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

    • 资源ID:2220059       资源大小:2.12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

    中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1、中医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中医的生理学:脏腑经络气血津精理论3、中医的病理学:病因病机理论4、中医的诊疗学:辨证与治则,本节的主要内容:,1、中医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2、中医学的发展简史 内经、伤寒论、代表医家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辨证论治,绪 论,一、中医学概念:是产生于中国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诊治、养生等,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学科属性:自然科学古代解剖生理学 哲 学精气/阴阳/五行 社会科学传统文化,综合体,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以上四大经典标志着中医理、法、方、药学术体系的建立。,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 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 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理论为医学基础 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2、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三、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起源(原始社会 夏商周),神农,黄帝,伏羲,误食植物认识药物受伤包扎外治疗法烤火疗伤灸法起源,最早的医疗器械:砭石砭针骨针铜针银针现代针具、手术刀,西汉金银医针,针刀,哲学思想:八卦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精气、阴阳、五行整体观,2、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春秋战国 秦汉)(1)黄帝内经,记录黄帝与属下医官(主要是歧伯)的问答,讨论生老病死,防治养生等原理。,经常道、规范,歧黄之术:是后世出于对黄帝、歧伯的尊崇,以歧黄之术代指中医医术,同时强调了黄帝内经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帝内经包括两部分:素问阴阳五行、脏腑理论等 灵枢经络腧穴、行针治疗等,黄帝内经的意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经验积累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2)难经 内容:涉及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意义: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补充了内经不足,确立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师从长桑君,(3)伤寒杂病论,东汉医圣:张机,字仲景,分两部分:伤寒论 以六经论伤寒 金匮要略以脏腑辨杂病,意义:创立了辨证论治理论,是第一部临床学 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4)神农本草经,意义: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书于汉魏,托名神农。收药365种,集东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3、发展(晋清)晋、脉经王叔和最早的脉诊专著;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最早的针灸专著;,隋、诸病源侯论巢元方 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侯学专著;,唐、千金方孙思邈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无择创三因学说,金元四大家:A、刘完素(河间):“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火热论寒凉派,B、张从正(子和):“邪去则正安”攻邪论攻邪派,C、李杲(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论补土派,D、朱震亨(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论滋阴派,明代:赵献可、张介宾 创命门学说 吴又可温疫论创戾气学说,清代: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创三焦辨证,温病学说,四、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 本义:指事物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事物自身各部分 事物与事物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内外环境是一个整体,中医的“整体观”内涵:,指导意义“整体观”作为中医的一种主要思维方 法,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辨证、治 疗、养生等各方面。,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生理 五脏一体观: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系统构成一个整体(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经络)形神一体观:脏腑经络气血与精神思想构成一个整体,(2)病理:体现在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上。局部局部:如肝病眼疾、头疼 整体:如脾胃病全身气血亏虚,“有诸内者,必形诸外”,(3)诊断:五色诊、舌诊、脉诊,皆由外知内,由局部知整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全息论 一个局部能反映全部整体的信息,(4)治疗 从整体出发治疗局部病变 通过局部治疗影响整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上病下取,下病上取”,自然环境对人生理的影响:如:气候影响人体气血引起脉象、汗液、情绪等改变。,“天人相应、天人一体”,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环境因素对人病理的影响:如:昼夜晨昏影响阳气盛衰引起体温、情绪精神等 变化 病情轻重变化(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人际关系影响情绪、心理影响脏腑机能导致 发病或病情波动,二、辨证论治,病人的生理发生异常的全部病理过程的概括。,症症状和体征,是疾病的临床表现。,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 病因、病位、性质、邪正关系等,反映了病变 的本质即病机。,1、病、症、证的概念,A、不同的病、症可能有相同的证。,腹胀,三者的区别与联系:,临床意义异病同治,B、同一种病、症可能有不同的证。,临床意义同病异治,2、病是全程的,证是阶段性的;症是表面的,证是本质的;证会随着疾病的进退而变化,能更准确地反映当时的病理本质。,1、中医书籍中病与症的名称有些是相同,如便秘、头痛、腹痛、咳嗽、呕吐等。,注意点:,2、辨证和论治的概念(1)辨证: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辨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邪正关系等,得出证候的结论。(如外感风寒、肝风内动、肺肾阴虚等)(2)论治:因证立法 随法选方据方施治,3、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不能片面地强调辨证论治,辨病可对病变的规律和转归有一个总体认识,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因此,应“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辨病辨证相结合。,#某些单纯的病,如骨折、蛔虫、白内障等 只需辨病治疗。,1、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特点2、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著作3、金元四大家的主要学术观点4、中医整体观的主要观点5、病、症、证的区别与联系,本节的重点:,休 息,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学基础绪论.ppt)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