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博物馆重建新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

    • 资源ID:2655715       资源大小:7.99MB        全文页数:1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博物馆重建新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

    博物馆重建新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3 项目背景31.4 项目编制依据及范围41.5 结论与建议6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2.2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与紧迫性11第三章 项目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133.1羌族博物馆现状133.2需求分析153.3需求预测173.4功能定位18第四章 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204.1场地选择的基本要求204.2场址位置214.3场地现状214.4建设条件224.5市政配套条件25第五章 博物馆工艺设计要求275.1工艺设计的任务275.2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275.3总体工艺流程305.4文物藏品的收藏与保护305.5陈列展览设计要求335.6传承教育区375.7文保科研区385.8配套服务39第六章 项目的规模测算和建设内容416.1建设规模的测算416.2建设内容426.3面积分配表47第七章 博物馆布展方案设想507.1布展方案概况507.2布展具体内容50第八章 建筑设计方案568.1博物馆建筑设计构思568.2建筑设计目标568.3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578.4设计方案598.5方案比选66第九章 公共基础配套设施689.1结构689.2电气699.3空调通风749.4给水排水789.5智能化系统819.6安全防范监控系统869.7多媒体环境及展示系统89第十章 消防、劳动安全卫生9110.1消防9110.2劳动安全卫生96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9911.1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9911.2项目建成后的环境保护100第十二章 节能、节水措施10312.1节能措施10312.2节水措施104第十三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备10513.1工程建设组织保障10513.2组织机构10513.3人员的培训10713.4人力资源配备107第十四章 项目的进度安排及招投标10814.1建设工期10814.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0814.3 项目实施进展表10914.4招投标10914.5招投标基本情况表110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115.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15.2投资估算编制说明115.3项目总投资515.4资金筹措7第十六章 经济效益分析816.1经营效果测算816.2经营收入测算816.3营业税金测算916.4运营成本费用测算916.5经济分析结果11第十七章 社会效益分析1217.1社会效益分析1217.2风险分析13第十八章 结论和建议1418.1结论1418.2建议15附件: 附件一:地震受损房屋建筑修复加固通知书 附件二:关于茂县羌族博物馆建设地震安评的说明附件三: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灾后重建选址区域考古勘探工作的基本情况说明附件四:已开展项目前期环评相关工作的证明附图:茂县羌族博物馆新馆建设建筑设计方案彩图册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茂县羌族博物馆重建新馆工程。1.1.2 项目建设地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水西村金龟包与银龟包之间 (禹羌大道)。1.1.3 项目承办单位及概况项目承办单位:茂县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茂县羌族博物馆。 1、茂县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成立于1998年(1997年成立文化体育局,2004年成立新闻出版局),为县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局。局机关人数16人,下设4个股室(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电影股),分别履行群众文化;专业文化;文化市场;娱乐市场;演出市场;网吧;新闻出版发行;知识产权保护;农村电影“2131”放映;扫黄打非;文物保护管理;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普查、保护、研究、申报;羌族古籍调查整理;羌文化开发以及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传统体育;全民健身;国民体质监测;业余体校;体育市场管理和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的管理、服务、宣教职能和任务。下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歌舞团、新华书店、电影公司、文物管理所、文化站、业余体校、体育总会等馆、团、司、店、校、站、所和民间组织。法人:杨成立(局长)2、茂县羌族博物馆是茂县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直属单位,成立于1984年。由国家民委、四川省文化厅拨款75万元于1986年修建“羌族博物馆”,1988年对外开放。馆址在县城羌兴街南端,占地面积432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65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800平方米,有四个展室:远古的家园营盘山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展览、羌族文物精品展、羌族民俗展、红军长征过羌寨等陈列和展览;没有标准文物库房,在一般用房内临时存放文物。现收藏有从新石器时代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二级27件、三级文物293件,还有更多精美考古发掘品待定级。茂县羌族博物馆成立以来,围绕考古发掘、陈列、研究、收集、保护等工作作出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是全面反映羌族社会历史概貌,了解羌族的一个重要窗口。博物馆现有职工12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人,工勤人员3人。法人:蔡清(馆长、副研究员)1.1.4 项目建设总规模:15000 1.1.5 项目建设总投资:15515.85万元1.1.6 建筑类别:一类公共建筑 1.1.7 建筑使用年限:100年1.1.8 抗震设防烈度:8度1.1.9项目建设周期:项目计划2009年5月开工建设,2011年10月竣工,开馆运行。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方案一为准)序号名 称面 积1用地面积40000m22总建筑面积14917 m23其中:文物库房中心2500 m24展示展演区5000 m25建筑层数3层(地下一层)6建筑高度 18m7停车位120个8容积率0.379密度14%备注:本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最终以规划部门对本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后为准。1.3 项目背景为继承和弘扬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保存和再现羌族古老独特的风情民俗,中央、省、州的领导和有关部门长期以来对此非常重视,并予以关怀和支持。在中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茂汶羌族自治县(今茂县)成立了“羌族博物馆”,并于一九八八年对外开放。经过近20年的努力, 收藏珍贵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近万件。其中对牟托石棺葬的清理发掘,出土了大批精美珍贵的文物,出土文物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之多之广在省内十分罕见,学术界对此有四川的“小三星堆”之称。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首次在岷江上游发现距今五千五百年的人类居住遗址,同时发掘具有科研价值的标本彩陶。充分证明了羌族和茂县的古老和文化底蕴的深厚。闻名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迹和遗物,也收藏在羌族博物馆,这是羌族博物馆坚强的物质基础。羌族博物馆馆藏文物曾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展出,还在日本山犁县、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法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展出。这些都说明羌族博物馆及馆藏文物已扬名国内外,是羌族博物馆强大内在实力的体现。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羌族博物馆遭到严重破坏,墙体裂缝、倒塌;玻璃、灯具破碎;文件、文物柜倾倒,文物受损。原羌族博物馆经有关部门已鉴定为危房,已无法使用。现文物暂存成都博物院,羌族博物馆停止一切工作。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震后羌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做好加强羌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重建工作。国家文物局的有关领导亲临茂县指导重建工作,召开座谈会,已组织编制羌族博物馆建设规划大纲及展陈规划大纲。要求明年“5.12”新馆重建工程奠基。茂县和对口援助的山西省领导也非常重视,把羌族博物馆重建工作列为茂县的重点工程,在山西省援助的21亿元中拿出1亿元给羌族博物馆进行建设。据此,羌族博物馆委托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羌族博物馆重建新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4 项目编制依据及范围1.4.1 编制依据1、羌族博物馆重建规划大纲2、羌族博物馆基本陈列大纲3、“地震受损房屋建筑修复加固通知书”茂县规划建设局茂规建修通200855号4、关于茂县羌族博物馆建设地震安评的说明5、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灾后重建选址区域考古勘探工作基本情况 6、已开展项目前期环评相关工作的证明 7、茂县年鉴(2005、2006、2007年)8、国家标准规范: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及防护级别的规定等9、国内外部分博物馆的资料及全国博物馆统计资料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1.4.2 编制范围根据委托单位的要求,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1、项目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紧迫性;2、需求分析与预测;3、场址、建设条件及规划建筑设想方案;4、博物馆功能定位、库房和展厅的工艺及文物保护;5、建设内容、规模、标准和智能化管理;6、项目实施、组织机构与人员安排;7、消防安全、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8、建设进度、招投标;9、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效益分析;10、结论与建议。1.5 结论与建议1.5.1 结论1、茂县羌族博物馆建于1984年,建筑不符合博物馆使用要求,没有发展余地;“5.12”大地震对博物馆建筑损坏严重,加固修复达不到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选址重建是必要的、迫切的。2、新馆的建设属公益性项目,是全国唯一的羌民族博物馆。项目建成后将提供一个更好集中收藏、保护、研究、展示阿坝州地区羌文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场所。建设新馆是必要的。3、茂县羌族博物馆新馆建设的选址是合适的,对羌文化产业展示区功能需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有较好的社会效益。4、茂县羌族博物馆新馆建设得到重视,编制了重建规划大纲和陈列规划大纲,为建设提供了依据,对新馆的管理有了理论保证。5、新馆的建设规模确定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总投资为15515.85万元。建设规模和投资都是合理的。1.5.2 建议1、本项目是全国唯一的羌族博物馆,将建成为国家级博物馆和羌文化研究中心,建议馆名改为“中国羌族博物馆”。2、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按基本建设程序安排实施进度,建议找一家工程项目全过程的业主代理单位,技术管理上有保障。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落实建设条件和环保、土地安全等评价意见。4、鉴于建设的迫切性,建议定向落实一家设计单位,开展初步设计工作,早日开工。5、新馆建成中心库房,其文物来源问题,建议文物主管部门制定收集保护、开发、研究和利用的政策、原则、办法和规划。6、尽快落实建设用地范围内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羌族博物馆建筑受“5.12”地震损坏,需要重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茂县发生强烈地震,茂县羌族博物馆受灾严重:围墙垮塌,外围完全已处于不设防状态;墙体严重倾斜开裂,邻近“龙洞沟”道路一侧的墙体向外倾出,且已大部透光,对过往行人和文物展品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展厅与办公楼出现墙体移位,墙体多处出现“X”形状裂纹,内部天花板脱落,灯具坠落,承重柱断裂,门窗变形,展柜及文件柜倾倒,藏品被甩出,散落,损毁严重;临时文物库房受损严重,安防监控系统被彻底破坏。建筑检查鉴定中等破坏级,需要加固修复。博物馆建筑原设计不符合博物馆功能使用要求,加固修复后也达不到国家级博物馆标准,还没有发展余地。羌族博物馆选址新建是必要的。2.1.2 茂县羌族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属公益性项目,是全国唯一的羌民族博物馆。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从远古一直保留至今,历经数千年之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羌族和其他民族一道在岷江上游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牧文化。为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于1984年建设了茂县羌族博物馆,目前还是全国唯一的羌民族博物馆。本项目重建后将更能够提供一个更好集中收藏、保护、展示阿坝州地区羌族文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场所。加强民族大团结、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作用,促进祖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羌族博物馆所藏文物在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迫切需要一个对已挖掘出土的文物进行展示、保存、修复、开展进一步研究、学术交流和展示的场所。因此,博物馆建设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和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需要。2.1.3 羌族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是保护国家重点文物的迫切需要岷江上游发现距今五千五百年的人类居住遗址、营盘山新时期时代遗址、茂县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等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史学价值、深远的社会价值。必须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需要有确保文物安全的物质条件支持,新馆的建设是保护国家重点文物的迫切需要。2.1.4 羌族博物馆建设是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需要羌族博物馆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社会教育场所。历史文物是反映古代文明水平和社会生活状况的实证,因此博物馆将成为宣传我国光辉悠久的古代文明并进行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此外,闻名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茂县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迹和遗物等,也在博物馆中陈列展示,因此,该博物馆建设也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2.1.5 羌族博物馆的建设是落实党和国家的灾后重建政策,也是扶贫政策和民族政策,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阿坝州地区是较偏远的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目前经济欠发达。茂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茂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有众多迷人的风景名胜。有唐代摩崖石刻“点将台”;有建于1886年造型古朴美观的三元桥;有毁于1933年叠溪大地震的蚕陵重镇遗址,该遗址属于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遗迹之一;叠溪、松坪沟省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羌族民俗风情探奇;古寨、栈道、碉楼古迹,以及土地岭森林公园等可供中外游客观赏游乐休闲度假。茂县相距都江堰仅约135公里、九寨沟仅约225公里,各地的景观风光各具特色。另岷江上游石棺葬及出土青铜器、玉石、金银器、陶器(战国时期),浓缩和再现了羌族先民的独特文化面貌和聪明智慧;羌民俗风情古朴而多姿多彩,服饰、羌族刺绣、羌族山歌、饮食文化等无不引人入胜;由于没有工业污染,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优良的天然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使以羌族博物馆为龙头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遗址和博物馆也将成为旅游设施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与亮点。茂县羌族博物馆馆藏陈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羌族历史的概貌,是认识羌族、了解羌族的一个重要窗口。羌族博物馆见证着羌族文化的发展。它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羌族博物馆的建设将深度发掘中华羌族古老文化,揭示人类文明进程的内在规律,从而使得茂县旅游资源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加快发展经济的步伐是茂县人民的迫切愿望,羌族博物馆项目建设是促进旅游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带动茂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落实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民族政策的迫切需要。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2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与紧迫性茂县羌族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明程度的浓缩,是收藏和展示国家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遗存的科学艺术殿堂。一九九九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还给羌族博物馆题名“茂县羌族博物馆”。茂县羌族博物馆是1984年建设,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博物馆建筑及部分文物受到严重损坏,不能收藏和展出文物,博物馆的工作也不好开展,现有文物只好暂存成都博物院下属各单位。茂县历史悠久,地面文物也众多,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出土过四川最早的佛教造像南齐永明元年造像(现藏四川省博物馆),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营盘山新时期时代遗址、黑虎羌寨碉群、三元桥红军长征革命遗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点将台、唐初摩岩造像等等。羌族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围绕考古发掘、陈列、研究、收集、保护等工作做出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现收藏有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更有众多精美考古发掘的文物待定级。羌族文物精品曾到过中国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馆以及日本、美国、法国等地展出,馆藏文物已经扬名国内外,宣传了羌族,宣传了茂县,为弘扬古羌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的文博事业作出了贡献。茂县是羌民族聚居的县域,羌族占全县人口的88%,羌族人民需要一个属于本民族的博物馆,需要全面反映羌族社会历史概貌,了解羌族。羌族博物馆建筑受“5.12”地震损坏,部分文物损毁,为保护羌族文化、展现羌族民风民俗、揭示羌族历史发展脉络;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区域经济经济文化发展,重新建设羌族博物馆新馆具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和关心这项工作,要求做好羌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重建工作。博物馆建设为确保文物安全、开展羌民族文化研究工作提供物质条件支持,因此加快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十分紧迫。第三章 项目的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3.1羌族博物馆现状3.1.1 震前博物馆状况茂县羌族博物馆是一座地方性民族博物馆,1986年修建,坐落在县城羌兴街南端,是一栋三层楼房的沿街建筑,馆前没有空地。原设计为展室、办公、住宿之用,没有文物库房。羌族博物馆占地面积432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6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 800平方米。建馆20多年,收藏文物近万件。3.1.2 震后博物馆状况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茂县发生强烈地震,茂县羌族博物馆展厅、办公楼及住宿受灾严重:1、博物馆围墙垮塌,仅存的一小段也已出现裂口,倾斜,随时有再次垮塌的危险,博物馆外围安全已处于不设防状态。2、博物馆展厅墙体严重倾斜开裂,邻近“龙洞沟”道路一侧的墙体向外倾出,且已大部透光,对过往行人和文物展品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展厅内部天花板脱落,灯具坠落,展柜内文物倾倒,承重柱断裂,门窗变形。3、博物馆办公楼出现墙体移位,楼梯出现断裂,墙体多出现“X”形状裂纹,天花板脱落,灯具坠落,承重柱断裂,门窗变形,各办公室内文件柜倾倒,办公用品和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被震落损毁,狼藉一片。4、文物临时库房及安防监控系统受损严重,除房屋本身遭到严重破坏外,铁皮文物柜倾倒,藏品被甩出,散落;置放于文物架上的文物大部分坠落,损毁严重。安防监控系统被彻底破坏。5、经省建设厅和茂县建委对茂县羌族博物馆馆舍的受损程度进行的认定,博物馆展厅、办公楼、宿舍均为危房。成为危房的展厅、办公楼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宿舍1200平方米,办公设备设施破坏程度严重,文物藏品中陶器70%受损,损失巨大,经初步测算直接经济损在2100万元以上(不含文物本身)。 3.2需求分析需求是指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观众是博物馆服务的对象,了解观众、熟悉观众、争取观众、组织观众、服务观众、满足观众的需求是博物馆的着眼点。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国博物馆的根本宗旨,建设博物馆必须研究和了解观众的状况。3.2.1 观众的构成我国博物馆观众的一般构成可按年龄、参观目的、地域、身份等来划分。1、按年龄层次分类,可分为四类: 少年儿童:年龄在4、5岁到15、16岁,包括从小学到初中的学生,他们来博物馆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 青年:年龄从17、18岁到30岁左右,包括高中、大中专学生、部队战士、在职青年等,他们参观目的主要是学习求知。 中年:年龄在30多岁到50多岁,这部分观众年龄跨度较大,文化水平和职业各不相同,参观目的各异,但占参观者的比重较大。 老年:60岁以上离、退休干部、职工,这类观众来博物馆参观主要是出于对展出展品的爱好。以上按年龄划分观众的方法,由于国情不同而异。在我国,据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统计资料看,青少年占观众的5060%,说明在我国青少年是观众的主体。2、按参观目的分类,可分为三类: 学习型:这类观众为数不少,据有关资料统计占观众总数的1/3左右,这部分观众来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些专门知识,大多是将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大、中、小学学生。 科研型:是以进行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参观者,这类观众虽然人数不多,但目的明确,研究问题较深,能促使博物馆展陈的质量提高。 观光休闲型:这类观众大都是非组织零星而来,但数量很多,从一些统计数字看占观众总的1/2以上。按参观目的分类的情况说明,博物馆在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同时,应当注重对观光休闲人群的吸引。在博物馆建设中应考虑这些因素。3.2.2 影响博物馆参观众的因素有关研究指出,影响人们去博物馆参观的第一位因素可分为结构妨碍和文化因素两部分。结构妨碍是指交通、门票等客观因素,文化因素是指个人对了解过去的态度如何。调查研究表明,结构因素是次要的,尤其取消门票、免费参观后,更是如此。而对了解过去是否需要是第一影响因素。在被调查的人中,绝大部分的人认为对过去感兴趣,应当了解,这表明博物馆是绝大部分人愿意去的地方。影响博物馆的第二位因素是对博物馆所提供的各种体验活动(展品、展陈环境等)的印象、博物馆总体形象和观众的年龄。对博物馆所提供的体验活动印象越好,越会经常光顾。影响博物馆的第三位因素是受教育程度,调查显示,受正规教育越高的人,对参观博物馆的兴趣越浓。3.3需求预测博物馆要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要,就是在轻松的过程之中达到对异质文化的体验,这其实也是旅游者参观博物馆的目的。用发展眼光看,博物馆行业与旅游市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可以通过旅游者的行为模式来说明。大体上讲,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早期行为模式,指的是旅游者的整个旅游过程以观光留影为主;第二,旅游者开始追求差异,追求特色,而博物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差异和特色的最集中体现,由此旅游者对博物馆的需求开始强烈起来;第三,指的是旅游者对旅游过程的深度体验,即追求一种文化过程,在这一层次上,旅游者对博物馆的需求越发强烈了。从过去25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文化性的观光产品始终是中国旅游业在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产品,而我国所拥有的一批一流的博物馆则是这种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最集中体现,这当然也包括目前已经形成的29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旅游市场,因为旅游市场可以为博物馆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旅游市场的发展也是博物馆创新的导向。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旅游大国,而一个世界旅游大国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世界博物馆大国,我国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成为一个世界旅游强国,同时也是一个博物馆强国。对新建博物馆的需求量应该很大。3.3.1 参观人数预测羌族博物馆近几年接待情况:2005年:3.5万人次2006年:3.6万人次2007年:4.1万人次2007年观众构成:学生13,专家学者1.6,政府接待8,游客等77.4。尽管,近几年博物馆参观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有限,库房已无法满足数量日益增多的文物的贮藏,博物馆也缺少休闲空间,展陈手段陈旧等系列因素,限制了参观人数进一步的增多。羌族博物馆重新建成后,建筑规模扩大,文物数量增多,同时提升展陈手段,烘托展品特色、扩大休闲空间,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和建成的年限、近几年参观博物馆人数不断增加等因素进行预测,按保守估计,博物馆重新建成后的第一年参观人数为4.5万人次计算,前3年增长按10%,第三年达到5.4万;后3年按5%,第6年达6.6万;以后4年按2%,第10年达到7.1万,10年内总参观人次为61.3万人次,预测年参观人次平均为6.1万人次。预测今后十年的年平均参观人次比2007年多2万人次,根据茂县及周边地区人口及学生的统计数情况,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再加上新馆建成后,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参观人次会有很大的突破。3.4功能定位重建后的羌族博物馆将打造为全国羌族文化遗产展示教育的窗口,将全面发挥现有馆藏的历史文物、羌族民族民俗文物、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文化文物、红军长征文化文物的展示效益,同时也为考古研究提供便利条件,取得文化与经济双收效。建成的茂县羌族博物馆主要有以下业务功能:(一)长年面向海内外接待嘉宾及旅游观光团体;(二)大、中、小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基地;(三)研究生、进修生、访问学者学习和研究的基地;(四)接待国际知名博物馆巡回展览;(五)国内各博物馆交流展出的平台;(六)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七)岷江上游考古工作站及研究中心;(八)羌族文化研究中心;(九)市民休闲、娱乐场所。第四章 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4.1场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选址位于茂县县城范围。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的标志,博物馆馆址的选择关系到博物馆建成后能否很好发挥收藏、陈列、教育和研究职能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等问题,因此,博物馆的规划选址应进行充分论证,在区位、成本、地质、环境、交通、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根据茂县灾后重建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将选址中的诸因素综合分析比较,妥善作出决策。4.1.1 地块区位选址应是今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区域,远离工业区,周边已有建成环境应具有相称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品位的文博设施。4.1.2 土地成本选址应具有较低的土地成本,应尽量避免拆迁安置成本,选址基础设施水电气等完善的场地,尽量降低建设成本。4.1.3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应适合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应通过有关部门的地质灾害评估。4.1.4环境条件选址应环境条件优越,附近无污染源,风景优美,与周边环境协调。在生态环境方面应满足环境评估的要求。4.1.5交通条件选址应交通便捷,利于人群集散往来,满足消防、文物货运等条件。4.1.6发展余地选址地块应规模适中,用地面积满足功能的要求,并富于弹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选址内建筑密度不应大于30%。4.2场址位置 茂县羌族博物馆新馆经过场址选择,定位于茂县水西村金龟包与银龟包之间(禹羌大道)。基本上符合上述场地选择的要求。同时,由国家文物局牵头组织的会议上,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专家论证也对项目用地作出了评价,认为本项目的选址条件,从项目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协调,与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的衔接与协调,配套生活设施与公共设施规划的衔接与协调,与城市环境保护规范和风景名胜保护等专项规划的协调等方面综合考虑,项目建设用地是适宜的。4.3场地现状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规划建设用地现状主要是农村住宅用地,为农民住宅建筑、绿地及树木,该地块还没有开发,周边没有高大建筑。禹羌大道从该地块边上通过,东部还有一条岷江。 4.4建设条件4.4.1 地理位置茂县原名茂汶羌族自治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岷江上游,位于东经103°21103°58,北纬31°5532°24,东西长130.2KM,南北宽93.8KM,总面积3903.28KM2。东连北川、安县、绵竹;南接什邡、彭州、汶川;西毗理县、黑水;北邻松潘,是阿坝州联系成都、绵阳、德阳的交通枢纽,县城地处凤仪镇。4.4.2 地形地貌地表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高山峡谷地带为主。县境山峰多在海拔4,000m左右,相对高度在1,5002,500m左右,西部最高峰万年雪峰海拔5230米,只在东部土门地区,山势、谷坡较为低缓,相对高度一般在800m左右,土门河下游谷低,海拔仅890m,是县内最低点。4.4.3 气象条件全县年均气温12.1,极端最低气温6.7,极端最高气温31.6,无霜期198天,年均日照1718小时,年降水量388.21mm。4.4.4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属马尔康地质分区,东南部的狭小部分属龙门山地质分区。岩层主要以夹沙灰、黑色页岩、砂板岩、火成岩等构成。土壤以暗棕壤、褐土、棕壤为主。地处龙门山地震带,是全国地震活跃地区之一。岷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黑水河、赤不苏河、松坪河分别在大小两河口和较场乡汇入岷江。土门河从西向东纵贯土门全区,汇入涪江水系。场地的安全性见茂县防震减灾局的说明。(附件二)4.4.5 规划条件 (等规划部门材料修改)按照规划部门的初步意见,博物馆选址用地区域,未来属于城市公共建设用地,拟建设服务城市的大型文化类建筑,地势较为平坦。因此,博物馆建设符合城市规划设想。因目前该地区未做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博物馆是首先拟建成的第一个大型建筑,其建设规划条件将影响日后其它建筑的规划要求。1、博物馆建筑层数不宜太多。位于该区域的建筑密度不宜太大。2、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展示羌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也将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造型、立面和色彩应具有羌族民族特色。3、交通组织应结合区域交通组织统一考虑。在博物馆周边建设城市绿化休闲广场,同时作为紧急情况时的城市避难场所。4、建筑布局要考虑传统空间特点。4.4.6 交通条件距成都190公里,经绵竹至成都140公里。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国道213线纵贯全境(等级为三重三级油路),有四级公路同绵阳市的北川县及州内黑水县相通,全县23个乡镇均有公路相连。4.4.7 场地环境条件本工程建设场地位于金龟包与银龟包之间,具有优越的社会环境条件。金、银龟包是县城边一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大小相等的圆顶大土包,位于现在建的30米禹羌大道旁,岷江西边一块宽广平缓的土地上,它一左一右,在背靠的大山两边延伸的边梁尽头突兀凸出,遥相呼应,十分对称。按照中国传统的地理风水学意念,一个古代的王国帝都,必然要建立于龙脉之所在,也就是所谓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金龟包与银龟包之间地带,左有青龙(金龟包),右有白虎(银龟包),前有朱雀(岷江),后有玄武(龙脊山),非常形象地吻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宝地”含义。且场地周边没有工业污染区,周围还将建成一个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可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具有与其相称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品位的文博设施。且用地面积满足功能的要求,并富于弹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建成后在其所处环境中能尽最大可能发挥其社会效益。4.4.8 法律支持条件本工程建设场地的法律支持条件主要需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建设场地的法律支持文件;2、批准的建筑工程性质、规模等法律文件;3、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法律支持文件;4、在场地上进行开工建设时必备的法律支持文件。以上各个方面的法律支持文件较多,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必须具备。当然,本项目属于国家、省、县政府重点支持的文化项目,以上所需条件会比较容易落实。4.4.9 征地拆迁条件本项目用地范围内土地属于农民群众集体用地,代征农村集体用地均需办理征地手续,需按规定进行原有建筑物和设施拆迁补偿、耕地及青苗补偿等工作。用地范围的建筑多属于单层建筑,拆迁量不大。4.4.10 场地及周边文物保护条件本工程建设场地规划范围内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勘探后,场地内没有需要保护的文物,在此区域内进行基本建设不会对新石器时代遗址造成影响和破坏。(见附件三)4.4.11 施工条件本工程建设场地现状目前还不具备施工条件。根据前期工作的进展情况先后依次进行和完成以下工作后,才具备有开工建设的施工条件。但项目建设场地是宽敞的,有利于施工。(1)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场地地质条件应通过有关部门的地质灾害评估,排除有地质灾害风险的备用地点。(2)初步落实规划方案,办理用地批准手续,并取得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划许可证。(3)进行并完成征地和代征地范围内的房屋拆除和拆迁、树木保护和移栽等工作。(4)场地施工用水、供电、交通、电信基本具备。(5)工程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均经通过招标工作确定。(6)有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具体措施。(7)建设资金基本落实。(8)办理开工前按规定应办理的各种手续并完成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9)办理施工许可证和其他有关手续。4.5市政配套条件(1)给水管线:场地周边现有市政给水供线和进水口可供接入。(2)排水管线:场地周边现有市政雨水管线、雨水井、污水管线和污水井可供接入。(3)供电电源:场地内可由市政干道引入的外电源作为主电源,可满足博物馆双回路供电条件。(4)电信管线:场地周边现有电话、有线电视等电信管线,可由市政电信管线引入场地内。(5)交通条件:场地四面均有道路连接,其旁边30米禹羌大道为县城的主要干道,交通十分便利。 各相关部门都承诺给予支持,建设场地附近都有接入点。第五章 博物馆工艺设计要求5.1工艺设计的任务博物馆的建设是新时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工程,受到国家、社会的广泛重视。博物馆的任务是承担着社会教育的功能,把博物馆作为宣传教育的机关,向公众开放,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也扮演了保存古文化出土遗产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博物馆是公益性文化机构,为社会发展服务是博物馆的出发点和归宿,收藏和展出的是科学和文化的活化石,这些丰富的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学习、欣赏需求,能够提供人们与古人、自然对话的机缘,使人们能够找到人文关怀的家园和凝聚各族人民和谐共处的场所,在展示宣传建筑载体和室内装饰工程及展览工艺的综合感受外,更要关心景观环境和建筑构筑物之间的协调融合,人们活动期间的舒适和安全,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承担着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重任,促进文化交流、世界和平的文化使命。5.2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博物馆的工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5.2.1总体布局和工艺设计构思羌族博物馆的未来建馆工程的总体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景观建筑的概念,这同仅仅以建筑单体加上园林绿化的工程概念是有所区别的。建筑风格在多方专家论证形成的共识下,也勾勒出羌族建筑元素。大量采用石材作为博物馆视觉感官的材质,石材也是具备亲和力的材料,便于就地取材。石板、条石、景石、原木、竹材的元素的利用是工艺设计中的主角。1、基础结构为了保证筹建中的羌族博物馆,能够达到抗震八度的结构安全要求,以及工艺设计、装饰工程的组合效果,在基础结构防震技术上,我们建议运用联合国生态安全组织建筑安全委员会的防震设计资料及抗震标准,用以减轻40%的震幅。2、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主体框架和楼板(预应力技法运用),外墙立面预留钢筋插件,做为石材安全的接合。内墙的空间分割采取弹性隔断,可依未来空间分配需求做调整。公共服务空间的卫生间和配套教育服务功能的设备、设施都应该将机

    注意事项

    本文(博物馆重建新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