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外活动.doc

    • 资源ID:2589951       资源大小:56.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外活动.doc

    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天童小学 谢红建小学科学新课程科学标准中指出: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本人认为开展科学课外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不仅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而且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科学课的课后拓展内容及学生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教师仅仅用一句“你们课后去研究一下好吗?明天(下节课)可以向老师来汇报。”之类的话来搪塞,试问有多少个学生课后去关注了,又有多少教师采取了后续活动及时指导了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完成指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很有必要开展一定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科学课外活动中去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去发现新的知识和研究新的问题、去培养和建构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是本人在开展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从科学书本中出发,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由于有课堂教学时间上的限制,很多科学课的内容无法在课中完成,必须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结论,例如蚕宝宝的饲养、凤仙花的种植是最典型的例子,学生如果没有亲自饲养,没有亲手种植,也就不会注重,更不会细致地观察它们的每部分的身体结构的变化,点滴的生长历程。因为天天接触,并需要关注,一定能发现较多的内容,所以课堂中仅仅把平时观察结果进行汇报就行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饲养蜗牛中能发现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食、排泄、交配产卵等内容。在课堂这样的环境中想看到它选择什么食物并进食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要看到交配产卵是比较困难,有条件的可在网上查找也是可行的。铁生锈的秘密、天气的观测等内容学生只要每天留意一两分钟,并记录,有这么一两星期,就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而且内容详实可靠,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还有如种子的发芽、生态瓶的建立、岩石的风化、光与影的变化等等这些简单易行的活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延续和补充,也完全符合现在这样一个强调以“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理念。除了教科书中的内容,我们也可根据地区的特点、学校的资源优势和教师的能力特长,派生出与科学课有关联的相匹配的内容,拓展新的知识点,作为学校的特色。如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组织力量编写科学校本课程。(1)天童地区各种植物的名称及对应的标本和图片资料。(2)在天童小学网站建设植物图片库。(3)天童地区的地形特点及概况。 (4)蝴蝶及常见昆虫的名称及对应的标本和图片资料。 当学生在参观 动植物的多样性 同时对教师及学生知识的拓展2、 有人说过:不是每个学生将来都能成为科学家。可以选择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开展活动。科学课外活动在时间上的充足性,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学生可以在充裕的时间内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一节课、两节课没有时间的制约,他们可以尽情的亲历、体验一次次完整的探究活动,积累探究的经验,逐步养成探究的能力,提高探究的素养3、 开展的课程要具有开放性教师要选择多种多样的课题让学生去选择,这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有了兴趣才可以有动力如制作昆虫标本、制作植物标本、制作简易实验用具等。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二、基本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科学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的四要素摘要本文借助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的特点,对科学课外活动进行了浅显的分析。认为: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非智力因素、丰富和补充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把握科学课外活动的形式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理解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的要求能从整体上安排活动、遵循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的原则能合理的开展活动。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  科学课外活动   科学探究     当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掀起热浪之时,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思维改革、评价改革等词汇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熟语了,并形成了许多具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十分可贵的资料。在科学学科方面,课堂教学理论的丰富,使科学课堂教学红红火火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学生学会和理解了“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我们为之喜悦的时刻,却不难发现在科学课外活动方面我们没有涉足,有的话也只是零星点滴而已。用一只脚走路的尴尬又展露无疑了。如何摆脱这一现象呢?我认为在深入探讨科学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科学课外活动中去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去发现新的知识和研究新的问题、去培养和建构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认识: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课外活动是学校在以科学学科为中心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之外,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从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派生出来的,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特别是在强调以探究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的延续问题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合理的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一)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对于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科学探究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在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中,却需要学生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其他的信息资料来补充知识;需要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的所得来发现结论;需要收集各种资料来分析和解释数据;需要将自己的所得告诉他人。一个如此繁琐的活动过程,对于一位科学家来说也是有难度的,何况只是小学生呢?我们不能奢望这样的探究活动在我们的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来完成。而课外活动则弥补了科学课堂在这方面的不足。    首先,科学课外活动在时间上的充足性,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学生可以在充裕的时间内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一节课、两节课没有时间的制约,他们可以尽情的亲历、体验一次次完整的探究活动,积累探究的经验,逐步养成探究的能力,提高探究的素养。    其次,科学课外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探究的形式。他们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伴合作完成、也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共同完成、也可以请相关的专家一起完成。打破了课堂上单一的活动形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途径。    最后,科学课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自己探究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共同参与率。有的喜欢绚丽丰富的植物、有的喜欢活泼可爱的动物、有的喜欢神奇奥妙的星空、有的喜欢力量巨大的机器有了自己喜欢的内容,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就能充分的展示出来,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探究中去。这样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而且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原本繁琐的探究活动变的活泼、生动、有趣,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    在科学课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和效果,同时又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借助于对变化多端的自然界的认识,来影响中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励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为以后形成良好的科学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光靠我们科学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不像传授系统理论知识一样的教给学生,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感受来体验和同化,需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创设情景,在一次次有计划的活动中来感化和培养。    况且,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变化迅速的时期,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让他们容易受周围具体事物的吸引和感染,通过参加不受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的科学课外活动,他们可以在各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富有感染力的活动中了解科学、技术与自己的关系、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学会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的相处。让素养和能力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提升。   (三)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是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和补充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科学课程的知识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版块的知识。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一个个无生命的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同样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令人惊奇、迷茫、感叹的现象和过程;撩开星空神秘的面纱,观察、记录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如此丰富的知识不是我们编写几本教材就能够涉及到的,能够在课堂里展示给学生的。再者,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和课堂所介绍的内容远不能满足孩子对周围科学知识的认识。因而我们就必须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补充和学习,将科学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中,借助于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有机会让学生置身于社会中去吸取、置身于大自然中去发现、置身于科学技术中收集、置身于观察实验中去积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扩大眼界,丰富知识面。学生的知识面宽了,思路就能多向的发展延伸,从而涌现许多的新颖的想法;知识有了相当的深度,思维才会多元,想法也就更有价值;知识结构有了层次和补充,才会合理的运用知识,从而实现创新,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此外,知识的结构不同也就注定了看待问题的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因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所体现。   (四)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基本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一个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注重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各科教育教学的目标。在学生接触科学以前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关的知识,每个孩子具有不同的差异,在每个孩子的禀赋、爱好以及各自的特长方面也存在着差距。而科学课堂教学的集体性和教学进度的同步性,使老师不可能照顾到学生存在的这些差异,让每个孩子尽情的展示自己的特点,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个性。而科学课外活动的开放性、活动范围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不仅为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潜力而且对于学生个性的倾向性做出了明确的向导,让他们依据自身的特点、依据科学课外活动的独特性、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特的个性。      二把握:科学课外活动的形式    科学课外活动按其活动的规模,大自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全员性活动    全员性科学课外活动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活动形式。活动的任务是吸引大量的学生参加,激发对活动的兴趣,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增进科学知识。活动的特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对于活跃和充实科学探究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具体的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报告会和讲座。如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交流会等。    2.远足和春(秋)游活动。如登山、旅游等。    3.参观活动。如去大自然、工农业生产单位、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或展览会。    4.办墙报和黑板报。如科技之光、我们爱科学等。    5.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如学生创作作品展览会。  (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对某项活动的兴趣、爱好和自愿,组织小集体进行的活动形式。它的特点是小型、多样,能够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活动的种类大致有:1.模型制作活动。如飞机、舰船、车辆等的制作和竞赛活动。    2.教具制作活动。如制作昆虫标本、制作植物标本、制作简易实验用具等。    3.电工、化工类技术活动。如修理电器、化学小实验表演等。    4.种植和饲养活动。如栽培和管理油菜、饲养和护理蝌蚪、保护有益的动物等。    5.天文、气象观测活动。如观察月亮、观察星座、记录一个月的天气变化等。   (三)个人活动    个人科学课外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形式。它的主要活动形式有:阅读课外书、写小论文、提小建议、做小实验等。活动要求学生会合理的安排时间、获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科学课外活动的形式虽然有全员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但是它们之间不是截然的分开的,而是互相密切的联系的。个人活动的开展是群众活动、小组活动的基础,而群众活动、小组活动则是个人活动的发展。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的内容是很多的,一切应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形式,把科学课外活动蓬勃的开展起来。     三理解: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的要求    科学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柱 奥秘神奇的大自然和纷繁复杂的社会,因而活动的开展具有不可预知的难度,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根据教材内容的外延和内涵、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合理的选择内容,组织活动;   (二)注重活动的质量和数量,让活动不流于形式,同时又不空洞。活动并非越多越好,也并非越少越全;   (三)坚持自愿选择活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把活动作为学生自己的事,做活动的主人;   (四)根据地区的特点、学校的资源优势和教师的能力特长,以及当前科学发展的趋势,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活动;   (五)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和有利的条件,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六)科学教师要对活动给予即时的组织、帮助、指导和评价。     四遵循: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的必须坚持的原则    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和科学教学一样必须坚持一定的教育原则:   (一)目标原则    1.教师应该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充分重视目标对于学生活动的激发、导向、调控的作用;。它面对的是2.活动的目标除了全面外,还应适度、明确、具体,便于把握。   (二)教育性原则    1.根据活动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的渗透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    2.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三)实践性原则    1.在学习新的概念和原理时,要将学习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将知识用于实际活动中,形成技能、技巧和能力。   (四)因材施教原则    1.教师应该认真的了解和研究一个一个的具体学生,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    2.要遵循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区别的活动。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科学课外活动的优越性和独特性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价值,必将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辅助,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佳“第二课堂”。培养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科学意识、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人。一、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探究”、“演示”、“动手动脑”等内容的安排,教师要在课堂内一一完成,时间上不允许,也不利于学生地充分参与。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由学生自己创造实验条件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比如让学生来完成 “喷气火箭”、“纸锅烧水”、“油中取币”、“铁钉生锈”等等。这些课外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了对科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开展课外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让学生自由创造和发展科技创造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想培养爱迪生式的大发明家,必须从小事做起。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制作地球仪、自制电铃、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设计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自由发展和创造的需求,让他们生活在创造的世界里,体验“先知”、“先觉”和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幻想的能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未来献身科学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启迪。五、开展课外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能大部分科学教师会认为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事,与科学无关,那么你不妨利用课外活动尝试让学生写写“科学日记”、“科学小论文”,将大有益处。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试题中探究题和阅读思考题的比例逐渐增大,观察能力、叙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科学写作”可以促使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问题,用科学方法分析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科学小论文”可以促使学生勤于观察,学习做实验,做调查,提出自己观点,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动手实验,自主探索”。逐步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有耕耘才会有收获,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让我们的课外实践活动,建立在学习者的积极情绪的基础之上,使教育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当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自由的灵魂时,我们也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未来的教学之路还很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走下去。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科学课外探究的实效性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项新林 前阶段,我上了一堂科学课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上学生用实验验证了水中加盐后马铃薯会浮起来,而且兴趣十分浓厚,当我问“你们猜测水中加哪些东西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学生争相作答:“糖、味精、鸡精”于是我说:“那我们课后去研究一下好吗?”学生响亮地齐答:“好!”第二天我去调查了他们课外探究的情况,却了解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真的去做实验!这个结果确实令我困惑,回到办公室向同事请教,他们也都有过同样的“遭遇”,看来这样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出现在我一个教师身上,这是科学课改革中比较普遍的问题:课上是轰轰烈烈,课后研究是冷冷清清。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在其后的时间里,我在教学过程中试着注意思考、实践这些问题,并借鉴了一些科学教师的做法,分析了一下学生课后科学探究参与率低原因。(一)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课外科学探究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目前,大量的研究调查表明,我们的学生课外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时间少得可怜,许多学生几乎为零。那么,是否我们的学生不喜欢或不愿意科学探究呢?国内最新的一项小学生的课外兴趣调查表明:男生中喜欢课外玩弄科技类玩具或实验的占总数的88%,爱读科普类书刊的占总数的68%,女生中喜欢课外玩弄科技类玩具或实验的占总数的53%,爱读科普类书刊的占总数的62%。显而易见,我们的学生并非真正的不喜欢科学性的探究活动。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当前一个农村学校的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早上6:00起床,学校规定学生到校的时间为7:30左右,而大多数学生都在7:00前已到校,早读课文或打扫卫生,午休时间为10:4012:30,这段时间,学生除吃饭外,还要完成语、数老师布置的所谓“巩固课堂知识”的课外作业,下午4:00左右放晚学,回家后还要完成两小时左右的语、数作业,吃好晚饭,做完作业后极大多数学生选择看电视直到睡觉,当然也有的学生做完作业已是深夜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还哪来的时间进行课外科学探究呢?(二)思想上不够重视1、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由于教师、家长受长期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重书本知识,忽视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锻炼,导致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较差,视野狭窄,创新意识缺乏,同时由于教学模式较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足。2、偏科意识的影响。表现一:家长的偏科意识。记得我在教学观察小动物时,有一个后续探究活动是观察蚂蚁回家,在反馈时,有部分学生反映了家长制止他们观察活动的情况。对这个结果,我们不能排除嫌蚂蚁脏意识的影响,但是在家长心中,语数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科学的课外探究极易受到家长排斥。表现二:学校把科学看成是一门“副科”。很多学校缺乏专职的科学教师,只好让教语文、数学的教师兼课,这些兼课教师在教学上往往是偏向于语、数,从而也就更谈不上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情况了。3、行为流于形式。科学课上,很多老师都会说这样一句话:“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外再去研究一下。”但这只是老师随口甩出的一句话,老师对后续探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体现在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没有在学生心中生成任务或是兴趣,没有促使学生形成课外探究的行为习惯,只是给学生一个参与课外探究的提醒,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行为,学生现有的只是短暂的动机,学生的回答也只是对老师尊严的附和。也正是教师的随意性导致学生行为的无目的性,使课外探究成为了一句空话。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三)教师对科学课外探究的误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科学课外活动探究”的概念内涵:“科学课外活动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开放的现实生活和学习情景中,从生活和学习实践中选定和确定喜爱的研究专题,通过亲身经历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现实中有一部分科学教师却认为既然这个探究活动是课外的,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忽视了这个活动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他们的经验是有限的,兴趣是易变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科学课外活动探究”不予以检查、不予以指导,不予以鼓励,学生很容易中途而废或者就是不加以理睬。在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的困扰下,我们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大打折扣。面对这些困惑,我开始摸索提高科学活动实效性的方法。一、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激发探究欲望。为什么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不起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一部分原因也得归于老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应该说没有顾及到不出彩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态度。我们一旦擅自拔高了他们原由的知识和探究能力,那探究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所以说,我们在设计科学活动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的考量,毕竟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探究的实践者,设计出与他们实际能力相符的活动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1、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的问题。所谓“科学探究”就是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个创设的情境中,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针对某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解决问题。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彩虹的秘密前,让学生在课前模拟彩虹形成的实验,许多同学为了形成水雾,想到了用嘴喷,更有的在家长帮助下,创造性的使用了农用喷雾器,效果明显,学生也很兴奋。我还经常引导学生去观察研究与课本有联系的自然现象、开展环境调查等。有一次冬天上五年级自然课时,窗上结了大量冰花,下课前我问大家,冰花结在玻璃的里边还是外边?许多同学都说是外边,因为外边冷。我让他们去摸一下,结果正相反,他们很惊奇。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以及查阅资料去研究这个问题,并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生活情境,善于利用情意需求,让学生在源于生活,指导生活的全新知识体系中形成乐于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研究的科学素养,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当然,有些时候,学生可能对探究对象在启始阶段并没有很强的兴趣,对这种情况,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效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别人看,让别人来欣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同学间的认同和肯定,获得成功感,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2、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前,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比较容易完成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上完了冷与热这一单元后,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还想在课后研究的问题。于是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多少温度的水洗澡比较合适?一杯开水边凉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比较稳定地变化?白天的时候几点钟最热?一杯冷水变成开水倒地膨胀了多少?南极现在的温度怎么样?对于这么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显然前三个是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但根据现有条件,后两个问题学生要完成是相当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研究的问题,以达到真正在课外探究中提高能力的效果。二、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它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当然作为小学生,尤其作为刚学习科学的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大量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探究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可以依托的协助者。1、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引导学生课外探究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搭好脚手架,指导多一些,也可以确定较少的题目,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让他们各自进行活动。2、帮助学生制定好课外探究的具体计划每次探究活动,都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在课堂上,有教师的指导,每次计划都较详细、合理。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能否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计划呢?实践证明,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经过几次的探究,他们渐渐掌握了课外探究的套路,开始能事先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对探究中的某些情况有所预测。某同学在刚上科学课时,课外观察大树,他只是到大树边,自认为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可是课上许多情况都说不上来;而后来动物单元中,他去探究与蜗牛相近的鼻涕虫。这回,他事先考虑了如下因素:(1)发现的地点;(2)发现的时间;(3) 鼻涕虫的样子;(4)发现时在干什么;(5)将鼻涕虫放入盘子,在周围放上一些食物,看看它吃什么。所以,在了解了学生探究的题目后,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取得课外探究成功的前提。3、要在学生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即使学生已能较独立地进行课外探究,教师要花的精力还是不少,像获取反馈信息,指导改进的方法,探究成果的写作、展示这就必须在班中或小组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将可行的任务交由他们去做。4、努力促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帮助体系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其次要给予及时的帮助,有的孩子就是因为碰到了难题而没有及时得到帮助最后丧失了信心。学生课外探究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查资料缺少电脑和书籍,做实验缺少器具,家长不够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发动各方力量,创设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良好环境。比如,学校图书馆可以根据需要汇集专门的书籍,并定时开放;学校实验室可出借一定的实验器具;学生让各自的资源实现共享;让家长多多配合,适当提供一些条件三、探究活动之后要及时反馈学生的科学活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究活动上,在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反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质疑,引导、启发学生想办法解决。1、提供可交流的平台。科学课应当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在探究之后,教师应当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科学学习有一个民主、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及时督促检查,鼓励评价,给学生提供可交流的平台,品位课外探究活动的成功感,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课外探究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举措。2、多形式展示学生课外探究成果小学生的恒心是有限的,即使大人,没有激励的长时间持续也是较困难的。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所以,应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1)学生课外探究的过程及探究的结果,可以让他们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整理成文,在实验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所有学生的探究成果。(2)与班主任沟通,利用黑板报一栏,专门展示班中的优秀探究成果。(3)定期在同年级段评议最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即先让每班学生了解本时间段的探究活动成果,再全体投票评出。对于评出的探究成果,在全校黑板报上展示,并发给奖状。(4)每学生设置一探究成果袋,记录每次探究成果,并与期末总评挂钩。四、注意课内外探究的结合课堂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课堂内,教师精心组织孩子们经历探究过程,课堂外也要让孩子的探究运作起来,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探究的起点和终点。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探究的时间是无限的,应该结合课堂内外,使学生的探究无限延伸。1、课外到课内学生科学探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活动需要学生事先就要介入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之前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是开放的,而且只有开放的活动才能支撑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完成。如蚂蚁一课的教学,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课前对蚂蚁的捕捉和观察,那么课堂上的探究活动该怎么开展呢?像这一类课必须要学生在课前开展一定的观察实践活动,做好必要的材料、知识、方法、心理等准备。探究活动必须向课前开放。2、课内到课外许多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实践活动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较短时间内完成,客观上许多活动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如三年级下册蚕的生命周期一课,学生在课堂上对蚕的生命周期只能作一个概念上的了解,缺乏感性的认识和实际的操作,而这个内容又不能一下子在课堂上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在一堂课内完成。小学生的兴趣、注意力的特点告诉我们,学生的观察往往是短时间、多变的。学生的观察探究活动需要老师不断的调整和指导。这些活动就必需从课堂走向课外,课内活动向课外开放。如果没有课外活动对课堂活动的补充,不可能有较好的效果。五、开展科学课外探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一位德国的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学生也一样,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必须把握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关系,教师必须把基础性目标在课堂中完成,而课外的探究活动,更多的应该是学有余力且有探究兴趣的学生能力的增长点,也就是所谓的发展性目标。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学生是否能完成探究任务,而一味地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那最终不但不能达到能力提高的可能,反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兴趣正是科学启蒙教育中十分关注的方面。对于那些中长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尽量设计得简单易行,采用图表式的记录方法比较清晰,记录也简单易行。正像浙江省教研室科学教研员俞伯军老师说的:“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学生都成为科学家。”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学得更自在、更快乐。这样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很自觉地进行观察研究。2、取得家长对学生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支持。观察蚂蚁回家的探究活动受到了家长的制止,说明了家长对孩子课外探究活动的还没有足够重视,学生课外科学探究也需要家校合作。针对这个事情,我在受到家长制止的学生书本上写了几句探究蚂蚁回家活动意义的话,作为一封给家长的简短书信,没想到,家长竟然也捎回了意见,赞同了孩子们的探究活动。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的探究活动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我顺水推舟,给全班学生的家长都捎去了一张建议,简要说明了学生探究活动的意义,并希望家长能督促、帮助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个举措在其后教学观察身体这一部分内容时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课外资料收集的完成率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作为科学老师应当积极争取家长的对学生科学课外探究的理解和支持。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之间,课堂之中,不受时间、空间、形式、内容的限制,需要不断开拓、引入鲜活课程资源,通

    注意事项

    本文(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课外活动.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