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 》精品讲稿.ppt

    • 资源ID:2229139       资源大小:634.50KB        全文页数:8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 》精品讲稿.ppt

    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二O一二年十月,目录,一、典型地质灾害的确定 二、地质灾害勘查主要方法 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1、滑坡地质灾害勘技术要求 2、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勘技术要求3、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技术要求四、地质灾害勘查现场管理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一、典型地质灾害的确定,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种类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根据我省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因此,把滑坡(含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三种地质灾害类型确定为典型地质灾害,二、地质灾害勘查主要方法,主要勘查方法有:遥感图像解译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山地工程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模型试验和模拟试验动态监测等,二、地质灾害勘查主要方法,地质灾害勘查工作基本程序(12)接受任务现场踏勘编写设计设计审批开展野外工作(变更设计并报批)接受监督野外验收编写报告及图件成果评审资料归档主管部门验收,二、地质灾害勘查主要方法,勘查阶段划分对应于防治工程的立项、可行性论证、设计和施工等阶段,将地质灾害勘查划分为地质灾害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设计阶段勘查(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施工阶段勘查四个阶段。对于规模较小的或现有资料表明滑体及其周边地质条件较简单的滑坡,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勘查阶段,简化勘查程序,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1、滑坡勘查基本要求(1)立项阶段滑坡调查应以资料、地面调查为主,适当结合测绘与勘查手段,初步查明滑坡的分布滑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及诱发因素等,并对其稳定性初步评估(2)可研阶段:应基本了解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初步查明滑坡的岩(土)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体积、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滑坡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分析滑坡成因,进行稳定性评价,满足制定防治工程方案的地质要求,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1、滑坡勘查基本要求(3)设计阶段应结合防治工程部署,充分利用可研阶段的勘查成果,进行重点勘查重点查明滑坡岩(土)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体积、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工程设计需要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满足工程设计图的地质要求,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2、立项阶段的滑坡调查(1)基本要求(规范)初步查清滑坡区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查清滑坡边界特征、表部特征、内部特征与变形活动特征查清滑坡周边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基本了解滑坡类型、形态与规模、运动形式、形成年代与稳定程度基本了解地下水性质、入渗情况及产流条件对滑坡影响范围,承灾体的易损性及滑坡的危险性进行初步评估重点:确定滑坡是否存在,初步判断其规模的大小、稳定性和可能的经济损失滑坡调查应以资料收集、地面调查为主,适当结合测绘与勘查手段,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2、立项阶段的滑坡调查通过地形地貌及裂缝调查来判断滑坡的周界宏观地形地貌:地面坡度与相对高差、沟谷与平台、鼓丘与洼地、阶地及堆积体等微观地形地貌:滑坡后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前缘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情况;后缘洼地、反坡、台坎、前缘鼓胀、侧缘翻边埂等,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2、立项阶段的滑坡调查滑坡裂缝调查裂缝的分布、长度、宽度、形状、力学属性及组合形态;通过裂缝的组合形态来判断滑坡的周界对建筑物开裂、鼓胀或压缩变形进行调查,现场作出与滑坡的关系判断 滑坡剪出口以下的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经济林、农作物等),以此判断滑坡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3、工程地质测绘(1)测绘范围:应包括后缘壁至前缘剪出口及两侧缘壁之间的整个滑坡,并外延到滑坡可能影响的一定范围。当采用排水工程进行滑坡防治时应对滑坡外围拟设置的地面排水沟或地下廊道洞口等防治工程所在的地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当滑坡危及剪出口下部建筑物或可能对下部河流堵江,测绘应包括危害区的纵向控制性剖面,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2)测绘比例,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3)测绘精度要求 实测地质体的最小宽度一般为相应图上的2mm。对于重要的地质现象可放大或以花纹符号表示;各种界线应在实地结合航片解泽资料勾划,其误差在图上不应2 mm。观测路线或观测点的数置可参照同等比例尺地质工程地质调查的定额。观测路线在图上的间距一般为23cm,观测点的间距一般1-3cm,或图面0.25-1个点/Cm2,其密度不要均匀分布,应按复杂程度适应加密或减稀,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4)工程地质测绘内容地形地貌(宏观和微观)、岩(土)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滑坡裂缝、植被类型、人类工程活动、地表水体调查施工条件调查:场地、工地住房、道路、天然建材、水源等,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到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测绘,主要根据可行性论证推荐的防治方案,开展工程部署区大比例尺测绘地面排水工程:应沿排水沟工程轴线追索进行,内容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以纵剖面图测绘为主,比例尺宜为1:1001:500。地下排水工程:应沿廊道工程轴线追索进行,结合钻探、井探、物探等,测绘纵向剖面图,比例尺宜为1:1001:500。对廊道口应提交进硐工程地质立面图,比例尺宜为1:201:100,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抗滑桩和锚固工程:沿工程布置轴线进行,内容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的测绘。结合钻探、井探和物探等,提交沿工程布置方向的地质剖面图,可测绘工程布置立面图(展示图),并提交工程区轴向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宜为1:2001:500挡墙工程:应沿工程布置轴线进行,包括地形、坡度、滑体结构、滑带的测绘,比例尺宜为1:2501:1000。并提交工程区纵向的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宜为1:501:100,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4、勘探与测试勘探线的布置:勘探线采用主辅剖面法,主勘探线控制主滑轴,在其两侧布置辅助勘探线,不同滑坡单元均应有主勘探线,横向勘探线垂直滑动方向布置且宜布置在滑坡中部至前缘剪出口之间。勘探线上的勘工程由钻探、井探、槽探及物探等点构成,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1)可研阶段的勘探点、线间距主勘探线与辅勘探线间距40100m,纵向勘探线距应小于80m,每条纵勘探线上勘探点不得少于3个,且控制性钻孔不得少于钻孔总数的1/3。主勘探线勘探点一般不宜少于3个,点间距可为4080m。辅勘探线勘探点间距一般为40160m,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2)设计阶段的勘探和测试 应结合地质条件和防治工程方案,对初步勘查阶段的勘探线进行加密勘查勘探点、线间距纵向主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宜加密为4060m,并对纵向辅勘探线适度加密,勘探点间距宜为80120m。横向勘探线重点布置在工程实施部位,勘探点间距宜为40120m,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勘探孔深度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下一层滑面,并进入滑床35m,拟布设抗滑桩或锚索部位的控制性钻孔进入滑床的深度宜大于滑体厚度的1/2,并不小于5m 测试应采取滑带与滑体岩土试样,测试其物理、水理与力学性质指标。在探井、探槽或探硐中,对滑带土应取原状土样。当无法采取原状土样时,可取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样进行重塑样试验,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在设计阶段,选择代表性钻孔应进行注(抽)水试验,以判定滑体的浸湿深度、渗透性变化以及滑坡稳定性当滑坡滑床岩体强度条件复杂,采用锚固工程且参数难以进行类比时,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获取可靠的抗拉拔力和注浆参数当滑坡体结构破碎,注浆量和注浆参数难以进行类比时,宜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提供可靠的注浆参数,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5、滑坡勘查报告立项阶段立项设计文本:序言、地质环境条件(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构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含 可能的损失)及稳定性分析、勘查方案(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作标准、勘查工作部署、主要勘查工作量)、项目组织管理、质量保证措施及工作进度、经费概算、预期成果图件:工程布置平面图、剖面图附件:(可能的话)稳定性计算表,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5、滑坡勘查报告可研阶段文本:序言、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体结构特征、滑带特征、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评价、推力分析、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建议等图件:提供相应的平面图、剖面图、专题图、钻孔柱状图、竖井和探硐展示图、滑体等厚线、地下水等水位线附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测试报告、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滑坡变形监测报告、地球物理勘探报告等,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3、设计阶段勘查报告文本:序言、滑坡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体结构特征、滑带特征、滑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评价、推力分析等。并提供岩(土)体物理力学测试、原位岩士力学试验、设计参数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滑坡变形监测等原始报告和附件附图:结合滑坡防治工程,应专门提交供设计图使用的工程地质图册,包括:各防治单元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探井和探硐展示图及综合工程地质图等图件附件:并提供岩(土)体物理力学测试、原位岩土力学试验、设计参数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滑坡变形监测等原始报告和附件,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滑坡,实例,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目前,没有专门的“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勘查”规范可参考)勘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岩溶塌陷勘查是为岩溶塌陷防治服务的,勘查成果应满足岩溶塌陷防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的需要。通过勘查,查明岩溶塌陷的发育历史和现状、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条件,调查研究其发育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与动态特征,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岩溶塌陷防治工程方案的制定提供地质依据,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岩溶地质条件测绘 测绘范围测绘范围应包括岩溶塌陷现象分布及影响的全部区域,以及塌陷发生的动力因素影响的范围 测绘比例尺测绘比例尺综合考虑塌陷区的规模(I)、塌陷发育的复杂程度(A、B)及其危害性的轻重(C)等因素来确定,一般为1:10001:50000,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在实际工作中,测绘比例尺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塌陷区规模较大,如特大型(I1)或大型(I2)塌陷区中局部有塌陷密集危害严重的重点地段,也可考虑在全区采用1:250001:50000,而在重点地段采用1:1000-1:5000的测绘比例尺,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测绘工作内容(1)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组成要素 气象要素、水文要素、(2)地质环境要素 地形和地貌类 地层岩性:侧重对碳酸盐岩及其他可溶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调查研究,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3)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与地震(4)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岩溶含水层结构、埋藏和分布条件、富水性及水化学特征、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动态变化特征(5)岩溶塌陷调查岩溶塌陷的形态特征与分布、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岩溶塌陷的动力因素、历次塌陷的灾害情况、以往塌陷的治理措施、治理费用及其效果等,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地球物理勘探,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钻探(2)钻孔布置原则钻孔一般按勘探线布置,勘探线应垂直于地形地貌和构造线的方向,并控制不同的地貌单元,岩、土体类型及岩溶发育区(段)勘探线的间距考虑勘查的实际需要和地区的复杂程度,对重点地段一般50200m,对一般地段l001000m。钻孔间距一般50200m,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密或减稀,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钻探(3)钻孔深度的确定 控制性钻孔中占总数1030%,孔深一般100150m,以揭露主要岩溶发育带 一般性钻孔深度,当第四系覆盖层厚度30m时,则应钻入新鲜、完整基岩5m 对于进行电磁波CT的钻孔,其深度应满足探测基岩面以下不小于20m的范围为准 当钻孔揭露规模较大的溶洞或地下河管道,且上述孔深不能满足时,钻孔应加深进入洞底完整基岩3m,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3.2.5 孔内岩、土、水样的采集 岩 样 对于主要岩性类型不小于3组,软弱岩体不少于6组 土 样不同工程地质类型应分层采样,采样间隔25m采样孔数应占钻孔总数的1/51/3每个主要的工程地质类型应有6组以上土样,对于厚度较薄、采样困难但有特殊意义的土层,其采样数量亦不应少于3组 水 样 当钻孔揭露不同含水层时,应在同一钻孔或邻近钻孔中对其分别采样,注意避免采取混含水样 水样点的布置,应能反映岩溶地下水运动的方向上的水质变化及与其它类型地下水和地表水交替发生的水质变异,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野外测试(1)原位测试原位测试的布置每一工程地质分层测试数据不少于6个,对防治的重点地段要增加适当数量的原位测试,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2)示踪试验 示踪试验主要用来查明岩溶洞隙管道之间或不同水点之间的连通情况,有单元示踪和多元示踪,可以在泉与泉(包含地下河进、出口)、泉与钻孔、钻孔与钻孔之间进行,示踪剂有盐类、染料、浮游物类、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微生物类等,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3)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主要布置在下列地段;塌陷密集地段。岩溶地下水主径流带。岩溶水与盖层地下水组成双层含水结构分布的地段。浅层岩溶强烈发育的地段。规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4)钻孔压(注)水试验为了探查岩(土)体的渗透性和裂隙性,取得单位吸水量值等参敛,为评价岩(土)体的渗漏量及渗透稳定性提供依据压(注)水试验数据具有统计规津,因此,对重点地段(如塌陷密集地段,已有或可能受地表水渗漏影响引起塌陷地段、水工建筑地段等)的主要岩(土)类型,其数量不少于6组,一般也不宜少于3组,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5)长期观测及监测预警长观内容降雨量观测、地下水位观测、岩溶泉(地下河口)流量观测、地表水位的观测、抽、排水点观测、地表水集中渗漏点观测、塌陷和地面变形的观测、建筑物下沉、开裂变形位移观测,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报告书提纲 前言(1)勘查的目的与任务。(2)勘查区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3)前人工作程度。(4)勘查工作过程:包括勘查项目、技术手段及工作量、人员组成、经历时间、提交的成果资料。(5)勘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章 岩溶塌陷的环境地质条件(1)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2)地质构造概况:包括基岩与第四系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与新构造运动特征等(3)岩溶与水文地质概况:包括岩溶发育与分布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等,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报告书提纲 第2章 岩溶塌陷的发育现状及危害性(1)岩溶塌陷的成因与类型(2)岩溶塌陷的发育过程与分布现状(3)岩溶塌陷的形态特征(4)岩溶塌陷的时空动态特征(5)岩溶塌陷的危害性:包括人员伤亡、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第3章 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与典型实例解剖(1)岩溶发育特征与岩溶发育程度分区(2)第四系岩性结构特征与第四系厚度变化(3)岩溶水文地质结构与补迳排条件:包括水文地质单元及岩溶水系统分布,主迳流带位置及水动力特征,岩溶地下水位及其与基岩面关系,第四系“天窗”发育与分布特征及其与岩溶地下水的水力联系(4)岩溶塌陷的地质模式及其分布(5)典型实例解剖,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报告书提纲第4章 岩溶塌陷的动力因素(1)自然动力因素对塌陷的影响,包括气候、水文等因素。(2)人为动力因索的影响,包括抽、排水、人为渗漏、爆破振动等因素。第5章 岩溶塌陷的模拟试验及塌陷机理分析(1)岩溶塌陷的模拟试验。(2)土层的渗透变形试验。(3)塌陷的机理及临界条件。第6章 岩溶塌陷的评价和预测(1)地质分析的定性评价。(2)半定量评价如有条件可应用GIS方法。(3)综合评价预测,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报告书提纲第7章 岩溶塌陷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系统(1)监测预报系统(2)预警系统第8章 岩溶塌陷防治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及防治措施建议(1)防治方案及其可行性(2)防治措施建议(3)结论与建议,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附图件(1)基岩地质图(2)第四系岩性结构及厚度分布图(3)岩溶水文地质图(4)岩溶塌陷发育现状图(5)碳酸盐岩层组类型及岩溶发育程度分区图(6)地貌及岩溶塌陷(包括土洞)分布图(7)岩溶地下水及第四系潜水不同季节等水位线图(8)地下水开发利用及降落漏斗分布图。(9)岩溶塌陷评价预测分区图(10)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规划图(11)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分区图或形成模式分布图(12)岩溶塌陷与第四系岩性结构、厚度、岩溶发育深度,构造、地下水位、含水层结构等关系的单因素分析图(表)等等上述内容图件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或归并,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岩溶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勘查实例 湖南宁乡大成桥地区地面塌陷地质勘查,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泥石流勘查目的泥石流勘查的目的是查明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危害,为泥石流防治方案的选择和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摸清环境条件、算好水沙账、提出防治方案)对于泥石流勘查与其他地质灾害勘查略有不同,泥石流勘查首先一般进行进行泥石流调查,初步判断泥石流沟(含潜在泥石流沟)是否须进行工程治理,若不希进行治理,则只进行到泥石流调查阶段就结束;对经调查确认需进行工程治理的泥石流沟,则进行泥石流勘查,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勘查工作阶段划分泥石流勘查分为调查、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等4个阶段勘查。必要时,进行应急治理勘查工作,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一)泥石流调查 自然地理调查 地形:量测流域形状、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沟床比降、流域高差、谷(山)坡坡度、沟谷纵横断面形状、水系结构和沟谷密度等地形要素气象、水文植被与土壤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不良地质体与松散固体物质(调查流域内不良地质体与松散固体物源的位置、储量和补给形式),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人为活动调查 人类活动、水土流失、弃土弃渣、水利工程泥石流活动性、险情、灾情调查泥石流特征引发因素既有防治工程危害性危害形式危害程度,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可研阶段泥石流勘查 1、工程地质测绘(1)遥感解译:从卫星图象和航空象片解译泥石流的区域性宏观分布、地貌和地质条件、新构造活动条件及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植被情况、人文现象及其它 2、地质地貌测绘对全流域及沟口以下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调绘与泥石流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质地貌要素测绘方法以沿沟追索、实测和填绘剖面为主,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对选出的泥石流防护坝适宜坝址,进行详细勘查对高坝(格栅坝1015m,拦砂坝1530m),勘查范围以坝轴线为中线,上下游各100m;对低坝(格栅坝10m,拦砂坝15m)及丁坝,勘查范围以坝轴线为中线,上游50100m,下游2050m。测绘比例尺1:1001:200,若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应视具体情况,适当扩大范围。对可能拟建的堤、渠、槽等线性工程,勘查范围为轴线两侧各100m。勘查比例尺要求:平面图比例尺1:500-1:1000,断面图比例尺1:50-1:100,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水文测绘暴雨洪水、溃决洪水、冰雪消融洪水泥石流体勘查泥痕测绘、泥石流流体试验(浆体重度测定、粒度分析)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计算 流速 流量(形态调查法、雨洪法),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QcWcVc 形态调查法 式中:Wc 泥石流过流断面面积(m2)Vc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ms)QC=(1十)QBDC 雨洪法 式中:QC 频率为P的泥石流洪峰值流量(m3s);QB 频率为P的暴雨洪水设计流量(m3s);(1十)泥石流中由含沙量变化而引起的流量修正系数(C-B)/(H c)(225)C泥石流重度(t/m3);B 清水的重度(t/m3);H 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t/m3);Dc泥石流堵塞系数,可查经验表,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冲击力计算泥石流体整体冲击压力计算公式 F c/g Vc2sin)式中:F泥石流体整体冲击压力(Pa)c泥石流重度(t/m3)g重力加速度(ms2)建筑物受力面与泥石流冲击力方向的夹角()建筑物形状系数:圆形建筑物1.0,矩形建筑物1.33,方形建筑物:1.47,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泥石流的弯道超高 h1=2.3Vc2/glg(R2/R1)式中:h1 弯道超高(m)Vc 泥石流流速(m/s)R2 凹岸曲率半径(m)R1 凸岸曲率半径(m),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堆积物试验:通过调查、实验,确定泥石流堆积物的固体颗粒比重、土体重度、颗粒级配、天然含水量、界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压缩系数、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等参数,供治理工程比选和设计使用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测绘 工程治理区实测剖面至少按一纵三横控制 重点区应有1-3个探槽或探坑(井)控制,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二)勘探试验 钻探主勘探线孔距以能控制沟槽起伏和基岩构造线,间距一般30-50m。若松散堆积层深厚不必揭穿其厚度时,孔深应是设计建筑物最大高度的0.5-1.5倍;基岩浅埋时,孔深应进入基岩弱风化层不小于5m物探在施工条件较差、难以布置或不必布置钻探工程的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可布置1-2条物探剖面,对松散堆积层的岩性、厚度、分层、基岩面深度及起伏进行推断,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坑槽探 结合钻探和物探工程,在重点地段布置一定探坑或探槽,揭露泥石流在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不同部位的物质沉积规律和粒度级配变化;了解松散层岩性、结构、厚度和基岩岩性、结构、风化程度及节理裂隙发育状况;现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原状岩、土试样试验对坝高超过10m以上的实体拦挡工程宜进行抽水或注水试验,获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在孔内或坑槽内采取岩样、土样和水样,进行分析测试,获取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水样一般只做简分析,为拟建防治工程则应增加侵蚀性测定内容,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设计阶段的勘查设计阶段勘查主要结合防治工程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定点勘查或补充勘查,提供工程设计所需的泥石流特征参数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勘查范围:对高坝(格栅坝10-15m,拦沙坝15-30m),勘查范围以坝轴线为中线,上下游各100m;低坝(格栅坝10m,拦沙坝15m)及丁坝,勘查至上游50-100m,下游20-50m。对堤、渠、槽等线性排导工程,勘查范围为轴线两侧最高洪水位以上510m,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工程地质测绘(1)根据选定的防治工程方案,开展工程部署区大比例尺测绘(2)拦挡工程及堤、渠、槽等线性排导工程测绘应沿轴线进行。拦挡工程的测绘比例尺为1:100-1:200,排导工程的比例尺为1:500-1:1000。为满足库容计算的需要,拦挡工程尚须测制淤积区1:1000的地形图(3)测绘内容主要是防治工程区域及其外围的地形地貌、岩性结构、松散堆积层成因类型、厚度及斜坡稳定性等。同时结合钻探、物探和坑槽探成果,沿工程轴线实测工程地质剖面 对于较长的排导工程,尚应提供不同地段的横剖面图,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4)停淤场的测绘重点是停淤场形态特征、面积及最大可能停淤量、地表水系等。另应结合勘探资料,实测纵横剖面(1:200-1:500)勘探试验(1)勘探线沿防治工程主轴线布置,原则上孔距20-30m,每条勘探线的钻孔、探坑数不低于2个。遇特殊情况可作适当调整(3)试验 采取岩土试样,测定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施工钻孔应进行注(抽)水试验,提供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布设为水位动态观测孔,并延续至工程竣工后,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可研阶段泥石流勘查报告 正文:序言,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泥石流的成因、类型、规模、活动特征、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泥石流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和计算结果,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比选及建议图件:平面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坑槽探展示图、附件:岩土物理力学测试报告、地球物理勘探报告和泥石流监测成果等,三、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要求泥石流,设计阶段泥石流勘查报告正文:序言,泥石流流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泥石流活动特征、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泥石流治理工程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治理工程地基及边坡的稳定性,泥石流特征值的确定及其确定方法等图件:结合泥石流治理工程,提交供设计使用的工程地质图册,包括各治理单元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及坑槽探展示图等附件:并提供岩(土)体物理力学测试、原位测试、设计参数和各种监测的资料及附件,四、地质灾害勘查现场管理,1 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计划书对于大型地质灾害勘察项目,在接受任务后,在正式开展工作前应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计划书,对于没有提交正式设计书的还应提交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应报委托单位、监理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如当地国土局),四、地质灾害勘查现场管理,施工组织计划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设计方案及设计工作量、勘查外业实施方案(资料收集整理、地形测量、水工环测绘、物探、勘探、抽水试验、地表与地下水水动态监测、试验与测试)勘查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计划)、仪器设备配备计划、总体工作进度计划等附图:xxx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施工平面布置图,四、地质灾害勘查现场管理,2、现场管理(1)人员管理(现场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一般需根据项目规模大小来组建勘查项目部,项目部下设若干个技术小组一般包括:综合组、测量组、测绘组、物探组、钻探与野外试验组、动态监测组、后勤组(机械设备、发电)等。各技术组应配备1名负责人及若干个组员。对于项目规模较小的,机构设置可以简化或合并,四、地质灾害勘查现场管理,(2)设备管理(准备好拟投入的仪器设备)一般灾害勘查项目须投入的仪器有许多,应根据勘查内容来确定,具体可有:地形测量仪器地质测绘仪器物探仪器钻探设备现场测试设备抽水试验设备交通工具:后备设备:如发电机,四、地质灾害勘查现场管理,(3)进度管理制定进度计划严格执行所制定的进度计划,实时过程检查,发现影响进度的因素及时处理或调整(4)成本管理(5)质量管理事前控制:技术交底、上岗培训事中控制:分项工程、重点环节、分部工程 监理事后控制:野外验收、竣工验收、成果提交、档案资料,四、地质灾害勘查现场管理,(6)组织协调 包括:人际关系协调组织关系协调供求关系协调配合关系协调约束关系的协调,四、地质灾害勘查现场管理,(7)安全管理制定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组织体系及相应的责任体系(如专职安全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采用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开展安全防护和安全施工研究加强安全检查和考核,四、地质灾害勘查现场管理,(8)施工现场管理合理规划施工用地科学地进行施工总平面设计按施工阶段及时合理调整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加强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检查建立文明的施工现场及时清场转移,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写的主要程序1、资料验收对于中型以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其工作程度和主要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检查或现场验收,经过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编写勘查报告的程序。野外工作结束前的地质成果检查验收,分为自检和野外验收。自检:由勘查单位自行组织进行。自检包括自检、互检和抽检,自检和互检的数量为100%,抽检的数量不得少于30%。野外验收:由任务下达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主持,按勘查灾种的类型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到现场进行验收。(在验收通过前,钻孔岩芯、山地工程关键地质露头应保留完整。原始资料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应提出初步分析结果。),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2)确定报告提纲,进行任务分工首先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的报告提纲(含图、表)确定报告的基本内容,然后根据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和勘查现场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规范规定的提纲进行补充,最终确定报告编写提纲结合考虑技术人员的技术特长及其在勘查现场所承担的工作内容进行任务分工,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3)编写的主要程序(l)对外业和实验资料进行系统归类、制表和装订,录录入电脑,编制一些常规成果图表(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等,应进行修改校正,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3)编绘勘探(钻孔、浅井、硐探等)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4)系统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5)在较大的勘查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统计、计算。(6)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如三维立体图、各种等深线图、等高线图等),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2 编写勘查报告地质灾害勘查报告属于生产性报告,在章节安排上必须按照规范(或技术要求)规定的报告提纲(包括关键性用词)编排。并对照各章节的具体要求组织素材,编写报告。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灾种),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相关的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都有明确规定,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勘查报告编制要点 可研阶段报告的重点: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滑坡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体形态特征(包括结构特征、滑带特征、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推力分析、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建议,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设计阶段报告的重点是在可研阶段报告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岩(土)体物理力学测试、原位岩士力学试验、设计参数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滑坡变形监测等原始报告和附(包括:各防治单元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探井和探硐展示图及综合工程地质图等图件),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3 加强综合研究,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3 加强综合研究,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作为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提高综合知识技能,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熟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只要多于多学,善于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就能逐步地编写好每一份勘察报告,五、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编制,高桥、大跨,

    注意事项

    本文(《典型地质灾害勘查技术 》精品讲稿.ppt)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