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doc

    • 资源ID:2607064       资源大小:5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doc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有人说:“上帝不能亲自到每个家庭,于是他创造了母亲。”有人说:“民族和民族的较量,其实就是母亲和母亲的较量。”有人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基本上也算是终身老师,应把教育子女当做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一、看看现状。现在生活富裕了,加上大多家庭又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什么都满足孩子,很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可是多数父母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又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结果把孩子培养了一身的坏习惯,连最起码的做人道理都不懂,甚至把抱有很大理想的孩子推向了深渊,后悔终生。当前孩子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在:顶撞父母,懒惰,自私,叛逆,没有责任心,生活没规律,没有礼貌,没德行等等。我们来具体看几个案例:1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杀害了自己有钱的父母。孩子小时候每次向父母要钱,父母都很大方,就这样孩子养成了爱花钱的习惯。没上完高中就辍学了,在家不愿干活,给父母要的钱越来越多,父母没办法对儿子讲:“你已长大,应学会自己挣钱,从今以后父母不再给你钱了。”而这位小伙子竟雇了位杀手把父亲杀害了,可保险柜的钥匙在母亲那里,干脆又把母亲杀了。2十年前青年李兵杀害了父母。李兵的父母却是位高知识分子,梦想李兵成为洋博士,从小要求李兵好好学习,不让李兵和孩子玩,不让孩子打球,不让孩子交朋友,把孩子看成了学习的机器。李兵的小的时候其实很孝顺。有一天,看到父母工作很累,第二天一大早起床,为父母做好早餐,却得到了父母一顿责骂:“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谁让你做早餐!”从此李兵再也没有了孝心。就当李兵成为洋博士时把父母杀害了。3十几年前,十四岁的神童王某考上大学后辍学。王某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上学,都是母亲配护,可以说包办了孩子生活上的一切。王某除了学习,其它什么也不会。上大学时,生活不能自立,不懂为人处事,不会交朋友。心理开始不健康,成绩门门不及格,再后被校方劝其退学。42010年7月份手机报:“china one”我们不要,意思是海外院校明确表示拒绝中国独生子入学就读,因为中国独生子独立能力差,娇气,什么事都找学校,甚至有家长让给孩子配保姆。二、找找原因。家庭教育为什么常常失败?简而言之:大多数家长只顾知识传授,不顾能力开发;只顾娇惯宠爱,不顾德育教育。出现了棍棒教子,迁就溺爱,放任自流,滥施奖励等错误的教育方法。多数家长和孩子没有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不知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可以说孩子之所以形成不良的行为和性格,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说孩子的自私傲慢是谁给的。比如吃饭时,妈妈说:“孩子呀,吃吧!这是妈妈给你做的好吃的,多吃点!”爷奶也跟着说:“孩子呀,我给你夹菜,这专为你做的,多吃点,我再给你买好吃的。”就这样无形中教给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成了家庭的小皇帝。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自私傲慢无礼就这样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形成了。其实,父母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该干啥就干啥,吃饭时若不好好吃,大人吃过饭立即收场,饭后什么也不让吃,他自然会饥不择食。不是父母心狠,这样会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对孩子终身有用。再说说任性和无理取闹。例如孩子跟父母一块逛商店,看到好玩具后,就闹着要买,父母立即买之,马上又看到好玩具又要买,父母不让,就哭闹。父母在大庭广众面前不好意思,又进行让步,这样接二连三频繁发生。有一就有二,无木不成林,孩子得寸进尺,攻城掠地,父母则节节败退。这样任性的坏习惯形成了,其实父母很好办,带孩子出去前,告诉孩子今天带你出去玩,只许你买一件最喜爱的东西,同意了咱一块去,不同意的话咱拉倒。 这样父母就教给了孩子选择和比较.孩子其实是讲道理的,这样的话他会选择他最喜爱的,他能把很多喜爱的进行比较。假如孩子真还不听话,作父母的记住一句话:不能给无理取闹的孩子任何好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您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您的孩子不幸吗?四个字:百依百顺。第三说说不负责任。从小培养孩子有责任感是孩子成就事业的关键,人最怕对任何事不负责任,若不负责任则会不顾一切,不考虑什么后果,甚至危害社会、国家。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孩子今天给你打电话说:“爸爸,我的课本和作业忘记带了,老师马上要检查,会批评我,你给我拿来吧。”你听了孩子的电话,有何反应?估计多数家长马上会说:“好,我马上送去。”有一个家长是这样做的:当接到女儿的电话后说“自己犯下的错误,自己承担”,然后电话挂了。晚上女儿放学回家,看到女儿哭丧着脸,爸爸明白老师训了她,这时不应该再批评应恩威并重,就说:“孩子呀,老师批评了?”孩子点点头,爸爸又说:“我教你个方法,以后准不会再受老师批评。”这时孩子瞪大了双眼看着爸爸,爸爸告诉她每天晚上睡觉前,把所有需要上学带的东西都装进书包内,这样就既能睡个好觉,又不会忘记东西从此以后这孩子再没犯过类似的错误。这位爸爸就是前任雅马哈集团卢总裁。美国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把邻居的玻璃打碎了,他的父亲得知后让孩子主动向邻居赔偿12美元,并告诉儿子这是父母的钱,要每天回家做家务偿还。这个孩子就是里根,后来成了美国总统。父母的良好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几十年后,要么收获我们今天种下的幸福,要么品尝我们教养无方的苦果。造成家庭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还在于许多家长不注重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研究发现,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一样的。101岁应该注重孩子信任感的培养。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如果他的需要得到满足,他的啼哭得到及时的注意,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则儿童对周围世界产生基本信任感,否则,会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认为世界是危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专家做过调查,80%患多动症的孩子小时候都缺少爬的过程。爬的过程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孩子通过学会爬,坚强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学会走路,培养了他信任感和注意力,这一阶段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父母。213岁应注重孩子自主发展。这一阶段开始渴望探索新世界,凡事都喜欢自己动手而不喜欢他人干预。儿童必须学会自主自己吃饭穿衣,讲究卫生等等。如果实现了这种自主,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会富有自信心,否则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并感到羞耻,会养成依赖性,缺乏果断性,而这些正是在激烈竞争中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而父母常常错误,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结果孩子什么也不会,对任何事都产生了依赖。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阶段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父母。337岁,应注重孩子主动感发展。这一阶段儿童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开始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行动,试图像成人一样去做事,试图承担更多责任。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任何事都产生了好奇,都想主动去尝试去参于去体验完成一项任务的喜悦,这时不但父母的影响因素大,家庭的所有成员,甚至邻居老师都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所以需要家庭成员的配合教育,甚至是社会邻居的配合。“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例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总是很活跃,把电视音量放很大,或制造些声音,影响大人谈话。这时大人批评孩子“小声点”,而孩子却把声音弄得更大,最后,父母下了通牒“我打你,给我出去”孩子很生气地走了,把门“砰”一声关上表示反抗。其实孩子有爱主动表现的天性,家里来客人时,家长应先向客人介绍:这是我家小明,很懂事,很聪明等,并嘱咐孩子:你叔叔来咱家做客,快给叔叔拿水果。这时孩子得到了展示,会很听话的。当孩子把苹果拿给客人时,客人一定要吃,并肯定说:哎呀,小明真聪明,就知道叔叔最爱吃苹果。孩子的劳动成果得到大人肯定和好评,他会很高兴,如果下次你再到他家做客他一定还会给你拿苹果而不是梨。成功发展孩子的主动性是将来产生雄心壮志和目标感的关键,否则缺乏主动性,总是依赖别人。三、定定目标。俗话说:从小培福长大才能享福。什么对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父母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我觉得从小培养出来的德行和习惯对孩子一生最重要。人应五德俱全,人只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仁、义、礼、智、信。让孩子具备这五德,就是家庭教育的总目标、大方向。“仁”即仁德,可以说是人价值观的核心。古人说:德不孤,必有邻。人的成功离不开“仁”字,正如种子没有果仁则不会发芽。“义”就是正义、道义、恩义、情义。“礼”就是礼貌、礼节。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貌的态度,对孩子一辈子都很重要。有礼貌是人生的莫大助力,从真诚的心里表露出的言行是不朽的。有个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因路上堵车,马上要迟到了,就一路小跑来到公司楼下,当他坐上电梯,电梯门马上要关时,看到另一位女士急急忙忙跑来,看得出那位女士赶乘电梯,这位大学生马上又按停了电梯,当女士进入电梯后这位大学生又问:“阿姨,您到几楼?”并替女士按了电钮。这简单的一句话和简单的一个动作,你做过了吗?等轮到这位大学生面试时,他发现这家公司的主考官就是这位女士,女士微笑着说:“先生你已被我公司录用了。”这个故事和美国福特公司当年招聘福特时的情形很相似。这说明了什么?我们会说这位大学生遇上了贵人,每个人都想这辈子遇到贵人,有些家长请算命先生算算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否遇到贵人,试想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怕吃亏,傲慢,自私,没有礼貌的人能遇到贵人吗?就是遇见了也可能擦肩而过。新东方科技集团总裁兼董事长俞敏洪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只要有两样东西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那就是理想和良心。他在上大学时,经常主动打扫卫生,觉得多劳动是一种快乐,还主动为同学们提茶,觉得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毕业后他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国内创办新东方科技集团,而他的优秀同学大多已去美国、加拿大发展,工资很高。但他的科技集团没有一批高科技人才是不行的,于是他就去了美国、加拿大去请那些同学到他的公司来工作,他的同学很顺利地接受了他的邀请。那些同学说:“俞敏洪,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愿意跟着你干吗?是因为你为我们提了四年的水,相信你有饭吃我们不会饿着。”“智”可以理解为智慧,判断力,正确的选择,正确的决择,人生时时在决择,下对了人生点点滴滴的决择,人生才会幸福,事业才会成功,可以说成功在于选择。如果不吃早餐,对你身体会不好,你是怎样决择的?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做作业,你的成绩就不好,而你是怎样决择的?可以说,做人做事的态度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孔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道出了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清朝的李毓秀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本书训蒙文,后经贾存仁改编为弟子规,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如何学会做人做事,不但对孩子,就是对成年人也很有教育价值。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要做个好人,做个有良心的人,多花时间去爱,少花时间去恨。要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要树立“勿畏难”的态度,中庸里说的那样: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要敢于放下坏习惯,要勇于承担责任,因放下才能承担,空才能有。咱们试想;一个孩子学习很好,其它什么都不会,这样的孩子会成功、会幸福吗?这些例子还少吗?“信”就是诚信,真诚。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那这个人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美国蒙特罗市有一个叫旦南的孤儿因坚持诚信不怕死的故事,感动了美国人。许多年前,有一个名叫埃默纽·旦南的孩子,从小父母双亡,被一家酒店老板收养。旦南长到八岁,变得很懂事。他渐渐发现养父母不是正派人。小酒店不仅出卖兑水酒,而且还记花帐多收钱。旦南就经常苦劝养父母不要挣昧心钱,常常得到养父母的拳打脚踢。一天夜里,旦南发现养父母竟把一个小贩杀害了,养父母就逼着旦南说谍话:“是小贩进来行凶,爸爸在自卫中才失手杀了他,明天警察来了,你就这样说。”而旦南跪在地上把头埋在养父的膝盖上,声泪俱下说:“爸爸,你说得不对。我知道你杀了人,我求你快去自首!那样,我们一家才能活下来”。然而养父母把小旦南痛打了一顿,由于旦南一直坚持不说谎,养父母又把旦南吊了起来,用一根鞭子抽,小旦南仍然而坚强。养父母又取出一根棍子,没头没脑地打,旦南浑身抽搐着,突然喊了一声:“不,我不说谎!”说完,头就猛然垂到了胸前,一动不动了。为了发扬这种精神纪念这个不说谎的孩子,蒙特罗市政府为旦南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座塑像,并决定每年5月2日他死的那天定为美国的“诚实节”。每年一到5月2日这一天,纪念碑前就堆满了纪念旦南的白色小花,每走过这里的人,都要摘下帽子,向这位无畏的诚实者致敬;老师家长也都要给孩子讲一遍旦南故事。我们小学课本上的“狼来了”的故事也是很好的例子。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学习中国文化,学习孔孟之道,而做为中国人万不可丢掉。父母要培养孩子学会诚信,首先自己得讲诚信。“曾子杀猪”的故事就是古代留给我们很好的例子。2010年4月14日中央10套播出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因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了老家。走进对孩子说:“等你十岁时,爸妈回来为你过生日”。孩子盼着十岁生日的到来,而爸妈却没回来的意思。孩子心理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就开始在家里面多次点火。家里每天多次奇怪着火,使奶奶心惊肉跳,被村邻传为“鬼火”,并惊动了当地派出所、消防队、地质专家等工作人员,后被一位心理专家发现是十岁的女孩所为。这说明父母的不诚信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诚实守信也是做人的原则,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习上要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在与人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互相信赖,奉公守法。可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不必要拿这么高的标准要求他们,树大自然直。孰不知一个坏习惯21天就基本形成,三个月就可养成终身习惯,从小要扎下行的根,坏习惯一旦形成很不好改。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俄国有一位教授说过: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里的资本,好习惯一辈子享受不尽利息,坏习惯一辈子尝还不了它的利息,这种利息会使你的计划破产。易经中讲: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小时侯养成的浩然正气这个功德最神圣。所以做为父母应及早着手对孩子的培养,切不可错失良机。我想特别谈谈孝道。一定要让孩子有一颗孝心。“百善孝为先”,孝是人修养提升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愿为孩子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例:A、日本婴儿从三楼落下的故事。B、唐山大地震一对夫妇的表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多少父母把最后能吃的让给孩子,而自己却先饿死。两千年前,佛佗先生带学生外出郊游,看到两堆人骨,一堆呈白色,一堆呈灰暗色,于是问:“你们知道这两堆白骨是什么人吗?”学生答不出,先生就告诉他们:呈白色的是一位男士,呈灰色的是一位母亲,因为母亲怀胎十月中间,要把身体内的营养输送给胎儿,当胎儿的骨质成分不足时,母体会把自己骨髓中钙质成分输送给孩子,所以母亲的骨骼是输出过的,所以发灰暗。有一次我给学生做报告,问学生天下谁最傻,学生瞪大了眼晴答不出,我回答是母亲最傻,学生想想点了点头。几句花言巧语就骗了母亲,其实那骗隐含着母爱。小时侯我邻居的姑奶出嫁,看到左邻右舍的乡亲吃着喜糖,都兴高采烈,无不高兴。鞭炮一响,姑奶送出去的时候,却看到姑奶大哭,姑奶的母亲也在哭。当时我不理解,现在想想很好理解,抚养女儿几十年,今天却要离开父母,那能放心得下?可见不管女儿多大,最放心不下的是父母,寝食难安的是父母。在初中的开学典礼上,我问学生:每周五下午,父母心中有桩大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们马上答道,等着我们从学校回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但父母心中始终在挂念着孩子,在校吃好没有,睡好没有,学习怎样,生病没有?当看到孩子高高兴兴到家,父母的心算踏实了,然后就张罗着想法为孩子做好吃的,当看到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菜时,父母的心是多么的畅快。我在南阳三师上学时,家里非常贫寒,为了节省来往车费,我决定一个月回家一次,妈妈常说:“每到你快回来时,我就睡不好觉,在盼着你回来。”每次回到家,我感觉出妈妈在做些好吃的为我改善生活,走的时候把早已准备好的几十元钱交给我,当我踏出家门的时候,我知道我承载着父母多大的梦想和期望,我会在心里说:放心吧妈妈,我会做个有用的人!母亲站在门口总是看着我走到很远很远。专家做过测试,母亲去世时最想拉着的手是孩子的手。父母确实是天下最平凡又最伟大的人,一个成功者的身后,常常站着一个伟大的母亲。毛泽东的母亲文其美是一位勤劳、善良、高尚的女性,虔信佛教,常救济贫穷乡亲。1919年10月5日,毛泽东与战友们正同军阀张敬尧斗争的时刻,文氏病情加重,这一天这位操劳一生、勤俭一世的贤良女人躺在病榻上流着眼泪,望着守护在身旁的儿子毛泽民,一声轻一声地呼唤着“石三伢子”(毛泽东的小名),离开了人世。当毛泽东接到家信后,带着在长沙读书的弟弟毛泽潭,星夜上路,直奔韶山。当他到家时,母亲却已经入棺两天了。哥哥毛泽民一把拉住毛泽东,哽咽地诉说母亲临终前的情景,毛泽东心如刀绞,泪如泉涌。他守在母亲的灵前,对着暗淡的油灯,回想童年的往事,悲痛中他席地而坐写下了发自内心的祭母文。他评价母亲五德鲜明,慈祥而富有同情心,真诚无半点欺人之心,表示会禀受母亲的诚恳,效法而不违背母亲,为天下劳苦人民着想。只要活着一天,都会报母亲之恩。可以说这位伟大的母亲,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影响是巨大的。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人民服务吗?朱德同志怀着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写下一篇回忆我的母亲,一名外国记者问朱德:“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德回答:“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老母逝世前连一杯水都没倒。”历史上,宋朝的包拯考中官员后,因家里老母没有人赡养,辞官回家十余年,等老母病逝后,又回朝做官,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申张正义,秉公执法的包青天。所以古代有一句话:忠臣多出孝子之门。总之,可以这样说: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孝极治天下。然而,现在的孩子孝顺吗?几年前,专家就“最崇敬的人是谁”在中学生中做过调查:美国排在第一位的是父亲,第二位的是乔丹,第三位的是母亲。日本排在第一位的是父亲,第二位的是母亲,第三位的是历史人物。中国排在第一位的是张国荣,第三位的是母亲,第十一位的是父亲。可见中国的孝道已远离了孩子。为什么呢?孩子一生出来,父母就知道溺爱、呵护,好吃的让孩子吃,一贯顺着孩子。饭桌上大人围着孩子转,孩子犯错时,总是让着孩子、惯着孩子,孩子生病时,父母到处拜诊,昼夜陪护,而自己生病时父母总表现出比钢还强,不去培养孩子的孝心,结果把孩子教得自私、任性、傲慢、无礼。回忆童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每顿饭第一碗端给奶奶吃(奶奶卧病在床十几年)。所以在我的童年的内心世界里,就感知孝敬老人是应该的。所以做为父母要想幸福一生,就要从小教育好孩子,不然不但孩子不会幸福,自己中老年想享福都不能, 孩子今天这事,明天那事,会把老人折腾坏的。四、想想办法下面谈怎样教育,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前面也阐述了相关的内容,这里我从几个方面谈谈。(一)父母要以身作则。在说文解字里面讲:教乃长所施,下所效,育乃养子使作善也。蔡礼旭老师讲过一个的例子,深圳有一位名女教师三十多岁了,方知自己没尽孝道,很对不住自己的父母,于是在母亲节的那一天(刚好又是自己的生日),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了娘家,让父母坐在上面,对父母说“感谢父母大人多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我原来做的不够好,请您二老原谅,今天是母亲节又是我的生日,更是母亲的受难日,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地孝敬你们,今天我要行三叩九拜礼。”第一拜的时候,父母就流下了欣慰的眼泪。其实父母不会向儿女索取什么,做儿女的只要尽一点孝心他们就很满足。父母对儿女的恩,儿女用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这时她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刚回家,就说了一句话:“妈妈,明年我过生日也要拜你们。”这就是长所施,下所效,这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想使孩子有爱心,父母必须有爱心。有的父母为孩子花多少钱和时间都不心疼,但对自己的长辈吝啬、冷漠、自私,这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仿效,从小扎下不孝的根。父母如果爱邻居朋友,善待他人,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这些品德都会熏陶孩子。例如:当你带着自己的孩子看到路边摔倒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你会怎么办?如果你不管不问,那么你的孩子会想:遇到别人困难,可以不管不问,这叫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对方的孩子在想:大人就这么冷酷,不近人情,我以后也不要帮助别人。如果你上前把孩子扶起来,并照顾一下,这样就能同时教育两个孩子,使他们懂得,处处为别人着想,慢慢的形成助人为乐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对孩子一生都起作用。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关心别人,对待别人的父母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别人的兄弟要像对待自己兄弟一样,正如弟子规里讲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再如新加坡的许哲女士,一百多岁了,可她还无私地照顾十几位百岁老人,她的精神感动了新加坡,感动了全世界。在许哲女士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把一个躺在路边快饿死的人扶回家中,做了顿饭让他吃,当她看到那人吃饭时是那么香甜,幸福,她就下定了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帮助别人。许哲女士确实这样做了,同时她也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所以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良好品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的欢迎,他的人缘比较好,他的事业会很顺利,机遇就会很多,他的人生就会很幸福。做为父母要做到“长善救失”,要影响孩子学会做人,正如孔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父母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盼着孩子飞黄腾达,成名成家,可是往往理想变为空想,孰不知自己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端正做人做事的态度,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正如大学里讲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爱看书的父母就会有爱看书的孩子,爱花钱的父母就会有爱花钱的孩子,教儿教女先教已,也就是说:想拯救孩子,先拯救父母。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二)家庭成员要密切配合。这里关键是夫妻的配合。家庭有两大主轴“经济”和“精神”,经济不说大家都知道,精神主要指的就是教育孩子。日本女性大多婚前参加培训如何教育孩子,婚后甚至辞去工作管教孩子,而我们中国的女性,草率地结婚,等生下孩子,交给孩子的爷奶,而夫妻常常为打工挣钱远走高飞。俗话说:隔代亲,爷奶只知道过分溺爱,缺乏科学的教育,不但教育不好孙子,而且还使孩子养成了一身坏习惯,到头来孙子倒成了爷爷,爷爷却变成了孙子。有专家做过调查,留守儿童的成功率只有20%。目前留守儿童中,有19.6%的人认为自己不如他人,11.4%的人认为爱到别人的鄙视,还有9.5%的人认为被家人、社会抛弃了。父母所创的家业常常会被不肖子孙散尽。“人穷不过三代,人富不过三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农村,我调查了不少留守儿童,大多孩子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好、爱花钱、贪玩,爱进网吧,学校最不好管的也就是这部分学生,结果造成高中没上早早辍学,也走上了父母的路过早地外出打工。这些例子非常多,2010年中央电视台10套曾播出一对夫妻外出打工, 把女儿交给了爷奶,原来天真活泼的孩子慢慢变得内向、孤独,不愿和外人交往,成绩不断下降,常常因想念父母而发呆,还下意训地嚼自己的头发,养成了吃头发的习惯,后来胃疼吃不下饭,父母才回来领她到医院开刀手术,医生从她地胃里取出约万根头发,头发占据了胃里90%的空间。父母伤心落泪。所以家庭应把教育孩子放在首位,不可重视物质而忽略精神。汉朝刘邦打天下后封了100个功臣,百年后,这些家庭大都没落了,只有萧何家业还兴旺,当时萧何主动要求封一些贫脊土地,这样他的后代只有认真做人,努力耕耘才有收获,才使他的家庭百年不败。世界著名大富翁洛克菲勒的儿子,一边在哈佛大学念书,一边还在码头上开吊车打工挣钱,因为他们家族有个规矩,儿子年满18岁,经济必须自立。清朝的曾国藩算是汉人中最大的官,任四省总督,他要求家人自己的事自己动手,就这样曾国藩的家庭百年不败。所以父母要清醒认识到,如果不把孩子教育好,挣的钱再多是保得不住的,因为人一旦有了钱就会傲慢目中无人不懂礼节不听劝说失德行会错误判断犯错失败。咱们试想一个不负责任,没有修养,自私、不关心别人和集体的人能成就好事业吗?我们常说的五伦关系是指: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中最重要的应是夫妇有别,如果夫妻关系好,家庭就会温暖、温馨、充满阳光,这种环境下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样的话,父子就会有亲,兄弟就会相爱,良好的教育就会使孩子懂得如何做人处事,朋友之间就会有信,将来长大后到单位企业工作与领导就会很好的相处,就是体现君臣有义。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家庭、离婚的家庭伤害最大就是孩子,这些孩子多数成绩不好,行为怪异,心理不健康。2010年春期我们召开过一次家长会,让学生发言,当时有位学生说:“我害怕回到家,每次回家后听到的是父母争吵、大闹。我们家是充满战争烟火的家庭。”学生的母亲顿时哭了,所有的家长也都哭了。夫妻关系怎样才能好?重要的是相互尊敬,学会包容,当对方提出对的意见,要视为长者一样对待,对方犯错的时候,要视为孩子一样对待,夫妻之间的错误行为,不是靠战争能解决的,往往刻意让对方改的时候,常常势得其反,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易”。只有和风细雨,相互感化,才能驱散阴云,雨过天晴。夫妻在家庭要体现父严母慈,但也必须注重夫妻的一致性,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当孩子犯错误时,一方在批评教育,另一方却在掩护,这样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个孩子在做作业,奶奶问他热不热,孩子却说:“别烦我。”妈妈听到了,把孩子叫起来说:“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快向奶奶道歉。”孩子就是不道歉。这时妈妈向奶奶说:“孩子没教育好,是我的错,孩子不道歉我向您道歉。”孩子看到这场面感到自己确实错了,就给妈妈说知道错了。妈妈说:“今天晚上写日记要做深刻的检查。”教育孩子要从小事做起。正如刘备给后代的一句勉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夫妻双方还应注意彼此树立对方的威信,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伟大,这样孩子会很愿意听父母的教诲。比如,不少男的,中午回到家中,喜欢把鞋子一脱甩在一边,自己躺在沙发上休息,大多女的会当着孩子的面责骂丈夫,不讲卫生,没有规矩。而有位妻子是这样处理的,她马上告诉孩子:“孩子呀!你父亲工作一晌非常辛苦,你快把他的鞋子放好。”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又使丈夫觉得不好意思,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夫妻良好的配合,不但有利于教育孩子,对整个家庭的经营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也会很有利。如果丈夫在单位受到了领导的批评,回到家里告诉了妻子,想得到妻子的理解或指导,但若妻子责怪丈夫:“就你笨,领导为什么欺负你,你这样大的人干不好任何事,和领导对着干,看他能怎么样!”这样会把丈夫激怒,会把事情闹大,甚至发生不可想象的后果,对丈夫的事业大为不利。,若妻子劝说丈夫:“不要生气,是不是自己真的错了,或者领导误会了,找领导多沟通一下,相信你有能力有办法解决好的。”这样会很有利于事情的解决,能帮助丈夫正确对待问题,丈夫的事业也会健康发展。咱们知道唐朝有一位大臣魏征辅佐唐太宗,魏征在朝堂上常常敢于直言,献计献策,甚至顶撞驳斥唐太宗,常常使唐太宗没面子,几次就想杀掉魏征。每当唐太宗发怒时,皇后马上衣装整齐跪在唐太宗面前说:“恭贺皇上,新一代明君出现了。”唐太宗不解,皇后解释说:“明君出现时,才有大臣敢于直言进谏,而皇上能虚心接受,这说明你就是当今的明君。”就这样魏征常常得救。唐太宗在魏征辅佐下,国泰民安,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后来魏征病逝后,唐太宗非常伤心,落泪长叹道:“人生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如今魏征的去世使我失了一面镜子。”(三)亲师配合,也可以说是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有很好修养,在学校也会很好管,学习也会很努力,成绩也会很优秀。老师盼孩子成才的心情和父母是一样的,希望学生品学兼优,考上清华北大,可孩子各有差异,不同的智力、性格、习惯、修养,不同的家庭背景,把学生的好坏全部推给教师,推向学校,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何况孩子从小到大还会受到社会方面的种种毒害。首先强调亲人和老师在教育理念上要一致,对孩子行为规范的要求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一致。每周学生在校5天接受学校的教育,周六、周日两天也应做好家庭教育,要实现5+2=7的良好效果,不要产生5-2=3或等于0的效果。老师教育学生要孝顺爷奶,尊敬老人,而父母不给孩子看望爷奶的机会;老师教育学生要多做家务,而父母常常什么也不让干,只关心的就是学习;老师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善待别人,而父母常常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老师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而父母常常出口伤人 ;老师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而父母常常让孩子多占便宜。孰不知,吃亏是福,有失就有得,有得必有失。所以亲人和老师在教育理念上如果一致,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亲人和老师应及时沟通。父母需要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老师也需要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进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时学生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家长的问题,或者是家庭的影响。亲师的配合教育,既能对病下药,还能做到及时科学的指导。我国学者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因此家长和教师,必须进行真正的对话,学生的协调发展要求家校互相补充。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优势互补,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四)家长应掌握几个法宝。(1)多赏识,让孩子找到“行”的感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一旦找到“行”的感觉,就会不怕苦,不怕累,就会战胜困难,苦中求乐,苦中求进,就能消除恐惧感,激发求知欲,找到学习的快乐感觉,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好自己的事业。所以要多肯定孩子的进步,要多夸孩子很聪明、很懂事、很勇敢、很能干不要总是揭短,说孩子这不是那不是,让孩子失去斗志。有专家说: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渐渐少,就是这个道理。有一幅对联也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鼓励行的感觉兴趣特长理想成功。下面摘录父母常说而不该说的几句话来提醒各位:1你看看你,还有心玩呢,你的成绩都成什么样了,还不知道努力?2我咋生出你这个不争气的孩子?3你应该好好学习,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只有现在加倍努力,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你要不好好学习,就等着扫大街吧。4你看邻居家小胖,学习好,还听话,年年是三好学生,你什么时候才能变好,真为你感到丢人。5我就知道你做不成这样的事,你从来都没有把一件事从头到尾的,你早晚不会有出息的。6就知道看电视,什么时间做作业,你非把我气死不行。(2)多要求,让孩子明辨是非。许多父母怕孩子受委屈,吃苦,往往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本想孩子快乐幸福,却妨碍了孩子的成长。其实,家长应该严格要求,敢于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明白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该做。有时孩子犯错需要严肃教育,看起来限制他们,其实是为了他们将来能拥有更大的自由,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受欢迎的人,有更大发展空间的人。相反,一味放纵,对孩子的成长是尽害无益的。例:2000年5月解放日报长春13岁少年一周自杀3次。(3)多相处,增加和孩子交流的机会。父母要经常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人的感情交流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最好方法,平时孩子在学校无法相处,而周六周日孩子在家,应把握好难得的时机,家是讲爱的地方,可不是打麻将的地方,父母要陪孩子学习、生活、劳动,与孩子相处多了,教育孩子的机会也就多了,父母要做一个智慧者,想法把家建成书香门弟,爱的港湾,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寒暑假期间,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可大多数父母让孩子今天参加这个学习班,明天参加那个学习班,几乎是什么都想让孩子学,让孩子忙得比上学时还忙,把孩子变成了学习的机器;还有父母则是撒手不管放养式管理,孩子整天打游戏,夜不归宿,早不起床,顿不吃饭,一个假期养成一身的坏习惯,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我不完全反对孩子有计划地参加一些有益的培训,可不要忘了孩子要么处在童年阶段,要么处在少年阶段,玩是孩子的天性,应让他们享受到假期快乐,假期应让孩子体验与学校不同的生活方式。外国很流行借别人家的孩子去旅游,一来可让孩子开阔眼界,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丰富物产,二则外出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出门在外无形中会学习很多知识,还有利于孩子相互学习,实现“以群治独”。孩子在上学前在乎父母的评价,上小学时在乎老师的评价,上初中后在乎同伴的评价,所以让孩子和优秀的学生在一起相处,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与孩子相处不要常站在父母的角度,高高在上,孩子更多还需要兄妹之情,所以父母有时应转变角色,让自己既是孩子的父母又似孩子的兄妹朋友,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4)多磨炼,让孩子热爱劳动。俗话说:劳动知感恩。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家庭物质丰富,大多孩子几乎不参加任何劳动,尤其是家务劳动,孩子成了好逸恶劳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自私,没有责任心和自信心。有人对西方失业者做过调查,发现大多是小时候没有做过家务,进入工作岗位,懒散不踏实,缺乏合作精神。有关方面统计,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差异很大,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5小时,中国仅0.2小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2010年8月5日河南手机报发布这样的新闻:信阳罗山县23岁的杨锁饿死在家中。他8岁时随父母外出,父母用担子挑着,平时什么活也不干,可以说父母一直在娇惯,导致他懒惰成性。父母去世后,他把家中能卖的全部卖完用来吃饭,最后外出讨饭,然后睡觉,被称为“天下第一懒人”。杨锁的悲剧完全是因为懒惰造成的。所以父母应让孩子参加劳动,享受劳动的快乐,一个勤劳的人无论走到何处,别人都会喜欢,都会交到好朋友,也会得到领导的好评和重用,劳动的习惯和技术对孩子的一生都是福。父母教育孩子需要掌握一些方法,需要接受相关培训,需要懂教育的理念,真正合格的父母是“无意识”有能力,称其自然型,不知不觉型,就是不知不觉的话,不知不觉的事对孩子的成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想使孩子逆反,答案是不停地说,你想你让孩子厌学,答案是不停地学;你想使孩子无能,答案是娇生惯养;你想使孩子胆小,答案是多吓孩子;你想使孩子撒谎,答案是多骗孩子;你想使孩子进步快,答案是要求标准低一点;你想使孩子责任心强,答案是为自己所有的事情操心。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让他吃点苦,就让他自立,给他自信;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让他去爱别人;你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应该要求自己学会做人,提高修养从而影响孩子。各位家长,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我们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团结,国家的昌盛,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格要求好我们自己,影响好我们的孩子,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健康发展,才会成就美好的人生。

    注意事项

    本文(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