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区域可持续发展1.ppt

    • 资源ID:2278681       资源大小:4.61M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可持续发展1.ppt

    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讲人:王 卫河北师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引论什么是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结构变化)社会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人地和谐),引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地位,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识。2002年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再次强调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中国政府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4年中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1990年代以来成为国内外自然与社会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领域。,引论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对象: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吴传钧,1994);地球表层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时空分异规律、动力学机制(国家基金委,2005)。Geography is the science of place and space.Geographers ask where things are loc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why they are located where they are,how places differ from one another,and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the environment.(AAG),引论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科研重点:地球表层系统动力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机理中学地理教育: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国家地理课程标准,2002)Declaration on Geographical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GU070730)The Contribution of Geography to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Criteria for Developing Geographical Curricula for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引论可持续发展课程要求,课程内容结构: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概述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第三章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第四章 消除贫困与社会公平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与承载力第六章 全球环境变化第七章 环境-经济核算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监测与评价,引论可持续发展课程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伦理观;了解国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掌握可持续发展关键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特别是运用上述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课堂讨论成绩占10;课程论文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50。,推荐参考书:,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概述,1可持续发展的产生 2可持续发展伦理观3 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原则4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战略动态,1可持续发展的产生,一、人地矛盾的历史演进 二、可持续发展产生的重大事件,一、人地矛盾的历史演进,古代人地矛盾基本特征:主要驱动力为不合理土地利用,以人口与食物矛盾为特征,严重程度高,主要发生在生态脆弱地区,空间尺度较小且分布分散。代表性事件:两河文明(公元前7000-1800年)的消失玛雅文明(公元前2500-900年)的消失中国(公元前200年-)丝绸之路沿线的沙漠化罗马帝国(公元前50年-公元450年)北非的荒漠化和农业生态系统活力的丧失,两河文明的消失,玛雅文明的消失,中国丝绸之路沿线的沙漠化,罗马帝国北非的荒漠化和农业生态系统活力的丧失,一、人地矛盾的历史演进,西方工业化早期的人地矛盾基本特征:主要驱动力为工业生产方式+不合理土地利用,以人类健康与工业污染和人类生存与生态系统健康的矛盾为特征;严重程度较古代低,但矛盾类型增加;空间尺度较小且分布分散。代表性事件:德国和日本(1800-1900年)工业化学品对淡水系统的毒害。澳大利亚与新西兰(1800年)岛屿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入侵物种的扩散。北美(1800年)生境的转变以及无限制地猎杀野生动物。美国和加拿大(1900年)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德国和日本工业化学品对淡水系统的毒害,德国的化学工业严重地毒害了莱茵河以至于1765年产量还丰富的鲑鱼到1914年变得十分稀少;1800年代日本最重要的铜矿将矿渣倒入渡良濑川,熔炉中的硫酸污染了河水,导致数干公顷的森林和植被死亡,鱼类和禽鸟死亡,当地居民生病,1890年代该地区的人口出生率降至死亡率以下。,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岛屿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入侵物种的扩散,在欧洲人到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前,那里没有有蹄类动物,在100年内那里有了数以百万计的牛羊,放牧牲畜的急剧增长消灭了许多当地草种;许多鸟类不会飞行,成为入侵者唾手可得的猎物,导致鸟类灭绝。使得岛屿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北美生境的转变与丧失以及无限制地猎杀野生动物,到19世纪末,成群的北美野牛遭到猎杀,总数大概达到5000万头,致使其濒临灭绝;19世纪时为了支持工业化经济主要在照明和润滑方面对鲸油的大量需求,大量的鲸鱼遭到捕杀,20世纪末北美西北沿岸的鲸鱼种群濒临灭绝。,美国和加拿大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平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垦,种植了新型的抗旱小麦,具有保护作用的原始草皮被破坏,1930年代的干旱使强烈而持久的风暴刮走了大量干燥的土壤(黑风暴)。,一、人地矛盾的历史演进,现代人地矛盾基本特征:主要驱动力为人口规模扩大+现代经济规模扩大+传统经济规模扩大;自农业文明以来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人地矛盾并存;严重程度前所未有;空间尺度从局地到全球。,主要表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普遍出现了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并在高消费模式下消耗了全球绝大部分自然资源,加剧了自然资源供给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发展中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对可再生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引发了森林锐减、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等资源退化问题;同时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国家正在重复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之路。,主要表现:,世界各国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退化等区域性问题,引发了人们始料不及的全球环境变化,出现了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态系统退化等全球性问题,大大增加了人类生存环境安全的风险。,二、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主要事件,人口原理(1798)寂静的春天(1962)增长的极限(1971)人类环境宣言(1972)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地位:从科学层面对人地矛盾进行系统论证的第一人。论点: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论证:在自然法则和道德制度的双重作用下,人口数量的增长仍然是几何增长;由于自然界提供的土地数量是固定的,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粮食生产不能按几何级数增长。,结论: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从狩猎、游牧阶段的历史看,贫困和罪恶(战争、瘟疫等)是最终抑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数量与食物供给之间平衡的普遍方式。,寂静的春天的早期反思,作者通过对污染物富集、迁移、转化的描写,阐明了人类同海洋、大气、河流、土壤、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揭示了污染对生态与环境系统的影响。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弊病进行系统反思的第一人。,增长的极限的“严肃忧虑”,论点:人口与经济增长肯定会遇到资源环境的极限,导致增长的极限。论证: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历史数据构建了由人口、资源、粮食、工业、污染五大要素构成的世界模型,并考虑到科技进步因子,进行灵敏度分析。结论:增长的极限总会出现;解决方案零增长。,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关于环境问题的7项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向全球呼吁:现在已经到达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由于无知或不关心,我们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和幸福所依赖的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害。反之,有了比较充分的知识和采取比较明智的行动,我们可能使自己和后代在一个比较符合人类需要和希望的环境中过着较好的生活。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的事务议程。促成了“6.5世界环境日”的诞生和UNEP的建立。,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在总结“环境对经济的反作用”和“环境与发展的相互依赖”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把人们从单纯考虑环境保护引导到把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切实结合起来。为世界环发大会召开做好了理论准备。,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人类迈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步。,2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一、环境伦理观的演进。二、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一、环境伦理观的演进,中国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西方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地球整体主义生命中心主义代际均等的伦理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gu)不入洿(wu)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吕氏春秋:“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sou)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中国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西方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人是宇宙的中心;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根据人类价值和经验解释或认知世界。伦理规范:主张和赞成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主张人类有权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好恶处置和变更自然。,地球整体主义(李奥波德),伦理观:不仅生命体具有内在的价值,包括土地、岩石和自然景观在内的整个自然界都有其“固有的价值”和“权利”。均应看成和人一样,得到尊重。特点:把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视为最高的善。它并不把道德地位直接赋予植物、动物、土壤和水这类存在物。认为共同体本身的“利益”才是确定其构成部分的相对价值的标准,是裁定各个部分的相互冲突的尺度。,生命中心主义(P泰勒),伦理观:所有的自然生物都拥有自己的利益,凡拥有自己利益的实体,都拥有天赋价值。应把该实体视为应获得道德关怀的顾客,人类应尊重它。人是地球生物共同体的成员;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人并非天生就比其他生物优越。伦理规范:自卫原则。对称原则。分配正义原则。最小错误原则。补偿正义原则。,代际均等的伦理观(新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人类对自然界的道德义务,最终都源于人类各成员相互间所应承担的义务。在享有自然资源与拥有良好的环境上,我们的子孙后代与当代人具有同等的权利。伦理规范:从子孙后代权益考虑,当代人应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然环境得到保护。进步意义:把道德关怀的边界从当代人扩展到了后代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争论核心:自然界是否拥有道德身份?关键问题:人类中心主义应当对人地矛盾激化承担伦理责任;非人类中心主义存在逻辑盲点。环境伦理学现状:多元性与实用主义。,二、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尊重与善待自然种际公平(1)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2)尊重生态的和谐与稳定(3)顺应自然的生活:最小伤害原则对自然界的伤害降到最小对称原则不以非基本利益伤害其他生命基本利益分配公正原则给其他生命留有生存空间公正补偿原则对自然界的伤害应予以补偿,二、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人际与区际公平(1)正义与公正原则:克服人地关系中的人际间“外部性”(2)权利平等原则:消除资源与环境消费上的不平等(3)合作原则:通过合作消除国际间“外部性”,二、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着眼当前并关怀未来代际公平(1)责任原则:在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上当代人对后代人负责(2)节约原则: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3)慎行原则:防止科学技术的负效应,3 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定义二、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定义,概念的由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委托下,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于1980年推出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1年该联盟又推出了保护地球这一重要文献,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作了阐述。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一、可持续发展定义,布伦特兰的经典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s”它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加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一、可持续发展定义,解析:地球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其限制性与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状况紧密相关。显现表达了环境与发展的代际公平原则。隐含表达了环境与发展的区际公平原则。通俗表达:在人地和谐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人地和谐相统一的发展。,一、可持续发展定义,其他代表性定义:从生态学视角的定义:寻找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环境的持续性达到最大。从经济学视角的定义: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该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从社会学视角的定义:在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蕴含能力的前提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一、可持续发展定义,其他代表性定义:从技术属性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转向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地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从区域属性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均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二、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范围:代内(人际与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内涵:公平享有资源权、环境权和发展权。要求:当代穷人和富人、穷国和富国要公平享有资源权、环境权和发展权,具体体现为消除贫困、改变高消费模式和防止污染转移等;后代人和当代人要公平享有资源权、环境权和发展权,具体体现为防止资源环境退化等。,二、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持续性原则:承认地球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改变现存的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状况对地球有限承载力的破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根据地球承载能力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确定自身的消耗标准,而不是盲目地、过度地生产和消费。,二、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全球的共同行动,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因此,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至关重要。根据各国的发展进程,应承担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4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展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展,一、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展,里约宣言与全球21世纪议程(1992)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执行计划(2002),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7条原则),发展原则:人类处于普遍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同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为了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环境与发展方面的需要,必须求取发展的权利。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人地协调原则: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采取预防措施。不得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对于拟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活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区际公平原则:各国拥有开发本国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 在环境方面最易受伤害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应受到优先考虑。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行动,也应着眼于所有国家的利益和需要,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各国应当合作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一些国家所实施的标准对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不适当的,也许会使它们承担不必要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为环境目的而采取的贸易政策措施,不应该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任意或无理歧视的手段或伪装的限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制定关于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对其管辖外的地区造成的环境损害的不利影响的责任和赔偿的国际法律考虑到污染者应承担污染费用的观点,国家当局应该努力促使内部负担环境费用,而不歪曲国际贸易和投资各国应将可能对他国环境产生突发的有害影响的任何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通知这些国家公众参与原则(妇女、青年、土著居民、地方社区等),全球21世纪议程,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和有关的国内政策;消除贫困;改变消费方式;人口动态和可持续能力;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纳入决策过程。,全球21世纪议程,资源保护与管理:保护大气层;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制止砍伐森林;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防沙治旱;脆弱生态系统的管理可持续的山区发展;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生物技术的环境无害管理;,全球21世纪议程,保护大洋和各种海洋,包括封闭和半封闭及沿海区,并保护、合理利用和开发其生物资源;保护淡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有毒化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固体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对放射性废料实行安全和环境无害化管理。,全球21世纪议程,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促进妇女可持续的公平的发展;青年和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确认和加强土著人民及其社区的作用;加强非政府组织作为可持续发展合作者的作用;支持21世纪议程的地方当局的倡议;加强工人及工会的作用;加强工商界的作用;加强科学和技术界的作用;加强农民的作用。,全球21世纪议程,实施手段:财政资源及其机制;环境无害化(和安全化)技术的转让、合作和能力建设;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促进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国家机制与国际合作;国际体制安排。,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卓有成效:饥饿和贫困人群减少,营养水平提高;社会领域问题不少:人口数量继续增长,收入不平等问题明显;资源领域状况恶化:耕地开垦趋近极限,水资源短缺趋重,森林退化,能源紧张加剧;环境领域状况恶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加剧并威胁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经济贫困和受饥饿影响问题趋于减缓,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东亚经济增长迅速,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食物生产、消费、贸易均呈增长趋势,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收入不平等问题依然严重,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可耕地数量成为食物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耕地扩张威胁其他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水资源需求量迅速增长,农业用水仍然是用水大户。,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森林面积继续减少,农业扩张是森林减少的主要驱动力,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化石能源仍然是主体能源,可再生能源比例仍然很小,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发展中国家对传统生物质能有很强依赖,利用方式对健康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化石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持续增加,发达国家人均化石能源消费及CO2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10倍以上,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美国成为京都议定书实施的最大障碍,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自然保护区面积呈增加趋势,但与最低安全标准尚有距离。,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发展中国家不安全饮用水人数呈下降趋势,仍存在较严重的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生活环境恶劣,贫穷国家与环境有关的传染病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十年进展,空气污染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城市空气污染随发展水平提高而下降,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执行计划,消除贫困 最迟在2015 年使每天收入1 美元以下的人口比例、和挨饿的人以及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各国应重点在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方式管理、清洁生产、能源利用、交通体系建设、产品循环利用等领域采取措施。,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执行计划,保护和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 主要关注水资源、海岸带及海洋资源、脆弱生态系统及灾害管理、全球变化、土地及农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将包括最弱势群体的健康关切问题纳入各项消除贫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方案;至迟在2015 年,以2000 年时的比率为基准,将婴儿和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将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评估健康和环境之间的联系,运用所获知识制订更有效的国家和区域政策,以应对环境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二、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展,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可持续发展进展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纲要,中国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可持续发展立法与实施;费用与资金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团体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及健康;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中国21世纪议程,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与交通、通讯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消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土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荒漠化防治;保护大气层;固体废物的无害化管理。,中国可持续发展进展,基本特征:经济发展迅速,实力明显增强,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消除贫困显著,但发展压力十分巨大。社会领域发展总体水平提高,但人口压力继续增加,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继续拉大。自然资源状况有所改善,但供给不足问题继续加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成效,但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世界比较(1998),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世界比较(2001),中国贫困人口变化,万元GDP能耗下降,但总量迅速增加。,人口控制取得成效,但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拉大,中国人均自然资源的世界比较,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压力巨大。,中国生态与环境问题分布,2001年中国七大水系水质(右上)、341个城市大气质量(左上)、近海水质(右下)。,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发展目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通过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差别。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到2010年,全国人口数量控制在14亿以内,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左右,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合理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承载能力,建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和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安全体系。全国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重点地区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基本恢复,农田污染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形成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经济领域: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对工业进行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减少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逐步消除绝对贫困和减少相对贫困,积极稳妥地开展生态移民,减轻生态恶化地区的压力;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步伐;逐步提高进出口商品的环境质量标准,保护人类健康。,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社会领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新型城镇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和完善主要自然灾害以及重大事故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资源利用与保护领域:明确水权,实施流域与区域水资源总量的分配制度,合理调配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实施计划用水与定额用水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鼓励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全面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改善水资源的宏观布局;大力提倡污水再生利用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沿海地区积极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技术。,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资源利用与保护领域:坚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防止耕地质量退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强土地资产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土地使用权市场建设,引导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户承包经营权;改革征地制度;扩大土地遥感监测,逐步完善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资源利用与保护领域:大力发展天然气、水电、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发展清洁燃料公共汽车和电动公共汽车,积极利用国外油气资源,努力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清洁利用煤炭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强化能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沼气、节能灶、太阳能、风能等,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改善能源布局。,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域: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与安全评估技术和标准体系,形成国家级、区域级、保护区等多层次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采用遥感和地面监测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森林、草地、湿地、农田、自然保护区、沙漠、水土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大型生态建设工程、重点资源开发区及土地利用变化等进行有效监测与管理,对严重突发污染事故和海上赤潮、石油污染、沙尘暴等灾害进行应急跟踪监测;建立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及预警预报系统。,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域: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及青藏高原的重要天然湿地,西南、东北以及西北荒漠地区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原生生态系统保存较好且生态敏感区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建立一批质量高、有实效的自然保护区。在江河源区,长江、黄河和松花江等流域重要湿地,塔里木河、黑河等内陆河流域,南方红壤丘陵区、黄土高原、北方土石山区,农牧交错区、干旱草原地区、近海重要渔业水域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域:加大对农业野生生物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农业野生生物原生地保护示范区或保护点;健全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体系,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检测、评价及预警系统;创建各类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及品牌。按现代化城市的标准,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和较大面积的城市周边生态保护区域;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环境保护领域: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富营养化湖泊治理、面源污染控制;实行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一些行业推行污水零排放;强化海洋污染及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控制致酸物质、有毒有害工业气体排放,防治酸雨、可吸入颗粒物、光化学烟雾和室内空气污染。整合城市交通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公共交通优先的路网系统,控制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大力加强环保中介、环保技术和工程服务。,本章主要参考文献,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教出版社。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UNCSD,21世纪议程。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系列大会重要文件选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工业化引致的结构变化(S.Kuznets and H.Chenery),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人口及劳动力从工业化初期的较快增长到后期的缓慢增长,人均产量快速增长。总要素生产率迅速提高,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三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比重迅速下降,第三产业是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高速经济增长和快速结构变化,伴随高速城市化。各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可持续发展1.ppt)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