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自评报告供用电技术专业.doc

    • 资源ID:2703096       资源大小:571.50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自评报告供用电技术专业.doc

    湖 南 水 利 水 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 Power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自评报告供用电技术专业二一年九月目 录第一部分 自评报告11专业基本情况12 专业建设情况22.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32.2师资队伍82.3实践教学142.4教学管理172.5社会评价203 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224 存在的问题22第二部分 分项自评报告241示范专业申报分项自评等级汇总表252示范专业申报分项自评报告27第一部分 自评报告1 专业基本情况供用电技术专业是我院的传统与优势专业。始建于1989年,该专业20多年来为水利水电等行业培养学生数千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成为我省水电系统的技术骨干、基层领导干部。2004年学院升格为高职学院,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我院于2006年开始开设“供用电技术”专业(大专),隶属于材料与能源大类,专业代码:550306,学制三年,主要培养能在地区级电网、城市供用电系统、工矿企事业单位的供用电系统和机电设备安装企业,从事电能应用、电力管理、电力监察、建筑电气等服务于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运行、维护、技术改造、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经过二十几年的锤炼,本专业建设依托行业办学、董事会办学的优势,逐步形成了专业定位准确,课程设置紧贴行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等特色。2008年“供用电技术”专业被学院认定为院级精品专业。根据专业建设发展计划,本专业在教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现有专业教师14名,专任教师8人,其中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人(28.5%),兼职教师6人(42.8%)。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名(50%),中级职称教师 4名(40%),“双师”素质教师 9名(90%),具有研究生学位(含在读研究生)以上教师9名(45%)。兼职教师绝大部分来自于学院董事单位,都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本专业具有较完备的实习实训设备和相对固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7个,设备总价值达768.5万元,实习实训的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达95%,项目开出率达100%,价值达标率达90%,完好率达96.1%以上,可开设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所有的实习实训项目。本专业还拥有校外实训基地6个,其中浏阳株树桥水库管理局为校企重点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的有效补充,能满足顶岗实习、综合实训和专业教学的需要。本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现代社会对供电人才的职业需求,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全面推进专业素质教育,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和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社会需求等特点。2 专业建设情况2.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2.1.1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2.1.1.1 专业定位准确为了对本专业进行准确定位,我们深入郴电国际、怀化地方电网、星沙大型重工企业、凤凰城房地产项目部等生产实践场所进行考察和调研,掌握了地区级电网、城市供电系统、工矿企业的现实需求以及其对供用电技术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根据招生情况和毕业生反馈信息,我们将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为:面向市场、面向地区级电网、城市供电系统、工矿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立足湖南,服务全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从事地区级电网的运行值班、建筑电气设计与现场施工、工厂供配电技术、变电综合自动化、设备管理与维护、电力企业管理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在地区级电网、城市供用电系统、工矿企事业单位的供用电系统和机电设备安装企业,从事电能应用、电力管理、电力监察、建筑电气等服务于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运行、维护、技术改造、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2.1.1.2 办学思路明确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始终坚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牢牢树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从实际出发,将本专业的办学思路提炼为: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能力为基点开展课程改革,以双师型为目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支撑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以教学研究为基础促进专业建设。强化质量意识与标准意识、规范教学管理,把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与学生素质与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技术先进、与企业紧密联系、教学手段一流、职业特色鲜明的供用电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2.1.1.3专业建设受重视为保障本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学院特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方位指导本专业的建设工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情况如表1所示。表1:“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情况一览表序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与职称专业特长1主任委员周水生湖南省农村电气化及发展局高级工程师电气控制2副主任委员李付亮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系主任/副教授/高工继电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3委员李建云长沙市建筑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建筑电气4委员张蓉晖浏阳株树桥水库管理局高级工程师电气运行5委员禹红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系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高工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1)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进行审议。2)指导和参与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改革: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的企业专家指导或参与精品课程建设,主要负责教学内容的遴选,项目资料的提供等。 3)参与专业教学:主要是指导专业综合实训,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项目。 4)参与学生评价与考核:聘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的企业专家参与毕业答辩,参与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等,直接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2.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2.1.2.1学院重视本专业建设,特成立了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专业建设实施有保障供用电技术专业为我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在电力类专业群中一直起着引领的作用。本专业2008年确定为院级精品专业,2010年确定申报水利部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对示范专业的建设工作,特成立了以范金星院长为组长、殷国仕副院长、万超波、李华等生产专家为副组长、系主任、教务处处长等组成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示范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电力系根据学院安排,制定了示范专业建设规划,并成立了以机电专业教研室为主的专业建设实施小组,着手本专业的建设。2.1.2.2依据科学的调查研究,邀请企业行业生产专家参与分析,制定了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供用电技术专业根据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依据科学的调查研究,邀请企业行业生产专家参与分析,制订了科学可行的建设规划,从专业培养目标、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的建设、校内实训设施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划。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可行,措施得力,取得显著的效果,主要有: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制定了“工学交替,理论实践三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合一、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合一、技能标准与技能考证合一”,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培养的能力目标、态度目标、学生素能等方面。教学效果显著,2010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4.2。课程体系与教学教学内容改革:对本专业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工作,专业核心课程依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制定了的新的课程标准。目前,本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门;参与了水利机电类职业教育协会统编教材9部,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校本教材9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小于1:1.5,实践教学实施“五化”设计思想:即实训项目化、教学一体化、内容任务化、考试全程化、实践职业化。教学安排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分三次进行,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等措施,形成了一支思想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优良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本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66.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50%,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占87.5%。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本专业拥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7个,校外实训基地6个,其中浏阳株树桥水库管理局为校企重点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历年毕业生获得“双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4%以上。产学研共同建设:团队成员主持、参与教科研课题18项,共获课题经费97.8万元;编写教材(讲义)近二十部;近四年来专业教师发表论文51篇,其中EI收录2篇,核心期刊15篇;获各种成果奖励10项。2.1.3人才培养模式2.1.3.1学院“董事办学”,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学院的董事会是由我省水利系统63家单位组成,水利厅厅长担任董事长、学院院长担任常务副董事长,主要组成单位的一把手担任副董事长。董事会参与学院的决策、专业建设、就业指导等工作。董事会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董事会决策机制如图2所示。 2.1.3.2 创新“工学交替,理论实践三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本专业确定为:构建“工学交替,理论实践三合一” 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合一、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合一、技能标准与技能考证合一”。工学交替:安排三轮工学交替过程,即每学年安排一轮。通过第一轮工学交替(第一学年暑假,生产一线顶岗2周),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技能;通过第二轮工学交替(第二学年暑假,生产一线顶岗24周),提高学生专项技能;通过第三轮工学交替(第三学年第六学期、寒假,生产一线顶岗6个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合一:本专业围绕变配电室电气值班员、变配电安装工、电气试验工和用电监察员等岗位要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组织实施,依据职业要求安排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合一:将同类工作任务集合构建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组织课程教学过程。技能标准与技能考证合一:参照职业资格取证的要求制定本专业职业技能评价标准,要求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同时,能掌握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能够获取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1.3.3创新“专业+用电管理+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学院利用拥有设施比较先进的配电房的资源优势,将供用电专业的主体课程的教学放在了学院配电房中进行,形成了“专业+用电管理+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2.1.4按照生产一线职业要求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多元化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企业行业职业需求为依据,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参与分析论证,结合维修电工、电工上岗作业证、变配电安装工、电气试验工及变配电值班等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来设置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做到了能保证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上岗,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多元化,要求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教学内容不仅仅包含生产一线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还将生产一线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融入教材。2.1.4.1 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结合企业行业调查,通过聘请相关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分析论证,初步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行业的职业技能需要,全面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着重开发新的的专业课程,开发新的工学结合教材。2.1.4.2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变适应与教学改革的实施在课程教学中,打破陈旧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模拟工作情景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使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2.1.4.3 考核形式灵活多样,考核评价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结合为了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配合课程教学,建立试卷库、试题库、建立教考分离,改变传统的笔试一统天下局面,结合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在电气识图考试中,采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办法,既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更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且把能力考核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考核评价标准紧扣职业岗位技术标准、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要求,推行“双证书”教育制度。2.1.4.4 课程改革蓬勃发展,课程建设见成效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开发3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门。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改革的最终体现。因此本专业使用水利行业统编教材高达80%,在使用优秀教材的同时,鼓励教师自编工学结合的教材和讲义,如继电保护安装调试实习实训指导、电器安装实习实训指导书等,共9部(本)。2.2 师资队伍2.2.1 师资队伍结构2.2.1.1  教学队伍稳定,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供用电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名(50%),中级职称教师 3名(37.5%),“双师”素质教师 7名(87.5%),具有研究生学位(含在读研究生)以上教师6名(75%)。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形成了年龄和职称的梯队。本专业师资队伍(见表2:“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情况一览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2.1.2 专业团队整体学术水平高,在省内水电行业影响较大,是一个合理、科学的学术梯队专业团队有:一级注册建造师1人、注册监理工程师1人、注册造价工程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首届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人、国内访问学者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团队成员中有2人是湖南水利科技成果评审专家;2人是湖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3人是湖南洞庭招标代理公司评标专家。本专业团队在积极开展专业改革、课程改革的同时,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以本专业团队为主研究的“基于DSP的多功能微机保护与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培训系统研制”、“小型水电站联合竞价上网模式与方法”、“湖南农村水电站现代化管理模式”、“电力二次系统存储备份方案研究”,先后分获湖南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团队荣获2007年度“湖南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表2:“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情况一览表编号姓名性别出生 年月学历学位专业职 称主要任教课程、指导实训项目双师教师任职资格备注教师系列非教师系列1禹红女73.11硕士电气工程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是有专业带头人2李付亮男74.07硕士电气工程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与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是有骨干3杨亚军女66.12学士机电设备副教授供用电网络网络运行及设计是有骨干4吴明亮男64.02机电设备副教授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运行与维护是有骨干5马威男82.12在读研究生电气工程讲师电力内外线施工是有6胡文花女75.05在读研究生电气工程工程师设备的绝缘试验与防护是有骨干调入7陈璇女82.10在读研究生自动化讲师可编程控制系统分析及应用是有8杨思斯女83.10在读研究生电气工程助教电路分析与应用、用电管理9李建云女66.5硕士发配电教授级工程师毕业设计兼职10谢培元男75.3硕士电气工程工程师计算机监控系统安装与调试兼职11张蓉晖女67.12发配电高级工程师变配电安装检修 顶岗实习兼职12雷红才男74.1硕士电气工程高级工程师电气试验兼职13王柏林男60.7发配电高级工程师变配电安装检修实习 顶岗实习兼职14唐义男60.12电气工程工程师变配电安装检修实习 顶岗实习兼职称号。团队成员参与编写了“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六卷第七篇第五章小型水电站运行”。团队成员有4人5次参加了“湖南省水电行业工人等级升级考试”命题与实操主考工作。多名团队成员参与了部分小水电站工人招聘的主考工作。2.2.1.3 “外进”和“内培”构建一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根据教师建设规划,本专业在双师素质建设方面:“外进”和“内培”双管齐下,在积极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的同时,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双师素质培训等措施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有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7.5%。2.2.1.4多名实践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的校外兼职教师成了教学队伍的有效补充除了本学院的专业教师以外,本专业还从企事业单位聘请6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优化了教师结构。2006年12月本专业成立了由一批企业专家和学者担纲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本专业建设的重要智囊、参谋机构,就专业发展建设、课程设置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同时作为兼职教师,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指导毕业设计等,为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极大的充实和提高了师资队伍。2.2.2 主讲教师情况2.2.2.1主讲教师基本情况本专业现有主讲教师6名, 其中副高以上教师4人,比例达66.7%。硕士学位以上4人(在读2人),占66.7%,其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6人,占主讲教师的比例为100%。副高以上教师每年为学生讲授一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近三年公开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李付亮副教授主持省级精品课程水电站继电保护(本专业中为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与设计)的建设;禹红副教授、吴明亮副教授分别主持一项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表3:“供用电技术”主讲教师情况一览表编号姓名性别出生 年月学历学位专业职 称主要任教课程、指导实训项目双师教师系列非教师系列1禹红女73.11硕士电气工程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是2李付亮男74.07硕士电气工程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与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是3杨亚军女66.12 学士机电设备副教授供用电网络网络运行及设计是4吴明亮男64.02机电设备副教授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运行与维护是5马威男82.12在读研究生电气工程讲师电力内外线施工是6胡文花女75.05在读研究生电气工程工程师设备的绝缘试验与防护是2.2.2.2 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湛、敢于创新、专心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系部和专业教研室一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师德师风的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作为职务职称聘任、晋升、奖惩以及部门和个人评优的重要依据。师德师风建设卓见成效,本专业的李付亮、禹红、吴明亮、马威、胡文花等老师多次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李付亮老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湖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2.2.2.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学院一直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近五年教师培养措施与成效:1)在职学习:鼓励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提升专业水平。近五年来,先后有李付亮、禹红2位老师获得了在职工程硕士学位,陈璇、胡文花、杨思斯等4位老师工程硕士在读。2)引进现场专家:为了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们采取从企业引进现场技术人员补充师资队伍。近五年来,从水府庙电站引进了胡文花。3)在职培训与进修:我们每年都派教师参加专业理论与高职教育理论的培训与进修。专业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与进修,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技能,又开拓了视野,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坚持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设立教师到企业服务工作的管理、激励制度。如: 2009年选派杨思斯老师前往欧阳海水电站顶岗学习半年;2009年选送李付亮老师前往湖南湘中输变电建设公司挂职锻炼1年; 2010年选派禹红老师前往仰天湖风电场顶岗学习半个月;2010年选派胡文花、马威老师前往株洲时代顶岗学习半个月等等。4)开展“一帮一”活动:新教师来校第一年,指派老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实施“一帮一”活动。老教师从教学文件的学习、备课、上课、专业知识的理解等各个方面进行悉心指导,加快了新教师的培养步伐。实现了学做“先生”、先做“学生”、争做“能手”、要做“专家”的阶段培养。5)校企合作提高教师水平:开展与学院董事单位和校外实习实训单位的校企合作,通过培训、项目合作等手段提高教师水平。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专业定点实习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习;完成以企业生产实际为题的毕业设计;为企业开办技术短训班;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既为企业提供了有效服务,更重要的,广大教师通过这一窗口,及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潜力,为教师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使我们的学校办学始终紧跟企业的要求。6)加强教学督导:目前,我院建立了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机制和“院-系-教研室三级听课制度”,通过组织同行听课,取长补短,促进教师共同成长。供用电技术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胜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训练的教师队伍,能满足课程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成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利保障。 2.2.3教学改革与实践在本专业建设中,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中坚持做到:一是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二是改革有计划、有目标、有成效。2.2.3.1 按“工作过程导向”改革课程体系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按“工作过程导向”改革了课程体系;在遴选教学内容上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通过任务驱动来实施教学。其中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运行、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供用电网络网络运行及设计3门核心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改革。2.2.3.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各类工学结合特色教材供用电技术专业团队协同相关单位的企业行业专家为本专业编写实习实训指导书及电力类工学结合特色教材。专业教材与指导书情况见表4、表5 。表4:“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师参与编写专业教材序号专业教材名称编写教师角色出版社出版时间1水电站继电保护李付亮第一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9月2电机与电力拖动李付亮第二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3水电站电气设备禹 红第二副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11月4电气控制与PLC吴明亮第二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8月5电路基础禹 红第二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8月6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杨亚军第一副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8月7水电站辅助设备胡文花参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1月8电子技术禹 红第二副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9电路禹 红第二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12月表5:“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师参与编写指导书序号专业教材名称编写教师角色出版社出版时间1继电保护调试与二次配线实习实训指导李付亮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8月2电器安装实习实训指导胡文花主编校本教材2007年5月3电工实训指导李付亮、禹 红等主编校本教材2004年10月4运行实习指导胡文花、张蓉晖主编校本教材2006年10月5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指导李付亮主编校本教材2007年8月6PLC应用实训指导吴明亮主编校本教材2007年8月7电气一次课程设计指导陈 芳、张蓉晖主编校本教材2006年5月8顶岗实习指导李付亮、张蓉晖主编校本教材2007年9月9毕业设计指导李付亮、胡文花、禹 红、李建云主编校本教材2007年3月2.2.3.3课程改革见成效,建设多门省、院级精品课程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成绩显著,李付亮老师主持建设了水电站继电保护(本专业中为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与设计)省级精品课程;禹红老师主持建设了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本专业中为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教育部水利水电工程教指委精品课程;吴明亮老师主持建设了电气控制与PLC(本专业中为可编程控制系统分析及应用);马威老师主持建设了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院级精品课程等等。2.2.3.4教学改革研究与推广1)教学改革研究与推广的成果: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2006年由“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师为主研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研究”院级课题结题,并获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课题获省教科院立项;2009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课题获湖南省教育厅立项; 2009年“先教会学生,后教懂学生教学模式在电类专业中的推广与应用”、“单片机应用开发实验箱的研究”等5个院级教研课题于2009年顺利结题。近三年来,专业教师团队共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4篇。表6:“供用电技术”专业团队近三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教研教改论文序号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时 间作者1巧用计算方法 提高测量精度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李付亮2加强实践教学 坚持四个“注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李付亮3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提高学生职业实践技能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8.1李付亮4利用实验仿真系统推进高知实验教学改革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禹 红5“利用实物现场引导拓展式”的教学方式-在水电站电气部分课程中的应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禹 红6关于办好高等职业院校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禹红7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层次定位浅析当代教育论坛2009.6禹红8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中国电力教育2007.8胡文花9模块式教学在高职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098吴明亮10浅谈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改革中国科技博览2009.35期吴明亮11高职电力类CAD教学方法初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马威12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改革考试周刊2009.14期马威13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与方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期马威14浅议实验设备的“三段式”管理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5期马威3 实践教学2.3.1 实践教学条件2.31.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学院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7个,设备总价值达768.5万元,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达95%,项目开出率达100%,价值达标率达90%,完好率达96%以上。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名称如表7所示,主要实习实训场所介绍如表8所示。表7 :“供用电技术”专业相关的校内实习实训室名称序号实习实训室名称序号实习实训室名称1模拟电站2继电保护实训室3电气二次实训室4PLC应用实训室5单片机应用实训室6电工实训室7电子实训室8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9电气控制实训室10电气技术实训室11电机维修实训室12低压配电实训场(一)13低压配电实训场(二)(学院配电房)14高压设备检修实训场15高压试验室16焊工实训室17金工实训室表8 :“供用电技术”专业相关校内主要实习实训室介绍序号实训室名称主要设备价值(万元)主要功能1模拟电站3台同步发电机组、12块成套配电装置、6块常规控制屏、6块常规保护屏、2块同期屏、1套直流系统、1套厂用电系统、1套SJK-8000综合自动化系统151.3作为“供配电网络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与设计”、“供配电网络运行及设计”、“变配电综合自动化运行与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做合一”场所,能承担运行实习、生产实习等综合实训项目。2继电保护实训室8套常规继电器调试设备、2套多功能微机保护与综合自动化实训装置、3台微机保护测试仪40.9作为“供配电网络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与设计”、 “变配电综合自动化运行与维护”等课程“教、学、做合一”场所,能承担保护调试实习项目。3电气二次实训室10块保护控制屏、配线工具仪表10作为“供配电网络继电保护运行、维护与设计”课程“教、学、做合一”场所,能承担二次配线实习项目。4电气技术实训室8套电气技术实训装置41.6作为“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电力内外线施工”课程“教、学、做合一”场所。5电气控制实训室低压电器、仪器仪表若干2.1作为“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电力内外线施工”课程“教、学、做合一”场所。能承担电器安装实习项目。6低压配电实训场(一)直流屏、高压计量柜、低压配电柜等82.2作为“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电力内外线施工”课程“教、学、做合一”场所。能承担运行实习项目。7低压配电实训场(二)变压器、直流屏、高压计量柜、低压配电柜、进线柜、电压互感器柜、变压器出线柜、联络屏等250作为“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 供用电网络网络运行及设计”课程“教、学、做合一”场所。能承担运行实习项目。8高压试验室高压试验变压器1台、变比测试仪1台、高压开关动特性测试仪1台、真空度测试仪1台22.3作为“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 “设备绝缘试验与防护”课程“教、学、做合一”场所。能承担电器安装实习项目。9高压设备检修实训场高压油断路器12台、真空开关3台、变压器1台、避雷器6台、高压隔离开关6台、高压开关柜5台12作为“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电力内外线施工”“ 设备绝缘试验与防护”课程“教、学、做合一”场所。能承担电器安装实习项目。为加强对实习实训室的管理,教务处设立了实训中心,系部也设置了实训科与实训教研室。制定了校内实习实训室管理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规定、实验实训设备采购制度、实习实训设备报废制度、实习实训成绩评定办法、实习实训室开放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实习实训室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校内实习实训室实施了开放式的管理,利用课余开放时间,每周达到18小时。2.3.1.2校外实训基地学院现有与“供用电技术”专业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6个,其中浏阳株树桥水库管理局为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校内实习实训条件的有效补充,能满足顶岗实习、综合实训和专业教学的需要。表9 :“供用电技术”专业相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序号实习实训室名称序号实习实训室名称1浏阳株树桥水库管理局(校企共建)2南方自动化电气设备有限公司3长沙凯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湖南邮电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5长沙同庆电气信息有限公司6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总院2.3.2实践教学内容校内外专家共同研讨本专业教学方案的设计,本着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原则,设置了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实践环节,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达到1:1.5。2.3.2.1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本专业按“工作过程导向”来改革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基本上实现了理实一体化,原来集中开设的:万用表安装与使用、电气工程CAD实训、供用电网络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调试及二次配线实习、供配电技术实训、企业电气运行与维护实习、技能综合训练与考核等实习、实训项目分别融入到了供配电网络继电保护运行与设计、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与故障处理等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集中实训环节仅仅保留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少数综合性项目。专业组组织教师编写了对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其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和实用性;把行业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融入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智力、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步提高。2.3.2.2实习、实训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实习、实训内容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由专项到综合,融合了维修电工职业资格、变电设备安装工、变配电室值班员及电工中、高级标准,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将假期社会实践和专业协会活动纳入实践训练体系,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这样的专业培养方案将双证制教育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供用电技术专业2008届毕业生取证率为94,2009届毕业生取证率为95.6,2010届毕业生取证率为98.3。 2.3.2.3 积极组织学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本专业积极组织学生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变配电室电气运行值班员”、“ 变配电设备安装工” 、“高压电工进网”等多种证书供学生选考,保证每位学生在毕业时都能获得一种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08届毕业生取证率为94,20

    注意事项

    本文(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自评报告供用电技术专业.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