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论文1.doc

    • 资源ID:2423835       资源大小:68.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论文1.doc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目 录摘要 IAbstract 一、童话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1(一) 童话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用童话教学,教学定位的问题 2 2童话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文知识 23童话课成了阅读课 3 (二) 创设童话情境,营造童话氛围 3 1教师的范读将学生引入童话 4 2用童言讲童话,用童心听童话 5(三) 细品重点情节,把握整体脉络 5 (四) 还原童话情境,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表演 6 (五) 将童话阅读的生命力延伸至课外 8二、童话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10(一) 童话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11 (二) 依托口头作文教学优势,激发学生写作兴趣13 (三) 语言文字深加工,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141依托教材的童话作文指导童话的续写与改写152多姿多彩的童话作文课童话作文可以这样教153电子时代的童话作文游戏时也可作文 17(四) 童话作文讲评为童话作文加点钙18三、培养合格的童话教学师资 20注释 23参考文献 23摘要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童话和童话教学不过近百年的事情,在教学方法上 还不成熟。而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需要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童话教学的新路子。 实践出真知,进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研究是迫切的,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 要课题之一。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总结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出路,努力改革我国童话教学的现状。关键词:童话教学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实践AbstractFairy tale and teaching the true meaning of China's but nearly 100 years ago, in the teaching method is not mature. The fairy tale as a special genre, we need to explore a new way for the China fairy tale teaching. Practice, practice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fairy tales teaching is urgent, this is also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We should summarize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fairy tales teaching way in practice, current efforts to reform the fairy teaching in china.Keywords: Fairy tales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writing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一、童话阅读教学实践研究“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无论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怎么发展, 阅读都是不可缺少的。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 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从来都是最大的”。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样 也是童话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谭旭东曾用四个词来概括儿童文学阅读的意义:“呵护童 心、捍卫童年、亲近文学、提升精神”2,由此可见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是,电子媒介文化极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其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并且使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使儿童成人化 而成人儿童化”。3儿童获得外部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扩大,电子时代取代了印刷时代,传统获得知识的途径被新兴媒体所取代。这一变革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冲击最大。儿童已经不需要单纯通过阅读获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电视、互联网、手机,以及 3G、4G时代的到来,使他们无需任何书本材料便可以了解想要认知的外部世界,儿童在逐步“成 人化”的过程中,丢失了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与作者、文本沟通交流的能力。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和基础阶段,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课程,是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阅读能力的缺失要从语文学科来弥补,而童 话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可以说,我们应该以童话教学为切入点,提升学 生的阅读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阶段目标”中对童话的阅读和欣赏 的要求有:“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 趣的任务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往。”还在 “课外阅读建议”中要求: “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中外现当代童话。”可见,阅读是童话教学的主要 目标。童话虽是一种特殊的体裁,但童话毕竟从属于文学的范畴,我们在进行童话阅读教 学时也应该遵循文学阅读的基本要求。通过研究发现童话阅读教学想要真正摆脱低效、重复的怪圈,总结的问题和应采取以下策略:(一)童话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用童话教学,教学定位的问题。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是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的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当然也是接受儿童文学教育的最佳时期。4童话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具有特殊的价值,小学阶段不仅是他们思维和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他们形成道德标准和规范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时期,他们 的情感不断分化,他们的人际关系不断巩固。这一时期的儿童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教材编 者在编选这些童话作品的时候,是本着促进儿童终身发展的目的,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童 话时,忽视了语文教育的主体学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所提的问题 没有深度。往往是老师的提问没说完,学生已经猜到了老师的问题,要么简单的提问一些 用“是”或“否”进行简单回答的机械类题目。没有用心的带领学生去体会、品味、推敲童话的语言美和情节美。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用“童话”教“童话”,教师也把自己的年龄定格在了 712 岁,在这样的教学中, 学生是难以提升语文素养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也难以从根本上喜爱语文。2童话教学中过分强调语文知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具体操 作中难以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总是有一定程度的侧重:要么强调工具性,要么追求人文 性。具体反映在童话教学中,就出现了以下两种过分强调教育功能的行为。一是对工具性的强调。“语文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传承文化的工具,对它的掌握并臻于熟练始终不能脱离语言的工具性,因此学好语文非下苦功不可。脱离或忽略语言 工具特点的语文课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5语文教师在教学童话时在教学童话时, 偏重对字词的讲解,偏重对课文逐字逐句的分析,破坏了童话的整体美和意蕴美。二是对人文性的过度追求。他们认为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 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训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6因此,他们在教学童话时,每一篇童话都要挖掘一个主题思想,都要挖掘出一个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都 要让学生进行一次道德教育。这两种错误倾向便导致了我们的童话课失去了乐趣,甚至将童话作为了对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3童话课成了阅读课。传统的应试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填鸭式”教学,满堂灌,为此,很多的语文教育家和一线教师们提出了大量的新理论。其中,在阅读教学中改革力度最大,一系列新的阅读理论相继出台。语文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新”,一节语文课,热热闹闹,齐读、分读、小组读、个别学生读,读重点语句,在读 的过程中 “肢解课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挂一漏万”7,一节课下来,童话的美不见了,大家都成了阅读与分析的高手,“但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致命弱点就是结构 松散,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8童话是用儿童所乐见的方式达到对儿童教育的目的,阅读童话是我们达到童话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而现在的童话教学未免本末倒置将阅读变为了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泛阅读倾向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语文教学没有了文体的区别,所有的语文课文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当儿童童心的最后一块阵地也“尸骨无存”的时候,语文教学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了。(二)创设童话情境,营造童话氛围。童话不同于其他体裁的文章,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具有想象、夸张、象征和拟人等特征。童话故事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回到相应 的情境中。创设了童话的情境,童话中所发生的一切才是真实的、合理的,才是能够为小 学生所接受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创设童话情境,营造童话氛围呢?1、教师的范读将学生引入童话。儿童喜欢听童话故事,将儿童引入童话情境中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的示范性朗读。“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一个示范作用,起 到一个引导作用,教师饱含感情的朗读,可以出神入化地引领学生神游于课文所描绘的情 境之中,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9教师那绘声绘色的范读,能够引导学生体会童 话中最真挚的思想感情,感情投入了,教学的情境自然也就进入了。教师在范读过程中那 流利准确的发音,能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 了解决。教师在范读时,不仅要发音标准、语言流畅,最重要的是要饱含感情。有感情的朗读 对于“听众”而言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投入感情的范读往往能最直接的创设童话的情境。 现在有很多老师吝于在课堂上贡献自己的声音,总是以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为借口而羞于 展现,这种心态是错误的。儿童最初听的童话故事都是父母讲给他们的,他们的父母在讲 述童话故事时也未必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讲述。其实,我们期待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范读童 话,并不是要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成为“朗读大师”,但只要投入了感情,每一位语文教师 都可以做“心灵捕手”。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很多教师习惯于用多媒体来替代自己的范读。诚然,这些电子声音标准、流畅也饱含感情,但缺少了导入情境最根本的一点交流、将心比心。教师 自己的范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眼神动作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是电子声音难以做到的。而 且,我们现代社会倡导低碳高效,为了构建低碳社会,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可以“亲为” 的,就不要依赖这些电子媒介了。通过教师的范读,不仅能将学生引入童话教学的情境,更重要的是让语文课更加贴近 学生,更有魅力。2、用童言讲童话,用童心听童话。通过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的积极性 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范读为他们提供了参照的标准。童话的写作对象是这些小学生, 童话的语言也是他们所熟悉的。因此,在教师精心创设了童话阅读的情境后,应该由这些 跃跃欲试的小学生们用自己的声音阅读自己的读物。在他们稚嫩却饱含感情的语调里,我们能听到皇帝的新装里说真话小男孩的勇敢; 丑小鸭里最后丑小鸭变成天鹅的兴奋;酸的还是甜的里那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的狐狸的狡猾作为教师,在这个阶段,我们也不必过分的苛求学生,他们的童言童语也许并不流畅, 并不规范,但他们的感情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贴合童话作品主人公的。作为教师,在这一 阶段,也让我们拿出一颗童心,细细聆听儿童自己为我们讲述的童话故事(三)细品重点情节,把握整体脉络。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隶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因此在创设了童话创作的基本情境后,我们应该用文学的眼光来审视童话既要引导学生品读重要情节,又要防止 片面的肢解童话,引导学生学会从童话故事的整体认识经典情节的作用。1、重点情节细细品味。所谓的“重点情节”,我们一般也称之为细节。童话故事的 情节就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所组成。因此,我们可以说,童话故事中的重点情节,也就是构 成一篇童话故事的主要“骨架”。对于童话故事重点情节的品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童话作品的重点情节一般都极具想象力,其中会穿插大量的想象、拟人或夸张,而这 些描写往往是超越现实的,总是有一种超现实的“虚构”,在引导学生品读的时候我们应 注意引导学生不要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质疑”或“拷问”童话。引领学生一起细细品读 这些重点情节,用心揣摩那些极富表现力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阅 读感受。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阅历都不同,因此,每一学生对经典的认识也不同。 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也许学生会有比童话故事主人公更精彩的“奇思妙 想”,而在儿童逐渐“成人化”的今天,这些极富夸张想象的情节不恰恰是我们还原“童心”的好契机吗?2、整体脉络清晰把握。品味了重点情节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回到童话故事的整 体来把握童话故事的发展走向。而这些重点情节也只有在回到童话故事的主体后,才变得 更加“合理”。在完整的童话故事中,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与作品产生“共鸣”,他们能更加理解丑小鸭变为天鹅的激动与兴奋,小男孩在说出真话后所引起的震撼。从整体上把握童话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厘清童话故事的发展线索,有利于从整体把握童话的思想内涵,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就更顺畅了。儿童对事物的喜好总带有一定的偏好型。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认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这也造成了他们认识上的片面性。引导学生学会整体阅读,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童话故事的各要素,认识到童话故事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一篇完整的童话必不可缺的,也为我们下面教学环节的进行奠定基础。(四)还原童话情境,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表演这一步的进行应该在前两步充分有效展开的基础上进行。童话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本的文字上,它的生命力和活力是难以体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712 岁得儿童具有超强的表现欲和表演欲,还原童话的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公平的表 演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天生的“小艺术家”。1、分角色朗读童话。这是当前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阶段是儿童接受 正规的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儿童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课堂活动 不需要他们的参与,他们便更容易走神。因此,抓住儿童注意力的好方法就是让儿童在课 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我们在做好前两步的准备工作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童话的尝试便非常充分了。需要相 区分的是:我们这里的朗读与第一阶段的用童言童语读童话是不同的。第一阶段我们强调 的是一种初步感知,在初步感知课文并对课文进行了局部和整体的分析后,学生已经充分 理解了课文,此时的分角色朗读童话便多了一份真挚的感情。通过分角色朗读就把学生又 一次拉入了童话的情境当中,而感情的投入就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童话的主旨。2、童话剧的表演。如果说分角色朗读课文强调的是儿童感情的投入,那么进行童 话剧的表演,不仅要强调他们感情的投入,还要注意表演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进行童 话剧表演,自然要有“导演”,这个“导演”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大胆的交给学生。在进行童话剧表演时,要让学生充分把握童话中矛盾的焦点也就是我们第二阶段 细品的那些重点情节。在童话剧的表演中,学生更加明白了童话是一个整体,需要每一个 表演者的精诚合作,同时他们也把握了童话故事中的关键点。当前的小学生大都出生在 2000 年以后,且多为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环境以及特定 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普遍自我意识比较强,自我中心的思想较为严重。作为教师在 童话教学中不管采取分角色朗读还是童话剧表演的方式都要注意对儿童进行角色分配上 的引导。儿童都喜欢当主角,都喜欢那些体现“真、善、美”的角色,但童话故事中并不 都是这样的角色,没有丑恶又何来真善呢?因此,不管扮演哪个角色,都要引导学生正确 的认识并热爱自己的角色,认识到每一个角色都是童话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这也正是 我们在前面强调整体阅读童话的目的之一。3、利用课文插图和多媒体的提示复述。提示复述是考察学生阅读成果的良好方式,提示复述的提示物,我们可以选择童话课文中所带的插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利用课本的插图是一种低碳环保的教学方式。童话课文中一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插图,而这些插图往往是故事中最主要情节的浓缩和画面再现。利用这些插图,可以为学生的复述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多媒体设备在现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某些图画或故事的线索抑或某些提示性的词语,帮助学生完成故事复述。(五)将童话阅读的生命力延伸至课外阅读教学的生命力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提升童话教学的质量这一目标仅依靠课 堂教学也是无法完成的。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时间和空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学生的发展, 必须将阅读延伸至课外。叶圣陶老先生早年就提到了课外阅读对人的影响:“学生在校的 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 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10712 岁的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分析和辨别能力不强,而且现在的出版市场 混论,图书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因此,扩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努力。1、教师应引导学生“择其善者”。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籍。在选择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那些多种多样、趣味性强、难易适中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阅读。“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11其次,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那些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有利于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相互联系,扩大知识面。小学语文教材 中选材最多的就是童话作品,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童话作品是小学生最喜爱的课外 读物,而且在 课程标准的“课外阅读建议”中也要求:“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等中外现当代童话”,作为教师可以选择童话作为扩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突破口。当然, 这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提升童话教学的质量也是大有裨 益的。再次,引导学生学会交换阅读。儿童总有这样一种心理:总是认为别人的东西是好的。 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和交换理论,我们可以让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也爱上阅读。交换阅读既 节省了资源,所收获的知识量还是原来的两倍,在交换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率 和效率。2、家长应为儿童“择其善者”。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也恰恰反映了比起儿 童的童年,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将来。因此,家长总喜欢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儿童,为儿童选择很多成人的书籍。“假若我们实际地考察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情况,我们就会 看到,当前中小学“减负”的阻力并不主要来自中小学教师,而更来自于学生的家长”。12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也了解到,现在家长为学生购买的课外读物多为教辅丛书,而适合学生 阅读的儿童读物家长们却很少涉及。爱孩子就应该符合孩子自然的天性让其健康发展,“揠 苗助长”的做法是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的。作为家长应该为儿童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 籍,而童话书籍正是保护孩子的童心的不二之选。还有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总是孩子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殊不知,孩子 现在的选择能力还很差,他们很难从糟粕中选出精华来。于是,很多家长便顺应孩子的要 求,给孩子买了大量的低级趣味的书籍,这同样也是不利于儿童终身发展的。因此,家长 应为儿童“择其善者”。3、电子时代的阅读“择其善者”。电子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大变革,而 电子时代对于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电子媒介迅速、平等地揭示成人世界的全部内容 儿童的羞耻感被淡化了,电视对儿童的好奇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13而随着电子媒介的 不断发展,电视已成为了低级的传输手段,一些高级的传输手段如电脑,手机出现在人们 的生活中,儿童已不需要通过纸质阅读来获取相应的知识,他们可以以更直观的方式来获 得。电子时代对儿童想象力的打击是巨大的,但电子时代取代印刷时代毕竟是时代的进步, 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如何在全民电子的时代,为儿童保留一份纯真, 为儿童创造一方净土。童话是儿童的游戏,童话的幻想世界为儿童提供了想象和好奇。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 的童话方面的电子书,很多孩子并不喜欢读电子书,他们更喜欢一种直观的声像的传播。 儿童喜欢看动画片,看电影,玩游戏,有很多的影视作品就是由童话改编的。如国王与 小鸟、宝葫芦的秘密、小红帽、爱丽丝梦游仙境、龟兔赛跑、木偶奇遇记等, 这些经典童话都改编成了动画或电影,像近几年特别流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哈利波 特系列等,这些作品的质量都比较高,而且深得儿童的喜爱。而这些都可以成为培养儿 童阅读能力的途径。电子时代的阅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努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择其善者”,家 长监督孩子“择其善者”。二、童话写作教学实践研究学生们喜欢上童话课,乐于学童话,这是我们搞好童话教学的有利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仅仅依托童话的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童话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难以发挥童话对儿童心理成长的特殊价值。若想达到童话教学效率的最优化目标,我们还应该进行童话写作教学方面的研究。童话写作与童话阅读两者相辅相成,童话阅读可为童话写作提供方法和素材,而童话写作正是对童话阅读效果的检测。写作能力是我国古代文人素养的重要组成方面,对写作能力的考查也是古人科举入仕的必考科目,可见对写作能力的追求是我国自古至今的传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写作教学不仅是培养儿童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智力、培养个性、 健全人格的一种手段。可以说,儿童将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做人行文,这与基础教育阶段 的作文入门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4 但传统的作文课一般是教师布置一个题目,规 定好写作时间和字数,学生们悄无声息的开始进行写作。而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一些没有感 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假话、空话,有时甚至会有所谓的“万能材料”出现,放到这篇文 章中合适,在另一篇文章中也凑合。最终导致了千篇一律的雷同作文大量出现,学生的写 作兴趣也大大降低了。当本性天真的儿童也开始说着那些“假、大、空”的套话,我们就 该好好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了。童年应该是天真烂漫、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希望将来孩子们长大后,在回忆自己的童 年时所写出的文字都是一样的。要让儿童爱上学习,爱上写作,保留一颗童心,这重任恐 怕还是要落在童话写作教学的肩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写作教学的表述是:“写作是运用语言 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 对写作总目标的表述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但童话写作教学不 同于其他文体的写作,这与童话这一体裁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我们研究童话的写作教学, 就需要解决这样的两个问题:怎样去写,写些什么?而这两个问题也恰恰是造成学生下笔 难的根源,这两个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方法和内容的选择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提高童话写作教学的质量。(一)童话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生作文大多以记实作文为主,仅有的一些想象作文也大都存在随机、零碎、不成系列,指导思想不明确等问题,这大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为现代作文教学树起了里程碑。它把作文分成“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提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一次从个性的健康发展出发,鼓励写作的个性化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想象是培养创造力的手段,又是激发创造力的前提条件,这是语文创造力得以表现的一种形式。那么,目前童话写作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指令式阅读。教师往往强行要求阅读指定的童话,尤其是赞美的反应世界的美丽的童话,反应丑陋没有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包括人性的丑恶,这就为童话创作变得狭义。2.任务式教学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作文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写作常常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只有一个读者,那就是老师。童话创作,没有想象力,内容就会枯竭,最好的办法就是脑力激荡,在一个主题抛出之后,大家集思广益,在思维冲击下,迸出创作的火花,让大家的想象独具匠心,让故事的内容丰富多彩。在集体创作中,同学们七嘴八舌,“胡思乱想”,在打开思路之后,大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童话。3.师道尊严的思想弊端。作为老师是高高在上的,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没有融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这样有碍于师生互动的氛围。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因此, 开拓儿童想象空间,开展学生童话写作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4.童话教学具体目标不明确。有相当一部分的语文教师对于童话这种特殊体裁的作品不了解,仅仅把童话当做是“哄小孩子”用的,导致在实际的童话教学实践中,重视度不够,收效甚微且问题颇多。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便在于他们对于童话教学的具体目标不甚明确。(二)依托口头作文教学优势,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国古人就强调阅读对写作的作用:“读在前,写在后,以读作为写的骨子”。15通过童话的课堂阅读教学,我们已经营造了童 话的氛围,并与学生一起学习了童话的基本特征,主要的创作方法,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 开展,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童话创作的素材。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童话写作教学的指导,对 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事半功倍的达到写作教学的最优化目标。儿童都喜欢说,不喜 欢动笔写,我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应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口头童话作文无疑 是一种好的选择。口头作文大家都不陌生,什么是口头作文呢?很多人会说,口头作文就是说话呗,就 是把心里酝酿好的文字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这是我们通俗的理解。所谓“口头作文”就 是“命题讲话,这种命题讲话实际上就是优胜的文章,是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书 面作文发展的基础”。16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童话写作能力,首先应该从口头作文抓起。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内容可说,有说的内容和说的欲望,才能 为口头作文转化为书面文字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有 内容可说。让学生进行口头童话作文创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注意选取学生 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最好可以配合阅读教学同步展开。如以下三种尝试:1、看图说童话。小学语文课本印刷精美,在课本中附有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就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抽取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思考图片向 他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在学生展示完以后,教师可以回到课本,看童话作者是如何描述的。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童话中的想象、幻想和夸张,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 想象力,对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也是有帮助的。2、看无声动画片说童话。上文我们提到,有很多经典的童话作品都被改编为了动画片, 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儿童喜欢看动画片,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吸引 儿童的注意力。这是笔者在课堂上曾经尝试过的一种方法,笔者选取的动画片是享誉全球 的经典动画猫和老鼠,由于本片本就采取哑剧的方式,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就让学生 通过观赏动画片,为猫和老鼠配音,这一做法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也充分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笔者的一次有益尝试。3、话题口头作文法。这可以说是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的一项“发明创造”。魏书生老师 在上课时,班长说完“起立”后,他并不着急说“坐下”,而是会说出一句话,让学生往 下接。我们在进行童话作文教学时,也可以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找一个小话题,让学 生往下接着说。如在教学神笔马良时,教师可以引出“假如给我一支马良的神笔,我 会”等等。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操作过程简单,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三)语言文字深加工,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我们第一阶段的准备活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出来,现在的他们可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此时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 面语言,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创作的文字进行深加工和润色。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幻想,因此,我们进行童话作文的指导,应注意对学生想象力的 培养。“低年级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他们开展形象思维活动的主要心理过 程是想像。在这一阶段,儿童借助于想像和幻想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所 以,小学低年级是儿童想像活动的敏感期,写作教学要通过创造性的想像活动培养学生重 现表象的技能”。17怎样让学生的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是这一阶段作文教学中小学语 文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1、依托教材的童话作文指导童话的续写与改写。每学完一篇童话,上完一节 童话课,学生们总会感觉意犹未尽,甚至带有少许遗憾。童话故事的结局总不能让每一个 学生都满意,这时,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童话续写与改写的尝试。进行童话的续写和改写需要依托教材同步进行。通过童话的阅读教学,学生从整体上 了解了童话的构思与创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学 生产生了很多与童话创作者不一样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这 些“奇思妙想”的舞台。引导学生进行童话的续写和改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而学生们为了能想出与众不同的结局,也一定会开拓思维,大胆设想,这也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作文指导方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很多童话课文后面的思考习题就安排了这样的实践内容。笔者认为,对于童话的续写和改写可以放在课后进行,比如可以让学生当做课后作业完成,也可以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完成,不需要占用专门的作文课时间,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2、多姿多彩的童话作文课童话作文可以这样教。仅仅通过童话续写和改写的实践是难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的。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作文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出想象丰富而又文质兼美的童话作文来。一提起上作文课,学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我们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创设童话写作的情境,变学生的压力为写作的动力。语言是创设情境最好的方式。几句简单的导入就可以将学生引入童话作文写作的氛围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童话作品在时间和地点的模糊性上进行导入,最常见的像: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大山;在一片美丽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年前,有一座雄伟的宫殿,宫殿里住着等等。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可以进入到童话情境中。如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教学童话作文课时的导入:“在这片森林里,有一片空地,空地上小草绿茵茵的,小花四季不败,林中小鸟的歌声动听极了。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我们喜欢的童话角色,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编织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一课就让我们去和生活在这童话世界里的角色见面,然后把它们中最有趣的故事写下来。(1)通过几句简单的导入,李吉林老师就将学生引入了“一片美丽的森林中”,学生的思 维回到了美丽的森林,写作的氛围便创设好了。创设好写作的氛围,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确定童话作文的“主人公”。确定童话的“主人 公”,既可以让学生根据童话设定的创作情境自主进行选择(下文我们称之为“开放式命 题”),也可以在营造氛围时,由教师为学生预先设定好(下文我们称之为“限定性命题”)。 开放式命题,如上文中我们所列举的李吉林老师的作文导入:“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我们喜欢的童话角色”,李老师并没有为学生限定写作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灵活选择写作对象。当然,我们也可以为学生限定好写作对象,如下面这种导入方式: “小朋友,你们都喜爱小兔子,是吗?你们看,在这座森林里有一所小房子,住着兔妈妈和她的两个孩予,一个是姐姐小白兔,一个是弟弟小灰兔。一天,正是森林集市的日子,兔妈妈拿出 50 元钱,对小白兔和小灰兔说:孩子们,这些钱是妈妈平时采蘑菇,卖白菜攒下的,今天是森林集市,你们俩到市场上帮妈妈买辆小推车,好吗?好,好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接过钱,跳着、蹦着向森林集市跑去”。 (2)像上文这种导入方式,既为学生创设了童话创作的情境,也为学生的创作限定了“主人公”,学生的写作方向比较明确,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如果采取开放式命题,需要由小作者们自主选择写作的对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小作 者们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童话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就要求小作者们必须熟悉这些对象的基本特点,将这些现实世界的事物回归到想象的世界中。在想象的世界里,他们可 以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在他们的笔下,森林深处真的住着七个小矮人,宫殿里有可 爱的青蛙王子,城堡中住着一位美丽的长发公主确定童话的主人公是非常关键的一 步,确定了主人公,学生就可以根据事物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童话创作了。在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化童话的主题。童话在教学上的优 势就在于能将现实生活的道理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在学生进行童话创 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写作中心明确童话所要表现的主题。像下面这一个案例: “在写小鸭和小鸡这一童话时,小鸡想学游泳,请教小鸭,可是小鸭不教他,小鸡独自在河边嬉水,不小心跌到河里淹死了,而小鸭还认为小鸡逞能,淹死是白作自受,活该。这时,教师要巧妙地问问学生:小鸡死了,你心里难过吗?” (3) 教师的提问在这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学生的创作的中心就是小鸡逞能、自作自受,最终淹死,诚然可以让学生明白做事情应该量力而行的道理,但让小鸡淹死的结局未免有些消极甚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论文1.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