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历史学]第二讲历史文献的载体与装帧形式.ppt

    • 资源ID:2314506       资源大小:3.52M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学]第二讲历史文献的载体与装帧形式.ppt

    ,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载体与装帧形式,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一.历史文献的载体 历史文献的载体是知识赖以保存的物质外壳,即可供记录知识的固态附着物。,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一)刻铸型载体1.甲骨 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总称。我国真正有系统的文字是以甲骨文为最早。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记录和一些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因其出土在殷代废墟,故称为“殷墟卜辞”、“殷墟书契”。,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2.金石 金石是青铜器和刻石的总称。(1)铸刻金文 在商代至秦汉的青铜器上,常常铸上或刻上文字,即“金文”。金文,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当然也少量其他金属,如铁器、金银器等。其时代主要是商周秦汉,以周代最多。,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古代铜器一般分为礼器和乐器两大类。礼器以鼎为最多,乐器以钟为最多,前人把钟和鼎看作是一切铜器的总称,铜器铭文亦称为“钟鼎文”。商周金文单字共约3500多个,其中可释字约2000多个。青铜器铭文的字体,一般是大篆。,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青铜铭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这些铭文包括了商周时期丰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资料。铭文字数最多的是西周晚期(周厉王)的毛公鼎,有500多字。,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2003年初,陕西眉县杨家营几位农民挖地时发现27件西周青铜器,有礼器、酒器、水器、食器,组合完整,形体硕大,造型精美,纹饰繁缛,长篇铭文遒劲古朴。李学勤先生使用“震憾”二字来形容这批西周青铜器的出土给中国考古学界带来的冲击,认为这是新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这次出土的青铜器每件都有铭文,最多的373字,铭文总量在2100字左右,这在以前从未有过。这次发现的铭文数量多,内容丰富,有的记载了西周各代王的历史,有的记载了诸侯与邻邦的战争,有的谈到当时的政治制度和民众生活等,对于西周史研究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2)刻石 刻石起源很早。刻石比在铜器上刻铸文字容易,秦代以来石刻逐渐取代了金刻。,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碣 碣就是高石柱子,上小下大,形在方圆之间。现存较早的是石鼓文,属于碣,共十鼓,各刻四言诗一首,咏秦国君游猎事,又称“猎碣”,字体是秦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属于秦统一之前的刻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刻石。,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唐代初年,这些石鼓出土于天兴(今陕西宝鸡),发现时文字已残缺,宋代欧阳修所见令485字,后人见到的文字更少。清乾隆时别选贞石摹勒,以便拓印,石鼓文遂有新旧两种拓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石鼓文拓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摩崖 刻于崖壁,天然之石。,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泰山石经峪金刚经,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泰山石经峪金刚经,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泰山石经峪金刚经,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碑 碑之名起于周朝,墓所之碑用木,以引绳下棺。庙门之碑用石。西汉开始有碑刻文字,但极少。东汉开始兴盛。,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碑的主体碑身部分是长方体的石块,所以又称“碑版”,上有碑首(东汉时与碑身连在一块),下有碑座。碑正面叫阳,背面叫阴,左右叫侧,首叫额,座叫趺。碑额刻标题,碑阳刻碑文,碑阴、碑侧刻题名。这是通例。,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最高的碑是明永乐皇帝为洪武皇帝凿刻的纪功碑,虽已凿好,但未竖起,故称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阳山碑材遗存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公里。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帝位后,为笼络人心,稳定政局,拟竖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其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16250吨;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重量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8799吨。如果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惊叹:“碑如长剑惊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阳山碑材,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阳山碑材,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从东汉开始政府把儒家经典刻在石板上,作为标准读本,称为“石经”。迄今有文字可考的刻儒家经籍的石经有七种。,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熹平石经:汉灵帝熹平四年在洛阳太学开刻,共46块,包括易、礼、春秋等七种。又称为“汉石经”,因只有隶书一种字体,亦称“一字石经”。正始石经:曹魏正始二年在洛阳开刻,用古文、隶书、篆书三种字体刻尚书、春秋。又称“魏石经”、“三体石经”。,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唐开成石经:唐文宗太和七年在长安开刻,唐文宗开成二年刻成。用楷书刻成除孟子外的易、书、诗、周礼、礼记、仪礼等十二经。又称“唐石经”、“太和石经”。对后代影响很大,五代雕版印经书,就以它为依据。,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蜀石经:五代后蜀用楷书刻易、书、诗、周礼、礼记、仪礼经书等于成都,并有注,是历代石经中仅有的。北宋石经:北宋用楷体、篆体刻易、书、诗等于汴梁,又称“汴学石经”、“二体石经”。,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南宋石经:宋高宗于绍兴十三年刻易、书、诗、左传等于临安,共二百石,现存七十余石。清石经:乾隆五十六年刻十三经于北京,共一百九十石。,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最著名的两块无字碑:一块: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一说为汉武帝所立。一块:陕西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合葬乾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泰山登封台无字碑,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武则天无字碑,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武则天无字碑,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二)书写型载体1.简牍 简牍兴起于殷商,盛行于秦汉,它较之甲骨、金石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书写方便的优点。但仍较笨重,不便于绘图。,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简牍,是指用竹木作为书写材料的古文献通称。其种类主要有简、策、牍、椠、觚等。,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竹简的长短不一,列国的简册长度也不统一。一般长23厘米左右,宽1厘米左右。汉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3.3厘米。这种一尺长的简牍大多用于日常记事和通信,称书信为“尺牍”即源于此。儒家经典和法律文书用二尺四寸的简册。,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典有册”,金文“册”字象竹简的编缀形式,“典”字象将“册”放在案几之上。说明商周时期可能已用简册。,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大凡七十五篇,漆书皆科斗字”。出土竹书纪年周易、穆天子传、周书等。这是战国竹简大批出土的一次详细记录。,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出土实物最早是战国时期的,发现的战国竹简多出土于南方楚地,尤其在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发现多批楚简。,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楚简属战国时期竹简,其文字具有商周金文大篆向秦汉隶书转折期的风格。根据出土情况,较有代表性的楚简包括信阳楚简、郭店楚简、包山楚简等。,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郭店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的竹简有726枚,字数有13000余个,全部为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儒家典籍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德国汉学家瓦格纳教授评价说:“世界上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的佚书可与郭店楚简的出土相提并论”。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说: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楚简老子至虚句,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2.缣帛 帛书出现于春秋末年。帛是丝织品统称,用以作书写材料的主要有缯、缣、绢、素等,一般长四丈,宽二尺二寸常制。缣帛较简牍轻便,易于书写,特别利于绘图制表,但价格昂贵。,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我国丝织品在上古时代已经有了,甲骨文中已多次出现“丝”和“帛”字,在殷虚发现有丝帛残迹,许多殷代和周初古墓中发现玉蚕和丝帛。在我国有记载的历史上,竹帛是同时并用的。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大批帛书,有老子、战国纵横家书、相马经等,影响极大。,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三)书写兼印刷型载体纸 纸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早有记载,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指专门用以书写的缣帛,汉代“纸”一般是缣帛的别名,又称“幡纸”;一种是指纸的雏形,一种丝纤维交织成的薄片,即“絮纸”又称“方絮”。,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一种是蔡伦改进造纸技术后制作的纸,后世流传下来。蔡伦对造纸工艺进行了改革,创造了造纸新法,提高了纸的质量,并通过政府加以推广。,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初学记卷21“桓玄伪事”载:东晋元兴三年(404年),桓玄废晋安帝,自立为帝,并下令:“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宜以黄纸代之”。纸成为文献载体。出土文物也证明,晋灭亡后,不再有简牍文献,所见多为纸写资料。,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中国古代文献用纸张作载体,其记录形式有两种:写本和印刷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1.写本文献 唐代写本流传很广,边疆地区也广泛使用。19661969年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发现一批唐代写本古文献,如论语郑玄注残卷等。,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宋代以后,虽然雕版印刷已经兴起,但写本仍占有重要地位。有些大藏书家靠抄本来积聚文献。如陈振孙有藏书5万余卷,均抄自名家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明清时期,抄写本仍然流传,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2.印本文献 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初,唐朝后期逐渐普及。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印本文献开始出现。,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术迅速发展。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因冯道等人建议,依照石经刻“九经”印版,这是用雕版印刷经书的开始。,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北宋中叶,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开始用活字印刷书籍。此后,陆续出现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磁活字等印本文献。,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明清时期,印本文献已是主要形式。雍正四年(1726年)陈梦雷用新刻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成为一大创举。该书10040卷,5020册,共印64部,在中国古代印刷史上具有显著地位。,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19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石印、铜板印刷、铅字排印等新技术兴起,逐步取代了古老的雕版印刷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二十年来,我国激光照排技术逐渐普及。这种用计算机自动编辑,通过激光照排再进行印刷的技术,是印刷术的一次巨大进步,铅活字等印刷方式被取代。,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四)感应型载体 胶片、磁带、光盘等 19世纪以后,开始出现以感光材料记录知识、信息的载体,这就是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而产生的一种信息存贮载体,有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卡片和缩微印刷四种。其优点是存贮密度大、体积小、价格便宜、寿命长、携带方便。,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19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石印、铜板印刷、铅字排印等新技术兴起,逐步取代了古老的雕版印刷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光照排技术逐渐普及。这种用计算机自动编辑,通过激光照排再进行印刷的技术,是印刷术的一次巨大进步,铅活字等印刷方式被取代。,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二历史文献的发展(一)简策时期 大约从先秦、两汉到西晋末年。文字的主要载体是竹简和木牍,还有甲骨、金石、缣帛。(二)纸写本时期(三)印刷书册时期,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二.纸质文献的装帧形制 纸质文献有卷子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几种装帧形式。,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一)卷轴装(卷子装)卷轴装(scroll binding),是指将印页按规格裱接后,使两端粘接于圆木或其他棒材轴上,卷成束的装帧方式。卷轴装始于帛书,隋唐纸书盛行时应用于纸书,以后历代均沿用,现代装裱字画仍沿用卷轴装。,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卷轴装的构成:卷 轴:卷子文字结束的尾端有轴,不读时就卷起来,卷子又叫“卷轴”。,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褾:卷子开头部分卷起来时在外面,容易磨损,接出一段丝织品(或空白纸),卷起来之后,这段丝织品包在外头,可作保护,这段丝织品叫“褾”。带:褾上系一根带子,卷起来之后用来捆扎。有的带上还系有标签。,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二)旋风装 旋风装亦称“旋风叶”、“龙鳞装”。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叶全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鳞次向左裱贴于底卷上。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叶。,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其“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帧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帧形式。,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三)经折装 也叫梵夹装。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凡经折装的书本。都称折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大约在唐代后期,出现了经折装。经折装就是把卷子改成折叠式,按一定宽度一反一正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册子。不用轴和褾,换成两块硬纸版,也有用薄木板的,大小与折子一样,把折子夹起来。到宋代中叶,即公元11世纪,经折装才代替卷子。卷子还在使用,已不是主要的装帧方式。,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斯坦因郭煌取书记载:“又有一册佛经,印刷简陋,然颇足见自旧型转移以至新式书籍之迹。书非卷子本,而为折叠而成,盖此种形式之第一部也。折叠本书籍,长幅接连不断,加以折叠,最后将其它一端悉行粘稳。于是展开之后,甚似近世书籍”。,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书页形式,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四)蝴蝶装 蝴蝶装是由经折装变来的。其重大进步就是变成了单叶装订成册的形态。,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蝴蝶装大约出现在唐代后期,盛行于宋朝,是把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以中缝为准,将全书各页对齐,用浆糊粘附在另一包装纸上,最后裁齐成册的装订形式。用”蝴蝶装”装订成册的书籍,翻阅起来如蝴蝶两翼翻飞、飘舞,故名之为”蝴蝶装”。,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蝴蝶装书是立着放的,书背朝上,口朝下,因为现存宋代蝶装书书根有题写书名,是从书背向书口竖写的。这样放,书口不怕磨,书背又不进灰。,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五)包背装 包背装起于南宋后期。包背装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版口作为书口,然后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再用纸捻穿订,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由于包背装的书口向外,竖放会磨损书口,所以包背装图书一般是平放在书架上。,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按书衣包装形式蝴蝶装也是包背。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裁齐余边,一册书就装订好了。,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古书一面印刷,另一面没字。蝶装书翻开有时是有字的,有时是无字的。包背装则不然,无字的一面折叠装订后就包在里面了,翻不出来,确有其方便之处。,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六)线装 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被洋装书取代。,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书籍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书衣:即书的前后封衣,又称书皮、书面。书衣有布、纸两种,最常见的是用栗色毛边纸和青色连史纸做成的书衣;布料、绵结余则多施于古籍善本,明清内府图书常用黄结余作衣,以示尊贵,书衣上一般题有书名,或直接写在封皮上,或贴一纸书签。,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书脑:线装书订线的一边。书脊:线装书订线的侧面,相当于现代图书的书背。,第二讲 历史文献的版本,书头:古籍的上端,又叫书首。书根:古籍的下端。往往用作题写书名、卷数,靠近书脊的一端,多用于标注册数。,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学]第二讲历史文献的载体与装帧形式.ppt)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