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

    • 资源ID:2296705       资源大小:105.50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11-2015)2012年6月目录第一章 规划提要2一、项目名称2二、建设单位3三、建设地点3四、规划期限3五、规划的理念3六、规划的原则3七、规划的主题4八、规划的功能4九、规划目标4十、规划主体方案4十一、投资估算4十二、效益分析5第二章 产业现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5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5二、可行性分析7第三章 园区建设条件9一、园区发展现状91、园区基础情况分析92、畜牧产业发展103、龙头企业发展现状10二、自然资源条件121、地理位置122、资源条件123、交通基础设施12三、社会经济条件13第四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3三、建设目标141、总体目标142、具体目标143、技术指标154、经济指标155、社会生态指标15第五章 功能定位与建设方案16一、功能定位16二、规划总体方案17(一)规划总体构想17(二)总体布局方案17(三)空间布局18(四)规划重点建设内容19(五)实施进度安排22第六章 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选择23一、产业发展重点23二、产业关联分析24三、主要技术方案24第七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28一、组织管理28二、运行机制29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31一、投资估算31二、资金来源31三、资金使用说明31四、效益分析32第九章 保障措施35一、保障措施35第一章 规划提要一、项目名称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二、建设单位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局三、建设地点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周原镇四、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五、规划的理念本规划以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为理念,发挥资源优势,建立以设施蔬菜为主,大力发展“畜沼菜”循环农业模式,搭建“种植业-高科技引入-标准化生产-高科技展示-市场营销”的产业链示范平台,促进设施蔬菜标准化管理,增加产业开发的综合效益,创建宝鸡市绿色、无公害品牌,走出一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路,推动宝鸡乃至陕西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又好又快全面可持续发展。核心区引进高新农业技术,展示陈仓区现代农业设施蔬菜最新科技成果,建设苗木繁育体系,产品加工贮藏以及科研示范基地,逐步实行校企联合,为各大院校提供实验教学基地,发挥园区的教育培训功能,同时建立健全农民技术培训等科技支撑体系。示范区在规划期内推广设施蔬菜栽培新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示范样板作用。六、规划的原则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科技支撑。七、规划的主题科技、生态、循环、高效。八、规划的功能科技示范、科教培训、绿色生产、加工物流等四大功能。九、规划目标示范园建成后,设施园艺核心区达到1000亩,包括苗木繁育中心50亩,综合管理服务区50亩,农产品加工贮藏交易区50亩,科研示范基地850亩;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达到15000亩;标准化设施食用菌生产示范区500亩,共16500亩,使园区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区。 十、规划主体方案该规划围绕“13442”总体规划思路进行发展。“一条主线”即以生态农业为主线。“三大产业”即优质设施蔬菜产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科教培训产业。“四大功能”即科技示范、绿色生产、科教培训、加工物流。“四大技术体系”即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基于e平台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二大功能区”即设施园艺核心示范区、标准化设施生产示范区(蔬菜、食用菌)。十一、投资估算规划总估算投资29633.35万元,其中:设施园艺核心区6560.15万元,包括育苗中心1145.60万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711.63万元,农产品加工贮藏交易中心1784.12万元,科研示范基地2688.00万元,辅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30.80万元;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22418.40万元;标准化设施食用菌生产示范区654.80万元。资金来源:项目总估算投资29633.35万元,其中:申请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8633.35万元,银行贷款10000万元。十二、效益分析示范园区建成后,年生产无公害蔬菜8.25万吨;食用菌0.5万吨,年交易农产品4万吨,加工净菜1万吨,冷藏0.3万吨;示范园区建成后,年实现生产总值4.23亿元,年上缴税收2600万元,总利润2.15亿元,其中企业净利润1.16亿元,农户利润9900万元,同时项目带动4500户农户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户均年收益2.2万元,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第二章 产业现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陈仓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灾后重建产业发展政策,按照“渭北塬区沿西宝北线两侧发展日光温室和大棚,渭河川道、城市近郊发展大棚和中小棚”的布局构思,着力打造区域明确、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带,做大做强设施蔬菜,在扩大基地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健全服务体系、推进深度开发上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做强做大陈仓区设施蔬菜品牌,促进宝鸡市“菜篮子”基地的发展。近年来,陈仓区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以太公庙大棚菜、西枸大棚食用菌和周原、慕仪日光温室蔬菜三大板块为核心,科学调整和优化蔬菜结构,适时引进新、稀良种,对传统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广泛开展示范种植,扩大种植面积,灵活调整播种期,在巩固提升大棚蔬菜,着力扩张塬区日光温室蔬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菜,加快了全区蔬菜生产向设施化、精细化、无公害化和高效化发展。特别是进入冬季以来,该区及时引导农民增加越冬菜、速生菜的生产,推进“农超对接”,引导农民把基地产品直接配送到超市、社区、学校等销售终端,降低流通成本,让农民的菜卖出好价钱,让市民买菜少掏钱,跟踪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设施蔬菜做好防雪、防寒、保温等措施。按照宝鸡市“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板块推进”的设施蔬菜发展原则,市财政设立蔬菜发展专项基金,对新建的山区县集中连片100亩以上、平原县区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按日光温室每亩2000元、大棚每亩7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企业、专业合作社新建的大面积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再给予一定的特殊补贴;对外聘的农民技术员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对居民社区新建的蔬菜直销市场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并从城市建设基金中列出专款给予补贴。2010年全区新增设施蔬菜7800多亩,已发展蔬菜生产企业16家、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蔬菜种植面积达7.02万亩,总产10.5万吨,其中设施蔬菜就达2.91万吨。蔬菜种植种类除茄果类、叶菜类、瓜果类、豆类等常规蔬菜外,还迅速向食用菌、野生蔬菜延伸。目前,全区已经注册 “西枸鲜”、“太公苗”和“亲民”等蔬菜商标,完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启用了无公害标识和注册商标。同时,利用“阳光工程”,加大对菜农的培训力度,普及先进实用栽培技术,重点抓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植技术推广,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和产出率。在此基础上,该区还投资255万元,建成了虢镇城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全区设施蔬菜交易搭建了一个新平台。又投资12万元为城区四个大型超市和两个蔬菜批发市场建起了检测室,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电脑、冰箱等检测设备,真正做到了质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不进超市、不上市场。宝鸡市将陈仓区定位为宝鸡大城市的“菜篮子”基地。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即以太公庙大棚菜、西枸大棚食用菌和周原、慕仪日光温室蔬菜三大板块为核心,巩固提升大棚蔬菜,着力扩张塬区日光温室蔬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菜,加快蔬菜生产向设施化、精细化、无公害化和高效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使全区蔬菜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高标准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全区蔬菜人均纯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中占比较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二、可行性分析1、政策条件“十二五”期间,陕西将集中建设5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5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5+50”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陕西现代农业发展。根据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规划(20082012年),预计到2012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50万亩,产量达到1470万吨,为农民新增收入80亿元。五年新增日光温室和大棚蔬菜10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0万亩、大棚60万亩。近年来,宝鸡市各级农业部门抢抓全省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的大好机遇,制定了 2008-2012年优质果菜产业发展规划,将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作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并且从今年起每年拿出 100万元,利用 2-3年时间,帮助陈仓区新建一个现代化的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立集农药残留监测、采后加工、产销信息平台为一体的蔬菜配送服务中心,培育示范典型,带动全市设施蔬菜发展。陈仓区根据实际,为了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进一步挖掘区位资源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承接川道产业转移,加快塬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陈仓区政府决定在渭北塬区周原、慕仪两镇建设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以生产间科研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而推广农业科技产品,走产、供、销和农、工、商以及技术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之路,促进该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符合国家政策,符合陈仓区农业发展趋势。2、具备无公害设施蔬菜产地环境陈仓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其地理形态南扼川蜀、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区委、区政府驻地虢镇。项目区海拔高度650米,年降雨量48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7002130小时,特别是十一、十二和次年一、二月份的日光温室生产季节,日照率高,为日光温室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渭北旱塬的慕仪镇,土壤类型主要为娄土,土层深厚,耕作层为2030厘米,保水保肥能力强,宜耕性良好,肥力较高。均多年多点测定,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5g/kg,最高12.6g/kg,最低10.2g/kg,碱解氮平均56.3mg/kg,最高105.4mg/kg,最低33.1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5.4mg/kg,最高为42.4mg/kg,最低11.4mg/kg,土壤有效钾含量平均为176mg/kg,最高206mg/kg,最低134mg/kg。土壤属中性偏碱,PH值为78,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发育要求。陈仓区已被列为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陕西省绿色苹果生产基地(县)区,陕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要求,陈仓区在基地生产中,以“基地生产环境不污染、违禁农药不使用、化肥施用不超量、农药残留不超标”为原则,采取六条措施进行质量控制:一是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跟踪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承诺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检验证明制度的要求,落实了农户、基地、质监员三者责任。二是制定了基地生产标准,实行了“三卡”管理,使基地生产规范有序。三是下发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及限制范围的农药品种名录,严禁基地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了质量安全。四是基地生产从育苗开始,在移栽、用药、施肥等各个环节都确定专人跟踪指导,落实了技术责任,降低了药残指数。五是基地实行了五户联保,建立了农户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约束机制,促使农户按标(准)生产,杜绝了违规操作。六是购置检测仪器,启动了基地检测,对基地生产实行了全程控制,使基地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第三章 园区建设条件一、园区发展现状1、园区基础情况分析园区位于陈仓区慕仪镇、周原镇,地处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关中天水国家经济区腹地。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光热资源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多种蔬菜的优生区。区内交通便捷,宝成、宝中铁路通往南北,310国道和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北、中、南线穿境而过。区内周原、慕仪两镇占地总面积86平方公里,现有32个村,276个村民小组,20469个农户,人口7.88万,劳动力44080个,耕地10.1万亩。农业生态类型主要分为二塬和大塬两个区域,其中二塬区涉及周原镇11个村,耕地面积3.2万亩,土壤肥沃,属冯家山水库自流灌区,渠井双灌,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高,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有一定基础,是发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业理想区域;大塬涉及周原、慕仪两镇21村,耕地面积6.9万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属冯家山水库抽灌区,地下水资源较为充足,光照充足,发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业条件优厚。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17.06万亩,总产6.9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产量14501吨,其中设施蔬菜4100亩,产量10500吨;存栏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达到11.75万头、1755头、5324万头和53万只。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12元。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的34。园区建设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手段,实现“六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机制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园区景观化。达到两个转变:使陈仓区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由传统平原农业区向循环农业区转变,推动陈仓区产业升级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三到五年努力,建成现代化的设施蔬菜产业园、蔬菜加工交易中心,设施蔬菜科研培训基地。2、畜牧产业发展示范园区现有宝鸡田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年育肥商品牛1000头;陕西鸿祥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拥有130亩的现代化千头奶牛基地;宝鸡市永平生猪屠宰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5000头。大量的禽畜养殖为该设施蔬菜示范园可提供优质的有机肥,为园区发展“畜沼菜”循环经济产业提供了有机肥保障。3、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区内经过多年建设,现有百亩以上设施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12户,其中已建成周原森泰、田奔两个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注册 “亲民”牌等无公害蔬菜商标5个,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成熟,为园区设施蔬菜生产树立了样板。项目区现有主要龙头企业有:宝鸡田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陈仓区周原镇杜赵村,公司是集良种秦川牛繁育、商品牛育肥、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及蚯蚓饲养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主营产品为育肥秦川牛和无公害蔬菜。2005年11月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也已投产,现建成1000平方米高标准日光温室35座,冷库一座,每年向市场提供反季节蔬菜500多吨,质量全部达到有机食品标准。陕西国人菌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位于陈仓区慕仪镇孙家村,主要种植、加工各类珍稀食用菌。一分场占地面积80余亩,位于陈仓区钓渭镇,新建产业园占地380余亩,位于陈仓区慕仪镇孙家村,资产总额1164万元,年产“国人良品”牌各类珍稀食用菌鲜品15种1350多吨,产值1142.6万元,是宝鸡地区本行业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企业。陕西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陈仓区慕仪镇孙家村,主要以种植反季节蔬菜及花卉为主。在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50座,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66万元,年生产蔬菜及干果16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陕西大明绿色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司总部办公地点设在陈仓区周原镇油坊蔬菜种植基地。在西安市朱宏路、胡家庙、碳市街、高新开发区等蔬菜批发市场设有蔬菜批发销售门店800平方米,蔬菜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年生产经营各类干、鲜蔬菜9000多吨,实现产值3000多万。公司现有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1280亩,2009年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自然资源条件1、地理位置陈仓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区委、区政府驻地虢镇。全区现辖18镇、338个行政村、22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05万,其中农业人口50.07万;全区总面积2517平方公里,东西长119公里,南北宽68公里,耕地66.73万亩。其中,西部山区8镇有136个村、13.6万人,面积158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1.4%。2、资源条件陈仓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绥,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春、秋二季连阴多雨。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年平均降水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3、交通基础设施陈仓区基础设施齐全。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宝成、宝中铁路通往南北,310国道和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北、中、南线穿境而过,距咸阳国际机场130公里、省城西安150公里,城内路网呈现“七纵五横”框架,交通便利。天外天大酒店、西虢宾馆、海星超市等商贸设施完备。西兰乌光缆穿境而过,城乡拥有程控电话交换机10万门,移动、联通通信等全国联网,用户达2.6万户。三、社会经济条件陈仓区全区现辖18镇、338个行政村、22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05万,其中农业人口50.07万;全区总面积2517平方公里,耕地66.73万亩。截止2009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2亿元,增长16;完成财政总收入4.2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1.68亿元,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亿元,增长3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0元,增长28.4;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增长15.5。第四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一、指导思想本项目充分利用陈仓区的政策环境,以 “畜-沼-菜”特色现代循环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为主线,引入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组织管理和经营模式,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依靠发展渭北设施蔬菜产业,统筹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工、科教培训等产业,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提供一个示范的样本,强化园区的示范、带动、辐射功能。二、基本原则1、总体设计原则科技性原则,产业性原则,生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前瞻性原则2、规划实施原则本着“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科技支撑”的原则统筹兼顾,分布实施。3、产业布局原则以发展渭北设施蔬菜产业为主,以科普培训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为辅,形成适合示范园区发展的多元化的产业结构4、项目选择原则产业为主,市场导向,政策结合,生态环保,体现特色,扩大就业5、园区建设原则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科学可行。三、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现代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渭北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设施园艺核心区1000亩,建成现代化的渭北设施蔬菜产业园、蔬菜加工交易中心,科研培训中心,使园区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区。 2、具体目标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科研高端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交易现代化以及布局合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系列化、功能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产业生态化的示范样板。 3、技术指标园区设施园艺核心区达到1000亩,包括苗木繁育中心50亩,综合管理服务区50亩,农产品加工贮藏交易区50亩,科研示范区850亩;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达到15000亩;标准化设施食用菌生产示范区500亩,建立健全农民技术培训等科技支撑体系。4、经济指标示范园区建成后,年生产无公害蔬菜8.25万吨;食用菌0.5万吨,年交易农产品4万吨,加工净菜1万吨,冷藏0.3万吨;示范园区建成后,年实现生产总值4.23亿元,年上缴税收2600万元,总利润2.15亿元,其中企业净利润1.16亿元,农户利润9900万元,同时项目带动4500户农户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户均年收益2.2万元,有效增加农民收入。5、社会生态指标通过科教培训全方位的普及设施蔬菜栽培农业科技知识,引进实用技术,培养致富能人,普遍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使科技致富意识不断增强,园区建成后骨干农民技能培训率达90%,充分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第五章 功能定位与建设方案一、功能定位1、产业提升功能:加快园区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及辅助设施建设、苗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配套产品加工、贮藏以及物流功能建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2、加工物流功能:完善农产品加工功能,充分利用便利条件,提供综合运输功能、集合仓储功能、物流配送功能,农产品加工功能,同时提供物流咨询服务功能等增值服务功能,配套设施蔬菜质量检测功能。3、科教培训功能:展示科技示范园新技术,建设专家公寓,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对区域农户进行科教培训,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引进实用技术,培养致富能人,普遍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使科技致富意识不断增强,充分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实行校企联合,为各大农业院校提供教学实验基地,充分体现产、学、研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二、规划总体方案(一)规划总体构想该规划围绕“13442”总体规划思路进行发展“一条主线”即以生态农业为主线。“三大产业”即优质设施蔬菜产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科教培训产业。“四大功能”即科技示范、绿色生产、科教培训、加工物流。“四大技术体系”即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基于e平台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二大功能区”即设施园艺核心示范区、标准化设施生产示范区(蔬菜、食用菌)。(二)总体布局方案依据园区的总体功能定位,结合发展现状、园区地形、功能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园区的总体布局形成“一心、两片区”的方案,具体如下:“一心”为:设施园艺核心区,占地1000亩,位于周原镇油坊村西北,东侧紧邻虢凤路。具体包括4大功能区,即:育苗中心、科研示范区、农产品加工贮藏交易区、综合管理服务区。“两片区”为标准化设施生产示范区(蔬菜、食用菌)的东西两大生产片区,总占地面积15500亩,占有园区93.94%的土地。其中:西片区属于周原镇,涉及第一村、第二村、油坊村等,位于虢凤路两侧,占地面积9000亩。具体包括6000亩的日光温室和3000亩的塑料大棚。东片区属于慕仪镇,涉及孙家村、慕仪村、团结村等,位于渭北环线北侧,占地面积为6500亩。具体包括:6000亩的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区(4000亩日光温室、2000亩的塑料大棚)和500亩的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区。标准化设施生产示范区围绕着东、西两大片区,其余则为园区的辐射区和带动区。该布局将成为园区建成后的主题格调。总体功能布局土地结构功能分区面积(万)面积(亩)比例(%)设施园艺核心区6.6710006.06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1000.501500090.91标准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区3.345003.03合计1100.5516500100(三)空间布局园区属平原地区,无大的地形起伏,根据总体布局方案,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方案可归纳为:规则网格、点片结合。以现存的虢凤路、渭北环线主体干道为骨干,结合改扩建的村级道路以及田间道路,形成整个园区规则格网道路骨架,通过大面积的标准化实施蔬菜生产区与良好的生态林网体系共同构建园区壮观宏伟的现代农业景观形象。具体布局上,园区的设施园艺核心区以布局相对集中和产业集聚为原则,聚集了育苗中心、加工仓储物流区、综合服务区、科研示范基地四个功能区,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集中展示现代农业的最新成果、达到较强的示范性和辐射带动效应。园区的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分为东西两大片区,依据建设条件和总体功能布局,相对集中布置,使得各个片区相对独立且有机联系,总体上形成“规则网格、点片结合”的空间格局和“以点带片”的发展模式。(四)规划重点建设内容一、设施园艺核心示范区(1000亩)本区是体现现代农业多项功能的综合体,也是整个园区的核心区域。主要功能是展示、示范、研发、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传播现代农业文明,进行现代农业的职业教育、科普教育,具体包括以下四大功能区:1、育苗中心该中心总占地50亩,是提供优质蔬菜苗木的繁育基地。该区将实现种苗繁育工厂化、技术交流国际化、栽培品种导向化,最终带动园区,辐射整个陈仓区的蔬菜种植区,为区域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新建智能化育苗温室1栋,7200,钢结构;(2)、新建精量播种车间120,砖混结构;(3)、新建营养液调配室120,砖混结构;(4)、新建控制室120,砖混结构;(5)、新建基质料育苗盘库房120,砖混结构;(6)、机具库及锅炉房240,砖混结构;(7)、育苗中心配套设备。2、综合管理服务区该区域规划面积50亩,主要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的管理,园区的招商引资、园区产品推介,园区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园区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等工作,同时为园区范围内的企业或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服务。主要建设包括: (1)新建综合办公楼(含办公、科研、培训) 3046.12,培训室安装现代化教学培训设备,如电脑、互联网、多媒体投影仪等;培训当地年轻学员在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技术、生物技术等职业教育;集示范园区农业新技术的研发、试验、推广、科研院校、科研院所试验及专业技术人员、新型农民的培训于一体,建成后,年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20000次。(2)新建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554.44,主要用于园区农产品的质量检测。(3)专家公寓1829.69,主要用于示范园区常年聘请的专家、技术人员住宿之用。(4) 配套产品质检及培训设备。项目实施后,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示范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园区的生产、流通、食宿、各类产品开发等相关业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牌销售。负责园区整体规划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与日常管理,企业引进,产品推介,参观接待,旅游产品开发,示范园区品牌打造和宣传推介等工作。3、农产品加工贮藏交易区该区规划总占地50亩。 本区将建设成以设施蔬菜、食用菌为主的的集运输、仓储、加工、代理、分销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构建高效率物流运作组织及服务网络。农产品物流加工区由基本功能和增值服务功能组成。基本功能主要包括综合运输功能、集合仓储功能、物流配送功能、市场交易功能等。除了以上基本功能外,还应根据特定的物流服务对象和物流需求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农产品流通加工功能、物流咨询服务功能、电子物流功能和报关功能等增值物流服务,形成高效的物流服务网络,为顾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现代物流服务;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使之具有物流管理、信息传递、库存控制、货位管理、配载管理和成本控制等各种功能。3.1农产品加工贮藏交易区总体发展思路3.2主要建设内容:(1)新建3000吨冷藏库3072,年贮藏蔬菜3000吨。(2)新建交易大棚1440,年经销农产品4万吨;(3)新建净菜加工车间1920,年加工蔬菜1万吨;(2)配套冷库及净菜加工设备。4、科研示范区该区总占地850亩; 具体功能包括:蔬菜新品种引进筛选与展示示范;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包括新品种培育,栽培新技术研究、新设施、新设备开发;展示各种设备、工艺先进的、不同结构类型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该并与农业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建立生产更新、更优的设施蔬菜,并且作为高校、院所学生、技术人员的实践培训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 设施蔬菜区250亩,新建设施蔬菜日光温室80000。(2)大棚区700亩,其中:水泥骨架塑料大棚150亩,钢管骨架塑料大棚450亩。新建水泥骨架塑料大棚72000,钢管骨架塑料大棚216000。(3)新品种引进5个。5、辅助配套设施新建门房及接待室120、配电室60,新打机井2眼,新修水塔2座,铺设供水管网1200m,硬化道路及停车场10000,新修围墙1200m,大门4座。二、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15000亩)该区规划总面积15000亩,园区现有设施蔬菜日光温室4000亩,蔬菜大棚2000亩,本次新建日光温室6000亩,大棚3000亩,规划实施完成后,日光温室面积将达到10000亩,塑料大棚5000亩,总面积15000亩,生产按照设施蔬菜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进行标准化生产,并充分展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水肥管理技术,农艺操作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能源循环利用技术,达到低碳循环和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的质量要求,提高园区产品质量与效益的双重目标。主要建设内容为:(1)新建设施蔬菜日光温室2000栋,共2000000,单栋长100m,宽10m。(2)新建水泥骨架塑料大棚3000个,共1440000,单栋长60m,宽,8m。(3)新打200m深机井20眼,新修蓄水池20座,铺设灌溉管网18km。(4)新建农资农机具库6处,共1200,砖混结构。(5)架设电力线路9km,配套200KVA变压器2台。(6)硬化生产道路3.2km,4m宽,水泥路面。三、标准化设施食用菌生产示范区(500亩)(1)新建水泥骨架大棚500个,共240000,单栋长60m,宽8m。(2)新打200m深机井1眼,新修水塔1座。(3)新建农资农机具库200,砖混结构。(4)架设电力线路800m。(5)硬化生产道路0.6km,4m宽,水泥路面。(五)实施进度安排总体规划时间为2011-2015年,分5年实施,进度安排如下:2011年重点完成种苗繁育中心以及部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主导产业项目政策对接建设,打造绿色无公害安全的设施蔬菜品牌;2012年重点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区、科研示范区及部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园区管理及科研培训体系基本形成;2013年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贮藏交易及部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检测、存储、加工、交易的物流体系基本形成;2014年重点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园区基本形成;2015年示范区农业技术培训功能、高新及时展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生产功能稳步推进,农产品物流区域中心努力把基地向全国特色农产品基地延伸,各产业健康发展,成为陕西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样板。第六章 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选择一、产业发展重点(一)设施蔬菜产业园区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发展菜畜结合的“种植业-高科技引入-标准化生产-高科技展示-市场营销”的产业链示范平台,促进设施蔬菜基地标准化管理,增加产业开发的综合效益,核心区引进高新农业技术,建立苗木繁育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兼顾生态功能,完成核心的改造与提升,示范区在规划期内推广设施蔬菜栽培新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到2015年建成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基本实现产业链条完整,运行机制完善,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信息化、机械化和集约化。(二)产品加工物流业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建设以现代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等为主的集运输、仓储、研发,技术创新、分销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物流区,以仓储物流带动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总体发展,实行红提产业“五统一”的发展模式,即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三)科研培训产业园区建成后,充分发挥校企联合的产、学、研结合作用,为周边各大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提供教学实验基地,发挥园区的前瞻性功能。建立不同年龄段多层次培训体系,建立就业服务中心,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二、产业关联分析从生产、生态、生活、社会“三生一社”四个层次和所决定的三个产业重点进行产业关联分析。有机农业和教育培训业二者纵向关联,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与生产相关的产业成为基础产业,与加工相关的产业前后联结。同时,带动周边横向关联产业的发展。三、主要技术方案(一)蔬菜栽培实施应用的新技术1、蔬菜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将根据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国外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同,不断调节种植品种种类,加强国外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2、集约化培育健康种苗。通过育苗基地建设和标准化育苗技术的应用,培育健康种苗。3、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主要通过栽培茬次的合理化安排,立体栽培,高密度栽培实现高效生产。4、周年长季节栽培技术的应用。实现一年一茬制,增加了采收时间,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产量和效益。5、遮阳网栽培技术的应用。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提高温室环境调节能力,特别对夏季优质蔬菜的生产极其重要,从而改变目前温室生产中只重视冬季生产,而忽视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的现状。6、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项目区养殖业发展较快,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充分利用这些作物秸秆进行有机基质无土栽培。7、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主要包括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运用无公害允许使用的农药,诱发杀虫,土壤添加剂及防虫剂的使用等。8、田间标准化管理技术,包括水肥管理,温光气标准化管理等。9、标准化采收分级包装技术。实现品牌化销售,做到有品牌,有承诺。(二)项目产品设计根据市场分析与预测,本项目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无公害、名、特、稀、优蔬菜:紫甘兰、西兰花、樱桃番茄、彩色甜椒、香椿、生菜、茄子、豌豆(荷兰豆)、礼品南瓜。2、瓜果类:草莓、洋香瓜、礼品西瓜、薄皮甜瓜。 3、食用菌类:杏鲍菇、鸡腿菇、香菇、双孢菇等品种(三)项目总技术路线(四)育苗工厂工艺流程工厂化种育繁育技术为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该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指导。工厂化育苗年出苗6批次,共育苗1700万株。 种苗工厂工艺流程图(五)农产品物流技术该农业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农业物流园区业务运行平台,信息采集发布平台,信息基础平台。1、农业物流园区业务运行平台:它是对农业物流园区业务的综合管理,具体有:电子结算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电子监控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冷库管理系统。2、信息基础平台:信息基础平台是整个农来物流园区信息系统的基础工程,具体有网络基础设施,机房、硬件设备、网络管理及安全,系统运行平台组成。3、贮藏保鲜:园区建设3000吨贮藏库,年贮藏能力达到3000吨。4、加工平台:新建净菜加

    注意事项

    本文(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