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普安小学“小学课堂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报告” .doc

    • 资源ID:2510949       资源大小:75.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普安小学“小学课堂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报告” .doc

    “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研 究 报 告剑阁县普安小学课题组一、立足学校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创新精神(一)课题的提出剑阁县普安小学位于普安镇小东街15号,其前身是清代的“兼山书斋”,后创办为高等小学,此乃剑阁第一所新式学堂,是剑阁历史上最悠久的小学之一,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学校20世纪80年代被命名为首批“四川省重点小学”;90年代末被评为首批“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进入新课改以来,如何继续做好“小学教育的排头兵”是摆在我们眼前的课题:特色就是品牌,品牌就是竞争力。学校要发展,必须树自己的品牌,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科技文化教育在我校已有20多年历史,盛况一年胜过一年,是一项以培养学生素质、技能、情趣的大型综合教育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拥护。纵观我校教育的优势点,在科技教育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学校在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小论文以及科技实践活动方面颇有研究,拥有在科技指导方面较突出的教师。学校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与振兴民族、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把科技教育正式确定为特色教育内容,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为主线,以科技教育为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办学之路”。1、培养科学精神,呼唤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21世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知识、信息容量极度膨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爆炸”的年代。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大发展与应用给人的发展、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的发展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科技大发展与应用,人类要发展,提高人的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最终的选择。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科学素养的度量不仅要适合国际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具有未来思想,针对未来需要来进行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素养。现代人要真正融入这个科技无孔不入的时代,较高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必备的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呼唤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现代文明的一大趋势,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参与活动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只有参与实践锻炼,才能为终身发展夯实根基。为此,学校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长大后能适应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建设作贡献。2、培养科学志趣,建立科学思维是新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宗旨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要建立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参看各科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各科课程标准为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3、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够,缺乏对学生科学方法指导在实验前期,我们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了跟踪听课和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够,教学方法简单,课题研究意识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在课改中常常是穿新鞋走老路,不能真正把课堂(时间、方法、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只停留在表面上。合作探究也只流于形式。我们还对“小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情况,“学生的科学知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科学测试。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水平偏低。学校教学活动多以“知识性项目”和“技能性项目”为主,而“研究性项目”和“整合性项目”较少,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与科学过程、创新精神和增进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方面的训练比较薄弱,缺乏体现素质教育新思想。因此提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课题十分重要。二、课题界定(一)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评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科学素养就是对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兴趣,科学的爱好,科学的探索等等。(二)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什么?科学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当今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已经扩展到不仅包括认识的对象、认识的过程、方法;还包括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显然,“科学”与“自然”相比无论是外延还是内涵都扩大了许多,丰富了许多,这就能反映出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不只是知识,而是应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公民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2、探索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策略,为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借鉴和经验;3、探索出课堂教学中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策略和途径;4、进一步发挥学校科学教育的功能,扎扎实实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科学教育质量,使全体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寻找培养方法途径,创新教学手段,为师生提供学习、研究平台,促进师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合作、探究,反思能力加强,学校、师生得到持续性发展。二、强化课堂研究 ,渗透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一)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1、 对各学科基本课型分类研究为落实“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学校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入手,重点研究科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着力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通过科学教育成果引领其他各科参与研究,把科学教育渗透到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信息技术、经典诵读、生命与安全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各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行为设计模式样板,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由科学课的“探究式”模式入手,研究了语文课堂的“尝试式”、“探究式”;数学课堂的“问题式”、“探究式”、“操作式”等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遵循了“趣味性原则”、“整体性和整合性原则”、“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行动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主要由“备教法”转向“备学法”;由“备结果”转向“备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由“备掌握知识的数量”转向“备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践操作-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得初步结论-实践运用-检验结果-再认真下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从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经历科学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课堂上,教师积极创设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思维解决问题获得结论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启发他们用已学的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学科教学,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尝试教育,从而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科技教育的效果。实践证明,各科课堂教学模式均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2、对各学科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个案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各科教师必须具有学科意识,深入课堂,从学生的科学知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着手,从常态课中落实目标任务,制定阶段计划,总结阶段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对各学科进行个案研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个案分析,了解合作交流中学生参与情况,探究活动中学生感悟情况,反思教学中问题生成的合理性,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了解学习目标达成度。实验教师注重收集整理随笔和案例,开展“沙龙论坛”活动。课题组定期对教师的操作情况进行实践性检测,让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思考去研究课型特点,带着经验去反思教学成果。让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各子课题根据学科特点,确保自己的特色研究方法,为课题实验取得成效。3、目标导向实施培训策略,营造师生之间 “心灵接触”课题组对实验教师按目标导向实施培训策略,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效整合。具体通过“学习感悟设计实践反思改进总结”的行为方式,使师生经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实践的探索,对课题研究的感性认识到对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在教学中强调营造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在课堂上积极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抑的状态下打开思维的闸门,并力求教态自然亲切,注意使用不同语言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的原则。努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锻炼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并给学生足够多的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信心得到强化,让知识深深地印入脑海之中。4、探索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生学习科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自行探究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让他们在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变强?是教学研究的主要策略。教学中,教师努力找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王艳老师在上科学第二册“土壤与生命”这一章时,学生们对土壤非常感兴趣,而且最使他们感到神奇的就是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所有孩子眼睛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生长出来,因此探究土壤里有机物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前一课已经对土壤进行了初步研究,于是再上落叶变成了什么时对学生提出,对于土壤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学生就能轻松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重视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 “做中学”。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程清华老师在教学摆的研究一课时,先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让摆动起来,然后汇报摆的次数,发现:有的摆摆的快,有的摆的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们说到摆长、摆重、摆角都有关系,但教师没有给予肯定也没有给予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他们做的可带劲了,整个小组的成员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摆在那数。虽然最后做出来是只有摆长会影响摆的快慢,但只要他做了,经历了,象科学那样真刀、真枪地干了,他们会在科学素养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我们所追求的是他的“真情实感”亲身体验。实施课外延伸,拓宽学生探究空间。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开展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科学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拓宽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内容。张德平老师在教学植物的一生一单元时,就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到学校的种植园去种花生,了解他们以前种植的蔬菜的生长情况,然后把观察、发现的问题和现象都记录下来,一起探讨、研究。又和学生们一起观察了桃花,了解了桃花的四部分结构,和旁边的蚕豆花进行了比较,学生们获取的知识远比在课堂中听老师讲要多的多。而且,还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课外观察作业:兰草的生长过程,豆芽的生长发育等,大大拓展了学生研究空间。创设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猜想中探索。张文润老师先讲解了有关温度计的知识要点后,就让学生认识温度计,把玩温度计。学生创意性的把温度计放在身上不同部位,每一小组所读出温度各不相同:26、28、30、31、29等等,看到这些数据,学生的问题自然就来了:为什么每一小组的温度会不一样呢?于是他们提出了各自的假设,最后同学们得出了统一结论,那就是热了,温度计上的读数就高,冷了,温度计上的读数就低,这样,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张老师再让学生连续测定并记录一杯水每过2分钟的温度,测量前,先让学生猜测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先大胆地猜测:有了猜想,接着再验证自己的猜测,于是分组实验,通过对每组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水的温度会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与实验的结果一致时,不禁欢呼雀跃起来,他们感受到了猜想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后续的探究活动中去。创设观察情境,引导学生在类比中探索。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感情共鸣。因此,无论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还是在教学过程的发展中,都应尽可能地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类比中探索并获得新知。张锦玲老师在设计一年级水这一课的教学时,对教材来了个兜底大翻身,安排了这样四个观察活动:“用比较的方法辨别水”、“用感官观察水”“水会流动”“水是什么形状”,在辨别哪杯是水这一个环节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了他们的眼、鼻、舌等多种感官,采用看、闻、尝等各种方法把水给辨认出来了。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白色的牛奶和无色的纯水差别是多么大,因此没有像以往教学中出现的“水是白色的”这样的观点。接着再指导学生观察找出纯净水的物理性质: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教会学生围绕一个概念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学生学习会更有效。当学生观察的对象是他们喜爱的和熟悉的内容时,他们会比较容易运用概念图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5、探索小学“语、数”及其它课程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在题眼、矛盾、过渡、结尾等处用自己的方法多方质疑、思考,培养思维的独立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探索中主动深入地去思索事物的奥秘所在,培养追根究底的精神。梁小艳老师在教学捞铁牛时,课文中人们对“怎样捞铁牛”的纷纷议论,设计了这样的“诱因”性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观众,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捞铁牛?”这一“问题假设式”诱因,有效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议论纷纷”的景象顿时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捞铁牛的种种不同办法。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浮力捞铁牛的?在当时情况下,你的办法和怀丙和尚的比,谁的办法好?好在哪儿?这一“比较式”诱因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准备工作的完善、周密”,“捞铁牛步骤的严谨、有序”等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思考的全面、广度、周到、严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掘学生创新科学潜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年龄特点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找准培养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的“大胆想象,善于求异”的创新能力, 以及“勇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李晓莉老师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文时,在学生认识到“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这一仿生学方面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人们摹仿哪些生物的特点,发明了哪些东西?”这一问,使学生思维被激活,思路被打开,很快收集了所掌握的知识,说出了许多类似“根据蜻蜓,发明和制造了直升飞机”的回答,接着,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你会根据哪些生物给你留下的深刻启示创造、发明出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来呢?学生诸如说出:根据小壁虎尾巴具有“再生”的特点,制造出一种“再生素”,让截肢病人重新长出四肢的话。虽说天真,但却充满智慧,显示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创新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了开掘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在语文习作中,激发学生尝试自我发现的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习作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些很好的锻炼机会,让他们知道了只要善于留心周围的一切,就能有东西可说、可写、可发现、可摸索。第九册习作三的主要训练项目是让学生观察秋天的叶子,然后写下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然后带领他们亲自去田野、校园参观一系列的活动与积累,让他们发现了叶子变化的许多奥秘,而且在整个观察活动过程中,他们的思维都处在一种积极状态中,来自周围世界大量的、有吸引力的材料激发了他们的尝试兴趣,变成了促进他们自觉学习的积极因素感受探究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尝试性探究活动中,体验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潜心钻研的科学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拓展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自然观。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抓住科学知识要点,并以此扩展开来,会起到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的作用。如在学习观潮一文时,引导学生思考“只有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的原因;学习火烧云一文时,引导学生去探寻“火烧云”形成的自然条件;在学习鲸一文时,让学生搜集更多有关鲸的知识,开一个“鲸鱼知多少”的发布会;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文后,号召同学们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再搞一次读书汇报会;在学习新型玻璃一文时,让学生查找课文描述内容之外的其它新型玻璃,每人做一份“新型玻璃知多少”手抄报通过课堂知识地拓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时,学生悟出这样的思想方法: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的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学生学习到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学习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科学知识渗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数学教学中结合科学故事,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科学精神。赵晓梅老师在学习完小数的意义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数点的悲剧的故事。故事内容讲的是前苏联一名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联盟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小数点的重要意义。又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常利用多样的数据引导学生编成应用题:已知地球周长为4万千米,将血管把地球绕起来,可以绕2.65 圈,人体血管总长度多少万千米?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用这样的内容练习,学生便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与人类紧密相连。学生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而且训练了科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将科技教育有机渗透于数学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王晓霞老师在学习大树有多高一节时,先让学生分组“量量比比”,探索发现“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这一规律。然后通过“议议做做”,启发学生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的问题。当学生们都能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出大树高度后,再组织学生继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仿照这一方法来测量出教学楼、旗杆等的高度。徐桂莲老师在教学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以故事“曹冲称象”导入新课。然后出示一些不规则的物体:大米、鸡蛋、金属块、橡皮泥、水及各种形状的容器等。让学生分组交流,合作研究。然后通过转化操作,最后推断出“U”字形金属块的体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梁晓阳老师教完圆这一单元的知识。看到学校正在铺设跑道,于是结合这一课内容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课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先讨论测量方法,再实际测量,最后算一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回到教室汇报交流。测量快的一组说:他们量出了操场的一条直道长度,和半圆的一条直径再进行计算。测量慢的一组说:他们测量了两条直跑道的长度,和两个半圆的直径再进行计算。最后同学们集体讨论交流:哪组同学测量方法最优化?为什么?同学们经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测量方法最好。最后再讨论交流怎样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优化算法。课后梁老师还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为什么操场不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而是椭圆形?为什么又会演变成两条直道加弯道,而不是真正的椭圆?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解决,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能力。想做玩-赏,合作并进,是音体美教学活动的特色。吴雪华老师在上音乐课每人伸出一只手时,先提问引入:中国人现在有多少?(13亿)13亿人人人伸出一只手会有多大的力量?接着讲了一个孤儿身患绝症后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的动人故事,触动学生的心弦,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优化组合,通过动手比比、练练、做做、折折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团结就是力量!”。这样的过程极大的丰富了歌曲情感教学的内涵。袁加兰老师在上美术滚动落园一课时,让学生带上各种水果,在滚动的游戏中,了解圆球物会滚动。直观真实、情趣盎然。学生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轻松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愉快地学会了画圆形物。王翠芹老师在教学“红、黄、蓝”时,让学生用三原色红、黄、蓝自主调出了不同的三间色橙、绿、紫,在这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与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实践的快乐。(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教育卓有成效。1、“金钥匙”打开学生科技创新之门为推动科技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优秀的专职科技教师,建立了“科技活动之家”。推出了“金钥匙”科技系列活动,它以科技节为载体,每年重点开展10个活动,“读一本科普读物;做一项实验;写一篇科普征文;举办一次科普讲座;开展一项调查;举行一次科普班队活动;参加一次科技知识竞赛;召开一次科学讨论会;开展一次动漫画竞赛活动;开展一次集中思维能力训练活动。”每项活动都要求各班科技辅导员落实到位,评比到位。活动结束后,学校对表现突出的班级、辅导员、学生给予表扬,并制作流动展板展出创作成果。此系列活动被学校赞誉为“金钥匙工程”。这一活动不仅具有相当的科普教育的底蕴和基础,而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活动原则,与不断创新的活动精神紧密相连。近年来,学校深入开展课题研究,“金钥匙”也不断在活动和内容上寻求创新,从原先单纯的科普竞赛,发展为融动手动脑与科技创新于一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系列活动。因为有了类型众多的从孩子兴趣出发的系列活动,金钥匙越办越有生命力,活动规模也越办越大,形式越办越新,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尤其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活动主题和内容补充进来。2008年,“金钥匙”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开始与网络媒体合作,在活动启动阶段就设计了相关的活动链接和活动辅导内容,既使学生将平时学到的上网知识学以致用,同时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了一个教育学生正确上网学习知识的好习惯。目前,“金钥匙”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培训、奖励机制,不仅对学生、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平台。市县科技局、科协、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的科普工作,多次借鉴“金钥匙”科技节活动平台,亲临学校给成绩显著地师生颁发特别贡献奖。2、发挥学校优势特色,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1)以科技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科技实践活动以三至六年级为科技活动申报者,每组35名科技教师参与指导,每个科技实践活动都必须有一个与活动目的密切相关的鲜明的活动主题,以及多种多样的紧密围绕主题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动手能力、推广有意义的活动。结合节日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如:围绕3月12日植树节、5月“全国科技活动周”、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底“全国科普日”开展专题科技实践活动、科普宣传活动。结合“六、一”节举办科技成果展示。学校结合每年的“六、一”节进行大规模科技活动成果展示,展示内容如:手工、剪贴、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画、科幻动画、科普读物、科普论文、科学故事。结合省科创大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学校每年九月至十二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土地与国情”、“生活中的科学”、“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未来”、“国际数棋竞赛”、“科普论文写作比赛”、“科技图设计比赛”等专题实践活动。少先队还结合重大天文现象在学生中进行讲座、观测、摄影、论文演讲等活动。围绕社区主题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围绕青少年如何为城市的绿化发展做贡献这个主题,学校开展 “万童行动献绿草,创建生态新环境活动”。围绕政府惠民工程“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这一主题,学校开展了“闻溪河污染情况调查实践活动”、“杨家坝水库的调查实践活动”、“升钟水库的利用与开发实践活动”。2008年洪灾后,围绕政府综合整治主题,学校开展了“闻溪河的整治和现状分析”、“翠云湖水电站的二次供水发电调查活动”。围绕打造剑门关旅游景点,活跃剑阁经济的重点工程这一主题,学校开展了“剑门古柏调查实践活动”、“剑门拐杖调查实践活动”、“剑门豆腐调查实践活动”、“拦马墙古栈道调查实践活动”。围绕“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环保话题,学校开展了“房屋装修给人带来的危害调查实践活动”、“垃圾的回收和处理调差实践活动”、“牛奶盒的回收与利用实践活动”、“还我一片干净的城市调查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学校自编科技读本和征订部分适合学生的科技制作教材,供各年级学生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课使用。学校把每周五下午定为学生特长培训时间,特长班含“科技活动兴趣班”、“科幻画辅导班”。由袁加兰、肖玫、王艳、张德平等一批专职美术、科学老师辅导。学生在“科技活动兴趣班”上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如:“风车为什么会转?”、“早上的窗户上为什么会有露珠?”、“马为什么站着睡觉?”、“猫为什么会抓老鼠?”、“磁铁为什么能指示南北极?”、“树为什么有年轮?”等等。学生把“十万个为什么”中的许多内容放在生活中去探究、去思考、去总结。为培养实用能力,学校充分利用科技园实践基地:一是把学生带到花卉园中教学生花卉的种植办法,教学生如何分析栽种各种花卉的土壤、温度、湿度,以及移栽、培植的过程;二是把学生带到果树园中,教学生剪枝、嫁接果树本领。(2)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培训机构,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培训机构,认真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块、科学编班,采取每个教学班,安排两位教师,一位主讲,一位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做每堂课教学内容“堂堂清”。积极开设 “电脑操作小能手”、“文字处理小能手”、“表格处理小能手”、“电脑绘画小能手”、“网络应用小能手”、“多媒体制作小能手”等模块,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初步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收集国内外科技信息,进行新闻发布;举办科技讲座、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参观访问、成果展览;举办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故事会,组织学生与科学家,革新能手通信。(3)精心布局,努力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力求集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学校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空间。在科技教育环境建设中,学校精心地筹划和设计,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空间张贴有关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介绍的图片;利用黑板报,不定期刊出有关科技知识及科技发展的内容;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成立了师生科技活动室。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专门设立科技教育书籍专柜,方便师生的阅读。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投资近300多万元,建起了两个高标准的微机机房、两个标准的多媒体教室、连接了校园宽带网络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全部开通,班班优化教学设备(配备电视机、CD机);增设和完善了舞蹈室、三个美术室、三个音乐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电子琴室、古筝室等。三、提升科学素养,形成科技特色,造就学校品牌(一)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各方面得到综合发展1、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9月,课题组对全校学生进行了“科学知识、掌握过程方法、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技能操作”等五个方面测试。测试显示:我校学生科学素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水平较高,效果明显。学生科学知识掌握程度总体较好,呈优势分布,情况较好。说明我校的小学科学素养课程开展深入,尤其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过程和方法”得分率较高,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高、中年级情况最好,低年级学生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学生科学素养处于优良状态,学生情况呈优势分布。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总体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程序都很规范,实验操作有条不紊,方法正确,观察方法科学、准确;记录及时、清楚、完整,并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形成均衡的发展状态,学生的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呈现优势分布,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和关注社会方面都呈现理想状态。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生从小养成了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了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品质。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培养了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全面地、多角度地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总是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实验中,学生认识到课外的丰富教学资源,并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积极探究。学生的自主观察习惯,主动探究习惯,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已形成。3、学生学习行为方式得到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改善,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他们在对待平时的家庭作业时,能坚持独立思考按时完成。在遇到不会解答的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决不轻易放弃。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去解决教学中的知识点。在学习一些程序性知识或带有挑战性的内容时,能借助课本和参考书提出假设并解答,在解答后会重新检查,并试着总结解题办法。学生与他人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做事喜欢标新立异、打破常规,能自行设计探究性研究实验;在生活中能灵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对所学科目更加喜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对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积极动手、动脑。(二)教师自身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能力增强1、教师自身得到提炼,科学素养得到提高2010年6月,课题组再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过程方法等方面测试。结果显示:教师科学素养等级相对大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大大加强,在教学中不仅能积极主动实施课题研究,还能指导学生有效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和合作尝试。教学中,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以学生为合作伙伴,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参与者,变课堂的主宰者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变过去简单演示为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索,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2、教师教学能力增强,教科研能力提升通过课题研究的各种活动载体,课题组引领教师通过规范、灵活的参与培训,组织大家自学和集中学习课改理论、课程标准、课改动态、研究策略途径;开展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优质课赛课活动,成果汇报活动,课题成果论文展示活动,优秀教学案例展评活动,教育故事演讲活动等。促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表明:各科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以学生为合作伙伴,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参与者,变课堂的主宰者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变过去简单演示为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在备课、学习中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为我所用,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发展。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为教师创造了更多校内外交流互学的机会,教师愿意主动为兄弟学校献课、交流。学校课题组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到剑阁县迎水小学、梁山小学、汉阳小学、涂山小学献艺,并邀请龙源小学、柳垭小学来校听课、评课交流。不仅使研究教师得到最大限度提升,也使课题成果得到推广。3、教师形成科研合作群体,打造出了学科教学名师团队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增强,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技创新精神,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课题研究期间,学校共收成果论文81篇。有43篇论文在各级获奖或发表,有15节竞赛课在县、市级以上获奖,有20个课堂实验研究课件获县以上奖励,有3人代表我市参加全国科学课竞赛获一等奖,5人被评为省优秀科技教师,10人获得市以上优秀实践方案成果奖;这次课题结题,教师有50篇论文发表,有65篇教案成为典范。目前学校有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特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45人,省、市、县骨干教师27人,县学科带头人7人,校级名师15人。(三)、特色彰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名校展风采1、“三位一体”的教育策略,是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  “三位一体”的教育策略,即学校、家庭、社会融于一体,形成相互协作关系,互相配合,使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得到同步发展。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课题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了知识和经验,激发了孩子们的多方面兴趣,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特别是科创大赛、艺术人才大赛、个性化习作大赛、国际数棋大赛、演讲比赛的参与及获奖率使学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家长乐于参与到学校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愿意与学校与孩子一同成长。家长们经常地口头禅是“小学教育还是看普小!”“我们孩子要的就是这种真正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各类专业技术家长的聘请,丰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课题专家引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走科技教育创新之路,是学校不变的追求学校的特色形成了学校的相对优势点,较好的激发了师生的自信,激发了师生的兴趣和激情,带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学校的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科幻作文和科技小论文,题材广泛,构思新颖奇特,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反映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开展科技活动,进行创造思维培养的成效。学生的小发明方案新颖

    注意事项

    本文(普安小学“小学课堂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报告” .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