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幼儿园经验汇报材料《基于和谐教育思想打造特色课程文化》 .doc

    • 资源ID:2597261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幼儿园经验汇报材料《基于和谐教育思想打造特色课程文化》 .doc

    幼儿园经验汇报材料基于和谐教育思想,打造特色课程文化高品质的课程文化是幼儿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园自1998年起,着手课程文化的开发和建设。通过不断挖掘课程的文化精髓,最终确立并一直传承了我园特色课程的文化内涵“和谐教育”。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始终坚持“整体优化、传承发展”的开发策略,通过和谐的管理文化、行为文化、教学文化,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和谐教育课程体系,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教育思想与课程实践互相转化和结合,从而造就了园内教育的和谐、人际的和谐、发展的和谐,使我园的教育特色实实在在融合于整个课程文化之中。一、依托管理文化,打造教育上的和谐在课程管理的发展中,我们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迈进,提出了“人本和谐”的课程管理理念,寻求管理的平衡点,追求教育的和谐。(一)制度的和谐是保障修订和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下移重心,实行协作型和参与型的领导方式,将权力分散到参与课程开发的级部教研组中,还给教师在课程计划、课程选择和设置等方面的自主权,允许教师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呈现,灵活的创造、改进或超越现有的课程内容。但是放权的过程也让教师有了困惑。教研组对话式研讨中,老师们提出:“这个权不好使”、“有了自主权,自主能力还跟不上”、“给了我们课程选择权、给了我们一日活动实施权,我们感受到自主,同时也很茫然,不知道怎么做才会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教师的困惑提示我们,提倡课程的自主管理并不是没有标准与规范的管理,下移权力重心的课程质量关该如何把握,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才能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这是把握分与合“度”的关键。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课程管理上抓住两点:一是放权与调控的协调,构建了“课程实施指引”。如:一日活动安排与实施质量监控要点;平衡课程周安排列举;课程构建中的要点提示;环境管理要点;教师自主发展评价准则等,以此进行课程质量评价和分析,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引领教师在课程文化建设和实施中能够收放自如。二是课程实施的集体研讨,让一定的规范有所保障。我们建立了故事分享制、轮流主持制、对话式、研训制、深度汇谈制等多种教研活动制度,充分发挥群体研讨的作用,将硬制度转化为教师的软行为。教研组定期对班级、年级组进行课程质量评价,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与年龄段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既为下阶段的课程方案调整提供依据,又找到了个体孩子的发展起点和落脚点。(二)思想的和谐是关键一是加强教师和谐教育理念下的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着力打造“知行合一”的教师团队,主要从教师对和谐教育思想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所缺乏的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园内外培训资源,通过“一引一借”的方式,追求教育思想的和谐。“一引”:获取专家引领,“一借”:向园内教师借“三力”借青年教师的活力、借骨干教师的实力、借老教师的推力,力求达到思想素质的和谐,实现教师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谐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文化建设。二是课程实施的共同审议。集体的审议过程就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和谐统一的过程。我们建立课程集体研究审议制度,教研组作为审议的基本单位。课程审议的内容,从开始的浮于表面,注重教案操作性强与否,到课程资源深层次的收集与梳理。再次审议的过程从局部的一个个活动开始,到各年龄段主题系列活动的汇总与整理。教师们在团队研讨、智慧碰撞的过程中,点亮了相互间思维的通道,实现了她们个人专业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速跑。二、建立行为文化,实现人际间的和谐我园在09年底课程修订前作过一项调查,题目是:谈谈你对“和谐”的理解与认识。其中,98%的教师提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课程文化建设的第一要素。的确,实施和谐教育,打造和谐课堂,和谐的育人氛围是关键。(一)打造和谐的教师团队我园是一个具有三处园所、17个教学班、80名教师的团队。在课程文化建设中,我们利用这种独特的教师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作用,提出了“三园联动、共同发展”的课程实施理念,积极引导教师进行合作,有同园合作、有同级组合作、有跨领域合作、有跨级组合作、也有跨园合作教师可以在多种组合的教研活动中,分享彼此的智慧,体验团队合作的愉悦。除了每学期组织的各种跨园观摩评析活动,如:“每人一课”、“环境创设观摩活动”、“早操评比”、“区域活动观摩”等以外,还利用三园联动的集备形式,每学期围绕课程实施和验证,雷打不动的进行两次大组集体备课。一是开展“同主题同结构”研究活动。主要针对学期内修改、更换内容少的主题活动进行研讨。新增改的活动为必选内容。主题实施过程中,由园长、业务园长和业务主任参与跟踪,以此有效检验课程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内容的选择的适宜性。如:今年寒假的方案调整中,大班级部组将仲坤老师创生的教育活动“上学路上”吸纳到“我要上学了”的主题活动中。三园的大班级组经过商讨后,确定“我要上学了”为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同主题同内容研究活动,“上学路上”自然成为同级组必选的活动内容,由六个大班共同进行同一主题、同一内容的课程实施验证。这样以来,可以更加快捷的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课程文化建设的再完善。二是“同主题异结构”研究活动。主要针对修改、新增内容多的主题活动开展研讨。三园级组确定同一个主题后,再以各园为单位,自由选择同一主题活动下的不同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由业务主任、级部教研组长参与跟踪,组织相互观摩,优势互补,后经反思和梳理,形成课程研发的新经验。六个平行班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大大缩短了课程目标和内容适宜性的论证周期。三园联动的研究方式不仅实现了教师的“三种转变”由工作计划变为幸福规划、由完成任务变为做到最好、由总结工作变为主动反思,更是我园优化课程的快车道,成为打造特色课程文化的直通车。(二)开展和谐的文化活动围绕和谐教育思想,我们始终实践着“和谐、发展、整合、渗透”的课程核心理念,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幼儿、教师与课程的和谐发展,实现领域之间的整合与渗透,促进多种教育资源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一是家园互动。在课程文化研发中,我们建立园级、班级家长委员会,以“家长参与活动区”的课题研究为带动,引领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将亲情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渗透到课程方案中,开展了“巧手家长进活动区”、“亲子环保时装秀”、 “家长参与早操评比”、“有礼貌的小客人”、“环保灯笼制作展览”、“爸爸升国旗”等活动,带领家长走进幼儿园的课堂,走进课程。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课程修订时,小班补充了“快乐宝宝”活动,中班补充了“笑与哭”、“我的开心法宝”教育活动,大班新增了“快乐在身边”的主题系列活动,力求课程文化建设有深度、有广度,从而实现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 二是园社互动。我园在实施课程中,形成了课内外结合、园内外协作的立体育人渠道,充分挖掘本土化等各种课程资源,真正实现教育途径、教育因素与教育目标的和谐,实现园内外教育资源使用的综合化和最优化。如:参观消防博物馆、走进军营、接海鸥回家、与社区联手,开展邻居节和社区趣味运动会、走进社区医院,开展阿姨辛苦了活动、走进社区敬老院,开展九九重阳送真情活动通过幼儿园、社区的双向互动,使我们的课程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亲情,实现课程文化的“软着陆”,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绽放生命的光彩。三、创新教学文化,体现发展中的和谐有效的教学文化是实施和检验课程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只有当教学行为赋予了文化的含义,触及教师心灵,唤起教师热情,才能为课程文化的再发展提供真实、有价值的经验支持。近年来,我园以创新为动力,实施多维带教,开展和谐课堂,构建起具有浓郁园本特色的教学文化。(一)积极向上的多维带教,提升教师课程实践能力针对教师发展中的不同需求,我们探索形成了多维带教的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名师带教。我园有一名青岛市特级教师,同时分管教育教学。因此我们利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发挥名师作用,实践示范、引领辐射,为教师搭建更为丰富、广阔的展示和锻炼平台。同时加强个体培养,帮助智慧型教师沉淀教学特色,引导她们在研究状态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目前,仲坤老师“自然、灵动”的教学风格、袁卫青老师“情趣相谐”的美术教学特色,她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已开始崭露头角,逐步向着特色教师的方向迈进。二是导师带教。利用我园市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带新教师。带教方法主要有:主题共构法、一课多研法、预先操作法、问题聚焦法和课例分析法。通过“导师”善意地“逼”,手把手地教,引导新教师学习课程目标、要求及教学法,不断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以上带教方式,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了课程文化的再发展,最终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发展,这恰恰符合了我园课程文化“双主协同”的原则。(二)和谐高效的课堂文化,支撑课程文化再发展我们遵循“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原则,确立以集体教育活动研究为课程实施的切入点,这也是对课程建设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检验手段。一是教与学的和谐,打造激情课堂。针对园内骨干教师多,优秀教学经验多的特点,如:吴玉姗老师对社会领域的教学情有独钟,仲坤老师对科学活动组织研究深透,栾晶、袁卫青老师则酷爱美术教学这些教师不仅擅长这些活动的组织,而且都已总结出优秀的教学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同时逐渐形成了“激趣教学法”、“参与教学法”、“设疑教学法”等教学风格,通过“四研式”方法研读文本、研读幼儿、研析提问,研思回应,轻松自然地寓教于乐,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和谐,幼儿发展与课程发展的和谐,逐步形成了教师善教之乐,幼儿学习之乐、师幼关系和谐之乐的“三乐”课堂文化特色。二是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再丰富。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诸如社会领域、科学实验活动、美术欣赏等,由于活动较难组织,教师在丰富课程方案内容时采用较少,这样势必造成课程内容的缺失和课程目标的不平衡。为此,我们继续发挥特有的优秀教师队伍资源,将她们反复实践、已经在全国、省、市区推广的优秀教学案例传承、延伸到幼儿园课程方案中,并鼓励她们继续创造性的使用课程、创生课程资源。如:社会活动“如何与陌生人交往”、“合作真快乐”、“我们怎样爱护图书”、“谦让与分享”等;科学活动“怎样让热水凉得慢”、“美食好帮手”、“小树和小花”、“平衡的秘密”等;美术活动“自制脸谱”、美术欣赏“哈利昆的狂欢”、“海底世界”等;主题案例笔宝宝总动员卡通百分百糖糖总动员等,都是从我园优质课程资源库中有目的地甄选和汲取,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加以拓展、创新和丰富我园的课程资源。今后,我们将在全面审视课程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寻找课程新的生长点,使其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自主发展、园所优质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0一0年三月

    注意事项

    本文(幼儿园经验汇报材料《基于和谐教育思想打造特色课程文化》 .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