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研究.doc

    • 资源ID:2694482       资源大小:89.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研究.doc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企业因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特点,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支撑点,其中星罗棋布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减弱经济波动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竞争的加剧,房地产开发“大盘时代”的来临以及逐步成熟,将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向规模化、制度化、差别化、品牌化、战略化方向发展。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如何发展壮大是直接关系着我国房地产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所以研究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对论题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接着,探讨了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中小型建筑企业管理的对策。关键词:中小型建筑企业 核心竞争 发展战略 AbstractSince reform,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due to its associated high led strong, characteristic of national economic contribution,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s basic support, scattered small real estate Enterprise for improved living condition, increase economic fluctuation in employment, promote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weakened an important role. Increased competition as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market time" come and becoming mature, will result in a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scale, institutionalization, differentiated, branding and strategic directio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how to surviv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how to grow an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key issues of the competitive capability of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as a whole.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Topics on first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seco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analysis on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n,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smal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目 录1 绪论11.1 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概述及特点11.2 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意义12 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32.1 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32.1.1 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32.1.2 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52.2 我国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73 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03.1 中小型建筑企业存在的管理误区和困境103.2 国际化下的中小型建筑企业所面临的问题114 改善中小型建筑企业管理的对策134.1 优化中小型建筑企业体制改革134.2 强化中小型建筑企业项目管理144.2.1 加强合同教育,重视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入144.2.2 优化企业和项目的管理组织结构144.2.3 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154.2.4 建立和完善合同文本体系,建立合同信息管理系统154.3 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及人才战略的实施15总结与展望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1 绪论1.1 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概述及特点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业,简称中小企,是指在经营规模上较小的企业,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此类企业通常是由单一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业主直接管理而较少受外界干涉。“中小企”的概念来自1980年代末期的"small business"概念。而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定义是根据第九届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精神,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2月19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按照通知的规定,中小型建筑企业应该按照以下标准认定: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 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特点: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大,中小型施工企业一般均以临时组建的项目班子为单位,相互间的配合不易协调,不像大型的企业一般有相对固定的项目班子,使得管理难度加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多数中小企业危机意识不强,在经营理念和技术革新上还相对保守,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力不从心。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提高持续创新和不断进步的能力,通过不断创新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取新的竞争优势。1.2 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意义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中小建筑企业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从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新生事物,其一产生就面向市场,接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国际经验表明: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建筑施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会不断增强。我国目前尚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上升期,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出份额会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会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技术装备较差,管理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政府、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着眼全面发展相结合,坚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引导广大中小建筑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似乎成为一种惯例,在我们评点建筑施工企业现状、翘首企盼其美好未来的同时,我们发现,企业时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已在各自的战略中进行了很好的矫正,可见,建筑业的成熟指日可待。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市场秩序混乱、债务负担沉重、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要全面实现我国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依然任重道远。2 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2.1 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1.发展规模小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比大企业差,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对大企业的影响大的多,所以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在大企业2。2.行业分布广,但地域性强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所以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企业引进新的人才。有的企业位于中小城市、城镇,甚至偏僻的地方,很难吸引人才。3.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每一个职工,对企业稳定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很重要。大企业持续正常的运作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中小企业往往对个体的力量依赖性更大。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每个人的能动性,往往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也没有一个持续的、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也不利于中小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2.1.1 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在2003年到2007年期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都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8年,由于受到国家经济周期性下行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GDP增幅有所回落,但全年平均仍然保持在9%以上的增速。在2009年,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国内持续蔓延,其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很多依赖出口型企业的影响还没有见底,但是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的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的,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源自美国,中国并非金融危机的直接当事国,海外投资损失有限,风险可控。中国的金融机构与国际上高风险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关联度不是很大。此外,中国人在消费文化上还是以量人而出为主流,储蓄率比较高。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中国在金融风暴中站稳脚跟。另外,为了2009年GDP保持在8%的增长率上,并实现国民经济的软着陆,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一切都给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增加了“中国信心”。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宏观经济的稳定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能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预期6。据2008年12月份发布的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显示 :1978年至2006年,我国城市化平均水平由15.82%提高到了32.53%,其中,一二线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化率较高,大多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不发达的中西部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城市化率还是非常低。随着一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然会首先带动当地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这一积极的外部发展环境给中小房地产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可以选择到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积极参与当地城镇化建设,这不仅在政策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政策照顾,而且当地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是完成原始积累、发展壮大的很好机会。自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之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形成才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依然还处在一个成长与发展的阶段。虽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及政策环境的影响,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低迷期,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发展情况还是良好的,出现情况是外界对之前房地产市场和楼市价格非常规发展的一种必然的结果。今年第一季度各地出现的楼市“小阳春”现象己经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我国房地产行业还属于一个朝阳产业,未来还有至少二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正如河南建业住宅集团总裁胡葆森认为,从城市化的大背景来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要再发展三十年,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国家为了保证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这些政策及法规的出台不仅可以让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给房地产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还不是很明朗,还处在行业的调整期当中,这也给国家调整房地产市场和规范房地产秩序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国家仍然需要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构建一个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任何的一项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形势的不同而发生着改变。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样也具有很明显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具有相当明显的反复性和重复性。近几年来,国家在土地、金融、税收、住房及外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由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受政策影响非常强的行业,这些政策对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影响甚为严重。因此,宏观调整政策的不确定性给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据2009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中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4071亿元,同期百强企业的销售额为5244亿元。以销售额为指标来衡量行业集中度,那么2008年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21.79%,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35个百分点,市场份额明显提升,实现了过去五年来最高水平。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百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就是意味着大型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行业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作用和意义将会越来越弱。因此这一发展趋势给中小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7。由于受到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及高回报率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有实力的外行大集团和大量的外资纷纷进入房地产行业,比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也都纷纷从家电行业涉足到房地产行业。依据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被特教授曾提出的分析产业和竞争环境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可以得知这些属于“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的外行大集团和外资的进入大大地增加了房地产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因此,中小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遭遇到国内外大型房地产企业和新入行实力派大集团的严重威胁。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日渐成熟,已经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消费者的购房行为也已经日趋理性,尤其是在经历了2008年楼市最低迷的时期之后,楼市出现了住房供给过剩、房价存在下降预期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购房心理更加的理性,不再盲目跟风,都在静观其变中。据厦门网房产频道2009年5月8日至2009年5月12日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八成受访网友明确表示将暂时观望,仅有13.81%的受访者表示会入市购房,另有6.08%表示不确定。观望心态占据主导,表明多数购房者对后市预期的不明朗152。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经济周期性下行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家调控政策和社会舆论让消费者心里产生了房价下降的预期。因此,这种不良的市场氛围给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定的潜在威胁。国家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多年,但相关的可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完全形成,尤其是专门针对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另外相关部门在执行政策的时候还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或者“政策跑位”现象。比如,在一些项目的招标上,由于没有合理政策的支持,中小房地产企业在设置过高的企业资质、资金实力和人员配备等方方面要求的面前,通常都会被早早的排除在竞标入围的范围之外。因此,健全和完善支持中小房地产企业的政策体系,对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1.2 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且消费需求也都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也就形成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对于要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要,中小房地产企业因为拥有大型房地产企业所不具备的规模小、经营灵活、对市场反应快等特点,而使得其在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上存在着独特的比较竞争优势。而大型房地产企业还是不容易做到的,这主要也是因为大型房地产企业都集中关注投资回报率高的单一的高档物业,而不在乎这样的过于零碎的多样化市场需求,这也就给中小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因此,中小房地产企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区域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形成一个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房地产市场体系8。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较大,各区域、各地方的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同,而且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房地产住房需求。中小房地产企业因为其自身体制和管理方式具有很明显的灵活性等特点,其可以进入三四线中小城市或者较发达地区的区、县、镇进行可以满足不同住房层次需求的物业产品的开发。然而,中小房地产企业既有填补这一空白市场的能力,也有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区域消费者住房需求,完善了我国房地产住房市场体系。因此,这正是中小房地产企业能在困境中冲出重围,获得重生,谋求发展的重要优势条件,中小房地产企业应该予以重视。中小房地产企业与大型房地产企业比起来,组织结构多采用集中制。组织结构简单,职能部分较少,企业经营者(所有者)的决策迅速,执行效率很高,市场的反应能力很强。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方式也非常灵活,企业领导直接管理企业员工,上下级沟通方式灵活,信息的获取和反馈较快。另外,在用人方面也比较灵活,一般不受学历、资格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非常注重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工作实效,真正体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格局,而且一般企业也很少对员工进行职业和专业培训,急需的关键人才都是用高薪作为诱饵从其他企业猎头过来,入岗即可直接进入工作角色。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用人的一个很典型的特色。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其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曾表述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外部交易费用在降低,而企业的组织费用在增加,而企业的最佳规模就是两个之和为最小时的规模。这也就是说最佳规模不一定是大型房地产企业能达到,市场适应能力较强的中小房地产企业也能达到。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大型房地产企业一般都倾向于面积大、资金多的巨型项目,因为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所以他们对项目各方面风险控制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难度也非常之大。一旦企业或项目的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再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也极有可能很快面临倒闭的窘境。而中小房地产企业因资金及实力所致,大多开发的都是些中小型的项目,项目各方面风险也较易控制,这就充分显示出了中小房地产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独特优势9。在当前的宏观调控背景和行业发展环境复杂条件下,中小房地产企业一般很难获取好地段的、大宗的开发用地,他们的开发用地主要都集中在地价较低的郊区,而且开发面积较小,土地成本较低,他们在这些地段的开发成本还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从而在住房定价方面也就给他们产品带来极具竞争力的房价。在当前房地产价格依然虚高,而且一直在高位运行的环境下,很多的购房消费需求(主要是改善型需求和自住型需求)因房价高企不跌而还在一直收缩当中。目前商品房价格还是大多数购房者考虑的第一要素,只要实施一些较为合理的降价或类似变相降价的促销策略,这些所谓的“刚性需求”就会马上释放出来。浙江野风集团房地产公司在杭州下沙区开发的野风海天城项目在今年年初首先实施了打7折的大幅降价策略,结果在当日获得了杭州市区在售楼盘的销售冠军。此后随即揭开了下沙区乃至整个杭州市区的降价的序幕,后来很多当地中小房地产企业也都纷纷效仿,都获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也就促使了第一季度杭州市区楼市出现了“小阳春”的现象。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依然非常强劲,只要房价合理,这些需求就会很快地释放出来。因此,中小房地产企业在住房定价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这也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在困境中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2.2 我国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10.9%,全年增幅预计不低于10%。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据专家预测,截至2010年的未来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官方制定的7.5%的目标。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未来几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从消费结构上看,建筑业是最急需发展的产业;从城市化进程来看,社会对住宅的需求量很大,建筑业的市场空间相当大;建筑业是最富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业,在当前我国面临突出的“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新形势下,建筑业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稳定起着无法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具体说来,未来建筑业热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3:(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在今后十年,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高达2700亿美元以上。按照交通部已经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修建7万公里以上。(2)房地产 2010年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将达到25平方米。今后十年住宅建设仍将作为投资的重点,早现持续增长的势头。预计2006年至2010年将新建住宅32.7亿平方米.以小城镇为中心的乡镇建设中,住宅建设也将稳步增长,预计今后十年间将增加6.4至6.5亿平方米的住宅面积,到2015年达到8亿平方米。根据我国政府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规划,未来1020年,城市化率将从2001年的37.7%增加到50%左右,城市人口还将增加2亿多,新增城市人口意味着对住宅的潜在需求。可以预测21世纪前20年,每年需新建住房4.86亿平方米至5.49亿平方米;后30年每年需新建住房5.76亿平方米至6.53亿平方米。因此未来50年将是房地产业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3)能源建设和能源调度工程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不足的矛盾已经显现,未来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在内的能源建设仍将持续,水、电、气等的能源调度工程也将全面展开并继续投入。针对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出现的“电荒”,除了国家在电力建设项目审批宏观调控加快的前提下,各地也纷纷上马一批核电、水电、火电、风力发电项目。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电力建设的总量最近几年将会逐步增大。 (4)环境工程 资料显示,在越来越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环境工程市场将成为极有潜力和发展远景的一个市场。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在2006-2007年以后,北京房屋建筑规模和公用工程建设将有一定程度的萎缩,而在其它方面,特别是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将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未来几年,北京市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115亿元。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对于环境工程的投入均有显著增长,上海近期追加了450亿元,广东“十五”期间环保投入高达1500亿元,从这些数据足见这一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5)制造业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聚集。近年来,汽车正逐步进入我国居民的家庭消费,也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制造业的投资将继续增加,增加的投资将主要来自民间资本,并散布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及东北的广大领域。(6)城市建设 仅就我国部分城市来看,北京在“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8000亿元;上海将达10000亿元,其中重大项目的规模达4000亿元;重庆总投资为5200亿元;107个西部开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总额为2400多亿元;广东仅2004年固定资产总投资就达到5983亿元,上海也达到了3084亿元。由此可见,我国重要省市在未来5-10年中的投资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7)铁路基本建设 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总投资额超过2万亿元。2005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额已超过1000亿元。拟新开工项目58个,新建项目48个,新线铺轨714公里,投产805公里,复线铺轨523公里,投产396公里,建成电气化铁路875公里。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建设十大铁路煤运通道,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形成十大煤运通道,满足煤炭外运的需要,该运煤通道的建设也是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另外,铁道部还决定投资7亿元在成都兴建5条出海铁路。由此也为相关建设企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可见,整个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拉动下,仍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各行业新开工项目的持续增加,说明今年和未来几年整个市场仍在不断扩大,但是铁路、公路、水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猛增,以及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适度抑制,使得整个建筑市场的投资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形成了市场格局的变化。未来房屋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可能有小范围的提高;交通运输和电力行业工程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并在总的市场规模中分别保持16-18%和9%左右的水平;供水、环保和污水处理项目将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各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世纪是信息世纪,纷纷增加了对信息工程的投资,这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除了上述种种之外,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及“十一五”期间国家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更多建筑市场热点,例如冶金、化工、电子工程等等。未来几年,施工企业将会在建筑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显身手。 3 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 中小型建筑企业存在的管理误区和困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筑行业正在呈现新的发展趋势:15总产值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加大施工总量增加。建筑业利润水平提升,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国内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建筑企业“走出去”愿望强烈。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特级企业的全国市场的不断扩大,特级企业的市场往往涉及到国内的每个中大城市,原来的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区域壁垒已经基本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更严峻的竞争环境。 一、中小型建筑企业存在的管理误区和管理困境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小型建筑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或者对外的适应能力都表现出严重的缺乏。其中很大部分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就存在以下管理误区和管理困境4:     (一)激励方式和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激励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目标。人为激励没有任何针对性。如以前推出的一系列的“年终奖”、“效益奖”等名目的奖励计划,由于“一刀切”,实习“平均主义”,打击了贡献大的项目部员工的积极性。陷入激励就是奖励的误区,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约束和惩罚往往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简单的下达任务作为激励的经常使用的手段。这是将片面的惩罚作为激励的唯一措施,正好与认为激励就是奖励这一误区相反。这些企业往往存在着不正视实际地层层下达任务,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大大的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绩效。    (二)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据2004调查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不同程度处于危机状态。这项报告还显示,我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建筑企业由于其特殊性,管理相对比其他行业落后,所以建筑企业的危机管理则更是空白。很多中小型企业虽然有危机意识,但很少企业知道危机管理理论,更谈不上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量化考评方法    对人才的考评采取定性考核,不能合理、公平、准确地衡量人才工作绩效大小,所以不能实现对人才的有效激励。考核结果和激励没有有效地结合,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虽然也提出了末位淘汰等措施,但往往流于形式,真正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由于经营状况不善,造成信用和创新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人才流失严重。    (四)企业文化发展严重滞后    中小型建筑企业的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该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的变革等问题缺少长期深入的研究。所以,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同时也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真正推动力。    (五)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7:管理观念落后,企业内外关系没理顺,质量.工期.成本系未理顺。要么把成本和质量完全对立起来;要么过度强调质量,忽视成本,未能真正协调三者关系。成本预测、计划模式陈旧,徒有虚名。大多数传统的成本管理都未能动态地、事前地进行预测,缺乏技术基础,没有实施动态管理。 (六)团队建设方面不足    中小型建筑企业的项目部由于内部凝聚力不足,往往很少能形成真正的团队,一般都是以群体的形式而发挥作用,从而在实现项目目标的协调、效率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乏。    (七)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中小型建筑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方式无论在适应信息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大量繁杂的数据处理、管理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组织结构急待改革。毋庸讳言,上述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并制造了许多从业企业的生存困境。能够有效地规避和解决这些问题,体现着企业和行业的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一个不完整的关于企业战略的调研,我们发现,大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下一步的战略中进行了矫正尽管并非一一对应,但显然涵盖了问题的大部分。透过这些战略,我们显然可以看到一个愈加规范的、愈加成熟的建筑业。3.2 国际化下的中小型建筑企业所面临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筑业仍没能形成一个较合理的结构体系,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规模差距不明显。总体来说,企业平均规模偏大,大而全、中而全的企业偏多,小而专、小而精的小企业比例偏低,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并且,尽管大企业数量偏多,但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和强大经济技术实力的大企业较少。第二,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经营能力趋同。数百家具有一级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都可以参加总承包层次上的竞争,体现不出各自的目标市场和优势劣势,造成了建筑市场竞争的混乱和无序,这种无序竞争加剧了工程发包领域的不规范行为。 (2)市场规范程度较低。压级压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索取回扣等问题一直是建筑业的顽症,尽管国家对上述诸多问题都进行了大力地防治,但一个统一的、开放的、体系完备的、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在我国尚未建立。目前,相关部门已在探究和初步建立规范建筑业各方主体行为的长效机制,但在短期之内,建筑业还将处于市场规范程度较低的局面。 (3)过度竞争现象较为明显。建筑业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集中度较低,且进入壁垒较低,退出壁垒相对较高。而行业集中度较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由于大多数以相似的业务和经营管理模式竞争,为了释放自身生产能力,各建筑企业竞相压价、恶性让利,其结果必然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过低。(4)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强化,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信用的缺失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经营成本的浪费,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任务十分重要和紧迫。 (5)建筑节能迫在眉睫。据了解,我国目前新建建筑中有95%仍属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近三成。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城镇建筑要达到节能50%的目标,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要达到65%。大城市要完成对25%的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到2020年要完成对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造成建筑不节能的原因很多,有的是产品原因,很多用电设备本身能效低;有的是系统设计不合理,加重了负荷,再就是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措施不利,造成节能项目难以落实,这样造成巨大能源浪费18。 4 改善中小型建筑企业管理的对策4.1 优化中小型建筑企业体制改革从狭隘的人才观到全面的人才观。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原因,中小企业普遍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人才。他们将企业经营中的诸多问题归根于缺乏技术人才。这种狭隘的人才观,使中小企业形成一种对技术人才的依赖性,难以发现自身面临的真实问题,也不重视人才管理体制的系统建设,从而使企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技术人才对企业经营的成败当然很关键,我们也确实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技术上的突破,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但这种情况是有条件的,它并不发生于大多数企业中。多数的情况是企业在有序的运作中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人才也只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建立全面的人才观是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中小企业主要应建立如下人才观:人才是多样性的: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人才。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人才是多层次性的:企业经营中,各种人才居于企业组织的不同层次。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的技术开发的专家,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全面的人才观可以克服狭隘人才观的弊端,使企业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招揽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中小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时机,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以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运用薪资、福利。对企业外部:薪酬水平偏低,影响到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里。只具有外部竞争力的薪酬,才能吸引发展所需的各类优

    注意事项

    本文(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