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oc

    • 资源ID:2588497       资源大小:12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oc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2010-06-09 11:12:39 作者:牟庚国 来源: 浏览次数:6393 摘要 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教育的本旨在于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将受益无穷。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摆到工作的重要位置。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对于初中生行为习惯问题注重的也是在系列教育活动中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越来越强,许多事情他都应该信任他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给他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和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确实形成了习惯,会是不中用的。”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初中生普遍关心问题的调查入手,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层面系统整理相关调查问卷,找出最为关注的普遍性问题,从而筛选出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共性问题,再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对初中生行为习惯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实施策略和建议。第一章 绪 论1.1 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目前教育界普遍研究的问题。在当前社会现实状况下家长、教师和社会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搞好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无可厚非。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思维中折射出:家长过于逼迫孩子学习,双休日、节假日给孩子报这班报那班,追求孩子将来中考取胜。小学生片面追求上重点初中,初中生片面追求上重点高中;学校教育中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忽略对学生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存在着忽略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另外,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虽然广大青少年一方面接受时代信息的能力在加强,网络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晰地看到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也直接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特有的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一些中学生公民意识淡漠、精神空虚、行为扭曲、道德失范,对事物、事件缺乏必要的道德辨别能力,致使目前青少年存在冷漠、任性、懒惰、自私等问题,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增高,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目前国际三大公害之一。为此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全面加强初中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1.2 研究的现状广大青少年儿童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对象。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中小学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现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为此我们各级教育机构都要注意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经过长达五年的深入研究和在全国400余所中小学的实验,取得并推出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结果的主要结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孙云晓教授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阐述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等系列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教育案例,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一个教育专家独到的教育智慧,体现了对广大少年儿童发自肺腑的深切关怀。本书适合广大父母阅读,也是广大幼儿园、中小学校以及各教育机构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教程的理想选择。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但是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实施有效地教育策略仍然是我们研究的方向。1.3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学生、家长、教师普遍关心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进行系统整理,全面分析问题背后的问题,揭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的具体建议和措施,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家长教子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校培养模式的改变。1.4 研究方法和思路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层面设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调查问卷,对实验学校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目前学生现状,发现学生习惯养成中的隐形问题。同时采用分析法,通过对问卷的整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习惯养成的共性问题。最终针对查找出的共性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领域提出关于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二章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2.1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通过个体的感受和实践,达到不需要外力和内部意志控制,就能自觉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1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是人们在对具体人、对事的行为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对人的一生起积极作用的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目前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品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国际交流及开放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来看,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面对中学生成长的困惑或问题,如何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对终生发展有益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反映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持久性。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甚至贯穿于人的一生。教师作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和打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还应意识到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会出现反复,进而采取合理的策略。二是全面性。养成教育的主体不只是教师,养成教育的场所也不局限于学校,养成教育的途径也不仅仅通过教学活动。养成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它的实施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家长、教育行政及管理服务人员、社会其他相关人员甚至包括学生自己;它的实施渠道涵盖了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它的实施场所既包括学校,也包括家庭和社会。三是情感性。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多次的反复强化,在主体身上产生强烈而深刻的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形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其表现就往往不用通过意志努力和外力影响而自然而然表现出来,而这一过程的催化剂就是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故事渲染、案例分析、亲身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初中生养成教育而言,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最终使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模式。学校中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当前我们学校普遍还是把知识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来抓,而对于知识之外的东西如对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则关注很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对传统德育“重知识、轻行为”教育的改革,体现了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广大家长依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从潍坊教育实际看,虽然市教育局提出了高中招生与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为1:1的要求,但从初三学生的分流工作来看,最初愿意让孩子报考职业技术学校的家长比例很少,但往往中考结束后,中考落榜生不得不报考职业类学校,而这些报考职业类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行为习惯养成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问题,这一点上家长同志往往忽视,忽视孩子落后背后的问题,这一点上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为此,从家庭教育层面如何从一开始就关注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2.2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十分广泛,综合起来初中生应主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为以下四类: 1、做人的好习惯(诚信、负责、自信、善于与人交往) 2、做事的好习惯(做事有条理、讲究效率、善于合作、积极选择) 3、学习的习惯(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合作探究、不断自我更新、与课程同步) 4、生活的习惯(坚持锻炼身体、节约、科学饮食)”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可以说初中阶段也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 对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同样要注意以下特点: 1、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后天性特点。“习惯不是有遗传得来的,他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从生理机制讲,良好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 2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后天性特点,能使我们有意识的、有目的地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防止克服不良习惯的形成,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2、良好行为习惯具有稳固性特点。稳固性是指某种习惯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的特点。对于这一特点我们应时刻注意将已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渐采取行为强化、及时评价、建立评价档案等多种形式加以固化下来,以免良好行为习惯发生转变。对于这一点上我们要时刻注意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行为习惯,时刻注意克服不良习惯的形成。3、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自动性特点。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形成自然而然的动作,不需专门思考和努力,可使人节省时间和精力。“从心理机制上看,良好行为习惯是一种需要。” 3良好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他不需要别人的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如此。如,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课前主动预习、课中积极发问、课后及时复习等必要的学习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4、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情境性特点。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它伴随着一定的情景出现而出现。也就是说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如:升旗时,站姿、行注目礼;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主动让座等。5、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可变性特点。良好行为习惯虽然具有稳固性特点,但也不绝对,随着一种行为习惯的强化减少,随着行为环境的改变,良好行为习惯也可能向负面方面转变,这一点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我们在学校里要求学生养成不乱丢垃圾保护坏境的好习惯,但随着环境的改变在郊游时有的学生出现乱丢垃圾问题。这说明学生的习惯受情景所制约。要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泛化,就要在各种场合实现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终达到自由型。2.3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中外教育专家都进行过较系统的理论分析,本论文研究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以下主要理论,现结合实际进行简要分析: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近现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杰出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在改造中国教育的时间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提出了“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在做中学”等观点,对于当前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他主张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是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是老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与生活即教育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他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4陶先生“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的理论提示我们,对于初中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要注意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发现学生习惯教育的问题所在,通过对问题的整理筛选确定不良行为习惯问题,找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向,注重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情境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非常重视在做中学。因此,他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他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写到:“我们所提出的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获得。”5借鉴这一理论,我们在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逐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这一点上形成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活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2、福泽谕吉论习惯。“福泽谕吉,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认为,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上一代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家庭风气、社会舆论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的形成。” 6因此,道德教育和习惯养成只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由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去完成。福泽谕吉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在儿童道德教育和习惯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他有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这种家庭教育比入学后的学校教育更加有力和有效。福泽谕吉的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对于初中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要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因素,使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次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苏霍姆林斯基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他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道德培养离不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他认为,只有当道德行为发展到形成习惯的阶段才真正体现为道德信念支配下的行动。他指出,应当从儿童幼小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道德训练,开展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以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道德准则的理解逐步加深,道德情感也会逐步丰富,最后他们就会把道德准则最为自己精神生活的内容和行为准则,并最终形成习惯和道德信念。”这一理论揭示了良好行为与道德培养的内在关系,提示我们注意在良好行为习惯中培养道德习惯,从而形成道德准则,道德准则最终形成道德信念。4、“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同时他认为习惯不嫌其多,当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叶圣陶先生的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皮格马利翁效应”与习惯养成。目前人们所熟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赏识教育的的基础。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老师和父母对他们的看法,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自身的看法。丘吉尔说过:“你要想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怎样去赞美他。”赞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良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在习惯养成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家长要对学生日常良好行为表现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对学生改掉不良行为的点滴上给予及时肯定,学会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自我教育理论与养成教育。自我教育因素对于成才的的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调控自我和评价自我,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但他一旦形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生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终,他在人的成才的各种因素中,成为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于这一理论的理解,我们应清晰的认识到,我们应结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注重对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不断创造德育情境,让学生针对具体行为习惯问题,通过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真正使行为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 第三章 初中生行为习惯问题分析3.1初中生行为习惯问题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本论文根据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问题,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层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1、学生问卷学生问卷是从潍坊民生街学校初中学生中征集到的3000多个问题归纳形成的,共有109个问题。潍坊民生街学校、潍坊市育才学校、潍坊十中、八中等四所学校、共2453名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统计后确定了学生关注的前30个问题。表1 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关注度情况汇总表(学生)序号 问题序号 问题 关注人数 百分比 1 1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1710 69.7% 2 39 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 1346 54.9% 3 53 考试总粗心 1324 54.0% 4 2 学习偏科 1284 52.3% 5 65 学习有时浮躁 1246 50.8% 6 13 如何提高记忆力 1236 50.4% 7 67 怎样提高课堂的听讲效率 1213 49.4% 8 44 苦恼英语成绩提不上去 1145 46.7% 9 10 怎样复习或预习好功课 1126 45.9% 10 109 希望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有好差之分 860 45.5% 11 19 怎样提高学习兴趣 1099 44.8% 12 37 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 1074 43.8% 13 17 怎样处理“玩”与“学”的关系 1073 43.7% 14 11 上课应该怎样集中精力 1060 43.2% 15 74 喜欢看电视 1057 43.1% 16 55 怎样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1056 43.0% 17 60 控制不住自己想玩怎么办 1045 42.6% 18 84 自己的毅力不够 1029 41.9% 19 48 学习成绩不稳定 1025 41.8% 20 12 如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022 41.7% 21 4 潜能能否挖掘出来 1005 41.0% 22 50 怎样让自己不懒 942 38.4% 23 63 我最苦恼的是怎样去面对中考 925 37.7% 24 61 万一学习赶不上怎么办 902 36.8% 25 18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898 36.6% 26 103 课外阅读方面。 898 36.6% 27 26 眼睛近视 886 36.1% 28 40 自己的将来如何 886 36.1% 29 31 自己的坏习惯怎么改正 842 34.3% 30 54 自制能力差 833 34.0% 2、教师问卷问卷绝大部分问题是从民生街学校与育才学校初中教师中征集到的,同时又将家长关注的前30个问题与民生街学校学生关注的前30个问题全部纳入了问卷,共归纳形成97个问题,设计成了问卷,最终选取了教师关注的影响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前33个问题进行研究。四所学校参与调查的教师共有259人。表2 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关注度情况汇总表(教师)序号 问题序号 问题 关注人数 百分比 1 45 学生缺乏同情心,冷漠、自私、任性怎么办? 121 46.7% 2 93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18 45.6% 3 12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怎么办? 116 44.8% 4 10 如何指导学生上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 115 44.4% 5 27 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没有感恩之情怎么办? 112 43.2% 6 6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111 42.9% 7 7 怎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10 42.5% 8 54 怎样指导学生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 110 42.5% 9 35 对学生逆反心理如何处理? 109 42.1% 10 98 学生对别人缺少理解和宽容怎么办? 108 41.7% 11 17 学生厌学怎么办? 106 40.9% 12 2 如何搞好学生的青春期心理咨询? 104 40.2% 13 15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04 40.2% 14 4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下降怎么办? 103 39.8% 15 19 学生不主动学习怎么办? 103 39.8% 16 13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怎么办? 95 36.7% 17 9 诚信教育怎样才能落到实处? 92 35.5% 18 25 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怎么办? 87 33.6% 19 67 学生受社会负面影响太大怎么办? 84 32.4% 20 85 学生缺乏爱心怎么办? 84 32.4% 21 86 学生缺乏责任心怎么办? 83 32.0% 22 96 学生缺乏上进心怎么办? 83 32.0% 23 14 学生不吃苦怎么办? 82 31.7% 24 24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1 31.3% 25 76 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80 30.9% 26 43 对别人缺少理解和宽容怎么办? 77 29.7% 27 97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质? 75 29.0% 28 5 学生不爱劳动怎么办? 74 28.6% 29 30 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74 28.6% 30 36 学生不理解老师怎么办? 74 28.6% 31 21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3 28.2% 32 29 学生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 73 28.2% 33 31 学生不能面对困难挫折怎么办? 73 28.2% 3、分析统计方法: 对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分别进行俩连统计对照分析。(1)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有下述11个问题。表3 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关注度情况汇总表(教师与家长)问题 家长关注排位 百分比 教师关注排位 百分比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92.8% 13 40.2% 孩子不跟家长沟通交流怎么办(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怎么办) 14 5563% 18 336%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3 821% 25 309%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816% 16 367% 学生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 5 7964% 32 28.2% 孩子不能提前预习怎么办(如何指导学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 7622% 31 282% 孩子不理解父母怎么办(学生不理解老师怎么办) 8 653% 30 286% 孩子生活没有规律怎么办(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17 537% 6 429%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6 338% 24 313% 孩子不愿干家务活怎么办(学生不爱劳动怎么办) 9 653% 28 286% 学生厌学怎么办 30 26.6% 11 40.9% (2)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有下述10个问题。 表4 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关注度情况汇总表(教师与学生)问题 教师关注排位 百分比 学生关注排位 百分比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 40.2% 1 69.7% 孩子努力了可成绩上不去怎么办(怎样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16 4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上课应怎样集中精力学习) 25 309% 14 43.2%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6 367% 11 44.8% 学生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 32 28.2% 12 43.8% 如何指导学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怎样复习与预习好功课如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1 282% 9(26) 45.9%(41.7%) 怎样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 8 42.5% 13 43.7% 如何指导学生上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喜欢看电视) 4 444% 15 431%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4 313% 25 36.6% 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不要给我们压力太多) 29 286% 31 337% (3) 家长与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家长和学生共同关注的有下述10个问题。表5 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关注度情况汇总表(家长与学生)问题 家长关注排位 百分比 学生关注排位 百分比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92.8% 1 69.7% 孩子努力了可成绩上不去怎么办(怎样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2 99.6% 16 4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上课应怎样集中精力学习) 3 821% 14 43.2%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816% 11 44.8% 学生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 5 7964% 12 43.8% 孩子不能提前预习怎么办(怎样复习与预习好功课如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 7622% 9(26) 45.9%(41.7%) 如何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12 59.8% 27 36.1% 学生偏科怎么办 15 546% 4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6 338% 25 36.6% 怎样帮助孩子发挥优势(潜能能否掘出来如何提高记忆力) 24 35.6% 21(6) 41%(50.4%) (4)教师、家长和学生俩俩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和整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俩俩共同关注的主要有下述18个问题。表6 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关注度情况汇总表(俩俩共同关注)序号 问题 1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孩子不跟家长 沟通交流怎么办(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怎么办) 3 孩子不理解父母怎么办(学生不理解老师怎么办) 4 孩子生活没有规律怎么办(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孩子不愿干家务活怎么办(学生不爱劳动怎么办) 6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上课应怎样集中精力学习) 7 学生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 8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怎样复习与预习好功课如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9 怎样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 10 如何指导学生上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喜欢看电视) 11 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不要给我们压力太多) 12 孩子努力了可成绩上不去怎么办(怎样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13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如何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15 学生偏科怎么办 16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7 怎样帮助孩子发挥优势(潜能能否掘出来如何提高记忆力) 18 学生厌学怎么办 (5)三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上述结果进行深入一步的分析和整理,发现教师、家长、学生三者都关心的问题共有6个,具体情况如下:表7 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关注度情况汇总表(三者共同关注)1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3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学生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 5 孩子不能提前预习怎么办(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进一步分析在两两关注的18个问题中有10个问题分别居于三者的前十位。这10个问题和三者共同关注的6个问题进行合并,还有10个问题。这10个问题应该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表8 人们共同关注的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关注度情况汇总表(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关注的10个问题)序号 共同关注的问题 1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2 怎样帮助孩子发挥优势(潜能能否掘出来如何提高记忆力) 3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怎样复习与预习好功课如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如何指导学生上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 5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上课应怎样集中精力学习) 6 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7 孩子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 8 怎样指导学生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 9 孩子不理解父母怎么办(学生不理解老师怎么办) 10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三者两两关注的18个问题再加入三者分别关注的前10个问题。经过合并筛选,确定了26个人们共同关注的初中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表9 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关注度情况汇总表(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序号 问 题 1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孩子不跟家长沟通交流怎么办(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怎么办) 3 孩子不理解父母怎么办(学生不理解老师怎么办) 4 孩子生活没有规律怎么办(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孩子不愿干家务活怎么办(学生不爱劳动怎么办) 6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上课应怎样集中精力学习) 7 学生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怎么办 8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怎样复习与预习好功课如何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9 怎样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 10 如何指导学生上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喜欢看电视) 11 怎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如何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14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5 怎样提高课堂的听讲效率 16 学习有时浮躁 17 考试总粗心 18 学生缺乏同情心,冷漠、自私、任性怎么办? 19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0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怎么办? 21 对学生逆反心理如何处理? 22 学生对别人缺少理解和宽容怎么办? 23 孩子依赖性太大怎么办? 24 如何解决学习与生活锻炼的矛盾? 25 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没有感恩之情怎么办? 26 学生厌学怎么办? 3.2初中生行为习惯问题分类分析 通过对人们共同关注的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普遍性问题的问卷调查及数据整理(学生、教师、家长),结合前面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分类,我们对初中生行为习惯问题作如下分析: 1、关于如何做人方面 通过统计问卷的结果看,充分反映了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有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了对未来的设计,可能这种设计比较理想化,比较朦胧,更为切近的是他们“初中生“最苦恼的是怎样面对中考(37.7%)”,有“挖掘潜能”(41%)的愿望。他们关注“自己的将来如何?(36.1%)”,想自理、自立,克服自身的坏习惯(自己的坏习惯怎么改正34.8%),而又“喜欢看电视”(30.52%),“控制不住自己想玩(42.6%)”,“自制能力差”(34%)、“自己的毅力不够”(41.9%), “做事不能持之以恒”(43.8%)。这些无不表现了初中生成长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矛盾和痛苦,这是复杂的成长期,是初中生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初中生独立半独立、成人半成人的时期,是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发展的“断乳期”。但更重要的问卷反映了教师和家长教育上的不足,初中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如 “希望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有好差之分”(45.5%),“不跟家长沟通交流怎么办(55.6%)、学生不愿与老师沟通交流怎么办(33.6%),家长认为孩子不理解父母(65.3%),老师认为学生不理解老师(28.6%)。学生与教师和家长缺少沟通交流这确实是一对相当突出的矛盾,是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生平等相处,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创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也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但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并不尽然,学生反映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部分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师生关系仍有不和谐音,没有做到彼此的沟通。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仍然是必须加强的重要工作。在教师问卷中教师对于:学生缺乏同情心,冷漠、自私、任性怎么办(46.7%);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没有感恩之情怎么办?(43.2%);怎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2.5%);学生缺乏爱心怎么办?(32.4%);学生缺乏责任心怎么办?(32.0%)等问题的存在,提示我们在日常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良好行为强化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关于如何做事方面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上网问题应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足够重视。对于上网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来看,此问题是教师、学生、家长都普遍关心的问题。教师关注程度为44.4%、学生关注程度为43.1%。结合目前社会实际,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已成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一大杀手,因上网成瘾放弃学业、走上犯罪道路、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失去宝贵生命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对待上网这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研究的目标。注重社会引导,减少社会负面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调查问卷中32.4%的教师提出:“学生受社会负面影响太大怎么办?”的问题,这说明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接受例如大量网络信息等外部信息过快,难免会受到一些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在这一方面也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家庭、学校、社会各层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3、关于如何学习方面 与 “学习”相关的问题是倍受人们关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应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普遍关注。调查中发现,在初中生成长中家长、教师、学生普遍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孩子的学习是家长、老师和学生自己关注度最高,认同度最高,排序最靠前的问题,这在学生问卷中尤其突出。关注与学习相关的问题认同度高,排位靠前。在关注的学习方面的问题中,“怎样提高学习效率”不仅家长、教师非常关注,而且学生更关注,在学生问卷、家长问卷、教师问卷认同高度一致,都排在了第一位,学生高达69.7%,家长92.8%,教师40.2%。这反映了目前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现实,家长、教师、学生急切希望提高学习效率,取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