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相信未来》7教案.doc

    • 资源ID:2355047       资源大小:1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相信未来》7教案.doc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进诗人,感悟诗歌的情感 2、诵读文本,赏析诗歌的意象 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难点:知人论世,走进诗人世界,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 教学设想:这首诗没有太大的阅读难度,但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却是学生陌生的。就是在历史教材中,“文革”这一段也只有一个轮廓,而这对于这首诗歌的解读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必须要补充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然后再回到文本,这样才能获得从情感到灵魂的震撼和提升。 课型课时:诵读赏析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2001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自杀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未来的作者。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自幼爱好文学,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长诗海洋三部曲第一节写于1964年,那一年,食指16岁。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潮,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紧接着,在那年的冬天他又写下了那首有关冰层下求索阳光与真理的鱼的长诗鱼儿三部曲。食指不是那种摆弄智力的写作者,他的诗出自心灵的感悟与生命的歌唱。食指诗歌的独特性,在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出现的第一首在现代社会中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传的诗歌。许多评论家认为,食指是开创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其诗歌成就比北岛、顾城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种种原因,食指长期被埋没。 2、背景 相信未来创作于1968年,那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黑暗的年代,江清和“四人帮”搅乱了整个民族的生存秩序,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无不生活在一种惶恐和无所适从之中。我们熟知的一直为人民所敬爱的老舍先生就是在这“文革”刚开始时怀着对社会的不解和绝望跳进了北海公园的湖里。 然而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尽管“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尽管“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悲哀”,诗人食指依然用“美丽的雪花”、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江青读到了相信未来,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于是,一顶反动诗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仅二十岁的诗人头上。厄运降临了诗人被严格审查,被批判。就在他受到一个又一个打击之后、就在他比常人更先看到了整个社会都在被一种政治所扭曲并在他的诗中抒发着强烈的不满之时,他对未来和生命还是不改初衷的充满渴盼和热爱。而这首诗也成了那个黑暗时代的一盏灯,温暖和激励了一代人。 3、诵读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 (2)学生诵读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 (3)难点指导 第三节前两句有人读成“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这里“掌”不好解释,有人说是“拍”的意思,我觉得牵强,读起来也很生硬。应该读成: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竿” 这里“手指”和“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和“托住太阳的大海”是本体喻体的关系,同样下句中“曙光”和“温暖漂亮的笔竿”也是这样的关系。是一只长着排浪一般的手指和能托住太阳的大海一般的手掌摇曳着“曙光”这枝“笔竿”,写下了“相信未来”,读来气势磅礴,境界博大。且三句句式一致,意象关联,整饬自然。 4、鉴赏 (1)诗歌的结构之美 诗歌明显地分为三个层次 一至三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四至六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第七节,直接呼告,诗人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样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一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个读者的心灵。 (2)诗歌的意象之美 问题:仔细阅读诗歌,找出诗人运用的意象,并思考这些意象的含义? 明确: 蜘蛛网                 -黑暗的势力 炉台                   -希望与自由的园地 灰烬的余烟             -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孩子的笔体 -纯洁的信仰 紫葡萄                 -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             -失望的眼泪 鲜花                   -成果、亲情、友情等 凝露的枯藤             -没有收获但孕育希望 凄凉的大地             -黑暗的社会 腐烂的皮肉             -表层的创伤 脊骨                   -不屈的精神 (3)反复的手法 问题:刚才我们诵读中发现,诗歌中频繁出现“相信未来”这句话,思考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诗歌前三节的语言形式大致相同,结句都是“相信未来”,通过这种反复的手法表达诗人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增强了阅读的感染力,强化了诗歌的主旨。 (朗读体会,注意内容的理解) (4)拟人的修辞 5、对话(质疑提问-学生讨论-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 讨论1:我们了解了诗歌背景,又反复朗读了诗歌,你能体会出作者写作这首诗歌时的情感吗? 明确:对现实沉痛的反思,对未来坚定的信念:错的不是“我”,是这个颠倒黑白的时代。“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相信未来的人们会给予“我”“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也表现诗人对人性中真善美的渴盼和坚信。 (朗读体会,注意感情的把握) 讨论2:你觉得编者把这首诗选进课本是希望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呢? 讨论3:我们今天读这首,你有被打动的感觉吗?能说说这种感觉吗?或者你对某一段或一句有感触,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朗读体会,注意情感的共鸣) (以上是教师预设问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对文本、作者、编者及教师的质疑提问,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对话的目的。) 6、小结 食指是一个用心灵歌唱的诗人,在承受种种磨难,迎着风雪一步步走来时,他说:我之所以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于是,他的诗篇充满生命中最撼人心魄的力量,如山涛般叩响了众生的心灵。课后,大家可以再去读他的热爱生命等篇章,进一步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78年 

    注意事项

    本文(《相信未来》7教案.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