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膀胱肿瘤.ppt.ppt

    • 资源ID:2403911       资源大小:560.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膀胱肿瘤.ppt.ppt

    膀胱肿瘤,主讲人:赵静燕参加人员:周丹 经慧 严颖 段音凤,疾病介绍,膀胱肿瘤是环境影响及外在危险因子所致,但与病人的遗传学基础也有关系。在我国的泌尿系肿瘤中,不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占首位,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世界各国膀胱癌的发病率相差可达十倍之多;西欧和北美最高,东欧和一些亚洲国家比较低。据上海市肿瘤登记资料:男性发病率为4.021/10万,女性为0.929/10万,占恶性肿瘤的1.23%。男女性别比4.8:1,好发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4.8岁。罕见于30岁以前。患者若不治疗,比出现症状到死亡平均只能生存16个月,约42%患者生存1年,16%患者生存2年,生存5年者的只占5%。因膀胱癌的预后与肿瘤细胞的生物特性、浸润程度和治疗及时与否密切相关。膀胱癌的发病率化学工业区比农村地区略高,国内、国外资料大致相同。,疾病病因,膀胱肿瘤的病因至21世纪初尚没完全明确,比较公认的有: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可出现较高的膀胱肿瘤发生率。曾有统计在接触苯胺的工人中,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30倍。联苯胺、4,4二胺基双联苯、4-胺基双联苯等均被认为是较为肯定的外来化学性致癌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经肝脏代谢随尿液排泄流入膀胱,再由葡萄糖醛酸甙酶分解成氨基萘酸,使其具有致癌作用,可产生职业性膀胱癌。然而,致癌的潜伏时间较长,可达20年左右。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近年研究显示,吸烟者尿中致癌物质色氨酸的代谢增加50%,当吸烟停止,色氨酸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同时发现,维生素C可以减少吸烟和不吸烟者色氨酸的活性。体内色氨酸的代谢异常。色氨酸的异常代谢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3-羟-2-氨基苯乙酮,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能直接影响到细胞的RNA和DNA的合成。这些代谢产物经过肝脏作用排泄入膀胱,由葡萄糖醛酸甙酶作用后,具有致癌作用。往往这些致癌物质在膀胱肿瘤病人的尿液中浓度明显增加。膀胱粘膜局部长期遭受刺激。如长期慢性的感染、膀胱结石的慢性刺激均可诱发膀胱肿瘤。而且腺性膀胱炎、粘膜白斑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可诱发癌变。近年来某些药物也可诱发膀胱癌。寄生虫病如发生在膀胱内,亦可诱发膀胱癌。21世纪初发现的烟与膀胱肿瘤有明显关系,吸烟者比不吸的男人膀胱癌发病率高4倍;人工甜味品如糖精等有膀胱致癌作用,另外长期服用镇痛药非那西丁亦能增加发生膀胱肿瘤危险。膀胱慢性感染与刺激以及药物环磷酰胺亦能引起膀胱癌,疾病病理,1从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主要包括移行上皮性肿瘤,腺癌及鳞状上皮癌,98%的膀胱肿瘤来自上皮组织,其中移行上皮性肿瘤占95%。膀胱肿瘤可分为两大类,即来源于上皮组织和非上皮组织的肿瘤。(1)移行上皮性肿瘤:主要包括原位癌、乳头状瘤、乳头状癌及实体性癌。后两者可在一个肿瘤同时出现,称为乳头状实体性癌。这种分类便于临床应用,但从肿瘤生物行为来说,它们是一个病的不同阶段的连续发展还是在开始时就独自出现,是很有争论的问题。a原位癌,是一个特殊的移行上皮性肿瘤,开始时局限于移行上皮内,形成稍突起的绒毛状红色片块,不侵犯基底膜,但细胞分化不良,细胞间的粘附性丧失,故细胞容易脱落而易于从尿中检查。原位癌的自然过程难以预测,有些长期无症状,不出现浸润,有些发展很快,以原位癌发展为浸润癌一般需时间1年5年,有长达20年的,因此有人认为原位癌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代表有浸润能力的实体性癌的前身,另一种却无浸润的能力,称为矛盾性癌,是比较良性的。b乳头状瘤,是一良性肿瘤组织学上可见肿瘤源起于正常膀胱粘膜,像水草样突入膀胱内,具有细长的蒂,其中可见清楚的纤维组织及血管的中心束。乳头状瘤有复发的特点,5年内复发率为60%,其中486%复发两次以上。术后有必要定期膀胱镜随诊。c乳头状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特点是,各乳头粗短融合,瘤表面不光洁,坏死或有钙盐沉着,瘤基底宽或蒂粗短。有时乳头状癌或长如小拳,但仍保留一蒂,对其他部位无浸润。此形虽不多见,但应注意,以免作不必要的全膀胱切除术。d实体性癌,在移行上皮性肿瘤中最为恶性,表面不平,无明显乳头形成,肿瘤表面有溃物,溃物边缘高起,表面呈结节状,早期向深处浸润,故又称为浸润性癌。各种移行上皮性膀胱的出现可能和移行上皮不同情况有关,在单纯上皮增生而无上皮发育异常的情况下要以发展为表浅的乳头状瘤;当增生和发育异常同时存在时可以发展为恶性程度高的乳头状癌;若单纯发育不良而无增生则可发展为扁平的原位癌。移行上皮性膀胱肿瘤复发问题有时甚难分辨是复发还是新生的肿瘤。所谓的复发,可能有三种原因:膀胱上皮继续遭受尿内致癌物质的影响,反映膀胱上皮的不稳定性及已潜在广泛的上皮改变;复发常出现于膀胱切口或膀胱顶部,说明是由于游离的瘤细胞种植;原肿瘤未切除干净或遗留未被肉眼发现的肿瘤。,(2)腺癌:又称腺样癌,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属较少见的膀胱肿瘤。腺癌多见于膀胱三角,侧壁及顶部。膀胱三角的腺癌常起源于腺性膀胱炎或囊性膀胱炎。而腺性和囊性膀胱炎与泄殖腔发育有关,因为在胚胎期,泄殖腔分隔为泌尿生殖窦及直肠,若肠粘膜在分隔时被遗留在泌尿生殖窦一侧,将来则可能出现腺性上皮并可能发生腺性或囊性膀胱炎。慢性刺激亦能引起移行上皮的腺性化生。位于膀胱顶部的腺癌多起源于脐尿管残余,位置隐蔽,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到晚期。膀胱也可以出现转移性腺癌,可来自直肠、胃、子宫内膜、卵巢、乳腺或前列腺等原发腺癌,当然很罕见,有报告5000例尸检中占026%。(3)膀胱鳞状细胞癌:亦不多见,国内近年12篇膀胱肿瘤报告中占058%555%。膀胱的移行上皮在各种刺激下能化生为鳞状上皮。有报告指出局灶性鳞状上皮化生可达60%,但主要仍属移行细胞癌,只有在肿瘤各部出现一致的病理改变时,才能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国内有不少膀胱结石伴发膀胱癌的报道。一般说来,膀肮鳞状细胞癌比移行性上皮癌恶性度高,发展快,浸润深,预后不良。,2.非上皮性膀胱肿瘤:为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占全部膀胱肿瘤20%以下。计有血管瘤,淋巴管瘤,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或肉瘤,肌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嗜铬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息肉、类癌、浆细胞瘤、纤维瘤、纤维肉瘤、粘液性脂肪肉瘤、癌肉瘤,组织细胞瘤、神经鞘瘤、软骨瘤、恶性畸胎瘤及皮样囊肿等。其中恶性淋巴瘤可能是全身性疾病;血管瘤可能与毗邻器官的血管瘤同时发生并有相连,使手术困难。横纹肌肉瘤起源于膀胱三角区或膀胱粘膜下组织,一方面向粘膜下层扩展,另一方面,肿瘤推顶着膀胱粘膜向膀胱内生长,形成小分叶状肿物,状如葡萄串,故又称为葡萄状肉瘤,但少数也可形成实块性肿瘤。显微镜下可见横纹肌样纤维及幼稚的胚样间叶细胞。,膀胱肿瘤的恶性度以“级”(grade)表示,最早使用的是Brqder4级法,准确使用比较困难,级及级就很难分别。近年多采用三级法:一级肿瘤的分化好,移行上皮层多于7层,其结构及核的异形与正常稍有差异,偶见核分裂。二级除上皮增厚外,细胞极性消失中等度核异形性出现,核分裂常见。三级为不分化形,与正常上皮毫无相似之处,核分裂多见,此级相当于roder法的三级二级。有人倾向于把乳头状瘤与级乳头状癌并列,而有人则将乳头状瘤严格分出,我们主张后者,因为一部分乳头状瘤经治疗后可终生无复发,或有复发而始终仍为乳头状瘤。一般说来,级与浸润性成正比,一级膀胱癌发展浸润的可能性为10%,二级为50%,三级为80%。膀胱肿瘤的分期是指膀胱肿瘤浸润深度,根据分期可估计肿瘤的预后。有两种主要分期方法,一种是经Marshal改良的JewerStrong法(JSM),另一种为国际抗癌协会(UICC)的TNM法。膀胱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经淋巴道、经血行、经直接扩散及瘤细胞直接种植等。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膀胱癌可转移到髂内、髂外、闭孔淋巴结群,或可到髂总淋巴结。有人指出髂内及闭孔淋巴结是膀胱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经血行转移,常见于晚期病例,最多见于肝脏,其次为肺及骨骼。皮肤、肾上腺、肾、胰腺、心脏、睾丸、涎腺、卵巢、肌肉及胃肠均曾有报道,但均占少数。直接扩散常出现于前列腺或后尿道。膀胱癌可延伸至膀胱外与盆腔粘连形成固定块,或蔓延至膀胱顶部的粘膜。肿瘤细胞直接种植可以出现于手术过程中,术后在膀胱切口处或皮肤切口下发生肿块。膀胱内肿瘤的复发或出现多发性的肿瘤,有一部分也是由于肿瘤细胞种植所致。膀胱全切除术后尿道残端出现肿瘤也可能是手术种植的结果。,播散及转移,膀胱癌转移有多种形式,但常见的仍是直接浸润、淋巴转移及血行转移。1.直接浸润膀胱癌可向膀胱周围邻近组织直接浸润转移。癌细胞穿透基底膜而进入粘膜下层,并且经常向肌层和膀胱外脂肪甚至外层腹膜浸润。晚期膀胱癌可发生盆腔周围浸润或远外转移。当肿瘤浸润到后尿道、前列腺及直肠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当肿瘤位于一侧输尿管口,引起输尿管浸润,可造成一侧输尿管扩张、肾积水。2.血行转移膀胱癌的血行转移多发生在晚期,肿瘤侵及血管后,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可造成肝、肺、骨骼等处的转移。3.淋巴转移膀胱肿瘤经淋巴途径转移是最常见的一种转移途径。首先通过肌层淋巴管,当肿瘤侵及膀胱壁淋巴管,使得有一部分病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若肿瘤已扩展至膀胱壁个脂肪组织,则盆腔淋巴结几乎均有转移、并可能已经向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发展。肿瘤常转移到骼内、骼外、闭孔淋巴结群,或可到骼总淋巴结。4.肿瘤细胞直接种植肿瘤细胞直接种植可以出现在手术过程中,术后在膀胱切口处或皮肤切口下发生肿块,约占10%。,流行病学,男性发病高于女性3倍4倍,51岁70岁组发病率最高占58%。10多岁的青少年亦可发病,可能与吸烟有关,临床表现,膀胱癌因肿瘤的发生部位、类型、大小、发展阶段、有无并发症或转移而表现各异。1.血尿为膀胱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85%的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出血量可多可少,严重时带有血块。在膀胱癌发病的全过程100%或早或晚出现血尿。肉眼血尿中约68%为全程血尿,28%为终末血尿,4%为起始血尿。2.膀胱刺激症状癌肿本身的浸润,癌组织溃疡,坏死及感染和瘀血块等均可成为是刺激因素使膀胱肌肉收缩而产生尿意;出现尿频(8%)、尿急(8%)、尿痛(5%)及持续性尿意感,持续腰胀痛,癌肿侵及括约肌时出现尿失禁。对缺乏感染依据的膀胱刺激症患者,应采取积极全面的检查措施,以确保早期做出诊断。凡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者,一般为预后不良的征兆。3.排尿困难癌组织脱落或肿瘤本身以及血块阻塞膀胱内口处,导致排尿困难约占7%,甚至出现尿潴留。4.上尿路阻塞症状癌肿侵及输尿管口时,引起肾盂及输尿管口扩张积水,甚至感染,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腰酸、腰痛、发烧等。如双侧输尿管口受侵,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5.下腹部肿块以此为首发症状者约占3%,多为膀胱顶部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度高的膀胱实体癌。直肠(或阴道)指检或解及高低不平之硬块,用以了解肿瘤浸润膀胱壁的范围、深度,对肿瘤的分期估计有一定的帮助。6.全身症状恶心、食欲不振、发热、消瘦、贫血、衰弱、恶病质、类白血病反应等。7.转移症状肿瘤扩展到盆腔,腹膜后腔或直肠,引起腰痛,下腹痛放射到会阴部或大腿,直肠刺激症状等。以盆腔淋巴结转移多见,转移到子宫、直肠、结肠、肝、肾而引起各脏器相应的临床症状。8.其他膀胱鳞状细胞癌与移行上皮癌有些不同,病情发展快,病程短,浸润深而广,除血尿外1/3有膀胱刺激症状。如发现晚,大多1年内死亡。膀胱腺癌与移行上皮癌之不同,表现在一般症状相同,但病变多侵犯肌层,故转移较早,预后不良。位于三角区及侧壁的膀胱癌,常起源于腺性膀胱炎,故多有膀胱刺激症状。,检验及检查,2、B型超声波检查:经腹部B型超声波检查对诊断膀胱肿瘤的下确性,与肿瘤的大小成正比,还与检查者的经验和判断能力有关。肿瘤直径大于1cm的准确率高,反之则低。由于这种检查没有痛苦,可作为筛选手段。3、膀胱镜检查肿瘤组织活:膀胱镜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可在直视下观察到肿瘤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和输尿管口的关系等,同时可做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又是制定治疗计划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4、膀胱造影:现应用不多,但有时可补充膀胱镜检查之不足。膀胱容量较小或出血较重或肿瘤太大膀胱镜难窥全貌时,往往不能用膀胱镜检查得以诊断,可用气钡对造影及分部膀胱造影方法。1、尿常规检查和尿浓缩找病理细胞: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由于检查无痛苦、无损伤,患者易接受。特别是对于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可在膀胱镜检查发现肿瘤前数月,通过尿液细胞检查可发现可疑细胞。5、静脉肾盂造影:由于静脉肾盂造影不能清晰地明确显示膀胱病变,因此对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是,对于膀胱肿瘤确诊前必须作静脉肾盂造影,它能排除肾盂和输尿管的肿瘤,显示因输尿管口或膀胱底部浸润性病变所造成的输尿管梗阻,了解双侧肾脏功能。6、CT检查:能够了解膀胱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的外侵和程度,远隔器官是否有转移,有助于TNM分期,对制定治疗计划很有帮助。,疾病诊断,(一)临床诊断 1.典型的临床表现任何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血尿血时,应该想到泌尿系肿瘤的可能,而以膀胱肿瘤最为多见。部分病人可伴有尿路刺激症状、排尿困难、尿潴留、贫血、下肢水肿等。2.尿液脱落细胞检查找到癌细胞或BTA检测呈阳性结果,应高度怀疑患有膀胱癌。3.影像学检查经B超、CT、MRI检查发现膀胱肿瘤或膀胱镜下肉眼所见或检病理证实为膀胱肿瘤即可明确诊断。,(二)临床分期 1.TNM分期 原发肿瘤(T)分期:Tx:无法对原发肿瘤作出估计。T0:无原发性肿瘤的证据。Tis:原位癌。Ta:非浸润性乳头状癌。T1:肿瘤侵犯上皮下结缔组织。T2;肿瘤侵犯浅表肌肉(内半)。T3a:肿瘤侵犯深部肌肉(外半)。T3b:肿瘤侵犯膀胱脂肪。T4:肿瘤已侵犯下列之一:前列腺、子宫、阴道、盆壁、腹壁。区域淋巴结(N)分期:Nx:淋巴结有无转移不肯定。N0:淋巴结无转移。N1: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2cm。N2: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2cm、5cm。或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均5cm。N3: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5cm。远处转移(M)分期:Mx:转移范围不肯定。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2.临床分期 O期:TisN0M0;TaN0M0。期:T1N0M0。期:T2N0M0。期:T3aN0M0;T3bN0M0。期:T4N0M0;任何T,N13,M0;任何T,任何N,M1。,(三)病理诊断 在膀胱肿瘤中,以恶性肿瘤占极大多数,其中90%以上来源于移行上皮细胞,而鳞状细胞癌、腺癌及非上皮性膀胱肿瘤则少见。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以级(grade)表示,即肿瘤分化程度。最早使用的是Broder4级法。其中及级很难区别,近年来多采用3级法:级:肿瘤的细胞分化良好,其结构用核的异形性稍有差异分,偶见核分裂,通常不累及固有层。级:显示肿瘤细胞分化不良,除上皮增厚外,细胞极性消失,中等度核异形性出现,核分裂常见。级:为肿瘤细胞不分化形,与正常上皮毫无相似之处,核分别多见,此级相当于Broder法的和级。一般说来,级与浸润性成正比,级膀胱肿瘤发生浸润的可能性为10%,级为50%,级为80%。,治疗措施,1.手术治疗(1)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2)膀胱部分切除(3)根治性膀胱全切术2.放射治疗3.化学治疗膀胱灌注化疗:因绝大多数的膀胱肿瘤会复发,对保留膀胱的病人,术后应当经导尿管给予膀胱化疗药物灌注,以消灭残余的肿瘤细胞和降低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健康教育,1、康复指导 保证充分的休息,适度身体锻炼及娱乐活动,加强营养,增加体质。禁止吸烟,避免接触联苯胺类致癌物质。避免高脂肪饮食,特别是进食动物脂肪,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摄入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菜花、萝卜、白菜、油菜、荠菜以及猕猴桃、无花果、香蕉、大枣等鲜果者。2、膀胱癌术后坚持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可预防或推迟肿瘤复发。根据药物制定化疗方案,膀胱镜;若有肿瘤复发,可将膀胱灌注时间延长定时复查膀胱镜。膀胱灌注药物后需将药物保留在膀胱内,变换体位,俯、仰、左、右侧卧位以使药物与膀胱粘膜充分接触。3、自我护理 尿流改道术后腹部佩带接尿器者,应学会自我护理,避免接尿器的边缘压迫造瘘口。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尿袋。可控膀胱术后,开始每23小时导尿一次,逐渐延长间隔时间至每34小时一次,导尿时要注意保持清洁,定期用生理盐水及开水冲洗集尿袋,清除黏液及沉淀物。4、定期复查 膀胱癌复发率或再发率很高,病人需定期复查B超、CT和血尿常规,有利于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若有骨痛,应即查骨扫描。确定有骨转移者可加用放射治疗。,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膀胱肿瘤.ppt.ppt)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