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上海市青浦新城(淀山湖新城)总体规划修改.doc

    • 资源ID:2699981       资源大小:777.50K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市青浦新城(淀山湖新城)总体规划修改.doc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设计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28)规划设计证书等级:甲级上海市青浦新城(淀山湖新城)总体规划修改 目 录第1章总 则5第一条规划依据5第二条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6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6第四条规划年限6第五条规划发展战略目标6第2章区域发展7第六条区域性质7第七条城乡体系7第八条空间管制9第九条区域功能结构10第十条区域土地使用12第十一条区域综合交通12第十二条区域生态网络14第十三条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和自然保护15第十四条区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6第3章城市规划范围、性质和规模17第十五条城市规划范围17第十六条城市性质17第十七条城市规模17第4章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19第十八条用地发展方向选择19第十九条规划结构19第二十条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及用地指标20第二十一条城市产业用地布局22第二十二条住宅用地布局与居住人口分布22第二十三条城市主要公共设施布局24第5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6第二十四条目标与原则26第二十五条发展策略26第二十六条道路系统26第二十七条公共交通27第二十八条交通枢纽28第二十九条停车系统28第三十条加油(气)站28第三十一条水上交通28第6章景观风貌与绿地系统规划29第三十二条总体目标29第三十三条生态环境建设策略29第三十四条景观风貌规划29第三十五条绿地系统规划31第三十六条开发强度控制31第三十七条建筑高度控制32第7章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33第三十八条朱家角镇的特殊地位与规划控制33第三十九条青浦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34第四十条给水系统规划36第四十一条燃气系统规划37第四十二条雨水系统规划37第四十三条污水系统规划38第四十四条供电系统规划39第四十五条通信系统规划40第四十六条邮政系统规划41第四十七条环卫系统规划41第四十八条城市防灾规划42第9章环境保护规划44第四十九条环境保护总体目标44第五十条大气环境规划44第五十一条水环境规划44第五十二条声环境规划45第五十三条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6第10章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47第五十四条控制性编制单元划分47第11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50第五十五条指导思想50第五十六条规划原则50第五十七条近期建设重点51第12章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措施53第五十八条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运作机制53第五十九条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53第六十条制定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导向的城市公共政策53第六十一条对城市远景用地发展方向的建议53第13章涉及修改强制性内容54第六十二条新城范围54第六十三条发展规模54第六十四条住宅容量指标控制54第六十五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55第六十六条综合交通55第六十七条市政设施55第1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 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4. 青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5. 上海市青浦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年),(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8月上海市政府批复)6. 青浦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4月青浦区政府批复)7. 青浦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6-2020年)(编制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年11月上海市政府批复)8.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中心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年7月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批复)9. 青浦新城QPC10201(中一)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12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批复)10. 上海市青浦区新城1站大型居住社区(QPC1010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9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批复)11. 上海市青浦区新城QP10303(中四)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3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批复)12. 东方绿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8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批复)第二条 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1. 以青浦区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思考为出发点,深化、优化原青浦新城总体规划,从更大范围研究青浦新城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2. 进一步优化城市性质,突出城市特色,弘扬“湖滨”的鲜明自然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深化研究城市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3. 合理布置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1. 体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建设城乡统筹、产城联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智慧的现代化新城。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注重近期的可操作性,又立足长远,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城。3. 融入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发挥地域优势,构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且能与青浦生态环境要求相匹配的产业结构体系。4. 突出青浦的地域特色,保护并延续青浦的历史文脉,合理保护好传统风貌、历史建筑、古树名木,进一步弘扬城市精神和历史文化。第四条 规划年限本次规划的年限为20092020年。第五条 规划发展战略目标1. 总体发展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湖滨城市。2. 经济环境的目标注重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提升第二产业能级。建立一个产业结构合理、资源转化效率高、平衡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3. 社会环境目标创造一个社会安定、邻里和睦、保障健全、政治民主、公共服务体系完备的、开放的文明社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事业体系。4. 城市环境目标(1)建设生态适宜居住的城市。(2)具有地域物质文化特色的城市。(3)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综合性新城。第2章 区域发展第六条 区域性质将青浦区建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上海西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区、低碳发展模式的率先实践区、宜居宜业的生态特色区以及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功能节点。第七条 城乡体系青浦区域总面积668.5平方公里,规划2020年,全区人口规模约为143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134万,城市化水平约为94%左右。青浦区将形成以1个新城为核心,8个新市镇为纽带,70个左右中心村为基础的1870城乡体系结构。1、青浦新城青浦新城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包括香花桥街道、盈浦街道、夏阳街道(一部分),朱家角镇(一部分),赵巷镇(一部分)。是为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发挥规模效应,推动郊区城市化进程,建设的具有综合功能的中等规模城市。规划青浦新城具有居住、工业、商贸、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规划至2020年人口规模为70万人,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8.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6平方米/人。2、新市镇青浦区下辖8个新市镇。(1)徐泾镇徐泾镇是虹桥商务区功能拓展区的重要组成,以特色居住、商业服务和商务办公功能为主导的城市化区域,青浦区东部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规模28.4万人,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约为30.9平方公里。(2)赵巷镇赵巷镇是青浦区东部以市郊现代服务业、生态居住、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现代化宜居城镇。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规模14.5万人(其中7万人计入青浦新城),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20.0平方公里(其中10平方公里计入青浦新城)。(3)华新镇华新镇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功能为主导的新市镇,青浦北部地区的商贸、文化、物流、产业中心。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规模9.8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为17.1平方公里。(4)白鹤镇上海西北部以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为主导的农业城镇;青浦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良好人居环境和水乡特色风貌的生态型城镇。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规模7.3万人,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约为11.2平方公里。(5)重固镇重固镇是青浦北片区的物流中心,是青浦市级工业园配套的生活服务基地,是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服务的家居建材产业基地之一;是青浦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基地;是辐射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及农业观光旅游的郊区新市镇。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规模约3.8万人,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约为3.9平方公里。(6)朱家角镇朱家角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淀山湖风景区的组成部分,是青浦区西部集休闲旅游功能、商务会务功能、生态居住功能和都市农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旅游城镇。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规模约19.6万人(其中18.8万计入青浦新城),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约为34.6平方公里(其中30.4平方公里计入青浦新城)。(7)金泽镇金泽镇是青浦区西部以生态农业和旅游度假为主导的农业城镇;青浦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市级青松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和具有江南水乡风貌的生态型城镇。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规模8.5万人,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约为12.8平方公里。(8)练塘镇练塘镇是青浦西翼环淀山湖区域重要的城镇之一,是历史文化名镇、红色旅游重镇、私营经济强镇、现代农业大镇、生态环境示范镇。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规模5.5万人,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约为12.4平方公里。4、中心村青浦区规划约为70个中心村,总人口约8.8万,每个中心村人口控制在1200人左右。规划加强公共设施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第八条 空间管制1、禁建区:青浦区行政范围内无禁建区。2、限建区:在规划中划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确有必要进行建设时,应符合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具体包括农业用地、生态用地等,用地面积约440.5平方公里。3、适建区:适建区主要包括工程地质评价条件较好、限建区之外的其他区域,包括城市建设区、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区及其它适宜建设的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用地面积约228平方公里。第九条 区域功能结构规划 “一轴、四片、五心”的空间布局结构,同时形成“一区三带四廊”的生态空间格局。1、区域发展轴和发展带规划1条区域发展轴。“一轴”为沪渝发展轴。具体走向:徐泾赵巷中心青浦新城金泽。沪渝轴是全市东西向发展轴线的组成部分,是青浦区重要的功能发展主动脉。2、功能片区规划4个功能片区,包括青浦新城、北片区、东片区、西南片区。其中“一城两翼”(青浦新城、东片区和西南片区)为重点片区。全力推动“一城两翼”发展战略的实施,基本形成构架合理、产城互动、均衡发展的区域统筹发展格局。通过青浦新城、环淀山湖地区以及西虹桥地区的开发建设,打造地区发展的动力引擎,进一步优化区域职能分工,形成东西联动、协调互动的总体发展格局。(1)青浦新城青浦新城是青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上海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青浦新城应充分发挥地处沿沪宁和沪杭甬发展轴线关键节点的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新城功能、提升产业能级,积极拓展青浦在西翼组合新城群中的职能分工,力争成为上海西翼空间发展的重要引擎。青浦新城建设应秉承“产城一体、水城融合”的城市发展理念,加快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生态宜居的湖滨新城,努力建设青浦“调结构、促转型”的示范点。(2)东片区东片区依托临近中心城的地理区位优势,积极接受上海中心城的辐射,承接中心城的人口导入和产业外溢,同时应把握住虹桥商务区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大力拓展以会展、商贸及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徐泾、赵巷地区的城乡发展,构筑青东地区的发展新高地。(3)西南片区依托天然湖泊资源和金泽、练塘地区的历史人文资源,进一步拓展以休闲旅游业、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高端商务服务产业、生态居住产业为主导的地区功能,大力发展特色湖区经济,打造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知名湖区,提升“绿色青浦”的品牌知名度。(4)北片区北片区是上海西北部以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为主导的片区;青浦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良好人居环境和水乡特色风貌的生态型城镇片区。3、公共中心规划1个区级商业中心、3个地区商业中心和4个专业中心。(1)区级商业中心规划1个区级商业中心,位于青浦老城北部,公园路两侧和夏阳湖周边地区。(2)地区商业中心规划3个地区商业中心,以商业商贸功能为主,分别位于新城文化创意新区、徐泾镇和金泽镇。新城文化创意新区结合淀山湖大道站轨道交通站点和三分荡景观资源,建设集商业、商务、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地区商业中心。东片区商业中心位于徐泾东部地区,以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地区商业中心。西南片区地区商业中心布置在金泽镇区北部,形成以商业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地区商业中心。(3)专业中心分别是徐泾镇大会展专业中心,赵巷镇超级商贸中心、朱家角镇古镇文化旅游专业中心,金泽环淀山湖旅游度假专业中心。第十条 区域土地使用青浦区规划建设用地约为228平方公里,占区域总用地的34.1%。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约为219.8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96.4%;农村居民点约为8.2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3.6%。青浦区规划集中建设区约189.8平方公里,其中集中建设区内城镇建设用地约为173.4平方公里,集中建设区外城镇建设用地约为46.4平方公里,分别占城镇建设用地的78.9%和21.1%。集中建设区外主要为道路广场用地、市政交通设施和其他零星城镇建设用地。青浦区非建设用地约为440.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65.9%。其中骨干水系约131.7平方公里;基本生态用地约为186.1平方公里,主要位于“三主三副”的生态网络空间格局,用于保障城镇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其他用地约为122.7平方公里,以农田为主集中布局于青浦区的西南部地区。第十一条 区域综合交通1、对外交通规划有沪杭磁浮城际线经过。沪杭磁浮城际线上海段起讫点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市界,线路正线长度约55公里,区间正线线间距采用5.1米,线路上下行轨道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为工程的线路用地规划控制范围。沪杭磁浮城际线青浦区段线路基本平行于沪渝高速公路(G50),由其北侧经过,后转向南沿上海绕城高速(G1501)走行。规划3条轨道交通线,即轨道交通2号线、17号线、23号线(研究线路),共设17个车站。规划2处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规划6条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总长度约128公里),分别为沈海高速(G15)、沪渝高速(G50)、沪宁高速(G2)、申嘉湖高速(S32)、沪常高速(S26)和上海绕城高速(G1501)。2、道路系统青浦区域干道系统分为高速公路(快速路)、市级主要干线、市级次要干线、区域干线4个层次。规划干道系统总长度约710公里,干道网密度约0.9公里/平方公里。(1)高速公路、快速路规划6条高速公路、快速路(总长度约128公里),分别为沈海高速(G15)、沪渝高速(G50)、沪宁高速(G2)、申嘉湖高速(S32)、沪常高速(S26)和上海绕城高速(G1501)。(2)市级主要干线、次要干线规划主要干线和次要干线公路形成“八横七纵”的路网格局(总长度约230公里)。“八横”:纪白公路-纪鹤公路、北青公路、崧泽高架路-崧泽大道、沪青平公路、沈砖公路、松蒸公路、太浦河北路、商周公路。 “七纵”:蟠龙路、嘉松公路、山周公路、外青松公路、朱枫公路、沈太公路、金商公路。(3)区域干线区域干线公路总长度约257公里。青浦区市级干线规划控制一览表道路等级路名起讫点红线宽度(米)隔离带宽度(米)高速公路(快速路)沈海高速G15嘉定区界G506050沪渝高速G50市界嘉闵高架路6050沪宁高速G2山周公路G156050申嘉湖高速S32市界G606050沪常高速S26市界G156050上海绕城高速G1501市界松江区界6050市级主、次要干线嘉闵高架路嘉闵高架路G506050崧泽高架路G15嘉闵高架路6050北青公路市界G155020嘉松公路G2外青松公路5015沪青平公路市界复兴路复兴路朱泖河朱泖河嘉闵高架路45504517.51517.5崧泽大道市界嘉松公路嘉松公路G15505057(北侧)63(南侧)沈太公路沈砖公路松江区界4010太浦河北路沪青平公路朱枫公路4010蟠龙路蟠龙塘G5032-4010松蒸公路朱枫公路老松蒸公路老松蒸公路松江区界40402010山周公路G2纪鹤公路纪鹤公路松江区界45401010朱枫公路沪青平公路S324020沈砖公路朱枫公路G15014010金商公路市界沪青平公路405商周公路市界金商公路405外青松公路G1501S26S26青安路青安路山周公路405040101510纪白公路市界外青松公路407.5纪鹤公路外青松公路G1540103、区域公共交通规划8处综合交通枢纽,分别为中国博览会北站枢纽、蟠龙路站枢纽、徐泾北城站枢纽、嘉松中路站枢纽、汇金路站枢纽、外青松公路站枢纽、漕盈路站枢纽和朱家角站枢纽。规划15处公交换乘枢纽。规划4处公交保养场。第十二条 区域生态网络根据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结构规划,青浦区涉及近郊绿环6.6平方公里,嘉青生态走廊和青松生态走廊(共200.4平方公里)。规划形成“三主三副”的生态网络空间:“三主”为吴淞江沿岸、沪渝高速(G50)沿线及拦路港泖河沿线生态走廊,是青浦区环境品质最重要的保障, “三副”为新通波塘、油墩港、太浦河生态通廊。第十三条 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和自然保护保护内容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遗产着重保护好现有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镇和练塘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共50处,以及7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和296个全国文物普查录入文物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着重继承和发扬优秀健康的地方传统文化、民俗民风、戏剧曲艺、民间工艺等。1、古文化遗址青浦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文化遗址众多,其中包括: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崧泽古文化遗址、寺前村古文化遗址、金山坟古文化遗址、刘夏古文化遗址;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骆驼墩古文化遗址。2、历史文化风貌区青浦区内共有7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分别为朱家角古镇、青浦老城区、金泽古镇、练塘古镇、徐泾蟠龙古镇、白鹤古镇和重固古镇。3、传统文化青浦区历史悠久,民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代结合迎神赛会,都有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有青浦田歌、江南丝竹、钹子书、马灯舞、莲湘、荡湖船等二十多种。应结合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举行年度性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不断的整理、发掘、宣传传统民俗文化。第十四条 区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供水保留并扩建1座太浦河原水厂,敷设相应原水输水管道。保留并扩建青浦第二水厂和徐泾水厂。保留6座水库唧站。规划新建青浦第三水厂。规划新增2座水库唧站。2、燃气规划保留2座天然气门站,1座天然气调压站。规划新增1座天然气调压站。3、雨水青浦区属青松大控制片、太南片、太北片和商塌片控制范围。规划结合青浦区的建设,除已建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予以保留外,其余区域利用现有的水系,采用城市圩区的排水模式,即地区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圩区内河流翻水泵站圩区外河流。一般地区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年,行政中心、重要商业区等设计暴雨重现期可适当提高至35年。综合径流系数为0.50.7。4、污水扩建青浦第二污水处理厂、朱家角污水处理厂、徐泾污水处理厂、练塘污水处理厂、华新污水处理厂、商塌污水处理厂、西岑污水处理厂、金泽污水处理厂。规划新增青浦第三污水处理厂、白鹤污水处理厂。5、供电规划保留沪西1000KV变电站、练塘500KV变电站、华新500KV换流站、2座220KV变电站和园区热电厂。规划新增燃机电厂、13座220KV变电站。规划在南部新增1000KV特高压走廊。保留现状高压走廊,进一步完善沿油墩港等架设的高压走廊。6、通信规划保留20处通信机房。规划新增6处通信机房。7、邮政规划保留现有19处邮政支局。规划新增7处邮政支局,1座邮件转运中心。8、环卫规划保留1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2座生活垃圾中转站。规划新增6座生活垃圾中转站。9、消防规划保留2座消防站。规划新增13座消防站。第3章 城市规划范围、性质和规模第十五条 城市规划范围规划四至范围为:(自北侧开始顺时针方向)沪常高速公路(原苏沪高速公路)油墩港章泾江老通波塘沪青平公路淀山湖东岸青赵路青赵公路。规划范围总面积约为119平方公里。第十六条 城市性质接受虹桥枢纽的辐射,提升城市功能和能级,将青浦新城建设成为上海西部服务长三角区域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以及具有“水乡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生态宜居城市。第十七条 城市规模规划至2020年人口规模为7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88.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6平方米/人。青浦城区(工业区除外)人口规模约为58.8万,建设用地规模为46.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3万人/平方公里。第4章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第十八条 用地发展方向选择以“产城一体、水城融合”为理念,在原总体规划范围基础上,向北将青浦市级工业园区整体纳入新城范围,强化产业支撑作用,推动产城一体化发展。向西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拓展新城范围至淀山湖东岸,建设“绿色水都”。第十九条 规划结构形成“三轴、四区、五心”的规划结构。1. “三轴”淀山湖大道发展轴、公园路发展轴和外青松公路发展轴。2. “四区”(1)城市综合服务区油墩港与西大盈港之间部分。是青浦新城商业、商贸、娱乐等公共服务功能的集聚区和居住区。(2)文化创意新区西大盈港与港周路之间部分。连接朱家角镇和城市综合服务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区和居住区。结合生态型和特色型的居住开发,积极营造“滨水城市”的特征。(3)古镇休闲区港周路以西至淀山湖东岸部分。是旅游休闲、会议会展、特色居住功能的集聚区。强调生态环境修复和历史风貌保护,兼顾旅游开发,营造传统水乡古镇风貌特色和滨湖景观特色。(4)智慧产业区包括张江高科技园区青浦园区,东至上海绕城高速(G1501)、南至北青公路、西至青赵公路、北至沪常高速(S26)。实现产业能级调整和提升,形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功能集聚区。青浦工业园区:东至油墩港、南至上达河、西至青赵公路、北至北青公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提升产业能级,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和创意产业功能集聚区。青浦出口加工区:东至通波搪、南至318国道、西至油墩港及上海绕城高速(G1501)、北至章泾江及沪常高速(S26)。现状工业予以保留提升,重点进行环境改造和设施完善,形成国家级出口加工和外向型产业集聚区。3. “五心”(1)老城商业中心整合原有公共设施资源,结合护城河与公共绿地,提升传统商业功能与环境品质。(2)夏阳湖公共服务中心指夏阳湖周边、外青松公路站点周边和公园路地区,青浦新城主要公共服务功能所在地,综合设置商业、文化等设施,发挥其公共服务中心功能。(3)三分荡商业文化中心结合三分荡水面和轨道交通17号线淀山湖大道站,规划形成文化、商业、商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公共中心。(4)朱家角旅游休闲中心位于朱家角镇,整合古镇、新镇旅游休闲资源,形成服务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休闲中心。(5)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位于上达河以北、漕盈路两侧,结合总部基地和研发中心,设置高星级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形成服务于周边生产的服务中心。第二十条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及用地指标1.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的原则(1) 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城市空间发展的要求;反映城市的性质、职能和社会经济特征;反映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2) 城市用地的发展应有利于支持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用地布局应处理好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3) 有利于城市生活的组织。不同的用地布局结构将会导致不同的生活组织方式,城市用地布局应当有利于方便居民工作和生活,使各类用地的布局更加合理。(4)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妥善处理已经划拨或出让土地的规划安排,盘活土地存量,严控土地增量。(5) 有利于“嘉青松虹”城镇群的协调发展。青浦新城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都应该考虑到与相邻其他城镇协调发展。2. 城市建设用地以现有城市建设用地为依托,针对工业化优先于城市化的现状以及规划动态,合理整合工业园区用地,构成与人口发展规模相匹配、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城镇用地布局。青浦新城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8.2平方公里,其中:公共设施用地8.8平方公里;居住用地23.2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5.4平方公里;其他用地(绿化、市政、道路广场等)约30.8平方公里。3. 非城市建设用地非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农用地、水域和结构林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和林地,规划农用地总面积16.1平方公里。水域13.5平方公里。结构林地指集建区范围内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结构林地面积0.9平方公里。第二十一条 城市产业用地布局1. 产业重点 加大引入与青浦环境优势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力度,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会务会展、商务商贸和生态居住。 制造业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重点引入电子技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产业等体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先进制造业。2. 第三产业布局旅游休闲业依托淀山湖、朱家角古镇和东方绿舟,充分挖掘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培育与古文化、水文化、休闲旅游、水上竞技相交融的高品位旅游休闲区。规划布置在淀山湖东岸地区、朱家角古镇和大淀湖周边地区。会务会展业依托自然湖泊和良好生态环境,结合旅游休闲业,布置在三分荡、大淀湖和淀山湖东岸地区。商务商贸业适应城市布局结构,主要结合“三轴”和“五心”布置,“三轴”即淀山湖大道、公园路和外青松公路发展轴,“五心”即老城商业中心、夏阳湖公共服务中心、三分荡行政文化中心、朱家角旅游休闲中心、工业园区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3. 第二产业布局上达河以南现状工业企业用地和生产规模不再扩大,并结合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逐步改造和搬迁。新增工业企业,选址在北部工业区内。先进制造业向张江高科技园区青浦园区片集聚。创意研发类企业向青浦工业园区片集聚。4. 第一产业布局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工业区北部,沪青平公路以南保留少量农用地。第二十二条 住宅用地布局与居住人口分布1. 规划布局原则(1)合理布局完善城市结构协调居住与工业、商业中心等功能用地之间的相对平衡关系。将住宅区结合就业设施等一体配置,以减少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以期达到较好的组合效应,提高城市的营运机能。(2)集中成片进行社区化建设管理住宅区建设集中成片建设,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方便居民的工作、就学、购物、文化娱乐等活动,有效组织社区文化生活,创造较好的社区氛围。(3)注重生态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良好的城市外部环境,重视住宅区与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生态效应。(4)尊重历史文脉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传统住宅街区的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老城区改造,积极保护特色建筑和街区,以免老城区传统建筑风貌和水乡格局受到进一步的破坏。2. 规划目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38平方米/人。城市低收入者的居住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居住区的环境整洁、景观优美,公共绿化、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交通出行方便,通讯系统数字化、智能化。3. 规划指标到2020年末,规划居住用地为23.2平方公里,占建设总用地面积比例26.3%,人均居住用地33.1平方米/人。其中住宅组团用地21.1平方公里,住宅组团配套设施用地为2.1平方公里。4. 住宅用地布局及居住人口分布一类住宅组团用地5.1平方公里,占总居住用地比例21.9%,集中在古镇休闲区。二类住宅组团用地11.4平方公里,占总居住用地比例48.9%,分布在新城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和文化创意新区。三类住宅组团用地4.7平方公里,占总居住用地比例20.2%,分布在新城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区和智慧产业区。5. 住宅组团开发强度控制新建住宅组团容积率控制如下:低密度住宅,容积率0.8-1.0;中密度住宅,容积率1.0-1.6;高密度住宅,容积率1.6-2.2左右;以上容积率的变化幅度可根据具体情况在10之内执行。第二十三条 城市主要公共设施布局1. 规划原则(1)按照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城市的要求,加强市级基础教育、优质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积极鼓励新城建设多样化的体育文化、休闲娱乐等设施,提高新城魅力和品质 (3)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层级清晰、覆盖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 2. 行政办公设施区级行政办公中心位于新城综合服务区,公园路与外青松公路交叉口附近,其余结合各片区的用地功能布局合理布置。3. 商业金融和商务办公设施商务商贸业适应城市布局结构,主要结合“三轴”和“五心”布置,“三轴”即淀山湖大道、公园路和外青松公路发展轴,“五心”即老城商业中心、夏阳湖公共服务中心、三分荡商业文化中心、朱家角旅游休闲中心、工业园区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智慧产业区应结合单元划定,适当考虑布置商业服务中心。4. 文化设施规划文化设施规划分布与青浦新城城市结构相吻合。城市综合服务区:结合汇金路站大社区社区中心规划文化设施用地;在 “崧泽文化遗址”规划一处遗址文化公园。完善老城内的现有文化设施,保留夏阳湖周边文化设施,漕盈路以东、淀浦河以北规划文化产业用地。文化创意新区:在三分荡东侧预留文化娱乐设施用地,规划综合性群众文化设施;三分荡北侧和西侧结合商业设施建设,安排文化娱乐设施。 古镇休闲区:在现有商业文化设施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度假布置文化娱乐设施用地。智慧产业区:结合园区研发管理中心规划商业、文化设施综合用地。5. 体育设施完善并提升新城现有体育设施,加强各单元社区级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东方绿舟水上运动中心的体育设施。新增3处公益型体育设施,1处位于汇金路站大社区,1处位于中四单元,1处远期结合文化创意区的中央公园合理配置体育设施。6. 医疗卫生设施保留青浦区中医医院、青浦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升级为三级乙等医院);搬迁2处,精神卫生中心由新城搬迁至金泽西岑社区,朱家角医院由朱家角老镇搬迁至朱家角新镇;新增1处妇幼保健院,位于文化创意新区。每个社区内布置一个社区医疗诊所。7. 教育科研设施保留青浦区委党校、上海工会学院青浦分校、上海工商信息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新增5处,2处位于汇金路站大社区,规划引进高等院校的青浦分校;1处位于文化创意新区,规划与高等院校相结合的创意研发基地;1处成人教育设施,位于综合服务区;1处结合青浦工业园区研发管理中心规划职业教育培训基地。8. 社会福利设施及其它公共设施保留完善综合服务区和工业区福利院。新增4处福利设施,1所福利院位于古镇休闲区,1所区级敬老院位于综合服务区,2所福利院位于综合服务区。第5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二十四条 目标与原则建设与新城未来发展规模和城市各项职能相适应、布局合理、衔接良好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强化新城对外交通联系,增强对外辐射力,形成向上海中心城和外省两个扇面对接的局面。确立以公交为主的交通模式,保障公交服务,优化交通结构,注重慢行系统,提供多样化的交通出行条件,努力打造宜居、和谐、充满活力的郊区新城。第二十五条 发展策略对外交通充分利用轨道交通17号线,增强与虹桥商务区的联系,提升青浦新城区位优势,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加强青浦新城与江浙、中心城和周边新城的道路联系和公交客运服务;充分利用区内航道,加强水上码头建设,增强货运服务,实现水路、铁路、公路多式联运、功能互补。新城交通主要结合轨道交通车站构建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完善路网级配,完善支路系统;加强与综合交通枢纽相衔接的慢行交通设施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的慢行系统,提高城市交通品质。第二十六条 道路系统规划新城形成以干路为骨架的网格型格局,规划道路广场用地为168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1%,人均用地为24平方米/人。道路总长度约为435公里,道路网密度约为4.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干路网密度为1.8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网密度为2.7公里/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快速路)是连接新城及中心城的快速通道,呈“二横一纵”的结构布局。“二横”指沪常高速(S26)、沪渝高速(G50),“一纵”指上海绕城高速(G1501)。城市主干路是强化青浦新城各功能区之间及青浦区内部的交通联系,呈“五横六纵”的结构布局。“五横”指北青公路、崧泽大道、盈港路、华盈路、淀山湖大道、公园路和沪青平公路,“六纵”指崧华路、中心路、汇金路、外青松公路、漕盈路、青浦大道和珠溪路。规划沪渝高速(G50)沿线在崧华路、上海绕城高速(G1501)、外青松公路、青浦大道和珠溪路设置立交。崧泽高架向西延伸至漕盈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另做专题研究。规划长途客运站的选址考虑相对均衡的服务半径,方便居民出行,同时与轨道交通站点相结合设置,方便换乘。规划2处长途客运站。第二十七条 公共交通轨道交通17号线是青浦新城与上海市区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市青浦新城(淀山湖新城)总体规划修改.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