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3篇9页.doc

    • 资源ID:2611536       资源大小:4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3篇9页.doc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3篇第一篇一、行业人才现状与市场需求根据2006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及2009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5年底全国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为234,582人,2009年底全国地质勘查从业人员达到610,424人。短短的4年时间,从业人员数量增长为原来的2.6倍,充分说明了地勘行业人才需求的旺盛。但在行业从业人员中,存在严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现象,以2005年数据为例,在全国46,335名地质科技人才中,博士研究生学历者占0.22%,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98%,本科学历占35.69%,大专学历占27.98%,中专及以下学历占34.07%。地勘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技术人才的引领,因而地质科技人才缺乏是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是高学历人才的供不应求,目前高校培养地质类人才规模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学历教育的需求也远远不能满足由于技术发展而造成的落差。这两方面的情况都要求通过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来满足一线单位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二、继续教育的工作定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其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把原来相互割裂的各种教育及其因素、资源加以统合化、一体化,从而使需要获得继续教育的人们能够便捷地根据需要获得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审时度势,以机构调整为突破口,整合校内外继续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地域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行业发展,打造全线程的行业继续教育品牌,努力构建地勘行业的终身教育体系。学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确保继续教育与其它教育类型同步发展。多年来,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坚持“服务于地勘行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思路;采取需求推动、面向市场、强化服务、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发挥整体优势,注重突出特色,推动资源优化,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挖掘办学潜力,以服务行业和社会效益为先,学历、非学历、专业学位教育并重,稳步扩大办学规模,以加快科技成果在地勘单位一线的推广为已任。三、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助力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整合校内继续教育资源,搭建立交桥继续教育学院既是办学单位又是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部门。2009年5月,学校对原有的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中心进行了整合,成立了继续教育学院。在机构整合中,打破原来网络、成人教育、培训的界限,根据工作性质重新确定了机构,厘定各岗位、各部门的岗位职责,保证了三项业务的完全融合,用成人教育的办学渠道、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支持网络教育,用网络教育的技术手段、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改造成人教育,逐步拓展在线培训,实现非学历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搭建非学历教育的立交桥。学院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统一了校内办学资源,包括学科、专业、课程、师资、教材等;统一了办学口径,包括学历教育招生、培训项目、合作办学等;统一了管理,包括工作人员、资源调配、经费收支、学习支持服务等;逐步统一不同学习形式的继续教育教学过程,包括函授、业余、网络等的教育教学。通过对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整合校内办学资源,变各自为政为统一协调,有效维护学校继续教育的统一形象,避免内部的无序竞争;二是集中整合校内优质继续教育师资、学科资源,打造品牌,针对市场需求形成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包,有效满足市场需求;三是整合校内与校外资源,从师资、课程到场地、第三方服务,放大学校的办学能力与覆盖面;四是可将不同类型的学历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统筹规划,根据单位的需求形成“组合拳”,全方位满足单位对学历、非学历教育的需求。(二)发挥学科优势,拓宽专业领域,不断完善教学资源1992年学校恢复函授教育以来,目前逐步形成了地学、工程、管理、艺术设计4个学科专业群。2009年以来,学院经过充分调研,在培养方案制订上形成如下认识:成人群体学习的特征为经验共享、岗位相关、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学员特性,继续教育的培养方案不能是普通教育的简单翻版,而要根据学科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学员的特点,培养方案的制订立足于满足成人在职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结合岗位工作,重专业基础与实际操作,重新技能与新方法,力争给基层单位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学历继续教育的培养方案已经全部修订完成并投入使用,做到全国各地统一教学计划,成人、网络统一教学计划。在课程教学方面,将课程教学过程分解为六个环节:自学、面授、辅导、作业、考试、论文或实习报告。各个环节均责任落实到人,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体化、数字化在线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创建一套功能完善的继续教育数字化平台,是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完整的数字化平台既要为学生营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同时又要提供完整的教学管理功能,同时还要在管理理念、管理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通过齐抓共举共同保障和提升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2009年6月,学院正式启动继续教育全新数字化教学支撑环境的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数字化平台包括教学平台,教务管理系统,门户网站等一系列应用,网站名为“地大在线()”,下辖现代远程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非学历培训和校友园地四个子网站。目前平台功能覆盖了学院的全业务流程和所有用户。经过三年建设,“地大在线”综合教育平台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化技术特点,具有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的基本特征。平台既包含整个教学支撑体系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平台),又具有完整的教学管理功能。系统具有如下特征:1.兼容性:能覆盖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非学历教育三大类、四种教学类型(函授、业余、网络、培训);2.开放性:在对学员、管理人员、社会公众等不同用户提供服务与信息时,系统能针对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与调整可便捷地实现更新与完善;3.全面性:具有统一的日常管理与信息服务功能,既可满足各级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又可满足对外信息发布工作;4.完整性:覆盖各类学生在读期间的全部教学过程与管理过程;5.共享性:具有强大的信息共享功能,能根据功能类型由同一个后台数据库向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相应等级的数据支持与共享;6.集成性:实现一体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包括后台数据库、功能性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信息发布平台等,跨越相对独立各平台构建为完整的系统工程。(四)加强队伍与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学院在发展中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相关制度规定,结合实际,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逐步细化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运行环节。对专职管理队伍建立了公开招聘、任用、评价、激励等管理环节。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先后制定和重新修订的规章制度有:“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学院印信管理办法、学院福利待遇试行办法、校外学习中心管理办法、加班管理试行办法、学院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现代远程教育学生手册、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手册、辅导教师岗位职责、远程教育教师手册等制度。通过确立和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极大提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五)推进校外站点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校外站点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继续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严格遵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外学习中心、函授站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校外站点进行管理。每年在不同时间召开“函授站工作会议”、“继续教育年会”和“现代远程教育招生工作会议”。学校明确要求,要把规范办学行为放在首位,保护办学声誉;要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狠抓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社会满意的继续教育;要办互信、互赢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学院加强了校外站点的规章制度建设,加强了与校外站点的联系沟通,对校外站点的各项工作提出了规范化的流程,编辑完成了学习中心工作手册等站点工作指导性文件。2010年进行了校外站点年检和走访调研工作,进行现场办公,对校外站点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了解,使得校外站点的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共创双赢局面。(六)立足行业优势,实现非学历教育跨越式发展非学历教育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的特色品牌,一直坚持“紧跟前沿、服务行业、回馈社会”的宗旨,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两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坚持服务国家总体战略需求,牢牢把握国家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以“科教兴地”为己任,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人才支撑。面对行业人才短缺的现状,结合优势学科专业,深入开展以面向地勘行业为主的政府指令性培训、企业内训和专题培训,积极组织培训需求调研和培训课程策划工作,与各省地勘局等相关单位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努力实现工程硕士、本科、专科、非学历一条龙服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非学历教育的发展紧紧抓住地勘行业大发展的有利契机,采取面向行业,分类实施的指导方针:1.针对基层单位,以冬训为切入点,深入一线,全方位解决学历需求与知识更新需求;针对纵向管理,以资质管理培训为切入点,做好从业人员全员培训。2.精心组织项目实施,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出发点,从教材建设入手,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背景与学科前沿长处,项目设计既要引领技术发展,又要满足基层生产需求。3.注重管理队伍建设,灵活的用人机制,变管理为服务,精细化服务。4.学费收入取之于学员,用之于学员,以社会效益为重。近三年来共完成培训班96期,培训人数达13,700人。非学历教育共分以下六类:1.与资质结合的政府指令性培训(地质灾害、矿业权评估、地质公园、矿山环境治理);2.省一级厅局的有组织的技术人员三新培训;3.各基层单位的冬训;4.地方政府组织的培训(榆林、栾川);5.大型企业(延长石油、大港油田);6.自己组织的培训项目(TCM等)。学校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在2009年60门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的课程研发工作,开发整理了近150门市场需求较大且能体现专业特色的培训课程和15个有开发潜力的专题系列课程,得到广大国土资源单位的好评。四、结语高校是继续教育资源的汇集地,高校举办继续教育,既是教育法赋予高校的职责,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高校举办继续教育,可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也促进了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职前与职后教育的沟通。在高校的继续教育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是贯彻终身学习的最好体现,大力发展高校的继续教育是社会和历史所赋予的重要责任。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力争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继续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献一已之力,为构建地勘行业终身学习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赵乐华 甘文田 工作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二篇一、高校继续教育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纵观世界名校,无不是以其特色屹立于高校之林。哈佛大学善于培养政治精英,被誉为“政治家的摇篮”;斯坦福大学重视知识的转化与应用,有着“创业大学”的美誉;威斯康星大学秉持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形成了著名的“威斯康星理念”;坚守“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的办学理念,使耶鲁大学成为精英学府的典范。可见,特色之于大学生存发展的意义自不待言。“所谓特色办学,是高校主动地追求自身特色、发展自身特色、强化自身特色,以特色促办学质量提高,以特色促学校竞争力提高,以特色求得自身更大发展的一种办学战略、办学思路和办学行为选择。”1整合部分学者关于办学特色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高校继续教育特色是指高校继续教育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特有品质和风格,一般包括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及管理体制等诸方面。继续教育是高校发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着重要求深化继续教育特别是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导向作用,高校继续教育加快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意义非同一般。1.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按照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我国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此阶段,高等教育将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形式之一的高校继续教育,也必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一方面,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更多适龄青年有机会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其中专科教育的学生基数庞大。根据教育部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在校专科生规模近千万人,每年的专科毕业生达300余万人,这部分学生有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学历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加速变动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以在职从业人员获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为核心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庞大,需求旺盛。因此,坚持特色发展战略,以特色求生存,靠特色谋发展成为必然的理性选择。2.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国际性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是一个人从生到死,连续不断的受教育的过程。”高校继续教育在这一进程中理应更多地承载终身教育的使命。传统的学历继续教育单纯以追求文凭为目的,这与教育本身追求的育人功能实际上是背道而驰的。“因此,高等教育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等教育与人的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的主体,而教育是价值的客体,人是带着某种需求接受教育的,教育能满足人的需求越多,就证明教育对人越有价值。”2终身教育倡导的是学习的多样化、多途径多形式,而高校继续教育则提供了可能:结合市场需求,设置特色专业,丰富办学模式,广泛满足社会各界学习需求;紧贴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实用型、特色化、个性化培训项目,为成人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服务。所以高校继续教育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对传统教育境域的超越。3.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市场需求影响教育发展的走向,尤其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走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继续教育单章列出,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并列作为教育的八项发展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快继续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到2015年从业人员年参与各类继续教育2.9亿人次,参与率达到42%以上;每人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的年参与率不低于45%;还重申了要重视发挥普通高校在高等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这些良好的愿景昭示着继续教育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再度勃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可见,借力国家层面的强力政策,转变思维观念,主动追踪市场需求,制定和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是高校继续教育尽快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二、高校继续教育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现状分析国务委员刘延东曾指出:“高等教育向内涵是转变,面临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的种种障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触及深层次矛盾就难见成效。”3高校继续教育现状更是阙如。就整体而言,大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传统学历教育办学的思维惯性之中,”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倾向明显,“特色迷失”现象突出,特色发展战略意识模糊。1.特色意识淡薄,项目设置落伍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理念是高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举办者,对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是对高校继续教育“是什么”和“怎么办”的纵深思考。总体说来,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在实践中特色意识淡薄,项目设置落伍,滞后于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没有被纳入到高校整体工作规划中,发展继续教育的“条件论”占主流,即仅仅是利用全日制教育的富余资源举办继续教育,而不是主动去发展和壮大继续教育;二是办学项目主要集中于学历教育范畴,呈单极片面发展态势,对非学历教育潜在市场分析不够,应对举措不力;三是项目开发落伍,学历教育专业“普教化”倾向突出,市场适应性不强;非学历教育停留在低层次培训,面向市场的中高端培训项目稀缺,无特色品牌。2.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质量滑坡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目前,各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令人担忧:一是这支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它们往往是与全校师资共享,在安排完全日制教学任务后再分配继续教育的课程任务,高校持续扩招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进一步加大,上课冲突时有发生,教师疲于应付,对继续教育教学规律研究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二是高校的人才评价体系对继续教育师资不利。继续教育工作量一般不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挂钩,课时酬金也不高,教师授课积极性受到影响,缺乏创新进取精神,忽视成人学习的个性特点;三是受教育者渴求的“双师”素质(具有教师工程师素质)师资数量不足。“屡见不鲜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摸爬滚打了一番的成人到高校来回炉,却发现教师或者重复几年前他们已学过的知识,鲜有更新,或者仍沿用从理论到理论的象牙塔式教学方法,不能给他们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4上述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发展,加剧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滑坡,难以为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保障。3.管理模式僵死,专项经费缺乏“继续教育和按计划招生的一般高校教育不一样,几乎是完全的市场运作,但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几乎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不灵活,与市场发展相脱节,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能很好地利用高校继续教育的丰富资源。”5就实际运行状况来看,高校继续教育普遍存在管理模式单一,体制机制僵化,管理较为混乱的现象,低层次学历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较少考虑开发多元继续教育项目服务社会,毫无特色可言。目前高校“一级统管”的管理模式下,由继续教育学院代表学校对全校继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行使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等职能,二级学院(系)负责组织实施教学与日常管理,负责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在这一模式中,继续教育学院作为管理部门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灵活的反应机制,开拓创新动力不足,使得本应充满生机的这一教育形式活力逐渐丧失殆尽。加之长期以来,高校继续教育都是依靠“以教养教”的方式,即通过办学的收入留成来支撑自身的发展,学校一般没有专项经费投入,生存举步维艰。三、高校继续教育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考“当普遍的不景气发生时,没有特色的院校除在经费预算中的固定位置外,对资源没有特殊的权利。作为一个可与其他院校相互替代的院校,可能被负责削减预算的官员选作多余的单位行大手术或破产拍卖。各种各样的公共当局更可能试图褒奖那些想办出特色的院校,而不是安于故常的院校。”6可见,谋求特色化发展已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必然选择,应当在遵循继续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培植特色办学理念、强化师资队伍特色以及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三个着力点,积极构建和推进特色发展战略。1.培植特色办学理念,打造继续教育特色项目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培植特色办学理念是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先导。没有教育理念的创新,就不会有教育行动的创新。哈佛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年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数是正规本科生和研究生总和的3倍。“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进入大学,是过去15年中美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三大变化之一,它已使大学的性质发生了重要的变化。”7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办学实践一再表明,继续教育要充满生机,就必须首先从理念上对其正确认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在行动上认真践履,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形成自身的品牌和特色,这是保持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特色发展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由一个个特色项目夯实,进而形成一个个特色品牌,藉此将特色办学理念落到实处,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打造继续教育特色项目,就是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现有项目进行梳理细分,保持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协同发展。学历继续教育要注重内涵建设,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用、师资队伍等环节突出人才培养特色,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和经济结构转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非学历继续教育要以就业、择业、转岗为重点,面向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大力开展岗位培训、行业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研究生课程教育等中高端层次的培训项目。总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就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控和深化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科学判断和预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市场发展的动态和趋势。”82.彰显师资队伍特色,提升继续教育独特品质名师出高徒。高校能否展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升继续教育的独特品质,往往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特色。彰显师资队伍特色,一是要稳定现有专兼职教师队伍。他们往往来自高校内部,教学经验丰富,是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依靠力量。要充分考虑这批师资教学任务繁重的现状,多从政策、待遇、发展机会上给予关心,使之成为师资骨干队伍;二是适时补充新鲜血液,多渠道引进高层次教师,充实高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改善这支队伍的学缘结构,提升队伍活力;三是坚持开门办学,面向社会多方物色高水平外聘教师,建立一支人数适中、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外聘教师专家库,有力地提升继续教育活动的质量和层次。成人往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自生产一线的高水平外聘教师,能及时地把前瞻性的技术传授给学员,而这恰恰是他们所急需的。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追求。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明显的师资队伍为保证教育质量提供了人才保障,而且也为提升高校继续教育的独特品质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要切实强化师资队伍特色化建设,针对成人来自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特点,着力提高师资的“双师”素质,既具有从事教学(培训)的专业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的实践技术和经验,从而为提升继续教育的独特品质服务,进而以质量立品牌,以特色树口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各类继续教育的多元需求。3.加强机制创新,落实特色发展专项经费一如前述,现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继续教育的市场化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型管理模式以提升办学活力,换言之,正是由于秉持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治理方式才导致现今特色缺失的局面。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就是要在分析现行体制利弊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作方式,明确系统各要素的职责、权限、利益,促进各相关环节相互衔应,形成合力以使体制更加健全合理;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就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强力推动继续教育大发展的政策机遇,把握现时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仔细梳辨各种积极因素,探研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及实现方式,在利益分配机制、激励创新机制、市场运作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特色发展战略等方面加快改革。这些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将会使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现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就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各高校普遍对继续教育投入不足,这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一方面,其收费项目及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多年来维持不变,远远低于办学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高校长期以来经费投入十分短缺,而高水平师资引聘、现代办学手段更新、重点项目开拓等又亟需大量的专项经费;再者,高校管理模式僵化,社会投资难以进入,缺乏有效的办学经费来源。所以,高校必须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契机,切实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把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学校财政计划,制定相对灵活的财务政策,为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发展落实好专项经费。总之,在高等教育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今,特色代表着高校的办学水平,特色意味着高校的竞争优势。未来高校继续教育的竞争,说到底是质量和特色的竞争,积极实施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化办学之路,以特色谋求更大的发展,将是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赢得市场竞争先机的法宝。作者:吴学松 工作单位:金陵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三篇一、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对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专有性或显著性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显著特征,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1高校继续教育特色是指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品质和风格,一般包括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及管理模式等诸方面。继续教育是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发扬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要求深化其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因此,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是高校继续教育彰显特色、形成优势、提升水平以应对转型发展的最佳选择。(一)它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必然举措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表明高等教育将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重要教育形式之一的继续教育,必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使命。一方面,高校连续多年扩招,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激增,其中专科学生比重很大。我国现有普通专科院校1200多所,年毕业生规模逾300万人。这部分群体有接受更高层次继续学历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经济体制转轨以及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职从业人员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市场庞大。高校继续教育要认清和把握这一有利态势,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来顺应这一趋势。“因此,只有坚持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发展之路,真正办出特色,才能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2(二)它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是一个人从生到死,连续不断的受教育的过程。”3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导致生产知识、技术、材料、工艺等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接受进一步继续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换言之,学习和教育将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学习能力不足、知识陈旧者将面临淘汰的风险。而高校继续教育则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紧扣市场需求,设置特色专业,学习形式灵活,为成人学历提升提供便利;紧贴产业调整,打造实用性、特色化、个性化培训项目,为成人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服务,以帮助受教育者完善自身,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价值。所以高校继续教育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对传统教育境域的超越。(三)它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市场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试金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扩大我国继续教育规模,力争使在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年参与率从2009年的不到25%上升到2020年的50%以上,当年参与继续教育的规模从现在的1.66亿人次增加到3.5亿人次。教育部关于加快继续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到2015年从业人员年参与各类继续教育2.9亿人次,参与率达到42%以上。这些远景规划绘就了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其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特色是市场化条件下生存与竞争的前提,也是抢占教育市场制高点的“通行证”。可见,借力国家层面的强力政策,主动研判市场需求,制定和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是高校继续教育尽快融入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二、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现状阐述(一)办学理念落后,项目设置落伍办学理念是高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举办者,对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是对高校继续教育“是什么”和“怎么办”的深层思考。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在实践中办学理念相对落后,项目设置落伍:一是继续教育工作没有被纳入到高校整体规划中,重视“本研”培养的惯常思维使得继续教育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二是办学内容仍然局囿于学历教育范畴,呈单向发展之势,对新兴非学历教育市场认识不足,应对措施乏力;三是项目开发落伍,学历继续教育普教化倾向严重,游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适应性不强;非学历继续教育大多停留在低层次培训,鲜见面向市场的中、高端培训项目,无品牌特色可言。(二)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质量低下首先,师资队伍呈现不稳定状态。继续教育通常全校共享师资,高校扩招导致教师工作负荷加大,上课冲突时有发生,他们疲于应付而无暇研究成人教学规律,教学质量下滑厉害;其次,现行人才评价体系对继续教育师资不利。继续教育工作量一般不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挂钩,加之课时酬金不高,授课积极性受到影响,呈现出普教教学的“微缩版”,忽视成人学习的个性特点;再次,受教育者渴求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上述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发展,加剧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滑坡,直接导致社会认可度降低。(三)管理模式僵死,经费投入不足“目前众多国内高校存在继续教育运作的体制性缺陷,主要表现在主体不明确或主体意识不强,从学校到二级学院缺乏开展继续教育的主体意识以学历教育的模式办继续教育,做得好与不好一个样,这就大大抑制了继续教育活力的迸发。”4就实际运行来看,普遍存在管理模式单一、体制机制僵化等乱象。高校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占主体,由继续教育学院对全校继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行使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等职能,二级院系负责组织实施教学与日常管理,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在这一模式中,继续教育学院作为管理部门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灵活的反应机制,开拓创新动力不足,导致这一新型教育形式活力不足,发展上规模、提水平、讲特色何从谈起。三、高校继续教育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路径(一)培育特色办学理念,打造特色项目培植特色办学理念是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的先导。王大中教授在谈及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时认为: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要瞄准世界一流目标,继续教育也要瞄准世界一流目标。5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办学实践表明,继续教育要充满生机,就必须从理念上对其正确认识,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进而在行动上认真落实,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形成自身的品牌和特色,这是保持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特色发展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由一个个特色项目夯实,进而形成一个个特色品牌,借此将特色办学理念落到实处的过程。打造继续教育特色项目,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现有项目进行梳理细分,保持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协同发展。前者要注重内涵建设,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用、师资队伍等环节要突出培养特色,适应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后者要抓住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特点,以就业、择业、转岗为重点,面向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岗位培训、行业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研究生课程教育等中高端层次的培训项目。(二)强化师资队伍特色,提升继续教育的独特品质业以才兴,校以才强。高校能否展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升继续教育的独特品质,往往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特色。一是要稳定现有专兼职教师队伍。他们熟悉本校继续教育情况,教学经验丰富,是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依靠力量,应当使之成为师资骨干队伍;二是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多方引进高层次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其学缘结构,提升队伍活力;三是面向社会遴选高水平外聘教师,建立一支人数适中、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外聘教师专家库,提升继续教育活动的质量和层次。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而且也为提升高校继续教育的独特品质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要切实强化师资队伍特色化建设,针对成人来自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特点,着力提高师资的“双师”素质,既具有从事教学(培训)的专业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的实践技术和经验,从而为提升继续教育的独特品质服务,进而以质量立品牌,以特色树口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各类继续教育的多元需求。(三)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落实特色发展的经费保障管理模式僵死已成为掣肘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最大短板,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以提升办学活力。一要在分析现行体制利弊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作方式,明确系统各要素的职责、权限、利益,促进各相关环节相互衔应,形成合力以使体制更加健全合理;二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大发展的政策机遇,把握现时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仔细梳辨各种积极因素,探研因素之间的关联及实现方式,在利益分配机制、激励创新机制、市场运作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特色发展战略等方面加快改革,以使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现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当前,太多高校普遍对继续教育投入较少或没有投入。一方面,其收费项目及标准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严控,多年来维持统一的收费标准,远远低于办学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高校长期以来经费投入十分短缺,而继续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师资引聘、现代办学手段更新、重点项目开拓等又亟需大量的经费支撑;再者,受困于高校僵化的管理模式,社会投资难以进入这一领域。所以,高校必须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契机,切实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把发展继续教育的经费列入学校统筹计划中去,给予专项的资金扶持,为高校继续教育的特色发展落实好经费保障。综上所述,特色是高校继续教育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竞争之要、活力之源。高校要牢牢抓住继续教育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明确特色发展的思路,积极研拟和实施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化办学之路,以特色谋求更大的发展。作者:吴学松 工作单位:金陵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1.1农村财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村集体的财务收支中,收支程序存在不健全现象,账目设置的不科学,不合理,全责分工不明晰,内部控制不严格,很多法律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农村的村集体账目存在程序错误,漏洞百出。在现金收支过程中,管理十分混乱,资金和物资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做到分类处理。在农村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有的财务人员既是记账员又是审核人员,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导致了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内部监督和控制力度不足。此外,村集体中财务违规现象没有得到全面的治理和重视,村干部存在随意占用集体财产的现象,由于法律责任归属界定不明确,导致了纪检部门和司法机关都不愿意对农村的财务违法现象进行管理。1.2农村村级集体的财务缺乏监督机制农村财务监督包括了内部和上级部门的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是指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这个组织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村干部指派的人员进行监督,多数情况下都是村干部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员,这些人员在监督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对于发现的问题也不及时上报,都是睁一只眼和闭一只眼敷衍了事,此外,有些监督小组的成员法律意识不足,对上报的程序不了解,对存在问题的账目照样签收,甚至还出现了代签的现象,而上级监督主要是指乡镇会计中心的监督,乡镇监督部门会定期的对村集体的账目进行审核和指导,对于一些管理比较规范的乡镇监督部门,其对于农村财务工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监督作用,能够及时的发现村集体账目中存在的不科学和违法的现象,及时的采取措施将其解决。但是在很多乡镇还存在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的现象,在乡镇的经管站常常会借口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即使对村集体的账目进行监督和指导,多数都是流于形式,这样就无法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也就不能及时发挥出来。1.3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在一些农村村集体中,财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专业水平较低,职业素质较差,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而且在给工作过程中,也不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村集体的财务人员多数都没有会计证书,无证上岗现象十分明显,大多数的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知识,同时上级部门也很少会对村集体的财务人员进行

    注意事项

    本文(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3篇9页.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