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荣昌坝区地质灾害评估报告.doc

    • 资源ID:2663876       资源大小:3.45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荣昌坝区地质灾害评估报告.doc

    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规划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一级评估)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5124012)号发证机关:国土资源部 贵 州 大 学 2011年5月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规划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一级评估)报告编写:褚学伟 段先前项目负责:段先前审 核:丁坚平院 长:杜定全 贵 州 大 学 2011年5月目 录第一章 前 言1第一节 任务由来1第二节 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1第三节 评估工作依据2第二章 评估工作概述3第一节 拟建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3第二节 以往工作程度4第三节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5第四节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6第三章 地质环境条件7第一节 气象水文7第二节 地形地貌8第三节 地层岩性8第四节 地质构造与地震9第五节 水文地质条件10第六节 工程地质条件10第七节 斜坡类型及其特征11第八节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12第九节 小 结12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13第一节 现状地质灾害及危险性评估13第二节 小结16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7第一节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7第二节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9第三节 小结20第六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21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21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21第三节 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评估23第四节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24第五节 小 结24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26第一节 结 论26第二节 建 议27典型地形地貌及地质灾害照片集附图表1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环境地质图(比例尺:1/25000)(NO1)2. 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平面布置图 (比例尺:1/10000)(NO2)3. 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比例尺:1/5000)(NO3)4. 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比例尺:1/10000)(NO4)附件1资质证书2贵州大学资质证书授权书3委托书4专家内审意见5专家组审查意见6专家组名单第一章 前 言第一节 任务由来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是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三处生产基地之一,是仁怀市白酒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园区的建设必将为整合仁怀市中小型白酒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集中产业优势,拓展对外合作的空间,促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为仁怀市白酒产业的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打造“中国酒都”的地域品牌。同时,园区的建设也必将促进茅台镇的环境整治和企业搬迁规划实施,为国酒茅台的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受遵义市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贵州大学承担了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初步规划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第二节 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一、评估目的通过查明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地质环境条件,为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初步规划阶段提供地质环境依据,以便规划设计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治措施,预防和避免工程建设加剧和引发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危害,避免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以达到减灾防灾、保障安全的目的。二、评估任务1查明评估区内现有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特征、稳定状态、影响范围及引发因素,评估其对工业园区的影响与危害;2查明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预测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3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园区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估,采取定性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级,对拟建场地的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估,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第三节 评估工作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11.24);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文);3遵义市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重庆市规划院);4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第二章 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 拟建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一、拟建工程概况拟建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位于仁怀市北部赤水河支流五岔河荣昌坝段河谷两岸,东起草字坝,西至挑子坪,北为吴家坪,南到茶坊坳,总规划面积6.14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34km2。规划区距离仁怀市约35km,区内有乡村公路连通,规划大坝至二合公路(不属于本项目)从园区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图1 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交通位置图根据遵义市仁怀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荣昌坝区规划面积6.14km2,布局结构为“一带两片”,一带即中心共享带、两片即北岸片、南岸片。北岸片:由一个中心公共服务共享区,三个工业区和一个居民区组成;南岸片:由三个工业区和两个居民区组成。工业区:规划区的主体是工业用地,占园区用地比例较大,分布于五岔河两侧,两岸各3个工业区,用地面积为2.91km2。居民区:分布于五岔河两侧,北岸1个,南岸2个,用地面积为0.40km2。主要为园区原住居民搬迁安置和园区产业配套人口。公共用地:包括工业园区办公用地、工业企业研发用地、公共配套设施用地、中心公园、市政设施等,用地面积为0.12km2。规划用地性质见表1。表1 规划用地一览表用地性质单位数量占建设用地(%)备注城市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工业区km22.9167.01居民区km20.409.11公共设施用地km20.122.90道路km20.378.60绿化km20.5412.38以上合计km24.34100其它用地km21.80原有林地规划总用地km26.14二、征地范围拟建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位于仁怀市北部赤水河支流五岔河荣昌坝段河谷两岸,东起草字坝,西至挑子坪,北为吴家坪,南到茶坊坳,地理坐标:东经106°2032.7106°2236.2,北纬28°0102.828°0240.4,征地范围呈不规则带状,面积约6.14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34km2。第二节 以往工作程度评估区作过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区域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普查、矿山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及地质灾害调查工作。1、1978年,贵州108地质队完成了桐梓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00932部队完成了桐梓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3、1982年,贵州省地矿局完成了贵州省区域地质志(1:50万);4、近年来,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的组织下,地矿部门完成了仁怀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以上工作资料,基本查明了评估区内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为本次评估奠定了工作基础。第三节 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一、工作方法1人员及组织实施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方法,按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有关具体要求执行。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项目组充分收集评估区已有地质、环境地质资料,接着开展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调查中突出针对地质灾害潜在易发地段和主要地质灾害地段进行详细调查,查明了已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影响(诱发)因素、危害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并建议防治措施。2野外调查以110000地形图为工作手图,对园区周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并沿线路走向采用徒步追索、穿越法,重点对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进行详细调查,对各类调查点均采取一点一卡记录,详细描述调查点的各种要素。二、完成的工作量评估项目组从2010年10月8日至10月15日进行了资料搜集,10月16日至11月5日进行了野外调查工作,11月5日后转入室内进行资料综合整理、评估报告书编写及其相关图件的制作,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2。表2 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项 目单 位数 量备注调查面积km212地质调查点个23滑坡处2崩塌(危岩)处1环境地质图张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张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条1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份1第四节 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一、评估区范围的确定评估范围主要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影响与危害,以用地范围为准,外推至影响范围以外,确定在该工程用地影响区和周围滑坡、崩塌及可能滑坡、崩塌的第一斜坡界为限,泥石流地质灾害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评估面积12km2。二、评估区级别的确定拟建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荣昌坝区,按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属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内地形起伏较大,为低山、沟谷、河谷地貌,地质构造较复杂,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地段差异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差、改变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因此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为复杂类型。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将评估级别确定为一级。第三章 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 气象水文一、气象拟建园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据仁怀市气象局资料,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水热同季,雨水充沛,干湿季节明显,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5.7,极端最高气温为38.1(1977年9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5.3(1977年1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为1048.2mm,日最大降水量为120.9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183.7h,多年来以2008年1月13日至2月4日连续霜冻17天的冰冻为最长。沿线灾害气候主要为暴雨、干旱、凝冻、冰雹、倒春寒。二、水文项目区内水系较发育,河流属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荣昌坝区位于赤水河右岸支流五岔河荣昌坝段河谷地带。五岔河发育于高大坪小箐沟,从园区中部由北东向南西径流,河面宽613m,调查期流量约0.6m3/s,河流比降12%。据调查访问当地村民,五岔河流量动态变化极不稳定,丰枯变化大,常年水位涨幅为1.01.5m,最大水位涨幅约3.0m(1953年)。在规划区内发育5条常年有水的溪流,其流量120l/s。区内河流流量枯丰季节变化大,多属雨源型河流,河水流量具暴涨暴落的特点。区内地表水受大气降雨控制,坡面汇水补给,经冲沟、山间谷地向山前排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表迳流条件良好。冲沟、沟谷内地表溪沟发育,分布的溪沟流量由于具暴涨暴落的特点,丰水期河流及各溪沟水位上涨对园区规划有一定的影响。应设置安全保护措施,以免遭受洪水的危害。第二节 地形地貌一、地形项目区位于大娄山脉西侧,黔北山地向四川盆地低山丘陵过渡地段,园区位于五岔河荣昌坝段河谷地带,总体上四周高,中部低,地面高程410650m之间,最高点位于规划区北部油炸坪后山的山头,海拔690m,最低点位于西侧五岔河水面标高391m,相对高程299m。河谷两侧斜坡地形坡度1035º,部分地区切割强烈,地形起伏大,坡度40º60º;中部地形相对平坦,地形起伏小,坡度一般510°。二、地貌评估区地貌类型为低山沟谷地貌和河谷地貌。低山沟谷地貌类型分布面积广,发育于碎屑岩分布区,分化作用强烈,沟谷内常有季节性溪流发育。河谷地貌分布在五岔河沿岸,主要为阶地。第三节 地层岩性评估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Q)、侏罗系(J)。各地层对应岩性从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1)第四系残坡积(Qel+dl):紫红色、黄色、黄褐色粘土,厚度05m,广泛分布于沟谷、谷地及斜坡地带。(2)第四系冲洪积(Qal+pl):砂质粘土、砂层、砾石层,分布于河谷地带。厚度0-5m。2、侏罗系(J)(1)遂宁组(J2sn):鲜红色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夹少量浅灰紫红色中厚层至块状砂岩。厚度375-580m。(2)上沙溪庙组(J2s):鲜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浅灰紫红色中厚层至块状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厚度870-1200m。第四节 地质构造与地震一、构造评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北东部,区内构造主要发育方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规划区位于茶坊坳向斜核部;断裂有荣昌坝断层、大树子断层。现将区内主要褶皱、断裂分述如下:茶坊坳向斜:位于茶坊坳荣昌坝一线。轴部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和上沙溪庙组(J2s)地层,两翼为侏罗系(J)、三叠系(T)地层。向斜轴走向20°60°,两翼地层出露完整,较为对称,地层倾角3060°。荣昌坝断层(F1):位于规划区中部,发育于茶坊坳向斜核部,断面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57°,为一逆断层。断层两盘为遂宁组(J2sn):鲜红色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夹少量浅灰紫红色中厚层至块状砂岩。大树子断层(F2):位于荣昌坝附近,断面走向330°,倾向北东,为一正断层。遂宁组(J2sn)和上沙溪庙组(J2s)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砂岩。评估区基岩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有三组节理发育切割岩体,产状分别为3050°6080°,105130°4976°,180200°5075°,一般发育13条/m,裂隙多贯穿岩层,使岩体较为破碎。二、地震项目区位于大娄山脉西侧,黔北山地向四川盆地低山丘陵过渡地段,地处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北东部,园区位于茶坊坳向斜核部,发育两条规模较小的断裂构造。 查中国地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烈度为度。据上述资料综合分析,评估区区域稳定性为基本稳定。第五节 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及富水性根据评估区地下水赋存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和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现分述如下:1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包括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上沙溪庙组(J2s)。岩性为泥岩、砂岩、粘土岩。据桐梓幅1:20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地下水赋存于碎屑岩构造及风化裂隙内,为非可溶性岩层含水层,常出露于沟谷底部,地下径流模数0.11 L/s·km2,径流途径短,含水性弱,动态变化不稳定,水位埋深较小,泉水流量小,富水等级贫乏中等。2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冲洪积层(Qal+pl)。地下水赋存在粘土、亚粘土、砂土、亚砂土、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的孔隙之中,地下水较为分散,含水性弱,水位、水量具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丰枯季差较大,动态变化极不稳定,一般分布于沟谷底部的和地势低洼地带,富水等级贫乏。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大气降水是区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补给期集中在每年雨季。其补给方式为降水通过岩石中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沿各种裂隙径流,向地势低洼处径流排泄、溢出。第六节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岩石力学性质、岩性及组合关系,将评估区内岩层划分为软质岩类和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一、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包括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上沙溪庙组(J2s)。岩性为泥岩、砂岩、粘土岩、页岩。岩石强度低,易风化,工程建设切方,在不利结构面组构下,边坡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二、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由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构成。其中,残坡积粘土属细粒土,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和可塑性;冲洪积砂砾土层,分选性差,透水性强,力学性质变化较大。工程建设切坡开挖后易产生土体滑塌及土层滑坡地质灾害。综上,调查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变化大,各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统计,见表3。表3 调查区工程地质岩组统计工程地质岩组地层代号岩性及工程性质对规划建设的影响软质岩类J2sn粘土岩、砂岩。岩石强度低,易风化,工程建设切方,在不利结构面组构下,边坡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切方,在不利结构面组构下,边坡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J2s泥岩、砂岩。岩石强度低,易风化,工程建设切方,在不利结构面组构下,边坡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松散岩类Q粘土、砂层、砾石层。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力学性质变化较大。工程建设切坡开挖后易产生土体滑塌及土层滑坡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切坡开挖后易产生土体滑塌及土层滑坡地质灾害第七节 斜坡类型及其特征评估区内位于茶坊坳向斜核部,地形总体上四周高中部低,斜坡发育。斜坡类型为构造剥蚀和侵蚀堆积型,斜坡坡向80220°(五岔河右岸),30060°(五岔河左岸)。区内地形起伏大,五岔河两岸阶地较缓,呈平台状,地形坡度510°,其余地段斜坡坡度2035°,局部达4060°左右。根据斜坡坡向和岩层倾向的关系,区内斜坡大部分为顺向坡,部分为切向坡,五岔河右岸斜坡坡度1035°,岩层倾角1555°,左岸斜坡坡度2030°,岩层倾角3550°。由于基岩以泥岩、砂岩为主,裂隙较发育,风化强烈,存在不稳定斜坡问题。第八节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项目区位于仁怀市北部,大部分为农村地区,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人口增加,导致垦荒种地、过度采伐、择基建房,使坡地扩大、森林覆盖率减少、开挖房基增多。山区村民建房多沿坡而建,开挖坡脚现象普遍。这些活动使岩石裸露,水土涵养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一遇较大暴雨、连阴雨,土石被浸润饱和,便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2、沿线的乡村公路工程,存在一些切坡填方,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地质环境。综上所述,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第九节 小 结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组合形态较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地段差异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改变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现状地质灾害较发育,因此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确定为复杂。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第一节 现状地质灾害及危险性评估荣昌坝区位于赤水河右岸支流五岔河荣昌坝段河谷地带,河流切割强烈,地形起伏较大;同时园区位于向斜轴部,两边山体均为顺向坡,且分布为侏罗系碎屑岩及第四系残坡积粘土,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内地质环境薄弱。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灾害现状的调查,区内发育有地质灾害点7处,其中滑坡2处、崩塌(危岩)1处,人工边坡3处。一、滑坡1、HP1该滑坡位于评估区南部,该区为低山沟谷地貌,滑坡处于一斜坡处,坡向225°,坡度30°。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鲜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浅灰紫红色中厚层至块状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岩层产状为297°43°。滑坡体主要由上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强风化层组成,平面形态呈半园形,植被较发育,主要为乔木。滑坡长约40m,高25m,厚度约10m,总体积约1.0万m3,为小型滑坡。滑坡体物质由粘土、粘土岩、砂岩强风化层组成,杂乱堆积,滑动方向225°。目前该滑坡稳定性差,工程建设遭受该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见1414剖面,照片1。2、HP2该滑坡位于评估区中部,五岔河岸坡上,该区为河谷地貌,滑坡处于一斜坡处,坡向300°,坡度40°。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鲜红色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夹少量浅灰紫红色中厚层至块状砂岩。岩层产状为330°42°。该滑坡为一顺层滑坡,滑坡体主要由遂宁组(J2sn)粘土岩、砂岩强风化层组成,平面形态呈半园形。滑坡长约45m,高12m,厚度约3m,总体积约0.2万m3,为小型滑坡。滑坡体物质由粘土、粘土岩、砂岩强风化层组成,杂乱堆积,滑动方向305°。目前该滑坡稳定性差,工程建设遭受该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见1515剖面,照片2。二、崩塌(危岩)1、BT1该崩塌位于评估区北侧一陡坡处,该区为中低山沟谷地貌,地形切割强烈、地面坡度较陡。崩塌体位于一陡坡上,坡向110°,坡度30°。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鲜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浅灰紫红色中厚层至块状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产状162°52°。节理裂隙发育,主要有两组,产状为250°35°,30°60°。该崩塌平面形态为一半圆形,崩塌堆积体范围长约12m,高约15m。崩积物为块石与粘土,杂乱堆积。其形成原因为岩体节理裂隙相互切割贯通,在地表水的冲刷作用和风化作用之下分离、剥落而崩塌堆积于坡脚。工程建设遭受该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见1616剖面,照片3。三、人工边坡评估区内乡村公路内侧的人工边坡,因未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目前已有多处发生小规模的滑坡现象,现对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人工边坡坡进行叙述如下:1、QP1该段斜坡系区内乡村公路内侧人工边坡,斜坡坡度较陡,长40m,高约8m,坡向170°,坡度40°60°。斜坡物质成分以第四系粘土、强风化泥岩、砂岩为主,由于该边坡开挖成陡坎,坡度陡,坡体裸露,目前已发生小规模的滑塌现象。见照片4。2、QP2该段斜坡系区内乡村公路内侧人工边坡,斜坡坡度较陡,长20m,高约6m,坡向190°,坡度20°30°。斜坡物质成分以第四系粘土、强风化泥岩、砂岩为主,由于该边坡开挖成斜坡,坡体裸露,在人类工程活动及雨水冲蚀下,已发生小规模滑坡现象。见照片5。3、QP3该段斜坡系区内乡村公路内侧人工边坡,斜坡坡度较陡,长40m,高约5m,坡向350°,坡度20°30°。斜坡物质成分以第四系粘土、强风化泥岩、砂岩为主,由于该边坡开挖成斜坡,坡体裸露,在人类工程活动及雨水冲蚀下,已发生小规模滑塌现象。见照片6。四、泥石流评估区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切割、侵蚀作用较强烈,冲沟发育,冲沟两侧斜坡地带分布大量的第四系残坡积松散堆积层,在暴雨季节,有形成泥石流的可能。项目区内的主要冲沟总共有5条。1#冲沟:位于项目区北部五岔河北岸梅子沟,为低山沟谷地貌,冲沟长1.75km,水力坡度12.6%,沟向约180°,呈“V”型谷,坡度较陡,汇水条件好,流域面积约1.91km2,沟底发育一常年有水溪流,调查期流量约5L/s。冲沟两侧斜坡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层,物源较少;植被较发育,以灌木为主。未见泥石流迹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2#冲沟:位于项目区东部五岔河南岸草字坝,为低山沟谷地貌,冲沟长1.90km,水力坡度15.7%,沟向约314°,呈“V”型谷,坡度较陡,汇水条件好,流域面积约1.30km2,沟底发育一常年有水溪流,调查期流量约2L/s。冲沟两侧斜坡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层,物源较少;植被较发育,以灌木为主。未见泥石流迹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3#冲沟:位于项目区南东部五岔河南岸李家湾,为低山沟谷地貌,冲沟长1.50km,水力坡度19.6%,沟向约320°,呈“V”型谷,坡度较陡,汇水条件好,流域面积约1.25km2。冲沟两侧斜坡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层,物源较少;植被较发育,以灌木为主。未见泥石流迹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4#冲沟:位于项目区南部五岔河南岸私里沟,为低山沟谷地貌,冲沟长1.35km,水力坡度22.2%,沟向约310°,呈“V”型谷,坡度较陡,汇水条件好,流域面积约1.19km2。冲沟两侧斜坡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层,物源较少;植被较发育,以灌木为主。未见泥石流迹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5#冲沟:位于项目区南部五岔河南岸安子沟,为低山沟谷地貌,冲沟长1.30km,水力坡度23.1%,沟向约325°,呈“V”型谷,坡度较陡,汇水条件好,流域面积约0.81km2。冲沟两侧斜坡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层,物源较少;植被较发育,以灌木为主。未见泥石流迹象。表4 冲沟现状特征一览表序号沟 名现 状 特 征发生泥石流可能性汇水面积(km2)冲沟长度(km)水力坡降(%)植被覆盖率(%)冲沟内的固体物质来源1梅子沟1.911.7512.650冲洪积、残坡积层,物源较少小2草字坝1.301.9015.730冲洪积、残坡积层,物源较少小3李家湾1.251.5019.640第四系残坡积层,物源较少小4私里沟1.191.3522.245第四系残坡积层,物源较少小5安子沟0.811.3023.135第四系残坡积层,物源较少小第二节 小结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薄弱,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较发育,其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危岩)、人工边坡。有滑坡2处、崩塌1处、人工边坡3处共6处现状地质灾害。工程建设遭受HP1、HP2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遭受BT1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斜坡稳定性差。未发现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根据园区规划报告,该拟建工程具体建设方案尚未具体确定,无具体的场坪数据。因此,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主要针对场地地质环境条件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针对拟建工程位置及拟建项目特点,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地段及加剧地质灾害的地段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评估。第一节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工程建设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已经存在的受工程建设的扰动,导致其稳定性降低或变形范围扩大而加剧的灾害体。针对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其危险性预测评估如下:一、工程建设加剧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滑坡HP1该滑坡位于评估区南部,总体积约1.0万m3,目前该滑坡稳定性差。该区主要为绿化用地,人为破坏活动相对较少,加剧滑坡的可能小,危险性中等。2、滑坡HP2该滑坡位于评估区中部,五岔河岸坡上,总体积约0.2万m3,目前该滑坡稳定性差。该区主要为工业用地,厂房施工过程中开挖产生新的高陡临空面,导致稳定性差的滑坡体再次出现变形破坏,加剧滑坡的可能大,危险性大。3、崩塌BT1该崩塌位于评估区北侧一陡坡处,崩塌堆积体范围长约12m,高约15m。该区主要为工业用地,厂房施工过程中加剧滑动、崩塌的可能较大,危险性中等。4、潜在不稳定斜坡评估区潜在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乡村公路内侧沿线人工边坡,坡面以第四系残坡积块碎粘土、强风化泥岩、砂岩为主,结构松散,表层岩体破碎,在人为因素及自然营力作用下,局部地段的斜坡已出现小规模滑坡、崩塌现象,属潜在不稳定斜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剧滑动、崩塌的可能较大,危险性中等。二、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边坡失稳建设用地位于五岔河荣昌坝段两岸,大部分地段位于斜坡上,区内地形起伏大,五岔河两岸阶地较缓,呈平台状,地形坡度510°,其余地段斜坡坡度2035°,局部达4060°左右。拟建物采用挖填方式修建,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边坡失稳。挖方边坡稳定性预测评估评估区内位于茶坊坳向斜核部,地形总体上四周高中部低,为一向斜沟谷,区内斜坡大部分为顺向坡,部分为切向坡,五岔河右岸斜坡坡度1035°,岩层倾角1555°,左岸斜坡坡度2030°,岩层倾角3550°。斜坡第四系残坡积粘土厚度一般为13m,基岩以泥岩、砂岩为主,裂隙较发育,风化强烈。项目工程在斜坡地段开展工程活动或其它人类活动对山体或边坡开挖时,极易破坏边坡在自然条件下平衡状态,容易导致斜坡失稳,形成崩塌或滑坡地质灾害。同时,在土质斜坡中,一旦坡脚失稳,亦可能牵引与其相连接的更高部位的松散堆积物失稳产生坍塌、滑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斜坡失稳。评估区挖方边坡位于建设用地五岔河两岸斜坡,以岩质边坡为主,挖方边坡主要是工程建设中开挖斜坡,平整场地,开挖基坑等中形成,其稳定性主要受边坡高度、边坡岩性组合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开挖深度较大,可能使斜坡变陡,导致边坡失稳,诱发滑动、崩塌的可能小大,危险性小大。填方边坡稳定性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在平整场地过程中形成填方边坡,填方体沿自然斜坡堆积层顶面滑移产生滑坡危害的可能小大,危险性小大。2、工程废渣堆放工程建设中开挖斜坡,平整场地,局部地下工程要进行土石开挖,必要时还会进行地基处理。因此,可能出现一定数量的工程废渣,应尽量将工程废渣运出区外用作它用或处理,严禁将工程废渣随处堆放,严禁堆放于征地区冲沟和斜坡坡脚,以免雨季期间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源,严禁堆放于五岔河沟床区及漫滩内,以免雨季期间随河水冲向下游,对下游产生不利影响。第二节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拟建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包括原已存在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如下:一、遭受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1、工程建设遭受滑坡灾害危险性的预测根据调查,评估区共发现2处滑坡,HP1位于评估区南部,总体积约1.0万m3,目前该滑坡稳定性差,该区主要为绿化用地,工程建设遭受该滑坡危害的可能大,危险性大。HP2位于评估区中部,五岔河岸坡上,总体积约0.2万m3,目前该滑坡稳定性差,该区主要为工业用地,厂房施工过程中开挖产生新的高陡临空面,导致稳定性差的滑坡体再次出现变形破坏,工程建设遭受该滑坡危害的可能大,危险性大。2、工程建设遭受崩塌灾害危险性的预测根据调查,评估区共发现1处崩塌,BT1位于评估区北侧一陡坡处,崩塌堆积体范围长约12m,高约15m。该区主要为工业用地,工程建设遭受该崩塌危害的可能较大,危险性中等。3、工程建设遭受不稳定斜坡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区潜在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乡村公路内侧沿线人工边坡,坡面以第四系残坡积块碎粘土、强风化泥岩、砂岩为主,结构松散,表层岩体破碎,在人为因素及自然营力作用下,局部地段的斜坡已出现小规模滑坡、崩塌现象,属潜在不稳定斜坡,工程建设遭受该滑坡危害的可能较大,危险性中等。二、遭受新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项目工程可能遭受施工建设过程中挖填方边坡形成的边坡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危害可能性小大,危险性小大。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边坡开挖工程活动时形成的弃渣,将可能成为泥石流的物源,在暴雨期易引发泥石流、滑坡或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给建设项目或项目区外农田、村寨等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大。另外评估区内其它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河流侵蚀塌岸和五岔河及其支沟洪水灾害,评估区内的水系主要为五岔河,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在河道狭窄的地段及河流拐弯段,流速增加,河水对河岸的掏蚀程度增强,导致塌岸。目前,评估区在五岔河多数河岸及五岔河支沟沟口已筑堤修坝,在一定程度上防治了河流侵蚀塌岸和洪水冲刷淹没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河流侵蚀塌岸洪水冲刷淹没具有季节性。第三节 小结工程建设加剧和遭受滑坡(HP1、HP2)、崩塌(BT1)的可能性大较大,危险性大中等;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切填方边坡滑坡、崩塌的可能性大小,危险性及危害性大小;工程废渣堆放引发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小,危险性及危害性大小。另外建设项目有遭受河流侵蚀塌岸和五岔河及其支沟洪水灾害的可能。第六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根据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及其对拟建工程的危害性、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发、加剧和建成后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结果,按就大不就小、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及相对独立的综合原则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级),将拟建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出危害性大、中、小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量化指标按照切、填方高度3m、36m和6m的标准,结合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性和灾害点及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等指标。具体分区分级如下:具体分区分级原则如下:1、地质灾害危害性大区():引发、加剧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威胁建设工程及施工人员安全的危险性大。2、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引发、加剧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威胁建设工程及施工人员安全的危险性较大。3、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引发、加剧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威胁建设工程及施工人员安全的危险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量化指标按照切、填方高度3m、36m和6m的标准,结合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性和灾害点及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等指标。第二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根据上述分区原则,将拟建设场地及可能受地质灾害影响的范围划分为地质灾害危害性大区()及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共分为15个区段,其中地质灾害危险大区有9个,总面积3.70km2,占园区建设用地85.2%;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有5个,总面积0.64km2,占园区建设用地14.8%。各区段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地质灾害、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等级、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等综合评估内容见表5。表5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表分区编号用地类型面积(m2)现状评估可能引发、加剧及遭受地质灾害分区等级场地适宜性分级1号工业区348700发育BT1崩塌,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由于切填方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大。大适宜性差2号公共设施区4524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危限性小。由于切填方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大适宜性差3号公共设施区30025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危限性小。由于切填方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大。大适宜性差4号工业区号工业区号居民区1939400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危限性小。由于切填方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大。大适宜性差5号工业区号工业区96250发育HP2滑坡,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由于切填方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大。大适宜性差6号居民区45575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危限性小。由于

    注意事项

    本文(荣昌坝区地质灾害评估报告.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