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doc

    • 资源ID:2660290       资源大小:212.50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doc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课题的背景11.2 本文研究意义11.3 国内外建筑施工安全现状21.3.1 国内危险源安全管理现状21.3.2 国外危险源安全管理现状21.4 本文研究内容3第二章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和管理理论52.1 危险源辨识52.1.1 基本概念52.1.2 危险源的分类52.1.3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方法52.1.4 危险源辨识的原则62.1.5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72.2 危险源管理理论92.2.1 危险源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手段92.3 危险源控制途径9第三章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123.1 当今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123.1.1 安全生产水平底下123.1.2 安全生产检查机制123.1.3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123.1.4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133.1.5 技术保障体系143.1.6 安全文化意识143.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特点分析143.3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析153.4 建筑施工安全的对策17第四章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与分析184.1 危险源分析184.1.1 第一类危险源184.1.2 第二类危险源184.2 危险源引发事故的机理194.2.1 事故致因理论194.2.2 多米诺骨牌事故模型194.2.3 事故因果连锁模型194.2.4 轨迹交叉理论204.3 建筑施工常见危险源204.4 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和环境因素214.5 某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分析224.5.1 工程概况224.5.2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与环境因素224.5.3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25第五章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275.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275.1.1 政府法律和监管275.1.2 企业安全管理275.2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285.3 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285.3.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的目的和作用295.3.2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框架295.3.3 实施315.4 安全管理改善措施335.4.1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335.4.2 安全文明管理改善措施335.4.3 安全监督管理改善措施34第六章 结论35参考文献36致 谢37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的背景建筑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行业,伴随着历史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后,欧美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为建筑业的发展更是增添了巨大动力。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建设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在建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使建筑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能源、交通、通信、水利、城城市公用等基础设施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我国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等工业部门生产产品的使用与消费,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都做出了基础性贡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建筑业规模的逐年增加,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也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人民群众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反弹:2001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04起、死亡1045人,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7.49%和5.98%;2002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208起、死亡1297人,分别比2001年上升了20.32%和24%;2003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27名起、死亡1512人,分别比2002年上升了5.79%和l.5%;2004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分别比2003年下降10.49%和12.43%,在之后的2005年、2006年及2007年的三年中,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其中2007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 3.27%,死亡人数下降了3.44%。1.2 本文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突飞猛进发展,国家对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越来越重视,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安全已经称为建筑施工重点控制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施工现场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旨在为建筑施工现场找到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对建筑施工安全预测、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对建筑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我国社会注意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所在,在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生命始终是宝贵的。而建筑业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的大事。因此,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不仅如此,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是取得效益的前提。建筑业频繁的安全事故造成企业成本的无效增加和人员的无谓伤亡,不仅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而且成为项目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将严重影响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更加繁荣、人民的幸福安康、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安全将随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和必要。1.3 国内外建筑施工安全现状1.3.1 国内危险源安全管理现状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和探索建筑安全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些标准规范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安全意识淡薄,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奖罚制度没有力度,主管部门缺乏有力度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导致施工方抓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或受挫。同时,对于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按国家及行业安全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施工,但侥幸没出安全事故的企业,缺乏处罚或缺乏有力度的处罚。企业负责人对重大危险源的概念认识模糊,把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概念想混淆,不了解前者强调固有存在的危险物质,是允许存在的,但必须要监控,后者则是明显缺陷,是不允许存在的,必须要立即或限期整改;对重大危险源这项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及时上报本企业的重大危险源,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现场管理混乱,标志标识不清,未按规定定期进行评估、存在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整改等;管理监管人员业务不熟,到重大危险源企业检查,具体检查什么、检查重点都不是太清楚,只是任务式的按表填写,重大危险源管理监管是动态的,可能今天是重大危险源,明天就不是了,监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重大危险源管理监管必须规范。1.3.2 国外危险源安全管理现状在安全管理堪称典范的英国,由于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项目总成本的3%6%;而根据美国1996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工程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7.9%15%。但是,国外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领域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创新,确定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得到认可和正式应用;系统管理的思想和主动安全管理思想,用来争取充分的和必要的危险消除和危险预防时间;将项目管理理论和安全管理实践有机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探索和有益尝试;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和安全管理技术开发方面,信息化和IT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国内外危险源管理现状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技术1. 项目施工危险源概念、分析2. 施工项目危险源辨识技术3. 危险源的评价指标体系4. 危险源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5. 危险源应急控制技术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体系1. 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思想和目标2. 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总体框架3. 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实践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理论和实践危险源辨识1. 危险源辨识系统2. 危险源初始辨识3. 危险源自辩识4. 危险源动态辨识危险源评价1. 施工环境危险性评价2. 工作单元危险性3. 作业人员危险性4. 危险动态评价危险源控制1. 本质安全化2. 安全网络计划3. 危险源辨识控制4. 危险源控制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系统1. 危险源信息系统平台2. 企业危险源管理3. 危险源管理决策国内外危险源管理现状如图1-1所示1.4 本文研究内容以建筑施工项目部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并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与管理理论明确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助于对对施工现场危险源和管理正确、深入的理解。(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进行简单的了解,分析了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有助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确切的理解。(3)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与分析通过对建筑施工危险源进行简单的了解,分析了危险源辨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有助于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确切的理解。(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根据确定的危险因素、重大危险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研究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安全生产对策的制定。第二章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和管理理论2.1 危险源辨识2.1.1 基本概念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或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状态,危险源识别使系统的确定企业活动、设施及所有材料等存在的危险及危险产生的危险源过程。危险源识别的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新的活动或设施、材料。危险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危险源是指危险的根源,包括危险载体和事故的隐患,一般我们所说的危险源是指狭义的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就是要通过了解组织和设施等存在的危险源及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对照法律要求、行业标准及其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要求,确定安全事故和危险源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是否已经满足要求,是否符合实际的程度。2.1.2 危险源的分类对危险源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方便进行危险源的分析与辨识。在建筑施工领域,危险源的种类很多,并以多种形式存在。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物理危险有害因素;化学危险有害因素;生物危险有害因素;心理、生理危险有害因素;行为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按事故类别进行分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2.1.3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方法 对于一个安全系统,要对其系统危险实现有效地控制,首先必须掌握大量的有关系统的危险状况信息,否则其系统控制管理称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系统危险源辨识为全面发掘危险状况提供技术手段。通过系统危险源辨识,有针对性的运用危险分析方法,对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危险特征、触发条件、缺陷危险等系统发掘,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系统危险状况有一个全面性的认识。系统危险辨识是安全评价工作的基础,是对系统危险实施有效地控制的前提。近年来,国际上开发出许多系统危险特征的分析对象。因此,在具体开展危险辨识时,应该给据分析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危险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全面分析主要的故事模式,系统了解个评价单元固有危险信息状态,包括本质安全状态及设备、设施、工艺缺陷等,确定危险因素被触发造成事故的危险严重程度,并估计其发生概率,确定评价单元管理级别。常用危险辨识方法:(1)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的风险对策。(2) 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导致事故发生相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的分析过程,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危险源。(3) 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个环节(事件)成功或失败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结果的方法,是一种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运用事件树分析方法,通过对系统各个环节事件的分析,即可辨识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4) 安全检查表分析:运用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施工现场和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从而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的系统发掘是危险源辨识的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各种事故的发横模式,本质安全化水平,设备、设施、工艺缺陷,作业环境缺陷,危险暴露程度等。实际操作中综合采用查阅资料、现场勘查和向有关人员询问等方式,然后结合运用危险源辨识方法金像辨识的结果以及国内外有关事故案例,较全面地发掘各种事故模式,并逐个登记在设计好的危险源辨识表上。2.1.4 危险源辨识的原则危险源的辨识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预测性。(1) 科学性。危险源的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它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为指导,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统安全状况、危险源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显示出来,用严密的、合乎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清楚。(2) 系统性。危险源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源和相关的危险危害性。(3) 全面性。危险源的辨识要全面,不能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储存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系统和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辨识;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源,还要分析和辨识非正常工作时存在的危险源。(4) 预测性。对于危险源,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即危险源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2.1.5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危险源辨识的程序主要有: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危险源等级划分等。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如下图2-1所示 人员培训基本调查状况评价单元划分组织审查危险严重评估评价单元基本危险状况调查系统危险辨识审查便是结果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过去的事故、资料规定 熟悉工艺图21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2.2 危险源管理理论危险源管理是组织获取和分析施工项目的有关危险源信息,按既定的安全目标和危险源管理标准对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超过可容许风险的危险源时即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个体危险源的危险性值或系统整体的危险等级,使施工活动按预定的计划进行。进行危险源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减少安全事故,使之与安全计划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施工目标。2.2.1 危险源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手段危险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求对危险源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项目,进行重点管理,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要尽可能地采用危险源前馈控制方式和预防控制方式,使控制措施针对未来。由于危险源引发事故的不可预测性始终存在,为了提高危险源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增强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制定多种应对危险源爆发的方案和进行危险源管理资源的储备,采用系统方法来达到危险源控制目的。危险源管理的原则:(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源管理的方法:(1)在重大危险源管理上要组织人员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制定应急预案,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组织安排应急预案演习和事故救援演习等。(2)生产、技术、机动、安全等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检查和相关预案的演习等。(3)岗位职工要清楚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工作职责、报告程序,要了解与重大危险源工作岗位有关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后果,向上级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管理中的严重问题等。 2.3 危险源控制途径危险源的控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技术控制、人行为控制和管理控制。(1) 技术控制  即采用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技术控制的具体内容请参看第三章和第四章的有关内容(2) 人行为控制  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人为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操作失误,指挥错误,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粗心大意,厌烦,懒散,疲劳,紧张,疾病或生理缺陷,错误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等。人行为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的安全化;其次应做到操作安全化。(3) 管理控制  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于重点危险源,应做到公司总经理(厂长、所长等)半年一查,分厂厂长月查,车间主任(室主任)周查,工段、班组长日查。对于低级别的危险源也应制定出详细的检查安排计划。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对照检查表逐条逐项,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按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反馈,使其及时得到消除。凡未按要求履行检查职责而导致事故发生者,要依法追究其责任。规定各级领导人参加定期检查,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感,体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也有助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得到解决。专职安全技术人员要对各级人员实行检查的情况定期检查、监督并严格进行考评,以实现管理的封闭。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安全技术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作好记录,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向安全技术部门和行政第一领导报告。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应落实到人。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全技术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安全技术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不断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工作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全标志牌。应按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的档案,并指定由专人保管,定期整理。应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按照国家标准的安全标志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应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给予奖惩,并与班组升级和评先进结合起来。逐年提高要求,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第三章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3.1 当今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3.1.1 安全生产水平底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建筑业的劳动力比发达国家更为密集,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大概需要2.5倍10倍的工人,事故的数量也比发达国家多得多。  建筑业是危险程度相当高的行业,露天的工作、繁重的劳动强度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不测因素,都直接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安全生产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业任务繁重,高、大、精、深的建筑产品不断增加,不安全因素较多;人均资本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高,行业水平低;法制不健全,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意识薄弱,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和经验进行安全管理(即经验型安全管理人员),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模式,由于受到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制约,很难适应建筑安全事故管理。3.1.2 安全生产检查机制 工业发达国家已采用法律手段管理安全生产,如美国金20年来,已对900多项法律、法规、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法律、法规280多项,此外还颁布了100多项标准和条例。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健全,有空缺;二是存在重复和交叉问题;三是存在可操作性差问题;四是执法不严。3.1.3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特别是德国、英国以法律法规确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注重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的中间作用,通过企业自治自律,达到以人为本,促进工人自觉维护生产安全的目标。(1) 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机构。德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立法、监督和执行三部分。德国政府设联邦社会与劳动部,下设劳动保护委员会,各州、地(市)均有其分支机构。联邦和州有立法、监督的双重权力,行业联合会及其相关的组织(如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联盟等也具备监督的作用)。企业的责任就是自觉、严格地执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2) 安全工程师协会。安全工程师协会是民间组织,由各行业的安全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协会的主要功能是:与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安全法规和标准,对上岗的安全工程师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完成或协调企业的安全工程项目,进行国内外的技术交流等。安全工程师应了解行业的安全状态,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具备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企业中主要提供咨询,并根据掌握的现场情况提交安全状况报告,但无权停止员工的工作,且无处理事故的义务。(3) 企业员工的培训。在德国,所有员工必须与雇主签订含有安全生产内容的合同。员工有权知道作业的安全规程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等相关知识,同时遵守事故预防的制度。企业必须对作业时的员工的安全健康负责,并提供装备、发布规程,采取确保作业安全和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员工的培训、教育,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所有员工的权利。德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认为:知识就是安全。如果员工认识到具体的风险,避开的机会就高得多;如果员工看到了潜在的危险,就会更好地防护自己。员工必须经常地自觉接受安全生产的培训和自觉安全行为的教育。员工就作业环境中的安全生产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书面报告,并向企业提出建议。(4) 安全与健康监察。英国的安全与健康的监察主要由安全与健康执行局执行,在全国设有很多分支机构。安全调查员根据所颁布的法律,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建筑安全监督工作,包括发出强制执行命令和诉讼。(5) 工会及行业协会组织。在英国,工会、行业协会等其他组织约有750人,不同程度的参加政府的有关健康安全组织。这些组织经常派人与国家监察员一起到现场进行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纠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6) 企业对安全健康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遵循的是法律法规和开工前完成的、经业主批准的安全与健康计划书。一般来讲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安全与健康方案。在英国一般25人以上的工地就要成立安全委员会,负责工地的安全与健康的日常管理事务。同时要设立安全与健康培训和教育基地,包括用房、设施、资料等配备、购置,收集、发布安全信息,上岗前的教育、班前教育、进入工地的教育等。英国政府要求企业须尽量通过技术、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以减少危险源。3.1.4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保障范围窄。社会化基金所覆盖的范围仅为职工的39%左右,支付范围占当年发生工商人数15%;工伤保险未完全社会化,尚未显示出明显的降低事故和促进工伤预防的作用。3.1.5 技术保障体系 安全科技水平低下,是造成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国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2002年,美国用于安全生产经费为4.1亿美元,我国仅有197.24万美元,美国投入为我国的209.86倍,按人均计算约为我国的1000倍。3.1.6 安全文化意识我国安全文化相对落后,安全风险意识淡漠;安全科技设备、事故防范能力和应急抢救能力不足;安全管理水平、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的普及较差等等问题,还需要花大力气长期努力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3.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特点分析(1) 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的多样性。建筑产品是固有的、附着在土地上,但基本上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土地;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建设规模大小不一,建筑功能和工艺方法多样,从而使得建筑产品难于完全相同。不同的建筑产品,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防护用品、施工技术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建筑现场环境也千差万别,这些因素决定了建设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安全问题。(2) 建筑施工的流水性建筑工程的流水施工使得施工班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与其他工业不同,建筑业的工作场所和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土方施工、混凝土的浇筑、钢结构的焊接等等程序的开展使得工程现场一夜之间瞬息万变。而随着工程的进展,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工程现场的周边环境、作业条件等不断发生变化,相应的防护措施必须随工程的进展而展开,这就对保护作业提高了要求,一旦安全防护措施落后于工程进展,势必造成安全风险。(3) 不安全因素的复杂多变性多个建设主体的并存及其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工程建设的责任单位有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等诸多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但其他单位的工作效益或行为也影响建筑安全的因素。而且目前建筑业的分包模式也是一种常规模式,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这些分包队伍和人员有相对稳定,有的则流动性大,导致项目施工现场人员经常发生变化,现场生产关系变化多端。(4) 安全生产关系的复杂性多个建设主体的并存机器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难度较大。工程建设的单位有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等诸多单位。施工现场安全有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对总承包负责,其他责任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安全虽然是由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但其他责任单位的工作效果或行为也影响到建筑安全的因素。而目前建筑业的分包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模式,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这些分包队伍和人员的相对稳定,有的则流动性较大,导致目前施工现场的人员经常发生变化,现场生产关系变化多端。(5) 目标导向差异性目标导向对建设单位相成一定的压力。建筑施工的管理主要是一种目标导向管理,而施工单位往往只把成本、进度、质量作为生产管理的目标,忽视安全管理,作为保障性的安全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着重过程控制。目标导向的偏差,导致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建筑施工存在安全风险。(6) 安全生产作业的非标准化施工作业分标准化使得现场的危害因素增多。建筑业生产过程属于降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行业。建筑业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决定了作业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而建筑业的劳动密集型又决定了工人和施工单位短期的雇员关系,造成施工单位对施工作业培训严重不足,不规范的作业行为导致施工人员违章作业现象有时发生,蕴含不安全行为发生。(7) 施工活动空间狭小建筑产品的固定性造成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具,当场地窄小时,由于多层次的主体交叉作业,很容易造成物体打击等伤害事故。同时,建筑物体积庞大,外部形体形式多样,使得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防护措施随着工程类型和进度发展要作调整。(8) 安全措施的落实一个施工企业往往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的施工作业,企业与项目部通常是分离状态。这种分离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由项目部承担。但是,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压力也相应增大,公司的安全措施往往被忽视。3.3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析建筑施工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在施工现场过程中有许多不同与其他行业的危险因素。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有:(1) 不规范的市场环境,阻滞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建筑市场环境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行业管理部门在查处力度上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市场监管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不良的市场环境势必影响安全生产管理,主要表现在一些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尤其是业主方指定的分包商)在现场管理上缺乏相互配合合作的机制,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和难以预测的后果。(2) 建筑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第二,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人成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第四,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建筑企业过分依赖监督机构和监理单位,安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3) 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安全责任未落实到位。在现有股份制企业下,许多项目经理实质上是项目利润的主要受益人,有时项目经理比公司还更加追逐利润,更加忽视安全。造成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一些建设单位,包括有些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单位。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等。(4) 作业人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生产技能和自我防护意识薄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建筑施工现场是这些务工者主要选择场所。由于体制上的不完善和管理上的滞后,大量既没有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务工者上岗后,对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知识,这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5) 保障安全生产的各个环境要素不完善。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低价中标,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无资质单位挂靠、以包代管现象突出;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偏低,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科技进步在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6) 建筑企业对项目的安全监管心有余而力不足 建筑业企业自2000年开始体制改革和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以后,甩掉了原有的人员,债务包袱,成立了新的)有限责任公司,从而使各企业轻装上阵,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业务不断做大做强,资金的积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因而)项目经理责任制在当时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资金全部由项目经理支配,项目经理逐渐架空了施工企业。所以,企业既想管好安全,又想和项目经理拉好关系,直接导致企业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不能过于深入。(7) 专职安全员权限难以实施到位 专职安全员一般也是挂挂名,平时根本不到现场,只有在基础、主体验收和上级检查时才临时出现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工人既是质检员,又是安全员,导致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证。而有专职安全员的施工现场,为了抢进度,抓质量而多方面限制安全员的权限,安全员的指令不断进度、质量让步。(8) 施工现场投入的设备品种、质量参差不全 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线不同于机动车辆,有报废期限,只要设备还能运转,项目部就会一直使用下去。部分设备管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使安全保险还在,但因锈蚀、磨损老化也常为不安全状态。再有落后的地区设备技术更新较迟,而先进的地方已经使用带有摄像头的进出口机。3.4 建筑施工安全的对策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企业的安全生产整合、完善、优化,将人、机、物、环境等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正常开展,使安全技术措施对策发挥最大作用。安全管理措施对策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坚持安全设施“三同时”原则、对安全生产实施安全监督和日常检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及各种操作规程,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等。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严密,伤亡事故总是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为了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的损失,从容应付紧急情况,应需要严密的应急计划、完善的应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活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则涵盖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这三部分内容。它是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一项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策。 建筑施工现场是事故高发的重点场所,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又使建筑业成为高风险行业。如何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达到“人机环境”系统相互协调,保持最佳“秩序”状态,要求施工单位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不能只重视抓大问题而忽视小细节。要树立“施工现场无小事”的意识,抓好任何一个环节和部位的安全生产建设。在施工现场工作安排和布置时,通过安全检查掌握“危险源”现状,分析产生危险原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及时对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预控,不断摸索“危险源”的规律,总结控制事故发生的安全措施对策,不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目标,才能确保施工全过程的生产安全。第四章 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与分析4.1 危险源分析4.1.1 第一类危险源 建筑安全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在建筑安全系统中属于第一类的危险源有:电能、机械能、热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和安全管理.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