特殊的经济或工程目的者除外。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技术有多种,这里初步把它们分为以下三大类(见如下结构模型图)。监测工程贯穿于从勘查到竣工的全过程,且作为指导设计、变更设计与调整施工的依据,作为预测预报的依据,乃至作为工程危险警报的依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类型结构模型图,一、基本问题:为了架构区域地质灾害研究的理论体系,首先分析需要研究解决的基本问题。问题1 回答地质灾害发育状况问题2 回答孕育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特征问题3 回答某种诱发因素作用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程度问题4 回答地质灾害发生后造成的危害程度总之,回答上述问题是一个调查研究现状探索内因分析外因确定结果(危害性)的研究过程,是为提出防灾对策的渐进的认识研究过程,危险性的量化评价可用于空间评价预警和时间预警,而危害性评价可以作为防灾减灾的决策依据。,二、概念体系:针对区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基本问题,本项研究提出共同构成区域地质灾害递进分析的理论概念体系。概念1 地质灾害“发育度”描述现状;概念2 地质灾害“潜势度”描述地质环境要素组合;概念3 地质灾害“危险度”描述一种或多种突发因素参与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程度;概念4 地质灾害“危害度”描述某种“危险度”的地质灾害对一个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二、概念体系:这个概念体系把地质灾害发生过程及其结局对地质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危害联系起来,是地质灾害空间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表现,用以确定一个地区是否应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以及进行何等程度的防治,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易损性和综合抗灾能力,从而为制订科学的防灾规划提供依据,也作为确定预警等级和启动政府社会减灾应急反应机制的依据。,三、研究框架: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等“四度”分层次递进分析在理论上解决了地质灾害空间预警与时间预警的工作程序,也探索建立了方法体系,整个过程形成“四度”分析的学术思想和工作方法(见下图,地质灾害评估与区划研究框架图)。,地质灾害评估与区划研究框架图,评估工作程序,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第四部分.地裂缝、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 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七部分.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汇报内容,四个方面,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崩塌、滑坡评估原则崩塌、滑坡评估的技术要求崩塌、滑坡评估的基本任务及内容 崩塌、滑坡评估中常见的问题,对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首先要了解其定义、要素以及成灾因素,然后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评估程序进行评估。一、定义崩塌: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滑坡:在重力作用下,斜坡岩土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整体向下滑动(移)的坡面变形现象。,一、评估原则,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二、要素崩塌的要素包括:高陡临空面、不利的岩性组合、不利的结构面以及“倒石堆”堆积等。滑坡的要素包括:滑坡体、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动面(带)、滑坡床、滑坡舌、主滑线、拉张裂缝、羽状裂缝、鼓张裂缝、扇形张裂缝、封闭洼地(滑坡湖)等。三、成灾因素无论是崩塌还是滑坡,其成灾因素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当然在有些灾害是在自然和人为复合作用下共同产生的。(1)自然因素包括:不利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特殊的气候条件、地震等。(2)人为因素:即就是不利的人类活动,包括工程开挖坡脚、堆载、爆破振动、水库蓄(泄)水以及矿山开采等。,一、评估原则,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四、评估技术标准和评估程序1、评估技术标准 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应选择恰当的技术标准,作为评估的依据。目前的技术标准主要有:(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告中的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0);(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1)等。2、评估程序 对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的程序是:在初步查明其地质环境和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崩塌、滑坡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对评估区征地范围内的建设适宜性作出结论,并提出防止措施建议等。,一、评估原则,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要求,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第5条,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的技术要求见下表。,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三、评估的基本任务及内容,1、范围圈得过大或过小,常不能区分崩塌、滑坡单体与群体的关系;2、只注意地形的圈闭性,忽略滑动性。即没有判断滑坡是否临空、能否滑动;3、剖面没有位于主轴附近;4、不能正确区分崩塌体与基岩的关系,导致滑坡体中出露基岩;5、不能正确区分滑坡后壁与断层崖,在后缘画出许多多余的断层;6、局部地层产状与趋势性产状的图面表示;7、滑面形态不正确:前缘跷起、阻滑段过长、堆积体滑面深入基岩、随意钩绘反倾向基岩滑面8、主崩方向和主滑方向不正确;等等。,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四、评估中常见的问题,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第四部分.地裂缝、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 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七部分.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汇报内容,泥石流的识别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条件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的实施步骤,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三个方面,一、泥石流的定义:由于降水、融雪等原因发生在山区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的特珠洪流。二、泥石流的分类:1、按物质组成分为:泥流(rc1.6tf/m3,泥沙粒径主要由均匀的粉粒级以下物质组成)、水石流(rc1.3tf/m3,粉粒及粘粒含量极少,以沙、块石为主)、泥石流(rc1.3tf/m3,介于上述二种类型之间)。2、按流域的沟谷形态分为:坡面型泥石流和沟谷型泥石流。三、泥石流的识别特征:1、泥石流的活动过程特征:形成输移堆积;2、泥石流的要素特征:物源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一、泥石流的识别,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一、泥石流的识别,一、评估特点1、专业性很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些未知领域,既要面对自然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估,还要对规划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确定潜在的危险性。2、泥石流学科目前尚处于相对较低的认知水平,测试技术和防治技术也还不成熟参数定性的多,能定量的少评估难度大。3、评估责任重大,涉及学科门类多,可借鉴的成果较少,只能通过对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评估得到一个确定性的结论。4、评估成果的有效期与工程使用期相同。5、评估范围除对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评估外,还可根据项目的特点与地质环境条件适度扩大。,二、评估的技术条件,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技术支撑1、决定泥石流活动性的技术指标:泥石流活动的地貌形迹、活动史、分布、易发程度、发生机率、发展期识别、主要诱因等。2、泥石流活动危险性指标:危险性致灾能力/抗灾能力易损性分析;可能毁损程度3、泥石流灾害调查分析:成灾范围;毁损程度;灾害等级。4、效益:工程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三、评估种类1、按时段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灾前评估;灾中评估;灾后评估。2、按范围分:单元评估;区域性评估。3、按内容分:活动性评估;危险性评估;防治工程效益评估;灾损评估。四、评估内容1、现状评估和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2、规划实施或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泥石流活动危险性的可能性。3、规划实施或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泥石流活动的危险性。(评估不能代替将所需的采取的工程措施所需的勘测设计。),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五、评估阶段及任务,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六、泥石流评估所需的技术标准,泥石流危险性分级,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泥石流防治工程等级,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泥石流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级,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泥石流活动规模,泥石流活动强度,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泥石流危险区划分,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泥石流危险区划分 续,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泥石流活动的综合致灾能力,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建筑物破坏程度(危害强度)分级标准,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建筑物承(抗)灾能力分级,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七、泥石流灾害损失计算直接经济损失:泥石流活动对现有资产造成毁损的综合总价值,可按资产原值或现值进行统计计算。间接经济损失:除直接经济损失以外的非现实发生的但却是由泥石流灾害导致且必然会发生的实际损失,如:1、人员伤亡处置费及灾后灾民生活、生产救济费;2、易地搬迁和人员安置费;3、灾后生产恢复期中工农业的产值损失;4、次生灾害的抗灾救灾费用;5、资源损失。注:原地矿部统计资料:国内泥石流活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之比为15,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八、泥石流防灾效益计算防灾效益防灾收益/防灾投入 期望损失费用/防治工程费用10 注:期望损失费用是在泥石流活动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基础上核算可能的灾害损失平均值。,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条件,一、实施步骤1、评估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根据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和成灾环境的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等级,并根据评估种类确定评估内容及任务;2、收集相关的基础资料,并根据基础资料进行现场踏勘;3、按建设项目确定评估范围;4、按评估要求进行现场详勘,分类收集有关资料分项进行评价和量化处理。包括计算和确定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泥石流重、发展期、频率、流量、流速、规模及强度等;5、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包括:(1)划分泥石流活动危险区(2)确定泥石流活动的综合致灾能力和建筑物承(抗)灾能力(3)计算灾害损失(4)确定泥石流活动的破坏程度(5)进行灾害和灾情分级(6)计算防灾效益(7)进行泥石流活动分级(8)预测分析泥石流活动成灾机率或危险程度等;7、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8、编写评估报告。,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三、评估的实施步骤,二、评估报告标准模式第一章:前言 1任务由耒及拟建工程概要;2地点及范围;3项目类型及平面布置图;4评估目的和依据;5评估工作投入的工作量;6评估级别的确定。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1气象水文;2地形地貌;3地层岩性;4构造与地震;5水文地质条件;6岩土工程地质特征;7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8小结(主要说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判定)。第三章:危险性现状评估(只对评估区范围内的己有地灾评估)1地质灾害类型;2地质灾害史及资料耒源;3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灾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损失);4小结。第四章:危险性预测评估(只对拟建工程场地内工程可能诱发的地灾和地灾对工程的影响评估)1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能否诱发地灾地灾范围及危害;2工程建设会不会遭受地灾危害;3小结。第五章: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1评估区内地灾危险性分区分级;2场地使用适宜性评估(自然条件下和防治后的条件下的适宜性);3防治措施的建议;4结论及建议。附图:灾害分布图和危险性分区图。,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三、评估的实施步骤,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第四部分.地裂缝、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 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七部分.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汇报内容,第四部分地裂缝、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两方面,地裂缝、地面塌陷的识别地裂缝、地面塌陷的危险性评估,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影响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隙。有地震裂缝、构造裂缝和因为滑塌形成的地面裂缝。后者多为崩、滑、塌、沉降在地表的一种表象。地面塌陷:地表岩、土体在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影响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者过程。地面形态多样。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的危险性评估与前述的“崩、滑、流”等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程序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在重述。,第四部分地裂缝、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识别与评估,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第四部分.地裂缝、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 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七部分.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汇报内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程序及要求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的注意事项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提交的成果,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个方面,一、评估程序矿山建设项目有别于其它建设项目,矿山开发项目更加有必要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其评估程序与其它评估程序相同。二、评估要求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研阶段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应当把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特别是具备探矿权人,今后一定时间可能开发的矿产资源分布地段,划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此为依据,可以保证矿山建设项目都能在建设前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而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证矿山的顺利建设、安全运行。,一、评估程序及要求,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要求2、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岩溶塌陷都发育较弱的地段,如果忽略了地下矿产资源的存在及未来开采的可能,往往容易被规划为不易发区,从而失去了要求矿山建设项目进行灾害评估的法律依据。3、要求新建、改扩建矿山项目必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从而要求所有新建、改扩建矿山项目开展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包含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5、把矿山地质灾害视为“影响较大、破坏严重的特殊环境地质问题”。,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一、评估程序及要求,一、接受评估委托的注意事项 应充分了解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与其它项目比较,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更剧烈。引发的地质灾害较多。评估工作难度大。因此,在接受评估之前,更应该对“69号文”要求的工作程序及每一阶段工作内容、难度有所了解。合理设计工作周期和评估费用。让甲方清楚评估工作的特殊性、难度、特殊性,才能获得合理的或较理想的评估经费。,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注意事项,二、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阶段的注意事项1、须了解矿山建设项目的开采方式、开采深度、矿区面积等。2、掌握是新建还是改扩建工程。3、了解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4、了解周围敏感目标分布情况:水源地、泉、地质遗迹、居民地、地面地下设施等。5、了解基本的地质环境特征、灾害类型、发育程度。6、初步确定评估范围、评估级别。基本了解评估工作难度。,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注意事项,三、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时,必须注意以下为调查重点:1、地形地貌:与斜坡重力灾害相关;2、矿山地质概况:区域地层、矿区地层区域构造、矿区构造;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矿床水文地质条件;4、工程地质特征、顶底板稳定性分析;四、矿山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矿山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时,必须注意侧重分析以下内容:1、井田范围、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工业场地概况;3、井田开拓:采区布置、开采顺序、采煤方法;4、井田开拓的保护措施:铁路、公路、断层、工业广场、村庄、煤柱的留设,煤矸石、尾矿、矿渣的处置,排水量。,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注意事项,五、确定评估范围的注意事项确定原则:评估范围(调查范围)必须包含可能诱发、遭受地质灾害的地上、地下设施分布范围和工程活动影响的范围。1、矿山建设项目的拟征地范围;2、矿山建设项目拟建地面设施和工程活动的分布范围。如生活区、弃渣场(可能引发渣石流)分布的范围;3、矿山建设项目井下采矿活动的范围(矿区范围);4、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大于矿区范围);5、矿坑排水的影响范围(如影响范围内的岩溶塌陷问题)6、扩建建项目评估(调查)范围应包括已有矿山的影响范围7、其它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如崩塌、滑坡、泥石流)8、项目的特殊性:评估范围远大于征地或地面设施分布范围。,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注意事项,六、评估级别确定的注意事项在确定评估级别时,须注意以下两点:1、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的基础上,建设项目重要性主要考虑矿山规模;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该重点考虑矿床赋存条件,如:矿层的厚度、埋深、上覆地层结构和特征,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等(具体见下表)。,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注意事项,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注意事项,七、(采空塌陷)地质灾害调查的注意事项在(采空塌陷)地质灾害调查,须注意侧重的内容:1、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结构;2、开采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处理措施;3、地表形变的特征、规律、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4、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边界、参数;5、建筑物变形及处理措施;,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注意事项,八、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的注意事项1、该两项内容基本与其它项目灾害评估基本相同2、矿山建设项目,因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特点不同,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崩、滑、流、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或单独发育,或多项并存。视具体情况确定灾害类型。,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注意事项,九、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注意事项1、评估方法与其它建设项目基本相同。2、采空塌陷预测的相关要素(即矿层赋存特征):底板高度、厚度、与上下煤层的关系以及顶底板特征。3、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危险性分级原则及相关因素:地面下沉范围、深度;地面形变程度:倾斜、曲率、水平变形;环境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如沉陷区地面积水的可能性;敏感目标的分布。4、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危险性分级参考依据:(1)危险性小区:房屋可正常使用,沉陷量小于1米,不易积水。(2)危险性中等区:房屋需小修,沉陷量小于1-2米,较易积水。(3)危险性大区:房屋需中、大修,沉陷量大于2米,易积水。(4)结合地面形变预测结果。(5)地面地下设施、敏感目标的分布。,二、评估注意事项,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的注意事项,十、其它注意事项1、两个矿山无论空间距离多近,(平面或垂向)评估工作不能互相代替,因为叠加影响更加严重。2、改、扩建工程评估,首先应把已有工程的地质环境问题论述清楚,再进行改扩建项目评估,且应考虑叠加影响。,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注意事项,报告书主要图件:1、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图;2、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3、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其它图件(插图):1、地理位置图;2、建设项目主要设施平面布置图(工业广场);3、区域、矿区地质构造图、水文地质图;4、矿床分布图、赋存条件剖面图;5、地面沉陷预测图(沉陷、倾斜);6、顶底板特征图;7、水面形态图(产生降落漏斗、岩溶塌陷的地区)附表:基本情况统计表;矿山地质灾害调查表;,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评估的提交成果,第一部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估第三部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第四部分.地裂缝、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 第五部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七部分.公路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汇报内容,评估的总体思路 评估的技术路线评估中需注意的问题,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个方面,一、总述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与其他工程比较,具有涉及范围广、建设场地类型多的特点,因此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具有其特性、与其他建设用地评估内容不同的地方。2、其评估范围将涉及坝址枢纽区、发电厂房区、引水线路区、水库区、建筑材料区、生活营地、两岸临时公路等。二、总体思路在对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评估中,与部颁技术要求一致,总体按以下思路进行。1、评估级别的确定;2、拟建场地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5、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6、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一、评估的总体思路,一、评估级别的确定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常规相同)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1)大型水利工程(装机容量大于35万kw)(2)中型水利工程(装机容量535万kw)(3)小型水利工程(装机容量小于5万kw)二、评估场地分区1、可调节式水电工程(一般可分为:枢纽建筑区、建材开挖区、堆碴场区、场内公路区、水库区、移民迁建新址区和生活营地区等)2、引水式水电工程(一般可分为:闸址区、建材开挖区、堆碴场区、场内公路区、引水隧道及厂房区、水库区和生活营地区等),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路线,三、拟建场地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1、必须紧密结合场地出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特点,可以借鉴区域地质资料,但不能全盘照抄。2、建议最好按分区阐述。四、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查地质灾害种类及分布。(准确查明各分区地质灾害种类、空间分布、规模大小、现状危险性等,分门别类编号并列表表示。)2、突出对边(岸)坡灾害的阐述。枢纽建筑区等工程部位地灾现状评估主要针对崩、滑、流,而对坝基(河床)可不做重点评估。3、加强对第四系堆积物的描述。(除对现有地质灾害进行详细描述外,对各分区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积物的成分、结构,尤其是其密实及胶结状况应作细致阐述,以便为下一步预测评估打下基础。)4、作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图。(当各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分布密度较大时,必须做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图。),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路线,五、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必须与工程施工部位紧密结合 枢纽建筑区、建材开挖区、场内公路区、移民迁建新址区和生活营地区等部位,常常是大挖区,开挖边坡稳定预测或定性判断至关重要。(可分岩质、土质开挖边坡分析)2、水库区岸坡稳定预测必须强调与水库正常蓄水位及水位变动带的关系(1)各种图件中必须标明水库正常蓄水位及动态水位变化。(2)除原有滑坡、崩塌需重点评价外,尤其是对部分第四系堆积物岸坡应作较为合理的库岸再造分析。(3)对库区内出现的阶地堆积,尚应进行浸没分析(涉及沼泽化和盐渍化)。3、堆碴场区应注意由堆碴不合理导致的泥石流问题。,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路线,六、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综合评估应在现状评估结果和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确定。1、危险性大:现状和预测评估结果等级中,有一项为危险性大;2、危险性中等:除危险性大和小以外的等级;3、危险性小:现状和预测评估结果等级中,两者均为为危险性小;七、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1、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的,土地适宜性为适宜;2、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防治工程简单的,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3、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的,土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另外,对各种滑坡(边坡)的各种防治措施应提出具体建议。,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评估的技术路线,八、成果图件基本要求1、各分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布图;2、典型滑坡、坍岸边坡工程地质平、剖面图;3、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4、典型滑坡等地质灾害照片。,第六部分水电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评估的技术路线,1、由于水电工程建设区分布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在进行地灾评估中,必须按工程分区进行。2、与工程分区相配套,相应提供各分区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图、典型剖面图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3、在进行水库区地灾评估中,必须结合库水位变化进行预测和综合评估。而且对库区内典型岸坡的平、剖面图,两侧边界应分别达到河水面和一级分水岭。4、对水库区内的新移民迁建场地,其后缘边坡坡体结

    注意事项

    本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本知识(PPT 99页) 》 .ppt)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