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西方音乐史5.ppt

    • 资源ID:2434016       资源大小:6.90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音乐史5.ppt

    ,岁月如梭,莫扎特长大成人了,儿时得到的那些喝彩已渐渐变得模糊。他在家乡担任了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宫廷乐师,每月收入25马克,收入低不说,大主教对他气盛的很。终于,莫扎特勇敢地提交了辞呈,一人闯入维也纳。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贵族,维护个人尊严、争取独立的作曲家。之后的10年是莫扎特的辉煌期。他忙于教学、创作、演出。他惊人的创作力使一部部杰作频频产生,可以开列出的精品单令人目不暇接。但他在维也纳的自由生活并不尽如人意,始终没有摆脱入不敷出的经济压力。1791年12 月,贫病交加的莫扎特带着心中的音乐和遗憾离开人世。他短暂的35年生涯,却为人类留下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音乐遗产。,沃尔夫冈 阿马德乌斯莫扎特(Mozart,1756-1791)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兹堡,童年时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天赋。3岁时就能在钢琴上弹奏出听过的音乐片断;4岁时短的乐曲只需30分钟,稍长的乐曲也仅需一小时就能背谱熟练而准确地演奏。5岁时创作出他的第一部作品。身为宫廷乐师的父亲为了培养这位小天才,从莫扎特6岁起,父亲就带着他到欧洲各地举行音乐会。,返 回,莫扎特创作了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器乐小品等等各类体裁,几乎包含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他的音乐的特征与最突出的贡献,可以通过歌剧、协奏曲和交响曲来说明。,(一)歌剧创作,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与格鲁克恰恰相反,莫扎特强调诗歌要顺从音乐,音乐在歌剧中占据着支配地位。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宣叙调也富有歌唱性。莫扎特是个戏剧天才,他巧妙地把音乐的旋律和戏剧情节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歌唱戏剧艺术。重唱在意大利正歌剧中一向不重要,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在费加罗的婚礼中,他以重唱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并通过重唱来表达戏剧矛盾冲突。如第二幕的终场,伯爵和伯爵夫人的矛盾通过二重唱表现出来。序曲简练、个性化,在性格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联系。优秀的歌剧作品有: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意大利正歌剧仁慈的狄多、德奥歌唱剧魔笛、后宫诱逃等。了解更多,第一幕第八场 费加罗的咏叹调不要再去做情郎 第二幕第三场 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 第三幕第十场 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傍晚的风是多么轻柔,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谱写地,意大利诗人达.蓬特写的歌剧脚本。这部喜歌剧描述了聪明的男仆费加罗通过一连串的妙计,捉弄了好色的贵族主人,保卫了自己和“总是面带微笑、伶俐又美貌”的女仆苏珊娜的婚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返 回,听赏:,意大利喜歌剧唐璜是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之后创作的。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传奇中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玩世不恭、胆大妄为的花花公子。剧中叙述了唐璜为了和他心爱的姑娘私奔,谋杀了姑娘的父亲。不久,他抛弃了姑娘又去寻找新欢,终于自食其果,被他杀害的那个父亲从坟墓中走出来把他置于死地。听赏:第一幕第三场 唐璜的咏叹调香槟之歌 德奥歌唱剧魔笛,这是一部有深刻哲理的神话,剧情大意是:王子利用魔笛拯救被祭司拐跑的夜后的女儿(公主),祭司把公主囚禁起来,不是要害她,而是使她免于迷失智慧。王子在祭司的帮助下,经受种种考验,终于和公主结为夫妻。这部歌剧是一部德奥歌唱剧,用了德语对白,同时也综合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如第一幕中夜后的两段重要的咏叹调“年轻人不要怕”和“我心中狂怒”,都采用了意大利正歌剧常见的花腔技巧,帕帕杰那和帕帕杰诺在终场二重唱中快速的字句反复带有意大利喜歌剧的因素,而帕帕杰诺所唱的“我是快乐的捕鸟人”则是典型的德奥歌唱剧中带有民歌风格的曲调。,(二)交响曲,莫扎特共创作了41部交响曲,其中以第35交响曲“哈夫那”、第36交响曲“林茨”、第39交响曲“布拉格”、第40交响曲“维特”、第41交响曲“朱比特”最有代表性,至今仍是音乐会上的重要曲目。总体看来,莫扎特的交响曲有如下特征:他的写作技术是从海顿那儿直接继承过来的,但他去掉了以往海顿交响曲的引子,加强了奏鸣曲式中两个主题之间的对比,促进了戏剧性的发展。和声、调性大胆构思,展开部的不稳定幅度都已大大区别于海顿的交响曲,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后来贝多芬交响曲创作的新倾向。我们以第40交响曲“维特”第一乐章为例来说明。,莫扎特省略了第一乐章之前的慢板引子,直接以快板第一乐章开始。弦乐奏出激动不安的背景,紧接着小提琴演奏出如歌如诉的旋律主题。这一主部主题还具有海顿式的动机展开的特征,三个音的主题动机贯穿整个乐章。调性、和声手法的大胆使第一乐章具有海顿的作品中所没有的激情冲动和戏剧性张力。听赏:第40交响曲“维特”第一乐章,返 回,听赏:莫扎特第40交响曲“维特”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主部主题:,副部主题:,(三)协奏曲,莫扎特一共创作了27首钢琴协奏曲、6首小提琴协奏曲,他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模式,,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莫扎特仍按照巴罗克协奏曲快-慢-快三个乐章的结构来创作。所不同的是,第一乐章采用“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结构,即先由乐队演奏出第一呈示部,主部、副部两个主题均建立在主调上;之后由独奏乐器与乐队共同演奏第二呈示部,主部、副部两个主题分别在主调和属调上,有时出现新主题。在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尾声前,乐队停留在主四六和弦的延长音上,这时开始独奏乐器的炫技段落,称为“华彩乐段”,华彩乐段具有相当强的即兴性质,以显示独奏者精湛、高超的演奏技巧为主要目的。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是慢板,有着抒情而悠长的旋律;第三乐章多采用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速度比第一乐章要快,情绪也更为热烈,具有明朗乐观的生活气息。莫扎特协奏曲优秀作品: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24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G大调第3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第4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第5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等。听赏:G大调第3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莫扎特的其他创作:,奏鸣曲 莫扎特创作了有17首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早期风格受海顿影响,是短小的三个乐章形式,结构和内容都偏重第一乐章。70年代后期创作的几首奏鸣曲有着华丽而细腻的钢琴技巧和较强的戏剧性。室内乐 23首弦乐四重奏中,最优秀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K387、421、428、458、464、465,1782-1785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莫扎特诚挚、乐观的精神。莫扎特在室内乐创作上的天才更多地表现在五重奏上,最为突出的是g小调弦乐五重奏、C大调弦乐五重奏。此外,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K581,单簧管加弦乐四重奏)也是室内乐中的杰作。,返 回,听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宗教体裁作品 受到巴罗克时期庄严宏伟的风格,特别是巴赫和亨德尔音乐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安魂弥撒、c小调弥撒、加冕弥撒。,小型器乐合奏 主要体裁是嬉游曲和小夜曲,大多是受友人或贵族的委托而创作,用于节庆活动。嬉游曲的乐器以弦乐为主;而小夜曲的乐器以木管为主,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第四章、贝多芬,生-平-介-绍 器-乐-创-作 声-乐-创-作,返 回,贝多芬长到4岁的时候,已表现出一定的音乐天赋。他的父亲突然萌发了一种渴望把贝多芬好好培养一下,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莫扎特式的小神童。可惜这位父亲音乐知识浅薄,又毫无教学经验,不知道如何进行系统教育。贝多芬只能从早到晚都呆在家里练习钢琴和小提琴。幼年的贝多芬体会不到轻松愉悦的童趣。从这时“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罗曼罗兰语)贝多芬11岁那年,幸运地跟随一个叫聂夫的教堂管风琴家系统地学习音乐。聂夫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激进,观念新异,不仅在音乐方面以创新精神教育贝多芬,同时将自己的思想、知识和品质也传授给他。,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在波恩渡过他人生最初的22年。贝多芬有一个不寒而栗的童年。他的家很穷,父亲是波恩宫廷合唱队的一名歌手,才能平平,而且嗜酒如命、脾气暴躁。母亲是一个平常的家庭妇女。,贝 多 芬 出 生,1787年春天,是贝多芬终生难忘的日子。16岁的他去维也纳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巨匠莫扎特,当时他多么想留在这位曾被他称作“最伟大的作曲家”身边,一心一意地学习音乐啊!可是,一封急信把他又召回了波恩,他的母亲病得很重,需要有人照料。于是,贝多芬又有了一个更加艰苦的少年时期。,向 莫 扎 特 求 教,刚刚17岁的贝多芬以他尚还幼嫩的肩膀挑起了全部的生活重担。他不得不在家中及社会上担当起了家长、乐师、教师等多重职责,逆境铸就了贝多芬坚韧不拔的性格。为了弥补文化上的不足,贝多芬开始去波恩大学旁听古典文学和哲学课程,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头脑。当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他像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积极地参加集会,发表演说,庆祝攻陷巴士底狱的胜利,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渴望 贝多芬22岁那年,他的两个弟弟已经能够自立,他一刻也不能等待地奔向了他心中“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音乐之都维也纳。令贝多芬遗憾和伤心的是,莫扎特在一年之前就离开了人世,于是,他做了海顿的学生。他跟海顿上课的时间并不长,后来又选择别的老师学习了。贝多芬凭着自己出色的钢琴演奏技术,很快赢得了一位叫李希诺夫斯基的亲王的青睐,这位亲王把他请到家里,每年给他六百弗洛林的津贴,从此,贝多芬一边求学,一边步入了上层社会。然而贝多芬并不认为贵族多高贵,相反,他觉得自己要比世袭的贵族高贵的多。有一次,亲王的母亲为了求贝多芬演奏一首曲子都跪下了,贝多芬却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并未从命。他曾说:“跟贵族交往很容易,只要你有值得他们佩服的地方。”在他心里,他也是一个贵族,一个至高无上的音乐贵族。自信帮助贝多芬迈出了新的一步。尽管他有意识地使自己没有忘记和抛弃传统,他的乐思却如万马奔腾般难以遏制,一部又一部新颖而独具个性的作品问世了,钢琴曲悲怆、月光、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作品中宏伟的结构、优美的旋律、罕见的节奏和力度上的大幅度变化,都标志着他已展露头角,逐渐和旧的艺术框架决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你能指望一座火山把它的熔浆倒在人造的模子里吗?”,返 回,和他强烈的性格相一致的是,他总是掷情于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贵族小姐。可惜,由于贝多芬并不高贵的社会地位、天生不雅的风度和怪诞的举止等原因,小姐们可以崇拜他,却从不愿答应他的求婚,贝多芬在爱的漩涡中一次次遭到冰冷的拒绝!命运对他的恶作剧还没有终止,竟在他最脆弱的地方打击了他。就是这时,贝多芬的耳朵开始聋了,可怕的耳鸣常常搞得他夜不能寐,白天精力更是难以集中。对于一个不到30岁的音乐家来说,这是多么可怕的打击啊!爱情的失意、耳聋的折磨、精神的痛苦,使贝多芬恐惧、悲愤,绝望渐渐袭上他的心头。在一个悲凉的秋日,他悄悄来到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小村庄,写下了一份遗嘱:终于,贝多芬步履坚定地从那个被选为人生最后一站的小村庄j坚定地走了出来,对生命价值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成为他在以后的25年中辉煌创造的巨大动力。重新迸发的激情与活力使贝多芬又投入到创作之中,他把自己的创作理解为巨大的行动力量,而他创作的目的只有一个:“使人类的精神迸出火花!”一部又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问世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热情”奏鸣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他一生无妻室儿女。他去世的弟弟留下一个9岁的男孩由他抚养,为了争夺这个抚养权利,贝多芬和孩子轻浮的母亲卷入了无休止的官司和争吵,使他心力交瘁。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身旁,下葬时却极其隆重,维也纳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数以万计的人群护送着他的棺柩缓缓前行,贝 多 芬 的 葬 礼,贝多芬的器乐创作,贝多芬在器乐创作里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创作了9部交响曲、11首管弦乐序曲和戏剧配乐、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及其它各种形式的重奏曲。奏鸣曲体裁是他重要的器乐领域,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10首小提琴奏鸣曲等形式。贝多芬通过自己的创作把奏鸣交响套曲形式推进到最高峰,并对奏鸣曲式结构的成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交响曲,贝多芬一生中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第一、第二交响曲属于维也纳的早期创作,继承了海顿交响曲的模式,都是以海顿式的缓慢引子为开端。也有创新之处,如第二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首次以谐谑曲取代了小步舞曲,末乐章的主题及发展带有一种粗犷的性质。最具代表性的典范之作:,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三交响曲“英雄”是贝多芬的个人风格完全成熟的标志。这部交响曲所具有的恢弘气势是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所不可比拟的。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在1804年春创作完成的。起初,这部作品是献给拿破仑的,当时拿破仑在贝多芬心中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是能够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的化身。谁想到那年的5月18日拿破仑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得知这个意外的消息后,贝多芬顿时怒不可遏,他恨恨地喊道:“原来拿破仑也只是个平庸之辈!他也是一个暴君!”贝多芬走到桌前,一把撕下总谱的封面,扔到地上猛力践踏,并重新写上了这样一行字:“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创作的英雄交响曲。”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第一次表现出了无比惊人的创造力。它不再如以往的一些作品只是为贵族娱乐服务,而是一种属于人民大众的艺术,和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是一部充满革命精神的、关于英雄的斗争与生活的史诗,体现的是勇敢乐观的斗争精神、坚强的意志和真挚的感情。,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刻画出英雄英勇博战的画面。第二乐章:悲壮而深沉的葬礼进行曲。第三乐章:充满活力的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全曲的高潮,采用了双主题变奏法。,返 回,听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副部主题:,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中最为人熟知、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这部交响曲展现出的是一幅与命运交战的场面,被人们称为“命运动机”的四个强音(三短一长动机)并没有在第一乐章后就隐遁,而是在后三个乐章变化出没、贯穿始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成功地表达了“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思想。当我们聆听这部作品时,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和残酷的命运作斗争、并战胜了命运的贝多芬的英勇形象。这部交响曲揭示了生活的道路坎坷不平,种种矛盾、障碍和苦难都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都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然而,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应该鼓足勇气去战胜种种困难、矛盾,从而使命运顺从自己的意愿,应该勇于创造、奋发向上,应该成为自己的命运与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听天由命。这部交响曲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据说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在1814年写给他妹妹的信中提到“命运”交响曲时这样说:“昨晚听到的交响曲真是了不起的音乐,要是你没听过这部壮丽作品的话,那就可以说你一生都没听过什么好音乐。”舒曼评论这部交响曲时说:“不论你听过多少遍,都会象自然现象一样产生新的敬仰和惊叹。只要这世界上还有音乐存在,它就会世世代代地传下去。”,听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命运动机”,“命运动机”的节奏型贯穿整个乐章,支配着乐章的发展。,返 回,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失聪之后的贝多芬经常到美丽的田间去散步,小溪的潺潺流淌、林木的茂盛、习习微风的吹拂,都使历经磨难的贝多芬从容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和谐,得到心灵与精神的慰藉。他曾这样说:“地球上没有谁像我这样热爱乡村了,在森林中我深感快乐幸福,我爱一棵树胜过爱一个人。”“在自然界里,没有妒忌,没有竞争,也没有不诚实。”正因为如此,第六交响曲“田园”才会在海利根斯塔特这个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的小山村孕育而成。,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交响曲时耳聋已经相当严重,这部作品是他内心对大自然和生命万物的赞美。这是一部标题交响曲,贝多芬为这部交响曲的每一个乐章前都加了小标题,五个乐章的小标题依次如下:“初到乡村的感受”、“溪畔小景”、“村民们愉快的集会”、“暴风雨来临”、“暴风雨过后感恩的心情”。贝多芬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反省,向我们展现的是他对大自然的全部内心感受与热爱,而不是仅仅力求模仿大自然。他在第一小提琴声部上注明了:“情感的表现比景色的描绘更为重要。”正是从贝多芬开始,人们才知道在音乐中“寓情于景”。,返 回,听赏: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顶峰!这部作品在曲式结构、和声、旋律、配器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语言方式。篇幅极大地扩充,采用了连续五度或大幅度跳动的旋律进行,切分式或固执重复的节奏,和声调性的复杂及延迟解决等等,大大增强了其内在的紧张和冲突。第一乐章是激烈而严峻的快板,倾诉了奋力拚搏的艰辛,是一个巨大而紧张的斗争场面;第二乐章是谐谑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前后两部分都各自扩大为一个奏鸣曲式;通常在第二乐章的慢板放在了第三乐章的位置,第三乐章是如歌的行板,是对刚刚经历过的暴风雨的静观与沉思,充满了抒情性。前三个乐章都是为第四乐章即全曲的中心所做的长长的铺垫。第四乐章是一个宏伟的篇章,贝多芬感到单纯用器乐难以表达他的内心思想,他大胆地将人声引入到庞大的管弦乐音响中,这在交响曲历史上是一个创举。他在乐队中加入了一个合唱队和四个独唱者,以德国诗人希勒的名诗欢乐颂为歌词,以独唱、合唱和乐队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够联合人类”的伟大颂歌。,返 回,(二)钢琴作品,钢琴奏鸣曲(32首,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一般认为,前10首更接近于古典主义早期作曲家的风格,事实上这几首也已显示出贝多芬的一些创作个性,如第二奏鸣曲中以谐谑曲取代了小步舞曲,第八首“悲怆”奏鸣曲其中主题间的对比力度,调性转换的大胆,戏剧性的冲突、大幅度的力度和音区对比,都是贝多芬所特有的。第17首“暴风雨”、第21首“黎明”、第23首“热情”等钢琴奏鸣曲成为中期作品的代表作。第17首“暴风雨”,坚定果断的音型与柔弱音调之间反复运动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贝多芬本人曾暗示这部作品的内涵与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有一定的联系;第21首奏鸣曲“黎明”充满了自然界蓬勃的生命力,清新质朴,展开部和尾声都大大扩展有着强烈的动力性和紧张度;第23首“热情”极富有英雄气概和战斗气息,描写了无数次的战斗、冲击,已完全显示出贝多芬盛期的典型风格。最后6首奏鸣曲集中体现了贝多芬晚期的创作特征,更注重用音乐表达最内在的自我,手法复杂、深奥,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更多地使用复调手法。听赏:贝多芬第八“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二)钢琴作品,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创作了5部钢琴协奏曲,其中后三部作品在精神内涵、风格、技法上都远远超过了海顿、莫扎特的同类体裁作品。五部钢琴协奏曲中最富有贝多芬个性的是b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部作品在气质、风格上很接近第三和第五交响曲,富丽堂皇、气势豪迈、庄严,富有英雄性格,后来常被称为“皇帝”协奏曲。听赏:第五“皇帝”协奏曲第一乐章(下方为“基本主题”),(三)重奏作品,贝多芬一生的几个时期都写有室内乐作品。早期重要的有钢琴三重奏(Op.1,1-3)、为钢琴和管乐的五重奏(Op.16)等。重要的四重奏体裁他一共写了16首,代表作有Op.59、Op.74(”竖琴四重奏”)、Op.95等。作于1806年的3首弦乐四重奏体现出对古典传统风格的突破,这3首弦乐四重奏是献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拉苏莫夫斯基的,也称拉苏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返 回,这3首弦乐四重奏体现了贝多芬的成熟风格,结构大大扩展,展开部冗长而复杂,再现部加以变化,乐思在尾声中进一步延伸,使尾声象第二展开部。乐思的力度和动力型的展开,与之前古典作曲家优雅、对称的风格已完全不同。,贝多芬在创作,贝多芬的声乐创作,贝多芬在声乐领域的创作设计歌剧、清唱剧、弥撒曲、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并且在第九交响曲中运用了合唱,还改编了苏格兰、爱尔兰等民族的民歌。,(一)歌剧 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歌剧脚本取材自法国作家布伊的剧作莱奥诺拉或夫妇之爱。剧情是大意是:青年女子莱奥诺拉为了解救被囚禁的丈夫,装扮成男子,化名费德里奥去做了监狱看守罗克的帮手;当恶毒的监狱长皮扎罗企图杀害他的丈夫弗罗列斯坦时,莱奥诺拉奋不顾身地去保护自己心爱的人,这时总督到来,使夫妻团圆、恶吏受到惩罚。它采用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非常流行的“拯救歌剧”的模式,被诬陷的好人受尽折磨,在生死关头获得拯救,带有很强的政治含义,这部歌剧表现了反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思想,歌颂为了实现理想而勇于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喻的爱情。这基于贝多芬对崇高人性的一种追求。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莱奥诺拉和弗罗列斯坦,都有分量很重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段落来表达歌剧的主题:英雄的意志和爱情的力量;第一幕终场中囚犯的合唱以及第二幕终场时欢庆胜利的群众场面,都带有贝多芬所处时代的鲜明烙印;这部歌剧中除了英雄性的长大唱段外,还选择了比较贴近生活的、用普通德语对白的形式。,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D大调庄严弥撒是一部大型声乐、管风琴与乐队的作品,贝多芬认为这是他最伟大的作品。尽管这部作品有宗教的外形框架,但由于虔诚而获得超脱平静与欢欣之中渗透着强烈的戏剧性。光辉灿烂是这部作品的特点。庄严弥撒按照五段的传统常规格式,但它像一部包含5个乐章的声乐交响曲。其中有优美的独唱、重唱段落,也有雄伟壮丽的合唱;乐队配器和声乐一样精炼;每个段落的音乐结构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被精心设计。第二段“荣耀经”的结束部分用了再现的手段。第三段“信经”结尾段的歌词,“我们期待来世的生命”,是以几乎完全消失了的音响,又重新升起,逐渐积聚直至最后的高潮。,(二)庄严弥撒,(三)歌曲,贝多芬还写有大量的歌曲及一些带乐队的合唱曲,从早期的艺术歌曲阿得拉伊德到晚期由6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采用了德国诗人阿罗伊斯叶特罗斯的组诗。这些歌曲作品多以爱情为主题,包含了温柔的幻想和冲动的热情,尤其是后期的细腻歌调与浪漫主义潮流息息相通,成为舒伯特声乐套曲的先行者。,贝-多-芬-的-声-乐-创-作,返 回,习 题 库,一、填空题(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织体是;采用 调式,排列顺序;用记谱。2、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和两大类。3、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世纪,是以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4、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5、公元911世纪,反映城市生活的世俗音乐兴起,一些骑士们经常饮酒唱歌,歌曲内容多反映战争、爱情,这些人在法国称为,在德国称为。6、人们习惯以来通称整个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当时意大利兴起的世俗音乐体裁主要有、。,7、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主要体裁有_、_、_、_、_、_ 等。8、文艺复兴发源于北方的_,即今日的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等地。音乐史上称为_乐派。该乐派可细分为_乐派和以后的_乐派9、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始于 国,由发起。10、罗马乐派和威尼斯乐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其中威尼斯乐派成功培育出的音乐风格。11、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代表人物有、。(巴罗克时期)1、是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沿用整个巴罗克时期。2、现存的第一部歌剧是1600年里努契尼写剧本、和作曲的歌剧,取材于希腊神话。3、巴罗克时期的组曲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分别是、。,4、歌剧的结构在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中初步定型,即由、五部分综合在一起。5、那不勒斯歌剧的突出特点是注重,使用了,使声乐独唱技巧达到了高峰,缺点是。这个歌剧乐派的代表作曲家是,他创立了歌剧序曲,序曲的顺序是。6、意大利作曲家对巴罗克时期协奏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作了著名的大协奏曲,分春、夏、秋、冬四个乐章。7、在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中,是戏剧的中心,具有一种宏伟壮丽的风格,他创作了著名的清唱剧。8、巴赫创作了管风琴作品、,古钢琴作品、,器乐合奏曲,受难乐、,复调艺术的两部伟大精品、。,(古典主义时期)1、在古典主义早期,各国作曲家 针对意大利正歌剧的弊病提出一系列改革的主张,塔创作了著名的歌剧。2、古典主义早期,独奏奏鸣曲的代表作曲家是德国作曲家、意大利作曲家。3、古典主义盛期在维也纳出现了、三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共同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4、莫扎特创作了优秀的歌剧作品、,他还将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和的结构固定下来。5、贝多芬共创作了部交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他用取代了宫廷气质的小步舞曲。6、贝多芬共创作了 首钢琴奏鸣曲,其中较著名的有、。,二、名词解释1、格里高利圣咏/2、经文歌/3、新教圣咏/4、罗马乐派/5、清唱剧6、康塔塔/7、喜歌剧/8、奏鸣曲式三、论述1、格里高利圣咏是怎样形成的?其音乐有什么特点?2、法国新艺术的主要代表作曲家及其音乐特点。3、罗马乐派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的音乐风格。4、巴罗克时期歌剧在意大利的产生及其发展。5、巴赫的创作特征及历史贡献。6、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特征。7、古典主义早期喜歌剧的形成及发展。8、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内容。9、交响曲的形成过程。10、海顿在交响曲领域的创作特征及历史贡献。11、莫扎特在歌剧领域的创作特征。12、贝多芬在交响曲领域的历史贡献。,返 回,参考文献目录,返 回,西方音乐通史 于润洋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年西方音乐史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美)著 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3、西方音乐史简编 沈旋、顾文娴、陶辛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年4、西方音乐文化 蔡良玉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年5、欧洲音乐史 张洪岛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年6、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保罗亨利朗著 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 汀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年7、音乐欣赏 王建欣主编 周小静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8、简明牛津音乐史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年,课件制作:屠艳 指导教师:庄曜 音响、图片剪辑:杨倩、王鑫,西 方 音 乐 史 多媒体课件,返 回,2004年7月,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音乐史5.ppt)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