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安全标准化培训.ppt

    • 资源ID:2267471       资源大小:174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全标准化培训.ppt

    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介绍,2011年4月26日,安全处,5.1负责人与职责 5.1.1负责人 5.1.1.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作出书面的安全承诺,要向企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和社会公布。1)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对“企业文化”作出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综合的组织管理等手段,使企业的安全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有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安全事务参与、审核与评估、推动与保障。,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从业人员所认同并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与安全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是由众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元素结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最为核心的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源泉。只有从业人员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转化成自觉的行为,才能形成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从而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稳定、良好的状态,最终系统的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问题。,5.1.1.3企业应设置安委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配置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大中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三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的技术负责人;配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并有二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且取得危化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或危化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安全科负责人。危化储存企业必须配备具有化工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二年以上化工行业才能工业经历,且取得危化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或危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安全科负责人。企业用根据生产经营规模大小,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并制定相应的安全职责。企业应建立、健全从安委会或领导小组到基层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并根据安全网络制定各部门及人员的安全职责。,5.1.1.4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会议 企业应有安全会议制度、明确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每月、每季度或每半年召开一次,研究当前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或安全隐患,明确责任部门,具体要求等,部署下一阶段安全工作的重点和要求。会议应形成纪要和记录。发现的问题:在考核中有的企业以安全例会代替安委会或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安全例会一般每天或每周开会,开会的频次、参加人员和要解决问题均不尽相同。5.1.2.2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量化的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企业各级组织应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以保证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企业主要负责人与基层单位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时,应覆盖所有部门。企业负责人应每年与企业所属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签订责任书,不能有遗漏。,1)小型企业职能部门少,一个部门兼有多种职能,在责任书中应履行多种职能下的相关安全责任。2)各级组织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目的不太明确,应根据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制定责任书。根据自己部门的实际将企业的总目标、分解量化以保证企业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3)对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工作不到位,有些企业只有对个人的考核而无对基层单位的考核,以个人考核代替对基层单位考核。考核应有记录,考核结果应与奖惩挂钩。5.1.5安全生产投入及工伤保险 5.1.5.1企业应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自行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06年联合下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业2006478号)明确了安全费用提取标准、范围、使用和管理以及财务监管等方面的管理规定。,企业应建立安全费用管理制度,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按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帐。财企业2006478号文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包括:(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设备设施是指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6)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投入。企业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所需的费用不在安全费用中列支。,企业在建立安全费用收支帐目和统计安全费用投入时,应明确以上规定。5.2.1范围与评价方法 5.2.1.1企业应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准则 1)AQ3013-2008通用规范规定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边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自然灾害等。,企业有新、改扩建项目时,各个建设阶段应履行安监总局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20068号令,通过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安全设施验收评价等评价过程,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进行了风险评价。通过对企业的安全现状评价从人、机、物、法、环等五个方面对风险评价范围的其它方面进行了评价。企业作以上范围的风险评价时,可参照各个阶段的安全评价报告结合实施标准化的实际情况,全面进行风险评价。2)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1)生产工艺系统安全可靠性,包括安全设施;(2)生产装置开、停车过程安全,紧急停车安全;(3)重点部位、关键装置和设施;(4)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区防火、防爆;(5)事故处理系统;(6)停电、停水;(7)其它,合成氨、氯碱行业风险评价范围在相应的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中也给出了明确要求。在对我区部分企业进行标准化考核验收中,发现在评价范围的确定上不全面,仅在某些作业环节上作了风险评价。5.2.1.4确定评价准则 1)通风规范5.2.1.4规定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2)企业制定评价准则应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L(表5.2-10)、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判别准则S(表5.2-11)及风险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度)R(表5.2-12),表5.2-10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L,表5.2-11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表5.2-12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风险评价准则的制定是企业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深入开展标准化工作必须跨越的“障碍”,在企业中决大多数没有拿下这一难点,有的企业干脆没有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有的企业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代替评价准则。风险评价准则是制定衡量风险大小的一个“尺度”,经过对企业各系统、各环节、各部位的评价,对所评价的对象的风险大小给出结论从而建立重大风险、巨大风险清单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评价准则制定的基础工作是制定企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L,共5个等级,从15可能性越来越大,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判别准则,共5个等级,从15严重性越来越大,风险判定准则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后果严重性(S)风险度(R)4 为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等级 R48 为可接受风险等级 R912 为中等风险等级 R1516 为重大风险等级 R2025 为巨大风险等级,5.2.4.1企业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简称SCL)(3)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简称PHA)(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5.2.4.1企业对风险评价提出的隐患项目,下达包括“四定”要求的隐患治理通知书,限期治理,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台帐。5.2.4.2企业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 在考核中,企业能出具隐患治理通知书,但未建立隐患治理台帐,未建立重大隐患项目档案。事故隐患:对风险评价中定为中等以上的风险等级应提出改进/控制措施的项目,为事故隐患项目。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有关事故隐患的规定: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两个定义并不矛盾,第一个定义是从风险评价的角度出发划分为中等以上风险的为隐患项目,因为低于中等风险等级的是可接受风险和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基本不用提出改进/控制措施。第二个定义是从安全标准化的核心要求出发,凡是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均为事故隐患。,企业应建立隐患台帐,台账的格式见表5.2-15表5.2-15隐患项目治理台账单位:年月日,企业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重大隐患项目可以从风险评价确定为巨大风险、重大风险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中,根据生产经营情况选取立项:重大隐患档案内容: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 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5、验收报告5.2.5.1企业应按照GB18218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已被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代替,新标准于2009年3月31日发布,2009年12月1日实施。生产、经营企业应按新标准重新辨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1)新标准取得了生产区和储存区临界量的区别,对一种物质只给出一个临界量。,5.2.5.2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 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是通用规范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包括可燃、有毒气体的浓度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并将信号传至控制室。5.2.5.5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到属地安监部门进行备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1次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的演练。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企业对不同重大危险源编制具有针对性的不同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一年不少于一次的预案演练,做好演练记录备查。对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要进行应急救援的培训,告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采取的应急措施。现场考核时进行抽查、询问对出现紧急情况下的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了解从业人员熟练程度。,5.3.1法律法规 5.3.1.1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管理制度、行业标准,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定期更新。法律、法规、标准是企业管理的依据,企业应建立本单位、各部门、各基层单位适用的法律、法规目录和法律法规库,定期进行更新,保证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是最新有效版本。安全管理部门、机动设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各有关部门负责与其职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识别、获取、跟踪其变化,公司综合部门如办公室负责汇总并归口管理,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清单在考核中,发现(1)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收集不全面。(2)对已有的不能及时更新。应根据已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实施日期及时更新。5.3.2符合性评价 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应按教材例3-4列表进行识别,重点是列出法规条款、法规要求、执行情况、是否符合等栏目。5.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3.3.1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制定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括教材96页中的32种制度。5.3.3.2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5.3.4操作规程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企业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使用前,组织编制新的操作规程。5.3.5企业应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教材113页)5.3.5.1企业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注明生效日期。5.3.5.2企业应及时资质相关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学习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3.5.3企业应保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4.4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5.4.4.1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厂级、车间(工段)级、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企业应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培训教育结果进行效果评价。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试合格后,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企业其他管理人员必须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任职。5.4.4.2企业新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学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证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5.4.6日常安全教育,5.4.6.2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学时、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企业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就是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和基层工作,即“双基”工作,其中基层工作就是指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层面,即车间以下的生产班组。按安全标准化日常安全教育的要求,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并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公司管理部门,基层单位负责人或安全员负责本单位安全活动计划的实施。安全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员每月至少1次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班组活动的形式有学习、讨论、参观、观摩、竞赛等。班组活动的内容:,(1)学习国家和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生产知识;(3)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4)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及应急预案的演练;(5)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比武活动;(6)开展查隐患、反习惯性违章活动;(7)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像;(8)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9)其他安全活动。5.5.3.1企业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管理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规范管理 5.5.3.2企业应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 特种设备管理是个薄弱环节,有些企业只建有特种设备台帐,未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涉及的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和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5.5.5.1企业应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实行企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5.5.5.4企业应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建立企业、管理部门、基层单位及班组监控机制,明确各级组织,各专业职责,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形成记录。1)关键装置: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等工艺条件进行工艺操作的生产装置。重点部位: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装卸台(站)油库、仓库等;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2)对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实行企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制度,建议在联系点设置“定点联系责任牌”,牌上注明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名称、领导干部姓名,这里指的定点联系的领导干部是指企业厂级领导或公司级领导。可能出现的问题:(1)未将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划分出来单独管理,按普通设备管理。(2)未建立企业领导联系点机制,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无“定点联系责任牌”,即使有联系牌,牌上的联系人是维修工、不是厂级领导。(3)对关键装置与特种设备的概念不清,以特种设备的档案代替关键装置档案。5.6.1作业许可 企业应对下列危险性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各种作业许可证中应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安全措施内容:(1)动火作业;(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3)破土作业;(4)临时用电作业;(5)高处作业;(6)断路作业;(7)吊装作业,(8)设备检修作业;(9)抽堵盲板作业;(10)其它危险性作业。在标准化考核验收中,对作业许可管理、企业一般做的较好,在其设置的作业许可证中没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安全对策措施无针对性,有些危险作业尚未设置作业许可证。5.6.5变更 5.6.5.1企业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下列变更程序:(1)变更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书,由专人进行管理。(2)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3)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4)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5.6.5.2企业应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为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避免由于变更失控而引发各类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在考核中企业在变更中存在如下问题(1)变更手续不完善,未完整履行变更申请、变更审批、变更实施和变更验收全过程。(2)对变更产生的风险未做风险分析。(3)有些企业工艺指标变更后超出了原控制范围。5.7.1危险化学品档案 企业应对所有危险化学品,包括产品、原料和中间产品进行普查,建立化学品档案,包括:(1)名称:包括别名、英文名等。(2)存放、生产、使用地点。(3)数量。(4)危险性分类、危规号、包装类别、登记号。(5)安全技术说明书与安全标签。5.7.2化学品分类 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其产品,所有中间产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汇入危险化学品档案。企业应按规定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为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危险化学品造成的事故,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2002年国家经贸委以200235号令下放了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企业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对本企业的化学品进行分类,是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的基础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1)企业的化学品档案不完善,如未给出数量、安全技术说明书。(2)未按国家标准进行分类。5.8.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 5.8.1企业应将本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向当地安监部门申报接受其管理。5.8.2.5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告知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2)每年至少应提供一次卫生部门认可的检测数据,供每年职业危害申报使用。(3)企业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进行检测。在考核打分时,所有企业均未得满分,主要表现为:(1)未按规定的检测周期按时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2)在检测点未将检测结果公布在标识牌。5.9.6.1企业宜按AQ/T9002,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企业均编制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事故应急救援有一定指导作用,与AQ/T9002对照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1)应急救援预案构成要素不完整。(2)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结构不完善。(3)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综合应急预案。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合并编写。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的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和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预案的附件。专项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应急预案体系(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应急工作原则。(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包括:生产经营单位概况、危险源与风险分析。(3)组织机构及职责包括: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包括:危险源监控、预警行动(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和信息的发布程序)、信息报告与处置:a、信息报告与通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b、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c、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5)应急响应包括:响 应分级(明确应急响 应的级别)、响应程序、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条件)应急结束后应明确: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b、需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6)信息发布: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由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7)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程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预案修订。,(8)保障措施包括:通信和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物质装备保障 经费保障 其它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要而确定的其它保障措施如:交通、治安、技术、医疗、后勤保障。(9)培训与演练包括:培训、演练(10)奖惩: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条件的内容(11)附则包括:术语和定义、应急预案备案、维护和更新、制定与解释、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比综合预案内容少但针对性强,主要有:(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2)应急处理基本原则(3)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5)信息报告程序(6)应急处置(7)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比专项预案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主要有:(1)事故特征(2)应急组织与职责(3)应急处置(4)注意事项 5.10.3整改 5.10.3.1企业对安全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间、责任人,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保存相应记录。5.10.3.2企业对检查发现暂时不能整改的问题,应纳入隐患治理计划,并按本规范5.2.4条进行管理。安全检查的问题处理及隐患整改要求 1)按本规范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00716号令)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2)企业应保证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要的资金。3)企业对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或隐患逐项分析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并下达隐患整改指令单。4)整改的相关部门对隐患整改做到“四定”、“三不推”。四定: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三不推:凡班组能整改的不推给工段、工段能整改的不推给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推给上级部门。5)对暂不能整改的隐患,必须采取临时有效的防范措施,限期解决。企业实施安全检查和整改过程中,应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管理环节,安全检查(企业内部检查及上级单位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签发隐患整改指令落实“四定”实施整改限期完成组织验收。对暂不能整改的应有防范措施,限期整改。2、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步骤 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中对安全标准化的建立过程设立6个阶段,即初始评审、策划、培训、实施、自评、改进与提高。,1)初始评审阶段,依据法律、法规及本规范要求,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了解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等基本管理信息,发现差距。企业的主要领导应组织企业各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评估。搞清:(1)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如有无建立安全委员会,成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安全管理培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与规范对照还有哪些未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2)业务流程生产经营所涉及全部工艺过程、工艺设备、设施及工艺参数,特别是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条件下的工艺过程;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剧毒等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油库、仓库等。(3)组织机构,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规模设置哪些管理部门及其相应职能。评审结束,应形成评审报告,了解现状找出差距。为开展标准化工作打下基础。2)策划阶段:针对初始评审的结果,确定建立安全标准化的方案,包括资源配置进度分工;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台帐、档案、记录等,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的目标。(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安全标准化工作,在主要负责人的主持下组建结构合理、精明能干的标准化工作小组。首先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制定标准化实施方案。(2)进行风险分析,确定评价组织(由标准工作小组兼任或吸纳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或聘用咨询单位进行)确定负责人及评价目的、范围、准则和方法。企业应识别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3)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吸纳相关部门,如办公室、安全部、生产动力部、设备部、人力资源部等参加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数据库和服务机构、媒体、网络等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并整理成册,拉出清单。(4)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台账、档案、记录等 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对照通用规范的要求补充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台账、档案、记录等。制度方面有些企业尚 缺:安全生产费用制度、风险评价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等。台账:安全生产费用台账、隐患治理台账、安全设施台账、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台账等。档案:重大隐患项目档案、安全培训教育档案、特种设备、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事故档案等。记录: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定期检查、检验记录、安全培训教育记录、班组安全活动记录、监视和测设备校准维护记录、特种设备检查记录、整改情况验收记录等。,(5)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企业安全生产方针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方向和行动纲领,确定企业的安全生产的职责和绩效总目标。表明了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正式承诺,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承诺。安全生产目标是一个可测量、持续改进的、能够实现的战略目标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目标应该是合理的可实现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应由主要负责人制定和签发。3)培训阶段: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标准化相关内容培训 安全标准化的实施原则应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原则。全员参与、就要求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标准的相关培训。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风险分析、隐患整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均应有从业人员的参加并进行相关内容培训。4)实施阶段:根据策划结果,落实安全标准化的各项要求 按标准化实施方案确定的进度和工作分工、逐步推开,具体、工作可按十个要素有序进行。(1)负责人与职责 由企业负责人签发,发布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经理与分管副经理、与各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车间主任与工段长、工段长与职工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完善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并下放正式文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补充本要素需要制定的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保障制度。(2)风险管理 建立评价组织 确定风险评价目的、范围、方法、准则,并实施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隐患治理,对风险评价评出的隐患项目下达治理通知限期治理。确定企业重大危险源,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3)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数据库。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补充本要素需要制定的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获取及制度评审、修订管理制度。(4)培训教育 制定并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对培训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开展班组安全活动、企业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专职安全员参加班组安全活动不能少于“规范”规定的次数。(5)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 整理、补充建设项目“三同时”材料 严格执行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施台账。按相关要求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施。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补充汇总校准、维护记录。对特种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和档案。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建立、完善企业领导干部联系点管理机制。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及应急预案。(6)作业安全 对危险性作业实施作业许可制度,补充、完善各种危险作业的作业证,作业证设计应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安全措施。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场所,重大危险源现场,施工作业现场按相关要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7)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企业对所有危险化学品进行普查,建立危险化学品档案。,对化学品进行分类。产品属于危化品时,应国家相关标准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采购危险化学品时应向供应商索取一书一签,不采购无一书一签的危险化学品。按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三年后应续期登记,有变化应更新)(8)职业危害 及时、如实向当地安监部门(卫生部门)申报职业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定期检查并记录。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并建立管理台账。(9)事故与应急 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账。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救援队伍、明确职责 配备应急救援器材。按AQ/T9002制定、补充、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0)检查与自评 按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5)自评阶段:应对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完善措施。安全标准化实施告一段落,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组织小组相关人员,对照考核要素根据检查考核与评分办法逐项打分,对实得分小于应得分的条款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完善措施。并编制安全标准化自评报告。6)改进与提高阶段:根据自评的结果,改进安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实施水平和安全绩效。通用规范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化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每年至少完成1个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绩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自评阶段结束,并不意味着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结果,而是又一个标准化动态循环过程的开始,对于自评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实施整改,使安全标准化工作向上一个新的水平。,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安全标准化培训.ppt)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