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财政局长在人代会上预决算报告.doc

    • 资源ID:2287269       资源大小:3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局长在人代会上预决算报告.doc

    财政局长在人代会上预决算报告财政局长在人代会上预决算报告-第一秘书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泰安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在新一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奋斗目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总基调,创新实干,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整体较好,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连续26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据快报统计,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9亿元,完成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5.01%,其中税收收入103.8亿元,增长11%;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42.7亿元,增长16.5%,其中灶内支出214.9亿元,完成预算的107.3%,增长22%。按现行财政体制,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上年结余、调入资金,减体制上解、调出资金及专项上解,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财力为263.1亿元,减去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年终滚存结余20.4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20.2亿元,累计净结余2066万元。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2亿元,完成预算的105.6%,增长18%。其中,税收收入16.1亿元,完成预算的96.8%,增长4.3%。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1.6亿元,完成预算的90.9%,增长6.6%;营业税4亿元,完成预算的98.2%,增长12.5%;企业所得税2.2亿元,完成预算的84.6%,下降3.2%;个人所得税1809万元,完成预算的75.5%,下降10.3%;其他税收收入8.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2%,增长2.7%。非税收入23.1亿元,完成预算的112.7%,增长29.8%。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9亿元,增长13.8%,其中灶内支出55.4亿元,完成预算的105.3%,增长20.2%。灶内支出主要科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7.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6%;国防和公共安全5.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教育5.5亿元,完成预算的84.8%(主要是泰学院上划省级管理,减少市级教育支出1.1亿元);科学技术6461万元,完成预算的101.9%;文化体育与传媒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7.3%;社会保障和就业4.1亿元,完成预算的103.4%;医疗卫生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2%;节能环保6972万元,完成预算的214.9%;城乡社区事务1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6%;农林水事务4.3亿元,完成预算的212.2%(主要是用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安排支出2亿元);交通运输9656万元,完成预算的115.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5.3亿元,完成预算的416.6%(主要是新增永泰能源股份出让收入4亿元相应安排支出);商业服务业和金融监管事务3053万元,完成预算的103.8%;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7亿元,完成预算的106%;粮油物资储备事务593万元,完成预算的102.1%;其他各项支出2.5亿元,完成预算的35.7%。 按现行财政体制,2012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上年结余、调入资金,减体制上解、专项上解和调出资金,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总财力为67.7亿元,减去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年终滚存结余7.8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7.7亿元,累计净结余1106万元。 2012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1.4亿元,完成预算的41.8%,比上年下降59.6%(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比上年下降68.6%);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8.5亿元,完成预算的36.2%,下降61.1%。 2012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537万元,完成预算的168.6%;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737万元,完成预算的148%。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和科学运筹下,在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全面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坚持着眼长远培财源、稳增长,立足当前抓征管、促增收,以人为本惠民生、重统筹,注重绩效抓改革、严管理,各项财税工作均迈上新台阶。 (一)促发展、夯基础,财源建设深入推进。认真落实“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着力支持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加快夯实财政收入稳增长、可持续的物质基础。一是突出培植重点。狠抓质量效益导向,2012年市及以上财政投入12.4亿元,支持企业在加快转调中发展壮大。其中,投入2.2亿元,支持了技改、研发;投入1亿元,支持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投入6.5亿元,支持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市级入库财源建设项目380多个,确定的4批次、1.2亿元项目扶持资金和1.1亿元县级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狠抓骨干企业培植,出台了规模上台阶、纳税上台阶等6大类、28条激励政策,市及以上财政仅落实企业奖励资金就达1.2亿元。狠抓资源开发利用,市级集中4165万元用于泰玉资源勘察、保护与开发,加快资源优势向财源优势转化。二是强化资源整合。积极整合财政资源,明确了专项资金“三不变一受限”整合原则,坚持市级先试先行、县级配套跟进,集中财力支持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加速市级政府投融资总平台战略转型,通过股权注资、内引外联、强强联合,先后建立了2.5亿元的东岳创投基金和4亿元的泰天颐创投基金,优先支持财源建设项目。吸附引导银企资本,全市共落实贷款贴息和金融信贷奖励6706万元,帮助企业贷款141.2亿元;落实中小企业过桥还贷资金4000万元,化解了7户企业的资金困难。同时,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向全市企业减税让利20.6亿元。三是健全保障机制。发挥机制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着眼规划实施、工作推进,成立了全市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部门联合会议制度,初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县联动、部门配合、多方参与的“大财源”建设格局。着手项目建设、提高实效,市级健全了有进有出、专家评审、分类扶持等项目管理机制,确保了规划实施开局良好、项目建设深入推进。 (二)转思路、拓渠道,聚财能力明显增强。牢固树立“大收入”观念,实现了聚财“两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公共财政收入由侧重“扩总量、保增幅”向“调结构、提质量”转变;在工作布局上,由侧重公共财政收入向“三大预算收入”、政府融资、对上争取齐抓共管转变,挖掘潜力,借助外力,多方聚财。一是强化收入征管。分类指导抓增收,继续对县市区实行收入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既保证了全市预算任务的完成,又初步化解了个别县市区沉重的历史包袱,促进了财政收入结构的调整。激励引导抓增收,在完善部门征管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市区主体税收增长激励机制,引导各级将组织收入的着力点转到抓主体税收征管、改善结构质量上来。以查促管抓增收,全市通过税务稽查,查补税款4853万元;通过税收专项检查,查补税款4.4亿元;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入库税收2.2亿元,促进了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2年,全市境内财政收入完成252亿元,增长10.8%。其中,地方税收收入、主体税收分别完成103.8亿元、49.5亿元,增长11%和7.8%;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和主体税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65.3%和47.7%。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把政府融资作为聚财主线之一,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市级总平台共筹集到位资金41.8亿元,超额完成全年40亿元的融资任务。另外,顺利完成18亿元规模、7年期的二期泰债申报审批工作,即将择期发行;采取市场化运作,全力引进中南集团投资财源街片区开发,缓解了政府当期投资压力。三是积极对上争取。研深吃透上级政策,准确把握产业导向,选好项目,搞好对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全市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及地方政府债券99.3亿元,比上年增加14.6亿元,为弥补地方财力不足、实现借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压一般、保重点,民生支出优先保障。始终坚持用财为民、民生优先的政策导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中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40.1亿元,增长18.7%,高于全市财政支出增幅2.2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7.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用于“10件实事”的财政投入达到27.5亿元,比上年增加2.8亿元,确保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一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市教育支出完成47.7亿元,增长17.3%;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9.7%,剔除上级教育转移支付后占比为18.2%,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并顺利完成泰学院上划工作。其中,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4.2亿元、教育助学金8399万元,保障了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拨付资金2.1亿元,支持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二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较快增长。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9.7亿元,增长19.8%。其中,落实资金5.7亿元,巩固完善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资金3.4亿元,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380元和每人每年2000元以上;拨付资金3.6亿元,保障了各项优抚安置政策落实;拨付资金8531万元,支持了就业补贴和培训、自主创业、“三支一扶”政策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三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2.1亿元,增长11.2%。其中,落实资金10.9亿元,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统一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至240元;落实资金3.2亿元,支持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筹集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资金4.3亿元,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1亿元,廉租房补贴资金610万元,支持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圆满完成省下达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另外,落实资金4073万元,支持了援疆、援藏工作开展。 (四)重统筹、促协调,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财政要求,积极整合财力,改进薄弱环节,支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支持城乡建设。围绕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市级总平台拨付资金11亿元,支持了泰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市落实资金8.8亿元,支持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道路建设、饮水安全以及土地综合整治;筹集资金6000万元,支持了示范镇建设。二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全市筹集资金12.6亿元,保障了各项支农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筹集资金5.1亿元,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拨付资金2.7亿元,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落实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8亿元,补助项目982个;筹集资金1.7亿元,支持了“强村固基”工程开展;落实资金1.4亿元,支持了扶贫开发,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得实惠。三是大力提升基层保障能力。市及以上财政安排对下转移支付35亿元、专项资金40.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9100万元,合计比上年增加12亿元,有力地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支持了基层各项事业发展。其中,安排补助资金3.4亿元,圆满完成县级基本财力缺口消化任务。四是大力支持平安生态建设。全市落实资金1.6亿元,深化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拨付资金6444万元,支持了消防设施和城市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落实资金2.2亿元,支持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森林培育、防火及荒绿化;拨付资金1.3亿元,支持了疾病防控、疫情防治和安全生产;落实资金1.3亿元,支持发展“绿色公交”,平安生态泰安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五)抓改革、严管理,理财水平不断提升。把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作为提升理财水平的关键。一是调整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市以下财政体制,实行市级分享税收和市区体制上解增长20%以上部分全额返还,并调整了高新区税收分成体制,调动了各级培财源、促增收的积极性。二是强化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积极推进综合预算,健全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政府预算体系;完善了部门预算项目库管理、重大项目支出预算评审、年初预留资金和年底结转资金预算审批等制度,增强了预算编制完整性和规范性。强化预算执行,认真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制、督查制和专项资金限时办结制,预算进度进一步加快;启动了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加快构建从预算安排、资金使用到绩效评价、信息反馈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体系。三是强化支出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公务卡等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市通过集中支付系统支付公共财政预算资金167.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68.9%,比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额39.2亿元,节约资金6.5亿元;累计评审财政投资项目1632个,评审总额124.4亿元,审减资金8.2亿元。同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并对公车治理认定的违规车辆进行了纠正处理。四是强化债务管理。出台了政府债务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规范举债、使用、偿还等行为,有效防范了政府债务风险。五是强化资产管理。坚持管资金与管资产并重,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占用国有土地、房产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为统筹使用、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另外,会计管理、基层财政建设和财政监督检查等工作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2012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经济结构性矛盾和财政收支矛盾还比较突出,发展的质量效益亟需进一步提高;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偏低、县乡发展差距偏大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部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偷逃骗税行为时有发生,财经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个别部门和单位过紧日子的思想还比较淡薄,铺张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5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财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培植壮大财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支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整体素质提升;着力强化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结构质量改善;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促进民生改善和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进财税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着力增收节支提效,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富民强市”提供强力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综合考虑各种收支增减因素,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179.5亿元,增长13%,其中国税、地税部门组织的地方收入分别增长13%和16%(不含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加上预计税收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上年结转、调入资金,减体制上解及专项上解,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财力为271.8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1.8亿元,增长12%,其中灶内支出安排241.8亿元,增长12.5%。以上全市收支预算安排是指导性的,待各级预算经同级人代会审查批准后,再及时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41.8亿元,同口径增长18.8%。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税收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上年结转,减体制上解及专项上解,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总财力为65.1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1亿元,同口径增长16.5%,其中灶内支出安排54.8亿元,同口径增长10.9%。灶内支出主要科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7.7亿元,国防及公共安全6.7亿元,教育5.6亿元,科学技术713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1.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4.3亿元,医疗卫生3.1亿元,节能环保4297万元,城乡社区事务11.7亿元,农林水事务2.5亿元,交通运输9536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3872万元,商业服务业及金融监管等事务4248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1亿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641万元,预备费9743万元,其他支出6亿元。根据相对独立、与公共财政预算相衔接的原则,2015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6645万元,增长1.7%。根据收支平衡、量入为出、不列赤字的原则,安排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645万元,增长15.8%。 2015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27.2亿元,增长27.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9.3亿元、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8亿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1亿元、价格调节基金收入9227万元。根据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的原则,扣除上解上级支出后,安排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6.7亿元,增长44.2%。 各位代表,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20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错综复杂,财政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收入方面,制约财政增收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持续放缓。国内经济由平稳较快增长转向持续健康发展,将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对我市以高耗能、资源型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带来更大冲击,短期内不利于财政增收。国家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改革,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以及继续严控房地产市场等,将对地方财政增收产生较大影响。支出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重点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科技、节能环保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原有民生政策扩面提标,新的民生政策陆续出台,新的实事建设相继启动,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增加重点工程建设投入、市直“民转公”学校纳入财政管理、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都需要大量增加财政支出。初步测算,2015年仅市级新增必保支出就达4.2亿元,而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新增财力仅有2.1亿元,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 为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在市级支出预算安排上,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继续推行综合预算改革,强化公共财政预算、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的有机衔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政府综合调控能力,为预算执行和信息公开奠定基础。二是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和会议经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捆绑使用政府各项财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法定支出、民生支出、财源建设支出、政府债务支出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和实事建设。 2015年,市级优先保障以下重点支出:一是安排资金13.6亿元,用于保工资、保运转。其中,安排基本工资2.98亿元、津贴补贴3.96亿元、住房补贴及住房公积金1.46亿元、养老保险金1.58亿元、失业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7840万元、其他工资支出及补助4736万元、日常公用支出2.36亿元。二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2.8亿元,用于重点城建项目和政府债务还本付息。三是集中资金3.9亿元,支持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其中,安排财源建设资金1.2亿元,支持财源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安排服务业发展资金2300万元、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旅游业发展资金1200万元、农业产业化资金2000万元、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与财源建设专项资金捆绑使用,优先支持财源建设项目。安排人才工作专项经费1200万元,支持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安排节能专项经费1010万元,重点支持节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发挥好政府投融资两支创投基金的作用,与财源建设专项资金配套跟进,集中支持重点财源建设项目。安排1.2亿元,用于企业破产改制职工安置;安排2701万元,支持大汶河综合开发;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财政困难县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配套;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用于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县市区奖励;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省百强示范镇建设配套。四是集中资金11.7亿元,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其中:安排1.8亿元,用于新农合市级配套; 安排5431万元,用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配套;安排2584万元,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安排4300万元,用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破产企业改制和军休所安置地方人员医疗费。安排3650万元,用于城乡低保补助;安排4420万元,用于新农保试点扩面。安排6517万元,落实义务教育免杂费、中职学校免学费及助学金等政策。安排5.9亿元,支持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安排1940万元,用于泰城社区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安排2600万元,用于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安排5927万元,用于泰城公共汽车运行补贴及车辆更新;安排2500万元,用于泰城居民供热补贴。五是法定支出均达到政策规定。其中,安排教育支出5.6亿元、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2515万元、农业支出2.5亿元,同口径分别增长6%、10%和6%,均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六是安排总预备费9743万元(其中市直安排6600万元),占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5%,符合预算法的规定。 三、2015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对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将按照市委总体部署,坚持生财、聚财、用财、管财“四位一体、统筹推进”总布局,突出质量效益导向,狠抓以下工作: (一)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培植壮大财源。坚持把财源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的重要抓手和夯基础、利长远、稳增长的根本手段,结合推进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严格按照规划的目标任务、攻坚方向、政策措施,持之以恒抓落实。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项目为载体,采取部门推荐、企业自荐、公开征集等方式,努力拓宽项目渠道,确保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对入库项目,严格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优先纳入和扶持符合上级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度大、税收回报率高的项目。进一步加快项目进展,力争资金早拨付、早到位,项目早建成、早达产。二是狠抓资金筹集。坚持政府融资与财政投入“双轮驱动”,充分发挥两支创投基金的作用,采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以股权投资方式扶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全面控制投资风险,在“投入产出再投入”中实现保值增值、加大投入与加快转调、培植财源的良性循环。继续强化对各类跨部门、生产性专项资金的整合,实现集中投放,集约使用;健全市县财政配套联动机制,加大县级配套资金督查力度,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注重与上级政策搞好衔接,形成合力。三是狠抓机制创新。重点健全资金监管机制,项目建设中加强服务和监管,及时掌握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严防资金截留挪用;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加大定期调研、调度和通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共同研究推进;建立项目考评机制,结合科学发展观考核和提升县域整体实力评价体系,研究制订财源建设考评办法,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倒逼机制。 (二)把多方聚财作为头等大事,努力提高保障能力。继续牢固树立“大收入、大融资、大争取”观念,通盘布局,紧抓不放,不断提高政府保障能力。一是改善收入结构质量。围绕财政持续健康发展,把调结构、提质量作为聚财增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坚持“两个高于”、提高“两个比重”的要求,下大力气加强工商税收特别是主体税收的征管,以优质税收的快增长带动财政收入结构改善、质量提高。进一步加强税源调研分析,加快完善财税库银联网系统,实现部门之间税源信息共享,实时监控税源动态变化;继续坚持以查促管、以查促收,探索建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部门联合执法等常态化检查机制,每年突出一个重点,检查一批企业,增加一块税收;充分利用征管的因素、技术的手段,大力支持征管部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专业化、精细化。依法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征管激励约束机制,拓宽财政增收渠道。二是提升融资保障能力。加大政府融资力度,在继续实行存贷挂钩、以存引贷,强化信贷融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产资源,壮大平台资产规模,优化平台资产结构,为申报发行3期泰债做好准备;继续探索通过BT、BT、资产证券化等模式,开辟政府融资新渠道。深入推进市级总平台转型,在管好用好两支创投基金的基础上,加快组建融资租赁公司,以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财政偿债资金规模,完善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等机制,确保政府债务借得来、控得住、用得好、还得上。三是继续抓好对上争取。在分类梳理好、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动向,超前谋划,认真测算,主动对接,努力争取上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进一步缓解基层财政压力。 (三)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宗旨,努力保障重点支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的用财理念,突出重点、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和实事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城乡发展,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和实事建设,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围绕居民有稳定收入、孩子有幸福教育、生活有好的保障等六方面的任务,继续认真落实扶持就业的财税政策,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继续提高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优化特殊教育布局,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支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福利事业发展;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支持重大疾病防控;拓宽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渠道,认真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建设进度;继续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和文化事业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二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对现代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民生工程和公共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强村固基”工程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同时,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发展潜力,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示范镇、新农村社区等建设,使更多农民转为市民,促进持续增收,释放消费潜力。三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泰安,支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等活动。另外,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将更多资金投入社会发展领域。 (四)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努力提升理财水平。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完善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适当提高市级财政调控能力;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对财政拨款200万元以上的投资发展类项目,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并把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二是积极应对税制改革。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改革动向,加强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及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改革的前瞻性研究,未雨绸缪、主动应对。尤其是高度关注“营改增”试点扩面、行业扩围动向,深入调研、测算对接、做好准备,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三是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两个同步”的要求,强化财政的收入分配调节职能,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稳步提高企业离退休职工待遇和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进一步深化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四是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市直行政企事业单位国有土地产权专项检查,为优化配置、盘活资产奠定基础。同时,严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预决算公开。大力加强“两基”建设,重点提升乡镇基层财政监管能力;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加快构建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各位代表,2015年全市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按照市委总体部署和要求,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奋力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局长在人代会上预决算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